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思考 *

2024-02-18 03:41高玉亭郝慧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住院医师

高玉亭 郝慧琴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毕业后医学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医学毕业生”实行进一步专门化培训的教育制度。其主要目的是让刚毕业的医学生结合岗位工作需要来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加强专业培训,培养独立从事临床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医学教育是院校基础教育过渡到临床医学教育的桥梁,对提高医学人才临床素质、培养独立专业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阶段。我国于2013年正式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了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并逐渐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资质、年限、内容和方法等的规定和标准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以“教”“学”“管”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解决方案[1]。目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政策制度基本形成,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制度实施成效逐渐显现,并在全国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近年来,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国家关注度逐步提升,核心主题聚焦在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工作上[2],关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中医药自信教育研究和实践却较少。

1 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进一步做好医学教育的要求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落实“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的主要是中医类毕业后医学教育。鉴于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启示,有必要在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增加中医培训内容,尤其是中医基本知识与技能,实现中西医互补融合[3]。中医药自信是不同专业和职业背景的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前提条件和最终目标。因此,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进一步做好医学教育的支撑。

1.2 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加强医德医风培养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4]在深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改革中要求“夯实住院医师医学理论基础,强化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将医德医风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将医德医风、法律法规、急诊和重症抢救、感染和自我防护,以及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医德医风已成为新时代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医德在传统医德思想的基础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医德思想,核心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随着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挖掘的不断深入,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已成为医德医风教育的内容[6]。因此,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加强医德医风培养的要求。

1.3 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教协同发展的要求 医教协同是我国新时期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理念,强调建立健全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紧密结合,探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效衔接[7]。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是“5+3”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 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本质是毕业后医学教育和院校教育的有序衔接。新形势下,中医药自信已经成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提升所有医学人才的中医药基本素养水平[8]。因此,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教协同发展的要求。

1.4 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 毕业后医学教育承载着重大历史责任,对新时代临床医师的培养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同质化临床医师的重大制度性安排,已成为临床医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愈加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10]明确要求“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因此,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

2 中医药自信融入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1 中医药自信不足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全过程都能发挥积极作用的特点,使其被理解和认同的程度不断加深。然而,尽管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西医西药仍然是现代医学的主流,中医药处于边缘地位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有调查[11]表明,即使是中医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临床上也存在中医西化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缺乏中医药自信。在西方现代科学的视角下,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质疑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普遍存在的、以科学观为核心的基本观点,有可能会导致对中医药自信的不足和中医药虚无化倾向[12]。

2.2 中医药自信教育不足 中医药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13]。教育作为广泛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中医药自信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于中医药高校的大学生,并且对中医药自信教育的加强主要发生于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独特优势之后。可以说,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的中医药自信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亟需完善和加强。

3 中医药自信融入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3.1 将中医药自信纳入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发展最为成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多个方面。应当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贯穿医学生毕业教育的全过程。可采取集中面授、远程教学和有计划的自学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为新时代培养能够扎根中国、具有文化自信和互学互鉴能力的临床人才。同时,要积极将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医德医风教育之中,将其作为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医德教育资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德医风教育体系,进而不断丰富并适应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医德医风教育内涵,以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不断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此外,要将中医药自信作为提高住院医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培养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技能。

3.2 将中医药自信作为带教老师的基本要求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带教老师是医师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14]。当前,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指导以专业技术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指导。因此,要以带教老师为切入点,逐步改变重技术轻德育的现象,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的要求是,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一体,强化立德树人,做到为人师表。要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作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的基本要求,作为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指标,并纳入考核机制。将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日常带教的各个环节,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坚定中医药自信、精湛专业技术的临床新人。

3.3 将中医药自信融入毕业后医学教育评价和反馈体系 评价和反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二者既密切相关又独立存在,均对提升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实际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个部分,目的是评估培训对象是否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规定的要求。在将中医药自信教育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后,同样应将中医药自信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评价和反馈体系。此外,岗位胜任力应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对学院进行评价和反馈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将中医药基本知识和中医药自信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岗位胜任力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强化考核反馈、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培训质量。

3.4 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主体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包括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即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科室。基地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医院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的人才培养职能被进一步强化。当前,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主要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但还需加强对质量持续提升的关注[16]。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中凸显中医药作用的背景下,应该将中医药自信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的重要标准,将中医药自信教育开展情况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持续加强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由培训基地规划和主导、专业基地执行和实施的中医药自信教育体系,提升住院医师的中医药自信和培训质量。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住院医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