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2024-02-18 22:22于冬梅
学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中学语文

于冬梅

(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名著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任务,以整本书为背景实施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广见闻,提高自身的阅读思维和认知能力,汲取语言、思想和情趣的精华,实现学识和精神上的双重富足。

一、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要点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

基于整本书的名著阅读,是一项考验心智的活动,只有学生对名著本身和相关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内部的阅读动力才能被充分激活,产生心智活动和自发性的阅读行为,这是学生参与阅读、持久阅读的关键。因此,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第一个教学要点就是注重兴趣的激发。教师应该想学生之所想,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名著阅读的各个环节注入趣味元素。比如,面对一本名著,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比较困难,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多媒体资源、生活话题等,做好导读激趣工作,用以活化气氛、感染情绪,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贯穿问题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刺激学生的动机和思维持续深入,踊跃参与阅读交流,即时交流阅读感受,从而全方位构建趣味化的名著阅读课堂,营造乐读的环境。

(二)注重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学生阅读语文名著的核心,在于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此才能确保自主完成基础性的阅读任务,并开展高阶的思维活动,与名著人物进行深入的对话。不同题材和类型的名著,在阅读方法上有着不同的要求,现阶段学生接触的名著类型还不够广泛,所以尚未形成体系化的阅读方法,对于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无法自主应对和解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将其代入名著阅读教学,可以解读为授人以渔和技巧传授。因此,基于整本书的名著阅读,第二个教学要点是注重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做好学生阅读名著的领路人,结合名著的内容和特点,加大阅读指导的力度,有意识地向学生教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持续性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自己去辨析和历练,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径,构建独特的名著学习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学会阅读,为名著阅读教学提质增效。

(三)注重成果的转化

有效的语文名著阅读,追求学生对书籍内容建立深刻的印象,并能够把读书收获运用到交际、写作等语言表达活动中。这就要求学生对名著反复地揣摩和品味,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成果的价值。但是就现阶段的中学名著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成果的利用率并不高,除了语文课堂上的指导之外,教师鲜少关注读后交流和拓展情况,学生缺少互通阅读收获的机会,得不到与名著阅读有关的语言实践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完整的,也会降低名著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效用。为此,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第三个教学要点是注重成果的转化。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整本书名著的全部阅读任务之后,设计多姿多彩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把在名著中获得的知识、学习策略、情感体验、精神感悟等转化为真实与具象的成果,比如作文、图表、读书笔记、节目、剧本等,引领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味,从文本阅读向写作实践、创意实践等方向迁移,从而获得更丰硕的名著阅读成果,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发展和历练。

二、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趣味化导读情境,点燃阅读热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前,整体的思维活性偏低,部分学生还会对整本书较长的篇幅望而却步。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帮助学生体会名著的趣味和精彩,是开启有效阅读的第一步。创设情境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益于打造富于感染力的阅读氛围,因此在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名著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创设趣味化导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名著,迸发高涨的阅读热情。

第一,创设信息化情境。信息资源具有直观性,能够直接对学生的直觉思维产生刺激,把抽象的文字变得立体、生动。教师在基于名著阅读创设信息化情境时,应该结合名著的主题、情节、典型人物等,优选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化材料。比如,截取由名著翻拍的影视剧片段,以影音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呈现鲜活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围绕着影视剧片段进行讨论,如猜一猜片段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对某个人物的第一印象,从而借助信息化情境活跃课堂,激发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的兴致。

第二,创设故事型情境。奇趣的故事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相比于让学生直接阅读名著,先用故事做铺垫,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在创设故事型的名著阅读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名著中的精彩情节讲给学生听。讲述时要声情并茂,对于有冲突和悬念的部分,要以语气、神态、动作等充分地表现出来,牵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对名著的其他内容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教师还可以从课外资源中引入与名著相关的故事,比如有的名著是外国作品,学生对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知之甚少,教师就可以讲述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过程。还有一些名著的创作年代距今比较久远,教师就可以联系书籍的时代背景,讲述有关的人文故事、历史典故等,抛砖引玉,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名著,达到阅读激趣的目的[1]。

第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阅读名著起步难,根本原因是觉得名著内容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等与名著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生活化的导语、问题和话题,组织学生立足于生活,参与读前交流,分享相关的生活见闻、经历和感悟等。这样,学生对名著的陌生感就会大大降低,从而以生活为媒,助推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和认知活动。

(二)渗透多样化阅读方法,驱动自主阅读

前文谈及,基于整本书的名著阅读,教学要点是落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兴趣是产生阅读活动的基础支撑,但只凭一腔兴趣,不懂得积累知识、研习技巧,这样的读书收效是非常低的。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出发,渗透多样化的阅读方法,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名著,逐步形成体系化的阅读技巧。

第一,渗透“三读法”。所谓“三读”,主要是指浏览性阅读、吸收性阅读和细品性阅读。这“三读”,阅读类型不同,应用方法也不尽相同。首先,就浏览性阅读来说,学生在接触名著的初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泛读、略读的方式,快速浏览书籍内容,了解大致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重要信息,锻炼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筛选能力,为后续的精读细品做好铺垫。然后,就吸收性阅读来说,名著中含有大量的新知识,以及学生不熟悉的领域,在阅读此类内容时,不应该追求速度、观其大略,而是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理解阅读中遇到的新知和困惑。比如,学生对名著中的某段历史文化缺乏了解,且作者并未作出详尽的介绍,而这部分文化知识又关系到人物的命运走向,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从而帮助学生边理解、边吸收,独立解决名著阅读中的认知问题。最后,就细品性阅读来说,主要是指针对名著语言的鉴赏和细品。文学名著的语言不仅精美,而且富有创造力,当学生读到妙笔生花但又不太理解的语段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读,从修辞、语言运用、写作意图等角度展开分析,细细品味语段的含义,分析作者精妙的遣词造句,通过渗透“三读法”,使学生把握名著阅读的重点,了解基本的阅读流程和路径[2]。

第二,渗透“四到法”。所谓“四到”,主要是指心到、眼到、口到和笔到。就心到和眼到来说,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书要用心,不能浮于表面地死读书,而是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比如,学生读完名著中的某个章节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观察作者的谋篇布局,分析作者是如何在一章中,安排叙述的主次以及情节冲突的设定方法等,锻炼学生勤思善虑的名著阅读意识和能力。就口到和笔到来说,教师应该重点传授讨论法和摘记法。比如,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疑难和困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困惑整理成简明的问题,与小组同伴开展讨论,听听别人对问题的解释,帮助自己化解迷津,深化名著阅读理解。同时能培育学生勤动笔、勤摘记的习惯,读到好词佳句誊抄在笔记上,给重点与难点内容画记号、作注释。这样,通过教授“四到法”,能助力学生构建起一套适合自己且高效的名著阅读模式。

(三)挖掘整本书艺术价值,拓展阅读深度

名著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魅力,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语言文字表面含义的基础上,而是要加强赏析语言背后的艺术特色。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挖掘整本书的艺术价值,从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体味名著传神的写法和深刻的内涵,从而拓展阅读深度[3]。

第一,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艺术价值。人物是名著的灵魂,教师可以摘录出名著中的人物描写片段,并提供思考步骤:分析片段中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概述了什么,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探讨,把握人物的描写技法,了解人物的身份、处境、经历、心情等,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进而体会作者在刻画人物方面的艺术造诣。

第二,文化内涵方面的艺术价值。名著的文化内涵是深邃而博大的,涉及自然、历史、哲学、政治、道德等领域的文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文化背景,剖析、解读名著的思想主旨和价值取向。比如,名著的文化背景是封建社会,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封建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命运,解析作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什么、颂扬了什么,对当时的文化持何种态度,从而深化学生对名著艺术价值的认知,同时得到文化素养的发展[4]。

(四)开展特色化交流活动,共享阅读成果

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对名著的主题、内容会建立个性化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千人千面、各有千秋的。想要实现名著阅读成果的高质量转化,交流和分享是不可或缺的流程,教师应该根据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开展特色化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共享阅读成果。

第一,开展阅读笔记交流活动。笔记是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形成的可视化成果,里面记录了优质的语言、名著的重点和难点解析等,是每个学生的阅读精华产物,具有极高的展示和交流价值。在笔记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阅览和借鉴笔记,看看同伴的笔记里摘录了哪些佳句、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对名著阅读核心问题的解答,反思自己对名著要点是否有遗漏。通过与同伴的深入研讨,把忽略的内容补录到笔记中,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名著阅读经验融会贯通,达到择善而从、断长续短的目标[5]。

第二,开展表演型交流活动。表演能够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人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实践、张扬个性。在开展表演型交流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表演小组,每组选拔一名“导演”,合作选择名著中最喜爱的章节,研讨人物性格及其表现方式,通过设计剧本、分配角色、排练演出等活动步骤,形成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表演节目,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名著的体验感,把阅读成果转化成实践性、创造性的活动[6]。

总而言之,基于整本书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和成果的转化。教师应该根据名著内容,创设趣味化导读情境,使课堂活力四射,点燃学生的名著阅读热情,渗透多样化的阅读方法,驱动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带领学生挖掘名著的艺术价值,拓展阅读深度,同时开展特色化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共享阅读收获和成果,加深对名著内涵的感悟,从而使优质名著伴随学生成长,实现理想的名著阅读目标。

猜你喜欢
名著整本书中学语文
《论语》整本书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