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机制及现代临床应用

2024-02-19 02:35杨彧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头针头皮针刺

杨彧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头针法又称头皮针法,是通过针刺人体头皮(头部有发部位)组织的特定刺激点(区、带、腧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头针疗法是微针系统疗法的一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通过对头部腧穴进行针刺来治疗疾病,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灵枢》记载:“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取之天柱”。《针灸甲乙经》载:“头痛身热,鼻窒,喘息不利,烦满汗不出,曲差主之”“癫疾大瘦,脑空主之”“小便黄赤,完骨主之”“青盲,远视不明,承光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曲差治心中烦满”。但直到20 世纪50 年代初至70年代,头针法才成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区别于传统的经络腧穴刺法[2]。头针在现代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精神疾患、疼痛和感觉异常等。

1 头针形成的古代理论基础

《素问·五脏别论》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脑在形态上与腑相似,又有与脏相似的生理功能特点,故为奇恒之腑。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韩非子·喻老》:“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空窍包括颅腔和脑髓,人体经脉气血等皆上行头面,进入髓腔。《素问·脉要精微论》道:“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明代《针灸大成》载:“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脉之皆归于头”。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且“手太阳之筋……上颔,结于角”“手少阳之筋……上乘颔,结于角”“手阳明之筋……上左角,络头,下右颔”;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足少阳之筋……上额角,交巅上”;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系目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循行皆可上行至头面部;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而上达头面;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阳跷脉“会睛明,入脑”,阳维脉“过头,与督脉会于风府、哑门”,表明人体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汇聚于头面部,分布于头的经别、经筋与络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脑有联系。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亦阐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灵枢·大惑论》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也就是说诸脉皆上系于目,会于脑。

《太平经·灸刺诀》言:“灸刺者,所以调安三百六十脉……出外周旋身上,总于头顶”,可见头部经脉的重要性,它们在生理上不可分离,在病理上自然也关系密切。如《素问·脉要精微论》道:“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诸脉皆通于脑,其气又止手脑。所以,针刺的作用,首先是直接通调髓脑之精气,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平衡阴阳,恢复神气。故头部是调节人体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针刺头皮特定的部位,能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2 头针现代的临床应用

2.1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千金要方》载:“治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灸百会、本神、承浆、风府等”。《灵枢·五乱》曰:“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取之天柱”。《针灸资生经》记载:“百会、脑空、天柱,疗头风”“后顶、玉枕、颔厌,疗风眩”“前顶、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中医学认为,头者,髓之海,元神之府,脏腑经络气血皆汇集到头面部。头部穴位遍及颞部、额部及顶部区域,同时头部的穴位跨越督脉和阳经,对全身的阳气具有调节作用[3]。《素问·评热病论》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过针刺头部腧穴可以调节阳气,调畅全身气机,对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起到治疗作用。

张亚平[4]观察头针配合体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用抽签法把82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 例,2 组均给予体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头针疗法;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提示头针与体针配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更为确切,可以更显著地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借鉴和采纳。马学军[5]对108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头针配合体针治疗,针刺头部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和体部相关穴位,观察对患儿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效果,结果显示其中有53例基本治愈,总有效率为93.50%。洪珍梅等[6]运用焦氏头针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0%,高于对照组的69.20%。矫翠翠[7]用腹针配合头治疗64 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4周后,以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症状(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脉沉细及舌质黯淡苔白腻)积分、肢体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2.2 精神疾患头为元神所居之处,头针可以起到宁心安神、调神通络的作用。头皮部有人体多条经脉纵横交错,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头皮针可以增强经络之间的联系,开解抑郁、开窍醒脑、启迪神志[8]。

杨定荣[9]将120 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且针刺治疗无不良作用。

杜锋等[10]观察头针配合沙盘游戏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效果,用随机数字表法把74 例ASD 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 例;结果显示,头针治疗配合沙盘游戏能够改善ASD 患儿的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重复刻板行为量表-修订版(RBS-R)各维度评分,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谷氨酸(Glu)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李群等[11]观察头针配合电针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执行功能的影响,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 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 组,对照组30 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观察2 组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完成分类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MCCB 评分、WCST 完成分类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ANS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提示在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能够改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执行功能和持续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适合临床推广应用[11]。

2.3 疼痛和感觉异常《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脑户、通天、脑空,主头重痛”“前顶、后顶、颔厌,主风眩偏头痛”“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风池、脑户、玉枕、风府、上星,主目痛不能视”。人体经气通过脏腑经络系统汇聚于头面部,头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通过各经络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针刺头部穴位,可使针感沿着经络循行的方向向四肢、躯干传导,故头针可以治疗全身性疾病。其中,头针可以通过通调督脉,激发阳气,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韩金玲[12]将64 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顶颞后斜线治疗,观察比较2 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行为疼痛测定表(BRS-6)、腰痛疾患治疗成绩判定基准(JOA)和疗效判定标准各方面的临床效果;2 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

王璐等[13]选择血虚肝郁型经行头痛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2 组,各60 例。治疗组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采用头针联合中药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血虚肝郁型经行头痛效果确切。

孙明媚等[14]收治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4 例,分为观察组(32 例,脱落2 例)和对照组(32 例,脱落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头针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轻功能障碍。

3 头针相关作用机制

3.1 头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相关机制

3.1.1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微循环对治疗区域穴位进行直接刺激,能使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神经皮层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提高皮层的血氧饱和度,缓解局部缺血的症状,恢复休克或休眠脑细胞的活力,加快局部组织代谢,有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治疗区域穴位进行直接刺激,可以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促进局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使血管新生并修复受损的内皮,使缺血局部血流量提高,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从而加快局部组织代谢[15]。研究[16]表明,头针可以通过改善大脑局部微血管的自律运动,解除缺血早期的微血管痉挛,让代偿的血液流入缺血区,升高血浆环磷酸腺苷含量。针刺动物实验及大量临床研究观察[17]证实,头部电针刺激可使脑部供血动脉得到有效扩张,使缺血区域血流灌注量增加,恢复神经细胞功能。

3.1.2 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现有的实验研究[18]表明,头针疗法可使脑梗死的病灶面积减小、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对缺血后的脑组织相关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起到调控作用,促进神经元再生等。头针可明显增加大脑缺血区中海马区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相关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修复与增生,达到神经功能重建的目的。邹伟等[19]推测“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保护缺血性神经元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病灶周围神经元分泌BDNF mRNA,作用于自身或邻近神经元,同时其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脑出血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与再生也有促进作用。

3.1.3 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有研究[20]证明,头针可以减轻脑部缺血后炎性细胞的浸润,重建神经功能;且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促炎因子的含量,上调血浆抗炎因子含量。通过升高血浆中的抗炎因子、降低抗促炎因子的合成、分泌及表达,使促炎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进程减缓,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的损伤,减轻白细胞的浸润,从而实现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建。它加强了机体的某些重要的免疫系统和防卫系统机能,促进了炎症吸收及体液平衡活动,故而能发挥止痛消炎的效果[21]。

3.2 头针治疗精神疾患的相关机制研究[22-24]表明,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头针可以减缓患者的抑郁状态。对头部特定穴位针刺,可以改善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功能,治疗脑源性神志病[25]。其次通过调节中缝核内5-HT 能神经元的活动,降低5-HT 的代谢,可以协调NE,治疗抑郁[26]。

头皮针刺激的定位区是大脑皮质机能在头皮的投影,通过针刺产生的刺激效应,可以改变大脑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及乙酰胆碱(Ach)含量,进而明显增强并刺激人体神经中枢胆碱能系统神经元的神经功能活动,使患者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功能恢复[27]。

3.3 头针治疗疼痛和感觉异常的相关机制头针捻针时间、留针时间都很长,手法重,针刺足运动感觉区可以引起多种神经冲动。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入大脑皮质,通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加强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激发有关的抗痛结构而产生镇痛效应[28]。

4 小结

头皮针疗法简称头皮针、头针,它是在中医学针灸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原理,在头皮相关区带进行针刺,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头皮针疗法的起源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针灸疗法起源时代。“形统于首”,头部是全身四肢百节的统领,是人体经气汇聚的重要部位,与全身的经络都有着密切关系。“头者精明之府”,头针作用的发挥与经脉气血息息相关。随着临床报道的增多、应用范围的扩大,头针疗法现已拥有独立的治疗体系,在针灸治病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多种疾病领域被广泛运用。

虽头针疗效显著,但有些机制尚未明确,尚不足以揭示其治疗的深层机制。因此,今后尚需深入系统研究,以便更深层次地揭示头针的治疗机制,为临床使用头针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头针头皮针刺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