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元素挖掘及内涵研究 *

2024-02-19 02:35闫方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莱阳烟台中医药

闫方杰 姜 侠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山东 烟台 264199;2.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中医学发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有重要的意义。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即是中医药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整理。

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中心城市之一,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建设港口城市,也是中医药文化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烟台的发展就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如始皇东巡、徐福东渡、蓬莱仙境、昆嵛山道教养生圣地等。历史上,烟台地区留有众多的中医药文化痕迹,但目前尚未对烟台中医药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中医药文化成果。烟台高校众多,驻烟医学高校大多设置了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课程,也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但由于烟台没有形成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成果,相关高校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内容对烟台的地域特色呈现不足,这就导致高校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脱节,学生难以与烟台产生共情,培养的中医药专业人才“走出去”的多,“留下来”的少。为解决上述烟台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烟台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元素进行了挖掘、整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以《烟台市志》《烟台卫生志》《山东中医药志》为基础,对有关烟台中医药文化元素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1.2 专家访谈通过对高校专业负责人、名医药专家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丰富、完善并凝练烟台中医药文化内涵。

2 烟台中医药文化元素挖掘结果

2.1 医家众多 群星璀璨烟台地域性名医众多,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当为马丹阳、邱处机二人。马丹阳,又名马钰,为王重阳弟子,道士,兼精医术、善针灸,著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本书是针灸的初学之籍,书中选穴突出四肢穴位,操作更加方便安全,延袭至今。邱处机,同为王重阳弟子,精医理,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有长生之药否”之问时,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之语,尤善长生久视之摄生术,著有《摄生消息论》。

在文献记载较为全面的清代(1644 年-1912 年),烟台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区域性名气较大的医家即有62 位。他们或弃儒从医,如栖霞张淦,早年习举业,久困科场,慨然曰:“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遂绝意功名,专力于医学[2]。如王恩溥,“幼习儒,屡试不售,弃而习医”。又如掖县吕元交,业儒不成,究心于医,久而术大就,投药辄奏功。或传承家业,世代行医,如黄县王守溥、王常益、王谷祖孙三代,掖县吕元交、吕曦父子,莱阳黄炎昌、黄中地、黄曰瑚三代,以及李继述、李捷元父子和以“二丁”并称的丁干、丁禄两位同族兄弟。或立志学医,不忘初心,如福山王继瀛,幼嗜读,攻医于历代医家诸述,批阅殆遍,奥旨淹通,遇症无不洞澈底里[2]。还有人是凭着对中医药的热爱,在主业之余旁涉医术,如福山王懿荣,在“历任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等官”之余,撰写《天壤阁王氏家藏医书五种》54 卷。如莱阳孙安四,读书之余,旁及医学,临证40余年,终有所成。这些医家从医的动机可能各有差别,但均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如黄县王常益“不欲以医得名,治病不受谢,人益高之”;福山孙侗“嘉庆末游学京师,值道光元年大疫,死者枕藉,侗出其术救济,多所全活”;莱阳曹敬初“治疾多奏奇效”;李枫德有“枫德施术,药到病除”之谚;李继述“求者无问昼夜,未以故辞”;刘凤阁“家有世传秘制接骨散,骨折至碎,服之立效,概不取资而靳其方”;僧世霖“病者踵门无虚日,附近诸村于其生时雕木像”;杨树桂药不取资,受其惠者为建“药善好施”碑;战廷芷为人治疾不索资,亦不受酬;掖县吕元交若风雪贫人踵门求诊,欣然往不拘问以良药济之等。这些医家以高风亮节之品格、仁心妙术之节操,在近代的烟台留下了中医的文化烙印。同时,这些医家的著述颇丰,且水平较高,如后人评价福山孙侗之著作“不抄仲景及宋元诸家一语,而其所用之法则无不与相合,盖能真有所晤者也”。可惜前人未能进行系统整理与传承,大多散佚。

清代之后,烟台同样名医璀璨。著名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青年时在教学之余自学中医,并于1935年参加烟台中医考试并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其后在烟台挂牌行医[3],因医术超群,后被调至山东中医学院任教。曲衍海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500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针灸界享有盛誉。刘琛南先生毕业于施今墨先生创设的华北医学院,是施今墨的弟子,学成后回山东黄县悬壶行医,对外感热病的辨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胶东颇有盛名,因医术超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进行了7 期中医学习班的培训工作,是烟台地区中医药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后来又参与筹建了烟台中医学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

2.2 小儿推拿 医派肇始中医药的发展与地域位置关系密切。烟台因距离中原地区较远,医学发展相对缓慢,没有形成较为有名的医派。但在诸多文献整理中,作者发现,烟台是小儿推拿医派的发源地之一。

历史上,儿科因其自身特点,经常采用推拿疗法,而且效果显著。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由李德修于青岛发扬光大,但其所习的《推拿三字经》,为牟平人徐谦光所著,并由威海(原烟台)清泉学校校长戚经含所传。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创始人张汉臣,为蓬莱人,其所习小儿推拿技术由当地小儿推拿名师艾老太所传。说明历史上小儿推拿在烟台地区有一定的基础,虽然未能形成著名的医学流派,但作为上述小儿推拿的发源地,值得对烟台进行后续研究。

2.3 道地药材 横跨海陆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品质优良的药材对于提高临床效果极为重要。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被称为道地药材[4]。

烟台最为有名的道地药材为北沙参。据《本草纲目》[5]记载,北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为历代医家治肺所推重之品。北沙参,又名辽沙参、东沙参、莱阳沙参,主产于山东莱阳、烟台、蓬莱、海阳等地,多为家种。本药以莱阳胡城村的产品质量最佳,称为“道地药材”[6]。概因烟台之地理位置特殊,有独特的土壤种植环境。《医学衷中参西录》[7]记载:“渤海之滨,沙碛绵亘,纯系蚌壳细末,毫无土质,其上所长沙参,粗如拇指,中空大于藕孔”。2021 年,北沙参不但入选山东省道地药材名录,而且从80 种山东省道地药材中脱颖而出,入选山东省中药材“鲁十味”名单,受到了山东省重点扶持培育。

除北沙参外,烟台还盛产海药。烟台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渤海海峡的南端,是山东省七个沿海城市中惟一跨黄、渤海的城市[8]。优厚的地理位置及海洋资源,决定了其海药资源丰富的特点。如海参、瓦楞子、石决明、海螵蛸、牡蛎、昆布等,均为烟台地区的道地药材,其中尤以海参为最。《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海参含有30 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其中的酸性黏多糖,对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全球海洋中共有1100 多种海参,但可食用的仅有几十种,其中尤以产于黄、渤海海域的“烟台海参”质量最好,是“海产八珍”之首[9]。2009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烟台海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莱阳梨、烟台柴胡等同样是烟台远近闻名的中药。莱阳梨是药食两用之品,因其产于烟台莱阳而得名,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收效显著,是梨中上品。用它制作的“莱阳梨膏”“止咳糖浆”,是医治支气管炎、伤风咳嗽的良药[10]。2009 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莱阳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烟台柴胡是北柴胡的一个变种,分布于烟台牙山、艾山、昆嵛山等地,其茎叶部分作为医治小儿肺炎制剂柴酮片(三门峡广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1024)的原料,应用多年,效果确切[11]。

2.4 中成药品 百花齐放除中药外,烟台出产的中成药同样享誉国内外,涌现出了“肛泰”“通痹胶囊”“三鞭”等一系列独家名优产品。至宝三鞭丸为烟台中亚大药房的明星产品,具有补血生精、健脑补肾之功,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口的四大名药之一。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独家产品“肛泰”,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被列为“国家保密品种”,创造了“贴脐片剂”新剂型,并相继研制出“肛泰软膏”“肛泰栓”等系列治痔产品,在治痔领域赢得市场的认可[12]。通痹胶囊是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在风湿、类风湿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烟台巨先制药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地牡宁神口服液”为全国独家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治疗小儿多动、抽动症效果显著,不良作用较少,且对神经衰弱、失眠、焦虑、抑郁等病症均有很好的效果。柳条膏由龙口(原黄县)药材公司出品,因配方中有柳条而得名,具有拔毒生肌之功,对痈疽、疔毒、疮肿、冻疮等有奇效,目前柳条膏制作技艺已入选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2.5 百药之长 美酒保健中医学认为,酒,其味辛甘,其性温热,可通血脉、助药势。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自先秦至今,酒在历代医家防治疾病中有着诸多的应用。适量饮酒的保健价值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葡萄酒是烟台的又一张特色名片。中国早在汉朝就酿出了葡萄酒。葡萄,又名草龙珠,《本草纲目》记载其“主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5]。优质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原花青素含量尤为丰富,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延缓衰老,并且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北纬37°是生产酿酒葡萄的黄金纬度线。烟台正位于北纬37°,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也是亚洲惟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

至宝三鞭酒是在至宝三鞭丸的基础上二次开发研制的保健补酒,其独特的剂型能充分发挥至宝三鞭丸补血生精、健脑补肾的功效,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于1985年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章。本品初期主要销往港澳、东南亚、日本和美国等地,出口量曾占到全国保健药酒出口总量的60%以上,成为海外中药及保健品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2.6 文化景观 山海林泉烟台为养生圣地,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养生文化痕迹。中医学作为生命科学,其根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人类的生命健康。“却病”是中医学作用的主要呈现,而其终极目标是“延年”,即倡导通过养生治未病而主动防范身心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13]。道家与中医历来关系密切,道家理念和中医学都对人类的健康长寿有着深入的研究。长生不老是修道者得道成仙的目标,中医则提倡“治未病”和保持身体健康思想,这二者的交集,使道家理念构成了中医思想的一部分[14]。

蓬莱,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山,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秦始皇听术士徐福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上面都住着仙人,只要找到他们就能得到长生不老之药,便遣徐福率童男童女出海求仙[15]。汉武帝也曾东巡蓬莱以求长生,《元和郡县志》记载:蓬莱县“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名之”。道教以蓬莱为圣地,历代朝廷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不少宫观,蓬莱阁就是其中之一。

芝罘岛。相传秦始皇为求永生第二次东巡时,登之罘岛(今芝罘岛),以期登海上仙山求仙药、仙草,还命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其功德,留下了闻名于世的《之罘刻石》和《东观刻石》。

养马岛为芝罘岛以东的海岛,相传秦始皇东巡至此,见该岛水草丰茂,视之为宝地,便传旨在此饲养战马,封为“皇家养马岛”,此即养马岛的由来。

昆嵛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全真派的发祥地。全真鼻祖王重阳从陕西咸阳来到昆嵛山,聚徒(马丹阳、邱处机等北七真人)讲道于烟霞洞中,创立了全真教。而马丹阳、邱处机不但为道教名士,亦为中医名家,在中国医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温泉作为一种自然疗法,疗养价值为世界所公认,也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烟台地热资源丰富,辖区内有艾山温泉、招远温泉、龙泉温泉等知名温泉资源,富含钙、钠、钾、镁、铁、锡等多种微量元素和镭、铀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神经、皮肤、消化、心血管、呼吸等系统有保健和治疗作用[16]。“龙泉温泉天下奇,一洗能使百病除”是对烟台温泉价值的充分肯定。

3 烟台中医药文化内涵

烟台作为道教圣地,有昆嵛山、蓬莱等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名胜景观。养生、追求长寿,是中华文化赋予烟台的烙印。又因烟台的地理位置,涌现出了具有补益作用的北沙参、海参、莱阳梨等中药,以及以养生保健为主的至宝三鞭酒、温泉等,这又与烟台养生圣地相呼应。通过对烟台中医药文化元素的梳理可以发现,注重养生是烟台中医药文化的一贯理念,医养结合是其实现养生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注重养生、医养结合是烟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是烟台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目前,烟台正在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注重养生、医养结合的烟台地域特色中医药文化,必将是烟台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区域和养生养老胜地最为闪亮的名片。

4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形式,对烟台的医、派、药、景等中医药文化元素进行了系统整理,展示了烟台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成就,总结了烟台中医药文化内涵,对于打造烟台地域文化名片具有积极意义。后续将在驻烟高校中科普、推广所总结的烟台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内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使高校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紧密融合,提升相关专业学生对烟台中医药文化的感性认识,使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能留在“第二故乡”,从而促进烟台的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猜你喜欢
莱阳烟台中医药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