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视域下中医药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路径 *

2024-02-19 02:35康传勇祝新亚叶向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药材山东省中医药

康传勇 祝新亚 叶向妮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山东 烟台 264199;2.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财务科,山东 烟台264199;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山东 烟台 264199)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促进全民健康为己任的医疗卫生工作,已成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 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健康中国2030 战略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的指导理念,确保“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保健在“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医药与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山东省中医药资源丰富,且中医药在农村广受欢迎,这为中医药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1 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

1.1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乡村振兴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2021 年4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1],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实施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好乡村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2]。

1.2 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2018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希望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2018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并强调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山东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殷切嘱托,谋定而后动,制定《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4],搭建推进山东省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 中医药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2.1 中医药健康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

2.1.1 中医药独特的思维模式、生命哲学契合医学模式新转向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治疗技术与养生方法等,都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自然观念与人文情感。一方面,当今社会正在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新模式转变。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及医源药源性疾病的增多、新发流行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与变异,中医药“天人合一”“形神统一”“阴平阳秘”“正气为本”等生命健康观念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另一方面,中医药在疑难杂症及慢性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医药以独特优势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2.1.2 中医药具备治未病的重要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5]强调“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到2030 年使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已开始从关注基本健康向注重养生、增强体质转变,而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愈防复”。

2.1.3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发挥独特作用中医药对宫颈癌、乳腺癌及新生儿疾病具有独特疗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印发的《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6]中提出,推广中医药服务,在妇产科、儿科积极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贯彻2021—2030 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7]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巩固村级村医和妇幼专干网底,充分发挥健康促进和宣传动员作用。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妇幼保健服务中可发挥规范化和兜底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1.4 中医药可以节约医保资金中医药有简便验廉的优势,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能放大乡村振兴的效果。在慢性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介入中医药治疗,可发挥积极效应,节省大量医疗资源,节约医保资金。国家高度关注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8]中提出,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这为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指明了具体路径,长远来看可以节约医保资金、提升乡村医疗保障水平。

2.1.5 中医药可以为乡村人口健康赋能在乡村振兴中引入中医药,为乡村人口的健康加持、赋能,注入“活水”。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既有“扶智”的作用,又有“扶志”的功效。中医药蕴含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普同一等”等思想,能够使乡村贫困人口正确认识当前贫困的实质,激发他们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斗志,增强乡村贫困家庭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可以扩大乡村人口的中医药健康素养,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逐步改变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2.2 中医药保健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契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凸显的医疗卫生问题,为中医药保健发展提供契机。当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事业在乡村的发展现状。乡村长期存在着卫生发展相对滞后、重治疗轻预防、因病致贫和返贫、中医药产业化不强等现实问题。中医药保健在乡村疾病预防、保健与治疗方面具有成本低,效能、操作以及适用性强等优势。中医药健康产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基础和关键性作用。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学界已经把农村中医药保健服务纳入关注和研究的视野,中医药保健势必迎来良性的发展态势。

3 中医药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现状

3.1 中医药在山东省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中凸显价值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野生中药材种类多达800 余种,其中植物类达700 余种。在齐鲁文化滋养下逐渐成形的齐鲁中医学,确立了“医乃仁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传统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东省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的中药材资源占全国的10%以上,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中药生产大省,在中药传承创新上具有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医药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日渐兴起,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当前,山东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为385 万亩,金银花、丹参、山楂等单品种的产值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共有中成药生产企业118 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84 家、中药品种2132个,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品牌企业和中药大品种。

山东省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中发挥独特作用。《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9]提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提升公民疾病预防能力、推进健康山东建设中的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群众生产生活。2021 年,山东省出台首个中医药产业专项规划《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 年)》[10]。2022 年6 月10 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了《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11],强调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开展中医药科研攻关,擦亮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山东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

当下,加快将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贯彻、践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成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有效路径,对山东省中医药产业持续优质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且重要的意义。

3.2 中医药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中医药保健在提升乡村人员身心素质和发展健康产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已引起山东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中医药在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乡村中医药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促进中医药人力、技术资源向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中医药标准规范的推广力度不足、应用面狭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数量较少,道地药材、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等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山东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品牌建设滞后,具有山东地域特色优势的中药材品牌体系尚未形成;山东省中医药企业存在多而不强的问题,制约了中医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富民作用;缺少掌握中医药先进技术、推进产业现代化的领军人才和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中药材产业化种植养殖、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技能人才不足,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充分挖掘其在乡村脱贫中“扶志”的潜力和作用。中医药与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强有力的财政保障[12]。

4 系统性视域下中医药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路径

现阶段,乡村振兴和全民健康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被纳入国家和山东省工作全局的大背景。山东省农村中医药保健将会进一步发挥在健康基础和新兴产业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中医药与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与乡村管理者统筹协作,形成推动、指导、督导、考核的合力。

4.1 做好顶层设计 优化组织架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中医药+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列入重大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工作推进机制,亲自指导、督促,在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加以倾斜与帮扶;主管部门要制定政策、规章、考核、评审加以扶持与引导,提出具体实践路线图,并重视该项工作的宣传与导向;各级教育研究机构要在中医药融合乡村振兴工作方面,提供充分的智力与人力资源支持;乡村管理者要开拓思路、紧抓机遇、勇于实践,尤其要建立严格的中医药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机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测评,并针对乡村振兴的实施项目进行考核,统一分类,对同一类别的项目进行标识管理,提高中医药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4.2 发挥中医药独特卫生资源优势 满足农民新时代健康需求乡村振兴,人的因素最为关键,农民身心健康素质将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进度和成效。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优势,源自其护佑华夏儿女健康的长期实践和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优势,支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的方法和技术,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形成以中医药保健服务带动乡村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策略,最终实现中医药保健服务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

4.3 发挥中医药特色产业优势 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保障山东省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产业优势,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依托中医药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在中药资源普查基础上,统筹考虑各地中药材种植的基础条件和资源要素,加强对重点中药材品种的保护和人工培育研究,充分发掘其经济价值,为农村种植户提供优质中药材种苗和先进种植栽培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其次,加大对中药材集约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引导工商资本进入中药材生产。山东省各地应在粮食生产用地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遵循当地农民的意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农村合作社经营模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带动农村中药产业发展。再次,拓展中药材产业链条,打造知名中药材品牌。中药材产业链越健全,能够吸纳的从业人员就越多,在促进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就具有越大潜力。山东省道地中药材品类丰富,如莱阳北沙参、平邑金银花、东阿阿胶、菏泽牡丹皮等。各地要把中药材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出贡献。充分发挥道地中药材优势,扩大特色优势药材的生产规模,建设生态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地,打造山东道地药材和特色中药材知名品牌。

4.4 弘扬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保障乡村振兴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缺一不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 多年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等理念深入人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弘扬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使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保障。

4.5 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 医疗康养 绿色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积极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探索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打造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名片[13]。如以文旅创新融合模式领航乡村新旧动能转换,以全域旅游为平台,以中医药文化体验为灵魂,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形成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凝聚合力、惠及各方的发展新格局,促进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催生旅游新业态,增强人们“未病先防”的健康保健意识,同步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系统性视域下,中医药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要积极发挥中医药保健服务在乡村振兴领域中的“三力”资源优势,即保障农民身心健康方面的“硬实力”、强化文化建设方面的“软实力”、助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的“显实力”,同时凝聚党委、政府、教育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中药生产经营者、乡村管理者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山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中药材山东省中医药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