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研究

2024-03-01 17:43路广欣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学生管理立德树人

路广欣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定位不准确、工作难深入、问题难处理、分工难协调、配合度不高的困境。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应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强化协同育人系统设计,提高管理队伍协同育人胜任力,进一步深入挖掘各队伍的育人能力,构建适合学校育人特点和要求的协同育人路径,最大化发挥协同育人合力,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协同育人;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001-04

基金项目: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机制研究———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学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都承担相应的育人职责,而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更是在各方育人力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高校在育人实践中不断拓展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范围,除了辅导员之外,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都被纳入进来,使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随着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仍面临定位不准确、工作难深入、问题难处理、分工难协调、配合度不高的困境,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过分依赖辅导员。因此,要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新路径,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实效,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辅导员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而在各高校积极推动全员育人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的身份或角色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朋辈效应,部分高校也已经开始组建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充分调动学生骨干的力量,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里的影响力[2]。因此,建立学生管理工作队伍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是目前各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运行和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高校層面的问题

高校对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存在整体规划不完善、制度建设不健全、协同平台不畅通等问题。(1)整体规划不完善,协同育人缺乏系统性。高校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最大效力,就要从系统上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支持,而目前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缺乏相应的政策文件支持,虽然在“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下各高校已经开始不断深化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意识,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执行程度不一,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一是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主要依靠辅导员队伍,不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其他力量的建设,弱化其育人职责。特别是队伍中的个别教师功利性地将学生管理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的条件,即使开展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应付差事、走过场,使得学生遇到各类问题还是第一时间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和支持。二是在开展协同育人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选聘高年级学生作为兼职辅导员并将其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而对高年级学生作为学生兼职班主任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实践不多,没有最大程度发挥朋辈的力量。三是即使有些高校已经开展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之间协同育人的实践,但是在学生管理工作各队伍之间的整合上存在差异,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内容重合、工作边界不清,导致各队伍之间联动配合效果不好,很难发挥育人合力[3]。(2)管理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缺乏激励性。虽然关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管理政策文件较为明确完善,但是对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实践没有明确的文件,各高校结合自己学校的育人实践和特色进行探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认识不足、机制不健全导致辅导员陷入事务性工作而难以发挥其主要的职责和作用。学生工作部门统筹辅导员的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院负责辅导员的日常管理。辅导员还会承担相关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而教学任务由任课部门安排,涉及党团、学习、安全、就业等与学生切身相关的事务,对应的职能部门又会分派工作。因此,就会出现只要涉及学生相关工作,各个部门都会来找辅导员,致使辅导员陷入到事务性工作中难以分身的情况。二是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其管理工作流于形式[4]。对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部分高校虽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对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界定不细致、不具体、可操性差,与辅导员工作职责重叠,队伍之间的岗位职责缺乏边界,导致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过分依赖辅导员,相关工作仍主要由辅导员承担,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三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管理机制激励性不强。高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一般隶属于学院,虽然教师的班主任经历已经作为职称评定等的条件之一,但部分高校教师班主任工作量认定、学生兼职班主任学时认定或学分转化以及奖惩机制并不完善。四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管理机制评价考核导向性作用不强。特别是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一般其考核权限在所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学生办公室对教师班主任的考核存在落实不严格、考核不细致,甚至是得过且过的现象。(3)协同平台不畅通,协同育人缺乏实效性。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管理上,学院对辅导员队伍、教师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都有管理职责,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在辅导员队伍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而担任教师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和党政干部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或者职能部门管理工作职责,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其工作任务中的一部分,不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协同平台不畅通,各支队伍开展工作就容易出现重叠,不但协同育人实效性发挥不出来,育人合力也有限。一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交流不畅通,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学生兼职班主任作为辅导员和教师班主任助理,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而教师班主任还在高校中承担着其他重要的工作职责,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的机会较少,而交流平台也存在构建不及时、不畅通的问题,因此协同育人效果不佳。二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资源共享不畅通,导致信息不对称,工作开展难度大。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和教师班主任之间对学生个人信息、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等共享不及时,缺乏沟通和交流。

2.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方面的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认识高度不够,协同育人工作意识淡薄。调查发现,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协同育人的意识不强、理念淡薄[5],而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中的学生骨干在学生管理中多发挥协助作用,彼此工作之间没有统筹协调,各自开展工作。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对学生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应接不暇,班主任多忙于自身党政工作或专业学科工作,认为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已经做好,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彼此之间很少进行沟通交流。(2)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定位不清晰,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受阻。高校层面对学生管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内容多有重叠,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清楚彼此的工作界限,而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对辅导员依赖程度较高,难以脱离辅导员独立开展各项工作。同时,由于缺乏协同育人的机制和平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之间不能有效沟通,难以共同开展学生管理相关工作。(3)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能力不够强,协同育人工作胜任力较差。辅导员是通过严格的流程进行选拔和任用的,都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而对协同育人,却缺乏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兼职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有益补充,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开展学生工作经验可能存在不足,缺乏学生管理能力素养,同时其自身还分别承担着其他重要的工作职责和学习任务,容易引发各工作之间的冲突,无法全情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在学生工作开展中很难与辅导员达成同频共振的育人效果。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路径

1.树立协同育人理念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具备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三方面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各有侧重,各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能够深入学生群体,处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教师班主任由专业教师、部门党政干部等担任,指导学生专业发展及处理突发问题;学生兼职班主任本身就是学生骨干,长时间处于学生群体中,能够第一时间收集各类信息。各队伍如果能够形成牢固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融入内心,彼此认同、相互信任,那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重点。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各高校都对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形式多样的实践,但是高校不仅要将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还要将其列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学校党建和行政工作的突出位置进行布置和落实,形成以高校党委为核心、各部门联动、学院主抓落实的良好局面。(2)逐步形成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工作意识。协同育人工作意识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高校党委要将协同育人工作作为党政重要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理解并自觉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深化协同育人意识;高校全体教师要立足自身岗位,切实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摒弃辅导员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陈旧观念;学生兼职班主任应形成先锋模范的主人翁意识,在学生群体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3)创设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环境和氛围。协同育人环境的渲染和熏陶,可以对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高校要加强宣传主阵地的建设,构造协同育人工作宣传模块,加强对协同育人有关政策、理念、经验、做法以及典型人物和先锋模范的宣传,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渠道营造校园协同育人环境氛围。

2.强化协同育人系统设计

高校应围绕“三全育人”,对协同育人进行系统思考,明晰建设规划,厘清工作职责,强化激励考核,创新育人形式,逐步形成全员重视、内有动力、运行有效、标准合理、职责明确的力量联结,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作用。(1)制订育人规划,指明建设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育人成效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因此高校要制订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规划中,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要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列入部门的工作要点,确保能够齐头并进。(2)明确育人职责,厘清工作权限。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队伍工作制度,界定每支队伍的工作重点,明确每支队伍的工作职责,确保每支队伍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有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应建立常态化开展工作例会等研讨制度,针对学生管理队伍发现的新问题,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三支队伍要在明确的管理制度运行之下,明确自身工作的重点,做到既有工作边界,又能相互支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重复、边界清、不推诿,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3)落实激励考核,提升队伍内驱力。想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动力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考评合理的激励机制,在人员配备、学习培训、绩效奖励、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开辟通道。首先,要形成准入和退出机制,综合考虑专业、年龄、职称等因素,让人员配备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过程性管理,在量化考核指标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工作实绩,真正达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再次,构建全方位、多维度评价方式,将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学院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都纳入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的方式,全面立体地对各个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进行考核[6]。最后,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辅导员及教师班主任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要求予以明确,对学生兼职班主任在评奖评优上予以优先考虑等,同时要明确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津贴、学时认定、学分转化等相关待遇。

3.提高管理队伍协同育人胜任力

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协同育人胜任力,应该从“强培训、重科研、搭平台、拓实践”等方面着手。(1)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进阶式培训体系。横向构建学生管理工作三支队伍“三位一体”培训模式,要针对三支队伍不同特点,设立不同专题、不同模块的培训课程,在增加各队伍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更多开展相关工作的技能。纵向构建岗前工作培训、校内外培训、省部级培训等有梯度的培训模式。(2)强化以科研带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育人能力提升。要将科研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评价考核指标之一,以科研带动育人能力提升,在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业进步。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班主任队伍可以通过课程思政,辅导员队伍可以通过思政类课题、精品项目、辅导员工作室等,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可以通過大学生科技立项等,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育人工作的研究,以共同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同时,还可以设立学生管理工作专项研究课题,并予以资金支持,鼓励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断总结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的经验,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有特色的工作成果。(3)建设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沟通交流平台。要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分享工作经验,促进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4)拓展协同育人实践渠道。可以通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各类实践活动和各类比赛,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类工作品牌,为学生管理工作团队提供开展协同育人的实践渠道,促使各队伍共同开展相关活动,各自发挥所长。

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定位不准确、工作难深入、问题难处理、分工难协调、配合度不高的困境。高校应深入挖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育人能力,构建适合学校育人特点和要求的协同育人路径,注重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强化协同育人系统设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协同育人胜任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合力,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成瑶.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18(08):86-90.

[2]谢桂花.发挥学生骨干班主任辅助作用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17(04):156-160.

[3]王昭,廖衡.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困境与应对策略论析———基于与辅导员的比较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6(03):174-177.

[4]曹静,方璐,吴晓培.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同济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09):23-26.

[5]刘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63-65.

[6]颜雪艺.高校辅导员与班导师协同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61-62.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Lu Guangxin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student management tea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but in practice, it faces difficulties such as inaccurate positioning, difficulty in deepening work, difficulty in handling problems, difficulty in coordinating division of labor, and low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desig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s, improve the competence of management team’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urther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abilities of each team, construct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h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school education, maximize the joint effort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better cultivate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talent.

Key words: universities; student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unselors; class teac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学生管理立德树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