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路径探究

2024-03-01 17:43董宇欣葛骁欧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网络立德树人

董宇欣 葛骁欧

摘要: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丰富,渠道得到了拓宽,实效得到了提高,但仍存在教育内容宽泛、嵌入有失兼容以及在网络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等问题。中医药院校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引导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激发中医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动能。

关键词:网络;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037-04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引擎激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这种活力体现在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实效上。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内容宽泛、嵌入有失兼容以及在网络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等问题。下面,笔者从网络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路径研究的意义、原则、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从理论层面、网络视角突破困境,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激发中医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动能。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思政教师的灌输式理论教育为主,课堂缺乏趣味性和活力,不符合新时代所倡导的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原则。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一些新媒体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和精准的个性服务,广大思政教师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丰富教学内容。如一些贴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国医大师系列访谈”“中医药重大国际成果的震撼启迪”“国家出台的有关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的文件”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寻找既能够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又可以满足学生精准需求的素材,将其嵌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带动学生积极探讨,拓宽视角,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

2.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拓展多集中在与“红色基地”建立合作,组织参观和学习上。这种实践活动的推广是值得借鉴的,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制约,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就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中医药领域最新的资讯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可以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让学生“云游览”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有关中医药文化的文物或场所,从而开拓视野,形成中医药大局观;可以为学生提供新奇独特的观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满足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打破枯燥和厌烦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医文化特色,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兴网络媒介的普及成功搭建起了这两者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信息的多样性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追寻个性化的特点,也是他们更愿意接受和运用的新形式。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多方面融合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加丰富且满足需求的教育教学资源,了解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便于进行有效的内容供给。这能够将“大水漫灌”转换为“精准滴灌”,将“精准教育”和“共性施教”相结合,激发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堂的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宽泛化,有待整合

当前的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总体上较为丰富,尤其在时间维度和场域维度上都进行了扩展,使得本就庞大的内容体系更加复杂化,不仅广大师生在辨别上难度加大,而且在运用上更是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其按照种类、特色或是内容形成条理清晰、查找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这既可以让教育者在运用上省时省力,也可以让受教育者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明确定位,从而有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网络信息浪潮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已经从传统的课本知识、老师的经验传授,转变成更加便捷化、多样化的互联网。互联网凭借其信息的及时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新颖性、结构的精短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但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和“圈层化”现象也对个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体系产生了冲击[1]。在这种网络信息浪潮的冲击下,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3.教育者对新兴网络技术掌握能力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有失兼容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出现了热潮,越来越多的教育设计、教育环节、教育评价将其纳入进来,同时也暴露出了教育者缺乏数据化思维的问题。基于中医药内涵的深奥与传承发展的需求,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他们已然适应了传统的个体经验教育教学模式,不想有所改变,且新兴的网络技术专业性过高,掌握起来有难度。这些问题使得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与互联网时代的结合,更没有实时量化的教育信息特征,成为阻碍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症结。而在年轻教师群体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上,表现为缺乏融通性和有失兼容性。一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整部的电影或是观看视频讲座来占据讲解时间,更有甚者在教育内容中直接照搬照抄网络,毫不顾及是否与自己所讲的内容匹配贴合,没有理解嵌入的实质是“合作”,而非一方向另一方的“单向索取”。

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药院校学生肩负着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重大使命,因此中医药院校必须把握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明确、完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广大中医药院校有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如药王孙思邈“志学于医槐荫苦读”的励志精神、外科鼻祖华佗“集方药、针灸、心理疗法于一身”的博学广闻、药圣李时珍“严谨分类成就《本草纲目》医学巨著”的专研精神等,均可作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理论来源。如何将经典现代化?如何将内容生动化?如何将形式新颖化?信息技术将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利用大数据引擎将海量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根据词条信息匹配相应的人物事迹、著作,以及图片、影视资料等,将符合要求的内容实时传送,以达到传播速度的现代化、推送内容的生动化、传授形式的新颖化。新时代,广大中医院校要将实践教学上升到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活动,必须丰富教育内容,扩大教育视域,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媒介,优化教育评价标准,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好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指引。中医药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攻方向,将高校的思政大课堂作为主要战场,将高校思政教师作为主导力量。在这种显性教育开展的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依托中医文化节、护士节、医学大师的诞辰等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多下功夫,也可以形成立体化的网络思政平台矩阵,组织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提升其网络素养[2]。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渲染性的教育,而潜移默化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继承性教育与创新性教育相融合的原则

中医药院校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体系。除结合中医药古籍、经典中医药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中医药院校也要对相关数据展开关联分析、科学推断、动态跟踪、精准预测,从而勾画出教育对象的群体和个体图谱[3],以此形成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新环境、新背景下,中医药院校要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体系以及评价标准,激起广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热情,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4.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塑造人的工作,中医药院校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寻处在“拔节孕穗”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层面所呈现出的共性问题,并从中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信息。在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求新求异”“追求自身价值”以及“向往自由”的特点愈发明显,因此在寻求其共性特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特殊性。中医药院校可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功能,运用总体分析、个性分析、动态分析、关联分析充分考虑每个个体的特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1.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医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关键课程,对医德、医风以及职业信仰的培养起到了基础性、引领性、推动性作用。拥有优良的品德是学习一切医疗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医生职业的崇高性和特殊性由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不同的主客体进行有机互动,从而使不同的学习对象构建一个彼此联动的传播体系[4]。取得网络领域的话语权已然成为新时代下高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线上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师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应穿插具有中医特色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网络素材,既提高内容的丰富性,又兼顾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利用“回看”“弹幕互动”“小组讨论”等功能,让大学生反复观看难点、重点问题,加深理解,使师生互动更为活跃。再结合线下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从而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和中医药精神的弘扬者。

2.促进引导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强烈的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者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是个体的自主意识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定位上一定要积极探索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互动模式,努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育定位,构建中医药特色的“网络信息平台”[5]。首先,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联合组建研究小组,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确定不同的网络教育主题。其次,由网络技术人员根据相应要求在学校官网或是其他校园平台上建立专栏,让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网络技术人员通过对后台学习数据的监控,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根据数据对比及时进行内容调整,推送更多学生关注的学习内容。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教育者可以通过布置“PPT展示”“小组视频活动”等新形式的作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针对互联网学习开展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同时,教育者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拓宽教育主体自主学习的视野和渠道,实现“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的目标。

3.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性,中医药院校的独特性体现在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医学生职业的特殊性上。首先,要鉴定中医药文化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匹配度。其次,要厘清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延伸内容枝干,实现与专业课各学科的融合。中医药院校可以从深挖中医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从中总结出符合时代和广大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可以贴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国医大师传承、经典著作的专研中再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从中感悟具有新时代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精髓,形成既符合社會主流又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目前,中医药行业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更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6]。中医药院校在对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适当融入人文教育以及和谐医患关系教育的内容。人文教育包含医学的起源、发展、进步以及相关的卫生法律体系等,而和谐医患关系则包括对医患关系内涵的深度理解以及通过语言的艺术、肢体的表述、表情的传递等掌握合理的沟通技巧,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医药院校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时,应在坚定政治性、厚植文化性、提升科学性和增强实践性上在聚焦[7],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蓄足后备力量,持续输出具有新时代精神、新时代风貌、新时代能力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高校作为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者和智慧校园的打造者,具备丰富的数据资源。推进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打破“唯主观情感论”和“唯数据论”的两极化思维困境。在新时代的大数据引擎推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引导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3]冯多,李大棚.大数据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活力、困境及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2,388(07):113-121.

[2]李璐璐,何桂美.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67(04):85-87.

[4]刘国瑞,路晓芳.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使命、任务与策略[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01):1-8.

[5]孙华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義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及创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08):147-152.

[6]卫庶,熊建.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N].人民日报,2023-03--21(009).

[7]杨航.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2.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Dong Yuxin, Ge Xiaoou*

(School of Marxism,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847,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been enriched, educational channels have been expanded,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has been improv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broad educational content, incompatible embeddings, and weak domin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combining explicit education with implicit education, combining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combining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guiding education with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combining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stimulate new momentu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rnet; Chinese medicin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网络立德树人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