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与实践策略探索

2024-03-01 20:19刘欣宇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美育高校价值

刘欣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日益凸显。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表达力和想象力。文章阐述音乐鉴赏课程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实施原则,从科学构建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创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等方面对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美育;音乐鉴赏课程;价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109-04

五育并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在此形势下,高校音乐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也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挖掘音乐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元素,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水平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音乐鉴赏课程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并且提出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人参考。

1.美育工作需要将音乐教育工作作为载体

首先,开展美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音乐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的代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审美体验。高校音乐课程通过系统教授音乐理论、历史、技巧以及赏析等多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声音和节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当学生感到压力和焦虑时,听音乐或创作音乐可以帮助他们释放情绪、舒缓压力,保持身心健康[1]。再次,科学开展高校音乐鉴赏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养,这是由于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现。科学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情感与文化背景,培养学生文化欣赏能力以及文化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最后,科学开展音乐教育工作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音乐学习和体验,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事物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操、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作用,这些都是美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新时期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应与美育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

2.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有助于完善美育工作体系

首先,音乐课程,作为核心的艺术课程,无疑在美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多元化展现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为美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让教育工作充满活力和创造力。音乐课程的内容涵盖了音乐文化史、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美育工作的素材。通过将音乐课程内容与美育相结合,高校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美育工作体系。其次,音乐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传递者。学生学习音乐,不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心灵与情感的启迪与成长。通过科学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并且感受音乐艺术,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个人生活和情感體验[3]。最后,音乐课程不仅具备应用性特征,还具有人文性特征。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提升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可见,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完善和优化高校美育工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拓宽美育渠道,还能显著提升学生创造意识与艺术素养。因此,高校要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美育工作体系,落实五育并举理念,凸显立体化育人特征[4]。

首先,坚持目标原则。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多元化教学方式和优越的教学环境,提高美育的效果。其次,坚持育人为本原则。音乐教育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着力落实强基础、重体验、常展演的实施路径与策略。要切实转变学科为本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彼此割裂的倾向,注重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再次,坚持创新性原则。音乐教育要秉承创新性原则,加大力度更新与拓展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与教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以及音乐研究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要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最后,坚持综合性原则。音乐不仅仅是演奏乐器或唱歌,还包括音乐欣赏、音乐理论、音乐创作等方面。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听、说、读、写、唱、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应结合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计划,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

1.科学构建音乐课程教学体系

按照新时期美育工作的要求,高校在音乐教育工作中要融入美育元素,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科学构建完善的高校音乐课程教育体系[6]。首先,明确课程目标。在思想层面充分意识到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挖掘音乐教育中蕴含的丰富美育元素,是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教育不仅是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普及音乐知识,拓展音乐教育影响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音乐教育中受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优化课程设置。优化音乐课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因素。在优化音乐课程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音乐课程的层次性和普及性。层次性是指音乐课程的设置应该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提升难度和深度。基础课程应该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高级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作能力,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层次性的课程设置能够确保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普及性是指音乐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音乐课程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音乐。普及性的音乐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校可将音乐课程分为多个模块,包括乐理基础、经典鉴赏、音乐美学、演唱技巧、指挥要领以及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等,这些课程的层次性和普及性可以通过设置为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来实现。这样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和实际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开展针对性学习。最后,开发音乐教材。开发音乐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音乐教育改革、培养音乐人才、引领音乐教育发展方向以及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音乐教师和专家应该参与音乐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教材的编写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开发音乐教材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针对音乐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确保音乐教材具备统一性、规范性以及权威性[7]。

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校音乐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这是因为教师是音乐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构建师资力量保障机制。为了确保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师资力量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可以成立音乐教育学院或音乐教育中心,专门负责音乐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并从人员配置、工作场地、运行经费以及教师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高校要结合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引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音乐教师。对此,高校要制定明确的招聘标准,并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以确保招聘到优秀的音乐教师。同时,高校要积极构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为发挥音乐课程独特的美育教育功能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构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美育教师相融合的师资体系。要在科学组建全职音乐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对内选拔具备音乐特长和美育能力的其他专业教师,经过严格的考核与培训,引导他们负责音乐教学活动和实践指导工作。高校要积极组建一支具备音乐特长和美育能力的多元化教师队伍,以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音乐教育品质。同时,高校可以对外聘请音乐教育专家进行兼职,以显著提升音乐教学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校可以构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美育教师相融合的师资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美育效果。最后,培养教师美育素养,整合美育资源。音乐教师的美育素養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对美的敏感度和表达力。具备良好美育素养的音乐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掘音乐中的美学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中,使音乐教学更具深度和感染力。因此,高校应重视音乐教师的美育素养培养,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音乐课程教学观念的限制,优化与创新音乐课程教学方法,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可以彻底消除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还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8]。在高校美育工作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如视听教学、表达教学、分享教学以及点评教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具体而言,试听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深入聆听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在试听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表达教学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将学生的真实感受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演讲、创作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分享教学是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点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重要环节。通过点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在点评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状态转化为深层审美体验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9]。

4.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实践是学生完成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组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因此,高校音乐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统筹能力,改变传统以学生自发组织为主、以学校组织为辅的音乐实践活动现状,形成由高校主导、院系协同、学生主体参与的新格局。首先,优化音乐表演活动。高校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音乐表演活动,拓宽学生音乐知识储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表演过程中渗透美育元素。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多种类型的音乐表演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节、歌唱比赛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音乐表演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不断优化与创新音乐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一系列常态化综合性的音乐表演活动,提高音乐教育影响力,提升美育深度和广度,扩大美育规模。其次,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型音乐节、音乐会或音乐周等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邀请音乐家、艺术家参与学校的音乐教育,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音乐理念和实践经验,极大地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最后,积极组建音乐社团。音乐社团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有趣的活动,如音乐比赛、工作坊和讲座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进而对音乐产生持久热爱。社团的排练、演出和交流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增强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具备较强的感染功能、审美教育功能以及创造价值,音乐鉴赏课程可以确保高校学生从情感方面、形象气质方面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鉴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展开有效培养。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美育工作逐渐受到重视,这也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加大音乐教学改革力度,解放思想,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音乐课程教学形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顺利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打造多方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的高校美育工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张静.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陕西传统民间音乐为例[J].艺术评鉴,2022(06):101-104.

[2]由艷.OBE理念在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22(08):178-180.

[3]王凤娟,程岩.美育视域下高校实践剧目服务社会路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两剧一歌”为例[J].乐府新声,2022(01): 133-138.

[4]赵晖.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体现及实践探索[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06):128-132.

[5]盛聪,徐蕊.新时代美育视野下高校音乐公选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1(08):51-55.

[6]何宇瑶,王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融合型美育新范式探究———以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上海音乐学院联手打造“音乐党课”为例[J].科教文汇,2021(36):57-59.

[7]刘东梅,王汉发,杜涓.基于“OBE”与“新文科”理念结合的边疆高校美育(音乐类)课程的育人思考———以云南省高校为例[J].大众文艺,2022(03):147-149.

[8]吕雪婷.应用型高校合唱选修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以《黄河大合唱》为例[J].艺术评鉴,2022(13):113-116.

[9]董梅.新时期美育视阈下综合类高校艺术课程思政探索实践———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为例[J].乐器,2022(11):48-50.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Liu Xinyu

(Shanxi Jinzh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zhong 030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value of music education i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Music education not only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ies, but also enhances their creativity, expression, and social emotional abiliti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of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s in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ing a music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music courses, and organizing various forms of music practice activities. The aim is to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creativity, and expression ability,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iversities;aestheticeducation; musicappreciation course;value; teachingstrategies

猜你喜欢
美育高校价值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美育教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