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传承民间曲艺 说唱动奏玩转奥尔夫音乐游戏

2024-03-01 20:19王倩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传承游戏

王倩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最著名、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民间曲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是曲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淮河琴书”为例,阐述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奥尔夫音乐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间曲艺;传承;淮河琴书;奥尔夫音乐;游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117-04

基金项目:2021年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JYXM11);2022年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编号:2022rcgg0006);2022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民间音乐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实践研究———以阜南县‘淮河琴书’为例”(项目编号:2022jyxm1191);2021年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钢琴即兴伴奏”(项目编号:2021JPKC05);2021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弘扬时代新风,传承非遗曲艺———淮河琴书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服务效能研究”(项目编号:SK2021A0937)

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都已经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说、唱、动、奏”的音乐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曲艺,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语言、动作和表情的说唱艺术,它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说、唱、动、奏”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将民间曲艺融入奥尔音乐教学不仅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本土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1]。本文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琴书”为例,探讨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策略,旨在培育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幼儿音乐教师,传承中国曲艺精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缓解曲艺传承危机

近年来,随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起,曲艺在屏幕中的呈现逐渐边缘化,许多民间曲艺曲种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这使得民间曲艺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民间曲艺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相结合,满足了当前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需要,缓解了民间曲艺文化的传承危机。首先,民间曲艺的“说”“唱”“奏”等元素作为奥尔夫音乐游戏的素材,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入学生心灵。在游戏化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我国优秀曲艺文化的魅力。其次,通过将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可以从新时代学子中吸收现代化的元素,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时代审美的曲艺形式。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教育者和文化传播者,可以将民间曲艺根植于学前儿童的内心,为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开辟新途径[2]。

2.建设本土化奥尔夫音乐课堂,培育具有综合素养的时代新人

奥尔夫音乐教学虽然强调创造性和综合性,但缺乏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结合,本土化教学实践有待深入。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的实际需求,建设本土化的奥尔夫音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本土化不仅是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的音乐文化相结合,更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发出适合我国学生的本土化教材和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培育具有综合素养的时代新人也是本土化奥尔夫音乐课堂的重要目标。综合素养不仅包括音乐素养,还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本土化奥尔夫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还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将民间曲艺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本土化,还能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时代新人,这样的教学实践对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1.学生对传统曲艺缺乏兴趣,传承与保护意识薄弱

在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将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学生对传统曲艺的兴趣缺失,传承与保护意识薄弱。当下,流行音乐、电影、游戏等娱乐形式以其时尚、新颖的特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传统曲艺被忽视。学生对传统曲艺的了解往往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很难感受到传统曲艺的魅力和价值,更谈不上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当课堂上提及民间曲艺时,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他们对民间曲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明、清时期,抑或更早的宋、元时期,并未将其视为新时代音乐的组成部分,这种对民间曲艺的忽视和误解导致曲艺文化在学生中的存在感薄弱,使得曲艺文化传承出现断代现象。此外,在多媒体时代,民间曲艺传播形式的单一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这些问题,不仅对学生的传统曲艺认知和态度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我国传统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4]。

2.曲艺元素融入奥尔夫音乐游戏活动较少,缺乏实践基础

曲藝元素与奥尔夫音乐游戏活动的融合尚处初级阶段,缺乏深厚的实践基础。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与曲艺元素的结合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曲艺与奥尔夫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在将两者进行融合时,需要克服诸多技术和艺术上的难题。例如,曲艺的表演形式、唱腔、节奏等元素如何与奥尔夫音乐游戏活动的参与性、创造性特点相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目前音乐教育界对于曲艺元素的认知和理解有待深入。部分音乐教育者对于曲艺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缺乏对其深层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认识,导致在将曲艺元素融入奥尔夫音乐游戏活动时,往往只是简单地模仿其表面形式,而无法真正体现其内在的精神和韵味。最后,曲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曲艺形式正在逐渐消失,这使得在寻找和挖掘适用于奥尔夫音乐游戏活动的曲艺元素时,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同时,由于曲艺传承人的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的问题,对曲艺元素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存在困难[5]。

1.深入挖掘音乐文化因素,明确奥尔夫音乐教学目标

(1)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将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融,更能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和奋斗精神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本身作为一种育人载体,应当深入挖掘民间曲艺中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例如,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而创作的作品《催征》,该作品与新时代精神紧密结合,通过曲艺联唱的方式,歌颂了党领导下新时代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作品运用“说、唱、奏、跳”的表演形式,让观众深刻感受幸福生活的美好,坚定理想信念,并激发对党的深厚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利用这类民间音乐作品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民族文化,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力量。

(2)发挥红色音乐文化培根铸魂功能,培养根正苗紅的音乐教师。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音乐文化培根铸魂的功能,培养和塑造满怀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新时代爱国主义者。要深入挖掘民间曲艺“淮河琴书”中的红色元素,用红色音乐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力量,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坚定信念,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例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颍淮儿女》,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展示了共产党员无惧艰难、坚定信仰、为中国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教师可以将作品中的说白与奥尔夫音乐的“节奏”相结合,开展以“说”为主的嗓音节奏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这样,不仅能发挥红色音乐文化培根铸魂的功能,还能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爱国主义情操、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幼儿教师,他们将传承和弘扬红色音乐文化,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华丽乐章[6]。

(3)构建多元音乐文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堂,传承民间曲艺。创建多元音乐文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堂是传承和弘扬民间曲艺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民间曲艺面临着传承断层和受众减少的问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高校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民间曲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在于追求音乐的“原本性”,这一理念与民间曲艺的民间性、生活性不谋而合。以“淮河琴书”为例,这类民间曲艺的内容丰富,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日常生活,其演唱语言淳朴生动,地方特色鲜明,这种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倡导的“原本性”相一致。据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嗓音游戏引导学生感受“淮河琴书”的节奏特点和语言韵味。然后,融入“声势”活动,让学生在身体运动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演,将所学的音乐文化因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实现民间曲艺与西方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合[7]。

2.深入挖掘曲艺节奏元素,构建奥尔夫音乐游戏

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节奏元素是曲艺魅力的重要体现。为了激发学生对曲艺的兴趣和热爱,并促进曲艺节奏元素的运用,高校音乐教师可以将曲艺节奏元素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构建奥尔夫音乐游戏。曲艺节奏元素包括节拍、节奏型、速度、力度等多个方面,它们构成了曲艺作品的骨架和灵魂。曲艺节奏元素的挖掘需要从唱腔、说白、打击乐等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唱腔是曲艺的灵魂,其旋律和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其次,说白是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速度的快慢变化,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最后,打击乐在曲艺中能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节奏感的作用,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色也是曲艺节奏元素的重要来源。高校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曲艺节奏元素,这些元素要具有代表性且易于掌握,以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游戏并体验曲艺的魅力。在构建奥尔夫音乐游戏时,教师应深入挖掘曲艺节奏元素来设计游戏规则和活动内容。例如,在教学民间曲艺“淮河琴书”时,教师可以挖掘其“说、唱”节奏元素,设计音乐节奏接龙游戏,游戏规则可以灵活多变。要让学生仔细聆听和分析“淮河琴书”的经典曲目,引导学生挖掘出其中的典型节奏型、速度变化、力度对比等关键要素,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型进行接力,每个学生需要按照前一个学生的节奏型进行模仿和创新,形成新的节奏组合,这样的游戏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和节奏感,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即通过对音乐基本元素的提炼和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构建奥尔夫音乐游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曲艺节奏元素的技巧和特点,提高对曲艺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8]。

3.深入挖掘红色元素,开展红色音乐文化教学

曲艺,作为红色音乐文化的独特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这些元素不仅是历史的回忆,更是一种激励和教育后人的宝贵资源。通过深入挖掘曲艺作品中的红色元素,教师可以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德育价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在“淮河琴书”中,许多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例如,《颍淮儿女》展示了共产党员张淑贞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家与妈》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丰碑颂》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和英雄人物,弘扬了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为了将这些珍贵的红色元素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精心设计并开展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音乐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淮河琴书”中的贯口创编成语言节奏游戏,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感受淮河琴书语言的独特韵味和节奏感,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曲艺的魅力和红色文化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深入挖掘淮河琴书中的红色元素,并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展红色音乐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的伟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深入挖掘曲艺元素,创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通过深入挖掘曲艺元素,教师可以探索民间曲艺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创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这种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民间曲艺的兴趣和爱好,还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例如,在教学《催征》这首曲艺作品时,教师可以挖掘作品中的曲艺元素,创新一系列具有曲艺元素的奥尔夫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理解曲艺的音乐特点和表演艺术。首先,可以设计嗓音节奏游戏。曲艺中的“说”是其区别于其他民间音乐的重要形式,而《催征》中的垛板则是其独特的嗓音节奏表现。教师可以将垛板的节奏元素挖掘出来,设计成嗓音节奏游戏。其次,可以设计声势律动游戏。曲艺中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身段、手势、表情等多种表演手段。教师可以将这些表演形式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相结合,设计成声势律动游戏。最后,可以设计打击乐器演奏游戏。曲艺中的打击乐器是其音乐特色之一,而《催征》中的快板則是其典型的打击乐器表现。教师可以将快板的演奏技巧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设计成打击乐器演奏游戏。

民间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是一种以元素性音乐教育为核心的先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音乐的实践体验。将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音乐教育方式。它不仅能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时也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推动了其本土化的发展。期待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音乐教育方式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瑞瑜.科学家精神助推理工科高校“三全育人”格局建设的路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23,599(02):54-59.

[2]黄红纲.安徽琴书形成与音乐艺术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5,17(04):23-26.

[3]张亚东,李静.“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路径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02):16-23.

[4]尹建平,薛智,顾宁等.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五精”创新工程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4):36-40.

[5]苏影.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中国化之探讨[J].三明学院学报, 2021,38(04):104-109.

[6]杨芳.奥尔夫律动的本土化创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2):144-147.

[7]黄红纲.安徽琴书起源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04):49-52.

[8]李甜甜.以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培育时代新人[N].重庆日报,2023-01-30(01).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to Inherit Folk Art and Talk, Sing, Action, Performance, Playing Orff Music Games

———Taking "Huaihe Qinshu" as an Example

Wang Qian

(Fu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Province, Fuyang 236115, China)

Abstract: The Orff music teaching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widely used music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injecting new vitality into music education. Integrating folk art into Orff music teach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inherit and develop folk art, but also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Orff music teaching methods. The article takes "Huaihe Qinshu"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folk art into Orff music teaching method,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folk art into Orff music teaching, 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ff music teaching.

Key words: folk art;inheritance;HuaiheQinshu; Orffmusic;game

猜你喜欢
传承游戏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