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刍论

2024-03-01 20:19陈燕燕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陈燕燕

摘要: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教学方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巧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文章阐述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强调读思达教学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从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明确写作内容,学会自主批注阅读、记录阅读感受,整合单元阅读情感、写出真情实感,揣摩文本语言特征、锤炼写作语言等方面对借助读思达教学法提升学生写作实效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法;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12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习作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3258)研究成果之一

读思达教学法,是基于阅读、始于思考、终于表达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系统性地将阅读、思考和表达紧密结合,与学生的思维逻辑高度契合,为提升语文写作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读思达教学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充实、有意义,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作品质量,展现他们的写作才华和智慧[1]。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巧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写作技巧,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读思达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一种融合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教学方法。首先,阅读是读思达教学法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本,包括课文、课外读物、网络文章等,这些文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能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其次,思考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简单的理解和记忆,而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解读。最后,表达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目标。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2]。

1.写作有本可依

写作有本可依是读思达教学法特有的“魅力”,它强调的是通过阅读大量的文本,为学生提供语文写作的参考和依据。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文本。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文写作手段。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些见解和观点可以为学生提供语文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使他们的语文写作更加有深度和内涵[3]。

2.写作思想深刻

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内涵,这种思考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判断,使他们的语文写作更具思想性。写作思想深刻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语文写作中,思想的深刻性体现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的表达上。一个思想深刻的作品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3.写作内容丰富

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语文写作内容。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文本可以是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新闻、评论、科技文章等非文学作品,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写作素材。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文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还可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为自己的语文写作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度。在表达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选择主题和素材,通过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来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写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作品,使他们的语文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

4.写作个性更强

每个学生的思想都有所不同,都闪耀着个性的光辉,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体现出来的写作思想。读思达教学法运用到语文写作中,可以帮助学生生成个性化的语文写作内容,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独特,富有创新色彩。在读思达教学法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保持自己的视角,用他们独特的语言和方式来描述世界、表达情感,这样的作品不仅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1.缺乏素材

在语文写作中,素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缺乏素材会直接导致文章内容空洞、乏味。然而,在当前的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面临着素材匮乏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足,缺乏对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体验。同时,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未能有效地积累和利用相关素材,导致在语文写作中难以找到合适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表达。

2.缺乏方法

对于教师而言,缺乏方法表现为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陈旧以及教学互动较少。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同时,部分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有效的写作方法表现为写作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清以及思维逻辑不严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缺乏明确的写作目标和合理的写作计划,导致文章内容散乱、主题不明确。同时,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也常常出现词汇贫乏、语法错误等问题,使得文章读起来晦涩难懂。

3.缺乏个性

在当前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的作品缺乏鲜明的个性和创新性。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应试技巧和标准化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其个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过于追求写作形式上的规范和标准,而忽视对作品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追求。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学生作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缺乏思想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缺乏思想会导致文章内容肤浅、缺乏深度。在当前的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的作品往往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体验,这会导致其在写作时难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悟。同时,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文章思想性和内涵的提升[4]。

1.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明确写作内容

借助读思达教学法进行单元整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写作内容,提升他们的写作实效。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浏览单元的标题、简介和目录,初步了解单元的核心话题和主要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印象,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在预览单元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每篇课文,让学生既要关注课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也注意捕捉与写作任务相关的信息。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如略读、扫读、精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完单元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如字数、体裁、格式等。同时,学生还需要思考如何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写作,以及如何运用在单元整体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结合读思达教学法进行单元整体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任务的要求和背景信息,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阅读,对单元内的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进行阅读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单元课文归纳出主题:童年美好的回忆,然后明确写作内容,该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的课文和主题,为学生设定具体、明确的写作任务。如可以让学生围绕“童年游戏”这一主题,写一篇描述自己童年时玩过的一个游戏的文章,这样的写作任务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这样的写作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能加深对童年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学会自主批注阅读,记录阅读感受

批注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引導学生自主批注阅读,记录阅读感受。首先,自主阅读,初步感知。在进行批注阅读前,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让他们独立阅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和重点。其次,深入思考,个性批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批注,即在文本中标注自己的理解、感受和思考。这种批注可以是简短的词语、句子或符号,旨在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感受。最后,交流分享,深化理解。在完成个性批注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批注成果,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听取他人的分享和观点,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6]。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教学中,全文共有五处批注,分别涉及疑惑、理解和感受三个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批注,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涉及疑惑的批注“为什么牛能够忍受重负,而鹅却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这一问题。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逐渐理解牛和鹅在生物特性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它们面对压力的能力,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涉及理解的批注“牛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毅力,而鹅的眼神则显得慌张和不安”,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想象牛和鹅的眼神,进一步体会两者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心态。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涉及感受的批注“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像牛一样坚韧不拔”,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这样的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感受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牛和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全文的五处批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不同角度的批注促进读中思考、读中感受,让学生真正会读书、读懂书,使批注在不同的情境中得以实践和应用,潜移默化转化为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7]。

3.整合单元阅读情感,写出真情实感

在阅读过程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在进行单元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在阅读的时候,每个学生的思考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阅读情感态度也是不同的。在单元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表格,引导他们记录对每篇文章的阅读感受。通过填写表格,学生可以对比不同文章的阅读体验,探寻其中的共性和联系,从而将整个单元主题的思想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写作,将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集中和深刻,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并总结阅读情感。通过阅读《牛和鹅》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情感。通过描述牛和鹅的相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之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回想起自己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到那份纯真与美好。通过阅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到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故事中老虎的窝囊形象和它经历的成长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共鸣。他们会联想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克服这些困难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通过阅读《陀螺》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期的快乐和无忧无虑。陀螺作为儿童玩具,象征着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学生在阅读时,会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欢乐时光,感受到那份无忧无虑的幸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表格来整合单元阅读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主题,如童年美好的回忆、成长故事、美好生活等,这些写作主题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4.揣摩文本语言特征,锤炼写作语言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在读思达教学法中,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揣摩文本的语言特征。通过深入分析文本中的词汇、句式、修辞等语言要素,学生可以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和特点,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读思达教学法中,语文写作不仅仅是完成一篇作文的任务,更是锤炼学生写作语言的过程。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揣摩文本语言特征和锤炼写作语言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揣摩文本语言特征,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手段,而通过写作锤炼写作语言,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语言表达手段应用到实践中去,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该单元三篇课文并揣摩语言特征。首先,在《牛和鹅》阅读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趣味化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牛和鹅的故事时,不仅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语言,还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人生哲理,这种将哲理与趣味化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课文更具思想性和启发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其次,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流利的叙事方式和生动幽默的描写手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叙述故事,更加有趣味性,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化语言风格,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最后,在《陀螺》阅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课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体会这些成语在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以及传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作用:不仅丰富了课文的语言表达,还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基于对课文语言特征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技巧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使他们的写作更富有深度和智慧。

参考文献:

[1]公维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J].山西教育(教學),2023(08):67-68.

[2]吴成新.微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 2023(Z2):152-154.

[3]张娟娟.项目学习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新型产品发布会”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17-19.

[4]熊萍.交互式微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 2023(21):37-39.

[5]黄超群.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名师在线,2023(20):29-31.

[6]罗红萍.例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20):123-125.

[7]杜云鹏.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J].江西教育,2023(23):50-51.

Discuss on Using Reading Think Express Teaching Method Cleverl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Chen Yanyan

(Licheng District No.1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The reading think express teaching method is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that emphasizes reading,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writing, skillfully using the reading think express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ading think express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reading think express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reading as a whole, clarifying the writing content, learning to annotate reading independently, recording reading feelings, integrating unit reading emotions, writing true emotions and feelings,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s, and refining writing language, this article explores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writ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reading think express teaching method, aiming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hink expressteaching method;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strategies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