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探讨

2024-03-01 20:19汪洋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花鸟画一致性美术

汪洋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教、学、练、评”一致性的内涵,强调美术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的意义,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的策略,旨在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最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125-04

新课标强调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初中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保持教、学、练、评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1]。本文对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练、评”一致性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实践和练习活动以及评价活动的一致性和匹配性。“教、学、练、评”一致性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是指教师围绕新课标和教学目标而教学,是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其次,“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组织下,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地学、合作地学,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2]。再次,“练”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设计适量、适当的作业,让学生练在关键处、练在重点处,乐在其中、各得其所,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有效手段。最后,“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状态及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保持教学各环节的一致性,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3]。

大单元教学,是指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知识的内部联系为线索,对教材中的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与重构,改变传统单课时的教学现状,实现“教、学、练、评”四位一体的单元教学[4]。在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中,实施“教、学、练、评”一致性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有助于大单元教学效果的提升

美术大单元教学,在我国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采用拓展延伸、增补删减、调整内容等方式,把握教材整体内容,制定单元教学方案,旨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联系新旧知识,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然而,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练”的顺利完成,将“评”看作是教学结束后的“附属品”,采用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等简单方式,这种方法容易造成“无效的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采取“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程度和学习困难,这有助于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有助于动态评价模式的形成

在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一表评千课”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预设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教学状况,无法实现对教学活动的精准评价,会降低教学效果。而采取“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是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和练的过程中,可以动态检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练”的实际效果,能充分展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情况,以达到“评”穿插在“教”“学”“练”始终,既达到对“教”的评估,又实现对“学”“练”检测,并将教、学、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5]。

3.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最基本要素。对于教学评价而言,其核心目标必须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根本的价值取向。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可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通过大单元的设计,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學体系,这种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此外,通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6]。

“教、学、练、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引领、以评价为导向,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练、教学的评进行深度嵌套和协同配合,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课程教学系统。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需要建立系统思维,积极体现教、学、练、评的一致性,只有让关键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合力,才能助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7]。下面以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为例,谈谈对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的理解、设计与实施。

1.逆向设计大单元内容,确保“教、学、练、评”一致性。

(1)学情分析是基础。学情分析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背景、能力、兴趣等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学情分析为教师精准设计大单元“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奠定了基础。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中国画的赏析能力,对用笔和用墨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鉴赏和评析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思想境界及审美境界。

(2)教材分析是前提。基于“教、学、练、评”一致性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是建立在美术教材单元内容基础之上的。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站在学科育人的角度,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内容。教材内容包括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图》、齐白石的《蟹篓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不仅代表了不同时期和风格的绘画艺术,而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多样性和生命的蓬勃活力。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独特魅力,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目标确定是方向。学习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标靶,标靶不清楚,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徒然增加学生的负担。一课时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师必须清楚这个课时学生要学到哪些东西,怎么去学,学到什么程度[8]。根据尹少淳教授的观点,在探索“教、学、练、评”一致性课堂时,必须明确学习目标,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确立如下教学目标。其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著名写意花鸟画作品的赏析,分析花鸟画创作用笔和用墨的特征,感受国画意趣,并能用写意的方法进行自主创作。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写意花鸟画不同维度的分析,加深对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和运用。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写意花鸟画中蕴含的笔墨情趣,抒发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4)甄选任务是关键。在大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单元内容,提出基本问题:为什么古代文人喜欢画花鸟画?并由此引发出若干个子问题:何为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如何赏析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画家运用了哪些笔墨技法来创作写意花鸟画?如何构思并创作出具有独特意蕴的写意花鸟画?然后,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整合相互关联的“情感的记录”和“人类的朋友”两课内容,结合中国花鸟画资源进行内容拓展,组成主题为“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大单元,以中国花鸟画常规技法为依托,设计走进写意花鸟画、赏析写意花鸟画、临摹笔墨技巧、展现心中的鸟语花香等四项任务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艺术行走和花鸟画的练习,体会花鸟画的表现情趣,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热爱生命的精神和理想。

(5)评价落实是核心。评价落实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关于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揭示学生在哪些方面已经掌握,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评价落实使他们能够了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上述任务活动,设计评价量规表,包括写意花鸟画鉴赏评价量规表、写意花鸟画技法评价量规表、写意花鸟画创作评价量规表、学生档案袋制作评价量规表以及大单元自我学习评价量规表等,以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动态评价。

2.精心设计任务活动,体现“教、学、练、评”一致性

(1)任务一:走进写意花鸟画。问题一:何为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单元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播放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的动画中拉近与国画之间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对国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名作赏析,揣摩意图。教师可以展示齐白石的《荷塘翠鸟》,介绍齐白石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寻找《荷塘翠鸟》这幅作品画面的独特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情怎样?他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齐白石的画风又有什么显著的特点?这能帮助学生了解齐白石花鸟画作品创作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可继续展示多幅写意花鸟著名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初步尝试从画面内容、章法、笔墨等方面去了解写意花鸟画的绘画语言,感受作者的笔墨情趣。设计意图:在任务一的活动中,利用动画片激发学生对写意花鸟画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学习,探寻近代著名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背景及其独特的构图方式、笔法笔墨技巧等,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2)任务二:赏析写意花鸟画。问题二:如何赏析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首先,诗词引入,激活经验。诗意情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高级形式,能够超脱低俗和庸常,写意花鸟肇始于文人墨客,文人的情感表达是生命情感和天地自然精神相往来的悟对通神,是世俗生活的文学升华。古往今来,描写写意花鸟的诗句有很多,包括王安石的《咏石榴花》、齐己的《早梅》、王维的《鸟鸣涧》、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等,教师可以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志趣,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也能唤醒学生的经验认知,为后面的自主创作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对比分析,学会鉴赏。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葡萄实物图和明朝写意花鸟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通过实物图与花鸟画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体现写意花鸟画画面所赋予的意趣。然后,结合学生课前对徐渭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徐渭的一生经历及代表作品进行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分析《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掌握的艺术鉴赏方法,对比分析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朱耷的《游鱼》、齐白石的《蟹篓图》这四幅作品,完成名作鉴赏分析报告,进一步了解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征,体会画家的创作情感以及感受生活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写意花鸟画鉴赏评价量规表”,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可引导學生叙述对写意花鸟画总体形式及画面的感受,合理分析不同作家在创作时是怎样创造意境的,并学会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表达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看法。设计意图:在任务二的教学中,通过实物和作品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画面的异同,了解写意花鸟画笔法和墨法的独特表现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3)任务三:临摹笔墨技巧。问题三:画家运用了哪些笔墨技法来创作写意花鸟画?首先,观察名作,分析技法。中国画的技法问题,实质上来讲是用笔和用墨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现代花鸟画家王雪涛的《荷花图》和潘天寿的《黄菊》两幅花鸟画作品,进而提问:画中表现了什么内容?画家运用了哪些笔墨技法来表现物象?通过问题让学生注意到画家如何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景物的质感和层次感,以及如何通过笔触的变化来传达出花朵的生机和动态美。其次,微课教学,阐释概念。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常用的基本笔法包括中锋用笔、侧锋用笔、拖笔、逆锋等。在墨色的运用上,墨分五色是基本的技法原则,即焦墨、浓墨、重墨、淡墨和清墨。对于这些概念,学生基本一无所知,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这些概念,同时还可以结合徐渭的《杂花图卷》进行重点讲解,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写意花鸟画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掌握运笔要领及调色方法。最后,临摹练习,掌握技法。让学生尝试临摹徐渭的《杂花图卷》,并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能够熟悉花鸟画工具,还能够感受作品创作的过程以及花鸟画的艺术魅力。在该环节中,设计“写意花鸟画法技法评价量规表”,从理解常用基本笔法、墨分五色的表现形式、花鸟画基础调色方法、临摹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设计意图:在任务三的教学中,学生在微课视频、教师讲解示范的辅助下,研究画家如何使用笔法和墨法体现作品情趣、调色方法和运笔要领,并通过临摹练习,感受国画带来的乐趣,实现“教、学、练、评”的结合。

(4)任務四:展现心中的鸟语花香。问题四:如何构思并创作出具有独特意蕴的写意花鸟画?首先,任务驱动,明确方向。教师可以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鸟语花香为主题,进行写意花鸟画的自主创作,帮助学生明确任务方向。其次,教师示范,打开思路。教师可以用自己课前创作的一幅写意花鸟图作为示范进行讲解,通过师生互动,探讨如何构思设计并创作一幅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旨在打开学生思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最后,自主创作,大胆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花鸟植物照片、花鸟画等相关素材,尝试创作,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表现,体现自己的笔墨情趣。设计意图:在任务四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自己的范例引领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花鸟画创作,鼓励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笔法、墨法、基本调色方法等创造性地运用到作品创作中,实现对传统艺术的创新。

综上所述,“教、学、练、评”一致性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练以及课堂的评价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调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练、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提升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夏君捷.民族服饰文化的初中美术课程开发研究———以凉山彝族服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17):162-164.

[2]吴超燕.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美术主题式单元化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6):176-178.

[3]丁敏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项目化学习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6):179-181.

[4]战若彤.初中美术教育中造型能力的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22(16):173-175.

[5]石国银,张晓蓉,刘宗宝.创意图形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03):61-64.

[6]金嫣.初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以《富春山居图》欣赏课为例[J].江西教育,2022(40):41-42.

[7]宋昊芳.立足文化之源创学科共融的初中美术欣赏课———以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古城古镇考察”为例[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02):53-55.

[8]黄德钦.初中美术“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教学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21(07):28-31.

Exploration of Consistent Teaching of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in the Art Big Uni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Wang Yang

(Zhongwu Junior Middle School,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consistent teaching of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art u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istent teaching in the art unit,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consistent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art un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aim is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rt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nd creative abilitie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art; large unit teaching;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consistency;teaching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花鸟画一致性美术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