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4-03-01 20:19伍琪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课程思政辅导员

伍琪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阐述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剖析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旨在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129-04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2F85)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在此背景下,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已成为高校亟待研究的问题。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2]。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1)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育、专题讲座、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2)根据不同情况,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政治、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恋爱与性心理、生命意义、求职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参与学校危机事件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发现并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及时了解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

影响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首先,国家层面,指国家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等。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辅导员要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参与学校危机事件中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并按程序上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其次,学校层面,指高校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如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办法、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汇报制度及学生心理测评系统等。再次,辅导员层面,指辅导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能力、文化素养与沟通能力、创新及发展能力等,如辅导员思想道德品质是否高尚,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学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危机预防和干预能力,是否有学习创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等。最后,学生层面,指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等,如大学生健康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否健康,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温馨,学院环境是否友善、励志等。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为全面了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笔者选取5所公办高校专职在岗辅导员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情况如下。

性别:女性辅导员113人,男性辅导员87人。用工形式:在编正式职工103人,合同制职工97人。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连续在岗工作10年以上39人,工作4至9年60人,工作3年及以下101人。专业学科:所学专业学科与心理学相关63人,与心理学无关137人。专业持证: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或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112人,无相关专业资格证书88人。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192人,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8人。参加心理危机干预情况: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59人,协助参加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128人,没有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13人。辅导员可以在哪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课程思政(多选题):选择心理健康教育课162人,选择个体心理成长辅导151人,选择团体心理辅导130人,选择心理危机预防136人,选择心理危机干预140人,选择网络心理健康教育115人,选择心理社团活动102人,选择其他40人。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经常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54人,偶尔会融入的有98人,没有开展过此项工作的有48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困境(多选题):选择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杂、精力不够的有137人,选择心理辅导专业性强、职后培训机会较少的有102人,选择对课程思政不了解的有23人,选择其他的有54人。通过调查可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和专业培训是制约其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因素。

1.工作繁重、待遇低、晋升空间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首先,工作繁重。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在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应当按总体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足额配备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专职辅导员严重不足,总体师生比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造成高校辅导员工作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其次,待遇低。因事业单位编制问题,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将宝贵的正式在编名额用在一线教师及关键岗位的招聘,导致很多辅导员都是聘用制、合同制或劳务派遣人员,并非学校正式在编人员,在薪资福利待遇上与正式在编人员有较大的差別。最后,晋升空间窄。辅导员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较薄弱,在职称、职级的晋升上没有优势,晋升空间窄。虽然近年来国家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提出了探索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体系和岗位晋升制度,落实辅导员的岗位编制,实现辅导员职称职级“双线”晋升等,但多为政策指导,没有具体配套的实施方案及细则,顶层设计有待完善[4]。

2.界线不清,责权不明,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其一,界线不清。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包括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专干等,这些人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上存在交叉重叠,没有明确清晰的界线,当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大都是辅导员第一时间介入,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隐蔽性强,对于非心理健康专业的辅导员而言,其很难精确判断问题的“层次面”“关键点”,难以精准对接、快速处理[5]。其二,责权不明。高校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是“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要求中既没有量的指标,也没有制度的约束,更没有考核标准,责权不明,使辅导员在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只能“抓重点、抓眼前”,无暇顾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故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3.入职前无门槛要求,入职后专业培训少,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其一,入职前无门槛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已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需持证上岗,如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是经过美国心理学会和全美学校心理学家协会这两个机构审批认可的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并按规定获得心理咨询师资质才能上岗就业。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招聘条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方面没有特别要求,无门槛设置[6]。其二,入职后专业培训少。在高校管理层面,因学校管理层精力和时间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及教学管理上,加上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容易造成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疏忽;在辅导员层面,因辅导员工作繁杂、责任重大,且必须确保学生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辅导员,入职后辅导员专业培训较少且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制约了辅导员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心“怎样培养人”,更要关注“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坚守立德树人使命,把握核心价值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

要深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在教学“悦纳自我”内容时,教师可引用俞敏洪的“小草与大树”演讲:“每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现在不管你的生命是怎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不断积蓄力量冲破障碍,当时机来临时,你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在教学“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内容时,教师可讲述袁隆平院士近60年杂交水稻研究的艰难历程。在教学“恋爱心理”内容时,教师可研讨周恩来总理给邓颖超同志的74封情书,同时配合组织开展“名人(伟人)故事沙龙”“笔墨汉字书写大赛”“我的祖国创意摄影大赛”“中华经典诗词朗诵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将爱国情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润物无声地深植于大学生心中。

2.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危机干预及心理健康目标管理,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者”

首先,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在开展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时,辅导员重视思想政治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作用,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更要运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名与利,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学生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益的人才。其次,将思政教育融入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要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历程、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将思政教育融入心理危机干预全过程,积极预防、主动干预、提前研判、科学谋划,构建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最后,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大学生防治心理疾病、完善心理调节、促进心理发展,而且要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管理,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将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水平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思想道德水平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和榜样作用,唯有不断提升辅导员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保证学生的“根正苗红”,才能真正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责任。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主要由思想道德建设及专业能力建设两大部分组成。首先,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高校要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纳入辅导员培训课程规划,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政治学习运行体系,常学常新,细照笃行。高校要有计划地引导辅导员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要完善管理制度,将思想道德建设贯穿辅导员管理全过程。其次,专业能力建设。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心理健康专业教学能力,心理咨询、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开展心理宣传教育活动能力,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能力。高校要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培养长效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訓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老带新、以优促新、以赛促学”等多头并举、有所侧重方式,提升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技能。最后,搭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要搭建由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及治疗工作专业人员、辅导员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开展工作交流、学术研究、实践探索及成果展示,实现无界、泛在、精准化学习。

4.將课程思政应用成效纳入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挥棒和绩效评价依据。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纳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并确定了其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7]。我国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工作态度:即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协作性进行评价;工作能力:即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工作结果:即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价。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根本目标,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穆丽娜,包涵.浅析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路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6):61-63+74.

[2]段尧尧,袁凯瑞,李美玉,等.长治市高校专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心理月刊,2022,17(22):221-223.

[3]闻雪梅.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及其工作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5(03):11-15.

[4]苏娜.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引导教育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06):69-70.

[5]赵琳.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 2022(09):22-24.

[6]龚芸.美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7(01):98-101.

[7]仇妙芹,林仲英.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6(04):52-55.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u Qi

(Hun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mental health 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ncreasingly receiving atten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main cont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counselors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college counselors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imi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selor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al strategy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课程思政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