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探赜

2024-03-01 20:19杨倩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大学语文高校

杨倩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校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愈发凸显。文章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高校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提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定位、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对高校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133-04

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大學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语法和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深层次的是对文化、历史和人类精神的传承和解读。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一般来说,人文素质主要指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同时,人文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文化素质中,人文素质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因为它涉及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1]。

高校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培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学经典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1.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引导大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艺术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引导大学生对人性、道德、价值等问题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底线的社会公民[2]。

2.大学语文教学促进人文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大学语文教学通常涵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通过对这些文本的阅读和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经典文本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人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同时,大学语文教学往往结合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这种学术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人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3]。

3.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对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进行质疑和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同时,大学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创作实践,学生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开拓思维空间,激发创造灵感,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4]。

4.大学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意义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对大量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学习,让学生深入体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性、情感、道德等元素,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大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文本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5]。

1.课程定位不明确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中的定位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一方面,它被视为基础性的公共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另一方面,由于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往往被边缘化。课程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不够重视,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2.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一些高校甚至将大学语文课程交由年轻教师或兼职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可能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部分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单一的讲授式或灌输式教学。这些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陈旧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4.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当前部分高校在大学语文课程考核中采用单一的笔试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应试心态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由于缺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口试、小组讨论、论文等,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制约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1.明确课程定位,提升课程地位

其一,明确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强调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从人文性角度来看,大学语文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通过对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这对于他们未来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工具性角度来看,大学语文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的训练,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语文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和优秀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6]。其二,提升大学语文課程的地位,将其纳入核心课程体系,确保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投入。首先,确立大学语文的核心地位。高校应明确大学语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将其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地位,才能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支持。其次,增加资源投入。为了确保大学语文课程的顺利开展,高校应增加对该课程的资源投入,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最后,高度重视。提升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还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指导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高校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和建设[7]。高校领导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

2.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吸引和留住优秀的语文教师,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高校应该根据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和贡献程度,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这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加入,并激励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高校应该为语文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参与教材编写、开展教学研究等,这些机会可以帮助教师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可以设立优秀教学奖、科研成果奖等,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语文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这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其次,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高校可以定期举办语文教师专业培训,邀请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高校可以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评课活动,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着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人文领域的知识、理解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修养,它涉及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领域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对人类文化、社会深入思考和关怀。实践证明,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影响。教师的人文素养不高,就不可能培养出人文素质很高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一方面,要广泛阅读经典文本。教师应积极阅读各类经典文本,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和交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探讨,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8]。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其一,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至关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可以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多样化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采用朗读、表演、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本的内涵和魅力;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片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写作技能的教学,可以采用写作工作坊、小组合作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其二,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是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大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包含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这些课件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问题或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尔雅、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等教学资源,供学生在线学习。大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作业、进行在线答疑和辅导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通过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完善考核机制,全面评价学生

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反映被评价对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大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其一,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评价的需求。尤其是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化考核方式指的是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包括口试、小组讨论、论文写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这些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考查。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考查,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评价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考查。在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在平时,考在平时”的观念,将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评价要着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质,如通过赏析文学作品来评估学生的文学素养,包括感悟力、审美能力、文化修养等;通过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来考查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认知、理解、评价等能力;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涉及社会责任、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考量。这样的评价方式旨在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更是顺应时代前进潮流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明确课程定位、提升课程地位,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更新教学内容、与现实相结合,完善考核机制、全面评价学生,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亚婷.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9):188-190.

[2]王燕.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10):68-70.

[3]肖太云.人文素质培养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教学[J].安康学院学报,2017,29(02):116-119.

[4]黄文著.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4):68-71.

[5]高惠宁,田旭红,赵月霞,王晓谦.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高教学刊,2022,8(04):76-79.

[6]蔡森.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的几点教学建议[J].文学教育,2021,(08):157-159.

[7]徐燕.分析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7):142-143.

[8]徐海燕.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J].理论观察,2016,(09):170-171.

Explor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Yang Qian

(Xuchang Electric Vocational College, Henan Province,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is context,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play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propos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strengthening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from four aspects: course positioning, faculty strength,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s. The aim is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ollegeChinese;humanistic qualities;teachingcontent; teachingmethod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大学语文高校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