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研究

2024-03-14 07:04刘春霞
参花(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木偶戏张掖形式

刘春霞

一、引言

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作为甘肃张掖地区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自明初期起源,依托当地的地理、历史和民俗文化,经过数百年的沉淀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表演风格和艺术语言,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地方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然而,如同诸多传统文化一般,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速,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如何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实现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当前地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的起源与发展

张掖的杖头木偶戏,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始于明代初期。据史料记载,明初,杖头木偶戏从秦晋一带传入张掖地区,古称“托偶”或者“托戏”,又因其以三根木棒操纵的特点而为人所知,所以俗称“三根棒”。其中一根称为主棒,控制木偶的头部活动,如眼睛的闭合、眼珠转动等。而另外两根则用来操纵木偶的双手,使其动作栩栩如生,在张掖民间也称为“肘娃娃”,表现出张掖人民对杖头木偶戏的熟悉和喜爱。至清代中期,张掖杖头木偶戏进入了全盛时期,其中,邵家班子木偶戏班尤为引人注目,以家族为单位,世代传承此项艺术,至今已经传承至第九代,成为河西地区唯一的秦腔杖头木偶戏班。

邵家班子不仅在杖头木偶戏技艺上有着卓越的传统,同时,其演出的木偶、服装、道具均由艺人自行设计制作,更注重在造型上继承与发展传统艺术,强调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从造型上看,杖头木偶戏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民间神像、古代彩塑、雕刻等,并借鉴了戏曲脸谱的表现技法。从表演上看,邵家木偶戏的艺人集唱、念、做、打和奏乐于一身,木偶戏的表演除了基本的移动外,还涉及高难度的特技动作,如喷烟、喷火、斟酒、烧香等,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要求艺人既要有出色的技艺,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从音乐上看,邵家杖头木偶戏的音乐将秦腔、陇东道情和皮影戏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此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使邵家杖头木偶戏成为张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在地域文化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甘肃陇东地区的传统艺术,其表演方式、身段、场合及习俗等均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成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2008 年,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被正式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标志着邵家杖头木偶戏艺术形式得到了更高层次的认可与保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保护和传承邵家杖头木偶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也为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传承内生动力不足

传统的非遗技艺如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其传承主要依赖家族成员的世代相传,此种传承方式下的非遗传承内生动力源于对家族荣誉、文化使命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执着。[1]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其内生动力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减弱。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年轻一代对家族职业和使命的认同度下降,更倾向于追求其他职业和生活方式,而不是继续传承家族的传统艺术,导致艺术的传承出现中断,产生代际传承受阻、传承群体流失、传承断层等困境。[2] 同时,家传世袭的班主制传承也限制了新的人才加入,使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缺乏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此外,文化自信的缺失也是导致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少数群体会产生认知偏差,将传统技艺视为“过时”或“乡土气”,导致即使在传承主体内部,也可能出现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怀疑和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影响到对木偶戏传承的热情和决心。

(二)受众群体数量减少

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依旧面临着受众数量日益减少的问题,不仅影响到该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更反映出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娱乐和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内容丰富的娱乐形式,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时的主要选择,这使邵家杖头木偶戏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相对减弱,导致传统木偶戏的受众群体逐渐萎缩。此外,木偶戏受众数量减少也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快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追求现代化生活,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关注度自然降低,导致大部分人对邵家杖头木偶戏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兴趣,难以对邵家杖头木偶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联结。[3]

(三)表演缺乏创新

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便是表演内容缺乏创新。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木偶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剧目和表演模式,而固守传统的剧目和表演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显得与时代脱轨,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期待,导致其在当下文化消费模式中逐渐失去吸引力。[4] 此外,当前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的表演形式和技巧缺乏对外部艺术形式和创意的吸纳,使其在创作表演上显得单一和重复,缺乏创新和内容的单一容易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适应现代社会和吸引现代观众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扩展传承途径

为破解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主体内生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亟须扩展其传承途径,拓展木偶戏传承发展新空间。

1. 强化学校教育中的非遗文化传播

将邵家杖头木偶戏融入大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或者通过非遗“走进来”、师生“走出去”的形式,围绕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开展一系列非遗研学,结合展览、展演、讲解、体验等多种实践形式,使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这门非遗技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这不仅可以拓宽传承群体,还能增强其在当地的影响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深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5] 此外,可以与其他艺术机构,建立工作室或研究中心,开展木偶戏的创新研究和实践,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传统艺术注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构建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培训机制

针对年轻一代的传承群体,开设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木偶戏技艺、历史、文化意义和家族荣誉等内容,使其了解和热爱木偶戏技艺,培养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此外,地方非遗保护单位也应发挥其保护传承非遗技艺的作用,整合地方资源,牵头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班与地方文化艺术教育组织,开设邵家杖头木偶戏课程或工作坊,鼓励公众学习和参与木偶戏创作、表演,使木偶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激发和增强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的内生动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持续繁荣和发展。

(二)拓宽传播渠道

拓宽传播渠道,是增加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受众群体、扩大其影响力、助力其“活下去”“火起来”“走出去”的有效举措。

1. 跨界合作是打破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固有格局的关键

地方非遗保护单位与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主体应积极探索与当代流行文化、时尚、设计等领域深度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新模式,[6] 将传统木偶艺术融入现代生活中,在凸显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拓宽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保护与传承渠道。例如,推出木偶系列文创产品,涵盖现代家居和日常用品等领域,与品牌进行合作推出限量版商品等。或者联动当地其他非遗技藝,如甘州小调、临泽泥塑、山丹烙画等,创造性地将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元素融于其他非遗形式中。此外,可以在木偶戏表演中创新性地整合其他非遗元素,以此提升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的时尚感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的传播。

2. 深化文旅融合是扩大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影响力的有效措施

地方文旅部门可以策划相关文化旅游路线,邀请游客参与木偶戏的制作和表演,深入体验木偶戏艺术形式,同时与酒店、旅行社等合作,推出与木偶戏相关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此外,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传承主体以及相关部门应结合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加大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打造数字化传播模式,制作高质量的木偶戏数字内容,如短视频、直播、AR 体验等,通过社交媒体、数字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数字化手段接触和了解木偶戏。同时也可以开发与木偶戏相关的数字游戏和应用,培养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三)创新表演内容与形式

坚持守正创新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于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而言,与时俱进的创新是其长久生存的关键。

1. 挖掘文化内涵

在传承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木偶戏的文化内涵,确保在创新过程中,不丢失其原有的精髓和文化基因。[7]

2. 引入现代元素和技术

鼓励创作新的剧目,引入现代元素和技术,与传统木偶技艺相结合,如结合现代灯光、音响和舞美技术,使木偶戏的舞台效果更为震撼。与此同时,也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等技术,丰富演出的视听效果,创新木偶戏表演内容和形式,打造沉浸式视觉体验,使之贴近现代受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3. 创新表演内容

可以与时俱进,创新表演内容,创作关于现代社会话题的木偶戏,如环保、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使其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娱乐性。

4. 跨界交流合作

加强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现代舞蹈、音乐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开展跨界创作,为木偶戏增添新的活力。[8] 例如,可以与当地的艺术院校、文化机构合作,组织木偶戏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表演,或者制作木偶戏短片,以此扩大其影响力,赋予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以新活力,确保其在未来得到持续传承与发展。

五、结语

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昭示了传统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的生存挑战,也突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无论是内生动力的减弱、受众群体的萎缩,还是表演内容创新的匮乏,都呼唤相关主体对其及时进行保护与传承。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亟须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和途径来对传统艺术进行振兴与创新,扩展传承途径、拓宽传播渠道、创新艺术表达等措施都为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木偶戏张掖形式
木偶和木偶戏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传统戏剧——木偶戏
木偶戏
木偶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到张掖看黑河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西夏时期的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