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舞台之外的邓小平

2024-03-21 16:59余玮
领导文萃 2024年5期
关键词:桥牌足球赛黄山

余玮

当历史学家以巨大的精力投入邓小平及其时代的研究时,我们尝试着将历史的镜头对准政治舞台外的邓小平。或许,这一侧面的“镜像”更为引人入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的非凡情趣。

沉默与幽默

邓小平临危不惧,遇喜不亢,沉稳内向,平时言谈不多,但却富于幽默感。邓朴方这样说:“父亲的沉默往往比语言更为有力!”

生前,他曾多次说过:“我不要别人为我写传,不要过分地宣传个人。”他很少讲述个人的家世,谢世后,随着大型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的播放,人们才对邓小平的家乡与身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对子女的教育,常常是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多于言教。在同兒女谈话时,他从来不摆自己的功,诉自己的劳,说自己的好,称自己的能,夸自己的才。当女儿问父亲在长征时干了些什么工作时,他用一贯的简明方式回答——“跟着走”。有时子女问到他在那些重要关头或重大问题的处理和重大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时,他总是淡然微笑地说得那么简单。邓林说:“他在家中与我妈妈都不谈自己的经历,从不说‘废话。”邓小平老了,才和子女说话多一点,也爱听他们讲话。

其实,邓小平不言则已,一言必中,诙谐而善辩。在他异常鲜明的个性中,充满着矛盾的和谐。平常,他言谈不多,但言简意赅,当他酝酿成熟、深思熟虑之后,所发出的声音则是掷地有声、字字金石,震撼山岳。作为政治家,他既是一个威严的人,又是一个幽默的人。在重大原则的问题上,他从来没有、也决不会作出半点让步。在待人接物上,他又十分平易近人,举止随和,富于幽默感。

1979年1月,邓小平前往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参加家宴。宴会上,觥筹交错,笑语欢声。酣畅之间,布热津斯基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卡特总统由于决定和中国关系正常化,他在国内碰到一些政治上的困难,你在政治上也碰到许多困难吧?”邓小平哈哈一笑之后,机智地答道:“是的,我也碰到困难,在台湾省,有一些人就表示反对。”布热津斯基没有料到邓小平会如此巧妙地借用他的提问来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次日晚上,卡特总统和夫人在华盛顿举行盛大国宴,欢迎邓小平和夫人。宴会上,邓小平始终谈笑风生。当美国女演员雪莉·麦克莱恩对他个人的经历表示兴趣时,邓小平风趣地告诉她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哈佛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参加国宴并在首席作陪,他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并积极呼吁中美关系正常化。“贵庚?”邓小平问。“72岁。”费正清答。“我今年74岁。”“但你仍满头乌发,而我早已秃头了。”“这证明你脑筋用得太多了。”

乐山与乐水

邓小平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从自然物象中吸取智慧。早年在长征路上,他就经受过千山万水的洗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游览过井冈山、峨眉山、长白山,以及漓江、西湖、长江三峡等。

1959年后,由于腿部曾经骨折,伤愈后脚力很差,邓小平便听从医生的建议,认真进行体育疗法,开始每天散步以恢复脚力。不仅如此,他还时常登景山、爬香山、攀北海的琼岛。

1979年7月,75岁的邓小平和家人一起到黄山旅游。60里山路蜿蜒曲折,75岁高龄的邓小平却走在前面开路,一口气登上30来个陡峭的台阶,把随行的亲属甩在了后面。有趣的是,他还不时回过头去嘱咐年轻人要当心。稍事休息后,他弯腰挽起裤管,接过手杖,铿锵一声“走”,又继续前行。其间,他向大家传授了两条登山的经验:一是把裤脚卷到膝盖上面;二是走起来步子不要太快。大家按照他的方法一试,果然轻快多了。

邓小平登黄山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海内外的游客都盼望能见一见他。保卫人员出于安全考虑,想悄悄控制一下上山游客的人数。邓小平发觉了,他严肃地说:“要让群众上山,不要搞得戒备森严。”一路上,遇到年轻人或挑担子的老百姓,他就连忙停到路边让道,招呼随行的人员:“让一让,请他们先走。”然而,许多游客赶到邓小平身边就不走了,同他亲切攀谈起来。当快到鳌鱼洞时,有一位年轻姑娘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跑了上来。邓小平以为她急着赶路,连忙让路。但她走到跟前却突然停了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邓伯伯,您好!我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本来已经下山了,听到您老人家在这里,我们又赶来了……”他便问这位学生念的什么专业,当听说读的是新闻专业时,不由感叹:“噢,难怪消息这样灵通。”邓小平幽默而风趣的话语把大家都逗乐了……

用三天的时间,邓小平举步攀援,纵横踏过了黄山森罗的群峰。饱览黄山秀色后,他风趣地说:“爬了黄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话下嘛!”

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与波峰浪谷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海多深、风多急、浪多大,他都破浪前行。这位在政治风浪面前如履平地的伟人,在涛涛白浪中同样劈波斩浪、沉着稳健。正如孔子所言,“智者乐水”,邓小平喜爱游泳,从年轻时代起就养成了洗冷水浴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邓小平曾对来访的李政道说:“我的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记忆力还不错。在北戴河每天游泳一个小时,我不喜欢室内游泳池,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一股气势。”

爱好与嗜好

“我能游泳,特别喜欢在大海中游泳,证明我身体还行;还打桥牌,证明我的脑筋还清楚。”晚年邓小平常常这样对友人说。游泳和桥牌这两大业余爱好,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交替松弛与反复磨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早在1981年,世界桥牌记者协会就给邓小平颁发了桥牌荣誉奖,称他为世界上对桥牌贡献最大的人。“桥牌女皇”、美籍华人杨小燕说,邓小平的牌技可不仅仅是业余水平,可够得上专业水平了。打桥牌是邓小平20世纪50年代在四川学会的,此后就一直成为他的一大业余爱好。晚年,打桥牌更是成为他暮年寄情之所在。

在桥牌桌前,他总是那样平易近人,有时,他还将全家人动员起来,一同观战,激战中,会不时冒出几句轻松幽默的话语,场上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邓小平牌风稳健,自始至终保持冷静,不论打牌或叫牌,都颇有扼制对方、驾驭全局的气概。面临危局时,更表现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他“打牌时情绪是轻松愉快的,即使输了牌局,也没有不开心的表现”。

邓小平有三个爱好,足球、京剧、桥牌。不过,足球恐怕要算是他历史最久远的业余爱好。据悉,早在少年时期,足球场上就已经闪动着邓小平敏捷、灵活的身影。青年邓小平远涉重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学习之余,足球依旧对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有一次,举行奥运会足球赛,他十分希望能够一睹为快,却苦于没钱,于是深感懊丧。忽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衣服当了不就是钱?”想到这里,邓小平飞快地跑回寓所拿出自己一件外衣送到当铺,买票看了这场精彩的足球赛。

20世纪50年代,他是足球场的常客;以后,他是足球赛电视转播的忠实观众。有一次,正逢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不幸的是他因腿骨骨折住进医院,在床上吊着腿。可是他并不愿错过这次观看足球赛的难得机会,便躺在病床上看完了整场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首次在群众场合露面就是看足球比赛,他刚刚出现在主席台,群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除足球之外,邓小平喜欢篮球等球类运动。1979年他访问美国时,东道主得悉他喜欢篮球,还在文艺节目中特意安排了一场篮球表演。

(摘自《传承》)

猜你喜欢
桥牌足球赛黄山
桥牌:大脑的健美操
喜报!玉泉桥牌选手获奖啦
“趣玩杯”桌上足球赛
黄山日落
踢一场月球足球赛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印尼78岁首富斩获亚运铜牌
快乐的足球赛
桥牌起源于何时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