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将军冯玉祥

2024-03-21 16:59方克逸
领导文萃 2024年5期
关键词:武训冯玉祥县长

方克逸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1882—1948),一生叱咤风云,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系农民出身,又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曾被誉为“布衣将军”。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爱树之人,曾在军中下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驻兵北京时,他率领官兵广植树木,故有“植树将军”之誉。

冯玉祥植树爱树,以树寓义。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显龙山的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园,为重要革命史迹。曾参加了滦州起义的冯玉祥将军,于1936年11月主持建此园,以纪念滦州起义牺牲的先烈,并题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续联:“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赋予园林草木以人文情怀。

冯玉祥爱树如命。据说他驻兵徐州时,曾带领官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这首“丘八诗”背后,还有一段趣闻。

原来,冯玉祥有一次路过某县长的府邸。这个县长正在改建房子,觉得门口的一棵百年老树碍事,便让人把树砍掉。冯玉祥正好看见这一幕,急忙上前制止。

砍树的见他衣着朴素,一副寻常人打扮,加上这是县长指派,耽搁不得,便不予理睬。冯玉祥找着领头的人物,写了一张纸条让他交给县长。领头看他如此理直气壮,不敢怠慢,便将纸条转交给县长。县长看到纸条上写了一首赞美大树百年栋梁难成的打油诗,便以为是个穷酸秀才有感而发,仍然不予理会,让人第二天接着施工。没承想隔天一到现场县长便愣住了,大树上又贴了一张纸条,内容赫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再看落款,竟是“冯玉祥”。县长吓得赶紧登门赔罪,结果被冯玉祥勒令游街,一边走还要一边宣讲不准乱砍乱伐树木,谁有违反,那就按“丘八诗”规则伺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举义出师,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大增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却遭到亲日投降派的忌恨。在日、蒋势力双重压迫下,冯玉祥被迫离开抗日前线,解甲上了泰山。其间,冯玉祥为泰山民众办好事,一是办学,二是植树。他对武训办学特别崇拜,在泰山共办了15所武训学校。学校不收学费,还给学生供应书籍、笔墨、纸张。经费来源除韩复榘、宋哲元每月各送给冯玉祥的2000元外,还把他中央委员的800元月薪也贴了进去。

为了防止自己离开山东后,所办武训学校无力办下去,冯玉祥运筹各校分别栽下一万棵苹果、梨、桃、葡萄、核桃等果树,以果树收入作为各校的办学基金。冯玉祥在泰山开办武训学校,鼎盛时期有学生两千多人,使得周围贫苦家孩子入学难的状况大为改观。

1936年,冯玉祥回到故乡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带回了几千棵桑树苗,作为礼物送给父老乡亲,还建立了一个小型试验农场,并创办了元山学校。次年,冯玉祥再次回到故乡夏阁镇竹柯村,捐资购买百万棵松树苗,发动民众植树绿化。他除自己参加植树,还不厌其烦地向乡亲宣传种树诸多好处,并与本地园丁司宗木签下一项“包栽包活松树一百万棵”的合同,言定3年完成。此举使得竹柯村小佛岭南麓至元山万家山迄今郁郁葱葱。万亩荒山,焕然秀木,彰显了冯玉祥植树将军的绿色情怀。

1946年,冯玉祥赴美考察水利,虽身在异国,犹念念不忘故土。当他了解过美国的农、林、牧发展情况后,当即给巢县县长写了一封信,对故乡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其中关于植树造林一点写道:

巢县的荒山太多,必须种树木,好处说不尽。最好组织一个森林栽培委员会,经常有人管理,若每年你能给巢县人民种一百万棵树,那么三年的话看有多少树,十年就很可观。这样没有旱年涝年,人民不但有烧的,并且按秩序砍伐,还可卖钱。

这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措辞朴实无华,句句都是为老百姓着想的大实话,饱含着冯玉祥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其中一句“种树好处说不尽”,可谓植树将军的绿色宣言。

在纽约期间,冯玉祥预感人生无常,未來生死难料,于是留下一封遗嘱,安排身后之事。其中有一条写道:将来如果不能魂归故里,那遗体就火化处理,骨灰撒于太平洋;如果能回国内,则将骨灰深埋地下,当作树木的肥料,等长成之后,可将此树木用作学生的课椅,也好不白白浪费了。

(摘自《文史精华》)

猜你喜欢
武训冯玉祥县长
县长干过啥
冯玉祥智斗日顽
“千古奇丐”: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载入正史的乞丐
寄冯玉祥书
百年来“武训”形象之变迁与建构
武训赶路
县长帮了一个忙
县长的问题
新中国“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的发端
老县长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