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向军队学打胜仗有“三忌”

2024-03-21 16:59宫玉振
领导文萃 2024年5期
关键词:基本要素军事化胜利

宫玉振

忌生搬硬套,形式主义

一提到向军队学打胜仗,很多人就会想到军事化管理,包括员工搞军训,高管用军语。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其实大多沦为口号,沦为形式。时间一长,没有太大效果,领导者也就只好灰心丧气,偃旗息鼓。

军队作为一个整体,从技术装备到战略战术、编制体制,都是为了适应此时此地的作战需要,解决此时此地所面临的战争问题。换言之,军队的管理方式与行为偏好,都是有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与约束条件的。逻辑一变,条件一变,军队的做法就会随之改变。

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借鉴军队怎么做固然重要,思考军队为什么这样做、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才更为关键。想清楚军队为什么这样做的逻辑与机制,弄明白这样做的前提与得失,掰开了,揉碎了,并切切实实地结合企业自身的客观实际与所面临的问题,才能从方法论的层面为汲取和借鉴军队的探索与经验提供指导,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如何去学。

忌急功近利,短期主义

战争中从来没有真正偶然和侥幸的胜利,所有的胜利都建立在扎实准备的基础上。练兵千日,方能用兵一时。所以孙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是“道”“天”“地”“将”“法”这五大基本要素。他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在战争中,恰恰是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才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負的力量。抓住这些基本要素,持之以恒地从这些要素入手,在基本面上去夯实军队战斗力的基础,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水平,对于打胜仗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此,真正持续性的胜利,一定是建立在长期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战争最忌讳的是什么?胜则一日千里,负则一败涂地。黄巢也好,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好,之所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暴起暴落,成不了事儿,就是因为只知攻城拔寨、走州过府、招兵买马、随掠而食,却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扎实的投入,从而陷入所谓的“流寇主义”。流寇所有的胜利,都是无根的胜利。因而流寇也就注定只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总是摆脱不了止于草莽的宿命。

然而在向军队学打胜仗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恰恰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一条。很多企业之所以想起来要向军队学习,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抄捷径心态,以为有一种打胜仗的灵丹妙药,可以立竿见影,组织上迅速扩张,市场上攻城略地,文化上脱胎换骨。这是一种典型的短期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心态。打胜仗,尤其要持续地打胜仗,是没有速效药的。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管理者恰恰是抱着这样一种速成的浮躁心态来学打胜仗的。

忌简单粗暴,片面主义

如果你问一位没有军旅经验的人,哪句话最能代表他所理解的军队管理的特质,十有八九他会回答“没有任何借口”,或者说“保证完成任务”。普通人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把军队的管理简化成通常所理解的军事化管理,进而以为军事化管理就是绝对服从,就是令行禁止。这也是很多企业家热衷于军事化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这样的军事化管理确实可以让企业家过一把发号施令的瘾,却并没有抓住向军队学打胜仗的精髓。

战争的特点是什么?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人的理性总是有限的,没有人对大势的理解能够一步到位,更没有人会一次性看清所有的过程和细节。战争必须有计划。没有计划或者计划漫不经心,从来都是战略的大忌。但是在战争史上,完全按照计划来实现的战略,只能是例外,而不可能是常态。这是战争中最大的悖论。

实际上,即使对于军队这种以等级制为特征的组织来说,官僚化和刚性化也向来是打胜仗的大忌。僵化的军队在动态而不确定的战争环境中注定会遭遇失败。尤其是在当代战争中,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来源,不是呆板的服从,而是迅速的响应能力。在今天的军队中,传统的集中化、指令性的管理模式正在转型为去中心化、涌现性的管理模式,敏捷型组织已经是军队组织发展的基本方向。好的军队必须适应多种作战环境、多种作战条件、多种作战形态,这就要求军队的组织与管理必须是柔性的、灵活的、敏捷的、适应性强的,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下属的活力,充分发挥团队的主动性,从而可以在动态而复杂的环境中迅速调整,迅速响应,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孙子曾经提出,好的下属的特点是“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从战争规律上来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君主说不打,也可以坚持打;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君主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进不企求战胜的美名,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而符合君主的利益。这样的下属,才是组织的宝贵财富。

领导都喜欢忠诚的下属,战争环境中忠诚尤其重要。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忠诚。一种忠诚是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敢违背领导的决定。这是僵硬的忠诚,是低级的忠诚,是平庸的忠诚,是缺乏担当的忠诚。本质上,这种只对领导的命令负责的忠诚,是一种最自私的忠诚,是一种伪忠诚。

还有一种忠诚,不是简单地忠诚于领导的决定,而是从整个组织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可能未必事事顺着领导,可能他的行为会有违领导的指示,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是从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的。这样的忠诚,才更符合组织的利益,才更有利于达成领导期待的目标。这种忠诚才是最可贵的。

太听话的下属,从来就不是最好的下属。真正好的下属,一定是从全局的高度去思考自己的任务,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组织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不是仅仅局限于领导给自己的命令。

在这样的背景下,服从也好,纪律也好,控制也好,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是为更好地完成任务服务的。片面地强调这些要素,以为这是军队管理的精髓甚至全部,是军队能打胜仗的原因,从而把这些要素绝对化,只会使企业的管理更快地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背道而驰,从而离打胜仗的目标越来越远。

(摘自《铁马秋风集》)

猜你喜欢
基本要素军事化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论旋律创作的基本要素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
走进世纪阳光感受军事化管理的魅力
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的基本要素、实现形态与构建原则
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和用语
航海类院校学生半军事化管理文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