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以江苏常州市小黄山十圩埭村为例

2024-03-25 09:41李继光
花卉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愁景观设计美丽

谭 顺,李继光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 常州 213000)

1 调研背景

为了繁荣乡村旅游经济,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建设缺乏自身特色,“千村一面”现象越发明显。一些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传统景观的保护,忽视了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使得美丽乡村建设脱离了乡村自然景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不是要营造千篇一律的旅游基地,而是要在乡村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特色优势,打造适宜本地特色的乡村景观,满足现代人对“乡愁”的需求。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美丽乡村

浙江省安吉县于2008 年第一次提出“美丽乡村”概念,要求利用当地的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和特色,把乡村打造成一个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的新农村。此后先后出现了以“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型模式;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型模式;以“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为代表的城郊集约型模式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2.2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的建立离不开文化景观,乡村景观还包括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等因素,乡村景观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要想建立卓有成效的乡村景观,必须综合考量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因素,综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资源特色。

2.3 乡村社会

从社会学角度上,构建“美丽乡村”即为村民构建一个“幸福美满”“富裕和谐”的新农村。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的构建过程中,产业的布局要科学合理,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要构建良好的协作关系,营造和谐的乡村文化,不仅要使村名可以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同时,要丰富村名的精神生活。

3 调研情况

3.1 调研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的十圩埭村,该村位于孟河镇的东北侧,常泰高速从村庄东侧穿过,孟水线、浦河从村庄南侧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村庄包含十圩埭、母子圩埭、八字桥前街、八字桥后街等多个村民小组,现有358 户,共计1089 人。通过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时间从2017 年2 月1 日—16 日。并随机向十圩埭村各组村名发放了调查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60 份。

3.2 调研方法

(1)实地考察法。为了清晰揭示十圩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法深入十圩埭村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跟踪考察,通过对十圩埭村现场观察收集了关于十圩埭村乡村建设的一手资料,并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总结、归纳,以备后续研究之用。

(2)现场访谈法。除了实地考察法外,我们还综合运用了现场访谈法以进一步了解十圩埭村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从2017 年1 月20 日起,进行了为期约1 个月的现场访谈,期间随机选取了十圩埭村5 位村民进行深入访谈。被访谈者均表现出对十圩埭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极大热情,访谈方式主要为上门访谈,平均访谈时长达2h,被访谈者学历分布均衡,分别为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小学文化。

(3)问卷调查法。为对十圩埭村建设过程中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在考察、访谈期间,本文作者在十圩埭村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收集一手资料。为进一步了解十圩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乡愁”问题,我们设计相关问卷,并随机向十圩埭村115 名村民发放问卷,最后回收到有效问卷60 份。

4 十圩埭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4.1 基于“乡情”视角的问题分析

(1)缺乏思想认识。本文共收集到60 份有效问卷,从问卷统计的分析结果来看,十圩埭村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十分了解的人数仅有8 人;约半数的村民对十圩埭村美丽乡村建设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约40%的村名对十圩埭村美丽乡村建设半知半解。总体而言,十圩埭村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相对缺乏,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强调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

(2)缺乏协调部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大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行需要借助于各方力量,为有效协调各方力量,需要有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各种事宜。然而,通过问卷调研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十圩埭村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主管部门表示不确定。这说明主管部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指导和协调各方作用有待加强。

(3)缺乏系统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需要系统规划的工程,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十圩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为能脱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另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村存在较多的短期行为,缺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规划,总体而言,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缺乏系统性的规划理念。

(4)缺乏社会力量。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大工程,需要借助于各方力量。通过调查发现,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利用。该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主要依靠传统的行政动员方式,依靠政府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高效建设一些基础设施,但是,由于缺乏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保证这些设施的后期运转和维护机制。

4.2 基于“乡愁”视角的问题分析

(1)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思考。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思考,未能从本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出发,系统思考如何协调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新式洋房和柏油道路的设置,忽视了对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该村庄水系自然成环,未来通过泵站的调节可实现水体流动及水位可控,除十圩埭河道外基本无驳岸,十圩埭驳岸以硬质驳岸为主,亲水平台较多,以预制板及踏步为主。水质总体较好,小河沟由于垃圾倾倒造成污染。

(2)缺乏对“乡愁符号”的维护完善。“乡愁”是人们基于乡村中某些特殊符号和元素所产生的情感、回忆。通过对十圩埭村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72%的十圩埭村民都认为该村具有较为丰富的“乡愁”符号,比如村庄中具有较长历史的建筑物、各种传统生活工具等,但是这些“乡愁符号”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并未受到很好的维护和完善,有些“乡愁符号”甚至被损毁。

(3)缺乏对“乡愁符号”的保护意识。为了解十圩埭村普通百姓对待“乡愁符号”的态度,通过走访、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村民只注重开发本村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的经济价值,村民们对“乡愁符号”的保护意识淡薄,甚至有半数村民认为可以通过“先开发后治理”的方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这说明十圩埭村村民对待“乡愁符号”的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

5 十圩埭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解决策略

5.1 基于“乡情”视角的策略

(1)基于村庄地域特色,打造特色景观。在乡村成长历史中,它的历史风俗风情、地域文化传统等都是当地居民的精神财产。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就地取材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十圩埭村的景观设计应该根据该村的文化特色量身定制,在规划设计里凸显出十圩埭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只有将本村的地域、文化、民俗等乡土特色融入景观设计中,才能营造契合当地文化的特色景观,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和谐氛围。

(2)基于村庄景观素材,打造景观格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不同关系之间的协调性,首先,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居住和生活,这就要求景观设计不仅要具备为游客提供观赏、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同时,要具备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为当地老百姓们相互交流情感的功能。因此,景观设计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景观素材,有效放大景观的功能性,打造出温馨和美的聚落式景观格局[1]。

(3)妥善处理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和需求,乡村终究还是当地居民生活的场地,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作用,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具有主导作用[2]。需要履行好建设规划、提供资金和服务等职能,但政府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主体作用,要注重民主决议,多与当地村民进行商讨,注意倾听当地村民的心声,切记包办替代、强制命令。要探求建立政府主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决议、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3]。

(4)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关系。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想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长久循环机制,单单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不够的[4]。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吸纳多方力量,将政府资金投入作为一种引导方式,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境外资本等社会资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强大的资本保障[5]。

5.2 基于“乡愁”视角的策略

5.2.1 注重外在设计

(1)材料。十圩埭村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当地乡土材料的观赏价值,如当地生活工具、生产工具、特色植物等,开发这些乡土元素的景观价值,一方面,可以提升游客对本村传统文化、历史信息的了解,另一方面,就地取材进行景观设计,也能使景观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匹配,增加景观设计的协调性。此外,十圩埭村在景观设计方面还需要注意乡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融合性,建设过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诸如防腐木等新材料,要注重新材料在风格、色彩等方面与传统材料的匹配性。

(2)尺度。十圩埭村在多年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原有的空间习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原有的空间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肆意扩大建筑物、道路的尺寸,背离当地的尺度原则,新增设计要与原有建筑尺度相融合,营造出和谐、美观的景观设计。

(3)色彩。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匹配和协调,首先,十圩埭村要保留乡村所固有的景观色彩,比如蓝天、绿植、清水等乡村本色。其次,十圩埭村要保留江南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色彩,如江南水乡建筑物的粉墙黛瓦所特有的黑白色彩。另外,十圩埭村在建设中新增加的景观、建筑、设计等元素的色彩要匹配本村的原有色调。

5.2.2 注重内在设计

(1)尊重延续乡村场地精神。十圩埭村原有布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可能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或是体现了当地百姓的精神需求,如信仰、风水等,因此,十圩埭村村民是对当地布局最有发言权的人。在美丽乡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精神需求,不能随意加入不符合村庄场地精神的元素。在这过程中,十圩埭村民需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发掘本地的场地精神,让景观设计与当地的原有精神相匹配。

(2)注重乡土体验。乡土体验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立足点,十圩埭村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把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活习俗发展为旅游体验项目,比如当地传统节日活动体验、农家大锅饭体验、蔬菜水果种植/采摘体验、农耕体验等,一方面这些设计可以丰富乡村旅游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游客对旅游的乡土体验,对乡土文化的深入了解。

(3)设计元素乡土符号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十圩埭村在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乡土特色,在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融入乡土符号,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能通过观赏、讲解等途径了解到十圩埭村的乡土文化特色。而十圩埭村村民是对当地乡土符号最了解的人,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当地百姓的主体作用,积极倾听当地百姓的意见,使景观设计元素充分体现十圩埭村的乡土特色。

6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肆意而为,在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要充分依赖和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特色。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调查了十圩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调查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本文总结了十圩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十圩埭村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提供了策略,期望能为其他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设计规划提供一些新思路。

猜你喜欢
乡愁景观设计美丽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九月的乡愁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