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4-03 14:30郭秀钦
新教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读思达核心素养

郭秀钦

【摘 要】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通过“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采用美读、思悟、拓达的路径,可以逐步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读思达 小学古诗文

一、美读,阶梯式上升

朗读是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基础,是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阶梯式上升原则,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入情入境朗读,让美读成为学生古诗词基础学习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以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例。首先,美读要正音听读、读通读顺。古诗中有“昼”“耘”“供”等生字词,如果不能掌握生字词的拼读,就无法完成整篇古诗词的通读、顺读。因此,需要在阅读时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掌握生字词。其次,美读要找到句读。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容易出现一口气读完一句的现象,看似很流畅,但没有节奏、没有韵律,不符合美读的要求。教师应做好句读的勾画,比如,昼出/耘田/夜绩麻,通过句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朗读的美,形成特有的语感和韵味。最后,教师应通过范读,以及播放朗读音频、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重音、语调、节奏等,让学生模仿教师朗读的节奏,掌握古诗词朗读技巧,从而实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的美读效果。

二、思悟,多途径探究

(一)品读中感受思想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感受、思想,这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具体体现。

以五年级上册《示儿》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透过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品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如:阅读“但悲不见九州同”时,感受到作者对于“九州同”的执着;阅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感受到作者对于“王师”北定中原的希望。学生从对重点字词的品析中感受到作者浓厚的爱国思想,完成了对古诗词的初步理解和认识。

(二)想象中学会思考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在古诗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文本看到生活,感受文字美、画面美,从而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村晚》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阅读实际,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对“草满池塘水满陂”有深刻的理解,它让学生回忆起春游时去过的池塘。有的学生对“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有深刻的理解,想象放牛娃放牛回家横在牛背上吹笛子的悠闲自在。有的学生甚至将吹笛想象为吹口哨,儿童躺在老牛背上吹着自己随性编的不成调的曲子,是那样的调皮可爱、无忧无虑。这样的阅读想象,丰富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从文字中完成了生活画面的构建。

(三)探究中学会思辨

探究中的思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语言文字含义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质疑。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结合多种资料对产生的疑问进行分析,在思辨中寻找答案,最终完成深度学习、主动分析的探究目标。

以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如:西湖歌舞很美,自己也去过西湖,为什么要问“西湖歌舞几时休”呢?为什么不能将“杭州作汴州”呢?学生产生疑问后自然会进行探索。在文字分析、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思辨会得出结论,即作者是借助风景来讽刺当时的权贵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不思进取,不想着收复国土而只是贪图享乐。

三、拓达,紧密型训练

(一)诗文互改,情趣盎然

诗文互改是一种有效的古诗文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素材,也可以将古诗词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对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诗文互改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说唱和舞蹈的形式将古诗文的内容展示出来,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受、情感合理地进行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二次创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改编,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模仿创作古诗词,写出自己的“诗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琢磨”,即对古诗词中的具体文字进行分析,通过更换文字的方式分析是否可以选择其他文字替代古诗词的内容,从而让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明显。

(二)发挥想象,化诗为文

发挥想象,化诗为文,看似简单,实则是对小学生文字翻译、文字理解、古诗文情感的综合考验。化诗为文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古诗词言简意赅的内容转化为精美的文章。

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将其转化为一篇作文。学生可以先进行简单的翻译,然后对内容情感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三)引诗入文,增添文采

在“读思达”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写作时引诗入文,增加写作的文采。引诗入文看似简单,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考验。

如学习完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描写牛郎织女相隔距离远,在用了很多词句进行环境渲染之后,如果引用“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来概括,就成了点睛之笔。

(四)技法拾遗,学会表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手法,并在习作实践中运用。小学古诗词的技法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等,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模仿。如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倾诉出来。

以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为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技法拾遗需要教师做好技法讲解和实例分析工作,让学生学习技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评述感悟,融情于文

学生学习古诗文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想要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学会表达,从而实现融情于文的教育效果。

以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最后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从电视剧中寻找灵感,认为清朝时的李卫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具体体现;有的学生从文字表达入手,认为对于人才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上层领导者、管理者的希望;有的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提出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应该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每个学生在理解方面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古诗文分析中,提升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

“读思达”教学法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对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实践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堅持不懈地开展研究工作,从而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澳前镇中心小学)

信息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开放课题“小学古诗文‘读思达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205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明天.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范式探析[J].辽宁教育,2023(11):47-49.

[2]颉志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3(14):64-66.

[3]林琛.浅谈“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1):90-92.

猜你喜欢
读思达核心素养
以学促教 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