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视域下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改革的思考

2024-04-03 21:57陈海莉杨根深
成才之路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陈海莉 杨根深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有义务和责任激励教师通过科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学和专业化水平,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梳理高校教师发展与科研发展之间关系,发现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科研评价对促进教师发展的局限性,进而提出高校教师发展理念下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革新的策略,以期引起各高职高专院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对科研评价的再思考。

关键词:教师发展;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科研发展;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6-001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深化教育評价改革试点项目“高职高专教师科研长周期评价改革”、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职教课题“‘破五唯背景下高职高专教师科研长周期评价改革研究”(编号:2022B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教师发展视域下,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科研水平。高职高专院校有义务和责任激励教师通过科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学和专业化水平,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教师发展视域下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改革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发展与科研发展的关系

高校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也称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始于哈佛大学的“学术休假”(Sabbatical Leave)制度。20世纪80年代,史密兹(Schmitz)和布兰德(Bland)认为大学教师发展是促进教师的科研活动。1988年,由克劳德(Claude)和米特兹(Mitzel)出版的《教育研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认为高校教师发展是指“那些为保持和促进高校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使他们在特定的院校中完成各种任务的项目、活动、实践和策略,教师发展关注的方面包括教师所在学科的科研与学术活动以及正式的课堂教学和个人职业生涯的非正式的管理”[1]。在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主要还是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高校教师培训,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更多地从发展的角度而不是单单从培训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师问题。潘懋元先生认为高校教师发展是指一切在职大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定位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地位的高等教育类型,也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职能,高职高专教师也属于高校教师的一部分,按照高校教师发展理论,高职高专教师发展应该是以提高高职高专教师教学水平为核心,促进其有效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有关理念、方法和实践的综合性框架,也包括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等。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要从多方面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高校教师发展的理念中,教学发展是核心和逻辑起点。1990年,美国欧内斯特·博耶(Ernest,L. Boyer)创造性地将研究分为发现研究、综合研究、应用研究、教学研究。高职高专教师和本科院校教师在高校中的工作都包含教学和科研,虽然高职高专也有科学研究的任务,但是对教师的考评中科研考评和教学考评的比为2∶8,许多教师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上,在科研工作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足。殊不知,教师想在教学上取得进步,在专业上得到发展,离不开对教学的研究,没有对最新教学和专业的知识及方法的研究,教学将会是一潭死水,变成日复一日的照本宣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对于高职高专教师来说,教学和科研并不是割裂的独立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支撑的关系,教师的科研来自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将研究理论运用于实践,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要“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科研工作必须围绕教学发展并服务于教学[2]。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是通过教研活动来实现,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加大对教育教学和课程的不断深入研究,可以深化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专业教学理念革新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因此,对高职高专教师来说,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高职高专院校要改变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就要重视对教师的科研评价。

2.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扩展

高校教师发展理论中,专业发展主要关注教师某一学科专长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来说,各个教学单位不像本科院校是按学科组建在一起,其是通过专业组合在一起。因此,高职高专教师在教学单位中要依靠相应专业教学来开展学术研究。高职高专各学科教师的科研工作是为专业教学服务,因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内容不仅是对教师本专业的扩展,还是对专业教学的再次深入。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培优注重内涵式发展,其科研活动主要是解决行业企业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掌握专业领域前沿动态信息,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科研成果,不断扩充相关领域的知识,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并将专业成果运用到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中[4]。

3.科研促进教师研究团队建设

高校教师发展理论认为,作为“学术人”的高校教师是生活在学术组织中的。任何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无论是新进教师还是成熟阶段的教师,要想获得更多和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都需要彼此之间的良好合作。同时,高职高专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需求设置科研导向、成立科研团队,教师就会作为个体出现在学术组织中。高职高专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需要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每一个教师在科研组织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研究团队不仅要有在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理念,还要有行业企业专家的专业技术。这样,教师在共同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理解自身在组织中的角色,并为了学术组织和科研团队的共同目标不断努力。

4.科研促进教师个人价值实现

高校教师发展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会关注教师个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身心健康等。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通过对教学的研究,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而且教师通过开展科研工作,不仅可以获得专业发展的成就感,还可以获得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成功感。这些成就感和成功感对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既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又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服务社会的职能方面,高职高专教师主要体现在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上。高职高专教师要通过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研发、咨询服务,使个人专业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实现个人价值。

二、高职高专院校科研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局限性

1.科研评价理念偏差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评价大多是参考本科院校的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多以论文、专著、高层次项目获取等的数量和级别来进行评价,以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占领学术高地,获得更多的资金资助。部分教师在这样的科研导向下,科研意识会产生偏差,认为做科研是为了职称晋升,进而形成高职高专“职称型”科研现象,科研评价的功利导向严重。这种科研评价,在理念上严重背离高等职业教育科研的价值理念。

2.科研评价结构缺失

高职高专的科研评价方法中,普遍存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现象,也就是只注重教师取得的科研工作的成果,忽略对教师科研的诊断性评价和工作的过程性评价。而且部分高职高专是从中专、技校升格而来,学校的发展基础较弱,教师科研素养不高,科研参与意愿不强,如果一味关注教师的科研结果、忽视教师科研工作的态度和行为,会造成大部分教师“谈科研色变”,使科研变成小部分教师的“小众游戏”,减弱教师的科研热情,不利于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科研评价内容片面单一

当下,部分高职高专对教师进行科研评价时大多是将论文、课题、著作等成果指标作为评价的内容,过分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等级和短期的科研成效,而忽视了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态度与行为、科研工作的周期规律。并且部分高职高专没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类型来进行分类评价,全部采用一套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类型的教师。这种单一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忽视了不同学科的科研规律和教师的个体差异,难以实现科研评价的公平公正,会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也会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发展。

4.科研评价目的模糊

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评价,主要是为教师评定职称,这也是造成“职称型”科研的一个直接原因。教师评上最高级别职称,就不会有意愿和热情再做科研。而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考核,也出现了追求科研数量的急功近利的科研行为。可以说,这样的科研评价往往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规律,没有起到科研评价的正向引导作用。甚至有些高职高专把教师科研发展看作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与活动,这种对科研工作的不作为、推诿责任的做法,对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教师发展视域下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改革的策略

1.树立“教师为本”的科研评价理念

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主体是教师,高职高专只是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同样,作为主体的高职高专院校和作为个体的教师都承担着科研发展的使命,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发展特点,为教师科研发展营造良好的科研组织环境与宽松的科研制度环境,而不是盲目生搬硬套本科院校评价制度体系。高校教师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教师的终身教育、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全体的发展,因此,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教师为本”。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把教师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宗旨,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注重教师学术研究的创造性和个性[5]。高职高专要对教师科研评价给予保障,要尽量避免高校行政权力过分干预学术权力产生的许多弊端及由行政化倾向所导致的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

2.校准全面提升的科研评价方式

高校教师发展理论强调教师发展是一种动态的成长过程,是促进教师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全面提升的教育过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张,高职高专在招聘教师时也像本科院校一样要求新进教师的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以上,这一部分教师因为在校期间接受过系统的研究训练,其作为高职高专的新进教师科研优势比较明显,使得高职高专的科研很容易成为少部分人的“小众游戏”。这时,高职高专只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终结性评价,就会使教师科研活动的态度、行为和成长无法体现出来。因此,高职高专必须全面优化科研评价方式,让广大教师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教师对评价的预期目标、内容等的制定享有充分的发言权,为学校的科研管理提供依据。

3.锚定全面发展的科研评价内容

现有的高职高专科研评价内容主要是以论文、著作、项目获取量的评价为主要方式,忽略科研成果在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效用。基于全面发展的理念,高职高专科研评价应以专业学科内的科研发展为基点,重心应聚焦于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的主要职能,其应锚定全面发展的科研评价内容,聚焦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式是否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是否有推广的价值以及是否得到推广等。除此之外,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对学校组织和科研团队的贡献和相互促进、对个人职业生涯成长的帮助,也是科研评价的重要内容。

4.确定目标导向的科研评价目的

对教师进行科研评价,都是为了使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得到持久的发展,其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高职高专科研的目的,是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如前所述,高职高专教师科研发展应该包括“高职高专教师”的科研发展和“高职高专”的教师科研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科研评价要围绕本校科研发展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导向、诊断、督促、激励等“指挥棒”的正面导向功能,引导教师持续投入到科研工作中[6]。要通過科研评价的引导,摒弃“为评价而评价”的评价目的,将科研工作放在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的发展角度进行思考,进而实现教师在科研工作上的知识、技能、态度与行为等方面的结构性发展,完成人才培养和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发展的核心使命。

5.遵循成長规律的科研评价原则

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科研评价工作时要遵循教师作为学术人的发展规律,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认识到教师的学术发展也要经过初期、发展期、成熟期等阶段[7]。在制定科研评价标准时,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教师的不同阶段,采用分类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从上一阶段向下一阶段发展。正如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中要求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让学生从现有水平达到可能的水平。同样,在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评价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也要掌握教师现有的科研水平和教师可能达到的科研水平,制定科研评价标准,采用多种科研考核方式,让教师从现有的科研水平达到更高的科研水平,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解德渤.再概念化:大学教师发展的历史与逻辑[J].教育学术月刊, 2015(10):12.

[2]王扬南.全面提升职教科研服务高质量发展整体贡献力———基于《2019中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2):5-15.

[3]赵淑琪.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研及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1):85-88.

[4]丁帮俊.基于质量与贡献导向的高职院校科研分类评价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5):12-16.

[5]臧琰琰.大学教师评价的理论遵循和应然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04):85-90.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EB/OL].(2021-08-02)[2023-09-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02/content_5628987. htm.

[7]林立达,马莉婷.基于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8(08):83-87.

Reflection on the Re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Development

Chen Haili1, Yang Genshen2

(1. Bijie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Bijie 551700, China; 2. Gui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Technology, Guizhou Province, Bijie 551700, China)

Abstract: A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motivat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level throug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imulate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ind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s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 promoting teacher development. It then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reform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teache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further reflect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various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eacher developmen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eacher research evalu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education reform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