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刍论

2024-04-03 09:33曾林花
成才之路 2024年6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曾林花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业分层设计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发现,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语文教师对分层作业设计缺乏足够的重视,未把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分层作业设计的核心理念。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语文分层作业设计可采取以下策略: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实施差异化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审美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6-010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福建省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本真语文视域下‘1+X分层作业的实践与研究”(立项批准号:JKYJX22-157)研究成果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质,这一特点有利于核心素养理念通过语文课程得到落实。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业设计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方向。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人的知识、能力、思维的综合体,是一种立体的、可动态发展的综合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四方面内容。语言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思维素养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深层次思考的能力。审美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包括理解文艺作品、感知文化价值的能力[1]。人文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对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社会价值观的认知,从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现状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文本分析等形式,分析核心素养理念在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中的落实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本研究选取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三所学校,调查对象包括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486名,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39名。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每个学校选取2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1.作业设计调查结果分析

(1)作业布置情况。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充分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2年以内教龄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80%以上2年~10年教龄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93%的10年以上教龄教师认为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由此可见,大部分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不足,难以将素养核心理念融入作业分层设计实践;多数老教师仍旧把学生成绩放在第一位,存在传统观念;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较为深刻,且容易接受新的理念。经过访谈了解到,有90%以上的语文教师会每天布置作业。作业的难度分为“容易”“适度”“偏难”三个等级。笔者对39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34位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是难度适中的作业,5位教师布置的作业较为简单,几乎没有教师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

(2)作业设计来源。调查结果显示,有70%以上的作业来源于课后习题和学校统一购买的教辅资料,而仅有50%的教师会自己设计作业。这表明大部分教师设计作业依赖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设计。

(3)语文作业的形式。目前,语文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抄写背诵、练习题、阅读、写作、口头表达、创意作业(手抄报、表演等)。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重视抄写背诵作业的布置,布置其他方面作业的较少,而布置创意作业的更少。

2.作業完成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调查显示,有44%的学生能在30分钟内完成当天的作业,39%的学生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19%的学生需要1小时以上。可见,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这反映了教师开始重视作业的质量。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作业,教师应探究这部分学生作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降低作业难度。

(2)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的反馈。笔者对4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是否做到分层设计。调查结果如下:有68%的学生表示教师没有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有13%的学生教师偶尔会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有19%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这表明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对作业分层设计缺乏应有的重视。

三、语文分层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部分学校仍旧坚持“成绩至上”的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活动安排都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虽然积极实施“双减”政策,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在学习安排上,仍旧统一采购相关的教辅资料。课外虽然安排体育、文娱等活动,但创意性不足,且活动形式并未参考学生意见。教学评估未涉及教师作业分层设计,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2]。

2.教师方面

部分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对核心素养理念缺乏认识,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完全依赖教辅资料。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估,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仍旧以成绩为主,这导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得不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无暇顾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师虽然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但都是简单进行难易程度的分层,并未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实行作业分层设计,还需要有前期教学上、教材上的准备,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部分教师不能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3]。

3.学生方面

部分学生对完成作业缺乏正确认知,把写作业当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缺乏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或抄袭别人的,敷衍了事,或不按时完成,一拖再拖,没有把完成作业的过程视为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巩固过程和记忆过程[4]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语文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涉及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涉及思维能力、文学素养、文化传承、社交技能和价值观培养等,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偏难的作业,这可能是因为教师担心任务过难会导致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违背“双减”政策的初衷。然而,这可能让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思维锻炼。教师应在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估之后,将学生分为三类:A类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良好,思维敏捷,基础知识扎实;B类学生综合能力良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缺乏持久性,基础知识不够扎实;C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热情,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不强。针对这三类学生,教师可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应相应发展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作业的训练中,都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而言,对于C类学生,教师应安排基础类作业,要求这类学生保证作业的正确率,为了不给学生过大压力,可适当控制作业数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弥补遗漏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B类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类作业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提高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A类学生,教师应在完成基础类作业和提高类作业的基础上,给他们布置一些高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要注意,一些A类学生由于一直以来成绩优秀,自尊心较强,一些挑战性的作业难度过高,他们无法完成,可能会对其造成较大的打击,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

1.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文教育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就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又是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发展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利用好这一语言学习黄金期,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分层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不应仅设置抄写、背诵、练习题等作业,在保证学生学会基础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应鼓励他们进行交流与表达,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如口头演讲、写作、辩论等,这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和表达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赠汪伦》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布置基础类作业:能够用简单的语言翻译这首诗。提高类作业:详细描述这首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地点、主要情节、中心思想。挑战类作业:以这首诗为基础,发挥自己的想象讲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故事,写一篇小作文。此外,还可以设计任务式写作练习作业,要求学生为校园活动撰写宣传稿,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辩论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教师还可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如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基于社会生活实践进行对话和情境模拟。例如,《狐假虎威》《小马过河》《自相矛盾》《两小儿辩日》等寓言类故事,都非常适合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故事所讲述的深刻道理。

2.实施差异化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考虑他们的潜在学习能力。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发展都是独特的,因此,都有自己特定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实施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比较和归纳等思维活动。作业可设计成分析文本、解讀信息、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运用差异化策略,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设置以下作业。基础类作业:背诵课文。提高类作业: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挑战类作业:观察其他植物是如何播种的,也可在互联网上搜索植物播种的知识,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某某妈妈有办法,她……”进行仿写。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学习小组,在未下发标准答案之前,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深层次思考能力[5]。

3.激发审美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从而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6]。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审美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并不缺乏审美的兴趣和能力,对生活中、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怀有审美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与审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分层作业设计实践中,教师不应局限于引导学生对特定文本进行阅读理解,还应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审美对象,让学生自由选择,如雕塑、建筑,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体验和感知美,提高其审美能力。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进行以下分层作业设计。基础类作业:完成生字识记和组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类作业:说说自己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并阐述理由。挑战类作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课文的句式,用富于美感的语言描述春天的雨、夏天的雨、冬天的雪。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个性化反馈和指导,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7]。

4.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在提升学生文化内涵、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師可通过对讨论、写作等各种形式的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社会价值观等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核心素养[8]。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分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从文化价值、伦理道德、社会问题和公民责任等角度,对课文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同时,教师还可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体验和思考社会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内涵。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教师可进行以下分层作业设计。基础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故事,思考小女孩的境遇,讨论如果遇到了小女孩,自己会如何帮助她,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字写下来。提高类作业:要求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对小女孩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展开想象,讲讲她的生活、寒冷的感受以及她划火柴的原因,并以小女孩的视角写一封信,讲述自己的贫困,或展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挑战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探究“贫穷”这一社会现象,并与同学合作,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以“关爱贫困学生”为主题进行公益宣传等。

五、结语

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语文作业分层设计之中,是社会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解决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分层作业设计能力,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2):81-83.

[2]徐惠兰.中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对现实需要的呼应[J].教书育人, 2021(23):43-44.

[3]刘娟.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 2023(02):16-18.

[4]朱国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样态[J].教学与管理,2022(20):5-9.

[5]程丽萍.语文课程视野下的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81-184.

[6]叶翠敏.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新课标背景下课后作业设计探索———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9):54-57.

[7]周玲烨.“双减”政策下小学中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07):46-48.

[8]刘维华.“后作业”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补位[J].基础教育研究, 2021(04):35-36.

Discuss on the Strategy of Designing Chinese Layered Homework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Zeng Linhua

(Xik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angha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22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hierarchical design of homework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Through sampling survey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layered homework in Chinese language. Som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lack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layered homework design and have not tak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as the core concept of layered homework design. To solve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ayered homework design, and enhanc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can be adopted for Chinese layered homework desig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ies; implementing differentiation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ies; stimulate aesthetic interes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enhance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corecompetence;primaryschoolChineselanguage;layered homeworkdesign; strategy; humanisticliteracy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