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猜想验证,让思维可视化

2024-04-09 03:29董晓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效策略图形教学动手操作

董晓敏

【摘 要】小学生对各种图形具有强烈的兴趣,因为图形容易操作展示、直观性强,可是在图形知识的教学中却往往出现“热闹而无效”的场景。为此,文章围绕新课标相关理念,结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对小学图形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图形教学 动手操作 高效策略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是图形教学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上的具体呈现。而其他图形教学也需要从生活中提炼图形、借操作探究图形,以此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图形的奥秘。在教学实践中,图形教学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要借助多种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课后练习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猜图形特点、量图形尺寸、折图形样本、比图形大小”四种教学策略对图形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下面结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图形概念,明确教育任务

猜、量、折、比是图形教学的四种策略。新课标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求指出,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要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图形认识、图形性质、分类、度量、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等。

把小学数学教材与新课标相关理念进行结合,我们会发现图形教学的多个内涵在小学图形教学的多个任务中呈现:一是从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入手,让他们观察、思考,得出特征;二是从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入手,让学生操作、实践,发现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种元素,达到提升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猜、量、折、比,四种策略践行

猜、量、折、比四种策略,正是在对图形教学有了深入认识之后,结合小学生兴趣需求、心理特点及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充分把握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多种元素,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的图形教学策略。

(一)猜图形特点,激发兴趣、形成概念

许多小学生喜欢猜测,而猜图形特点这一图形教学策略,正是基于这一兴趣特点,结合数学教材、数學绘本或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尝试猜测,以此把图形教学内容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达成图形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精心选择素材、质疑的方法等,也要结合数学知识点的呈现,合理选择猜测的方式。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三次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区分了曲线、直线、三角、四边、直角、非直角等概念,进而引入“猜一猜”环节,让学生大胆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有了前面的“分类”基础,学生很容易对边、角产生兴趣,并猜出“四条边、是直角”。而有的学生则猜出“对边相等”,这样的猜测,不仅是对图形概念的初步认识,也是他们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迁移,为后面的“验证猜想”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从小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猜图形特点,将数学直观化、概念化,让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要做好这点,就需要深入把握教材、图形及相关数学知识的特点,并结合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恰当的质疑、铺垫,以此达成“猜测有兴趣、学习有意义”的图形教学目标。

(二)量图形尽寸:培养习惯、促进动手

通过测量,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而在图形教学过程中,测量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完成知识的提炼和方法的积累,把数学学习具象化、探究化,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日常数学课堂操作内容及课后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测量”,进而指导学生学会测量、探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例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后,教师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验证,学生为了验证“直角、对边相等”的猜想,采用了测量的方法。笔者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展示,并在展示中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测量中发现了什么?笔者用不同的方式引领,把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重现在大家面前,不仅增强了实践效果,还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了“测量”这种实践操作的方法,促进了他们推理能力的提升。

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量“图形尺寸”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可以促进图形教学,还可以让他们注意观察生活,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如果教师在课后安排相应的测量任务,还能让学生把学习变得生活化、探究化,使学生主动投入对知识的探究中。为此,他们的图形概念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推理能力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将大幅度提升。

(三)折图形样本,拓展思维、抽象提升

折纸,是许多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而折平面图形,是把数学知识以折纸的方式进行呈现。在素材选择、折纸操作与理解应用等一系列过程中,图形知识得到拓展与应用,学生的思维也得以拓展。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平面图形的内容与折纸方法,实现“数字与数学语言”“知识与具体图形”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由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具体的折纸。例如,在“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猜测的答案,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有的学生就选择了“对折”的方式。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纷纷拿出不同的图形,还把发现对边相等的过程表示了出来。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达到了教师的要求,还把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了拓展与应用,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把相关因素抽象为数字,提升了数感。

折图形样本,是实现数学知识抽象化的重要手段。只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运用巧妙的方式让数学知识在折纸过程中得以拓展与应用,定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与推理能力的迅速提升。

(四)比图形大小,学会对比、提炼规律

对比因其简易、有趣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正因如此,许多教师都把“比一比”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对比中完成知识的传递与方法的积累。比图形大小,则是以“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而提升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图形大小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数学知识点展开,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操作;可以借助一定的学具或教具,也可以利用笔和纸张及其他道具,进行“比一比”活动。例如,在“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用量的方法、折的方法分别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对于边或角的探讨,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进行,比比对边是否相等,先折再比;比比四个角是否相等,折后再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操作之后,课后再进行“比一比”,为学生提供“多种图形”,让他们比一比边、角,再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解释说明。此外,学生也可以玩“猜大小”的游戏,再运用“比”的方式进行测量对比。

比图形大小,基于学生爱玩的天性,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对他们猜测图形特点、解释图形规律等方面的能力发展有所帮助。而教師还要考虑“收放自如”,既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让他们在注意实效的前提下,灵活“比一比”,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这一策略的真正价值。

三、探究活动,学生能力提升

结合前述分析,我们发现,猜图形特点、量图形尺寸、折图形样本、比图形大小,对图形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单独应用这几种策略外,教师还可以对这几种策略进行整合与拓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需求等,灵活选择图形教学的方法,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图形特点及规律,教师可以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基本认识后,再组织学生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认识图形:让学生比比谁发现的秘密最多,再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探究过程或结果,把自主操作的内容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虽然多种策略的灵活应用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为用而用”的情况发生。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猜、量、折、比等策略,可以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把空间与几何的相关概念融入生活与学习的每个角落,并在他们心中埋下数学的种子。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需求,让他们真正爱上图形与几何;合理做好数学知识的拓展,让他们养成测量、折纸、对比的良好习惯;把抽象的数学进行直观表达,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多种图形的探究过程中,定然会促进学生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军.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探析[J].新课程,2020(9).

[2]霍睿.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有效教学改进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Z2).

[3]马庆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19(28).

猜你喜欢
高效策略图形教学动手操作
例谈小学数学图形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
例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实践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低年级图形教学
例谈初中数学图形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