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智化环境下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24-04-09 18:56陈丽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摘 要]近年来,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接力出台,形成了多元化产教融合教育新格局。财务数智化体现为提升财务处理和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程度。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予财务领域转型的条件,助推财务管理变革,同时深刻影响人才培养的走向。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作为财务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亟须改变人才培养策略,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此,文章以财务数智化环境为依托,探究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向,找出现阶段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符的课程,提升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前瞻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财务数智化;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25

[中图分类号]F230;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2-0078-03

0     引 言

在不同历史时期,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的需求,积极把握机遇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其中,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在鲜明的时代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现阶段,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教育重心有所转移,主要是从“以学习为导向”向“学业与就业并重”方向转变,可见我国教育体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财会人才培养路径并不清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育人方向息息相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表达了教育与数字化融合的必要性,强调教育数字化的稳步推进尤为重要,并且教育数字化的精髓在于“化”,也就是在数智化背景下应对传统的课程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形成新的教育模式。由此可见,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

1     财务数智化环境下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向

1.1   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理论教学改革

从专业课程的属性来看,专业知识是体现学识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新技术普及应用的同时,“互联网+财务”也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人工智能+财务”使得财务工作流程得以优化。人们的生产劳动时间将会被缩短,同时对于劳动力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财务管理倾向于数字化,财务工作流程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只有充分掌握财务专业知识,才能够灵活操作财务数字化平台,并且将其灵活应用于实操。因此,在财务数智化环境下和在财务转型驱动下,财务管理流程自动化趋势愈加明显,学校应以此为课程体系改革导向,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石,提升理论教学的精准度[1]。

1.2   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进行实践课程改革

财务智能化是财务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智能财务平台是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打造的。在此背景下,社会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专业基础,还要以实践为主线,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财务工作的契合度。现代化财务课程改革方向应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格局,引入多元化的实践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大数据财务管理的理解度。比如,可以通过财务智能化软件营造实操的氛围,模拟现实“大数据+财务”的工作流程。可以说,在专业理论教学改革基础上,加入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实践内容,理论与实践融合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方向。此外,专业技能训练内容的引入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转变,还是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所作的基础性突破。高职院校要在财务专业技能训练中重新设计教学路径,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2]。

1.3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进行综合课程改革

财务数智化背景下,“AI+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财务的共享流程,提高了服务水平,为财务共享服务找到了新的发展基准点。与此同时,相对应的财会工作者应正视岗位角色的变化,灵活运用财务智能产品,达到人与物协作的目的。财会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理论和技能的硬实力,还需要具备高度可转化的软职业技巧。因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必要之举,学校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应加入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让学生秉承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总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应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辅以专业技能训练,在此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的财会人才[3]。

2     财务数智化环境下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困境

2.1   课程设置前瞻性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于理论,并且主要涉及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等内容。这些基础性课程内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但在大数据背景下,仅仅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新兴的财务管理产业应运而生,类似数字化驱动跨界等形式出现。部分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仍然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没有增加数据共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模块内容。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增加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但是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缺乏前瞻性,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课程中没有做到与企业实时互动,课程内容缺乏合理性,与企业交互性不足,無法满足财务数智化背景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2.2   课程内容理实分离

应用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应顺应社会的需求,以实用性人才为导向。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但现实情况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理实分离。首先,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脱节。由实际情况可知,目前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融合性不强,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还有部分学校虽然对实践课程重视程度较高,增加了财务实践环节,但是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出现了实践形式化等问题。其次,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财务无纸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通过业财一体化初步实现了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而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部分课程内容没有与企业需求衔接起来。最后,实践与专业脱节。以往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方面,但是实际工作中大数据财务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应用较多,这就导致应用实践与所学专业内容缺乏协调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高速变化的需求。

2.3   课程专用教材仍需优化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媒介之一,课程专用教材要求既具备专业性,又具备较高的层次性。首先,从宏观视角来看,目前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专用教材中精品教材占比较低,编写团队专业性有待提升。其次,从微观视角来看,财务管理教材没有按照企业实际需求编写,并且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结合度不足。目前,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主要有《管理统计学》《税收学》《高级会计学》《财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学》《金融会计学》《证券投资学》等,缺少财务信息化方面的教材,导致教学内容滞后。因此,在编写财务管理相关教材时,编写团队应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反映出企业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其与各个岗位间的关系,并且有必要和企业人员一起根据实际业务情况编写教材,从而使教材更先进、更真实,更能反映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的特色。

3     财务数智化环境下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3.1   开发符合财务智能化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

大数据时代给予人工智能肥沃的发展土壤,财务数智化是大数据与财务纵深发展的趋势,财务智能化管理场景不断出现。但结合实际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可知,在财务智能化管理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创新,课程内容需要重构,以此解决现阶段财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精准把握学生所能接受的课程量。在及时了解财务未来发展走向的基础上提升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通过理论与实践内容并行的模式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并均衡财务管理课程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课程占比。其次,以企业需求为基准点,明确学生就业路线。高职院校应秉承“以就业发展为指导,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理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课程改革创新中,通过合理调整、细心编排来满足授课需要,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最后,以技能掌握为目标,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选取当下智能运算、统计分析等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内容,将其融入财务管理课程中,并且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教学思维,将知识、技能、态度统一化,每一个理论知识环节均应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将实训内容穿插在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中。

3.2   推进财务数智化教学课程配套资源建设

财务数智化将“大智移云物区”+5G(七大关键技术)等新兴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帮助企业优化财务流程。由此可见,现阶段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大数据结合过程中,数智化技术平台是重要媒介。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重视财务数智化教学课程配套资源建设,积极引进线上教学平台。第一,以“精选教材、理实课程题库、行业经验”多元化课程内容为核心,引入现代化智能实训平台。配备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资源,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与企业财务运营交流的平台,而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提升“大数据+财务”工作流程熟练度。第二,完善财务管理考核机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实践探索为课堂教学途径,通过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融合模块式流程指导,让学生了解财会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的运用技巧。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对比答案、小组谈论等形式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内容的学习,从根本上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第三,财务数智化背景下大数据平台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兼顾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同时,坚持创建精品课程,建立基于慕课和泛雅平台的优质课程资源[4]。基于此,教师与学生能够通过线上渠道获取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财务课程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查看,并且通过考试的形式查看学生对于不同章节知识的完成度,课程考评流程也要逐步优化,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3   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

财务数智化是传统财务会计向现代财务会计转变的重要标志,要求财务相关工作人员学习更多财务智能化知识。这对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前沿科技领域学科教材布局。高职院校应将重点转移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优化中,结合财务数智化的发展成果,牢牢把握财务精品教材的优化契机,积极了解企业对财务智能化人才的需求,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力,在财务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中寻求新的突破,为尽快解决“卡脖子”难题作出教材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向优秀课程教材看齐,以财务数智化为依托,打造既有“高峰”又有“高原”的良好局面,加快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此外,在明确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的同时,可以通过分析财务人才发展特征,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掌握大量实用的专业技术。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是教材建设的关键一环,教材开发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开放性,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教材体系合理化,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总之,构建理实一体化教材体系可以从教材内容更新、教材搭配优性、提高教材适时性、保证教材质量、增强教材合理化等方向推进,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教材的建设水平[5]。

4     结束语

从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情况来看,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课程、助推人才创新培养是现阶段的主基调。同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也阐述了复合型人才对于我国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财务数智化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部分功能将会被现代化技术替代,这在给予财务管理人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当下财务管理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大数据相关技术。直观来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堂将被智能化工具覆盖,“互联网+财务”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发展的走向。高职院校在明确课程体系变革方向的同时,应走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课程融合困境,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数字依赖等问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尊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更新迭代规律,适应财务数智化需求,提高财会人才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评《财务管理——实务与案例(第4版)》[J].科技管理研究,2022(12):237.

[2]赵景媛,卢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评《财务大数据基础》[J].中国科技论文,2022

(4):486.

[3]程平,陶思颖.基于ADDIE的“互联网+会计”MPAcc财务共享课程教学设计: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财会月刊,2018(22):24-29.

[4]程平,纪薇.基于ISD的“互联网+会计”MPAcc课程教学设计: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财会月刊,2018(24):33-37.

[5]潘念萍,唐锋.基于“双创”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91-93.

[收稿日期]2023-07-24

[作者簡介]陈丽莉(1979— ),女,江苏扬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