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学、 归藏易与女性中心文学

2024-04-27 06:29于婧
今古文创 2024年13期
关键词:黄老西王母楚辞

于婧

【摘要】道家黄老学说以老子《道德经》一书为主体。老子的思想一直被认为源于归藏抑或坤乾。老子与黄帝和归藏易,三者之间有着诸多联系。归藏以坤卦为始,老子尚柔,而黄帝之土德与地母神崇拜有关。所以女性中心是其三者共通特征,由此而生发中国文学史上两大文学渊源之一的《楚辞》。《楚辞》作者多以女性自比或文本主角为女性,本文试图探讨论证上述诸元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黄老;老子;归藏;楚辞;黄帝;西王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3-004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3.014

一、引言

《周礼》太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杜子春云:“连山伏羲,归藏黃帝。”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王家台秦简出土后,其中卜筮内容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归藏。于此归藏才被确认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目前对于归藏易产生时间争议较大。本文认为归藏易的产生时间应在母系社会。王家台秦简的归藏,应是依据原始归藏易发展而成的卜筮之书。

中国文化主体是由儒道两条并行不悖的线交织而成,而中国文学也是由《诗经》与《楚辞》为两大渊源。简单说儒家可大致对应《诗经》与中原文化;而道家大致对应《楚辞》与南方文化,老子与屈原同处于南方文化统辖区。

本文认为儒家文化与周易相关,道家文化与归藏易相关。周易以乾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在周易中,天代表父,日代表君王。地代表母,月代表臣子。儒家据此阐述地顺承天,月辅佐日的等级纲常。母对于父,臣对于君,都是处于顺应与辅佐的地位。而月亮一直被视为阴性的女性特质。所以当士人或底层文人不得志时,往往以女性自比,并将女性置于文学主体中。这便回到了道家,或可以说归藏的体系中。于此,文学中产生了“士不遇”的母题。臣不满君的政行又不被重用,在不得志的境遇中在文学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政行。一些人认识到封建政权的强权与专制,又改变不得,于是在文学中寄托理想。而大部分文人只能在蹉跎生命中于作品里表现无尽哀怨。女性在封建父权制下的处境与士大夫在君权之下的处境是相似的,所以他们反抗暴力与强权的渴望也是类似的。

坤卦与坎卦,或可以说土地与水,便是黄老学与归藏的关联之处;亦是楚辞女性中心特征的渊源。

二、黄帝与归藏

归藏又被称“坤乾”,以坤卦为首。周易中的坤卦代表土地,象征女性。传世本归藏的坤卦名像舆字,而秦简的坤卦名像寡字。有学者认为其应是“寅”字①。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更有说服力。细考,寅与地下之川或地动有关。

《说文》云:寅,髌也,髌字之误也,当作濥。史记、淮南王书作螾。律书曰: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天文训曰:斗指寅则万物螾。高注:寅、动生貌……寅,演也,演生物也。广雅曰,寅,演也。《晋书·乐志》曰:正月之辰,谓之寅,寅津也谓物之津塗……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象宀不达,髌寅于下也。

秦简归藏的阳爻像山脊,而阴爻像山谷或者土地凸起。

寅与黄字同源。黄字代表土之色。《史记·封禅书第六》: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应劭曰:“螾,丘蚓也。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韦昭曰:“黄者地色,螾亦地物,故以为瑞。”。《史记·天官书》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说文》云“黃,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可见黄、寅与土都有关系。

一般认为寅与黄的甲骨文是矢的象征。但按照如上的字义,矢的解释不通。在甲骨文中,黄与寅都是中部凸起。类似女有身孕之象。蚯蚓亦有土动之意,而坤卦也有阴极而阳动之意。再者寅为夏历正月,代表一年之始,正是万物生发之时。黄帝被认为是黄龙,其氏族图腾是龙。而地螾是地下的龙。黄为土德,自与土相关。按照王国维和郭沫若的说法,帝通蒂,在甲骨文中代表花的子房。黄、帝两字皆有赞誉地母的生育之意。所以象征土的坤卦为首的归藏易与黄帝之间的关联还是比较明显的。

昔者女娲抟土造人。而归藏,代表万物出于土而归于土,是万物的生生者与杀生者。归与藏,也是古人万物生生不息的循环宇宙观的体现。土是农业时代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女性如土地一样,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时代,决定人口数量,从而决定了生产生活。由此产生对地母的崇拜。土是初民认为人的来处与归处,而归者更久。在人类寿命普遍短暂的原始时代,人类在生产生活外开始思考人类的归处,从而生发对死后世界的探索。所以一方面滋生出对神灵与永生的崇拜;一方面产生忧惧悲悯的情感。由此产生瑰幽绵渺的文学,比如《楚辞》。

寅为地支之首,相应的天干之首为甲。甲的古字代表植物的壳,植物与土地的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很多农作物的甲骨文与女性相关。很多研究认为《诗经》与《楚辞》中的植物代表生育崇拜。在文学的历史演变中,花草从象征女性到士大夫自比,形成“香草美人”的传统。

三、老子与归藏

《说卦》云:……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帛书周易的坤卦为川。所以土与水,皆是代表万物所始与所归。坤卦与坎卦也是由此意衍变而成。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道家思想合乎谦卦之义。“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裴在《崇有论》中认为《老子》合于《易》之损、谦、艮、节之旨。

谦卦为上坤下艮,象征地下有山。包藏万物而不显与虚怀若谷之意确与《道德经》本义相合。节卦为上坎下兑,表节制。也象征月亮在上水在下,有夜晚静谧之象。与女性特征相合。或者说节卦中,臣在上而不见君王,正符合道家的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放权的理念。

《道德经》最常出现的意象便是水与山谷。比如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四十一章“上德若谷”,七十七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七十七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女性崇拜意识也很明显,带有原始母系氏族的特征。比如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六十一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五十一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由上可见《道德经》与归藏的关联也很明显。老子用女性的清净柔弱与生育万物而不自居的特征,来发展他的人君南面之术。从而成就后世黄老之学。每当统治者施行暴政强权时,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集团都会倾向用黄老术进行矫正。

四、《楚辞》与归藏

(一)《离骚》再议

《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氏一般被认为是颛顼。《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史記·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而闻一多认为高阳即高唐,本为女性。与夏的始祖女娲、殷的始祖简狄、周的始祖姜嫄同例。则楚的先祖不是帝颛顼,而是他的妻女禄。②

根据游国恩的说法,“离骚”不是楚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乃是楚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楚《劳商》只。”王逸曰:“曲名也。” ③

虽然后世很多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但如按照坎卦作“劳”卦说,那么《离骚》若真作《劳商》,则与水相关。而高阳氏颛顼被尊为水德之帝。所以《离骚》很可能在屈原之前已有其曲,最早与祭祀楚地祖先(先妣)相关。与《诗经·商颂·玄鸟》和《诗经·大雅·生民》的内容类似。“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以先妣简狄为祖先。《离骚》中的“惟庚寅吾以降”可能是屈原以巫师身份于寅月之庚寅日降某位先妣之灵(楚地用夏历)。这可解释《离骚》主体部分以女性口吻描述。《离骚》的女性中心相比《诗经·商颂·玄鸟》和《诗经·大雅·生民》更明显。在屈原改造下,脱离了一些原始祭祀的内容,更具文学化和审美化了。

中国古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主要反映了月亮运行周期。那么与坎卦(又称劳卦)息息相关。

周易中坎卦为水和月。月乃水之精。《淮南子·天文训》“……月者,阴之宗也,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蠃蛖膲……”水可以滋养万物,自是生育万物的象征——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月亮也有生生者与杀生者之意。月亮由缺变圆,是孕之象。由圆变缺,是死之象。所以古代有“朔奠”的传统。《礼记·丧大礼》:朔月:每月初一。忌日:郑注:“死日也。”水与月都有生生不息,死而复生,清与静的阴柔特性。

(二)山鬼与西王母

闻一多认为《楚辞·山鬼》中的女性是巫山神女,但山鬼原型应是西王母,也是嫫母。

先看《楚辞·山鬼》中的女性形象及所处环境:“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乘赤豹兮从文狸……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再看西王母的形象与所处环境。《山海经·海外西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穆天子传·卷三》: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

可见山鬼与西王母的形象都是头戴饰品,住在山中,与虎豹为群。一片凄厉肃杀之象。

《说文》云:“鬼,归也。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礼运》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纯阴底滞之气著人,为害贼者,有所伤也。”

《庄子·大宗师篇》云:“西王坐乎少广。”释文引司马彪云:“少广,穴名。”

西王母主生杀,曾与羿之不死药,又在西金主刑。《轩辕黄帝传》言:时有神西王母,太阴之精。《国语·鲁语下》关于“日食修德,月食修刑” ④。由上看出,西王母与山穴和月亮(坎卦)都有关系。

(三)西王母与黄帝

西王母与黄帝,同作为西方部落首领,他们的关联也有记载:《瑞应图》“黄帝时西王母乘白鹿来献白环” ⑤。

嫫母在汉代的形象是貌丑而有德行的黄帝之妻。《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索隐案: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西王母神话与东夷神话合流后,西王母就作为嫦娥形象住在月宫了。

最早月宫中西王母身侧的应是虎而非兔。《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月亮中的“顾菟”应是西王母的象征。

(四)楚地水神

《楚辞》中的水神多为女性。比如洛水之神宓妃,湘水之神湘夫人。宋玉笔下朝云暮雨的巫山神女。巫山神女瑶姬在道教被认为是西王母之女。

女水神的出现多与爱情故事有关,这大抵与上古巫术以娱神而祈雨或攘除水患相关,在文人的改造下成为求而不得、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诗经》中男求女求而不得的爱情也多与水相关。比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五、总结

《集仙录》把高唐神女与大禹之妻涂山氏合为一人,闻一多认为她们以及旁的中国古代民族的先妣,都是从某一位总先妣分化出来的——这位总先妣或许就是西王母。

本文认为众民族的先妣除西王母外还有黄帝,黄帝和西王母可能是远古母系氏族首领,且两者所居地相近。进入父系社会以后,黄帝系的氏族首领变为男性,但《史记》中还能看到不论中原、东夷、南楚还是匈奴等民族的起源,都与黄帝相关。

归藏易与黄老学对女性中心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是由古及今的。

《老子》的“绝圣弃智”是反对对自然的破坏,提倡本真,这是原始母系社会意识的残存。知识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无疑促进了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女性中心文学往往彰显了文人在落魄或文明受到摧毁之时的回归心态。不论静谧的月亮还是缓流无息的水,都带给人内心的休憩与恬静,大地与水赐予人无尽珍宝而不邀功,默默奉献而不声张正与女性特质相关,这也是黄老学的宗旨。每当士人或底层文人的思想不在传统范式中,或其被主流价值体系排斥时,他们都倾向于在作品中以女性自比或歌颂爱情,冲破诗教说的传统,自由表达个人情感体验。

注释:

①辛亚民:《〈周易·坤卦〉卦名新探——秦简〈归藏〉及清华简〈筮法〉的启示》,《现代哲学》2022年2期,第125-130页。

②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神话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③游国恩著,游宝谅编:《游国恩楚辞论著集》第三卷,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7页。

④⑤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刘钊,冯克坚编.甲骨文常用字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9.

[3](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魏)王弼撰,楼宇烈释.周易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魏)王弼撰.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1.

[6]陈广忠译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郭庆藩撰.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

[8]游国恩著,游宝谅编.游国恩楚辞论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9]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0]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11]袁珂.山海经全译[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12]《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3](清)马国翰辑,郑同校.归藏(附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6.

[14]辛亚民.《周易·坤卦》卦名新探——秦简《归藏》及清华简《筮法》的启示[J].现代哲学,2022,(02):125-130.

[15]趙争.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研究综述[J].周易研究,2012,(05):7-12.

[16]廖名春.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J].周易研究,

2001,(02):13-19.

[17]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5.

猜你喜欢
黄老西王母楚辞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我眼里的黄焕章老人
屈原和楚辞
秋夜读《楚辞》
女娲补天
胸怀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