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熊式一《天桥》自译研究

2024-04-27 08:49陈怡
今古文创 2024年13期
关键词:图里天桥

陈怡

【摘要】本文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熊式一自译《天桥》的过程,研究其蕴含的翻译规范。研究发现,熊式一之所以翻译由自己创作的《天桥》,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背景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译作多处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充分证明译作符合可接受性原则。熊式一运用增译、改译、变换句式、明确具体信息等方法,使译作比原作更加完美。

【关键词】熊式一;《天桥》;自译;图里;翻译规范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3-010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3.031

一、引言

熊式一(S·I·Hsiung,1902-1991),现代中国杰出的双语作家,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熊创作的英文小说The Bridge of Heaven于1943年在英国首次出版,该小说以清末光绪年间至辛亥革命为背景,讲述主人公李大同的人生起落,展现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其中文自译本《天桥》于1960年在香港出版。目前,国内对于熊式一《天桥》自译本的研究角度有译者惯习、接受美学、翻译伦理、生态翻译学等,少有运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研究此自译本。本文拟运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分析熊式一《天桥》自译本,描述和解释其翻译方法,试图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抉择,期望为研究《天桥》自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二、图里翻译规范理论

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 在埃文·左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基础上,创立翻译规范(translation norms)。

图里提出三种翻译规范: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初始规范(initial norm)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操作规范分为母体规范(matricial norm)和篇章-语言规范(textual-linguistic norm)。预备规范旨在研究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文化或语言中是否存在某个连贯的翻译方针,可以为特定语言偏爱选择哪些作品、作者、体裁、派别或文学进行翻译,以及特定文化如何去看待从其他语言译本转译过来的翻译。初始规范指译者首先在源语文本规范与目的语文化规范之间做出基本选择,译者忠实地保留源语文本中的各种参数或者使目标文本符合目标语中的语言和文学规范,即选择充分性(adequacy)或者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操作规范指导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做出实际抉择。这三种规范全面描述翻译过程,对影响翻译行为背后的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三、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的熊式一《天桥》自译

自译指作者对自己作品进行翻译,作者与译者均为同一人,译者通常是拥有双语语言文化背景和能力的学者,在翻译过程中灵活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又称为重著。下面分析预备规范、初始规范与操作规范如何操控熊式一自译《天桥》。

(一)预备规范

预备规范涉及文本的选择与翻译的直接性。影响文本选择的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译者的审美倾向等。由于《天桥》是熊式一直接从英文而不是中介语译为中文,因此下文仅从译者自身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分析预备规范下自译作品的生成。

熊式一早年曾求学于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毕业后任职京沪赣各个大专学校教授中英文课程,业余之际参加翻译创作工作,这一经历印证了熊精通中英两种语言。港台戏剧人士贾亦棣在熊病逝后曾高度赞扬熊的爱国精神。《天桥》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社会讽刺小说,打破中国“神话”,让世人见到中国的真实面貌,旨在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表达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熊曾以出版《天桥》原著为荣,因为《天桥》刚在英国出版的时候,得到了英国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梅斯菲尔(John Masefield)、大文豪威尔斯(H·G·Wells)、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的重视。《天桥》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社会讽刺小说而不是正史,但是许多读者把这部小说当作历史去深究,这是重视这部小说的表现。在开始《天桥》自译前,熊已经三十多年在海外以书写英文著作谋生,突然回到香港,想用中文书写作品。从译者自身原因来看,刚回到香港的熊式一在想用中文创作的时候,会选择自译《天桥》这样一部令自己感到骄傲又彰显自己爱国情怀的著作。

熊式一自译《天桥》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香港还处在英国的统治之中。如果祖国要实现统一,海内外同胞必须铭记历史万众一心。《天桥》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之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为背景的小说。让这部小说再次进入民众的视野,能够让清末民初旧中国的屈辱史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国民警惕“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从而肩负起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使命。

(二)初始规范

根据初始规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循源语文化形成的充分翻译或者偏向译语文化形成的可接受翻译。总的来说,《天桥》自译更加符合可接受翻译要求。原因如下:

第一,原著无目录,译本新增章节目录。各个章节标题大多为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等等,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在明确表达意思的同时,语言生动形象,表达诙谐幽默并使人加深理解和記忆。

第二,熊式一自译《天桥》多处使用归化,例如:

(1)原文:THE humble author is greatly honoured to begin his book by recording a deed of philanthropy.

译文:本书的开端,作者先要虔心沐手记一件善事。

分析:greatly honoured译为“虔心沐手”。“虔心”是恭敬有诚心,“沐手”表示把手洗干净,两者结合是指怀着一颗十分真诚的心。熊没有采取直译,而运用归化,使用具有中国本土气息的词语,使译著更加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2)原文:Because of his devotion to such excellent and praise-worthy work, Heaven had been very kind to him.

译文:善有善报

分析:原文是英文长句,译文只有四个字。西方人信奉天主教、基督教,中国人普遍信奉佛教,相信好人有好报。将英文长句译为四个字“善有善报”,符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3)原文:The school is usually closed for the day,and the teacher is given a dinner.

译文:李明把先生请到家中吃酒。

分析:is given a dinner 译为“请到家中吃酒”,把“吃晚餐”译为“吃酒”体现了中西方对于“吃饭”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吃饭”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晚清时期,清政府的无能导致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饥寒交迫,人们见面问候对方的方式逐渐变为 “你吃饭了吗?”,如果对方回答吃了,就表明最近可温饱,小日子过得很富足。另外,通过“吃饭”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在吃饭过程之中通过友好协商可以达成某些事情。比起直译“吃饭或者吃晚餐”,译为“吃酒”更加符合语境,这是一次宴请而不是单纯的“吃饭”。

第三,原著人名翻译极具中国特色。例如:Old Chang老张、Kao Ma 高妈、Double Blessing 双福、Great Happiness 鸿喜、 Li Kang李刚 、Ta Tung 大同、Lotus Fragrance 莲芬、Shiao Ming 小明、Madame Wu吴家老太太、Kwang Hsu 光绪等等。

(三)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分为母体规范与篇章-语言规范,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选取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1.母体规范

母体规范涉及译本完整性。熊式一自译《天桥》过程中增添大陆版序言、台湾版序言、香港版序言、目录、出版后记,删除1879-1912年国内发生的大事。原著共391页,中文译著共321页,页数无太大变动,但是熊在自译中多次把英文长段根据意群译为两段中文。熊式一《天桥》自译本存在大量增译与改译现象。

增译:

(1)原文:Li Kang had been sitting there and eating up his estate.

译文:弟弟李刚,坐吃山空,家境一年不如一年。

分析:原文陈述李刚懒惰坐吃山空的事实。译文不仅翻译原文,还翻译后果。熊运用增译,把李刚坐吃山空后的结果展现在译著中。

(2)原文:Neither did Li Ming pass, but he did try and tried very hard - only it was no use.

译文:他戴不了雀顶,穿不了蓝衫,是因为他挟不了泰山超不了北海。

分析:在清朝,“雀頂”“蓝衫”是为官的象征。熊增译此二物,形象生动地突出李明做官无望。

(3)原文:At the old mans funeral not many more than a hundred villagers attended,and eighteen square tables fairly groaned with the weight of the loaded dishes.

译文:出丧的那天,吃酒的人,比李刚成婚的客人要多多了,不知不觉就坐满了一十八张八仙桌子。

分析:原文陈述出丧到席的人数,译文把此人数与李刚成婚参加宴会的人数做对比,突出出丧到场人数之多。

改译:

(1)原文:To his family,Li Kang was not only an expense but also a problem.

译文:李刚虽不算败家子第,却是一个怪人。”

分析:not only…but also…有“不但……而且……”的意思,为递进关系,译为“不算……却……”,是转折关系。熊之所以改变原文意思,是因为斟酌后发现李刚不会好吃懒做,只是时运不济无法做官,此人品行有问题,形容为怪人更加符合原著想表达的意思。

(2)原文:Old Chang was engaged to be the cook at a very reasonable wage, but Li Ming saw no reason why he couldn't earn his own wages by cultivating the extensive flower garde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ouse and turning it into a kitchen garden.

译文:厨子老张本来是有工资的,工资不多。但是李大善人见他空闲知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便叫他把花园改为菜园。

分析:Li Ming saw no reason改译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把不知道什么原因改译为具体的原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一句古话,意思是人如果很勤奋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如果停止工作嬉戏打闹就会荒废事业。这句古语用在此处可以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喜好,并与前文李大善人的空闲形成对照。

(3)原文:“I have no father,Ta Tung replied stubbornly.

“And I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 which is wasted on me.”

译文:“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父亲是谁呢!”大同毫不客气的回答他,“老叔台用不着费心,劝我全是废话。”

分析:这是李大同面对老头儿质问的回答。直译为李大同说自己没有父亲,译文改译为李大同有父亲,只是自己不知道他是谁。运用改译更加符合常理,突出李大同对老头儿的厌烦。

2.篇章—语言规范

篇章—语言规范涉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遣词造句。在自译中熊多次把原文陈述句译为反问句,还把一些比较重要的模糊信息在自译中明晰化。

陈述句译为反问句:

(1)原文:Though he was not the headman of the Li clan, Li Ming considered himself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is elderly leader of the village whose little cottage with mud walls and thatched roof was not fit to be Li Mings stable.

译文:李明虽然不是李家庄的族长,族长住的是土墙茅屋,哪能比得上李明住的高楼大厦呢?

(2)原文:Indeed, this kitchen garden yielded more vegetables than the household could consume.

译文:菜园里出产的蔬菜,一家哪里吃得完呢?

(3)原文:“I wasnt sure until now.”

译文:“那时候怎么说的定呢?”

分析:反问句是中文修辞手法,用疑问语气表达肯定观点,相当于明知故问。将英文陈述句译为中文反问句,语气强烈,观点鲜明,使人深思。

模糊信息明晰化处理:

原文无数字而译文有具体数字。

原文:A dog started to bark at him and followed.

译文:一只狗在不远的地方对他吠起来了,随着三只五只,马上十几二十来只狗,都群起而效之的吠声吠影。

分析:熊添加具体数字,把平常的一幕译得惊心动魄,体现自译做的不只是翻译工作,还对原著进行再创造。

原文无具体书名而译文有具体书名。

原文:Histories and Classics were taught,and the teacher was requested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books to his students.

譯文:教授《尚书》和《史记》都要开讲的。

分析:历史书和典籍在译文中给出具体书名,这两本书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符合时代背景,体现译者在自译时对原著进行思考以精益求精。

四、结语

本文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对熊式一自译《天桥》进行分析,发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熊式一刚回国用中文书写之时,选择在海外创作的历史与虚构相结合的令他感到骄傲和承载着爱国情怀的作品《天桥》进行翻译。在自译过程中,熊多次使用归化、增译、改译、变换句式、明确具体信息等翻译技巧,使译著更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S.I.Hsiung.The Bridge of Heaven[M].London: Peter Davies,1943.

[2]TOURY 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Routledge,2016.

[4]龚世芬.关于熊式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02):260-274.

[5]张淑贞,赵宁.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36-137.

[6]熊式一.天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7]陶欣尤.二战时期的熊式一[N].中华读书报,2015-9-16.

猜你喜欢
图里天桥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天桥音乐剧节印象录
五六十年代的老天桥故事
天桥
在天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