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世神话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2024-04-27 11:12杨惠
今古文创 2024年1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神话

【摘要】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神话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同的神话传承也深刻反映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以中西创世神话为例,多角度综合对比两者的内容和特点,从创世神话的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揭示造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本研究对开拓“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神话;创世;中西文化差异;人神关系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3-01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3.040

神话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生命的意义,还塑造了社会、宗教、道德和艺术的多个方面。神话在文化传承中起着关键作用,维护了文化的持久性和多样性。其中,创世神话描述了世界、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创造过程,从多个方面对文化、宗教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宇宙观和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和伦理准则、文化认同和传承、艺术和文学以及宗教和精神维度等。因此创世神话在神话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影响着人类思考和文明的发展。基于此,深入对比分析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内容和特点,进而从创世神话的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西创世神话概述

西方的创世神话较为单一,例如在基督教中,创世神话主要来源于《圣经》,据《圣经》记载,上帝仅用六天便创造了天地万物,他甚至可以在第七天休息,于上帝而言,创世十分简单,不费吹灰之力。在基督教神话中,上帝不仅是他们独一无二的神,还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处于统治地位,掌控天地万物,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关系。

中国的创世神话则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神祇和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等皆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创世神话。在中国的神话中,这些神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人类美好生活,神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高攀的存在,可以为了人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反映了人与自然密切和谐的关系。

二、中西创世神话比较

(一)保存与传承——系统完整与零散庞杂

西方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主要源于《圣经》,上帝耶和华创造世间万物和人类的过程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系统完整的记述。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散见于历代典籍,并由历代统治者修改后各为所用。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内提到中国神话零散分布且保存不完整的原因:其一,华土之民,重实际而黜玄想;其二,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

中西方神话在历史传承方面的不同折射出双方对待神话的不同态度。在西方,人要绝对服从和信奉上帝,《圣经》是神圣的,是基督教徒奉为圭臬的圣书,绝对不可以有任何更改;因此,《圣经》得以代代完整流传。

而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便结合历史现实将神话化为己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神话已经经过历代史学家、哲学家等增饰以服务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或统治者的利益,中国神话历来是服务于人,以人为中心的。

(二)创世——轻松浪漫与艰辛沉重

《圣经》关于上帝创造天地的过程记述如下:“创世之初,一片混沌,地球在天际间飘浮,暗淡而寂静,没有陆地,只有漫无边际的海水。上帝耶和华在海上漂行,运思要做伟大的行动,他说:‘要有光!于是,从黑暗中出现了第一次黎明的曙光……他结束了第一天的创造,歇息了……第七天,上帝耶和华凝望着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觉得非常完美,就非常满意,坐下来歇息,结束了六天以来的辛勤劳动。”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述异记》是这样记载的:“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

关于女娲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是这样记载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不难看出,上帝的创世故事十分轻松浪漫,整个过程毫不费力,如同闲坐下来喝下午茶一般舒适惬意。而且上帝创世用的是自己的精神和意念,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他无所不能,仅凭意念便可控制天地万物,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中国的創世神话则十分悲壮,整个创世过程异常艰辛沉重,为了成功,甚至神也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其中充满了对劳动的肯定,对奉献的歌颂。在中国的神话中,神并不是万能的;不论人神,要成功必须要努力,要付出代价,要做出牺牲。这也折射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宝贵精神。

(三)人神关系—— “人本论”与“神本论”

据《圣经》记述,上帝创世后,又创造出亚当和夏娃,亚当和夏娃一直生活在伊甸园中给上帝看守园子、管理树木,如同仆人一般。后来,他们二人被蛇引诱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上帝对此十分生气,对他们进行了惩罚和诅咒,之后又因害怕他们偷吃生命树上的果实而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然而,人们来到人间后,并没有做上帝眼中的善事,反而坏事做尽,上帝对此十分伤心并后悔创造了人类,于是连续降雨四十天以惩罚人类,只有义士诺亚因为行事从来都是遵从上帝的意愿而获得了赦免,逃过一劫。后来诺亚生养了很多后代,因为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居住,但他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这些人害怕流散到各个地方无法联系,于是决定造一座直冲云霄的塔。上帝看到他们来自同一座城,说同一种语言,十分害怕,担心他们有一天会做出威胁自己地位和身份的事情,于是弄乱了他们的语言并将他们分散到各地,使他们彼此之间无法沟通。人类自此混乱一片,再也无法挑战上帝的权威。

从上帝造人到毁人的故事可以看出,上帝是宇宙绝对唯一的权威,是他的指令使世间万物得以产生。上帝造人是为了点缀自己的世界,造出的人也是为自己服务的,比如亚当夏娃被创造出来后只是负责给上帝看管园子,管理树木。另外,上帝先因亚当夏娃偷吃智慧之果便惩罚诅咒了他们,又因害怕他们以后会偷吃生命之果便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再因不满人类的所作所为决定毁灭人类,最后甚至因为害怕人类建造的巨塔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威而捣乱。如此种种皆表明,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要求人类对他的绝对信奉,他只要有任何不满便可以随意地惩罚人类甚至毁灭人类,而且他十分害怕人类的智慧会赶上他或者超过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不平等的,他永远以高傲的姿态俯视着人类,人类需要无条件地服从和信奉他。上帝与人始终处于一种对立状态,是一种敌对关系,其中蕴含的是“天人对立”的理念。在《圣经》中,只有上帝有资格评判人类做的事是否是正确的、道德的,若是他对人类有任何不满,便可以随意对人类做出惩罚。

上帝既是人的创造者,又是人的毁灭者。而创造与毁灭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在上帝眼中,人类是不是真的敬畏、信仰和服从上帝的评判标准由上帝独自制定。这反映的是“神本论”的思想,人与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分裂的。此外,上帝从造人到毁人的过程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体现的是自我与自私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为一种重视个体、重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然而,在中国,神与人是合一的,神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为人类的利益服务,例如盘古死后仍在无私奉献,他呼出的气化成了风和云,眼睛化成了太阳和月亮……女娲更是在天塌地陷、四处洪水的恶劣环境下炼石补天。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女娲炼石补天”,他们为了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们甘愿为人类献出自己的生命,且不要求人类做出任何回报,也不要求人类服从于他们,而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人类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里面蕴含的都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带有“人本论”的文化倾向。这些故事体现了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体现了一种重视整体的文化价值观。

此外,中国的创世神话还带有严肃的现实意味,正所谓“中华大地不养闲神”,受历史因素及孔子“实用为教”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更加讲求实用主义,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为人类服务的神也会受到人类的惩罚,得不到人类的尊敬,这一点与西方对神无条件地服从和依赖有着很大不同。在中国,神并不是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人敢于挑战神的权威并敢于战胜神,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和主宰,一切都是为人的利益服务的。

(四)人性论—— “人本恶”与“人本善”

在《圣经》中,上帝因人类没有做他认为善的事而连降大雨毁灭人类。这一故事折射出的是“人性本恶”的理念。《圣经》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需要赎罪才能得救并进入天堂。这种“人本恶”思想则进一步加大了上帝的权威,使人更加虔诚地臣服于上帝。而正是上帝这种不容挑战的权威和“人性本恶”的理念使得西方的宗教主义蓬勃发展。

然而,关于中国的大洪水,《列子·汤问》是这样记载的:“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天)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可见,与基督神话不同,中国神话中大洪水的起源是“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是无辜的、善良的。后来女娲更是为了救人类于水火炼石补天,由此可见,在中国创世神话中,神的存在是为了拯救人类,是为了让人类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贯穿其中的是“人性本善”的理念。

中西方“性本恶”与“性本善”的不同思想导致了双方人民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习惯。在西方,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更多的敌意与警觉,他们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无尽的战争、扩张和征服,西方历史中充满了对权力和冒险的追求。而在中方,不同民族之间崇尚的是和平与稳定,中国人民是向善的、内敛的、包容的,百姓安居乐业、安土重迁,与自然紧密连接在一起,不愿与自然分离,这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统一的大国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中西创世神话体现了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许多差异。中过强调天人合一,重视集体主义,强调责任和义务、牺牲与奉献;在中国,神是服务于人的,中国的人神关系是统一的、和谐的。而在西方的文化中,天人是对立的,他们强调个体,重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此外,西方文化往往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认为人生来便是罪恶的,需要不停地忏悔赎罪;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人需要无条件地信奉和服从上帝。

三、中西创世神话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创世神话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各自地理位置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差异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那里水土肥美,适合发展农业,而且中国土地面积十分广阔,自然资源也很丰富,人们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只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便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赢得富足的生活。这便导致中国人民十分重视土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十分亲密。在中国,神话多是劳动人民在看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编造出来的。因为中国地大物博,长期以来处于统一状态,广大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热爱和平,所以中国人民想象中的神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甘愿为了人类牺牲一切的完美存在。

西方国家国土面积相对狭小,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国家之间战乱不断,而且西方国家多为海洋国家,陆地资源的匮乏迫使他们只能不断开发海洋资源,狭小的国土面积促使他们更加重视自身利益和发展,而未知的海洋则使他们形成了冒险的性格。通过海上航行,他们在扩宽眼界的同时,欲望也在不断膨胀,他们进而四处征战、冒险掠夺,他们的神也由此演化为權力和智慧的象征。

(二)文化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相对较快、较为成熟,人们很快便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心致力于现实发展,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中国的创世神话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是零散的存在于各类典籍中,人们想象中的神也多服务于人的现实需求。

中国的文化发展主要受到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其中以儒教的影响最为广大,这些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人们一心求善,崇尚舍己为人,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己任,以集体利益为最高利益,人人都愿意为了集体而牺牲自己。这便导致中国的神是“伟大的人”的化身,人们认为这些神是人类的祖先,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而西方文化则与宗教教义密不可分,以基督教为例,基督教有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创世故事,这些故事全方位影响着西方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历经代代教徒传承,根深蒂固,西方世界的文学、医学甚至科学发展都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宗教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西方宗教的目的性很强,他们创立神话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更好地控制人们的思想。西方神话强调神的创造力和毁灭力,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

四、结论

通过比较中西方神话,可以发现中西方人民在民族意识、文化价值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西方重视个人利益,强调独立人格和个人意识,中国重视集体利益,强调为集体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西方文化的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神是至高无上的,传递的是“神本论”思想,而中国文化则强调“天人合一”,神是服务于人的,传递的是“人本论”思想。

这一差异古来有之。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中西方差异对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新时代树立起新的大国形象有着重要意义。中西方人民须求同存异,在理解和尊重各自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减少偏见与摩擦,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和互鉴,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在全球化的新时代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艺.宙斯与盘古:中西创世神话之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85-89.

[2]雷霖.中西创世神话内涵及文化差异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2):97-99.

[3]袁晓军.创世说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粘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61-162.

[4]汤庭华.思维差异——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比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93-96.

[5]路佳.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J].山东外语教学,1999,(01):84-86.

[6]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7](美)威廉·房龙(文),(德)冯·卡罗斯费德(图),薛晓源(编译).插图本圣经故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8]王德保.神话的由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

作者簡介:

杨惠,女,汉族,硕士,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神话
爱情神话
东方神话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红楼梦中的神话》
西西弗斯的神话
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师角色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导入探讨
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