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身体词汇“心” 的谚语的中日对比

2024-04-27 11:12崔瑛
今古文创 2024年13期
关键词:惯用惯用语辞典

【摘要】谚语不同于名言,它产生于民间,是长久以来普通百姓基于生活经验积累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本研究从有关身体词汇“心”的谚语入手,分别从《ことわざ辞典》《谚语10000条》中收集中日两国与其相关的谚语,对相关谚语进行分类整理,进而理解中日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心;身体词汇;谚语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3-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3.041

从古至今,人们没有一刻放弃探索自己的身体,在探索了解人体的过程中,人们也创造了丰富的包含身体词汇的谚语,基于对于身体的共同认识,不同民族所创造的谚语会有共通之处,但是受到不同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各民族各国家对自己的各个身体组成部分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在多方面影响下创造并流传下来的谚语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一个国家国民的性格特点。本文以中日两国与身体词汇“心”有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对它们使用情况以内涵进行归纳与分类,总结中日两国之间对身体词汇“心”的象征表现方式的异同,并尽可能地分析隐含在其背后的各种因素。

有关身体词汇的相关研究大多以惯用句和惯用表现为调查对象。李晶(2005)、张永(2009)、穆奕璇(2014)、陈大伟(2013)等以中日两国身体词汇相关的惯用语,惯用表现为研究对象对中日两国惯用语的使用异同进行了各自的解读。此外,郑宇超(2011)从认知语言学体验认知的视角分析了“腹”和“胸”构成的日语惯用句语义的体验性特征,正是心脏带给人的身体体验辐射到了“腹”和“胸”,进而使得“腹”和“胸”的语义范畴向“心”扩展为表达思维情感的功能。吴宏(2009)从认知语义学转喻和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身体词汇“颜”在惯用语中的语义扩展模式,作为人体的重要部位“颜”具有生理特征,运动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在这三种特征的基础上“颜”通过转喻和隐喻两种认知机制实现了语义扩展,形成了丰富的惯用语表达,其中人可以通过脸部肌肉运动以及脸色变化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的变化。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的“心”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在中国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把“心”当作思维器官,“心”的概念中又蕴含着人的感情成分,它也掌控着人的思想及精神活动。(李晶,2005)而如上所述,在日语中“胸”“腹”“颜”等等身体词汇所构成的惯用语,惯用表现也可以同“心”一般反映人的思想活动以及情感变化。

本文以中日两国与身体词汇“心”有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谚语和惯用语有着各自的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谚语的释义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对惯用语的解释则为「属于熟语的一种,常以口语色彩较浓的固定词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从《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谚语更加具有启发人心的作用。再看日语对谚语和惯用语的解释,《广辞苑》对谚语的解释是「古くから人々に言いならわされたことば。教訓·諷刺などの意を寓した短句、秀句」(多年传下来的语句。带有规戒,讽刺意味的短小巧妙的语句)。对惯用语的释义则为「二つ以上の語から構成され、句全體の意味が個々の語の元来の意味からは決まらないような慣用的表現」(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整体的句义并不是由构成它的每个词本身的意思所决定的一种惯用表现)。谚语是普通百姓长期以来的经验累积所得到的智慧结晶,它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固定形成的民族特性以及文化特色。本文在上述辞典对于谚语和惯用语的定义基础之上将研究范围设定在谚语之内,由此找出蕴含在谚语背后的各个国家不同价值观及民族特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日两国与身体词汇“心”有关的谚语。日语的谚语来源于《ことわざ辞典》(臼田甚五郎)和网页版ことわざ辞典。中文的谚语来源于《谚语10000条》(温端政,2012)。

一、“心”的定义

心脏这个器官,终其一生都在跳动到最终停止工作。从胚胎发育的第一次跳动,到最终停止工作,总共会跳动大约十三亿次。在这期间,它从未停下来休息,因为只要一懈怠,生命之旅或许就会被意外终止。可以见得,心脏是维持人生命的重要器官。对于“心”的相关定义,参考回嘉莹(2009)中日本《大辞林》和中国《辞海》中的相关释义。

(一)日语《大辞林》中「心」的词义

1.表示主宰情、意的能力,用来判断人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决定性格。(人間の精神活動を知、情、意に分けるとき、知を除いた情、意をつかさどる能力。喜怒哀楽、快不快、美醜、善悪などを判断し、その人の人格を決定すると考えられるもの。)

2.想法,心情,感情,情绪。(気持ち。また、その状態。感情。)

3.判断力。(思慮分別。判断力。)4.体谅,诚意,同情。(相手を思いやる気持ち。また、誠意。)5.真心。(本当の気持ち。本心。)6.兴致,情趣。(芸術的な興味を解する感性。)7.二心,背叛。(人を背こうとする気持ち。二心。)8.本质,精髓。(深く考え、味わって初めてわかる。物の本質。神髄。)9.内情,缘由,实情。(ことの事情。内情。わけ。)10.中心意义,内容主旨。(言葉、歌、文などの意味、内容。)11.说明事情的原因,根据。(事柄の訳、根拠などの説明。)12,心脏,胸。(心臓、胸。)13.池子等的中央位置,底部。((「池の心」の形で)中心。底。)

由此可以发现,在日语中“心”除了情绪,情趣等精神方面的意义之外,“心”也可以指代实情,本质,根据等等。

(二)汉语《辞海》中「心」的词义

1.人和脊椎动物推动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心脏。2.中医学名词。五藏之一。3.与“物”相对。指精神的东西,如:唯心主义。4.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人的意识。5.译自梵语。佛教指一切精神现象。佛教认为,一切意识等精神领域的内容,都寓于“心”的范围。与“色”相对。6.心思,心意。7.中央;内部。如:掌心;江心:空心;实心。8.木上的尖刺。(多用于古语) 9.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单从两部辞典中的释义数量来看,日语超过了汉语。但在日语中不存在中文中所包含的木上的尖刺以及星名的相关词义,但这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较少。虽然在《辞海》中没有涉及,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口蜜腹剑」的成语,可以认为在中文中“腹”也可以用来借指人的内心。而日语中的“心”也出现了判断力、体谅、情趣、内情、主旨、事情原由等中文中不存在的释义,因此可以预测由于日语中“心”释义的丰富性,使得与“心”有关的谚语所涉及的范围也会较大。

二、“心”有关的谚语

(一)日语中与身体词汇“心”相关谚语

本研究首先通过纸质版和网页版《ことわざ辞典》查找与身体词汇“心”相关的谚语。下面将与“心”相关的谚语分为处世之道、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生活警示四个方面并列举相关的例子。处世之道相关的谚语在这里指的是传达一个人面对生活时的较为积极的态度。人际关系相关的谚语在这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以及习惯,可以集中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性格。情感关系相关的谚语可以反映出对待亲情,爱情的态度。生活警示相关的谚语则可以清晰地呈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久以来所积累的教训以及经验,反映了社会认知。

1.处世之道

(1)心に笠着て暮らせ。(上ばかり見ないで、満足することを知れという戒め。)

(2)初心忘るべからず。(最初の志を忘れてはならないことをいう。)

(3)頭剃るより心を剃れ。(外見より精神が大事だということ。)

(4)虚仮の一心。(愚かなものでも物事を一心に行えば、すぐれたことができるというたとえ。)

2.人际关系

(5)心安いは不和の基。(あまり親しいと遠慮がなくなり、また相手に望むことが多くなって、かえって不和になりやすいものである。)

(6)魚心あれば水心。(相手が好意を示せば、こちらもまた好意を持つ。)

(7)食うた餅より心持ち。(ごちそうしてもらったり、贈り物をもらったりするのもうれしいが、それをしてくれた相手の気持ちがもっとうれしい。)

(8)財布の底と心の底は人に見せるな。(うまく世間を渡るためには、自分の財産や心のうちを他人に知られてはいけないということ。)

3.情感关系

(9)男心と秋の空は一夜に七度変わる。(男の愛情は、秋の空模様のように変わりやすいということ。)

(10)親の心、子知らず。(子どもを思う親の深い愛情を知らず、子供は勝手気ままなことをするということ。)

4.生活警示

(11)心につるる姿。(心のあり方にしたがって容貌もこれに伴うものである。心が清らかであれば、容貌も清々しく、心が濁っていれば容貌も険しいということ。)

(12)心の駒に手綱許すな。(心をひきしめて油断なく身を保ち、悪の道に入ってはならぬという戒め。)

(13)心ここにあらざれば視れども見えず。(心が他のことにとらわれて集中できなければ、視線を向けていても、何も見えないのと同じことであるということ。)

(14)火事あとの火の用心。(時機に遅れて役に立たないことのたとえ。)

(二)中文中与身体词汇“心”相关谚语

按照日语中与“心”相关的谚语的四种分类,在《谚语10000条》中找到以下相关用例并做了以下分类。

1.处世之道

(1)心里没病,不怕冷言侵。(没做坏事心胸坦荡,就不怕别人闲言冷语诋毁。)

(2)心正不怕影儿斜,脚正不怕倒蹈鞋。(指心地光明,行为正派,就不怕流言蜚语歪曲自己的形象。)

(3)心定自然凉。(指能够保持心神清净,即使在三伏酷暑也觉得凉爽。)

2.人际关系

(4)赤金难买赤子心。(指纯真的感情十分可贵。)

(5)人心换人心。(指情谊是双方面的,你待别人真心,别人也会待你真心。)

(6)人心齐,泰山移。(指众人齐心协力,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3.情感关系

(7)爱在心里,狠在面皮。(指长辈对晚辈的爱惜,只可放在心里,管教时要严厉。)

(8)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指儿女受苦难,最心疼的人是母亲。)

(9)痴心女子负心汉。(旧指男女婚恋,女子心眼实,多相思入迷,男子多喜新厌旧,无情无义。)

4.生活警示

(10)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比喻没有耐心就办不好事,更办不了大事。)

(11)人心自不同,花有别样红。(指人的心思各有不同,就像花开的颜色有很大差别。)

(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指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就如人的面孔一样千差万别。)

(13)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指自作聪明,贪得无厌就会招祸。)

按照上述分类,将包含身体词汇“心”相关的谚语分为处世之道,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生活警示四类。在处世之道方面,中日两国都强调人处于世上都要努力保持一颗纯粹正直之心。在日语谚语中「心に笠着て暮らせ」,「奢るものは心常に貧し」也指出人要学会满足的处世之道。在人际关系方面,中日两国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而另一方面,在日语谚语中「心安いは不和の基」指的是亲密关系容易使期待增加,反而不利于双方的和谐相处。「財布の底と心の底は人に見せるな」与「心安いは不和の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警醒人们想要长久地立足就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透露给他人。这很好地反映出了日本人的民族特点以及心理。“間”意识作为日本文化之一,影响了日本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际交往方面则体现在,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或是最要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对于日本人来说如果不能处理好距离的人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人际交流。接着将中国与日本在情感关系方面分为亲情和爱情两方面,其内容多表现长辈对晚辈的爱惜以及男子在面对感情时多变的特点。生活警示的谚语可以达到告诫警示的作用。「心の駒に手綱許すな」「火事あとの火の用心」虽然各自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是皆是警示人们要保持理性思考,切不可错失良机。在中文和日文中均有警示人不可做亏心事,也有指点人们相由心生的谚语。

本研究通过对中日与身体词汇“心”有关的谚语进行分类对比发现,由于中日两国对“心”的认知基本相同使得两国在创造使用相关谚语并没有出现很大差异,但是在人与人相处方面,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多怀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而对日本人来说再亲密的关系也要通过距离来产生美,过多地依赖于亲密关系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他们很少将自己心底的真实想法告诉给身边的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因此也会带来日本人冷漠、理性的刻板印象。但也可从侧面反映出日本人注重精神方面含蓄地交流,在人与人不断地交流熟悉过程中进而达到“以心传心”。这种交往方式与日本的社会文化,日本人的民族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谚语传承保存下来。

注释:

①原文中涉及的日语谚语出处:ことわざ辞典,鉴修人臼田甚五郎;オンラインことわざ辞典[OL]https://kotowaza.jitenon.jp/kanji/750.php。

参考文献:

[1]新村出.広辞苑(第6版)[M].东京:岩波书店,2008.

[2]安娜.神奇玄妙的生命科学[M].北京:北京工業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大伟.关于身体词汇“脸”惯用表现的日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4]回嘉莹.日汉惯用语的对比研究——以身体词汇“眼睛”和“心”为中心[D].黑龙江大学,2009.

[5]李晶.身体词汇惯用语的中日对比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S1):48-52.

[6]穆奕璇.身体词汇惯用语的中日对照研究——以“手”和“足”为中心[D].长春工业大学,2014.

[7]刘新颖.汉语与日语中与人体词汇相关的惯用句之比较[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5.

[8]吴宏.日语“颜”类惯用语的认知语义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04):17-20.

[9]温端政.谚语10000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10]张永.关于身体词汇“眼”的惯用语的中日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11]郑宇超.体验哲学视阈中的日语惯用句语义研究——以“胸”和“腹”为中心[J].外语学刊,2012,(03):58-61.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3]オンラインことわざ辞典[OL]https://kotowaza.jitenon.jp/kanji/750.php.

[14]桑迪普·乔哈尔.心脏简史[M].黄维佳,金培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22.

作者简介:

崔瑛,女,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惯用惯用语辞典
中日惯用谚语对比研究——以动物隐喻为中心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表原因的惯用型研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资金盘传销惯用包装伎俩和鉴别方法
亚鲁辞典
2017年2期《IQ辞典》答案
2017年1期《IQ辞典》答案
2016年12期《IQ辞典》答案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