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2024-04-29 00:34李鑫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李鑫(1988— ),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训练、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将体育教育这一“重要保障”课程与思政教育这一“关键课程”深度融合,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难题。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着高度契合性,二者呈现出优势互补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体育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重要载体和实施途径。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思政教育理论阐释更加具象化、现实化。具体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健康教育、增加体育案例、组织实践活动、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方面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一、思政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将其放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放到谋求和平发展促进团结进步的高度给予系统推进。从宏观层面看,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导向、培养目标、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着高度一致性。从微观层面看,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和互促性。

当前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是高校思政教育却面临着多元化思潮的冲击、错误价值观念的渗透、大學生“三观”的缺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思政教育面临的难题,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这就需要高校整体性推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体,以体育教育为用,做到体用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二者相互融合,使其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又符合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方向,挖掘体育教育的时代内涵,发挥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正如有学者所言,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和社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二、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不仅能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和专业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坚强意志、健康观念等。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深度融合,将公平竞争、团队协作、拼搏进取、尊重规则等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底气,而且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一)体育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重要载体和途径

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借助各类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协同推进。其中,体育教育是不二之选,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弘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遵守纪律等良好的体育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国家意识等。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断,为高校认识体育事业、促进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基础。

(二)通过体育锻炼,思政教育理论阐述更加具象化、现实化

体育教育能够深化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例如,在篮球比赛中,队员之间需要紧密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打出精彩的比赛,这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体育运动也能磨炼学生的毅力、耐力和意志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是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缓解情绪及心理压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带来身体上的健康和舒适,从而减缓焦虑和抑郁。二是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保持优美的体型和姿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等,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需要克服身体上的疲劳和突破体力上的极限,锤炼出更加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三是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运动中,学生通过实现自己的运动目标,取得进步和成就,认可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养成积极心态,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保持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人生态度。四是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社交发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竞技比赛、娱乐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社交面,在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中,灵活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将体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呈现出明显的辩证关系。体育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实践载体,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思政教育为体育教育提供思想指引,能够确保体育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体育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毅力、勇气、合作精神等。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尊重规则、公平竞争等。总之,不能将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将他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董进霞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是“良药”,可以有效提高国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体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并且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大学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边界,不同学科有自身的范式,在某种程度上,范式的稳定性决定了学科之间很难融通发展。虽然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某些方面保持着高度一致性,但如果缺乏对二者的顶层设计,学科范式形成的边界“篱笆”,就会制约着二者的融合,那么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难度就会加大,只有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设计上冲破范式边界“篱笆”,制定有效的、可执行的方案,才能使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融合中不断展现出“柔性范式”,确保兩者不断走向深度融合。

二是重视健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健康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是许多个“0”前面的“1”,离开健康,一切发展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思政教育教学中,要将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摆在首位,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三是增加体育案例。课程融合的方法是“彼此唤醒”,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在思政教育教学中,应引入体育领域的相关案例,如优秀运动员的奋斗故事、团队合作精神的真实写照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正能量,帮助学生养成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是组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推进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学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

五是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体育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多媒体、VR、全息影像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践悟体育精神,通过模拟训练参与体育比赛,体会体育运动的活力,实时与运动员远程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政课教学中生动展示体育的魅力,以此推动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推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董小龙,王若斯.红色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演进的根基与使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6).

[2]张笛扬,刘晓潼.奥运梦想成就体育强国[N].南方日报,2022-02-05.

责编:勉 耘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