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

  • 金庸办报的“字条管理法” 等
    记”著名哲学家殷海光早年读书时,常受到老师金岳霖的帮助。金岳霖晚年,记者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他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他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金岳霖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它干吗!”记者走后,朋友问金岳霖:“您真的忘记了吗?”他笑道:“没有。我当初对殷海光好,不是为了让他将来报答我。”启功:“我哪儿乖啊”一天,几十名学者汇聚一堂,讨论《汉语现象论丛》,大家都对此书予以高度肯定。讲座结束前,作者启功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6期2023-06-13

  • “合化”:跨文化互动史研究中的一个分析范畴
    是中国台湾学者殷海光。②王一川:《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发生与演变》,《文艺争鸣》2013年第7期。他将“acculturation”翻译成“濡化”。殷海光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对“acculturation”做了如下定义:“任何两个具不同文化的群体甲和乙发生接触时,甲可能从乙那里撷取文化要件,乙也可能从甲那里撷取文化要件。当这两个文化不断发生接触而扩散时,便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过程便是濡化(acculturation)。在濡化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4-07

  • 二百封情书里的家国情怀
    殷海光,中国著名哲学家,曾从师于金岳霖先生。殷海光在短短的一生中,始终以一支笔与蒋介石当局作斗争,最终遭迫害。在他不幸人生中唯一幸运的是遇到了夏君璐,两人互相鼓励和扶持,从他们多达两百封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到时代的颠簸翻腾。佳人遇才子 1945年10月25日,殷海光随着西南联大的同学夏君贤来到重庆,小妹夏君璐给他们开门。 聊天时夏君璐了解到,在武昌中学读书的时候,殷海光就已经开始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读高中二年级时,用课余时间从事翻译,出版了长达40万字的译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0期2022-03-21

  • 西王赏功钱
    吃,不要紧。”殷海光临死前对徐复观说:“相识二十多年来,先生常为海光提到时厌恶的人物之一,但亦为海光心灵深处所激赏的人物之一。”徐复观则认为,二十年来,在文化思想上他所遇到的最大麻烦多半与殷海光有关。殷海光去世,徐复观说:“今后再没有一个可以谈天的人了。”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遵义,竺可桢邀请费巩担任训导长。费巩上任后身体力行,亲自动手烧开水为学生杀臭虫。学生宿舍灯光太暗,他花费精力设计了一种亮度大而烟气小的植物油灯,拿自己的工资购买玻璃、铅皮等材料,制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10期2020-11-30

  • 善的原意
    如云殷海光是著名的逻辑学大师。早年,殷海光家境非常困窘。求学期间,曾师从国学大师金岳霖。金岳霖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对殷海光照顾颇多,时常会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也会介绍其他老师给殷海光认识。毕业后,殷海光远赴他乡,金岳霖也颠沛流离,两个人音信难通。很多年后,殷海光一举成名,成为众人仰慕的逻辑学专家,成为著名的大师。但是每次和朋友聊天,或者公开接受访问,他都会毫不隐瞒对金岳霖的感激之情,经常提到金岳霖早年的帮助,每次都感慨良多地说:“金岳霖老师是一个好人。”殷海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29期2020-10-21

  • 善的原意
    ●如 云殷海光是著名的逻辑学大师。早年,殷海光家境非常困窘。求学期间,曾拜师国学大师金岳霖。金岳霖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对殷海光照顾颇多,时常会邀请他到家中作客,也会介绍其他老师给殷海光认识。毕业后,殷海光远赴他乡,金岳霖也颠沛流离,两个人音信难通。很多年后,殷海光一举成名,成为众人仰慕的逻辑学专家,成为著名的大师。但是每次和朋友聊天,或者公开接受访问,他都会豪不隐瞒对金岳霖的感激之情,经常提到金岳霖早年的帮助,每次都感慨良多地说:“金岳霖老师是一个好人。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0期2020-05-28

  • 最好的纪念
    苗向东殷海光是李敖的恩师,由于受到国民党的迫害,于1969年9月16日去世,享年四十九岁。1999年9月16日是殷海光去世三十周年的日子,台湾一组织决定召开一个学术研讨会以示纪念,邀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二百余人,也向李敖发出了邀请,李敖立即拒绝,他说:“现在搞这个活动是心术不正,我不去。”当天会议开始一个小时后,李敖却带着记者来了。主持人瞿海源说:“欢迎李先生光临,请上台讲几句吧。”李敖不客气地走上主席台,看了一眼下面,说:“殷海光当初受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政

    杂文选刊 2020年3期2020-03-27

  • 爱战胜时间抵住流年
    国民政府南迁,殷海光去了南京。可距离让爱情更加热烈。她偷偷地给他写信,且越来越炙热动人。她纯洁、勇敢的爱让他感动,他们通信越来越频繁。因她就读的学校对男女通信管理颇为严格,他不得不用了很多化名。“我每发信给您,像愚笨的学生交作文给先生看……但我是厚皮脸。”他说。因文笔犀利,他被《中央日报》聘为主笔,时代的洪流把他推上政治舞台。她不希望他“偏袒国民党”。可“说真话”又让她非常担心,切切地提醒他“不要过分,被打击的滋味不会好受”。她也关心他的身体,叮嘱他“常常

    现代妇女 2020年2期2020-01-14

  • 最好的纪念
    苗向东殷海光是李敖的恩师,由于受到国民党的迫害,于1969  年9月16日去世,享年49岁。1999年9月16日是殷海光去世30周年的日子,台湾一组织决定召开一个学术研讨会以示纪念,邀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200余人,也向李敖发出了邀请,李敖立即拒绝,他说:“现在搞这个活动是心术不正,我不去。”当天会议开始一个小时后,李敖却带着记者来了。主持人瞿海源说:“欢迎李先生光临,请上台讲几句吧。”李敖不客气地走上主席台,看了一眼下面,说:“殷海光当初受蒋介石和国民党

    公务员文萃 2019年11期2019-12-14

  • 她的爱战胜时间抵住流年
    璐给远在台湾的殷海光写信,3年过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见。1945年10月的一天,夏君璐打开位于重庆黄桷垭小镇的家门,迎接三姐归来。她的目光锁定在三姐身旁的男子身上:一身土黄色卡其布军装,笔挺的希腊鼻,深沉的眼睛,一蓬乱发任性地搭在额头上。他是三姐的同学,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赶赴印度训练,日本投降后退伍,忧国之心让他无心返回校园,想尽快在舆论界谋一个职位。因当时的国民政府设在重庆,他便暂时来夏家落脚。他不高大,也不算英俊,可夏君璐

    莫愁 2019年1期2019-11-14

  • 殷海光为何对传统文化“转而喜欢”
    王正殷海光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著名哲学家,他在逻辑理论、分析哲学、自由主义、社会政论等方面卓有建树。在一般的了解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是采取一种极度批判之态度的,这几乎是近现代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一种牢固的意识形态了。然而有趣的是,根据陈鼓应先生整理的殷海光先生晚年的一些话语和一篇名为《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之文章,我们惊异地看到,晚年的殷海光竟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表达出一种极大的热情甚至是温情。而由这种剧烈转变所形成的一些观点与论述,竟也出奇深刻和富有意义

    博览群书 2019年9期2019-09-25

  • 大师的“遗忘”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的家境很贫寒,金岳霖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了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都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中华电视台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80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他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金岳霖教授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28期2019-09-10

  • 最好的纪念
    苗向东殷海光是李敖的恩师,但殷海光由于受到国民党的迫害,于1969年9月16日去世,时年49岁。1999年9月16日是殷海光去世30周年的日子,台湾一组织便决定搞一个学术研讨会以示纪念,邀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200余人,也向李敖发出了邀请,李敖立即拒绝,他说:“现在搞这个活动,是心术不正,我不去。”当天会议开始一个小时后,李敖却带着记者来了。主持人瞿海源马上说:“欢迎李先生光临,请上台讲几句吧。”李敖不客气地走上主席台,看了一眼下面,说:“殷海光当初受蒋介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11期2019-09-10

  • 大师的“遗忘”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的家境很贫寒,金岳霖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了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都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中华电视台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80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他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金岳霖教授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28期2019-09-06

  • 我爱他,从一开始就非常笃定
    璐给远在台湾的殷海光写信,3年过去了,人生只如初见。1945年10月的一天,夏君璐打开位于重庆黄桷垭小镇的家门,迎接三姐归来。她的目光锁定在三姐身旁的男子身上:一身土黄色卡其布军装,笔挺的希腊鼻,深沉的眼睛,一蓬乱发任性地搭在额头上。他是三姐的同学,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赶赴印度训练,日本投降后退伍。他想尽快在舆论界谋一个职位,暂时来夏家落脚。他不高大,也不算英俊,可夏君璐对他莫名地热切起来。白天,她不顾自己是路痴,自告奋勇带他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9年4期2019-04-19

  • 爱战胜时间抵住流年
    国民政府南迁,殷海光去了南京。可距离让爱情更加热烈。她偷偷给他写信,且越来越炙热动人。她纯洁、勇敢的爱让他感动,他们通信越来越频繁。因她就读的学校对男女通信管理颇为严格,他不得不用了很多化名。“我每发信给您,像愚笨的学生交作文给先生看……但我是厚皮脸。”因文笔犀利,他被《中央日报》聘为主笔,时代的洪流把他推上政治舞台。她不希望他“偏袒国民党”。可“说真话”又让她非常担心,切切地提醒他“不要过分,被打击的滋味不会好受”。她也关心他的身体,叮嘱他“常常日光浴,

    读书文摘·经典 2019年3期2019-04-15

  • 她的爱战胜时间抵住流年
    璐给远在台湾的殷海光写信,3年过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见。1945年10月的一天,夏君璐打开位于重庆黄桷垭小镇的家门,迎接三姐归来。她的目光锁定在三姐身旁的男子身上:一身土黄色卡其布军装,笔挺的希腊鼻,深沉的眼睛,一蓬乱发任性地搭在额头上。他是三姐的同学,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赶赴印度训练,日本投降后退伍,忧国之心让他无心返回校园,想尽快在舆论界谋一个职位。因当时的国民政府设在重庆,他便暂时来夏家落脚。他不高大,也不算英俊,可夏君璐

    莫愁·智慧女性 2019年1期2019-01-24

  • 乐此不疲的台湾淘书
    少功夫买全的《殷海光全集》。大陆出版有殷海光著作的选本,不敷专业研究之需。殷氏乃台湾政治转轨的重要先导人物,购买他的全集似乎是号称爱书的政治学者之必然计划。《殷海光全集》是他的学生们主编的,成套的新书在殷海光纪念馆、也就是他的旧居附设的小书店里也有,但八年前台湾的新书价是大陆的数倍,确实有些舍不得。我逛了台北、台中和高雄的几十家旧书店,大致凑齐了《殷海光全集》,颇为兴奋。徐复观是殷海光的论敌,但也是私人朋友。他的书大陆出了不少,甚至以全集命名。但徐复观有些

    读书 2018年11期2018-11-06

  • 蒋氏父子“举全台之力”猛攻费正清
    大学哲学系教授殷海光殷海光与费正清关系甚好,在国民党高官正式找他之前,当局就已托殷的熟人、好友上门做了疏通、劝说工作,并暗示公开信是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拟写,帮助蒋介石当局巩固与美国的邦交。殷海光明确表示不会签名。后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又指使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高官和台大党部的党工两次上门逼迫殷海光在公开信上签名,遭到殷的坚决拒绝。为此,蒋氏父子对殷海光恨得咬牙切齿,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打击报复,直至将殷整死。蒋介石当局搞完签名活动后,又决定采取两项措施:第一,立

    环球时报 2018-07-172018-07-17

  • 您还在为学生们生气吗
    个很有名的人叫殷海光,他和雷震办《自由中国》杂志,办了十年,结果被蒋介石反掌一扑,雷震被关了起来。殷海光虽没被关,但是,有一天正吃饭时,他想起了蒋介石,就气得吃不下饭。后来殷海光得了胃癌,49岁就因病去世,而他的敌人则活到了88岁。亲们,有好心情才能有好身体,有好身体,才能有好的工作成绩,才有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因此,请你千万别生气,气坏了身子,“气坏”了未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不生气呢?第一、加强对孩子的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9期2018-04-07

  • 战士徐复观
    他这几年的论敌殷海光,还有被胡适称为“当代圣人”的毛子水。目的是利用胡适来打击对手,在教育界、学术界制造白色恐怖,巩固他们“低级的极权专制”。决定以后“不以李敖为文化讨论之对手”,也“决不写李敖两个字”。从后来的情况看,他这些怀疑尽管不尽属实,但是论战中出现的许多现象确有令人不解之处。首先,这场论战是由胡适一篇演讲引起的,1962年2月胡适病逝后,双方本来可以冷静下来,以免争吵下去造成两败俱伤。徐复观和胡秋原说,当时他们都通知了《文星》杂志,停止刊登自己待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7年2期2017-11-13

  • 嗨!这里有“你”的一封信
    历史的脉络。《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作者:殷海光 林毓生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本书收录殷海光、林毓生师生二人从1960年至1969年之间,隔着大洋彼岸而不曾中断的书信往来记录。这些信件宛若穿透黑暗时代的一缕微光,世界的当代思想史、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史就在俩人笔端泼洒而出,一个时代的思想线索隐隐可见。透过这本书,我们或许能了解一代大师的另一面,也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是什么样。《共悟人间》作者: 刘再复 刘剑梅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这

    十几岁 2017年2期2017-04-26

  • 谈道德就是讲大道理?
    如此。逻辑学家殷海光指出,一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想矫正是很难的。一般人多少受经验影响。当他们靠切身经验发现,如果不顾道德就可得到种种便利和丰硕的酬报,但谨守德则会招致毫无补偿的牺牲时,谁还有那样超人的德力来谨守德则呢?当人们发现败德为获利的捷径时,败德之事即如江河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不少贪官就是这样做的,道德只成了他们发表“重要讲话”时的装饰品,其界线被轻松突破。殷海光进一步分析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用语言文字来作道德劝诫,那么无异暗示人走向道德的

    清风 2017年2期2017-04-15

  • 胡适《容忍与自由》的文本内外
    3期)发表了由殷海光执笔的社论《反攻大陆问题》,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石挂在嘴上的所谓“反攻大陆”不过是“一个渺茫的假想”,而台湾当局以这一假想为根据的种种做法是有显著弊害的。这篇文字击中了国民党当局的要害。恼羞成怒的蒋家父子于是动用台湾所有的宣传机构对这篇社论进行围剿。《自由中国》同仁不惧蒋家王朝的淫威,在1957年9月推出社论《关于反攻大陆问题的问题》,对国民党的无理攻击予以驳斥。社论对国民党当局的自欺欺人作了毫不留情的讥刺:其实,官方人士的如意算盘

    粤海风 2017年1期2017-03-23

  • 2016年“年度之书”
    再版类好书】《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殷海光 林毓生著——致敬辞——历史学者林毓生,受教于五四一代人物,台湾自由主义开山者殷海光殷海光的讲课和人格,让他在荒凉的校园内仿佛听到空谷足音。从1960年到1969年,师生二人远隔重洋而书信不曾断绝。时隔多年,这些信件结集出版又再版,我们读到他们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和忧虑。我们致敬《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致敬殷海光,他以真诚的生命投入思索,其道德想象力使其不断自我完善,并以震撼人心的道德热情来推动启蒙。致敬林毓生,真正的

    阅读时代 2017年3期2017-03-11

  • 殷海光与胡适文化观之比较
    杨铮铮殷海光与胡适文化观之比较杨铮铮(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胡适和殷海光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二人在对待中西文化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必须进行创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也定有否定。但是在文化价值论、文化方法论、文化建构论等问题上两人存有较大的分歧。二者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和比较胡殷海光、胡适的中西文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2017-02-25

  • 殷海光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以道德重建论为视角
    杨铮铮论殷海光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以道德重建论为视角杨铮铮(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领域中,殷海光之文化观特别引人关注,系近现代文化史中的珍贵理论资源,不仅为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架设了桥梁,亦为认识“五四新文化”与“后五四”时代的文化筑建了纽带。研究殷海光以“道德重建”论为核心的文化观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极佳的理论视角,有助于纵深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之合理要素,辩证地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2-24

  • 论黄展骥逻辑悖论思想的社会文化批判色彩
    多受到了其导师殷海光的影响。“殷海光的自由主义论说主要表达的是自由主义价值信念,而不是自由主义的实践方式。”特殊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决定了殷海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逻辑经验特征,就这一点而言,黄展骥与殷海光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黄展骥的自由主义理念同样也是基于逻辑判断,例如对自由“二分法”的批评,不少政治哲学家将自由分为“日常生活的自由”和“政治自由”,前者指的是人民追求支配自由人生的自由,比如家庭、工作、婚姻、社交等;后者指的是集会、游行、参政等。在这个问题上,黄展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2017-01-28

  • 殷海光:孤凤山上的“五四之子”
    文 周军殷海光:孤凤山上的“五四之子”文周军殷海光是自由主义在台湾的奠基者与启迪者。在上世纪台湾威权统治的年代,民主宪政的理想之所以能够维持于不坠,正是因为:他用手里的笔,对抗整个时代的黑暗;用他的生命,为中国知识分子留下最鲜明的形象。有时想想,历史真的很有趣,做为哲学巨擎的殷海光先生在面临政治迫害时所展现的“威武不能屈”的风骨,赋予了他所坚持的工作和道德的力量。尽管如此,在大陆知道殷海光这个名字的人其实并不太多,没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侨园 2016年12期2016-12-15

  • “不傍名人”的独立精神
    交往讳莫如深。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很困难,是金岳霖一直资助他学习及生活的。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为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中华电视台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80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金岳霖教授说:“都是过去的事情

    上海企业 2016年4期2016-04-08

  • 自由主义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之比较 ——以殷海光、徐复观为例
    之比较 ——以殷海光、徐复观为例杨铮铮(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殷海光与徐复观作为20世纪我国思想界颇为活跃的自由主义与现代新儒家两股思潮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在对待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立场、观点、态度等方面有着明显不同。殷海光主张引进西方文化以发挥启蒙教化作用,提倡信仰科学,部分留取传统文化元素,提出“民主自由”之现代文化观;徐复观则认为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人的精神信仰问题,主张中学为体,部分吸收西方文化,提出“民主自由”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6

  • 不生气你就赢了
    经讲到他的老师殷海光。有一次,殷海光正在家里吃饭,忽然想到某个政敌的种种行径,不由得怒火万丈,气得连饭都吃不下。殷海光是自由斗士,见到不平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后来不幸得胃癌去世了。诱发胃癌的因素很多,心情郁闷是重要原因之一。殷海光只活到49岁,而使他天天生气的政敌,却活到了89岁。他输了,没有打倒敌人,先把自己打倒了,原因是爱生气。李敖从中得到的教训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不生气,我跟你逗着玩。我要赢你,活过你。”看得通透,才能活得洒脱。虽有些调侃的味道

    晚报文萃 2015年8期2015-11-11

  • 金岳霖被抛入生活之流的心灵
    生的五朝古都,殷海光恍然若失。他沿街寻走,随意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了进去。在房间刚坐定,门帘被掀起,一个面目姣好的女子立在门外看着他笑,殷海光顿时满面窘态。见这个乡巴佬不像“客人”,女子放下门帘离开了。17岁的殷海光是到北平求学的。一年前,他读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岳霖著作《逻辑》。这本奠定金岳霖研究西方现代逻辑学开山祖师地位的著作,以其见解精辟、结构严谨、解析细密,让学界大为赞叹,也让殷海光对当时的学术中心北平更加向往。第二天,殷海光起了个大早,辗转找到北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29期2015-09-10

  • 与林毓生谈胡适罪错
    04年出版的《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这本书我一直没有通读完毕,一个原因是我没有精力专题研究殷海光;另一个原因是我被作为该书代序的《我所了解的殷海光和自由民主——林毓生先生答本书作者》给倒了味口。林毓生价值混乱的自相矛盾此前我曾经通过网络接触过林毓生(Yu-sheng Lin )逻辑混乱的部分文章和演讲视频,当时并没有在意他,只记得他有几个身份符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殷海光在台湾大学的从业弟子,1974年诺贝尔经

    粤海风 2015年3期2015-07-29

  • 人生之树常青
    家好几次。据说殷海光本来也在被捕的名单上,警总动手抓人的前一刻,才把他的名字取消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我和母亲非常担心他的安全,每天早上,一打开报纸,就看有没有殷海光的名字。没料他和夏道平、宋文明突然在报上发表公开声明,宣称他们在《自由中国》写的文章,自负文责。殷海光写的许多篇社论几乎都是雷案中‘鼓动暴动、‘动摇人心的文章。1960年九月,最后一期《自由中国》社论《大江东流挡不住》,就是殷海光写的。殷海光与聂华苓家有患难之情。1951年,聂华苓大弟在空难中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8期2014-07-26

  • 人生之树常青
    家好几次。据说殷海光本来也在被捕的名单上,警总动手抓人的前一刻,才把他的名字取消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我和母亲非常担心他的安全,每天早上,一打开报纸,就看有没有殷海光的名字。没料他和夏道平、宋文明突然在报上发表公开声明,宣称他们在《自由中国》写的文章,自负文责。殷海光写的许多篇社论几乎都是雷案中‘鼓动暴动’、‘动摇人心’的文章。1960 年九月,最后一期《自由中国》社论《大江东流挡不住》,就是殷海光写的。殷海光与聂华苓家有患难之情。1951 年,聂华苓大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2期2014-07-24

  • 那些认真看待自由的人
    读多久,读到了殷海光先生的几篇文章,给了我思想上的巨大刺激。那几篇文章,谈的都是民主和自由的关系。总言一句,殷先生主张自由比民主重要,“自由是民主的真实内容,民主是自由的较佳形式”。当时,就在那偶然、个别的场景中,呈现着高度的反差。“自由是个体之自主、自发、自律的思想、言论与行动。”而对于自由的信仰,正是殷海光先生自主、自发、自律的思想价值选择。但我们却被剥夺了自主、自发、自律接触这套思想价值的机会,只能在图书馆的角落里访查到《自由中国》。进一步想:那或许

    南方周末 2014-04-242014-04-24

  • 小小又大大的一条河
    学同窗,带我去殷海光故居参观,指着园中一个水泥砌的干池子说:“瞧!这是殷海光为他小孩玩水亲手挖的。”我问:“水呢?”“水没了!因为瑠公圳没了,以前的小河早不见了。”老同学笑道:“其实还有。”接着带我走到院子后面,指着一片杂草说:“你看!那后面还有一点水,只一点点!制造蚊子的地方。”可不是吗?就在殷海光故居和后面人家的围墙间,我看到一条不过三尺的水沟,有些水纹,应该还是活水;也有些臭味,大概因为旁边的淤泥。“真好!”我说,“我以为瑠公圳早没了,支流也都被四周

    小品文选刊 2014年5期2014-03-28

  • 理性与价值 ——试论殷海光精神世界中的矛盾、冲突与融合
    价值 ——试论殷海光精神世界中的矛盾、冲突与融合林 俐(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系 上海 200241)自视为“五四后期人物”的思想家殷海光是20世纪后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他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和冲突,最后又从冲突走向融合。此一过程尤其反映在理性与价值这两个维度上。首先,殷海光的主要研究旨趣不在自己的专业逻辑与分析哲学上,他的思考重心是人类文化普遍性在中国文化中如何实现,但其全部运思进路却又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04

  • 亦师亦友总关情
    ,年仅16岁的殷海光在读了金岳霖的书后,产生了和这位教授“讨论”逻辑的想法。他直截了当地给金岳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了自己的见解。作为名教授,金岳霖非但没有不屑一顾,反而感到欣赏并很快回信。一年后,殷海光决意赴北平求学,却遭家人强烈反对:一来家人对殷海光随心所欲的学习方式不抱希望,二来家境的困难也难以负担他的生活及学习费用。这时候,殷海光又一次想到了金岳霖。在金岳霖的及时帮助下,殷海光考入西南联大,并成为哲学系的高材生。多年以后,殷海光成了著名的自由主义思

    教师博览 2013年1期2014-01-17

  • 历史的隐居者
    建筑之后,便是殷海光的家。殷海光生前就住在这里,他是20世纪50年代台湾除胡适之外,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从当台大讲师、教授到被赶出台大,成为续聘教授却不得开课,殷海光一生都住在这儿,直到1969年9月15日病危被送至台大医院前,在此度过整整13年。通往殷家的路上,杂草凌乱,旁边堆了不少日常用品。殷家旁边的大宅,听说以前是台大海洋馆,原批给职员们住,前些日子发生大火,差点烧毁了殷海光故居。走进殷家,先经后院,才至前门。院子里挖了一排河川小景,还有个泥铸泡汤

    读者 2013年18期2013-12-21

  • 殷海光自由主义探略
    稚晖、陈序经、殷海光、李敖……。他们犹如寒夜中的星辰,引领人们反抗集权、追求民主、走向自由之境。这其中除了严、梁、胡三人,成就之大、影响之远,当数殷海光了。作为生平意义上的“五四之子”,殷海光(1919—1969)自然顺承了“五四”反传统和批判精神;作为自由主义者,他毕生致力于弘扬科学、民主与自由,深切关注民族命运与文化未来;作为知识分子,他以崇高的人格、丰赡的学识、深邃的思想,犀利的文字、感召了大批台湾青年和海外学子。纵观殷海光研究之现状,学界对其自由主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殷海光知识分子观探略
    232001)殷海光知识分子观探略周良发(安徽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淮南 232001)作为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殷海光不仅致力于自由主义体系的构建,还对知识分子论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对知识分子概念内涵的探究,基本条件的界定,主要使命的疏解,现实困厄的反思,很大程度上厘清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层脉系。殷海光之论,有助于今人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当代知识人也有警示和启迪作用。殷海光;知识分子;自由主义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黄冈人,著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13

  • 自由主义、新儒家与1950年代台湾自由民主运动 ——从徐复观的视角出发
    —1979)、殷海光(1919—1969),则是其中的关键人物。而创办《民主评论》(以下简称《民评》)的新儒家徐复观(1904—1982),也常投稿《自中》,自始至终密切观察《自中》的起落,与殷海光等人就各种议题激辩,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雷震的组党运动。他既是自由主义阵营的热切的支持者,又是它尖锐的反对者;他与胡适等三人之间的互动,既有思想上的交流与交锋,又有个性上的对照与冲突。不论就个人私交、思想冲突或行动参与而言,新儒家和自由主义者的互动,都是我们理解

    中国思潮评论 2012年0期2012-01-27

  • 台湾新儒学与自由主义 ——以台湾认同论述为主的讨论
    ,台大哲学系的殷海光(1919—1969)尤为其中的大将。传统阵营可以港台当代新儒家为主,始于1950年徐复观(1903—1982)、张丕介等人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民主评论》创刊之后,徐复观与《自由中国》展开对传统文化的论战,藉之说明他们对西化的看法及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用心。这场论战虽是新儒家迫于客观情势的响应,但至少确立了他们在文化态度上的主轴。1958年新儒家的学者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在理论上主动地开创新局[11958年张君劢

    中国思潮评论 2012年0期2012-01-27

  • 不生气就赢了
    我有一个老师叫殷海光,在台湾蛮有名的。他在台湾和雷震办《自由中国》杂志,办了十年,结果被蒋介石反掌一扑,雷震被关了起来。殷海光没有被关,但是,一次他在家里吃饭时想到蒋介石,吃到一半气得饭也吃不下了,最后,49岁时得胃癌死了。得胃癌有很多原因,可是心里不愉快是重要原因。他是哲学家啊,他是思想家啊,思想家得胃癌死掉,不对劲啊,表示他没想通啊,思想没弄通啊。他的敌人活了88岁,他活了49岁,他的敌人比他多活近40年。他打倒什么敌人啊?他输了。所以,第一条,我就不

    读者·校园版 2011年7期2011-05-14

  • 感恩与怀念: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和殷海光四先生对我的影响
    宗三、徐复观和殷海光,他们都是我的师友,我用这篇文字来感激他们曾经对我的帮助,借以怀念他们。这四位先生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史上都有代表性,唐君毅先生、牟宗三先生、徐复观先生他们属于新儒家,殷海光先生属于自由主义。我一生的哲学思想就是受这两个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受他们四位先生的影响。五十年前,在我三十岁以前的时候,就受到他们深刻的影响。一、唐君毅先生及其思想特征和做人特点我先讲唐先生问学的几个特征。唐君毅先生思想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贯通百家。唐君毅先生在二十世纪的哲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12

  • 知识分子拿什么做标准
    )台湾知识分子殷海光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致同道徐复观的信中也说:“真理之前,若故立派系,止犹行路而设栅。”(转引自2004年第11期《书屋》杂志第80页)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第十五章《知识分子的责任》中还引述1965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的时代论文的话说,“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即令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

    民主与科学 2010年1期2010-12-26

  • 一言难尽“哲学动物”
    之逻辑教本”。殷海光更赞誉说:“此书一出,直如彗星临空,光芒万丈!”有一次,殷和人聊天,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本《逻辑》,立即拿起此书说:“就拿这本书来说吧!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高水平的现代逻辑。也仅仅就这本书来说吧,真是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忽然,他把这本书往桌上一扔,说:“你听,真是掷地作金石声!”联大时,金岳霖写了《知识论》,这是他毕生心血完成的力作之一。书成后,金岳霖异常珍爱。有一次他跑警报,特地把书稿也带上,而且席地坐在书稿上。直到进夜,警报才解除

    国学 2009年10期2009-11-23

  • 思想与饭碗
    日,自由思想者殷海光先生在贫困交加之中,因胃癌复发病逝于台大医院,此时,离台湾开放党禁还有18年,离台湾第一次实行政党轮换还有31年。殷海光身后留有遗嘱一封,表达了自己心中的遗憾和对家人的愧疚,他在遗嘱中写到:对于个人生死并不足惜,否则这五年以来也不会是这个样子。所憾我有四件事:第一,我觉得很不对起我的太太,她是很好的家族出身的,她的身世和相貌,大可不必和我这样的一个人在一起。我历经穷困,有时连买菜的钱都没有,我脾气又大,十几年来经历这么多艰险,受过那么多

    民主与科学 2009年4期2009-09-30

  • 思想与饭碗
    日,自由思想者殷海光先生在贫困交加中,因胃癌复发病逝于台大医院。此时,离台湾开放党禁还有18年,离台湾第一次实行政党轮换还有51年。殷海光身后留有遗嘱一封,表达了自己心中的遗憾和对家人的愧疚。他在遗嘱中写道:个人生死并不足惜,否则这5年以来也不会是这个样子。所憾我有四件事:第一,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的太太,她是很好的家族出身的,她的身世和相貌,大可不必和我这样的一个人在一起……第二对不起孩子,不能给她更好的教育和适当的环境……殷海光先生在遗憾中留下对家人的愧疚

    凤凰周刊 2009年13期2009-06-22

  • 台湾那一场中西文化论战
    不休。以胡适、殷海光、李敖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继续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主张以斩草除根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坚决的扬弃;而徐复观、牟宗三等新儒家以及胡秋原等文化保守主义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将民族文化丢掉,主张继承孔孟之道。其实,从社会目标来看,西化派与新儒家并无差异,都是主张民主与科学,只是路径上不同而已,之间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种心态,一个目标”。但西化派很多人误解新儒家的“传统”,认为是利用儒家作为政治控制的模式,把它与国民党意识形态的“传统”混淆一

    凤凰周刊 2009年13期2009-06-22

  • 五四传统在台湾
    罹患癌症晚期的殷海光,挣扎着从病床上爬了起来。破天荒地在家中燃放了一长串爆竹,作为对五四运动50周年这个重要日子的纪念。劈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现实的沉寂,烟雾在身边回环萦绕,时日不多的他仿佛拨开迷雾,又看到了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其实,殷海光并没能赶上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但生于1919年的他却和先一代陷在岛上的蛟龙人物胡适、傅斯年、罗家伦,把五四精神播散到荒芜已久的小岛,让这个久未泛绿的化外之地沐浴到五四精神的圣光。五四运动在台湾台湾自甲午战败割给日本,殖

    凤凰周刊 2009年12期2009-06-21

  • 学者之于讲坛
    西南联大开学,殷海光选了郑昕的“哲学概论”,这位教授在德国留过学,对康德哲学有很深的造诣。郑昕发现殷海光也来听他的课,就对他说:“你不用上我的课,下去自己看书就好了。”于是,殷海光就不再来上课了,他在下面看书自学,期末还得了这门课的最高分数。他选金岳霖的逻辑课,金教授也对他说:“我的课你不必上了,王宪钧刚刚从奥国回来,他讲的一定比我好,你去听他的吧!”●洪深说:学生的等级可分为四等。最好的是牛,喂以草料,分泌牛奶;其次是酒壶,灌以液体,可如数倾出,仅有少许

    杂文选刊 2008年3期2008-05-14

  • 自由主义精神的秉承与铸造
    研究和评价,对殷海光的介绍和认识,对顾准的发掘和尊崇,形成了正面评价自由主义的氛围。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黄冈人。受业师金岳霖的影响,殷海光具有强烈的经验科学主义倾向,不仅重视科学方法和逻辑研究,而且认同于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并进而认同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1949年去台湾后,殷海光极力宣传自由主义,力倡民主政治,反对蒋氏独裁专制,由国民党政权的忠诚拥护者一变而为尖锐批评者,因而遭受台湾当局的迫害。殷海光以炽热的生命和热情如炬的历史眼光,深刻的

    全国新书目 2001年11期2001-12-31

  • 为立德、立功、立言作注解
    ,曾将沈有鼎、殷海光、王浩称作他三个跟不上时代的学生。这其中沈有鼎也是殷、王的老师,且撇下不说。对这篇文字最有感触的恐怕就是当时已身处海外的殷、王二人了,毕竟金先生是他们终生感念的启蒙师。说来也巧,殷、王二人多少都是因为读到金岳霖为清华大学编写的讲义《逻辑》,产生师从金先生最初的动因。中日战事爆发后,清华、北京、南开三校“南渡”昆明,合组西南联大。殷海光追随金先生而来,一九三八年秋考入联大哲学心理学系,一九四二年又进入清华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哲学部。王浩也在联

    读书 1996年10期1996-07-15

  • 一位知识贵族的陨落
    表面上看,正如殷海光先生所说,海氏是一位“言行有度、自律有节、和肃穆庄严的伟大学人”。②然而,他之所以能够数十年来毅然与西方学术界主张运用政治力量建构社会平等的主流针锋相对,甘于寂寞,坦然忍受批评与讽刺,但对批评与讽刺他的人却从无怨恨之情,一生勤奋地工作,诚谨地待人,在深化与广化他追求得到的知识(或曰真理)之外,却又虚怀若谷,永远保持知性的好奇心,乐意接受别人对他的启发(如五十年代后期,他的思想颇受博兰尼(Michael Polanyi)底知识论的影响,便

    读书 1992年9期1992-07-15

  • 殷海光的心路历程
    录,记录的是“殷海光最后的话语”。它由殷海光死前数月在病榻上口述,逝世后由其门生陈鼓应整理出版。另一本是《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收录殷、林师生间五六十年代的通信。这两本小册子凝聚的重量,超过许多学术论著,它们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殷海光在他学术活动的后期,特别是他的生命最后日子里对挚爱的学生所吐露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颗为苦苦冥思中国文化之命运而骚动不安的心灵。中国大陆的学人,未必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学人的名字,尽管他的几位学生,如陈鼓应、林毓生、张灏,在今

    读书 1989年5期198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