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 有趣的数字
    月巴陵日日风(陈与义)3.(         ) 月残花落更开(王令)4.(         ) 月青和雨乍晴(司马光)5.(         ) 月榴花照眼明(韩愈)6.(         ) (         ) 個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7.(         ) 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8.(         ) 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参考答案一、1.始终如一 2.八一(建军节) 3.三七 4.舌头 5.百里挑一6.以一当十 7.一五一十 8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7-24

  • 两宋之交陈与义诗歌的流变
    510006)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杰出的诗人,他的一生与佛结缘,并被《续传灯录》等禅宗典籍列为临济宗大圆洪智禅师的入室弟子。但当前有关陈与义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学杜成就及其对江西诗风的变革等方面,对陈与义诗歌与佛禅关系的考察成果相对较少。据笔者所见,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宁智峰《简论禅宗对陈与义的影响》(2008 年)、吴倩《陈与义诗歌论》第四章《禅宗对陈与义诗歌创作的影响》(2010 年)、张云《禅宗对陈与义思想及其诗文创作的影响》(2015 年)、沈童《佛禅思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2-13

  • 论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
    吕居仁、曾几、陈与义为核心,往后乾淳年间则含括朱熹、尤袤、萧德藻、陆游、范成大,至韩南涧父子、赵章泉而止。 方回所说的老杜派,包括了江西诗派中的一些优秀诗人,同时也排除了江西诗派的末流。 可以说,老杜派既有江西诗派的成分,又不完全包含江西诗派。方回评陈与义«道中寒食二首»(其二)有云:“予平生持所见:以老杜为祖,老杜同时诸人皆可伯仲。 宋以后山谷一也,后山二也,简斋为三,吕居仁为四,曾茶山为五,其他与茶山伯仲亦有之。此诗之正派也。”[5]591可见,方回把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2-01

  • 陈与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首》至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只浅浅地掠过两遍,便能背得极顺溜。因为上口顺溜,因为简单易解,它成了我最喜欢的《临江仙》词。然而,它究竟妙在何处?似水流年的往事,如风清,如月冷;两鬓萧萧的感伤,恨国破,恨家远。我自以为是懂他的——词红而人不红的词人陈与义。直到我自己开始写诗后,才有了更深的感触:凡是写得很顺的诗词,大多来自心底;每一句都是必须说的,而不是勉强凑的。于是,我重新来掂量——这阕古往今来获无数词评家赞誉的小词:忆昔午桥桥上饮

    美育 2022年9期2022-05-30

  • 《春雨》中的感伤与激励
    ,一下子就遇见陈与义的《春雨》。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虽然是花开荼蘼的日子,困居陋室,不知为什么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湿冷的感觉直入骨髓。这是陈与义的夫子自道,但又何尝不是说我现在的处境呢?日日呆呆在阳台看天看树看鸟,一切静寂,唯两只斑鸠时来相亲(这是我自作多情)而已。而陈与义的人生似乎较之我还要凄凉,因为连啼叫的黄莺也是孤独的。“永昼”真的是很好的词语,那长得过也过不完的白天啊!花尽春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6期2022-05-30

  • 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漫说
    的关键在于理解陈与义。尽管陈与义和杨万里各有很不相同的诗学观点,却有着极其一致的艺术趋向。这种一致或许并非来自模拟,只是各自艺术天性的相近使然。陈与义少年从崔鶠学诗,崔鶠告诉他要“忌俗”,强调“慎不可有意于用事”。竟是直接反对江西派了。这让陈与义有意识地回避了黄庭坚,从陈师道那里悟得诗法,他直言:“本朝诗人之诗……不可不读者陈无己也。”(徐度:《却扫编》)其实,陈师道不能像黄庭坚那样娴熟地驱遣古典,便从立意、格调上下功夫,这给了陈与义一条新路。尤其在经历家

    名作欣赏 2022年3期2022-03-11

  • 杏花疏影二十年
    止有岳飞,还有陈与义,且通过一阕他的词,和他一起回忆,也陪伴他的安慰与救赎,分享他在波澜中获得的稍许平静。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回忆从北宋灭亡之前开始。忆洛中旧游,回忆在洛阳一带的交游,相与交游的人。在那个时候,他也是有承平岁月的。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还记得太平时,在午桥上喝酒,座上都是响当当的

    美文 2021年24期2021-12-17

  • “黄岩县里借舟迟”
    松庐《陈与义集校笺》 白敦仁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4年版“宴坐峰前冲雨急,黄岩县里借舟迟。百年痴黠不相补,万事悲欢岂可期。莽莽沧波兼宿雾,纷纷白鹭落山陂。只应江海凄凉地,欠我临风一赋诗。”这首题为《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的七律,相传为当年陈与义陪驾宋高宗避海台州时所作。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居士,洛阳人,是两宋之交杰出的诗人。政和三年及第入仕,早年踯躅京洛,担任低职官吏。宣和年间,以五首《墨梅》诗受到徽宗赏识而连续擢升,旋又卷入酷烈党争,谪贬陈留。靖康难

    书城 2021年12期2021-12-11

  • 陈与义与江西诗派关系考辨
    0119)关于陈与义和江西诗派的关系,从南宋到现在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宋代的严羽认为他是江西诗派,诗风又与江西诗派有一定的差异。宋末元初的方回也认为陈与义属于江西诗派,并将其列入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南宋的杨万里、刘克庄和明清的很多诗论家反对将陈与义划入江西诗派。当代大多学者延续了严羽、方回等人的观点,事实上陈与义并不属于江西诗派。弄清陈与义是否属于江西诗派,不仅关系到对陈与义诗歌风貌及其在宋诗史上地位的认识,亦有助于厘清两宋之交乃至宋代诗歌发展的基本脉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6

  • 晚日杨柳媚春风 ——《清明》赏读
    英华原文清 明陈与义①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②。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注释①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宋代诗人。②危坐:端坐。阐发诗题“清明”指的就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天气往往如杜牧在《清明》中所写,会有霏霏细雨;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是扫墓,所以,常常会看到“路上行人欲断魂”。然而宋代诗人陈与义笔下的“清明”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风景。这风景不用绵长的细雨渲染气氛,而让“卷地”的大风突兀开场。“呼——呼呼——”一阵风过,会卷

    作文中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2

  • 清丽雄浑 奇趣横生 ——陈与义《雨晴》赏析
    级中学)雨 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宣和五年(1123),陈与义担任太学博士,受到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

    课外语文 2021年2期2021-03-04

  • “深入”还是“转向”? ——从陈与义生平解读其佛禅作品
    童内容提要:陈与义是南北宋之际的杰出诗人,在他的六百余首作品中,有近六分之一涉及佛禅元素。陈与义佛学造诣深厚,佛禅对其思想有重要影响;他有许多娴熟运用佛语释典、叙述游寺居寺、结交僧侣文人、记录坐禅体验的作品。陈与义佛禅作品的艺术价值随着其佛教信仰的深化而提高,晚年达到“浑成”的境界。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河南洛阳人,有《简斋集》行世,南北宋之际杰出诗人。陈与义诗作成就很高。从宋到清,他几乎得到了一致的肯定,这在评价往往两极分化的宋

    文学与文化 2020年3期2020-11-17

  • 淡极始知花更艳 ——陈与义《题许道宁画》赏析
    、清时期。宋代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被广为称道。东南大学教授、美学家孔寿山在《中国题画诗大观》中写道:“诗人从大处着眼,略去细小景物,写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远岚,展示这幅名画的气势和艺术境界。”《题许道宁画》是这样写的: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宋诗代表诗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作诗注重意境,擅长白描,其词作清婉秀丽,疏朗明快,有陶渊明、谢灵运、韦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6-18

  • 一枝唤起幽禅 ——陈与义《清平乐·木犀》寓意分析
    210097)陈与义,字去非,自号简斋居士,现存词作十八首,即《无住词》一卷。《须溪评点简斋诗集》注云:“无住者,湖州青墩镇僧舍之庵名也,公绍兴间奉祠寓居焉。卷中诗词皆可考,而词亦多其时所作,故以题集。《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庵名本此。 ”[1](488)或因诗名太盛,或因词作数量不多,陈与义终未在宋代词坛留有姓名。然其词“首首可传”①(551),“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也”②(1223),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人词话对《无住词》的评价也较

    文教资料 2019年35期2019-12-27

  • 胡穉笺《无住词》的注释模式及价值
    。《无住词》为陈与义作,虽仅18首,难以与东坡、清真抗行,但前人评价颇高。四库馆臣评其“吐言天拔,不作柳亸莺娇之态,亦无蔬笋之气。殆于首首可传,不能以篇帙之少而废之”[1](1813),更认为黄庭坚、陈师道词非其敌手。 因此,胡穉笺《无住词》作为《无住词》最早的注本和“宋人注宋词”的传世之作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分析其注释模式并揭示其价值也很有必要。一、胡穉笺《无住词》的注释模式胡穉笺《无住词》虽篇幅不长,但基本上对每首词均有或长或短的注解,其注释模式亦很全

    文教资料 2019年35期2019-12-27

  • 山川佳处乘舟看 ——《题持约画轴》赏读
    文题持约画轴①陈与义②日落川更阔,烟生山欲浮。舟中有闲地,载我得同游。注释①持约:陈与义的朋友,擅长书画。②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阐发一抹淡淡的醉红滑过远远的山头,山头那轮不舍得离开大地的红红的太阳,还是回到山下面的家里去了,却把醉人的余红涂在西边的天空,让人想象它曾经无限动人的丽影。或许是被思念拉扯,山旁无边无际的河水显得更加宽广了。暮色里,宽广的河流似乎在默默地思念着曾经欢快地洒落在河面上的阳光。烟

    作文中学版 2019年9期2019-11-27

  • 陈与义衢州唱和活动考辨
    200433)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第,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靖康之难,宋室南渡,陈与义辗转流离,于建炎四年(1130)被召,绍兴元年(1131)夏,抵达绍兴;次年,赴临安;绍兴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绍兴八年冬,卒。陈与义晚年,宦海几经浮沉,一方面仕宦逐步显达,不可避免卷入党争,故而在绍兴三年、四年、七年三年任官时期,没有一首诗留存(1)据吴书荫、金德厚点校《陈与义集》和白敦仁校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2019-11-05

  • 山川佳处乘舟看
    文题持约画轴①陈与义②日落川更阔,烟生山欲浮。舟中有闲地,载我得同游。注释①持约:陈与义的朋友,擅长书画。②陈与义(1 0 9 0—1 1 3 8),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阐发一抹淡淡的醉红滑过远远的山头,山头那轮不舍得离开大地的红红的太阳,还是回到山下面的家里去了,却把醉人的余红涂在西边的天空,让人想象它曾经无限动人的丽影。或许是被思念拉扯,山旁无边无际的河水显得更加宽广了。暮色里,宽广的河流似乎在默默地思念着曾经欢快地洒落在河面

    作文·初中版 2019年9期2019-09-15

  • 二十一世纪以前的陈与义诗歌研究综述
    李隽琪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在宋诗及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无法绕开的一位诗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面向陈与义诗歌展开的研究层出不穷,为更好地了解这些研究的成就水平以及学术源流,本文将针对二十一世纪以前的陈与义诗歌研究成果作一个回顾与归纳,以备考略。一陈与义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曾获得“诗俊”之名,葛胜仲说他“晚年赋咏尤工,搢绅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号称‘新体’。”在他逝世后,先是有他的表侄张嵲为他作墓志铭说“公诗体物寓兴,清遂超特,纡余宏肆,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6期2019-09-10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与义诗歌研究述评
    341000)陈与义是两宋之交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歌既有对苏、黄等人的继承,又呈现出了新变的特质,在两宋诗坛影响甚巨,杨万里称其“师宗已上少陵坛”,方回将其与黄庭坚、陈师道一起并称为江西诗派“三宗”。相比于苏轼、黄庭坚,人们对陈与义诗歌的研究比较少。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界多注重对其诗歌及相关研究资料的汇编,如傅璇琮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1]一书就收集了历代诗学家对陈与义诗歌的点评,资料较为详实,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3-15

  • 运用背景,挖掘情感
    因以诗迓之宋·陈与义十月高风客子悲,故人书到暂开眉。也知廊庙当推毂,无奈江山好赋诗。万事莫伦兵动后,一杯当及菊残时。喜心翻倒相迎地,不怕荒林十里陂。注:此詩写于高宗建炎元年十月,上一年十一月,金人攻占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作者幽居邓州 ,好友席大光去郢州赴任,途经此处,特意来探望他。一般来说,高考古诗鉴赏所选的诗词无论其作者是否为人所称道,大多也是情感沉深、言之有物之作。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根据诗题、注释、诗人言说的口吻等提示信息,挖掘文字背后所蕴蓄的情

    文苑·经典美文 2019年2期2019-02-14

  • 陈与义诗风变异探赜
    代之际代表诗人陈与义陈与义,号简斋,现存诗词654 首。和其他诗人相比,陈与义气力皆用于写诗,文集及诗话等诗歌理论著述几乎少传于世。自宋以来,他的诗歌也被历代学者所赞赏不已。如南宋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曰:“自黄陈之后,诗人无逾陈简斋”;南宋末刘克庄《后村诗话》也曰:“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元代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也这样曰:“陈简斋、曾文清为渡江之巨擎”;今人钱锺书先生也在《宋诗选注》中肯定了陈与义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曰:“在北宋南宋之交,也许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2019-01-28

  • 意足不求颜色似
    摘 要:陈与义诗词成就显著,从其作品出发,结合南宋笔记诗话中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他在文学思想方面有自觉的创新意识。他调和苏、黄二人的诗学思想并有所超越,上追杜甫及韦柳陶谢,形成了追求“韵格”、崇尚清淡自然的文学思想,并意识到从自然和情感经历中寻求诗材和灵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的作品展现出不同于同时期江西诗派诸人的特点,为孝宗文坛诗词新变奠定了基础。关键词:陈与义;诗词;文学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8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10-21

  • 意足不求颜色似
    摘 要:陈与义诗词成就显著,从其作品出发,结合南宋笔记诗话中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他在文学思想方面有自觉的创新意识。他调和苏、黄二人的诗学思想并有所超越,上追杜甫及韦柳陶谢,形成了追求“韻格”、崇尚清淡自然的文学思想,并意识到从自然和情感经历中寻求诗材和灵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的作品展现出不同于同时期江西诗派诸人的特点,为孝宗文坛诗词新变奠定了基础。关键词:陈与义;诗词;文学思想中图分类号:I207.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9-10

  • 陈与义南渡后诗歌的语言艺术
    杭勇[摘要]陈与义后期的诗歌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又尽量不露出雕镂的痕迹,做到“在平淡中见功夫,自然中见工切”,表现出对语言艺术的自觉追求。这种艺术主要体现在典故的熔铸、字词的推敲和诗律的推敲等三个方面。陈与义后期的诗歌用典大大减少,几乎不用抽象、生僻的词语,句法简洁,语调平和,绝少藻饰,自然而又富有极强的表现力,不仅克服了其前期诗歌繁复生硬的缺点,还代表着南渡后宋诗发展的某些新趋向,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关键词]陈与义;南渡;诗歌;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

    北方论丛 2018年5期2018-09-10

  • 从“闭门觅句”到“推户寻诗”:论陈与义创作论的转变
    《春日》表达了陈与义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后两句更是经常被引用。陈与义认为: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可以直接催生诗人的创作灵感,而灵感是转瞬即逝的,只有脱口而出才能将它抓住,像以往那样“安排句法”(在魏庆之看来便是“作意”)的话,最纯真的诗情就会“溜走”,难以寻觅。他还有《题酒务壁》一诗,其中有四句与《春日》如出一辙:“莺声时节改,杏叶雨气新。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②这样的观点在陈与义的诗集中还可以找到很多。例如: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对酒》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8年2期2018-05-22

  • 明月曾照,杏花疏影
    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婆娑世界,偶遇的这场美,似丹青,落笔于古诗词的素白宣纸上,雅致且娴静,恍若晕开的一帘水墨,于碧波潋滟处散逸,縠纹起,绕指轻排。流月、柳梢、湖水、泊舟……明月落进的那些波光粼粼,似乎只有邈远的渔唱,能将一切完美融合。江潮,高一声,低一声。配乐的,无论是二胡,还是古琴,都茫茫然带着些苍凉的韵。夜空七八颗星,风将如纱般的回忆轻挽,渔舟唱晚间,人的思绪会不自觉地沦陷。翻开陈与义的《临江仙》,眼前是杏花如雪,春水桥头,那些横吹长笛的少年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29

  • 陈与义诗的风雅精神
    文学艺术研究论陈与义诗的风雅精神杭 勇(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 陕西西安 710100)风雅精神,是指《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优秀传统。陈与义南渡后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的积极关注国运、关注现实,和积极报国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相对而言,其前期的诗歌这种精神就比较弱。因此,风雅精神是其南渡后诗歌思想内容上显著的特点和亮点,也是陈与义南渡后诗风转变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陈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8

  • 严羽“陈简斋体”内涵考辨
    简斋体”指的是陈与义南渡后诗歌在内容、语言、体裁、审美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陈与义南渡后的诗语言自然疏淡、简洁工切,在意象营造审美风格等方面,具有比较鲜明、独特的个性;取材和内容也大大突破了北宋末年主要吟咏个人失落情怀的狭小范围,山水与现实政治题材的诗作成为他此时诗歌创作的两大亮点;审美上形成了以雄浑悲壮为主导的多元化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代表了当时诗坛的最高成就,这就是简斋体的基本特征。严羽;陈简斋体;南渡“陈简斋体”这一概念,是南宋末年诗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9

  • 方回之前的陈与义“江西诗派化”进程 ——从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的语典诠释谈起
    5)方回之前的陈与义“江西诗派化”进程 ——从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的语典诠释谈起朱新亮(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学界一般认为,方回“一祖三宗”说的提出是陈与义与江西诗派关联挂钩的开始。其实,方回的观点渊源有自来。若接着方回对江西诗派的定义、逻辑反溯诗史,可发现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已是陈与义“江西诗派化”之肇始。胡注陈诗是陈与义诗歌流传史上最重要的注本,然其语典诠释颇多漏注、误注,且满纸引用杜甫诗歌作为陈诗语典出处,胡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2-23

  • 陈与义的贺州之旅
    陈继任陈与义的贺州之旅陈继任临贺故城标志性建筑——魁星楼宋室南渡初期,继著名江西派诗人吕本中之后,第二个踏上岭南边城贺州的著名诗人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陈与义陈与义,字去非,河南洛阳人,早著诗名,南渡后诗艺更臻精妙,被誉为一时之冠。建炎四年(1130年)五月,陈与义在湖南邵阳紫阳山养病,忽接到朝廷起用为尚书兵部员外郎的诏书,他以病推辞,但是朝廷不允。因此,到这年的秋天,陈与义病稍愈,遂由紫阳入邵州,经永州、道州逾萌渚岭,准备由贺州泛贺江入西江,至广州,

    西江月 2017年2期2017-02-10

  • 靖康之难与陈与义诗学观的转变
    6)靖康之难与陈与义诗学观的转变吴晟*(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摘要作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早期师法黄庭坚、陈师道,研习江西诗法,追求句法的新奇拔俗;靖康之变,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较为广泛接触了社会现实,诗学观发生了明显转变,由过去专注于杜甫诗歌艺术转向继承杜甫忧国爱民的精神,反对刻意为诗,主张冲口直致。深刻认识到“华屋从来不关诗”的道理,倡导悲壮老苍、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诗风。关键词陈与义;诗学观;句法;新奇拔俗;冲口直致;悲壮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2期2016-11-26

  • 总有一座城,是你心中的白月光
    城,像洛阳之于陈与义、扬州之于杜牧,其间的故事或悲伤或喜悦,都给人留下深刻而温暖的印象。哪座城曾是你心中的白月光?@夏夏夏芊西:阳朔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如诗如画的山水,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青瓦白墙的小楼,时光仿佛停留在久远而古朴的年代,西街如同守着一个千年的约定而不老。去过一次,就让人想留在那里。@叶少的古风时代:周庄的桥大多是用石头砌的,砌得高高的。早起的乌篷船从桥下轻巧地滑过,留下荡漾的水波,跑遍所有的桥,也就能跑遍周庄了。以上所有,都是我听别人说的,并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5期2016-11-25

  • 陈与义《巴丘书事》的多角度解读
    40071)对陈与义《巴丘书事》的多角度解读唐瑞(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巴丘书事》是陈与义南渡时期的代表作品。本文试图从艺术性、典故运用和思想历史性方面对从该诗内容的丰富性入手解读。陈与义;巴丘书事;多重解读;洞庭湖;岳阳楼靖康之难是陈与义个人经历和诗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和同时期众多诗人一样,存亡大事激起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操和民生关怀,打破了徽宗时期因新党掌权而造成的诗、书、科禁和文讳僵局下疏离现实与埋头书斋的漠然氛围,亲历战乱流离的去国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2016-11-04

  • 走近你的世界
    都期盼向你——陈与义一坦心迹或请你指点迷津。可就是这个时候,一阕《临江仙》横空出世,像是流露着你对此时官宦生活的评价:“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为人瞩目的生涯不过是凡尘一梦,只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梓宫高宗的一番言论,坦言无收复中原失地之心。彼时,残忍地鞭笞着一颗赤子之心。淡然离京之后,陈与义留与世人的,就只有一句简短的“时四十九岁而亡”了。无缘走进他的世界,只能期待以旁观者的角度,走近一些去体味,去发掘。只能由衷感慨,他似是活得混沌,此生如

    高中时代 2016年9期2016-10-18

  • 三千思念在洛阳
    念在洛阳◎左岸陈与义出生时,大宋洛阳城的杏花飘零如雨,陈府后园里的池塘里落着厚厚一层碎白。他天资聪颖,幼时便有神童之名。虽极富文采,却温润恭谦习文刻苦。24岁那年考中进士,此后仕途顺风顺水。只是年少多闲情,所担的又是一个闲职,为官三年后他便潇潇洒洒地辞了官,邀几个知己好友成日里吟诗赏画,好不快意。那是陈与义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生活。北宋末年的洛阳城,不管城外时局如何动荡不安,城内的杏花依然和着花影里的美娇娘舞得恣意安然。笛声婉转缠绵,那时他笔下的诗词字字都浸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5期2016-06-02

  • 诗词填数
    日日风(〔宋〕陈与义《春寒》)3. 月残花落更开(〔宋〕王令《送春》)4. 月清和雨乍晴(〔宋〕司马光《客中初夏》)5. 月榴花照眼明(〔宋〕朱熹《题榴花》)6. 月天兵征腐恶(毛泽东《蝶恋花》)7. 百里驱十五日(毛泽东《渔家傲》)8. 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9. 雏鸣凤乱啾啾(〔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10. 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江城子》)11. 畝庭中半是苔(〔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12. 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江南

    阅读(高年级) 2016年9期2016-05-30

  • 三千思念在洛阳
    左岸陈与义出生时,大宋洛阳城的杏花飘零如雨,陈府后园里的池塘里落着厚厚一层碎白。他天资聪颖,幼时便有神童之名。虽极富文采,却温润恭谦习文刻苦。24岁那年考中进士,此后仕途顺风顺水。只是年少多闲情,所担的又是一个闲职,为官三年后他便潇潇洒洒地辞了官,邀几个知己好友成日里吟诗赏画,好不快意。那是陈与义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生活。北宋末年的洛阳城,不管城外时局如何动荡不安,城内的杏花依然和着花影里的美娇娘舞得恣意安然。笛声婉转缠绵,那时他笔下的诗词字字都浸着笑意。他

    传奇故事(上旬) 2016年5期2016-05-12

  • 陈与义对苏轼词的接受和推重
    0100)论陈与义对苏轼词的接受和推重张美丽(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中文系,西安 710100)陈与义是北宋、南宋之交的重要词人。他在词创作方面接受和推重苏轼词,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渊源、相同的文艺观以及当时的词坛风气。陈与义主要是对苏轼的“以诗为词”进行接受和推重,包括题材内容、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等,这些也正是陈与义“以诗为词”的具体体现。陈与义接受、推重苏轼词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陈与义词所取得的成就上。陈与义词的创作,处在由北宋词向南宋词过渡的关键时期,陈与义

    学术交流 2016年8期2016-02-27

  • 春日
    晓枝。春  日陈与义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春  日晁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汪藻的春日落在桃花上。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汪藻却以清丽之笔写出宛如跃动着的青春脉搏的桃花。秦观的春日开在雨后的芍药、蔷薇上,有动有静,清新婉丽。陈与义写的是春日之晨,先描景后抒情,虚实相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晁冲之的诗则是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四句四景,以鹅鸭“趁桃花”寄诗人

    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版 2016年2期2016-02-26

  • 中国与朝鲜的《法驾导引》
    词集的宋集,像陈与义的《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卷十五《无住词》)和朱熹的《朱子大全》(卷十《乐府》),其对朝鲜词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陈与义的词作只不过18首,朱熹的词作也只有19首,然而追和他们两人词韵的朝鲜词的总量远远超过朝鲜词人对李白、白居易、韦庄、冯延巳、范仲淹、柳永、晏殊、欧阳修、孙浩然、魏夫人、苏轼、赵令畤、秦观、仲殊、贺铸、周邦彦、叶梦得、李清照、岳飞、陆游、傅大询、辛弃疾、李南金23人词的追和韵作的合计。现存的2186首高丽朝鲜词中有不少

    古典文学知识 2015年6期2015-12-04

  • 宋代南渡时期诗学思想的一个转变
    南渡时期的诗人陈与义的绝句《春日》中的名句,常为诗论家们所引用,来说明作诗要自然流露,不可刻意的特点。《春日》诗正体现了陈与义的一种论诗观点:诗人所看到的外部美丽的景色本身就是一首好诗,诗人的主观表达,所谓“安排句法”,在诗歌创作中并不重要。《爱日斋丛钞》亦云:陈去非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静中置心,真与见闻无毫膜隔碍,始得此妙。②更进一步抓住了陈与义诗歌中表现出的追求自然流露,摈弃刻意表达的诉求,认为陈诗所表达的观点乃是追求一种完全抛却表

    文艺评论 2015年2期2015-09-29

  • 异时同调:杜甫、陈与义“乱后诗”创作风格论
    时同调:杜甫、陈与义“乱后诗”创作风格论李巍“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①,文学作品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杜甫经过安史之乱而前后诗歌迥异,无独有偶,陈与义经过靖康之变后前后诗风也大相径庭。相似的时代动乱,相同的经历,使处在不同时代的诗人杜甫、陈与义在时代动乱后呈现出某种心灵的契合,其“乱后诗”②呈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貌:不仅题材取向相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艺术表现、风格特征也极为相似。一、题材取向之趋同性杜甫因安史之乱更加接近人民,不但忧国,更加忧民。

    文艺评论 2015年8期2015-09-29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更。诗词包点评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临江仙》是陈与义晚年一首抚今追昔、伤时感世的词作。通首词中,字句平白自然,但又给人一种清新幽丽之感。上片“忆昔”领起,所展现的是当年英豪酣饮欢乐的生活画面,照应了题目中的“忆洛中旧游”。“坐中多是豪英”,表明同游者豪气干云,为一时豪杰。欢饮之际,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何等意气风发!“长沟流月”两句刻画这群“豪英”欢会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6期2015-05-31

  • 禅宗对陈与义思想及其诗文创作的影响
    097)禅宗对陈与义思想及其诗文创作的影响张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佛教禅宗对两宋时期的士大夫阶层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禅宗的主要思想影响了该阶层的思想发展;另一方面,禅宗的用词释典直接影响了该阶层的诗文创作。本文将以诗人陈与义为主体,从诗与诗人的思想两个角度,深入剖析禅宗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禅宗陈与义影响诗文宋朝,禅宗对文人日常生活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前代,“以禅喻诗、以禅入画”即为宋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一种风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2015-03-21

  • 试论陈与义词对令词的继承和发展
    3000)试论陈与义词对令词的继承和发展董秋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虽然其《无住词》存词仅十八首,且皆为令词,但在北宋后期受到慢词冲击令词式微的情况下,陈与义的令词创作自有其独特的价值。陈与义词不仅继承了唐五代以来令词的含蓄委婉,并在令词的题材、语言及运用“以诗为词”手法作令词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无住词》;令词;含蓄蕴藉;以诗为词陈与义词数量虽不多,但古人对其词的评价颇高,南宋胡仔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0期2015-03-17

  • 归去杏花香,归来素衣郎
    三更。——宋·陈与义《临江仙》闲来信手拈过一段宋词,细细临摹,心绪渐入其境。时光蓦地回到20年前,那时我仿佛与陈与义一同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读陈与义的这阕词,就像秋高气爽的碧空里飞过几只南归雁,在心底掠过丝丝细碎的哀愁。这哀愁无法用言语表明,隐匿在褪色的时光里,凋零的花季里,年少的情怀里。陈与义的哀愁来自对经年往事的蓦然回首。江山易色,半世飘零,昔年盛景的不复,流年似水的无奈,在词人的笔尖喷涌而出。吟咏着昨日芳菲,和着三更渔唱,慢慢归于寂灭。长沟流月,流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11期2015-01-08

  • 陈与义闲适诗新探
    315175)陈与义闲适诗新探傅绍磊(宁波大红鹰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科举入仕后因为沉沦下僚,陈与义颇为苦闷,诗中不乏牢骚之声,终于在流连自然风光中逐渐获得内心的宁静。同时,保持强烈的入世精神。南渡之后,因为亲身经历在国家破败沧桑巨变中的颠沛流离,人生无常的茫然感觉油然而生,同时,逐渐关注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故土和感慨年华老去的主题也出现在闲适诗中。陈与义 闲适诗 自由 南渡 入世作为两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陈与义师法杜诗,卓然成家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2014-12-18

  • 怎一个“悲”字了得——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个性化赏读
    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的这一历史事件,在使不少诗人陷入悲惨遭遇的同时,也在无意中使他们走向艺术创作的颠峰,比如李清照、陈与义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和许多读书人一样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

    语文知识 2014年6期2014-03-11

  • 陈与义《雨》诗之意境初探
    224051)陈与义钟情于写雨,“就题目看,有《春雨》、《夏雨》、《秋雨》、《夜雨》、《细雨》、《风雨》,还有《观雨》、《喜雨》。单是题作《雨》的诗,即有六首。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七‘晴雨类’,选录陈与义关于‘雨’的五七言律诗,达到二十五首之多。若把古体、绝句都算进去,那就更多了。”其中的上乘之作必是那些写“雨”又有所寄托的诗作,而同题的诗更容易比较出作者感情、寄托的演变和承袭,故本文选取了陈与义的七首同题《雨》诗,试图分析其中“雨”之异同,以期更好地把握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2013-08-15

  • 试论陈与义《牡丹》一诗的悲剧美
    034000)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是宋南渡诗坛上卓有成就的一代大家。他的“简斋体”前期呈现出一种明快流畅的风格,在北宋后期享有盛誉。据其表侄张嵲的《陈公资政墓志铭》载:“居馆下,辞章一出,名动京师,诸贵要争客之”。[1]靖康之难后,国土沦丧,家园俱毁;南渡期间,陈与义目睹民生之艰,亲历离乱之苦,诗风一变而为慷慨沉郁,精神气骨直逼老杜,此间其诗或写时事人情,或咏自然风物,均流露出苍凉感人的悲剧美。读了让人同情,伤神之余,又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1

  • 陈与义与黄庭坚诗学渊源的差异
    16622)论陈与义与黄庭坚诗学渊源的差异杭 勇(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从南宋晚期开始,不少论家认为陈与义与黄庭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诗学渊源,方回甚至认为陈与义是黄庭坚的法嗣,这也是他把陈与义纳入江西诗派最重要的原因。其实两人的诗学渊源有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黄庭坚的诗学渊源要比陈与义广泛;陈与义主要推重的是陶渊明以来的山水诗人,而黄庭坚推重的则大多是对宋诗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的诗人;即使同是学陶和学杜,陈与义侧重学习两人的诗学精神,而黄庭坚侧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12-08

  • 陈与义在杜诗接受上的变革
    “靖康之难”的陈与义在接受杜诗上进行极大变革。首先是接受杜诗之沉郁雄阔之风;其次是敢于以议论时政入诗;最后,关注社会现实,忧国忠君思想也与杜甫一脉相承。因此,呈现了一种新的诗风。[关键词]陈与义;接受;杜诗;变革;江西诗派南宋叶适说:“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庆历诗人学杜,没有江西诗派那样大张旗鼓。黄庭坚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一生推尊杜甫,且以学杜相号召。黄庭坚推重杜甫的“忠义”思想,他在《题韩忠献诗杜正献草书》上说:“杜子美一生穷饿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2009-10-23

  • 形胜之地 伤心之人
    新增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作《登岳阳楼(其一)》。岳阳楼,对于饱读诗书的陈与义来说,应该是神往已久的了。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文,我们熟知的就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鬼斧神工的俊句更是广为人知,陈与义恐怕也曾从这些诗句里想望过岳阳楼的风姿。还不止于此,三国时候吴、蜀两国争夺荆州,吴军即驻扎岳阳,当时风云际会,英雄辈出,陈与义阅读三国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0期2008-11-04

  • 临江仙
    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曾经的盛筵,满座精英,觥筹交错。如今岁月无声流走,作者在稀疏的杏花月影中,吹着悠扬的笛曲,直到东方发白才翻然醒悟———二十年如梦,回首间人已老去。登阁临望,天边渐晴,古今多少风云变幻,如今已经淡去在渔歌里。这首词在艺术上疏快明亮,浑成自然,不假雕饰。作者在抒发悲慨之情时,不直写事实,而用空灵的笔法唱叹,化实为虚,

    意林 2008年14期2008-05-14

  • 登临览胜的时代悲歌
    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就是其中的一位。陈与义的祖籍为四川青神,他的曾祖陈希亮任凤翔知府时,苏轼是其僚属。后来希亮迁居洛阳,后世即以洛阳为其籍,而籍贯长沙出生于洛阳的我,也有幸攀附陈与义为半个同乡了。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少年时在家乡已有“诗俊”之名,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他以太学上舍生即优等生的资格免试进士及第,时年23岁。本以为人生道路上会铺满阳光与鲜花,却不料是阴霾与荆棘。他除了任过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之类的冷官闲职之外。还时遭贬斥。徽宗宣和六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8年1期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