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

  • 《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
    张广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被上海市世界史学会授予终身学术成就奖。主要著作包括《西方史学通史》等十余部作品。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域外史学在中国,主要阐述近代以来域外史学(主要为西方史学)传入中国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下编为中国史学在域外,主要叙述中国史学输出域外及其对该国或该地区史学所产生的影响。近世以降,从世界的眼光来看,不仅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历史学自身也在酝酿与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伴随而来的人文主义史学,拨开了中世

    全国新书目 2021年2期2021-03-25

  • 新、旧史学的更替 ——读《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有感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一书时王汎森先生对于清末民初着三百年间个史学家们对于中国史学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学术思想可能各不相同,在史学问题上他们不断争论、探讨,在生活中他们可能是朋友,而在学术上他们各执己见硝烟弥漫,这也构成了中国史学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景象。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史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而是几代史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的成果。对于史学革命的了解我一直停留在梁启超的《新史学》这一层面,对于史学革命的过程,新、旧史学的转变我则知之甚少,但在这

    新生代 2019年15期2019-11-13

  • 新、旧史学的更替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一书时王汎森先生对于清末民初着三百年间个史学家们对于中国史学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学术思想可能各不相同,在史学问题上他们不断争论、探讨,在生活中他们可能是朋友,而在学术上他们各执己见硝烟弥漫,这也构成了中国史学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景象。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史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而是几代史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的成果。对于史学革命的了解我一直停留在梁启超的《新史学》这一层面,对于史学革命的过程,新、旧史学的转变我则知之甚少,但在这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1

  • 反思改革开放40年史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
    放40年来,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学科的发展,成绩重大、有目共睹。此处重点就学科发展中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进行一些思考。(一)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改革开放以后,史学理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绩巨大。但是,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如探讨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的问题,应该说既属于历史理论的课题,也属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课题。许多历史理论的课题,本身也是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中提升上来的。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理论问题,就离不开对中国

    社会观察 2018年11期2018-11-17

  • 进入现代史学世界的教科书
    专业原因,但是“史学”无疑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所以,要理清这个概念,《新史学》这本书就充当了我入史学这个门的其中一个引路人。而当我看到《新史学》这本书,头一个问题就是何为史学?何为“新”史学?又當我读完《新史学》,便觉得《新史学》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一个“新”字。进入正文,全书共收录四篇文章,一是《中国史叙论》,二是《新史学》,三是《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四是《中国地理大势论》。这四篇内容细多,我当分开来讲。一、《中国史叙论》《中国史叙论》共分有八小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2018-04-27

  • 近五年来中国史学批评研究现状回顾
    仁燕近五年来中国史学批评研究现状回顾黄仁燕中国史学批评在历史上发展甚早,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得到学界的认可,近五年有诸多学者对史学批评进行研究,且有诸多成果得以展示,这些成果,既有中国史学批评的宏观研究,也有断代史学批评和个案史学批评。中国史学批评 近五年 研究现状关于史学批评研究状况的分析,白云2011年发表的《趋势和走向:中国史学批评研究30年》[1]一文已有详尽论述,文中指出:“中国史学批评产生甚早,先秦即已滋生萌芽,史部分类中‘史评’类目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2017-12-01

  •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高雅雅《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一书是台湾历史学家杜维运先生所著,是对中西比较史学研究的前沿著作。杜维运先生治史已逾六十年,曾出版著作《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中国史学史》、《史学方法论》,这三者也是《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的先驱。我们今日所知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可追溯至大约6000年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灌濯的苏美尔城邦、尼罗河畔的古代埃及王国、发祥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国,等等。这些地区和民族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然而就历史学的成就而言,唯有中国史学和西方史

    资治文摘 2016年11期2017-07-14

  • 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路径与理论建构
    53007)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路径与理论建构王记录,张嘉欣(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从学术渊源上看,中国公众史学是美国公众史学与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交融汇合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众史学传入中国,在新世纪引发了史学界对公众史学概念、特性的讨论,并试图以此为参照建构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史学大众化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上同时起步,成为中国公众史学的本土学术资源和实践基础。当下,中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10

  • 公众史学下的史学批评
    53000)公众史学下的史学批评陈忠正(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史学批评是促进史学研究规范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公众史学批评是在公众史学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公众史学批评参与者的公众性、透明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公众史学批评下的史学批评机,不在仅限学术范围内,而是强调人人参与的公众性。公众史学史学批评;公众史学批评一、史学批评和史学评论我国史学批评意识发展的比较早,这种意识所引发的史学批评只是简单的史学评论,如孔子的“董狐,古

    人间 2016年22期2016-08-15

  • 比较史学在杜维运清代史学史研究中的应用探析
    0100)比较史学在杜维运清代史学史研究中的应用探析赵文宇(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250100)杜维运所运用的比较史学是指将各国史学放在一起比较的研究方法。杜维运是积极推进比较史学方法的史家,他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实践比较史学。清代史学史是其比较史学应用得最典型的领域。杜维运清代史学史研究中运用比较史学的原因在于,他既对比较史学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也对清代中前期史学和西方19世纪史学有精深的研究,认为两者具有可比性,对两者进行比较后取得了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6期2016-03-15

  • 西方史学通史
    ”迄至现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涵盖古代、中世纪、近代、现当代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特征,力图从历时性上揭示历史演变过程中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从共时性上阐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西方史学发展演化之关系,格外关注西方著名历史学家、颇具影响的史学流派、重大的史学思潮与史学变革,尤留意西方史学思想的演变。分册介绍第一卷 导论定价:36 元ISBN:978-7-309-08229-6本卷阐述西方史学诸元素,从总体上勾画了自古迄今的西方史学发展进程,并反思西方史

    全国新书目 2013年12期2013-11-07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开创之作——读白云著《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500)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具有丰富的遗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著名学者瞿林东先生的倡导下,开始有部分学者关注和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相关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历来人们对古代史学批评的研究和重视很不够,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部自己的专史。直至2009年12月,瞿林东先生还撰文强调:中国史学上的史学批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前景甚为广阔,其意义十分重要”(瞿林东《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9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2013-08-15

  • 简论李大钊 《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学发展上的贡献
    究简论李大钊 《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学发展上的贡献曲剧(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驱, 《史学要论》就是他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史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里主要论述 《史学要论》对中国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即确立唯物史观,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构建新的史学体系;高度重视史学理论建设;将史学的作用上升到人生观的高度。李大钊; 《史学要论》;贡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2012-08-15

  • “三十而立”:中国史学批评史学科的初步繁荣 ——《批判史学的批判》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读后
    三十而立”:中国史学批评史学科的初步繁荣 ——《批判史学的批判》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读后刘开军(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史学批评”自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进入史学界的视野,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了[1]。这三十年来,史学批评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它却始终是史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史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研究,在专著方面只有瞿林东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一书。正如

    华中学术 2012年1期2012-04-12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的缘起与发展——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
    005)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伴随着史学的萌芽、发展、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研究,经历了“问题提出”、“理论构建”和“系统研究”三个阶段。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批评史书者,质言之,则所评即为历史研究法之一部分,而史学所赖以建设也。自有史学以来2000年间,得3人焉:在唐则刘知几,其学说在《史通》;在宋则郑樵,其学说在《通志总序》及《艺文略》、《校雠略》、《图谱略》;在清则章学诚,其学说在《文史通义》。 ”[1]梁氏指

    文化学刊 2012年3期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