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

  • 罚金刑执行困境的法经济学分析
    了刑事犯罪中的犯罪人是具有理性的经济人,犯罪人之所以实施犯罪行为是因为其认为可以从犯罪行为中获得利益,是在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理性选择,而这种对利益的追求不仅包括对物质的追求,还包括对非物质的追求,如寻求财产的增加、精神上的刺激与满足等。在罚金刑执行程序中的执行法官和犯罪人虽然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但是他们各自的行为都是在经过成本收益分析后作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二)财富(目标)最大化假设法经济学家把人解释为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

    法制博览 2023年4期2023-03-06

  • 积极刑法观下犯罪附随性后果的路径选择
    却可能忽视了对犯罪人个人法益的保障。刑罚作为刑事责任的一种承担方式,根据其所犯的罪行和刑事责任,对犯罪分子的人身权、财产权甚至是生命权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剥夺,以达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除了承担刑事责任以外,犯罪人还要承担因其实施犯罪行为而被其他法律为其创设的不利后果,这些不利的后果以对犯罪人某些资格的剥夺或权利的限制等形式游离于刑法体系之外。这些伴随着犯罪所产生的不利后果,在刑法理论界被称为“犯罪的附随性后果”。在刑事立法积极刑法观的主导下,犯罪圈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2-08

  • 基于犯罪人地域特征的共同犯罪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者针对不同类型犯罪人共同参与和实施犯罪活动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犯罪人的同质性假设[2],即参与共同犯罪活动的犯罪人通常在年龄、种族、性别、社会或经济地位等方面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特点[3,4],促使犯罪人之间形成彼此的心理或身份认同,进而建立社会联系并形成犯罪上的合作关系。例如:McIllwain研究发现,犯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有组织犯罪活动的基础[5];Zhang等通过研究人口拐卖案件发现,人际关系网络在人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2年5期2022-10-12

  • 犯罪人侧写及其主要方法研究
    5)一、前 言犯罪人侧写(Offender Profiling)在国外的研究中被普遍定义为侦查人员、顾问及学者等根据对犯罪人的犯罪现场行为分析来确定犯罪人的主要人格特征、行为特征及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一种侦查过程[1-2]。由于一些经典电影及影视剧(如《沉默的羔羊》《犯罪心理》等)中相关情节的描绘,犯罪人侧写已经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家喻户晓,但围绕这种侦查分析方式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讨论。虽然犯罪人侧写已在西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公众通常对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2-04

  • 我国《刑法》中的特别自首
    坦白与自首都是犯罪人与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达成的妥协与合作。但二者之间在归案方式上仍存在重要区别。自首是犯罪人犯罪后自动归案,自己将自己交付国家追诉,而坦白却是犯罪人犯罪后被动归案交付国家追诉。[1]具体而言,二者存在以下几种区别:1.时间限制。分则这三款规定在时间上具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被追诉前。而成立坦白则是要求犯罪人被动归案,即被追诉后。被动归案或者说被追诉后是坦白的一个显著特征,如若想构成坦白,上述条文所规定的制度必然要与坦白的内涵相契合。

    法制博览 2021年34期2021-11-24

  • 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权之保障研究
    但被定罪量刑的犯罪人往往无力进行民事赔偿。实现公平正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妥善并积极地调整人们之间的矛盾。[1](p2)现代刑事司法工作的核心理念应含有“以人为本”,当然刑事司法工作也应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社会纠纷,稳定社会秩序为出发点。[2](p113)因此,如何使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的损失尽量得到弥补,是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和正当权利的重要课题。由于“刑法学家将刑事赔偿问题转移给民法学家去研究,但民法学家反过来又会使它被人忘掉,因为他们认为刑事赔偿属于刑

    湖北社会科学 2021年1期2021-01-12

  • 犯罪人属性情节”在缓刑适用困境辨析
    执行犹豫,是对犯罪人社会危险性以及人身危险性的全面考量后,认为其在社会中完成考验期不至于危害社会的前置性考量,其在实践适用中因为适用条件的宽泛,适用中较为主观。但缓刑作为我国轻刑化的主要政策,在风险社会防控的语境下,积极的刑事立法观占据主导的语境下,通过非监禁的刑事执行来避免过度刑罚的重刑主义。缓刑的实质是考量犯罪人在给予缓刑之后的表现,因此,对犯罪人的属性情节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一、刑罚相对报应刑视角下的犯罪人属性情节(一)犯罪人属性情节的界定世界目前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02

  • 涉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研究
    略了其源头——犯罪人。以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站上搜集的裁判文书中的167位此类犯罪人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年龄、心理等群体特点,从完善教育、信息渠道、就业机制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以期降低潜在犯罪人犯罪意图的产生概率,为从根本上治理涉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提供借鉴。关键词:犯罪人;老年人;保健品诈骗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6.0511 涉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概述“保健品”是“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6期2020-12-18

  • 增权视角下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研究
    题的提出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再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化的过程。与成年犯罪人相比,他们的人格还不完善,还缺乏主动社会化的能力,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才能顺利完成这两个进程。(一)未成年犯罪人的正常社会化能力不足未成年犯罪人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进行正常的社会化。生活世界中的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未成年犯罪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出现问题,影响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过程。社会交往困难是未成年犯罪人遇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02

  • 犯罪成本的法律经济分析探讨
    犯罪,就不会将犯罪人视作特殊群体,而是从“经济人”的视角去探讨犯罪成本。在法律经济学中,犯罪人并非不理性,反而会在理性的状态下去犯罪,他们的心态与普通人一般无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不断降低犯罪成本,以求获得最大的犯罪收益。一、犯罪成本概述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问题。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需投入一定的资源;为了避免出现犯罪行为,或者对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国家与社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犯罪成本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行为成本和物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35期2020-11-25

  • 外来犯罪人群体户籍地空间分布对比研究 ——以北京市2005年和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为例
    分析流动人口或犯罪人口的空间迁移或地域构成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5-11]。例如,在流动人口地域来源构成方面,鲁奇等[12]通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来源地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与北京具有相似地理文化背景的华北等区域。王桂新等[13]在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来源地主要分布于中西部的人口大省。梁宏[14]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湖南、广西、四川等邻近广州的中部省份。袁麒翔等[15]对人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5-15

  • 单位行贿案件实证分析 ——基于827份生效判决书的分析
    文首先围绕单位犯罪人和自然人犯罪人的量刑问题设计了调查问题。就单位犯罪人的量刑结果,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1.单位犯罪人是否被判处罚金;2.罚金数额分布情况。与下文对单位行贿数额的分档相对应,本文将单位罚金分为0(未判处罚金)、20万元以下(不包括20万元)、20万元至50万元(不包括50万元)、50万元至100万元(不包括100万元)、100万元至250万元(不包括250万元)、250万元至500万元以下(不包括500万元)、500万元以上七个档次。就自然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5

  • 犯罪记录制度下犯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 ——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为视角
    对人,特别是对犯罪人的人道主义关怀是不断深入的。[1]而对犯罪人的人道主义关怀,不仅仅是在刑罚执行阶段,后续刑罚所带来的持续影响是否值得保护,仍值得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贴吧、微信等社交软件逐步成为网络信息集散地,一方面其正面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应对机制,个人隐私保护、特别是对犯罪人肖像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出于犯罪预防的理论及民众的道德观念,在我国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民众对刑事犯罪都有着天然的敌意,由此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2

  • 大数据视阈下犯罪人社会画像系统的构建
    案发环境、以及犯罪人的特征等信息,培养出一批掌握犯罪人心理画像、地理画像的专门性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激情犯罪、性犯罪等暴力性刑事案件的侦破发挥了作用。然而,最近几年作案人在选择作案手段、方式方面更为隐蔽,犯罪场所转向虚拟空间。侦查人员在初步接触此类案件时,往往会陷入侦查困境。传统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对于相关信息反应速度慢,已经很难捕捉到与作案人相关的信息,对犯罪嫌疑人形象的刻画则稍显吃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隐蔽型、非接触型、虚拟空间内犯罪侦查提供了便利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7

  • 我国监禁刑执行的主要弊端及其克服
    的实现,通过将犯罪人予以囚禁,从而产生使其丧失再次犯罪的能力和条件的积极作用,防止其再次危害社会,以维护社会和公民的利益,这是刑法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功能。与此同时,刑罚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期间,通过对犯罪人进行组织劳动、实施教育和规范管理等,使监禁刑同时实现改造功能。改造功能不是刑罚所固有的功能,而是社会防卫理论兴起后,人们为了实现对罪犯的特殊预防而赋予的一种功能。最后,刑罚执行机关还通过充分保障犯罪人的人权,完善监禁环境,并适时感染、打动犯罪人,以达到监禁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9

  • 刑事和解司法适用中的诘难*
    ,前者指刑罚对犯罪人所产生的作用,包括限制或剥夺再犯能力、威慑、感化、改造等作用;后者指刑罚对社会一般人的作用,包括对潜在犯罪人的警戒和威慑作用、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安抚作用等。正如贝卡里亚所言“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刑罚的目的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犯公民,并规劝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但有人认为刑事和解的“非罪化”、“轻刑化”等效果,不利于惩治打击犯罪,甚至会削弱刑罚的预防功能。因为行为人通过事先权衡自己犯罪的后果并决定

    法制博览 2019年32期2019-12-14

  • 天生犯罪人理论的研究探析
    提出了 “天生犯罪人” 這一在刑事法学界振聋发聩的理论。他认为犯罪行为具有遗传性,他依据所取得的数据对天生犯罪人的生理和精神特征进行了描绘。【关键词】 天生犯罪人 龙勃罗梭 犯罪人一.天生犯罪人理论切萨雷·龙勃罗梭,知名的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刑事人类学派的创始人。与他人不同,龙勃罗梭尤其重视对犯罪人的病理解剖研究,运用人类学的测定法这一方法来比较研究精神病人和犯罪人的关系。在对犯罪者尸体的观察和解剖中,龙布罗索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这一影响深远的理论,该理

    大经贸 2019年7期2019-09-12

  • 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现为负向评价对犯罪人自我认知和世界观、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即负面的自我认知和恶意的人际环境,由此激发犯罪人的不满情绪,最后产生犯意继而实施犯罪。负向人际关系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在人际关系领域,犯因性认识缺陷广泛存在于犯罪人群中,也被称为社会知觉缺陷,主要表现为认知上的缺陷。具体而言,社会知觉缺陷又包括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和对他人知觉上的偏差。这些偏差都是人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对身边伙伴和自我认知上的偏差,比如错误地将狐朋狗友视为毕生知己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

    新华月报 2019年24期2019-09-10

  •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 ——以32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事判决书为样本
    涉案的108名犯罪人及其实施的犯罪行为为分析对象,运用相关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基本面相进行描述;然后,从犯罪人、犯罪行为的视角对此类犯罪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前述面相与成因基础上,提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治理对策。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面相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犯罪形态的一种表象,从犯罪人、犯罪行为的视角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研究,是认识此类犯罪的必然路径。(一)犯罪人特征犯罪人特征主要包括生理特征、社会特征,其中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1期2019-03-14

  • 罚金刑贷款制度研究
    罚金刑的执行以犯罪人具有一定金钱为前提,罚金的惩罚作用依赖于对金钱的价值观念。”[1]534古代设计罚金刑的目的在于报应,是对犯罪人所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惩罚。而近代罚金刑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人一定数额财产的剥夺,抑制犯罪人再犯某种罪的经济上的可能性,从而预防犯罪。可以说罚金刑制度是一项能充分适应现代刑罚价值取向的制度。但是,罚金刑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罚金代缴问题不可避免同相应的刑法原则、精神和价值产生了冲突。刑法的原则、精神和价值是不可逾越的,因此应当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8期2018-03-07

  • 总体性社会中的“犯罪人”身份认同
    本文仅以三个“犯罪人”(叶旭、刘晓莉、刘平安)的生死考验、命运沉浮、悲欢离合来探讨“犯罪人”身份认同问题。叶旭是革命军人出身,44年跟日本人拼刺刀、47年跟国民党枪战、51年剿匪,伤痕累累、战功赫赫(高文,2003:451)。1949年他是粟裕第三野战军的一个营教导员,1950年初所在部队划归公安,组织上抽调干部成立了一个劳作队,叶旭被任命为教导员。1952年章文琪奉命率领400名干部和9000名犯人开拔方圆200平方公里,几乎没有人烟的黄泊湖,围垦建设劳

    犯罪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6

  • 论犯罪标记行为及其识别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中的行为是侦查研究的逻辑起点,其中犯罪标记行为最具有特殊性,它是犯罪人为了满足自己特殊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而实施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犯罪行为。这种附加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区别性,且有很强的稳定性,甚至在系列犯罪中会演化为一种仪式。犯罪标记行为往往表达着犯罪人特殊心理和情感需要,以及需要背后犯罪人潜在的人格特征、生活类型和经历。因此,这类行为蕴含了大量的犯罪信息,越是疑难的、怪异的,往往分量越重,价值也越高。结合现场已有的证据对犯罪标记行为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2-13

  • 关于监狱文化创新对犯罪人改造路径的有效探讨
    同的监狱文化对犯罪人的改造有不同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监狱文化与犯罪人改造的关系,然后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监狱文化创新来促进犯罪人的改造。关键词 监狱文化 犯罪人 改造 监狱管理作者简介:李畅,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学。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76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非常不重视监狱文化建设,监狱文化环境单调又落后,对犯罪人的改造没有起到任何积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2期2017-05-05

  • 以被害人特性视角 管窥个体被害预防
    犯罪学仅仅采用犯罪人视角,却大大忽略了站在其对面的被害现象与被害人。作为20世纪40年代开始兴起的新学科,被害人学不同于传统犯罪学中的研究视角,它开始关注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犯罪情境中的关系,更多地将研究重点立足于被害人本体,并以被害预防和被害人的保护作为其最终归宿。本文试图立足于“被害人本位”的研究思想,通过分析被害人的被害性、互动性和可责性这三个特性,得出被害人个体被害预防的可行性措施,从而试图从被害人责任层面管控犯罪行为的发生。关键词:犯罪学 犯罪人

    魅力中国 2016年20期2017-04-19

  • 试论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民事确权保护
    8)试论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民事确权保护张孟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未成年犯罪人作为一种特殊主体,其犯罪身份信息若被公开或传播,随之而来的标签效应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回归社会。但目前保护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相关刑事法律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有效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应当通过民事立法确立未成年犯罪人被忘却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利,为刑事制度保护该权利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权利来源,从根本上实现该类特殊主体的特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3期2017-03-28

  • 浅论确诊为精神病态的犯罪人的刑事政策
    诊为精神病态的犯罪人的刑事政策康京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目前针对精神病态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而精神病态患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又高于普通人,且精神病态犯罪人的犯罪手段往往极其残忍,如何有效地预防精神病态的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精神病态的犯罪人既不能认定为精神病人,但又因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而不同于普通的犯罪人,因此针对精神病态的犯罪人展开的刑事政策应当不同于普通人。精神病态;刑事责任;刑事政策一、精神病态犯罪人的特点

    法制博览 2017年13期2017-01-27

  • 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正的意义研究
    辽源)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正的意义研究李丹丹(136201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辽源)未成年犯罪人是一类特殊的犯罪人。他们理应得到与普通的成年犯罪人不同的待遇与保护。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正,有着五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体现;第二,刑罚的人道化思想的体现;第三,避免了短期自由刑的种种弊端;第四,避免未成年犯罪人受到交叉感染;第五,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法治文明的进程。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意义社区矫正因其一方面具备应有的矫正犯罪人的效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24期2017-01-27

  • 职务犯罪侦查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及完善
    运用,其对保障犯罪人权利,提高侦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作用,应对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体系化、制度化完善。司法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 职务犯罪侦查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下简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对出于悔改或认错的心理而承认自己已经做出的犯罪行为,并积极挽回该行为带来的损害后果,愿意接受法律惩罚的人,依法在实体上从宽处理,程序上从简处理的制度。[1]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两高”在18个城市开

    中国检察官 2017年7期2017-01-25

  • 看守所设立犯罪人刻画机构刍议
    在看守所中设立犯罪人刻画机构,其下设访谈与分析、勤务、外联三个部门。关键词:看守所;犯罪人;刻画上世纪70年代,在其雇员雷斯勒、道格拉斯等人的推动下,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开始组建犯罪行为分析机构来进行Criminal Profiling的实践和研究,这便是其BAU小组(Behaviors Analysis Unit,行为分析部)的前身——该机构因美剧《Criminal Minds》的热播而被观众熟知。Criminal Profiling于本世纪初被引入

    犯罪研究 2016年6期2017-01-13

  • 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之倡导
    很大不合理性,犯罪人作为减刑假释的直接获益人,被排斥在程序之外并不能保障犯罪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假释使用率被执行机关人为降低。减刑假释本质都应采用权利说,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且优劣互补,只是具体执行方式不同,因此减刑假释应当实行申请制,由犯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减刑或者假释并先行提出申请,执行机关提出意见书,法院居中裁定。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有利于司法机关选择真正适合犯罪人的执行措施,提高犯罪人改造的积极性,使得对犯罪人的改造更加有效、更加彻底,同时也保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2017-01-10

  • 酌定量刑情节的司法认定问题刍议
    适用的分析,从犯罪人、被害人两方面阐述了酌定量刑情节的主要表现形式、内容以及适用条件,以期为司法界厘清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酌定量刑情节的模糊认识提供参考。〔关键词〕酌定量刑情节;司法认定;犯罪人;被害人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客观存在于犯罪当中能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具有法律依据但没有法定范围、形式和内容,由人民法院依据立法精神和刑事政策从审判实践中总结的,审判机关在量刑时应当考虑并酌情适用的影响刑罚裁量结果的各种事实情况。为了明确酌定量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6

  • 浅析我国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预防对策
    例以及被害人和犯罪人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的变化,探究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分析出一套适合我国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预防对策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情感;预防对策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定义和特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被害人对犯罪人在心理上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是二者之间情感和行为交流的动态形式。人们习惯上将被害人和犯罪人由情感的冲突转变为合作称为斯德哥尔摩模式[1]。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结合学界不同的说法可以这样给它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5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犯罪人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犯罪人社区矫正中的运用高德胜,王瑶,王莹(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在社区矫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教育者外部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犯罪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矫正工作的关键。然而,犯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自身拥有着特殊的思想和心理特征。因此,在社区教育矫正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社区矫正犯罪人的人格,发挥其主体性。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寓教于情、立教于境、施教于体,从根本上改变和矫正犯罪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07

  • 犯罪人家属救助制度的构建
    330013)犯罪人家属救助制度的构建卢 宇 ,郝云龙(华东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犯罪人家属相对于犯罪人来说是基数更大的群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救助犯罪人家属是司法制度完善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犯罪人家属一直是被社会与法律所忽视的群体,本身不受法律苛责,但却因与犯罪人的密切关系而饱受诟病,正常的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就需要从当前司法实践入手阐释其权利保障方面的缺憾,通过构建犯罪人家属救助制度去保障家属的正常有序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2期2016-03-07

  • 浅论严重人格障碍犯罪人的刑事政策完善
    论严重人格障碍犯罪人的刑事政策完善陈 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异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患有严重人格障碍的人因其人格的缺陷障碍,较常人有更大的危险性易成为恶性暴力犯罪的犯罪人。由于未达到刑法中精神病患者的认定标准,既不能适用《刑法》中关于精神病人的规定,在现行刑事政策中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对该类犯罪人所适用的刑事政策应根据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及时调整与完善。严重人格障碍;犯罪;刑事政策;完善一、严重人格障碍犯罪人的特质

    法制博览 2016年35期2016-02-02

  •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分析
    三明)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分析林楷辉1吴丽聪2(1.354400 泰宁县检察院 2.354400 泰宁县法院 福建 三明)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日渐增多,低龄化犯罪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未成年犯罪人的权益保护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未成年犯罪人有紧密联系的刑罚制度在保护未成年犯罪人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我国当前关于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来看,还有一些不科学、不公平的地方存在,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本文在分析我国未成人犯罪相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4期2016-01-31

  • 论未成年犯罪人的矫治
    人的关注,对于犯罪人,有批判的,有不屑的;有人质疑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有人发出“人性本恶”的感叹。从道义上讲,犯罪人实施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违反了法律,应为世人所不齿,判处其10年有期徒刑可谓是法官经过深思熟虑的再合适不过的处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受害人的心灵。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思考,犯罪人或者与犯罪人类似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时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心理状态是怎样的,难道真的是所谓的“人性本恶”,没有改善的余地?当所有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犯罪人要如何面

    商 2015年6期2015-05-30

  • 英国2012及2013年恢复性司法行动计划比较研究及其借鉴
    司法;被害人;犯罪人;社区;未成年人中图分类号:DF613文献标志码:志码:A文章编号:编号:1008-7966(2015)04-0037-04收稿日期:2015-06-01作者简介:董钰(1990-),女,辽宁大连人,2013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英国2012年恢复性司法行动计划主要内容英国2012年恢复性司法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下列内容:英国司法部序言、恢复性司法引导团主席的引言、适用范围、背景、现存的局限性、在刑事司法体系中植入恢复性司法、管理和责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6

  • 关于自首制度相关问题的解读
    交代也只能认定犯罪人是坦白、或者供认,而不应认定为自首。二、关于“投案对象”的问题我国最高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投案对象可以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一)被害人能否成为投案主体该解释规定对投案主体的规定并未明确提及被害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犯罪人直接向被害人投案,被害人能否成为投案对象?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目前的《解释》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不能成为

    法制博览 2015年18期2015-02-06

  • 女性犯罪人社区矫正问题浅析
    法定条件的女性犯罪人适用社会矫正更能体现社区矫正的价值。本文将讨论对女性犯罪人施行社区矫正的问题。一、女性犯罪现状(一)女性犯罪特点女性犯罪人有着共通的基于女性性别特征的犯罪特点。第一,女性犯罪人的心理容易发生问题。由于女性情感丰富,情绪稳定性差,部分女性犯罪存在不理性因素。第二,女性犯罪人在体力上存在劣势。生理上的弱势决定了大部分女性犯罪集中在拐卖妇女儿童、容留或介绍卖淫、组织卖淫、贩毒吸毒、经济犯罪等不需要体力优势的犯罪。第三,女性犯罪人往往也是受害人

    中国司法 2015年5期2015-01-30

  • 加罗法洛法律思想探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犯罪人的特征与分类进行了全新的论述。《犯罪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学的原理体系,构建了犯罪学最初的学科框架,此书的出版也标志着犯罪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关键词]实证;自然犯罪;犯罪人;刑罚功能一、加罗法洛与刑事实证学派。刑事实证学派,是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学派,是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的统称。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除加罗法洛外还有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和菲利。实证主义犯罪学派是在19世纪后半期为了反对古典犯罪学派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2014-11-10

  •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与内涵
    将被监狱监禁之犯罪人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在形式上,管制系属刑罚的种类,而缓刑、假释则属自由刑执行制度;但是,刑法却将社会矫正同时作为这两个没有交叉的制度范畴中的内容。这其中的实质理由在于从刑罚适用结果来看,管制就是一种非监禁的刑罚,而缓刑、假释则是将自由刑附条件地转化为非监禁的刑罚。其次,非监禁刑并非一种刑罚种类,其是将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置于社会上执行,而非将犯罪人置于一定封闭场所而使之与社会隔开的刑罚执行状态,即应从刑罚执行的结果上把握其概念,其还包括

    中外企业文化 2014年5期2014-10-21

  • 系列性案件侦查理论三:有限空间理论
    追堵截,最终将犯罪人抓获归案的理论。有限空间理论是建立在信息源理论、同心圆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系列性案件侦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系列性案件有限空间理论提出的根据(一)有限空间理论在物理学研究中有一个极限控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只有当被限定的给定过程变量超越预定极限时才起作用的控制称为极限控制。这种极限控制理论在系列性案件侦查有限空间理论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侦查机关对可能发生系列性案件的区域已经穷尽了可控制的范围,使犯罪人无处可以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5

  • 刑事被害人过错刍议
    构建国家刑法、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三元结构模式将大有裨益。刑事被害人;过错;划分标准;三元结构犯罪人与被害人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但在国家刑法和犯罪人的二元结构模式中,被害人的因素不容易受到重视,如何认定被害人的过错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本文拟对刑事被害人的过错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将刑事被害人过错纳入刑事法律关系之中,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刑法、犯罪人和被害人三元结构模式。一、刑事被害人过错的定义和理论基础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被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7期2014-04-06

  •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构建 ——当前司法改革中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忧思
    的全面公开,使犯罪人的正当利益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并与正在探索建立的犯罪记录查询系统产生了直接和剧烈的冲突。因此,应当对此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全面的审视。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对于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裁判文书公开经历了从不公开到有限公开,再到当前的全面实名网络公开三个阶段。目前关于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规定,对于大部分犯罪人的姓名采取实名公开的方式,这就必然会涉及犯罪人身份信息的法律性质和法律评价问题。从犯罪事实的整体视角来看,犯罪人的身份信息是

    中国检察官 2014年23期2014-02-03

  • 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对定罪量刑和犯罪预防的影响
    意义。关键词:犯罪人;被害人;互动;定罪量刑;犯罪预防与刑法相比,犯罪学涵盖范围更广,更注重的是对犯罪事先的预防而非事后的单纯的惩罚。而被害人学更是其中更晚出现的分支。对于被害人在犯罪的整个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对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最终达到控制犯罪,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概念的产生传统刑事法学学者,包括影响较大的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学者在理论探讨时基本上以犯罪人为本位和研究核心,认为犯罪是行为人自由意志的

    卷宗 2013年1期2013-05-14

  • 未成年犯罪人自由刑适用研究
    规定,对未成年犯罪人不得适用死刑,但是关于生刑的适用问题却未作特殊规定,这就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犯罪人普遍适用较重生刑的现象。笔者认为,虽然我们一再提倡减少死刑适用,加重生刑处罚力度的刑罚体系的构建,但是对于未成年犯罪人这一类特殊犯罪群体,我们亦应对其谨慎适用生刑,应当废除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和拘役刑,同时应当严格限制有期徒刑的上限。一、依法不适用无期徒刑我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了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但是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是否适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3-27

  • 犯罪人罪后行为分析技术的侦查价值
    10138)论犯罪人罪后行为分析技术的侦查价值熊立荣(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8)犯罪人罪后行为分析技术奠基于美国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三大变量系统理论”,其赖以实施的事实基础是犯罪人的成长环境、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人实施犯罪后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以及视频、通信、网络等各种社会监控手段。它能为追逃、顺利收集犯罪证据、制止继续犯罪、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等提供指导性意见。和传统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比较,它拓宽了工作对象、拓宽了所适用案件的类型、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1-29

  • 再犯撤销减刑制度的犯罪学根据
    部分获得减刑的犯罪人刑满释放后再次走向犯罪,这无疑与减刑制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根据犯罪学的研究,如果再次犯罪撤销减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的目的。减刑;犯罪学;预防再犯监狱作为自由刑的执行机关,衡量自由刑执行效果或者犯罪人改造效果的重要标准是犯罪人刑满释放后的重新犯罪率,如果重新犯罪率较高,说明监狱只是行使了惩罚犯罪的职能,而没有认真履行改造犯罪人实现特殊预防的职能。同样,衡量对犯罪人减刑效果的标准也是重新犯罪率,如果被减刑的犯罪人重新犯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12-26

  • 论老年犯罪人处遇 ——基于刑事政策的维度
    070)论老年犯罪人处遇 ——基于刑事政策的维度贺小军(甘肃政法学院 公安学院,兰州730070)老年犯罪人处遇应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刑事政策学角度探讨老年犯罪人处遇,不仅是刑事实体问题,也是刑事程序问题。然而,国内已有研究偏向从刑事实体角度分析老年犯罪人问题,却疏于从刑事程序角度讨论,因而难以有效回应实践。从刑事程序视野探索老年犯罪人处遇问题,借鉴域外老年犯罪人处遇研究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老年犯罪人处遇制度。老年犯罪人;处遇;刑事政策老年人犯罪,是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4-07

  • 犯罪人的适应性非理性及其防控
    200042)犯罪人的适应性非理性及其防控陈和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上海 200042)犯罪人在本质上可以认定为非理性的。界定理性和非理性的标准,从犯罪心理学意义上说,就是看行为人能否考虑和愿否考虑行为的后果。犯罪人在神智正常的情况下,不能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或者不愿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说明了其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主要表现为低自控和低自珍。犯罪人的非理性的生成是环境适应的结果,可以把犯罪人的非理性看作为适应性的非理性。犯罪人非理性的防控是犯罪预防

    政法论丛 2012年4期2012-01-28

  • 犯罪人罪后行为分析:传统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继承与发展
    410138)犯罪人罪后行为分析:传统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继承与发展熊立荣 王光杰(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犯罪人罪后行为分析技术在追逃、制止继续犯罪、收集犯罪证据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侦查价值,它的理论基础是托尔曼关于犯罪环境、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三大变量理论,其事实基础包括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从本质上看,它属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范畴,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继承,但是并非简单的继承,而是发展基础上的基础。它延伸了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思维过程,同时拓宽了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盗窃罪既遂标准之反思与认定
    而不应当偏重对犯罪人或被害人利益的保护。从刑法的应有价值取向和刑罚的目的两个角度来考察,“控制说”作为盗窃罪的既遂标准更具有合理性。既遂标准;控制说;价值取向;刑罚目的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行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可见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此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属于简明罪状。因此,如何在法条的基础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浅析运输毒品犯罪中的几种共同犯罪形式
    罪相比较而言,犯罪人可以共同谋划、相互分工,更易于完成犯罪,而且,在犯罪以后还可以订立攻守同盟,互相包庇,更易于逃避法律的制裁。特别是有组织的共同犯罪,犯罪的方式和手段更为周密、隐蔽、危险和狡诈,逃避侦查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共同犯罪比单独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历来都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所以,运输毒品犯罪中的共同犯罪的认定,特别是对主从犯的认定是惩治毒品犯罪、分化犯罪分子、瓦解犯罪集团的重中之重。一、利用人体体内藏毒的方式运输毒品的共同犯罪问题利用人体藏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老年犯罪人社区矫正论*
    5) ■文老年犯罪人社区矫正论*Comm unity Correction Theory for Elderly O ffenders吴宗宪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犯罪与矫正研究所所长 北京 100875) ■文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年社会,随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犯罪的数量也将会增加,因此,需要探讨与老年人犯罪有关的问题。本文探讨对老年犯罪人实行社区矫正的问题。一、老年犯罪人与刑法修正案的新规定老年犯罪人是指已经进入老年

    中国司法 2011年8期2011-02-19

  • 地理热点成像技术在越狱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等技术分析预测犯罪人的藏身地点与下次可能的现身地点。在克服传统追捕越狱犯罪嫌疑人方法的诸多缺陷的情况下,地理热点技术将地理因素与犯罪人个人因素结合,划定犯罪人行为边界,配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刻画,找出犯罪人活动地点区域和趋势,为迅速抓捕做准备。越狱;成像技术;犯罪心理;图层2009年10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第二监狱一起四名罪犯杀害一名监狱民警后集体越狱的案件震惊全国,万余警力经过70个小时的全力抓捕,四名犯罪人全部落网。这一方面反应出当前监管形势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4-11

  • 论恢复性司法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
    司法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许 健 [武汉大学 武汉 430072]□崔 楠 [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检察院 西安 710003]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承受者,被害人是刑事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一方,他们的权益保障程度是衡量一国刑事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尺。我们应该着力探讨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以被害人为中心,从关系的角度深入发掘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恢复性司法的互动关系以避免受害人恶逆变。恢复性司法; 被害人; 犯罪人一、引论被害人分为狭义被害人和广义被害人两个层次,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5期2010-04-03

  • 浅析犯罪人格与刑事责任
     洪一、人格与犯罪人人格概述“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最早将人格概念引入犯罪学的是最早将人格概念引入犯罪学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塞缪尔·萨姆诺,他认为精神病人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特别容易从事反社会行为,由此揭开了利用人格概念进行犯罪学研究的新篇章。犯罪学上将人格定义为犯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2期2009-09-18

  • 异常犯罪人犯罪原因浅析
    铎摘要异常犯罪人犯罪人中真正的犯罪人,人身危险性极高,对社会的潜在威胁极大,因此消除或者是削弱这部分人的危险性对于社会的安定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异常犯罪人的成因展开了探究。关键词异常犯罪人反社会人格越轨行为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43-0119世纪末期就有犯罪学家提出“异常犯罪人”这个概念,并且有了相关的论述,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在《犯罪学》(1885年)一书中这样的描述:“当你在近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2009-07-05

  • 家庭暴力犯罪主体的责任能力
    词]责任能力;犯罪人;被害人[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4-0019-02一、犯罪人在犯罪学中,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和法人。我们知道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不同于并且外延宽于刑法学中的犯罪主体概念,犯罪学中的犯罪人不仅包括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而且可以包括一定范围内的实施违法或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人。我们在这里要探讨

    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4期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