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

  • 论海德格尔对早期费希特哲学主体性格局的超越 ——基于1794 年版《全部知识学基础》的分析
    《困境》)中的费希特阐释,可以被看作是《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生存论思想的进一步的延续和补充。①以批判费希特的“非我”(Nicht-Ich)概念为契机,海德格尔进一步展开了他的世界的形而上学(Metaphysik der Welt)②,在一种全新的视角下审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最终确立了以自我和世界作为双重本原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以“问题格局”(Problematik)一词批评费希特哲学乃至整个德国唯心论哲学传统。在德语语境中,“Problematik”是“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9期2023-11-06

  • 费希特知识学关于存在问题的主体哲学方案
    是实在的东西。费希特哲学通过确立绝对自我为本原,从中演绎出知识的整体,实现了莱因霍尔德(Karl Reinhold)的“基础哲学”所构想的科学图景。尽管以尼德哈默(Friedrich Niethammer)为核心的圈子对莱因霍尔德-费希特一系的基础哲学方案表达过质疑,但这并不影响费希特开创的唯心论哲学在早期浪漫派、谢林、黑格尔等思想体系中的继承、批判、改造与发扬光大。费希特在确立绝对自我的同时,又将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视作在无限进程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使得理论问

    现代哲学 2023年1期2023-03-21

  • 费希特与诺瓦利斯哲学关系探析:从想象力入手
    的发展脉络中,费希特与诺瓦利斯是至为关键的两个人物。前者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不容置疑的先驱,后者是早期浪漫主义运动最为著名的代表人之一。然而有意思的是,前者是坚持启蒙理性的观念论的代表人物,而后者则以诗化哲学反抗极端片面的理性,对理性持十分审慎的态度。这种矛盾性凝结在诺瓦利斯对费希特哲学的继承与批判之中,其中最具有可挖掘性的就是“想象力”。一方面,想象力在理论中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阿尔伯特·威廉·莱维就指出:“在批判哲学中……没有什么比想象力的最终角色的确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1-17

  • 整合与重构:费希特意识原理的知识学基础
    的探索过程中,费希特“知识学”(Wissenschaftslehre)的意识原理占据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费希特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一书中阐明:“知识学探讨的是知识一般发生的问题,是搞清楚知识是如何产生的,知识成立需要什么先决条件,知识有哪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应如何获得,这些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1]因此,费希特“知识学”的最高理想就是为全部学科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在对知识学的研究中,费希特充分意识到康德认识论的不彻底性。在康德看

    学习与探索 2022年10期2022-12-29

  • 浅谈认识边界
    键词:黑格尔;费希特;康德;海德格尔中图分类号:B0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1-0141-04关于认识论的问题,当代哲学主要讨论的是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就是知识本身的成真条件。然而,近代哲学认识论(epistemology)研究的是认识能力和有效性的问题。从笛卡尔开始,在近代认识论研究上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以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一条是以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从康德

    西部学刊 2022年1期2022-04-25

  • 费希特知识学中的自我与自由
    〕 自由问题是费希特知识学以及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主题。在费希特知识学中,自我的形而上学特征直接决定了自由的特性。可以大致从这样三种自我和自由的类型来概括费希特知识学不同的发展阶段:绝对自我与先验的自由、现实自我与实践的自由、宗教中的自我及其自由。我们试图阐明,自我在费希特知识学的这三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规定性,这样的自我是如何实现自由的,他的自由思想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地位。〔关键词〕 费希特;知识学;自我;自由〔中图分类号〕B516.33 〔文献标识码〕

    社会科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4-08

  • 费希特共同体价值观教育的“自我”哲学基础——基于1794 --1795年知识学的讨论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J.G.Fichte)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全面把握费希特教育思想的重要前提,然而国内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见。多数学者习惯于“从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立场与视角看费希特的教育思想”[1],有意回避具有较大阅读难度的费希特哲学理论部分,使得“解读和阐发尚难以深入触及费希特思想的哲学理论层面”[1]。部分论文和著作提及费希特耶拿时期的知识学思想,可惜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嫁接”情况。例如在讨论费希特晚年柏林时期出版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7

  • 费希特“外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影响
    观整个异化史,费希特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第一次把异化概念引入了哲学视阈,并赋予其现代内涵。虽然在其“知识学”哲学体系中,费希特并未直接使用“异化”一词,但他使用了与“异化”相接近的“外化”概念作为架构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词。“在哲学里,就我所知,费希特已经使用过‘外化’。他使用时的含义一方面是,客体的建立是一种主体的外化,另一方面又是,客体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外化了的’理性。”[1]10在他之前“异化”并不赋有哲学内涵,也与现今学者所理解的“异化”略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30

  • 拉夏洛泰与费希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中,拉夏洛泰和费希特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近代欧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中较有代表性、不容忽视的两种教育思想。为了摆脱教育一直被教会控制的局面,拉夏洛泰提出国家办学的主张;费希特在民族危亡面前,主张国家管理教育,通过国民教育培养新一代国民。本文从两种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入手,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教育思想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得出两种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的异同之处。關键词:国家主义教育;拉夏洛泰;费希特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9期2021-10-14

  • 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的民族教育思想
    【摘要】费希特在民族危亡关头赋予了“民族教育”新的内涵。费希特主张将教育与民族、个人紧密联系,以期在培养完善个人的基础上,以学者教育为先锋,发扬本民族精神及文化,以期能够利用新的教育唤醒民众,完成德意志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关键词】费希特;民族教育;民族主义费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这本著作发表于1808年,其中所反映的民族教育思想,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费希特的民族教育思想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背景。十八世纪初,此时的德意志在政治经济上都十分落后,法國却

    红豆教育 2021年33期2021-03-07

  • 上帝的声音
    走,甚至连室友费希特也不放过。费希特是奥地利犹太人,二战前是一名大学物理学教授。这天,费希特因高烧陷入昏迷,虽生命垂危,但并未咽气。西奥多不顾大家的劝阻,硬是将他搬上运尸车。同牢房的匈牙利犹太人叶米奇二战前也是一名物理学教授,他斥责道:“西奥多,你这么做就是残害同胞的帮凶,比纳粹更可恶!”西奥多辩解道:“费希特已经昏迷,又不可能得到救治,早拉出去和晚拉出去,又有什么分别?”叶米奇一拳打向西奥多的鼻子,鼻血喷涌而出。再看其他人,眼神里都带着一种死亡的威胁,西

    故事会 2021年1期2021-01-07

  • 牟宗三“智的直觉”新释 ——以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为视野
    观念论传统里,费希特、谢林也十分重视这一概念,那么,熟稔西方哲学的牟宗三究竟是依据什么做出这样的论断?是其赋予了这一概念以独特的涵义还是其根本没有注意到西方哲学里类似的资源,以至作出了不恰之论?在正式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探讨牟宗三“智的直觉”与西方哲学里“智性直观”可能的联系和区别(1)我们把牟宗三所谈的“intellectual intuition”译为“智的直觉”,把康德及其后的费希特、谢林、胡塞尔等所谈的“intellektuelle An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22

  • 世界之开显 ——论海德格尔“费希特阐释”的原初语境
    中,海德格尔对费希特知识学展开了大规模阐释,这种阐释在篇幅上较之同讲座中的另外两种阐释(“谢林阐释”和“黑格尔阐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在义理上也构成了对后两种阐释的奠基。1929年的这种“费希特阐释”引发了费希特专家的高度兴趣(1)Jürgen Stolzenberg, “Martin Heidegger liest Fichte”, in: Heideggers Zwiegespräch mit dem deutschen Idealismus, Ha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19

  • 探究费希特文化及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古典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关于德意志民族复兴的核心文化和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中国化研究,从重视德育、重视民族教育、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夯实民族文化自信等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核心竞争力。关键词:费希特,民族复兴,高校,教育作者简介:张雪梅,女,博士,讲师.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当前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国人民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争取早日实现中华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2020-12-07

  • 费希特知识学的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学发展过程中,费希特不仅是康德哲学的直接继承者,更是康德哲学的批判者和发展者。费希特清楚地看到康德哲学中基于思想自由的主体创造性与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之间的矛盾,既想继承康德先验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又想克服康德的二元论,努力创造一个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以推动哲学的前进。知识学是费希特耗尽毕生精力所要建构、却没有彻底完成的哲学体系,他的实践哲学,如政治哲学、社会学说、法权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都是建立在知识学理论基础上,其基本思想对谢林、黑格尔甚至现代哲

    现代哲学 2020年4期2020-11-30

  • 反思与自我设定
    立卿〔摘要〕 费希特的哲学始于对康德思想的批判性考察,他早期知识学原理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表现为从“事实行动”的概念入手提出知识学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思路。康德与费希特对反思问题的处理大相径庭,费希特正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看法,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费希特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中提出的基本原理是一项重大贡献,它为重新理解反思方法并将之运用于自我设定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对今天的哲学研究来说,这些论证需要通过重构才能更清晰地显示出其特点。〔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2020年3期2020-05-14

  • 教育基本理论工作者的道德使命与关键品质
    命和追求,基于费希特《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教育基本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关键品质做出阐释。【关键词】费希特;学者;教育使命;完善的人【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4-0039-05【作者简介】轩静文,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一、自在的人之使命教育基本理论工作者作为人的存在,应明确作为人的使命是什么。费希特从“自在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角度看待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2期2020-04-07

  • 世界之开显
    1919年的“费希特阐释”虽然含蓄而简略,但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的探讨既可使人看清其备受重视的1919年讲座的深层语境,又可使海德格尔1929年“德国观念论讲座”的真正依據得到澄清。为此进行的文本分析意在阐明早期海德格尔的“费希特阐释”何以堪称一种“世界之开显”:它根本地意指以“人与存在之关联”来重新解读思想传统的契机之形成,即在极限性之思中追问同一者之道路的敞开。关键词:海德格尔;费希特;洛采;康德;人与存在之关联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识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年1期2020-04-02

  • 费希特关于学者品质的哲学建构与伦理反思①
    李慧琳费希特的一生,兼具着哲学家与学者的双重职责,因而他毕其一生都承载着两种使命所赋予的重托:首先,基于对自身学科的情愫,他真挚而虔诚地对真理世界进行了持久的探索;其次,出于对自身职业的践履,他真切而笃定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不懈的努力。故而,费希特提出了“严肃热爱真理是学者的真正道德”(1)费希特著,梁志学编译:《费希特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372页。这一重要命题。据此,我们将探析费希特对于学者品质的建构,以期为当今的学术伦理建设寻求道

    劳动哲学研究 2020年0期2020-03-02

  • 张君劢的民族主义思想与费希特哲学
    0年代初围绕着费希特哲学所进行的介绍、翻译、讨论,既是对现实国难的回应,又是对奥伊肯生命哲学、康德哲学、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重新甄别和理论选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主义展现的恰是一种与“自由民族主义”判然有别、甚至针锋相对的理论形态。因此,从跨文化的视角考察张君劢与费希特哲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与多样形态。一对于张君劢来说,1929年是个多事之秋。年初,亦师亦友的梁启超因病去世。是年春,创办了仅10期的《新路》杂志被查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8

  • 陈寅恪与费希特
    相类似的资源,费希特就说:“我的使命就是论证真理;我的生命和我的命运都微不足道;但我的生命的影响却无限伟大。我是真理的献身者;我为它服务;我必须为它承做一切,敢说敢做,忍受痛苦。要是我为真理而受到迫害,遭到仇视,要是我为真理而死于职守,我这样做又有什么特别的呢?我所做的不是我完全应当做的吗?”费希特这里表达的意思,不仅是为了发扬真理,而且是要为真理献身,个体渺小,然而生命伟大。这些西方思想资源聚集在一处,则融汇为现代汉语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经典表

    书屋 2019年12期2019-12-24

  • 否定与自由:黑格尔与费希特论否定的行动性
    ie),代表是费希特在1800年以前的若干版本的知识学体系;2.另一种也着力于探讨知识的可能性根据,但进而转向了使得人类知识最终成为可能的哲学本原,并尝试在这种本原中建立起观念性与实在性的原初同一体的存在论 (Ontologie),代表是谢林关于先验唯心论的若干构想 (包括谢林在1796-1799年的若干自然哲学构想)。作为先验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从其哲学的最初发展阶段便努力试图将这两条平行路线整合起来,而他从1812年开始陆续出版的《逻辑学》(Wiss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12-09

  • 试析早期谢林与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观的差异
    里,关于谢林和费希特的关系,通常流行的观点是:“早期”谢林(1794-1796)是作为费希特的追随者而进入哲学,后来才发展出自己的自然哲学和同一性哲学等思想,最终与费希特决裂。这个观点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人们基本上只是从谢林的自然哲学(以1797年的《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为起始)和随后的《先验唯心论体系》(1800)及同一性哲学(以1801年发表的《对我的哲学体系的阐述》为起始)出发,寻找他和费希特哲学的差异和分歧,同时认为谢林的早期著作仅仅是费希特哲学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2-08

  •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在耶拿大学完成的《论学者的使命》一书,对包括哲学界、社会学界、历史学界的几乎所有学界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今天,正值我们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学者,尤其是民族工作者在其中的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关键词】 民族工作者 费希特 担当一、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工作者是发现解决民族问题的先行者(一)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長期以来,我们对于民族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经贸 2019年7期2019-09-12

  • 浅析费希特前期与后期的“上帝”概念
    :上帝与道德在费希特的1792年出版的《试评一切天启》中,“上帝”是天启信仰,是“至善”,是作为实践理性的道德需要的一种必然存在。首先,这部作品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尤其是在康德的三大批判深刻的批判了传统神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自然神学证明和宇宙论证明之下,且康德所提出的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的理性公设纯粹是为了增进人们的道德而具有的实践理性的意义。1所以我们从最高道德的角度来理解他的前期“上帝”概念是可能的。其次,仔细梳理费希特在《试评一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2019-07-12

  • 费希特与谢林关于自然哲学的争论 ——以1794—1802的书信往来为依据*
    费希特与谢林是德国观念论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重要人物。两人思想上的交锋对各自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谢林早年是在费希特先验哲学的鼓舞下步入哲学殿堂的。费希特后期对重要哲学术语的更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谢林批判的回应。从费希特的先验哲学中,谢林看到了超越费希特的一个缺口。自然哲学便是谢林挑战费希特哲学的首次尝试,正是以此为基础,谢林将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作为同一哲学的两个必要部分。与此同时,费希特从先验哲学立场出发,积极应对谢林的自然哲学观。在这场长达

    思想与文化 2019年2期2019-02-20

  • 哲学不仅是可教的手工活 ——A.施密特教授(Andreas Schmidt)访谈*
    久之后您转向了费希特研究。对此,有什么原因吗?施密特:这一过渡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惊讶。萨特和费希特两位哲学家都发展了非常精致的人的主体性理论,并且也都得出了极为相似的结论:人由于自身的主体性而具有极度的自由。费希特这样写道:“我的体系自始至终只是对自由概念的一个分析。”萨特认为:“自由遇到的诸多限制存在于自由之中。因此就像在斯宾诺莎那里,思想只能通过思想而被限制一样,自由也只能通过自由被限制。”对于这两位哲学家来说,主体性不再被描述成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不再

    思想与文化 2019年2期2019-02-20

  • 凝望星空,凝望心灵
    或照片。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这几位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著作太厚,太不好读。字都认识啊,可说些什么实在难懂。但我知道,被我凝望的这些人,他们也在凝望,他们一生都在凝望头顶上的星空,凝望人类的心灵。所以,我的目光最后往往就聚焦到了他们那平静、清澈,或者坚定、决绝,抑或还有忧郁,甚至游移的眼神上了。当然,还有海涅所说的,我反反复复想象中的,黑格尔的那个“怪怪”的眼神……不错,他们那些艰深的理论与他们鲜活乃至古怪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甚至,理论只是他们

    当代 2019年1期2019-01-21

  • 费希特人的使命观及其当代启示
    葛宇宁论费希特人的使命观及其当代启示葛宇宁(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人的使命问题是费希特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费希特看来,自在人的使命是通过成长完善自身,使自己符合人的概念,实现自相一致;而作为社会的人则应该通过服务于别人的完善和汲取社会提供的条件来完善自身,致力于达到共同的善;学者是一个特殊的阶层,该阶层的使命是注视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致力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好人类的教师和教养员,做社会的道德楷模。费希特的人的使命观启示我

    天中学刊 2018年1期2018-08-15

  • 黑格尔批判施莱格尔“反讽”说的思考
    人物施莱格尔从费希特的“自我”理论出发,将“反讽”的意蕴扩大到一种艺术创作甚至于一种人生态度的层面,进而上升到一种追求普遍真理的高度。但这一举动却招致了黑格尔的批判,黑格尔认为,施莱格尔将“自我”置于一种绝对自由状态,将主体精神延伸至无限的领域,基于这种绝对自我的“反讽”也不再受到社会历史等种种客观现实的羁绊,从而忽视与现实人生与经验世界的融合,造成理论的空洞性和现实不可操作性。基于对施莱格尔“反讽”说的批判,黑格尔认为,真正的美必须产生于客观唯心,即主客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29

  • 论黑格尔对费希特主观观念论的批判
    内容提要对费希特“知识学”的批判是黑格尔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费希特率先将康德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与斯宾诺莎的“实体”统一起来,完整地呈现出一个一元论的哲学体系。但是,黑格尔青年时期对费希特“知识学”的批判,也同时揭示了这种主体主义哲学在存在论和方法论上的缺陷。黑格尔指出,由于“知识学”是建立在知性反思的同一律基础之上的,自我统一非我的行动仍然是以一种根深蒂固的对立作为前提,所以,费希特在突破康德为现象与物自体之间所划定的界限的同时,却在无形中进一步巩固了

    人文杂志 2017年10期2018-03-08

  • 浅析费希特的知识学三原理
    1130)引言费希特批判和吸收了康德的部分哲学思想,看到了康德哲学中的两重性,建立了自己的一元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费希特认为这个所谓的永恒不变的第一原理即“绝对自我”,从这个“绝对自我”出发,引申出“非我”及“自我”与“非我”之间的辩证关系,但这个辩证关系体现出来的并不像马克思所描述的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法思想,而是一种超越自身存在、先验存在及一切人与物关系之间的存在,即不明自证的第一原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费希特知识学三原理。在自我及自我意识的认识上和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3期2018-02-24

  • “听”演讲
    翰·戈特利布·费希特正登台开讲。这位年轻的康德哲学家刚刚接过卡尔·莱因赫德(KarlReinhold)的教席,开始在耶拿大学执教,这场题为“学者的天职”的系列讲座,正是他的就职演讲。“就职演讲”在当时的耶拿还是一样新事物,在此之前,或许只有席勒1789年的就职演说《什么是和为什么要研究普遍历史?》较为出名。与他的前辈们相比,费希特的讲座无疑要远为成功与轰动。当时,24岁的荷尔德林正挤在台下,在讲座归来之后,他难掩自身的激动,在一封给朋友的信里对费希特称颂不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期2017-03-01

  • 倒影4
    枫树下,康德和费希特席地而坐。康德低着头,凝视着自己的倒影,眼神伤感,四目相对,那是一种何等的凄凉啊!费希特还很年轻,他也学着自己的老师,低头看着自己的倒影,眼神有些活泼,亦有些飘忽不定。许久,当一片大枫叶从树上不合时宜地落在康德有些秃了的头顶上时,费希特忍不住笑出了声。康德抬起头来,枫叶从他的身后落了下来,康德问:“你看出了什么?”费希特不假思索地答道:“就像我和我的倒影一样,我动,他也动。世界是互相影响的,战争才是灵魂的救赎,才能摆脱这种愚昧。”康德没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7年1期2017-01-19

  • 费希特的视角看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50000)从费希特的视角看王尔德的《快乐王子》From Sensuousness to Morality: on Wilde’sThe Happy Prince Based on Fichte’s Theory黄武伟Huang, Wuwei(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2016-11-26

  •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及其问题解析
    的样态而出场;费希特在考察了康德的辩证法思想后,指出了康德辩证法的缺陷并提出了自己的主体辩证法;而谢林又着重强调了客体方面,提出了他的客体辩证法。这些近代哲学家关于辩证法的思想研究,给黑格尔认识辩证法提供了理论资源。黑格尔正是在考察了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辩证法思想的研究上,提出了绝对理念的辩证法。把辩证法理论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关键词:辩证法;康德;谢林;费希特;黑格尔作者简介:毛健(1989-),男,浙江嘉兴人,苏州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2016-06-30

  • 站在时代的讲台上
    入史册。他,是费希特;这部书,是《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国歌中如此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对于当时的费希特,大抵只需把中华,换做德意志。一年前,纽伦堡出版家约·菲·帕尔姆刊印过一本《处于极其屈辱的地位的德国》的小册子,由于不愿坦白交代这本反法著作的作者姓名,已被拿破仑下令枪决。当时的柏林,由于普鲁士政府尚未付清战争赔款,还驻扎着法国军队。甚至在他演讲的时刻,法国军队多次从旁列队经过,击鼓发出一种急迫的警告。在现场,也有闯进来的法国人对他行注目礼。甚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期2016-05-30

  • 费希特刑罚目的理论的解读与定位
    411201)费希特刑罚目的理论的解读与定位邱帅萍(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费希特认为,在以保障法权、维护公共安全为最高目的的前提下,刑罚应当尽可能地促进国家、公民利益,刑罚首先应当基于强制法的要求坚持抗衡原则;当抗衡原则无法维护公共安全时,应当基于赎罪契约而坚持对罪犯实施矫正;只有当矫正依然无法维护公共安全时,才可以并且应当立即将罪犯驱逐出社会;在刑罚的全部阶段,都应当注重运用刑罚威慑其他公民不敢犯罪。费希特的刑罚目的理论强调刑罚的特殊预防,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5

  • 黑格尔“绝对”概念探析 ——从与斯宾诺莎、费希特、谢林思想联系的角度
    从与斯宾诺莎、费希特、谢林思想联系的角度胡志刚*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绝对”是黑格尔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最让人魅惑的概念,黑格尔本人没有对“绝对”做出确切的概念界定。通过对黑格尔的“绝对”概念和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谢林的主客同一思想、费希特的“自我”思想内在的亲缘性进行梳理,可以使“绝对”的概念得到澄明。“绝对”是一个包含一切的有机整体,不仅是无限的实体,同时还是绝对的能动主体,拥有自己运动的内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18

  • 费希特伦理学的意义
    张东辉论费希特伦理学的意义张东辉费希特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费希特哲学的内部看,他的伦理学说是以知识学为原则从“自我”推演出来的,因而属于知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对知识学基本原理的验证和重要补充;其次,从伦理学的发展史看,费希特伦理学是对康德道德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凭借“职责”学说赋予道德法则以实质的内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学的形式主义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学的个体主义立场,从而标志着近代义务论伦理学向德性

    伦理学研究 2016年2期2016-02-02

  • 康德的阴影与费希特的超越 ——重审知识学的最高原则①
    偲康德的阴影与费希特的超越 ——重审知识学的最高原则①倪逸偲在1787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的“超验演绎”部分,康德着力考察了知性范畴的运用条件,从而引出了对于观念论哲学极为重要的自我意识的难题。作为康德哲学问题意识的直接继承者,费希特在他的知识学系统中直接将在康德那里仍然处于后设问题的自我意识论题中心化,试图摆脱康德哲学中过于浓重的传统哲学的阴影,以崭新的方式去处理这一论题。以费希特于耶拿时期写作的两版“知识学”中关于最高原则公式的讨论为中心展

    哲学分析 2016年6期2016-02-01

  • 费希特的演说
    古典哲学史上,费希特的地位颇为尴尬。后人往往这样来定位“德国古典哲学”:其先驱为莱布尼兹,其创始人为康德,其集大成者为黑格尔,其最后的代表为费尔巴哈。至于费希特,即使是持肯定态度的人,也只是把他视为“康德到黑格尔之间的一位过渡性人物”,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是“康德之后最重要的一位康德派哲学家”——人们总是用康德、黑格尔甚至谢林来观照费希特。不可否认,德国古典哲学群星璀璨,论起哲学上的成就,费希特可能要比前面几位稍逊一筹,然而,费希特哲学自有其超然独绝之处,

    书屋 2015年11期2015-09-10

  • 谢林知识学的先验演绎
    康德、耶可比、费希特等人知识学承继和批判的过程中,力图消解主体和客体、对象和表象间的矛盾,超越一切对立,寻找居于一切对立之上的东西,并从这个本源出发,演绎出知识学的架构体系。一众所周知,近代哲学家从中世纪繁琐的神学教条对人的重重禁锢中摆脱出来,凭着对“理性之光”的坚定信念,力图通过反省人的认识能力来探讨一切知识的可靠性根据。在此问题上,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执一端。经验论认为,知识既不来源于天赋观念,也不来源于人的灵感,更不是来自神的启示,唯一的、可靠的来源就是

    江海学刊 2015年2期2015-04-18

  •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53001)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花 琦,王 蕊(六盘水师范学院 历史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1)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在德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紧密联系,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教育思想是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统一。20世纪20-30年代,其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知识界对费希特历史哲学进行了“时代”解读。费希特;民族主义;民族教育;中国知识界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4-15

  • 论卢曼法律悖论理论的隐秘源头
    一条红线。经过费希特对“自我与非我”的论述以及黑格尔对费希特思想的扬弃,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悖论问题上呈现出了连贯的思考脉络。二十世纪后期,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体”虽然已经转换为卢曼社会理论中的“系统”,但是德国先贤们的智力资源却潜入到了卢曼的社会理论中,并成为其法律悖论思想的一个隐秘源头。文章通过在费希特、黑格尔关于悖论的思想与卢曼法律社会学中的悖论理论之间的对比研究,展示了卢曼在其法律悖论思想中对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反思性继承和创造性超越。关键词:法律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2期2014-08-04

  • 费希特国家主义学说及其影响
    150080)费希特国家主义学说及其影响辛佰乐(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150080)费希特是实证主义法学的奠基人,其思想深受康德的影响,他的思想被萨维尼理论化以后传承给奥斯丁,并形成了西方实证主义法学的基本思想。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及德国文化的传统特性,使他的政治观点体现出很强的民粹主义倾向,从而对当时形成的德意志法西斯政权产生了很多的影响。费希特;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一、费希特国家主义学说的理论来源(一)历史性与整体性的融合不论提及任何一位思想家的理论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06

  • 浅析费希特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
    翰·戈特利布·费希特(1762-1814)作为德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常常被误认为处于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与乔治·弗里德里希·威廉·黑格尔(1770-1831)之间的过渡人物。这种误解非常让人容易理解,由于康德与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贡献无与伦比,他们的光彩才在无形中将费希特掩盖。但是,随着后来人们对德国古典哲学历史以及费希特本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研究的逐渐深入,费希特的价值才慢慢地被人们所认识。费希特的哲学思想涵盖了许多领域,其中,最为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7期2014-03-31

  • 费希特的高等教育思想
    翰·哥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年),德国古典哲学家,19世纪柏林大学创始人之一。曾被同时代的席勒称为“在哲学中创立了一个新体系,它尽管是建立在康德体系之上的,并且重新证实了康德体系,但是在形式上却具有许多新的、伟大的东西。这个新体系将把一切打翻在地。引用康德的话来说,费希特无疑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思辨头脑。”[1](P203~204)这个新体系即为费希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它也是费希特高等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30

  • 论卢曼法律悖论理论的隐秘源头
    ”不过是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主体”的泛化;另一方面,哈贝马斯又忽略了卢曼的社会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联系:卢曼和古典哲学家处理的是同一个问题域,即“悖论问题”。充分展示卢曼的法律自创生理论(the theory of legal autopoiesis)与悖论理论(the theory of paradox)之间张力的一个绝佳路径,就是把卢曼的思考与德国古典哲学关联起来。卢曼很少直接讨论自己的悖论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而更多把悖论理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2-10

  • 费希特知识学本体的先验澄明
    自明性。因此,费希特把自己的知识学叫做“第一哲学”,就是把康德的现象学进行到底,将康德的知识论本体彻底还原,打开“最明白又最隐蔽的”知识学之门。一、刨根问底费希特知道,一切科学都是以逻辑为先决条件,而且希望达到真理,但按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解释,逻辑和真理都是或然的,没有达到最大的普遍必然性。为此,费希特要想把知识学变成一门严格的科学,那么他就必须建立一套纯粹的逻辑体系,使之具有无可置疑的正确性,具有最大程度的明晰性,具有一个确实可靠的始基。费希特对知识学始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4-08

  • 先验思辨逻辑的开端 ——费希特对先验自我的形而上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辑的开端 ——费希特对先验自我的形而上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吴宏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理性的灵魂学说通过知性逻辑的三段论推理建立的对自我的知识体系,被康德视为“谬误推理”并给予了批判,从而证明企图通过知性逻辑建立关于先验自我的形而上学知识体系是徒劳的。费希特则继承了康德的先验论哲学道路,通过对自我的先验思辨逻辑的发现,把先验自我确立为“实体”,进而重新建立了关于先验自我的形而上学知识体系。费希特;知性逻辑;先验自我;实体;先验思辨逻辑康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4-07

  • 费希特的民族教育思想
    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被认为是康德哲学的真正代言人和唯一正统继承人,康德哲学的克服者和完成者。他被誉为19世纪最明亮的哲学巨星”[1]。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等著作里。费希特提出,若要使德意志民族摆脱目前所面临的一切灾难,唯有实施民族教育,通过教育和道德复兴来为德意志的爱国主义开辟道路。他希望能通过民族教育来唤醒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2-15

  • “康德与费希特之争”初探
    德哲学的精神,费希特亦是如此。费希特毫不掩饰自己对康德哲学的继承关系,在1797年出版的《知识学新说》中,他指出“那种第一次自觉地使哲学脱离开外在对象而转向我们自身的十分独特的功绩,终归是归属于这位伟人(指康德——引者注)的。他的全部哲学的精神和内在灵魂就在于此,而知识学的精神和灵魂也在于此。”[2]710-711吊诡的是康德在1799年发表的《关于与费希特知识学关系的声明》中,公开宣称“我把费希特的知识学看作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体系。因为纯粹的知识学不多也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1-22

  • 青年马克思走进黑格尔哲学的缘起 ——读马克思《给父亲的信》
    了一个以康德、费希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随后又深受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影响并超越黑格尔学说,最终创立新唯物主义的复杂的变迁路径。在这个变迁过程中,黑格尔的影响是主导性的。在中学时代和波恩大学时期,由于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影响,他对康德、费希特的思想颇为赞同,并接受了他们的理性主义。转入柏林大学这个当时黑格尔主义研究和传播的中心以后,通过在文学、法学和哲学之间几经徘徊,青年马克思选定了黑格尔哲学作为他的精神支撑点,并投身于青年黑格尔运动。《给父亲的信》是青年马克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1期2012-02-18

  • 康德目的论历史观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嬗变及其意义
    这一亲缘关系。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目的论思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在他们的历史哲学中作了不同程度的贯彻。比如谢林在《先验唯心论体系》就重申了康德的目的论,并像康德一样试图从自然目的论中来理解自由和必然的统一;目的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更不用说,在《逻辑学》《小逻辑》《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等著作中都反复阐述了“目的论”思想,他将康德和谢林的静态的目的论转变成为一种自己能够运动的动态的目的论,目的论不仅成为黑格尔的“理念”发展的一个阶段,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1-22

  • 费希特柏林时期的法权概念
    11201)论费希特柏林时期的法权概念张东辉(湖南科技大学 哲学系,湖南 湘潭 411201)在新知识学的哲学背景下,费希特柏林时期的法权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法权概念的演绎起点从自我变成上帝,从而使他的法权哲学呈现出浓厚的宗教特点。当然,这种神性的法权思想又与耶拿时期有着本质的关联。从费希特对柏林时期法权概念的规定谈起,进而述及这种法权概念的形成条件和实现途径以及国家在法权概念的实现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最后,对费希特法权思想作出评价,认为它上承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5期2011-04-13

  • 费希特哲学向宗教的回归
    费希特耶拿时期的哲学是从自我的本原行动出发的,主体的绝对能动性是知识学用以说明一切知识的依据,由此确立的最高原则是人的自由原则。然而,费希特对人的主体能动性(尤其是在道德实践领域)的高扬是从“脱离了自然的精神”片面地出发的。在这一时期费希特的思想中,一切存在、客体都不过是意识的对象而由人的认识能力加以规定。费希特哲学思想的致命弱点也恰恰就在于此。在“无神论事件”及外界的批评下,费希特开始反思知识学的基础或本原,进一步探寻自我或本原行动的实在性的根据。这就导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5期2010-11-17

  • 费希特的正义理念
    学社会学研究·费希特的正义理念崔文奎(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在费希特思想中,正义理念的先验基础即绝对自我不是本原意义上的上帝,而是实践理性化、道德化的上帝,实践理性赋予了人类思考正义问题的基本视角。以此为据,费希特不仅探讨了正义理念的内涵,而且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的伦理原则,并意欲通过法律手段保证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费希特的正义理念为一切正义法则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费希特;正义;绝对自我;法权平衡“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发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4-13

  • 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与“九·一八”后民族复兴思潮
    410004)费希特(1762-1814),德国著名的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中,费希特的思想遗产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德国人的眼里,费希特并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过渡性人物,而是一个既建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又终身为践行自己的学说而顽强战斗的代表,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和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1797-1856)从思想的力量着眼,把费希特比做德国的拿破仑。[1]费希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是与20世纪初以来中华民族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03

  • 靠什么得到名师指点?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年轻时,曾慕名来到哥尼斯堡想就哲学问题求教于康德。可是,他遭到了冷遇。当时,费希特刚从大学毕业,康德已是闻名欧洲的哲学教授。康德很忙,沉浸在思考之中,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没大在意。费希特没有失望,为了得到名师指点,采取了一个果断步骤:用一个多月时间发奋工作。然后给康德写了一封信:“我到哥尼斯堡来,为的是更切近地认识一位为整个欧洲所尊敬的人,然而全欧洲只有少数人象我这样敬爱他。我已经向您作了自我介绍,后来我明白了,希望认识这样一位

    中国青年 1984年2期198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