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2019-09-12 12:19朱奕颖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费希特担当

朱奕颖

【摘 要】 1794年,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在耶拿大学完成的《论学者的使命》一书,对包括哲学界、社会学界、历史学界的几乎所有学界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今天,正值我们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学者,尤其是民族工作者在其中的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民族工作者 费希特 担当

一、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工作者是发现解决民族问题的先行者

(一)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長期以来,我们对于民族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没有直指本质,导致我们在历史上的很长一个时期,对于民族工作的开展、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不够坚决与彻底。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虽然表达的方式与具体情景存在细微的差别,但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一致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的论断,给我们指明了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民族问题的解决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在民族问题的解决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上一直有着这样的错误的认识:社会总问题解决了,民族问题自然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的认识的背后,体现出了我们对于民族问题的不够重视。社会问题总是会层出不穷的,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可能又会产生很多的新的问题。把民族问题的解决寄托在社会总问题的解决上面,其实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应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问题的解决,必然要依赖局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把民族问题当成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来看待,明确了民族问题的定位,为我们积极开展民族工作,制定好正确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民族政策,解决好民族问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现阶段,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民族问题虽然还远远没有到彻底解决的时刻,但是,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也在慢慢的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要把握好民族问题的规律,即从总体上看,各民族之间繁荣发展、和平相处、团结和谐是主要的方面;但在局部或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某些民族当中,还存在一些冲突与隔阂,这是民族问题当中的细枝末节。但是我们一定要高度注意,即使是小问题也要花大力气去解决,因为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民族工作者是发现解决民族问题的先行者

何为民族工作者,简单来说就是从事与民族相关问题的研究的人,就是民族工作者。但是,在实际的民族工作之中,不同的人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甚至在很多的领域,还有出名的民族工作者与不出名的民族工作者的差异,但是,我们一明白的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这样的划分并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两者影响力的大小的区别,落在各自身上的担子,承担的使命并不会因为身份的差异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作为民族工作者,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份与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定位。民族工作者,应该是民族问题的发现者、民族问题的研究者、民族问题的措施提供者、民族政策实践的监督者。

作为民族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涉及到民族的问题都是民族问题,只有那些涉及到民族群体之间的问题才能称得上是民族问题。民族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特别是那些打着民族的幌子,大肆混淆人们的视听,做出一些伤害民族、伤害国家、伤害各民族同胞感情的问题。

作为民族工作者,要把研究民族问题作为自己的本职。不要把进行民族问题的研究看成是一种工作、一种任务,而是要把它当成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在我们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民族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扫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切阻碍,深入研究它,解决它。

作为民族工作者,不仅仅是简单的发现民族问题,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民族问题。当然,作为民族工作者,我们并不是直接去解决民族问题,而是发挥作为民族工作者的角色作用,积极研究民族问题,探究民族问题的产生、发展、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最终找到解决民族问题的恰当的、有效的、合理的办法,为民族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理论的支持,更好的推进民族工作,推动民族问题的解决。

作为民族工作者,一定要切实关心民族问题解决的进程。很多时候,我们不缺乏切实有效的民族政策,即使在某些特殊的领域、某些特殊的额问题上,我们都制订了很多的民族政策。但是,实施的结果有时候并不能和我们的预期相吻合。这时候,作为民族工作者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要进一步考察我们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状况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是否产生了新的问题,是否需要改进我们的措施等等,都是民族工作者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很多时候,作为民族工作者,要做的不是等到民族问题产生之后,再去解决这些民族问题。而是,在民族问题产生之前,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将民族问题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为民族之间开展正常的交往保驾护航。

二、民族工作者是学者群体的一部分,历史进程中应该承担起使命与担当

在费希特那里,掌握了大量知识的人是学者。但是在今天,仅仅以知识的掌握程度来作为是否是学者的标准,已经完全不恰当了。知识只要肯下功夫,最后都是可以掌握的,但要想成为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民族工作者是学者群体的一部分

学者群体应该是一个广大范围上的划分,在这个范围里面,因为研究的领域不同、身份不同、角色不同,又可以再细分为更多的群体。哲学学者、社会学学者、政治学学者、民族学学者等等。民族工作者是民族学学者,但又不完全等同。只要进行民族问题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民族工作者。如果我们对民族工作者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考量的话,那么,民族工作者就是学者群体的一部分。

这个时代,再出现古希腊三贤、马克思、恩格斯似的人物,已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人们依据一定的分工,角色的定位,能力的考察,自主选择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奋斗目标,民族工作者也一样。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一位民族工作者,他既是民族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也是民族问题措施的制定者、实施者,最后还是民族政策实践的监督者。所以,在现实中,人们一般从事的,是整个民族研究中的某一个环节的工作。

民族工作者,很多时候没有学者那样光鲜的头衔,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名望。但是,作为民族工作者,我们不能自己贬低自己,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是学者群体的一部分。我们和学者做着相同的工作,同样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进程中的贡献者,同样做着天底下最光辉的、最无私的工作。

费希特说过:“在不触动人类的真正尊严的情况下可以剥夺人类的一切,只是无法剥夺人类完善的可能性。”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你可以剥夺我所拥有的一切外在的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我的决心,我立志为整个民族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谁也无法剥夺。在这一刻,基于崇高的使命无开展的民族工作,将无所畏惧。

民族工作者应该是骄傲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为整个民族、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工作。无数的民族、无数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存在,少走了许多的额弯路,享受到了更多的物质的、精神的成果。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是有了无数的民族工作的不为名利的奉献,我们当今的民族工作才会开展的如此顺利,现今实现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局面,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工作者的奉献。

(二)民族工作者应该承担起使命与担当

民族工作者作为学者群体的一部分,一定要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费希特说过:“人具有各种意向和天资,而每个人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一切天资。尤其是人有向往社会的意向,社会使人得到新的、特别的教养,得到为社会服务的教养。”天资是与生俱来的,但每个人有义务发挥出自己的天资,不让天资蒙尘,作为民族工作者,更应该如此。

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一个人要想发展与进步,不依赖社会的发展是完全不可能的。作为民族工作者,只一味的向社会进行索取,而从来不考虑应该向社会贡献什么,那也是非常可悲的。作为民族工作者,只有将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发展完全的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追求提高到为了全人类、全社会的追求中去,那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最伟大的、有价值的。

作为民族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身份不一样、掌握的知识不一样,我的使命也就不一样。费希特说过:“如果他不愿由此给社会带来利益,他就是从社会攫取了社会的所有物。”作为民族工作者,简单的、平庸的度过一生,无法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那就是有愧于社會对自己的付出。社会的付出在前,我们的贡献在后,作为民族工作者,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贡献来回报社会对我们的馈赠。

民族工作者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要比普通人更有意义。民族工作者首先是作为普通的人而存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即使是渺小的与微不足道,但滴水可以穿石,一点点的贡献的汇聚,终将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质的飞跃。

民族工作者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还应有自己独特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民族工作者,要把解决好开展民族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与使命。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解决好民族问题,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毫无悬念的落在了民族工作者的身上,我们只有勇敢地、坚定不移地承担起来,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的责任,才无愧于千千万万寄希望于我们的人。

三、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中的论证逻辑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1794年横空出世,对整个学术界带来的影响犹如地震般巨大。作为学者,到底应该肩负起怎样的使命,这一使命又是怎样从一种外在的力量内化为每一位学者都应该矢志不渝坚守的内心的一种信仰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详细探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一文中是如何论证学者的使命的。

(一)《论学者的使命》的写作动机

1794年,费希特到耶拿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但是,当时的耶拿大学,甚至是整个德国的学校、学术界的风气及其恶劣。很多的学者、教授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甚至是逃避作为学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鉴于此,费希特举办讲座给学生宣讲学者的使命,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在给妻子的信中,费希特这样描述他的课堂 :“耶拿最大的大学讲堂都太窄小了;整个前庭和院子拥挤不堪 ;桌子和长凳上站满了人 ,一个挤着一个 。就我所听到的,所有的听众都赞同我的演讲 。”[1]后来,费希特将演讲稿编订成书,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学者的使命》一书。

(二)《论学者的使命》的论证逻辑

费希特在书的开篇提出:“学者的使命是什么?学者同整个人类及其各个阶层的关系怎样?他用什么手段才能最稳妥地完成自己崇高的使命?”为了回答学者的使命是什么这个问题,费希特认为必须先回答社会人的使命是什么。又认为要想回答社会人的使命是什么,就必须先回答自在人的使命是什么。

在费希特那里,自在人是一种孤立的,没有任何结合的,被想象为是人的人。因此,自在人的使命,就是一般人的使命。费希特探究了自我与非我,理性与经验之后,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的最终和最高目标是人的完全自相一致,而且为了使人能自相一致,还在于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同他对于事物的必然实践概念相一致,这种概念决定着事物应该是怎样的。所谓的相一致其实就是康德所说的至善,在费希特那里是人自身的完善。但是费希特认为,人们永远也无法达到至善的目标,只能是无限地接近这个目标。在接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可以把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加合乎道德,从而使人本身日益幸福。这就是费希特认为的自在的人的使命。

费希特认为,人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人注定是社会中的人。在人的所有的意向当中,必然包含两个方面,即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而积极的方面决定着社会的意向,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到社会的人的真正使命——完善。社会的最终的、最高的目标就在于同社会的所有可能的成员完全一致的同心同德。同时,费希特认为这一目标也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自在的人的使命的实现,而自在的人的使命只能无限接近,所以社会的人的使命也只能是无限接近。

于是费希特提出了接近这一目标的人们需要的两个技能:一为给予的技能,即把别人作为自由生物而加以影响的技能,;一为获取的技能,即从别人对我们的影响中获取最大利益的技能。掌握了这两个技能之后,费希特认为:到那时我将把你吸引到我的活动范围里来,到那时我会为你谋幸福,也能从你那里得到幸福,到那时那种相互自由给予和自由获取的绝佳纽带也会把我的心同你的心联结在一起。

在论述完自在的人的使命和社会的人的使命,费希特提出这样的疑问:社会的学者的使命是什么呢?人类的各阶层的差别从何而来?

人的差别在哪里,费希特认为是体力的不平等。没有一个个体在他的已经唤起和发展的才能方面是完全等同于另一个个体,由此就产生了体力的不平等。但是他却倡导的是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于是要想消除体力不平等的影响,就必须采取下列的措施:社会把所有个人的利益集中起来,作为可供人人自由利用的公益,并由此按照个体的人数使这些利益增多;社会吧个人的缺点都共同担当起来,并由此使这类缺点缩小到无限小的数目。这样就完成了平衡体力上的不平等的过程。

费希特认为阶层是按照技能自由选择的结果(虽然在现在看来这种自由是需要打上引号的),通过自由选择,自愿献身于这种技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天资选择阶层,并为之奉献。由于人们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进行全知全能式的探索研究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尤其是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探索。并把自己的选择当作是崇高的使命,为之奋斗终身。

费希特认为,人总是有求知的意向,如果说有那么一种共同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个特别的阶层予以满足,那么这个需求就正是需要人的全部时间和全部力量的那个需求。因此,谁愿意现身去满足人们的需要,去获得这些知识,谁就叫做学者。

这样,费希特就通过自在的人的使命、社会的人的使命、阶层、体力的不平等、人的意向、人的需求等的论述,论证了学者的使命。

(三)《论学者的使命》的具体要求

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其他人走向完善。费希特认为,每个人的具体的理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才会渴望遇到具有相同理想的人。但是每个人都理想有高有低,如果发觉别人低于这个理想,他就应该努力吧别人提高到理想的程度。才智较高的人有义务帮助才智较低的人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献身于选择的阶层。费希特认为,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层,这个阶层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选择的,一旦选定,就一定要有献身于这种技能的发展的决心。要竭尽全能发展自己的天资对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在有限的生命为人类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费希特认为,“如果他不愿由此给社会带来利益,他就是从社会攫取了社会的所有物。”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仅仅看一个人取得了什么成就,而是要看这个人对整个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该把所有人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考虑,把所有的人类当成一个整体,一荣俱荣。学者要为社会服务,因为他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人总是有求知的欲望和需求,作为学者,有义务去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学者要现身于获取这些知识,保障人类的全部的天资得到同等的、持续而又进步的发展。不要总是盯着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作为学者要想一想,在自己的范围、能力之内,还有多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有多少问题是自己可以解决的。

永远坚守崇高的道德风尚。提高人类道德風尚是学者也是整个社会的最终目标,既要采取言教,更要采取身教,努力成为时代道德最好的人。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学者阶层没有崇高的道德或者是对至善的追求,那学者将是非常可怕的阶层,尤其是最顶尖的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破坏力更是无法想象的。

对真理的坚持。很多时候人们长期处于一种人类营造出来的假象之中,其实这还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所有人都像都相信这就是真理或者都是真实的。更可悲的是,当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发出反对声音的时候,都被斥为异端沦为另类。如果真个社会继续笼罩在这样的额氛围中,那么还谈什么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四、民族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

在新时期,民族工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作为学者,一定是和普通人不同的阶层,那也一定要有不同于其他阶层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坚定的政治立场,献身学术的追求,迎难而上的勇气,海纳百川的胸怀。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脱离了社会而存在,离群索居的人是注定要被社会淘汰的。既然是社会中的人,就一定要遵守社会中的规定。在所有的社会规定当中,最大的就是国家的规定、党的规定,具体来说,就是作为一个学者所应该秉持的立场的问题。

作为民族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学者是一种阶层,民族工作者是学者阶层群体中的一部分,成为民族工作者是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没有任何强迫的成为。因此,立场坚定与否、正确与否,在民族工作者的人生中占据着一票否决的位置。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也没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作为民族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开展民族工作的前提。当前我们的民族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这一切都和我们的民族工作者密切相关。但是,我们的民族工作中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地方,有很多目前还非常严峻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地方。只有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民族工作者才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民族工作中迷失方向,丧失信仰。

作为民族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学者的最低要求。作為学者,你不一定会著作等身,不一定会影响深远,不一定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作为学者,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无论你愿不愿意,能不能够,你都必须做到。这是进入这个大门的钥匙,也是评判这个领域里面的人的最重要的标准。学术研究差一点、学术成果少一点、学术能力低一点,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致命的是那些混在我们中间的具有极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广博的学术研究影响的但是政治立场却极不坚定的人。这一类人是我们必须时刻提防和严厉打击的。

(二)献身学术的追求

献身学术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追求。在日益浮躁的社会中,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但不代表我们就会让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并不代表献身学术的追求不应=应该成为学者、成为民族工作者的追求。

献身学术,就要和过度的物质追求说再见。学术并不一定就是清贫的、枯燥的、没有物质享受的,学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物质上的追求,二者并不矛盾。但我们强调的是,我们不反对物质上的追求,但是反对过度的、超出一定范围的物质的追求,甚至是物欲的追求。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短暂的,作为民族工作者,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出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的力量,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要多关心我们的民族工作,要多思考我们民族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发光发热,履行好作为民族工作者的职责。

献身学术,就要和名利场说再见。学术贡献可以让人飞黄腾达、身居高位,成为手握实权的行政人员。但是,要时刻牢记,自己最本职的身份是一名民族工作者。要有一颗时刻牢记使命的心,要时刻牢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历史教给我们的重任。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当你把精力花在钻研名利、升迁上面妹多一点,那么花在民族工作上的思考就会少一点。此消彼长之下,对学术的追求就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事情。

献身学术,就要和冷漠、麻木不仁说再见。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不应该是冷漠的、麻木不仁的,而应该是高度热情的、关心人民疾苦的。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肯定是要时常深入到群众身边去的,了解群众的需要,关心群众的生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试想,作为这样一名民族工作者,怎么可能会是面无表情的。那些整天沉浸在故纸堆里,写一些道德文章,偶尔发一些只有自己能够听得见的呻吟,是不配民族工作者这样的身份的。

(三)迎难而上的勇气

作为民族工作者,面临的工作肯定是非常的复杂和严峻的,这时候,必须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有跨越难关、解决难题的决心和勇气。

作为民族工作者,要有跨越难关的勇气。目前的民族工作,呈现出一种长期的、复杂的、错综交缠的态势。民族工作的开展,不单单涉及到民族本身,还常常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纠缠在一起。甚至在很多时候,国内的很多的民族问题,还常常涉及到国外的一些势力。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边境民族,同时也是跨境民族,这时候要想开展好民族工作,就一定要从多方面下手,多角度考虑,要有跨越难关的勇气。

作为民族工作者,要有解决难题的决心。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人们的误解、漠视,对政策的不理解等等可能是经常要面对的事情,虽然开展民族工作的困难很多,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知难而退,放弃对民族问题的解决的决心。再难难不过边远地区的百姓的生活,再苦苦不过红军长征两万五。在民族工作者面前,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好的,没有什么难题使能够把我们吓住的。

作为民族工作者,要有解决难题的耐心。在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不是一瞬间形成的,必然有一个产生、发展的额过程,而民族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彻底解决的,需要一个过程。有的问题可能短时间就能够得到解决,有的问题要想解决可能会时间稍微长一点,还有的问题可能段时间凭借我们的智慧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时候,作为民族工作者,一定要有打好民族攻坚战的准备,要有解决难题的耐心。

(四)海纳百川的胸怀

何为胸怀,就是一些别人不能想通的问题自己能够想通,别人不易想通的问题自己能够很快想通。作为民族工作者,也一定要具有这样的胸怀。

作为民族工作者,要学会赞赏其他领域的工作者取得的成就。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中心任务,总会有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会有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作为民族工作者,民族工作并不一定会成为社会最主要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不会成为最焦点的问题,社会和国家可能就不会当成主要矛盾去关注。这时候,面对其他领域的工作者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我们要学会赞赏,学会学习。从别人成功的地方学经验,灵活运用到民族工作的开中去。

作为民族工作者,要学会赞赏本领域的工作者取得的成就。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强有弱,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也各有千秋。有的人有独到的眼光擅长发现问题,有的人擅长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有的人擅长在民族政策的执行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不同的时期,民族工作的热点、焦点问题是不一样的。社会焦点问题是自己擅长的,就容易出成果;社会焦点问题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可能就很难出成果。这时候,面对自己的同行,面对本领域的工作者取得的成就,作为民族工作者也应该学会赞赏。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我们更好的开展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洪汉鼎.费希特:行动的呐喊[ 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164.

猜你喜欢
费希特担当
费希特知识学关于存在问题的主体哲学方案
探究费希特文化及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育基本理论工作者的道德使命与关键品质
世界之开显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