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吏

  • 治吏之要
    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几十年过去了,伟人忠告言犹在耳:“谁要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斗转星移,时空跨越。当今,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中国共产党在向国人传递这样一个坚定信念:毛泽东一生不容腐败,中国共产党永远

    铁军 2023年2期2023-03-08

  • 况钟刑德并用的吏治之道
    摧毁。在况钟看来治吏的关键是要依据其所做的具体事情来判断该如何处置,并在严正法纪、依律处之的同时做到赏罚分明。施刑为辅 德治为主依靠严厉刑罚治吏,是况钟在苏州任上的另一个重要观念。他认为“严而不可不用者,刑也”,“不施乎刑,难以正吏”,刑罚是治吏不可或缺的手段。史书记载了宣德五年七月初况钟在苏州当庭诛杀恶吏一事。况钟初到苏州先是任由奸吏妄为,等到时机成熟一一宣读他们的罪状,当堂诛杀,毫不留情,其严厉手段使得苏州官吏大受震撼。此事得到百姓交口称赞,称之曰“况

    群众 2022年24期2023-01-20

  • 治吏”之要在“治权”
    不容易,即便从严治吏也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其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对于那些视党的纪律规矩浑然如无物,骨子里已经与党离心离德,公然站到人民群众对立面的贪官污吏,非痛下决心“清理出门户”不可。果断地对其施以重拳,既是民心所向,有利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还具有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积极功效,使后来者从此不敢、不能乱用权力。古往今来,权力到底是不是一把“双刃剑”,其实并非由权力自身所决定,而全在于握有权力之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唯有铭记为官

    中华魂 2021年4期2021-05-04

  • 关于明朝重典治吏的评价及现代启示
    形势制定了“重典治吏”的政策,用来治国安邦,《大明律》、《明大诰》等也是朱元璋为实践这一政策制定的,用重典惩治贪污腐败现象。“重典治吏”使明初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社会秩序初步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重典治吏”治标不治本,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抑制腐败现象,导致明朝后期腐败之风泛滥。深入探究明朝重典治吏的失败原因,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重刑之下无法根除腐败,必须坚持以法治监督权力,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惩防并举整饬吏治,以期为当下的

    法制博览 2020年10期2020-11-30

  • 论治疫与治吏的协同互动
    平。为此,要强化治吏推升治疫,实现治疫与治吏的协同互动。治疫先治吏,将治吏工作作为一种常态性、持久性和根本性的工作,而不是等到疫情到来之时的临时抱佛脚;疫中需治吏,在治疫中要识别好、保护好、利用好有担当的干部,真正将其作为党和人民的财富;疫后再治吏,充分利用疫情来重塑吏情,引导吏治工作更为清明,造就更为清新的官场政治生态。[关键词]治疫;治吏;协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考验着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也挑战着各级干部的治理水平。从最终意义上讲,国家治理体系现代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9期2020-09-06

  • 韩非吏治思想的理路述评和当今启示
    措施架构是“圣人治吏不治民”。既然韩非论说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须以法、依法而行,那么他紧接着就面临着要怎样实施这一法治战略的问题。于是,韩非立论:“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1](p371)(外储说右下)韩非从拊本得叶、纲举目张这些极高效的经验事实类推出“圣人治吏不治民”的国家社

    湖北社会科学 2020年7期2020-01-16

  • 论王夫之治吏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谢芳王夫之认为治吏“必严”,而且必须“严于上吏”,同时必须依托于法律、道德、榜样力量三条路径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制度。王夫之治吏思想的借鉴、启示意义:首先,“任人唯贤”是清明吏治的活水源头。选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官员将会极大地减少贪污腐敗的风险和治吏的成本,并能够为清明吏治生态建设提供活水源头。其次,加强“德教”、培养官员正确的“廉耻心”是清明吏治的核心。要想彻底使政治腐败现象得到真正有效遏制,关键在对官员的道德教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再次,“严治上官

    廉政文化研究 2019年2期2019-09-10

  • “水至清则无鱼”再思考
    区分“治民”与“治吏”,强调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区分“公利”与“私利”,强调明辨公私之分,坚守干净底线;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符合忠诚干净担当的基本要求。【关键词】忠诚 干净 担当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水至清則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最早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是孔子对学生子张询问为官之道的回答。孔子提出:“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

    人民论坛 2019年8期2019-04-24

  • 试述明代的法律制度如何实现重典治吏
    以严刑峻法、反贪治吏著称于世。开朝太祖朱元璋,历经有元一代,朝野混乱不堪,吏治腐败,地方割据各自为政,最终政权动荡,以致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其决意覆辙不可重蹈,整顿纲纪,加强中央集权,其要害在于治吏。使明朝官吏成为君王忠仆,使之不敢稍加纵贪,唯唯诺诺、如履薄冰,自然民心相向,朝廷稳定。关键词:明律 治吏 酷刑 重典一、背景及立法思想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王朝,明朝的立法承接了一众前朝的经验教训,也启发了清王朝法律制度的确立。明朝是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2019-03-20

  • 论曾国藩重刑思想的实践
    ”、“治军”、“治吏”的法制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经过曾国藩治理的地区,局势相对稳定,吏治相對清明。曾国藩重刑思想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曾国藩法律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关键词 曾国藩 重刑 治民 治军 治吏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曾国藩刑事法律思想研究”(14C060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曾国藩法律思想研究”(16JD33)。作者简介:李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律史与法律思想史。中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4期2018-12-26

  • 援疆行,另起一行
    迎来了重灾区重典治吏下的朗朗乾坤。以为社会正在改变,人心不再贪婪。更加固化的藩篱下,左冲右突,孤独战斗。虽然很寒冷,依然有热血,毅然写下援疆的申请!2017的春节过后,再出征飞向辽阔的边疆回想,那一次坎坷转身,一次决然选择。起起伏伏,毫无成绩,飞越万里,努力无果。十年一剑,坚韧一颗心!坚持,努力!当年的豪情,不服输的性格,从少年到中年,离家乡赴异乡。应领悟到世事艰辛,人生无常!援疆开启我一段新的征程!援疆也是救赎自己的一颗心!希望无愧时代,无愧自己!201

    回族文学 2018年4期2018-12-03

  • 古代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王荣全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官吏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履职状况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官吏的治国理政才能,确保其清正廉明、严格履职,一直是当政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历代思想家论著中经常关注的焦点。在古代中国,“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官员;而“不为”不仅是指不为“应为”之事,而且还包括“乱作为”,即现代法律所指“有义务而不积极实施”和“积极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两种形态。我国古代在激励官员充分发挥才干的同时,很重视对官吏的“不为”采取针对性

    群众 2018年16期2018-09-19

  • 唐太宗反腐高招
    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治吏策略。他的反腐措施可以用“立法治吏、依法治吏、思想教育”十二个字概括之。立法治吏唐太宗反腐的第一个高招是立法治吏。强大的隋朝只存在了三十八年便土崩瓦解,破坏法制导致吏治糜烂是其速亡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是隋亡的亲历者,十分重视从隋亡的历史中总结治国教训。他深知吏治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为此,唐太宗一即位便下令大规模编纂法典,并让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一批学识渊博的贤臣領衔此事。这些人大多是唐朝的开国元勋,都曾亲历隋朝那个法制遭到破坏的时代。在

    检察风云 2018年6期2018-04-18

  • 全面从严治党问题研究
    其二,要抓好从严治吏这个重点。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安邦定国、长治久安,都非常重视从严治吏。上自夏商,下至明清,从严治吏的历史沿革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干部管理,中央打出了一套精彩的从严治吏“组合拳”,党风日渐清朗、政风日益清明。同时也应该看到,干部队伍出现的为官不为、胡作乱为等不良现象。实践表明,从严治吏既需要刮骨疗毒、剜肉去腐的雷霆之势,更需要抓长抓细、严在“日常”。要做

    魅力中国 2017年40期2017-10-21

  • 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吏思想历史文化渊源初探
    绕管党治党、从严治吏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初步形成了从严治吏思想体系。追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党建学说和党建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吏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是习近平从严治吏思想的根本渊源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就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永不脱离群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作过深刻论述,并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

    湘潮 2017年8期2017-09-19

  • 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吏思想历史文化渊源初探
    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吏思想历史文化渊源初探★庄 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管党治党、从严治吏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初步形成了从严治吏思想体系。追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党建学说和党建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吏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是习近平从严治吏思想的根本渊源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就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永不脱

    湘潮(上半月) 2017年8期2017-08-11

  • 从《明大诰》看朱元璋的“重典治吏
    看朱元璋的“重典治吏”周雪梅*(安徽大学 法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近年来,大批贪腐官员的落马,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且落马官员的贪污受贿行径无不令人咋舌。纵观古今,吏治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朱元璋鉴于元末的腐败吏治,早在明初即开始“重典治吏”。立法方面,《明大诰》堪称典型产物,绝大多数案例都涉及对违法官吏的严厉制裁。《明大诰》的颁布,标志着朱元璋把“重典治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梳理分析《明大诰》所载案例,对当前我国的惩贪反腐有着重要的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05

  • 船山诗文赏析(二十二)
    心广原文: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时为进退者也……故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无择于时而并行焉,庶得之矣。出处:《读通鉴论》卷八,中华书局版。賞析:这是王夫之关于治吏宜严、养民宜宽的一段名言,深刻揭示出了治吏和养民应有不同的伦理态度及其彼此并行不悖的治政理念。治吏必须从严,否则官吏就会恣意妄为,不仅损害百姓利益,而且动摇执政根基。所以,严格要求各级官吏,使其心中有江山社稷和国法百姓,勤政为民,清廉自律,这是政治伦理的内在要求。严以治吏

    船山学刊 2017年1期2017-03-17

  • 从《大清相国》看从严治吏
    大清相国》看从严治吏文/张文敏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大清相国》,这本历史官场小说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清代大臣群相,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陈廷敬为官54年,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73岁时病逝于相国任上。作者评价陈廷敬为清官、好官、能官、德官,同时作者又说,“历史小说的写作应不止于还原历史,而更在于为当下提供借鉴……历史中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借鉴的好东西。”这就道出了王岐山书记推荐《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4期2017-03-01

  • 论明朝重典治吏政策 ——以法治吏
    400论明朝重典治吏政策 ——以法治吏杨 清 杨叶青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 678400重典治吏政策根植于法家思想,其颁行一方面是对元王朝吏治败坏导致其覆亡的历史教训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明初建立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重典治吏政策对于明朝初年整肃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局限性,重典治吏政策不可能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痼疾,反而造成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鉴古察今,反腐倡廉必须做到有法

    法制博览 2017年22期2017-01-26

  • 略论明末儒学家王夫之政治哲学中“治吏”的法制观
    制史观。关键词:治吏;立法原则;构想;思路1 “治吏”的法制原则以稳定为出发点法的作用对于王夫之本人来说很重要,立法的精髓在于他的观点的根源是“以定民志,兴民行,进天下以协于极,其用隐而化为神。法者,所以叙彝论,正名分,定民志,息祸乱,为万世法也”。(1)总而言之,立法的原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各种秩序和合,民心的共和,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协调,消除国家和民众的动乱之念,确保国家和王朝业绩的长治久安。综合所述,他从稳定社会的实际立场出发,确立了一系列立法的原则

    卷宗 2016年8期2016-11-15

  •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舟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张明超党中央反复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干部队伍源清流洁,是党内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从政环境天朗气清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务必要做到思想教育从严、培养选拔从严、监督管理从严,把从严要求贯穿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坚持

    浙江共产党员 2016年12期2016-06-01

  • 推动从严治吏向基层延伸
    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严治吏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和关键方面,更需要努力向基层延伸。这是对百姓关切的积极回应,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一、从严治党,关键是推动从严治吏向基层延伸1.推动从严治吏向基层延伸是时代的要求。当前国际形势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国际大国之间不断在经济与政治领域角力。为应对外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的严峻考验和

    求知 2016年8期2016-05-30

  • 干部“失联”如何遏制?
    ,我们该如何从严治吏,健全监督体制,以杜绝干部“失联”这一弊端?保康 黄吉东因手机关闭,工作无法联系,陕西省礼泉县住建局局长赵爱国被予以全县通报批评。看似处罚重了,实则不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规矩。你既然选择成为党员、干部,就得按党章等党内法规办。如果不从严要求,党员干部管理就会失之于宽、失之与软。因此,只有把“从严”贯穿于执规执纪全过程,才能让规矩、纪律生威,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否则,规矩纪律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起不到丝毫作用。

    党员生活 2016年5期2016-05-28

  •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官不易”成为从严治吏的新常态。但在干部作风改善的同时,一些人出现了不作为、不担责的消极倾向。有的工作不做完,故意保留一块难点,以此来向上级要奖励和资助。这种反作为效应比不作为危害更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要在用人导向上正向激励,褒奖有突出贡献的干部,支持干净担当的干部,鼓励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干部,警示看风使舵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严惩贪污腐败的干部,让忠诚干净担当能干事的干部得到重用,使不干事、会来事、

    当代贵州 2016年13期2016-05-12

  •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从严治党“六个严”、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新要求。这些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管党治党最鲜明特点,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全面从严治党,增强从严治吏紧迫感必须把握管党治党自身规律和特征的新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到作风建设突破;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到反腐倡廉建设走向纵深;从“三严三实”教育深入,到廉洁自律准则和

    红旗文稿 2016年5期2016-04-29

  • 召回“差评驻村干部”体现从严治吏
    村干部”体现从严治吏●张玉胜针对有的驻村扶贫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和“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入乡驻村常常被视为机关干部体察民情、磨练意志和转变作风的有效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走读”“挂牌”干部并不鲜见。这不仅缘于个别派驻单位的重视不够和应付凑数,更表现为部分驻村干部难以下沉的心猿意马。云南省敢于对徒有虚名的驻村行为说不,并对滥竽充数

    农村青年 2016年9期2016-02-27

  • 治吏比治民更重要
    ◎王徐美慧治吏比治民更重要◎王徐美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总目标,而治吏与治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两条主要路线,区别在于措施针对的对象不同,治吏针对国家公职人员系统,具体措施包括改革行政体制、打击贪腐、统一权责。而治民的对象是普通民众,包括引导民众守法用法,推动民众参政议政等。当今中国处在转型期,社会矛盾急需缓和,各种弊端正待解决,无论治吏还是治民,共同目的都是走出困境,深化改革。笔者分析当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作用于吏才是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期2016-01-01

  • 制度管人管灵魂
    切、紧紧围绕从严治吏,“5+1”文件紧扣问题,刚性十足,在干部中“叫座”,在群众中“叫好”。刚性。所有制度不加“试行”两字,将省委坚决的态度作了明确传达;而“凡提必报”“新提拔必随岗安家”作为干部进步的“前置条件”,让所有干部断了“绕着走”的想法。对症。根治“走读”、防止“带病提拔”,每一条款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施行中产生“靶向治疗”功效。长效。作为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的长效化、常态化举措,多项制度既治眼前疾,又防潜伏患,“后劲”十足。

    当代陕西 2015年7期2015-11-28

  • 治吏之要重在从严
    ●文/郭旭冉治吏之要重在从严●文/郭旭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必将给党的建设带来阻力。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俗语有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严治吏必须以教育为先,坚持思想建党,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性党风党纪及作风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8期2015-10-30

  • 古代治吏之长策
    政治家多有论著。治吏思想经历了依礼治吏与依法治吏的论争、交融与定型。在礼法并用、教化与刑责并重的主流思想下形成了礼法并用、综合为治的治吏理论。儒家提出的依礼治吏,就是以君臣贵贱上下不愆的礼来管理官吏,要求官吏“克己复礼为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官吏队伍建立之初便有了依礼治吏与依法治吏的论争。春秋时期,奴隶制开始瓦解,礼崩乐坏。不仅统治阶级下层官吏不再受到礼义法度的约束,就是上层的诸侯卿大夫也纷纷逐鹿中原谋求霸业。王室衰微,天下失序,出现

    公务员文萃 2015年10期2015-10-23

  • “能下”是“从严治党”的一大进步
    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此次新规的出台,再次传递出明确的政治导向。一是体现出“从严治吏”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此次政治局通过的新规定,向全体党员干部释放明确信号:“降级”和“退格”机制将形成常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可以休矣。这一变化无疑将影响全党和全社会的预期,既可激活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存量活力,进而也会对入口处形成负压,吸引真抓实干者,排斥浑水摸鱼者,在开端处便先行一步,大浪淘沙。二是体现出“从严治吏”必须贯穿全过程。这样的“从严治吏”,既体现在发现人

    公务员文萃 2015年9期2015-09-29

  • 宋清代“高薪养廉”的反思
    清代;高薪养廉;治吏;反思腐败是世界性的政治难题,中国历史漫长,历朝历代都在很大程度上,着手研究防治腐败办法,最大限度地防止由于官员腐败对于国家政体的戕害。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反腐总处于运动式,成效非常有限,如果继承者不能继续延续上一代高压反腐,那么腐败马上就会死灰复燃,令之前的反腐业绩功亏一篑。历代由于腐败导致亡国绝非偶然,其频率之高,危害之广,让继任统治者们触目惊心之后,都进行了相关政治体制内的改革。宋代是总结腐败,防治腐败较为全面的时期,与此同时推出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5年1期2015-09-02

  • “能下”是“从严治党”的一大进步
    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此次新规的出台,再次传递出明确的政治导向。一是体现出“从严治吏”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此次政治局通过的新规定,向全体党员干部释放明确信号:“降级”和“退格”机制将形成常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可以休矣。这一变化无疑将影响全党和全社会的预期,既可激活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存量活力,进而也会对入口处形成负压,吸引真抓实干者,排斥浑水摸鱼者,在开端处便先行一步,大浪淘沙。二是体现出“从严治吏”必须贯穿全过程。这样的“从严治吏”,既体现在发现人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26期2015-07-14

  • 治吏”不妨“严”“弹”并举
    江海在冯梦龙的《古今笑》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唐代武则天时期,有个叫张衡的官员,从令史升三品的审批材料已经上报到门下省,就等着审批后官至三品了。谁知某日退朝,张衡见路旁有人卖新蒸大饼,正觉肚里饥饿,就买了一张,骑在马上吃。结果,张衡因此事被监察御史弹劾,升官之事遂成泡影。先不说张衡在马上食饼是否失当,单说这御史的做法便体现了一个“严”字。监察御史负有肃整朝仪、监督官员的责任,官员只要有不合礼法之处,自在他们的监察范畴。张衡在马上食饼,虽未触碰朝纲法纪,却着实有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6期2015-06-16

  • 贯彻“三严三实” 坚持从严治吏
    三实” 坚持从严治吏王 畅(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教学处,上海20013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因此,坚持从严治吏与落实“三严三实”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只有严明干部责任、培训、管理、监督制度,严于要求、严于管理、严于约束干部队伍,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贯彻“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要求与目标。三严三实;从严治吏;严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5期2015-04-09

  • 中国古代治世与吏治的关系及其对从严治吏的启示
    的关系及其对从严治吏的启示孙德魁(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多党合作历史研究室,重庆 400064)从严治党的关键是“从严治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治吏能力的现代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厘清中国古代治世与吏治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干部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二者结合起来,才会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吏治改革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论,有利于扎实地把从严治党新要求落到实处。历史治世的实践表明,吏治状况关乎治世兴亡,治世与吏治的核心是民心向背。这启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8

  • 明代“重典治吏”的启示
    艳芳+刘金燕重典治吏,就是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官吏。《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超过六十两的就要枭首示众,其刑罚之重历史罕见。如果地方官员依仗权力欺压危害百姓,当地民众可以把这些官员捆绑赴京陈诉,形成了百姓对官员贪腐的控制。与唐律和其他时期的律法相比,明律对官吏犯罪的惩治要严得多,因为很小的过错而株连全族的案件经常发生,使得官员们人人自危,以至“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重典治吏”还表现在刑制繁酷上,明律公开规定,对谋反及谋大逆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2期2015-02-10

  • 敢管敢严,才能管好用好干部
    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从严选好管好干部。吏治清明、干部清廉,才会政治清朗。过去一些干部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这一点上,中央不惮于将很多人的私议变成公论,并旗帜鲜明地宣之于众,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一些曾经屡禁不止、多少个文件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当“裸官”“吃空饷”,档案造假、违规兼职等等,这两年都取得很好的整治成效。实践表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就能把干部管住管好。就从严治吏而言,基础性的一项工作,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1期2015-02-07

  • 试论明代重典治吏
    60明代的“重典治吏”,是朱元璋在明代初期做出的一项巩固皇权的重要举措。“重典治吏”对于“惩创奸顽”,保护农民的利益,恢复社会生产力,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其依托的是王权与专制制度,严法整治贪官赃吏,只能一时起到一定的效果,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明代重典治吏的进步性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后期的严重弊病是吏治腐败,“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因此,惩治贪官污吏成为明初治吏的重点。《大明律》在原有唐律“六赃”的基础上,

    法制博览 2015年25期2015-02-06

  • 从严治吏十个疑惑 ——公众官员究竟怎么想怎么看
    从严治吏十个疑惑 ——公众官员究竟怎么想怎么看◆从严治吏能否彻底扭转不良官风◆出重拳、用重典,是不是过严了◆变花招应对的官员有多少◆抱怨的官员有多少◆会不会因此形成一轮官员下海潮◆会不会因此给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涨工资◆会不会减弱官员干事动力◆能否为深化改革扫除障碍◆对党的治理能力信心提高了多少◆制度建设能不能跟得上十八大以来,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出台“八项规定”,从反“四风”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一年多的政府部门新“整风运动”,几乎涵

    人民论坛 2014年5期2014-12-13

  • 从严治吏绝不是让官员明哲保身 ——专访李公朴研究会、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斌华
    从严治吏绝不是让官员明哲保身 ——专访李公朴研究会、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斌华人民论坛记者 马 静现在进行反腐倡廉并不仅仅是抓贪官,关键是要改善干部的工作作风。要让官员为老百姓办事情、为企业办事情,今天要办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绝不能因为反腐倡廉就明哲保身,该办的事情不办基层干部虽有些负面情绪,但不会带来官员“下海潮”人民论坛记者:当前中央从严治吏,效果明显,百姓叫好。对此,基层干部又是怎么看呢?杨斌华:现在有不少人反映,我也听到了这个情况,就是对于中央从

    人民论坛 2014年6期2014-12-13

  • 朱其懿治吏恤民在沅州
    作风,恩威并济以治吏,教养兼施以安民,以身作则不搞排场,从严治吏奖惩分明,多措并举醇化民风,力图一方吏治的清明高效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一方社会的全面发展尽力创造适合的人文环境。[关键词]治吏;根本;恤民;目标;以身作则;奖惩分明;醇化民风朱其懿,字叔彝,1846年生于江苏宝山(现上海高桥),少年短暂失学,青年时期曾“燕蓟初游”入国子监学习;二十岁左右开始从事沙船航运事业;积极参与其堂兄朱其昂奉李鸿章之命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工作;1879年,因助办轮船招商局有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7期2014-11-11

  • 高压反腐、从严治吏,官员及公众真实想法——公众与党政干部认知对比分析报告
    位基本结论“从严治吏十个疑惑”党政干部与公众调查结果对比◆从严治吏能否彻底扭转不良官风?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受访官员占比74.84%,受访公众占比为50.94%。◆出重拳、用重典,是不是过严了?88.56%的公众和72.02%的干部认为中央“出重拳”治吏恰如其分。◆ 变花招应对的官员有多少?47.95%受访公众选择“大多数”,而持此观点的受访党政干部占比仅为16.69%。◆抱怨的官员有多少?51.52%的受访公众认为“大部分”的官员会抱怨;占比47.45%的党

    人民论坛 2014年7期2014-09-01

  • 74.84%的官员认为从严治吏可扭转不良官风
    立政 陈阳波从严治吏是治国理政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从严治党要求重点落实到从严治吏上。严是最好的保护,也是最大的爱护。十八大以来,从落实“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治理“四风”,几乎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座椅到卡券等多个方面,多项规定和禁令的密集出台,形成了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官风好转,整个社

    公务员文萃 2014年8期2014-08-28

  • 治官与治吏
    中,“治官”与“治吏”,其实是两个环境,两种逻辑。从道理讲,省、市、县一级地方主政官才可称“官”,他们向地方人大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监督、制约他们权力的重要制度保障,也就是通常讲的,监督官员权力要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行政队伍中大多数人虽然也被称作“官”,但他们其实只是“吏”,无论是普通的公务员,还是处长、局长,他们向部门长官负责,向地方长官负责,做实事,办文案,他们与社会接触最多,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作风的观感,主要来自于这些“吏”。相比

    公务员文萃 2014年8期2014-08-28

  • 高压反腐、从严治吏,官员及公众真实想法 ——公众与党政干部认知对比分析报告
    心高压反腐、从严治吏,官员及公众真实想法 ——公众与党政干部认知对比分析报告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时间:1月25日-2月28日调查样本:公众样本11275人(以网络调查为主)党政干部样本3450人(以书面调查为主)公众样本以网友为主,在人民论坛网、人民网、网易、凤凰网四家网站推出网络问卷,截止2月28日参与人数11275位;党政干部样本依托人民论坛理论调研基地与战略合作单位,面向东中西部12个省市的党政干部随机发放书面问卷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50

    人民论坛 2014年5期2014-01-16

  • 从严治吏背景下的官员六种心态
    问卷调查中心从严治吏背景下的官员六种心态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深入分析人民论坛杂志通过向东中西部10多个省市的党政干部随机发放书面问卷,有效调查了3450位党政干部,结果显示,压力大了、信心足了、牢骚多了、更纠结了等六大心态较为普遍,值得关注。心态一:压力大了“从严治官、高压反腐,给您带来的压力程度如何?”参与调查的党政干部中,51.35%的人认为与以前相比压力“大了很多,不敢去高档场所吃喝娱乐了”;38.77%的人认为压力“大了一些,各种应酬、灰色收入等更

    人民论坛 2014年5期2014-01-16

  • 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治吏
    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越是在深入转型、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越需要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善于推动转型发展的干部队伍,越是需要把从严治吏的要求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从严治吏,前提是从严教育培养干部。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转型跨越发展的质量和力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应把严格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党性教育、道德建设,引导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

    支部建设 2013年25期2013-08-15

  • 在元朝为官
    朝为官,要受重典治吏的考验。《元典章·刑部八·取受》云:“诸牧民官不先洁己,何以治人?”为重典治吏,元成宗时便制定了严禁官吏收受贿赂的专门法令——《官吏受赇条格》。后又颁布《赃罪条例十二章》,作为处理官吏犯赃罪的基本规范,其中枉法五章,不枉法七章,对各种职务赃罪都作出定性。明确规定:“今后因事受财,依例断罪外,枉法赃者,即不叙用;不枉法赃者,须殿三年方听告叙。再犯,终身不叙。”官员“不得因生日节辰送路洗尘受诸人礼物,违者以赃论;巡按去处并不得求娶妻妾,如违

    前线 2013年9期2013-05-14

  • “治超”必先治吏
    于世“治超”必先治吏□ 尹于世山西一度是全国货车超限超载最严重的地区。四年来,山西省以治吏问责为重点狠抓“治超”,有450多名干部因治超不力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如今,山西公路“三乱”明显改善,走出了越治越超的反弹怪圈。“治超”必先治吏。山西省“治超”的经验表明,要树立法律、规则的权威,让社会有序运行,“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在狠抓治吏之前,山西省也曾抓过“治超”。然而,“运动式”的工作方式使一些执法人员把“治超”当作“权力寻租”的机会。部分地方“

    民生周刊 2012年5期2012-08-15

  • 评朱元璋“重典治吏
    王朝后,就把重典治吏作为一项基本治国原则,贯彻于明初的立法、司法实践中。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是其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明朝而且对后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当代中国的反腐倡廉,颇有借鉴意义。一、“重典治吏”产生的原因首先,政治形势的复杂,是朱元璋“重典治贪吏”的做法产生的根源。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蒙元统治者被驱逐到大漠以北,但是元朝的残部在塞外虎视眈眈,随时欲趁机夺回中原。其中尚有不少官吏因得到元朝残部的贿赂而与其互有联络,这都严重威胁着新生的明王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7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