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群

  •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土沉香遗传多样性分析
    术,分析广西3个居群、云南1个居群和海南9个居群共13个居群147 个土沉香家系的遗传分化,探讨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家系间的遗传差异,为我国野生土沉香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2017年6月,在广西、海南和云南选取树龄10~20年、生长健壮且具有代表性的土沉香单株;2017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108°35′E,22°92′N)内嫁接。试验材料包括来自广西马山(MS)、浦北(PB)和北流(BL)3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6期2024-01-09

  • 青海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酿酒潜力分析
    对唐古特白刺不同居群的果实理化指标(还原糖、总酸、pH)、酚类物质(单宁、总酚、花色苷)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挖掘其酿酒潜力,为进一步对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2021年8月,选择5个地理分布有差异的唐古特白刺天然居群进行样品采集,分别为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镇(QDG)、怀头他拉镇(QDH)、柯鲁柯镇(QDK)、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乡(QHN)和宗加乡(QHZ)。采样点情况见表1。在5个样地中,每个样地选取20株生长状况良好的个体,间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3-10-16

  • 苦豆子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乃至同一物种不同居群间的系统进化提供强有力的细胞学证据[23],同时对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和新品种选育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4]。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利用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对豆科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取得了卓著的成效[25-26]。如孔红等[25]通过对豆科银砂槐(Ammodendron bifolium)和盐豆木(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2 种荒漠植物染色体核型研究,发现银砂槐染色体类型为正中部着丝点

    植物研究 2023年1期2023-01-11

  • 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的影响
    贮藏年限的5 个居群白羊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其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以期揭示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藏性, 为白羊草种质资源的科学贮藏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及来源供试草种: 分别于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和2020 年收获于山西农业大学草业科学试验站的山西省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太谷5 个居群白羊草种子,在10%含水量条件下-4 ℃密封保存至2020 年12 月进行试验。1.2 试验设计挑选形状均匀饱满的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年6期2022-12-19

  • 岷江柏野生居群和迁地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扰等因素造成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逐渐降低。四川大渡河中上游地区的岷江柏数量约占野生岷江柏数量的90%。近年,由于四川大渡河水电站的开发,造成两岸的野生岷江柏直接被淹没,岷江柏野生种群面积日益缩小,而野生天然林的遗传多样性、稳定性高于人工林。因此,保护野生岷江柏种质资源势在必行。大量研究表明迁地保护是有效保护野生物种居群延续的有效方法。迁地保护后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间基因流等是迁地保护有效性的指标。对濒危的野生物种如黄梅秤锤树()、金花茶()

    植物研究 2022年5期2022-10-12

  • rpl32-trnL片段在柳穿鱼不同地理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位点,且在柳穿鱼居群间分化明显,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柳穿鱼群体遗传学的理想分子标记。柳穿鱼是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柳穿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生于沙质地、草原、干山坡和山沟路旁等处;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为虫媒异交。柳穿鱼不仅用作园林花卉,还是一种常见蒙药,地上部分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效;此外,柳穿鱼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高脂血症和肝脏脂肪变性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柳穿鱼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预

    植物研究 2022年5期2022-10-12

  • 丽江乡级行政区域内总花扁核木表型多样性研究
    不同地理尺度上的居群会存在明显的表型分化[22-24]。笔者认同总花扁核木与其他野生物种一样存在大地理尺度下的表型差异,但在总结总花扁核木引种失败的经验教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将研究范围缩小,转而研究小区域范围内总花扁核木的表型差异。因此,笔者以云南省丽江市的乡(镇)为单元,研究了小区域范围总花扁核木不同居群的种子特性差异,以期明确制约总花扁核木产业发展的因素,为解决总花扁核木产业共性问题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居群选择与试验材料采集在2015~201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5期2022-08-10

  • 扇穗茅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地区,仅有少部分居群处于邻近的稍低海拔地区[1]。扇穗茅通常生长于高山草坡、河谷边沙滩、灌丛草甸等极端环境下,是高山草甸的伴生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耐碱、耐贫瘠及抗病和抗风沙能力[2];同时,该物种具有相对发达的根系,是保土固沙的一种重要植物;营养价值较高,也是畜牧业上的优良牧草[3]。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扇穗茅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分类修订、叶绿体基因组特点及种质资源等进行了研究[3-6]。譬如,周勇辉等[6]采用广义形态性状将藏扇穗茅归并到扇穗茅中

    草地学报 2022年7期2022-08-04

  • 西藏不同居群野生穗花韭重金属含量评价
    同地域野生穗花韭居群进行重金属含量研究将为合理采食野生资源及今后人工栽培提供参考,并有助于今后对该资源的创新利用。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选择分布于西藏不同地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2 个穗花韭居群(图1),2020 年8—9 月,根据各居群生境情况划分为3 个小区,每个小区随机采挖10 株,以混合样为1 次重复,共采挖30 株,即3 次重复(其中ZB2、ZB1、LZi1 居群因样品较少仅1 次重复)。将10 株花穗(含总苞片,不含种子)、叶片和花葶等混

    中国蔬菜 2022年4期2022-04-26

  • 基于SSR 标记的河南省狗牙根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另外纬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狗牙根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由于表型性状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应用DNA 分子标记对河南省狗牙根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应用SSR 分子标记,对采集于河南省15 个狗牙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河南省狗牙根种质资源,推动我国草坪草新品种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及来源在河南省选取15 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一个居

    草业学报 2022年3期2022-03-26

  • 天师栗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种苗的培育和优良居群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3个不同居群(恩施州ESLZ、神农架林区SNJ、十堰市竹溪县ZXSQ)的天师栗一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各居群天师栗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 2响应曲线,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各居群天师栗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结果]ESLZ的光合性能最优,其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胞间CO 2浓度(C i)、蒸腾速率(T r)均显著高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5期2022-03-22

  •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草果栽培起源分析
    位点在20个草果居群和5个拟草果居群分别检测到149和101个等位基因,特有等位基因分别为44和59个。方差分析(AMOVA)表明,仅10.4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2物种间,8.66%于种内居群间,80.91%于居群内(草果;拟草果;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栽培起源草果()主产云南,越南亦分布[1]。果实入药,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祛寒湿[2];也作食物辛香料。云南是草果主产区,栽培历史悠久[3]。前期资源调查时在草果传统产区未见姜味砂仁(),仅有野生的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1年6期2021-12-14

  • 栽培丹参居群内转录间隔区(ITS)遗传多样性分析
    鉴别不同丹参栽培居群的分子标记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前人曾基于生物学性状[5]、显微结构[6]对丹参的种质资源进行过鉴别,但丹参的形态学表现随不同的环境条件差异极大,给其鉴定的准确性带来问题。近些年来,在DNA分子水平上揭示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成为了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有力工具,可以区分不同来源的不同形态个体,被广泛用于药用植物的居群鉴别及种间鉴别[7]。如唐晓清等[8]发现AFLP技术可作为鉴别丹参种内不同类型间遗传差异的手段,丹参种内存在较为

    西南农业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14

  • 沙鞭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居群间的亲缘关系[3]。现今,染色体核型分析已成为物种分类修订、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的重要手段[3]。先前诸多学者[4-7]对大量禾本科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报道。阎贵兴等[4]通过对33种禾本科饲用植物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发现染色体基数均为7,染色体类型有中部着丝粒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多数禾本科植物的核型对称性较高;张同林等[5]基于小麦族5个近缘属植物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推断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认为赖草属植物的进化程度最低,鹅观草属植物的进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9期2021-11-09

  • 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毛娟1,2,江鸿键3,杨如兵4,李崇兴5,马成英6,陈亮1,马建强1*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3. 云南省临沧市农业农村局,云南 临沧 677000;4.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农业农村局,云南 临沧 677000;5. 云南省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云南 临沧 67700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0

    茶叶科学 2021年4期2021-08-12

  • 基于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分子标记的金钗石斛遗传多样性研究
    到严重破坏,野生居群规模锐减。为满足药用需求,近几年在金钗石斛的分布地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已经开始规模性的金钗石斛人工栽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紧缺的状况。近来有学者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4]和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5]技术研究金钗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然而研究取样仅局限于贵州地区和秦巴地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07-12

  • 匍茎百合的细胞地理学分析
    究主要集中在个别居群的花粉、叶表皮形态、核型和分子系统学[6-10]等方面。细胞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染色体的特性及其与植物地理分布之间关系的学科[11]。染色体作为基因的载体,在植物地理分布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细胞地理学也被称作染色体地理学[12]。核型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大小、形状和缢痕相对位置等形态结构的表现[13],在同一物种不同自然居群间和近缘物种间,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物种变异或进化。因此,核型可作为推测物种进化途径、扩散路线和亲缘关系的细胞学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2期2021-03-29

  • 对西藏不同居群野生牡丹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样地点不公布,用居群表示。选取拉萨、林芝和山南地区等地10个居群进行研究(目前仅发现这三个地区有牡丹存在),其中居群1、居群2、居群3、居群4和居群5选自林芝市(平均海拔3 100 m),居群6选自拉萨市(平均海拔3 650 m),居群7、居群8、居群9和居群10选自山南市(平均海拔3 700 m);所选居群间距均大于20 km。每个居群选取15株蓇葖果数量超过3个的植株,每个植株采集3个蓇葖果,用网袋封装,实验室内自然风干,果荚自然开裂后收取种子,在烘箱

    中国粮油学报 2020年12期2021-01-09

  • 箭叶淫羊藿与近缘种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形态对比研究
    箭叶淫羊藿13个居群(含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1个居群)、天平山淫羊藿7个居群进行花粉形态和外壁纹饰的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类群的花粉均为近球形,具三孔沟,大小相近。箭叶淫羊藿的花粉大小为(18.21~21.66) μm × (19.55~23.63) μm,天平山淫羊藿的花粉大小为(18.32~21.43) μm × (19.73~23.48) μm。外壁纹饰是花粉形态的重要性状。不同居群间花粉外壁纹饰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分为网纹纹饰、条网纹纹饰和颗粒

    广西植物 2020年9期2020-11-02

  • 青海6个山丹居群的继代培养效果研究
    ,以青海6个山丹居群的初代苗为材料,研究继代后6周内的形态及芽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继代培养6周内,6个居群的芽苗高度、芽分化数在前3周不存在显著差异,在4~6周居群间的芽苗高度表现为极显著差异,芽分化数第4周居群间表现极显著差异,之后各居群间差异不显著;各居群形成的微型鳞茎直径及叶面积在前2周不存在显著差异,3~6周各居群的微型鳞茎直径及叶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对各居群继代培养期间芽苗及微型鳞茎综合评价表明,在6周内SZ居群长势最好,其次为Rn居群,DW居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4期2020-01-04

  • 崂山腺齿越橘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腺齿越橘6个自然居群的27个样本为材料,选取22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结果表明:6个居群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平均变异系数在9%~36%之间,株高和果穗长性状的变异最明显,居群间的变异水平大于居群内;生殖器官性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营养器官性状不相关;主成分分析共得到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占比最大,为42.878%;表型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分化不明显,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性状的表达。关键词:腺齿越橘;居群;表型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8期2019-10-08

  • 3个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坪用性状评价
    。表1 山西3个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采集信息1.3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6年9月25日播种,采用撒播,播种量为10 g/m2。每种试验材料设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 m×2 m,小区之间留20 cm的隔离带,随机排列,每个试验材料重复3次。1.4 观测指标及方法1.4.1 密度 随机测定3个1 cm×1 cm的样地内草坪草的株数。1.4.2 株高 返青后,在营养生长期,小区内随机选取10株,测定草坪草的株高。1.4.3 盖度 草坪盖度以针刺法测定。在1.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7-23

  • 基于ISSR数据探讨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 (Arn.) Paris)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
    然保护区8个自然居群的40份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 (Arn.) Pa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172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使用POPGENE 3.2分析发现:其中158条条带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1.86%,根井正利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2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I)为0.4459,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8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34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6-10

  • 3个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耐盐性比较研究
    了山西境内49个居群的野生草地早熟禾,并对其进行了种质资源评价、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以及耐旱、耐热等方面的研究[23-28],本文选取了坪用性状和抗旱性表现较好的3个居群进行NaCl溶液胁迫试验,研究草地早熟禾对NaCl胁迫的耐受阈值及生理响应机制,为今后引种驯化耐盐品种及盐碱地区草坪草的建植管理提供科学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试验站日光能温室进行(37°25′ N,112°23′ E,海拔799 m),属晋中盆地

    草地学报 2018年5期2018-11-07

  • 高海拔地区珠子参居群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条件下珠子参不同居群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MDA)和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8];黄文静等研究表明,三年生珠子参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较高,对光能的捕获、有机物的同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高于二年生和苗期珠子参[9];30%遮阴处理下珠子参株高、主茎粗、果实数、根茎直径、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增加,地下根茎节间长度和叶片MDA含量减小[10]。而珠子参对海拔高低的生理响应和自身抗氧化适应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拟通

    中国现代中药 2018年8期2018-09-03

  • 不同白羊草居群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于自然界中,天然居群由于地理隔离和山脉河流等天然屏障,有限的基因流可能会导致居群间遗传分化加大,从而增加物种适应剧烈变化环境的潜力[17-18]。因此,不同居群白羊草的抗旱能力必然也会存在巨大差异,充分挖掘不同居群野生白羊草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山西省境内10个不同地区的野生白羊草居群进行干旱胁迫,通过对其幼苗的抗旱性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旨在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白羊草种质资源材料,为野生白羊草的驯化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

    草地学报 2018年1期2018-07-30

  • 环境胁迫对大花旋蒴苣苔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笔者通过研究不同居群大花旋蒴苣苔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特别是干旱、盐碱等地域性限制因子的响应特征,找出最具抗干旱,耐盐的植物居群,为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及进一步的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为该珍贵资源植物的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种子来源2013年10月在陕西(SX)、四川(SC)、浙江(ZJ)和安徽(AH)随机采收大花旋蒴苣苔成熟种子,每个居群随机采集50个以上植株的成熟种子(表1)。自然晾干,储存于安徽师范大学实验室备用。表1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5-21

  • 不同居群白羊草光合特性比较
    来,关于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的选育在生产性能、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已有报道[8-9];研究者对不同水肥条件下白羊草的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施氮、磷肥可以提高白羊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其光合潜力,改善了其PSⅡ反应中心的功能及结构[10-13];对引进牧草种柳枝稷(Panicumvirgatum)与白羊草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时发现,白羊草的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而且两个峰值出现在09:30和1

    草业科学 2018年3期2018-03-21

  • 新疆濒危植物半日花居群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分析
    疆濒危植物半日花居群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分析苏志豪1,①, 李文军1, 卓 立2, 姜小龙3(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2.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3.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 201602)利用3个叶绿体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包括mtrnSf-trnGr、mtrnL2-trnF和mtrnL5-trnL3)对新疆地区半日花(Helianthemum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4期2017-12-27

  • 四川西部川赤芍野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川西部川赤芍野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分析杨 勇1a,1b,1c, 朱 炜1a,1b,1c, 薛 阁2, 于晓南1a,1b,1c,①(1. 北京林业大学: a. 园林学院, b. 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c. 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2.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为揭示四川西部川赤芍〔Paeoniaanomalasubsp.veitchii(Lynch) D. Y. Hong et K. Y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3期2017-10-12

  • 基于ISSR技术和非腺毛特征研究柔毛淫羊藿和近缘种遗传关系和居群遗传多样性
    柔毛淫羊藿14个居群和星花淫羊藿1个居群共128个单株进行ISSR分析,用POPGENE计算相关系数,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每个居群叶背主要非腺毛类型和特点。研究发现:非腺毛可分为5个形态类别,分别为长直毛、长卷曲毛、伏卷曲毛、拟短伏毛和长伏毛;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个,基于ISSR聚類分析结果,15个居群分为3个分支,星花淫羊藿居群并没有单独为一支,应不能独立成种,应并入柔毛淫羊藿或者作为柔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16期2017-09-09

  • 滇西北不同居群牡丹种子性状综合评估
    00)滇西北不同居群牡丹种子性状综合评估苏泽春,李兆光,和桂青,徐天才,薛润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00)从与牡丹籽油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种子性状着手,借助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11个野生牡丹居群的优劣,以及12个种子性状与样方内种子产量的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居群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88.40%,居群间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80.57%,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单荚种子数、种子重在居群间方差分量百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7期2017-07-12

  • 西藏林芝不同居群桃儿七表型多样性分析
    分析西藏林芝不同居群桃儿七的表型多样性,为桃儿七种质资源鉴定、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4个不同居群桃儿七(DWZ、DJC、LZQ和NYG)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并对12个性状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4个不同居群桃儿七的叶、茎、果实、种子等表型性状多样性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16~1.76,按其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叶横径>叶纵径>叶横径/纵径>果横径>果纵径>茎色>种子数>果横径/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3期2017-05-30

  • 紫斑牡丹不同居群幼苗光合特征研究
    对紫斑牡丹的6个居群种子萌发的幼苗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使用了Faquhar模型拟合和光响应200以内直线回归分析法。结果表明,紫斑牡丹所有居群的光合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保康、天水、临洮、舟曲、文县和子午岭6个居群的Amax分别为13.707、14.771、12.879、13.128、11.035和12.024μmol·m-2·s-1,AQY分别为0.0410588、0.0301654、0.0449802、0.0452524、0.03712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3期2017-04-12

  • 林芝山定子部分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以林芝4个山定子居群为研究试材,研究其果实、叶片、花的相关表型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山定子果实性状以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在9.13 %~29.36 %,果梗长的变异系数次之,为4.67 %~17.11 %,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性状变异相对较小,果实颜色基本都是红色~深红;叶片性状中叶柄长的变异系数在6.72 %~26.98 %,为最大,其次为叶面积(最大为18.15 %)和叶片厚度(最大为12.44 %),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等变异系数基

    西南农业学报 2016年11期2016-12-17

  • 新疆野扁桃生物学特性研究
    栽植的新疆野扁桃居群。【方法】将新疆裕民、托里、布尔津、塔城、哈巴河5个不同居群的野扁桃,引种在新疆农业大学三坪基地,第二年进行生物学特性调查及物候观测。【结果】塔城居群的野扁桃新梢、叶片宽、株高及地径最大,叶片厚度最小;哈巴河居群野扁桃地径最小,其叶片最小但最厚;野扁桃株高生长动态曲线呈“慢-快-慢”趋势,地径生长动态为“匀速增长型”,塔城居群野扁桃株高累计生长量最少,地径累计生长量最多;布尔津居群野扁桃株高累计生长量最多,哈巴河居群野扁桃地径累计生长量

    新疆农业科学 2016年7期2016-12-02

  • 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赖草光合特性研究
    01)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赖草光合特性研究杜利霞,樊鹏鹏,董宽虎*,朱慧森(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目的]为赖草品种的选育和赖草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的8个野生赖草(Leymussecalinus(Georgi) Tzvel.)资源为材料,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进行栽培驯化,通过对生长3年的赖草居群光合特性比较分析,评价和筛选优质赖草种质。[结果]不同居群赖草的Pn与Gs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趋势一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2016-10-21

  • 燕山山脉不同居群豆茶决明的种子形态及营养成分比较
    )燕山山脉不同居群豆茶决明的种子形态及营养成分比较魏贤星, 常旭, 杜一鸣, 徐兴友①(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豆茶决明; 居群; 种子; 形态特征; 营养成分豆茶决明〔Cassianomame(Sieb.) Kitag.〕为云实科(Caesalpiniaceae)决明属(CassiaLinn.)一年生草本植物[1],其地上部分及种子可入药,主治水肿、肾炎、慢性便秘、咳嗽和痰多等,并具有驱虫、健胃之功效,也可代茶饮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1期2016-08-12

  • 海南益智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海南益智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潘 坤1,2,刘晓静2,高炳淼1,王海燕2,王文泉2*(1.海南医学院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99;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摘要[目的]分析益智野生居群间的遗传变异。[方法]统计海南野生益智居群的平均株高、单丛茎杆数、单丛果穗数、单穗重等影响产量的形态表型数据并计算其变异系数。[结果]居群间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6期2016-08-06

  • 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不同居群鱼腥草叶面积与叶绿素相关性研究
    坪自然保护区不同居群鱼腥草叶面积与叶绿素相关性研究朱训增,王晓鹏*,笪豪俊,瞿飞,舒东(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目的:探索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不同居群鱼腥草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相关性,为鱼腥草生态栽培、科学管理、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扫描仪测定法、丙酮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结果:不同居群鱼腥草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具极显著性差异。叶面积与总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b)含量均呈二项式相关,叶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7-25

  • 紫距淫羊藿的地理分布新记录及形态描述
    变异,该研究基于居群概念,对淫羊藿属分布区展开调查,在各分布区选择一个居群(30个体/居群)于花期进行形态观察、统计和描述。结果表明:紫距淫羊藿以往被认为狭域分布于湖南天平山,该研究调查发现广东省和湖北省均有分布,为新分布记录。此两处新分布分别位于天平山的南部和北部,将其自然分布区显著扩大。基于居群观测的形态变异较原描述更广泛。6个主要数量性状(株高、序轴长、小花数、叶长、叶宽和根茎)和花部颜色在居群间和个体间均呈现丰富的变异。生物种的分布范围并非完全连续

    广西植物 2016年5期2016-06-16

  • 黔西北
    每个可能的金铁锁居群以5×5米为一个样方,按照“梅花形”取样法进行样地调查,记录其海拔、经纬度、伴生植物、生境等信息。结果显示,受自然界及人为破坏等影响,金铁锁数量已极其稀少,因此建立长效可行的保护机制刻不容缓。关键词: 黔西北—滇东北;金铁锁;居群;生物学基金项目:毕节市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培育”项目(毕科合(2014)06号)。贵州省社发公关项目“金铁锁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就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黔科合SY字〔2015〕3027号)中图分类号: R

    吉林农业 2016年10期2016-06-11

  • 云南泸定百合8个野生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泸定百合8个野生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段青,崔光芬,贾文杰,马璐琳,王继华,杜文文,王祥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 650205)摘要: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8个野生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泸定百合8个居群均为二倍体(2n=2x=24),染色体基数为12,共24条染色体,无B染

    西北植物学报 2016年3期2016-05-06

  • 燕山山脉不同居群豆茶决明叶片特征与光合特性
    院)燕山山脉不同居群豆茶决明叶片特征与光合特性常 旭1,魏贤星1,陈 健2,许艳梅2,杜一鸣3,徐兴友1*(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 2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农牧局;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以燕山山脉5个居群豆茶决明为研究材料,系统比较了同一生境条件下各居群的叶片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承德兴隆居群叶形态参数值最大,而唐山迁西居群叶形态参数值最小。各居群不同生长时期叶绿素含量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植株处于营养生长期的叶绿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4-05

  • 野古草居群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
    866)野古草居群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刘英,白龙,雷家军*(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 沈阳110866)摘要:以移植于同一环境的辽宁地区4个野古草居群为对象,比较了它们的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差异,为研究其居群表型性状多样性的生理基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野古草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光合响应特征参数在居群间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居群P1(本溪)、居群P2(北镇)具较高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782和1690 μmol/m2·s)、

    草业学报 2016年1期2016-02-23

  • 新疆野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行观测,分析不同居群及群体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为野杏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2012~2013年,以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新源县和巩留县的山区自然分布的野杏实生株系为试料,共计3个居群,135个单株样本,分别进行GPS定位,各取样地内单株间距离为100 m 以上,以避免采集到亲缘关系较近的植株,各居群详细取样情况见表1。1.2 观测方法以《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4]为参考依据,从叶片、果实、果核、种仁方面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5期2015-07-05

  • 青叶胆不同居群植株形态变异式样研究
    马雪妮青叶胆不同居群植株形态变异式样研究黄衡宇 王美蓉 杨玖钧 马雪妮云南中医学院中药材优良种苗繁育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青叶胆(Swertiamileensis)为我国区域性特有药用植物。以植株高度、个体分枝数、叶片长度、花梗长度和子房长度作为形态指标,对云南弥勒5个青叶胆自然居群的变异式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形态指标在各居群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形态变异最大的是个体分枝数,其次是花梗长度、叶片长度和植株高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期2015-06-05

  • 木质藤本植物黑老虎的居群结构与动态1)
    任编辑:任 俐。居群结构和动态变化是自然植物居群的重要统计特征,包括居群的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垂直结构、性比、居群数量及动态变化过程等[1]6,[2]。居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过去居群的结构和受干扰状态、预测未来的居群动态具有重要作用,是分析居群动态的基础[2]。而植物居群分布格局的研究对确定居群特征、居群个体间相互关系及居群与环境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开展居群分布格局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植物居群水平结构进行定量描述,更重要的是能够揭示格局的成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年9期2015-03-07

  • 不同放牧强度下冰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牧强度下冰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秀 花(西藏农牧科学院 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9)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冰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导致冰草部分位点丢失,但整个冰草居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46%,居群间的遗传差异很小,放牧并未使冰草居群产生遗传分化。由Shannon’s和Nei’多样性指数检测的各个引物在4个冰草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的大小排列顺序为:中度放牧样地

    草原与草坪 2015年1期2015-02-23

  • 陕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
    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何恒流,蔡宇良,高天翔,李 彬,宛 甜,王 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目的】 研究陕西野生毛樱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保存和利用陕西野生毛樱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陕西野生毛樱桃的7个自然居群140份样本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 用10对SSR引物从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中共检测出92个等位基因,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6~14个。居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1

  • 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营养品质动态比较
    801)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营养品质动态比较姬奇武,韩汝旦,董宽虎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以山西9个不同居群的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探究营养品质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不断推进,山西9个白羊草居群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逐渐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

    草业科学 2015年7期2015-02-15

  • 秦岭地区‘凤丹’牡丹居群果期相关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型多样性主要研究居群在其分布区内各种环境下的表型变异,是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的综合体现[1]。表型性状变化常常作为遗传变异的表征,因此如何根据表现型差异来反映基因型差异就成为形态学标记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关键[2]。通过有效的采样、合理的数学统计方法,采用遗传上较稳定的、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可以揭示群体的遗传规律、变异大小[3]。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1-02

  • 干旱及复水对山西野生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山西省15份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各采集地信息如表1所示。1.2 试验设计本试验于2013年8月在山西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实验室日光能温室内进行,平均温度15~25℃,相对湿度为65%~75%。将15份不同居群的野生草地早熟禾种植在上口径25cm、高20cm的聚乙烯塑料盆中,基质为沙与土(1∶4)的混合物,pH 7.5,播种量8g/m2。每日称重法定量浇水,保持每盆土壤含水量一致。苗齐后每盆定苗50株,待叶片长到4~5片真叶时进行干旱处理。干旱胁迫前一次性浇

    草业学报 2015年7期2015-01-02

  • 湖南新田大冠岭野生大豆居群遗传结构与空间分布关系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大多数居群存在遗传瓶颈效应[10-13].多个研究结果也表明西南部和南方是野生大豆的一个主要多样性中心[10-11],但也有研究结果认为中国有多个多样性中心,分别位于黄河流域、中国中部和长江流域[13].研究表明,浙江[14]、河北省[15-16]、重庆[17]、湖南和湖北[18]、江西[19]、广西[20]、西藏[21]和北京[22]等区域内的野生大豆群体间也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尺度空间范围对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可提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3-05

  • 基于SSR标记的8个山荆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
    结果表明:山荆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较为复杂[3-6]。Nei[7]认为:物种表型进化是由相互作用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同分类等级物种的表型多样性是新突变和遗传基因的累积产物,新突变基因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漂变被纳入基因组中并产生遗传保守性,从而影响表型进化的方向;Rouzine等[8]通过对植物的病毒学实验,认为:低多样性居群受中性变异控制,高多样性居群受自然选择控制,不同物种的遗传变异差异明显。因此,探明山荆子的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规律及地理居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1期2012-12-31

  • 基于psbA-trnH分析的何首乌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
    分析的何首乌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白明明,孙小芹,郭建林,李密密,杭悦宇①〔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对产自不同省区的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17个野生居群85个单株的psbA-trnH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NJ法对85个单株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85个单株的psbA-trnH序列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2期2012-09-06

  • 苦豆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对22个苦豆子居群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从DNA分子水平上探索苦豆子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从而为苦豆子种质资源的保护以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苦豆子种质资源 依据苦豆子的地理分布特点,分别采集来自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5个省份22个居群的苦豆子种子作为供试材料,其中宁夏居群14个,其他省份的居群8个。在采集材料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的调查[6],所有种子均于2007、2008年收集,保存于-70 ℃的超低温冰箱中备用。

    草业科学 2012年11期2012-03-13

  • 不同地理居群北草蜥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
    035)不同地理居群北草蜥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刘永章1,张永普2(1.温州医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目的:研究了浙江北麂、洞头、缙云、泰顺和贵州贵阳五个地理居群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的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结果:北草蜥五个地理居群的二倍体均为2n=38(38I),NF=38,含有18对大染色体和1对小染色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1-13

  • 硃砂根(Ardisia crenata)居群的形态特征变异及聚类分析
    个省区共6个野生居群的144个硃砂根单株为实验材料,对植株形态特征、叶部性状及整体观赏性3个方面的20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明确硃砂根各居群间的形态变异幅度及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硃砂根野生资源及制定硃砂根品种改良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分别对位于福建漳平永福和官田、福建武平东留、江西会昌永隆、江西大余庾岭和广西南宁宾阳等地6个硃砂根野生居群的144个单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年4期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