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

  • 教育变革 适者生存
    不只音体美,就连史地生、信息技术、理化實验等,都规范成了日常教学,成为中考或高考必考科目。这就要求教师更加专业化、专职化。但恰恰是曾经一直被视为“小科”“副课”的这些课,却是大部分老师的弱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兴趣特长、专业培训等,“先天”空白而“后天”无补。当今社会多元多彩,需要高素质人才,有时候,能力比知识还重要,情商比智商还吃香。所以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和其他特长培养活动,便主要围绕音体美、史地生、信息技术、实验课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7期2023-08-03

  • 我最敬佩的老师
    了烦恼——他就是史地老师。上第一节课前,我心中既好奇又紧张,与同学们纷纷猜测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预备铃刚响,史地老师便轻快地走进了教室,班里顿时像一棵刚飞走了鸟儿的大树,立马变得静悄悄的。我打量着老师:一张圆脸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身穿一件橙色T恤,腋下夹着教案袋,活脱脱一位中年“博士”的样子。他向我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便开始讲课。自然的神态、和蔼可亲的笑容,亲切得仿佛已经与我们相处了好几年似的。渐渐地,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下课铃响起时,我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2期2023-02-09

  • 近三十年祁韵士研究综述
    作,为清代的西北史地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清代历史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深化,学界也较多关注到祁韵士,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作品整理情况祁韵士作品的整理最早能追溯到山西省文献委员会辑成的《山右丛书初编》,收录了包括《万里行程记》《濛池行稿》《西陲要略》《西陲竹枝词百首》《鹤皋年谱》在内的五部分文稿。李广洁整理的《万里行程记(外五种)》则将五部分文稿以筠渌山房本为工作底本进行了整理校对。丘良任的《中华竹枝词全编》、王尚寿的《丝绸之路诗选注》均收录了《濛池行稿

    名家名作 2022年12期2022-09-08

  • 南高学派的流变与国家伦理观(1919—1949)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简章》图2 南京高师史地研究会全体会员合影(1922)图3 《史地学报》创刊号(二)南高学派与学衡派的关联南高学派与学衡派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派别,但因二者皆发起于南高师—东南大学校内,且作为学衡派发起人之一的柳诒徵不仅撰写了《学衡》的弁言,还为《学衡》撰稿颇多,后期亦与吴宓一起主导了《学衡》的发刊事务,其南高学派的诸多追随者也在《学衡》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这使得南高学派与学衡派之间形成了学术关联(表1),以致相当多的研究者忽略了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13

  •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地整合
    高中历史教师增强史地整合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必要性(一)有利于践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史地整合可以更好地践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使学生建立起时空观念。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原有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时空观念。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特定的空间往往是地理环境、地势特征以及地形特点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理条件。[1]因此,必须重视史地整合,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8

  • 中学地理教学中史地整合教学认知现状与对策 ——基于宜宾市四所中学的调查
    具有基础性作用。史地整合教学有助于阐明地理现象、提高地理教材的可读性、增加趣味性、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时空综合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5-6]。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史地整合教学,帮助学生熟知并运用相关地理与历史知识。本文从职称、教龄、不同中学类型等角度分析对于教师史地整合教学的影响,从学生史地整合能力自评情况、不同年级等因素分析对学生史地整合学习的影响,观察师生对于史地整合教学的认知联系,深入分析目前史地整合教学情况,进一步探

    科学咨询 2022年24期2022-02-07

  • 追寻“我们”的根源
    读于昆明师范学院史地系。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元史、中国边疆史地。先后发表论文及学术评论近百篇,部分结集为《北方民族史十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多元统一的中国如何形成?古代的中国人怎样表达他们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怎样的历史根源?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或有一些解答,或提供一些解答的启示。这本论文集,是作者长期理论思考并结合相关史料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难得的

    今日民族 2021年12期2022-01-26

  • 从《通报》看20世纪上半叶法国西域史地研究
    1978)将西域史地的范围概括为“从咸海到中国甘肃省的敦煌,从南西伯利亚直到阿尔泰山,从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一直到中国西藏北部的阿尔金山山脉。”(1)韩百诗著,耿昇译:《西域的历史文明与丝绸之路》,郑炳林主编《法国西域史学精粹1》,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页。西域史地作为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一直受到法国汉学界的关注。西域史地研究在伯希和时代从汉学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但汉学研究是西域史学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被公认为“目前国际

    国际汉学 2021年3期2021-11-15

  • 初探高中“物地班”和“史地班”的地理教学策略
    的“物地班”和“史地班”两类班级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考试成绩的差异及成因,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性地提出“物地班”和“史地班”两类班级的教学策略。关键词:高考选科;地理思维能力;教学策略随着福建新高考的实施,高考选科的多样性,使地理学科面临着不同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主要分为“物理、地理”(以下简称“物地班”)和“历史、地理”(以下简称“史地班”)两大类。本学年笔者同时担任了这两种班级的教学,在教学中,笔者感受到了这两种班级的学生特点差异很大,给教学带

    高考·下 2021年6期2021-09-30

  • 《这些倌阋欢ㄖ道》上期答案
    。3. B  《史地学报》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南高师出版委员会认定史地研究会会刊《史地学报》为南高师丛刊之一,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创办,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发行。禹贡学会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史料学派创始人为傅斯年。甲骨学派源于1931年,周予同首次提出“甲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4. B  《阿Q正传》的阿Q结局被枪毙了。第九章《大团圆》,阿Q被抓了起来, 送到了城里的监狱,可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6期2021-08-10

  • 栏目主持人推介
    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等五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十余项。代表性学术成果◆论文《“契汉联姻”:辽代玉田韩氏婚姻考论》,《史学集刊》2020年第5期。《边疆治理视阈下的明代边疆文教》,《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2期。《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7-06

  • 论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的初步进展
    学科化进程中的“史地合一”现象等关注不够。本文从理论层面,诸如近代意义的史学概念的明晰、对历史著述和历史本身的明确区分、史学研究法上的高度共识,实践层面从科系、学会等方面,作专门探讨。一、新的史学理念与中国近代史学学科化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进程中,贯以近代新的历史学理念的,首先要提到的是梁启超。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上分六期刊载了《新史学》,在猛烈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也提出他心目中的“新史学”。在其中的《史学之界说》一文,他对史学之概念,首次作了系统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7

  • 现实困境与制度缺陷:民国史地期刊难以持续的两重面向
    26019)近代史地期刊的出现与消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关于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具体对史学学科化的影响,都值得深入思考。本文所要集中讨论的是关于史地期刊另一重要的问题,即民国史地期刊难以持久的具体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虽讨论的是民国史地期刊办刊的困难,但大致也反映了近代史学期刊艰难发展历程中所遭遇的几个重要问题。史地期刊之所以有此代表性,原因有二:第一,《史地丛刊》《史地学报》等史地期刊是近代中国创办较早的史学期刊,也是近代中国高校所办最早的史学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9期2020-12-20

  • 例谈中考史地综合命题类型及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题中史地综合题的类型及解析,以供大家参考。一、地理因素影响历史活动时间型例1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出发和归航的时间大体是在什么季节?请简要说明判断依据。解析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地理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明朝时期船队航行的动力主要利用风力,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偏北方,郑和船队巧妙利用季风风向变化从而实现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二、地理因素影响历史活动空间型例2(2018陕西省中考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和图二重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0期2020-06-06

  • 《黄文弼画传》出版发行
    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地理学家。1927年至1930年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黄文弼参加了由中国、瑞典共同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作为团队中唯一的中国考古学家前往内蒙古、新疆等地考察。为期三年的野外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考古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黄文弼也因此被誉为“新疆考古第一人”。此后,黄文弼又分别在不同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之下三赴新疆,天山南北几乎所有的重要文物遗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终其一生,黄文弼都在新疆考古学与西北史地研究领域内勤奋

    西域研究 2020年2期2020-04-18

  • 史地教育委员会与抗战史学
    构和专业委员会,史地教育委员会便是其中之一。通过现存相关原始材料,详察该会的整体运作及所推出的各项举措,无疑可增进了解战时大后方的文化生态,尤其是史地学科建设及其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的情状。关于史地教育委员会的讨论,目前虽有论著涉及,①如桑兵《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会》(《历史研究》2004 年第5 期)、左玉河《中国近代学术制度之创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崔泽枫《抗战时期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8 年硕士学位论文)和胡逢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5期2020-03-03

  • 甘肃靖远:新发现岩画点为古代游牧民族黄河流域生活提供佐证
    岩画点。当地地方史地研究者表示,多处已发现的岩画点为古代游牧民族在黄河流域生活提供了有力佐证。据介绍,古道大兵道地处黄河中上游西岸,在靖远县城以北三十多千米处。本次发现的岩画坐东面西,距离黄河500多米,分为两个板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清晰可见的图像近30个。画面中既有束腰穿袍裙的人像、拉弓射箭图等,也有马、羊、鹿等动物。靖远县地方史地研究者何璞瑜表示,这些岩画风格写实,图像简洁、多变,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衣着打扮等。“大兵道是古时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7期2020-02-27

  • 俄国汉学家裴智乃耳德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洪钧在该书《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释地》卷中说“参以见闻,增订删汰,成西北地释地一卷,本于裴智乃耳德十居四五。”②(清)洪钧:《元史地理志西北附录释地》,《同声月刊》第3卷第6期,第78页。与洪钧同一时期的丁谦,以《元经世大典图地理考证》闻名晚清元史学界,然有学者考证其书源流时指出,“若丁谦之大典图考证,皆取之于Bretretciu之中世纪研究”,所谓“Bretretciu”即“裴智乃耳德”之英文译名。③裴智乃耳德著,唐长孺译:《元经世大典图释》,《国学论

    国际汉学 2019年3期2019-12-14

  •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史地题材品德教学研究
    80)引 言对于史地题材品德课,很多教师认为其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通过分析史地题材品德课的课型特点,不难发现,讲授这类课程也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史地题材品德课的课型特点(一)课程背景遥远在品德课中,历史题材的课程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如讲述中国古代的秦汉一统、唐朝盛世;涉及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关系到世界发展史的血与火的时代……这些都离当下的现实生活比较

    名师在线 2019年26期2019-11-26

  • 关于旅游史地与民俗课程校本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要]  旅游史地文化作为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課,随着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转变为服务岭南地区旅游经济,原使用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根据学情构建校本化教学目标体系、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校本化教学活动策略、贯彻多元评价理念,建立校本化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关    键   词]  旅游史地与民俗;课程校本化;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8期2019-11-18

  • 史地知识蕴品德,立德树人有良方
    史艳波摘要:史地知识渗透与品德学科,全面地向学生展示着社会、自然、世界的多样性。研究社会现象,剖析地理位置;探究社会发展,借鉴历史经验,作为一线品德教师,我们要从联结时代元素、联通地图功能、联袂多媒体三方面,紧扣品德学科特点,克服单一地向学生输入知识的弊端,追求学生情感内核,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词:史地知识    品德教学    时代元素    地图功能    多媒体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品德学科已将“立德树人”与地理、历史领域进行融合,成为了一门综合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2019-07-09

  • 史地知识蕴品德,立德树人有良方 ——以《跟着唐僧去西游》为例
    极强的社会课程。史地知识的渗透,面向学生生活,更加全面地向学生展示着社会、自然、世界的多样性。地理、历史内容于品德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点,研究社会现象,势必要剖析地理位置;探究社会发展,也一定得借鉴历史的经验,在整体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一定的道德高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情感共鸣。既然史地内容在品德教材中已经不可分割,那么,作为一线品德教师,我们既要克服单一地向学生输入知识的弊端,又要紧扣品德学科特点,链接学生生活外延,追求学生情感内核,促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2019-06-05

  • 姚莹边疆史地著述的文献来源与特点
    世界”并从事边疆史地研究的代表人物。在近代第一次边疆危机中,他敏锐地观察到重新发现中国边疆、放眼域外地理的重要性。作为桐城经世派的先驱,[1]他在传统学术框架的边缘地带发扬先贤史地之学以及桐城文人的文献编纂传统,①其一生主要精力都倾注在边疆事业上,治边、研边、记边合一,留下了多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边疆史地佳作,将中国传统沿革地理的视域范围从内地扩大转移到遥远边疆,并以其一人之识力同时关注了西北与西南陆疆、东南海疆和域外地理。姚莹边疆史地著作的成书,既受到其作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2019-01-19

  • 近10年来南高史地学派研究的发展与趋向
    南高学派以及南高史地学派的学术思想和价值等相关问题,逐渐引起了学人的关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论著不断问世。本文试图从近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中,对其进行梳理和评述。不足之处,敬请识者批评指正。1 南高史地学派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对“南高史地学派”内涵的界定,是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对该学术团体的关注而发生改变的。吴忠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南高史地学派研究》一书中指出南高史地研究会是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生建立的学术团体,后发展为南高史地学派,他在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9期2018-11-13

  • 近代中国学术分科背景下“史地合一”现象原因论析 ——以史地期刊为中心
    ,却出现了众多“史地合一”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大量以“史地”合称的史地期刊的出现。1920年6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会编辑的《史地丛刊》创刊。之后,并用“史地”为名的期刊不断出现,据笔者初步统计,数量有二十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会主办的《史地学报》、上海中国史地学会主办的《史学与地学》、燕京大学史地周刊社主办的《史地周刊》、浙江大学史地学系主办的《史地杂志》等。本文以史地期刊为视角,对近代“史地

    江汉学术 2018年4期2018-04-14

  •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史地知识的教学建议
    广泛,其中就包括史地知识的教学。史地知识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容,因为讲社会就离不开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讲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所经历过的历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史地知识,根据前人的研究,在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有关史地知识的内容就有108个,其中向我们传达的热爱祖国,国际理解和热爱科学的思想最多。这些史地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很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如何能做好史地知识的传授。一、小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1期2018-03-06

  • 吴丰培与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
    是我国著名的边疆史地专家、藏学家、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目前关于吴丰培的研究较少,多为纪念性文章①。吴丰培早年加入禹贡学会,与顾颉刚等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吴丰培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本文试对吴丰培与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关系作一探讨。一、吴丰培边疆史地研究缘起吴丰培的边疆史地研究深受家庭的影响。其祖父吴恢杰,同治十三年(1874)耳闻西北战事后投笔从戎,到新疆提督张暇幕府内做事,整理收集西北边疆史料,先后撰写了《西行日记》、《东归日记》

    西夏研究 2018年3期2018-01-23

  • 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国难之际浙江大学文学院的合与分*
    江大学,引入南高史地与学衡派学人,发展文史学科,既平衡文史冲突,革新浙江大学“以实用为依归”的办学理念,又实践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谋中西文化之统一,以从事于真正之创造”*参考许小青:《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北大派与南高派》,《近代史学刊》2016年第2期;蒋宝麟:《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学术与政治(1927—1949)》,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张凯:《沟通文质:国难之际浙江大学学术转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国难之际,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1-18

  • 姚莹边疆史地研究的特点
    史人物姚莹对边疆史地的研究,梳理其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揭示其对边疆史地的关切和情怀。关键词:姚莹;边疆史地研究特点姚莹出生时清朝社会危机四伏,已陷入日之将夕的封建末世,而姚莹所处的桐城世族也处于衰败之中。严峻的社会危机强烈的影响和刺激着姚莹,他在家学的熏陶下,在朋辈的激励下,在时局的促动下,开始关心时事利弊、关注边政,走上了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之路。姚莹认为,解决边疆地区的现实问题,了解、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而,他的边疆史地研究都将学术研究与解决地区

    大观 2017年11期2018-01-08

  • 华北大学的史学教育* ——从一份新发现的“史地系小组漫谈”记录说起
    从一份新发现的“史地系小组漫谈”记录说起姜 萌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薄弱之处。研究主题上,史学教育比较薄弱;时段上,20世纪40年代迄改革开放还有很多留白。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搬迁时,意外发现了一份珍贵手稿——《史地系小组漫谈对课目的意见(共两组)》。这份产生于1949年年初的材料,内容不仅涉及稀见的革命根据地史学教育开展情况,还直观地反映了1949年前后中国史学正在发生的变动。这份文献表明,华北大学的史学教育源自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01-14

  • 浙江大学史地系对气象人才的培养和贡献
    项目组浙江大学史地系对气象人才的培养和贡献■ 气象史料挖掘与研究工程项目组①执笔:陈云峰。气象学大师如郭晓岚、叶笃正和谢义炳皆出自浙江大学史地系。可以说浙江大学为我国气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要贡献。民国时期高等学校设有气象专业(气象组)的,一为国立中央大学,一为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再则就是浙江大学了。而气象学大师如郭晓岚、叶笃正和谢义炳则皆出自浙江大学史地系。可以说浙江大学为我国气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要贡献。一、浙江大学史地系浙大史地学系的创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4期2016-10-10

  • 民国时期史地教育问题述评
    吴豪一、民国史地教育的基本概况《史地周刊》系《大公报》一副刊,于1934年9月21日由史地周刊社主办,顾颉刚担任主编。《史地周刊》办至1937年7月23日停刊,在其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基本每周刊发一期,总共出版146期。《大公报·史地周刊》产生于特殊年代,在教育理念上,民国史地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民国时期,大多数中学教师进行史地教学时会结合当时发生的大事件和相应的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育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8期2016-08-16

  • 胡绳武:颠沛的史学家
    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史地系,留系任助教,为大学先修班讲授中国通史。在抗战后期,胡绳武在大后方继续求学,尤其是在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史地系的一段学习生活令其难忘。当时复旦史地系的教授有周谷城、顾颉刚、邓广铭、方豪、潘硌基、史念海诸位先生,都是国内史学界知名学者,胡绳武在这些大师的言传身教下,打下了较好的治学基础。1949年,上海解放后,被学校调到政治课教学委员会担任商学院政治课教员,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新民主主义论这两门政治课。1950年秋,回史地系任教学秘书,协助系主

    财经 2016年19期2016-08-11

  • 竺可桢拒录差分的儿子
    中毕业,报考浙大史地系,总分只差5分没有达到录取标准。负责史地系招生的教授是竺可桢的学生,这位教授准备瞒着竺可桢将竺津录取。而竺可桢在最后审定录取名单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严厉地批评了这位教授,并把自己儿子的名字划掉,补上了另外一名合格的考生。当新生名单公布后,有些教授前来求情,要求竺可桢将大儿子破例录取在自己的系里读书。竺可桢却说:“我是校长,考生考试不合格不能录取,何况是校长的儿子!浙大这么多教职员工,当他们的子弟考试不合格时,你们怎么办?这个头开不得!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14期2016-05-18

  • 民国时期史地教育问题述评
    吴豪民国时期史地教育问题述评吴豪一、民国史地教育的基本概况《史地周刊》系《大公报》一副刊,于1934年9月21日由史地周刊社主办,顾颉刚担任主编。《史地周刊》办至1937年7月23日停刊,在其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基本每周刊发一期,总共出版146期。《大公报·史地周刊》产生于特殊年代,在教育理念上,民国史地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民国时期,大多数中学教师进行史地教学时会结合当时发生的大事件和相应的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培养学生

    文学教育 2016年24期2016-04-03

  • 《东省杂志》中的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研究
    中的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研究彭传勇(吉林大学 文学院,长春 130012;黑河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东省杂志》是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哈尔滨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科学研究与分析预测机构——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于1925年创刊的大型俄文学术期刊,主要刊发研究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的文章。《东省杂志》是在华出版的规模最大的俄文学术杂志,1925年发行俄文版,1926年发行俄文和中文版,1927年以后发行俄文和英文版。它从创刊起至1934年共出刊130期,刊发

    学术交流 2016年12期2016-02-27

  • 公正严明的竺可桢
    ,报考了浙江大学史地系,但高考总分差5分未达到录取标准。负责史地系招生的教授是竺可桢的学生,他打算瞒着竺可桢录取竺津。而竺可桢在最后审定录取名单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严厉地批评了那位教授,并把自己儿子的名字画掉,补上了另一名合格考生。新生名单公布后,又有一些教授前来求情,请求竺可桢将竺津破例录取到自己的系里读书。竺可桢却说:“考生考试不合格自然不能录取,校长的儿子也不能例外!浙江大学这么多教职员工,当他们的子女考试不合格时,你们怎么办?这个头开不得!”按一

    老友 2016年5期2016-02-07

  • 贴近童心 融入童趣
    学中,很多教师将史地内容当作无味的纯知识,见图讲图,见字读字,试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史地知识,也试图很快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往往事与愿违。对于史地题材的品德课,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呢?笔者以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境的创设,还是活动的设计,都应体现“趣”字,极力挖掘史地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史地教学的“趣”,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品德教学中,感受史地知识的魅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内容“引趣”——搭建“兴趣”的舞台在史地题材教学中,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0期2015-10-31

  • 外国书刊中的北京记述释要(1900~1949)
    记述庚子战争类、史地类、旅游类等。其叙述视角既有乌托邦的东方想像,更有出自西方中心论的意识形态。关键词:外国人;北京;记述;史地;指南;游记一、记述庚子战争西人有关北京的书籍,包括了历史、地理、民俗、旅游与各种生活指南类的著作。首先是记述近代北京重大历史的著作,其中以记述庚子战乱为主。按照西方新闻学者的说法:这些作者“既是记录者又是辅导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向导,既是外交家又是冒险家,甚至在某些场合是……战士”。①这些随军文人的记述往往文体不一,写法多样,也并

    现代出版 2015年1期2015-03-16

  • 近三十年来海峡两岸张其昀史地学研究
    来海峡两岸张其昀史地学研究杨婉婷(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张其昀是近代学界亦官亦学的闻人,不仅承继浙东学人经世致用的务实风格,而且吐故纳新,在史学、地学、哲学、教育、国防建设、中外交流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近三十年来海峡两岸关于张其昀史学的研究成果颇丰,呈现出以下特征:台湾研究者和成果多于内地;记叙其生平成就的回忆性文章居多,学术论文偏少;专题性的著述居多,综合性的文字偏少;对张其昀史学的不同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同时表现出一些不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年6期2014-04-10

  • 卷首语
    ,教语文也好,教史地也好,教理化也好……都不能按“为什么而什么”的公式办事;必须从学生出发,认清楚教体育、语文、史地、理化……跟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有什么关系,该怎样教才达得到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教的是某一门功课,为的是针对着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说到怎样做,对学生还得有所认识。不认识他们身体发展的情形,怎能培养好他们的体质?不认识他们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怎能培养好他们的知识技能?不认识他们躬行实践该取什么途径,怎能培养好他们的道德品质?不认识他们的思想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2014-03-26

  • 地方性高校史地结合教育的探索——以《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课程为例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史地知识及史地观念也就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观念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在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中史地结合教育的缺失较为严重,这一点在目前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部分重点高校可以通过自身雄厚的基础教育实力予以解决,但是,由于受自身学科设置或者师资的限制,绝大多数地方性高校面对这一问题则困难较多。在今天的高校通识教育中,历史学专业具有一定的位置,目前除了诸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规定课程之外,在一些高校往往还开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论俞正燮对清代边疆史地学的贡献
    经世,在清代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众所周知,俞正燮所处的,既是西方殖民者对我国东南沿海虎视眈眈、觊觎之心日生的时代,也是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对我国西北边疆构成严重威胁的时代。出于良史忧世的情怀,俞正燮征文考献,筹远通今,“于西事讨论尤详”,[2]210其意旨在探讨筹边谋防、抵御外侮的对策。(一)关注域外史地从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绝离不开对域外史地的研究,且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俞正燮虽没有一部专论边疆史地的著作传世,不过他撰写的综合性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近20年民国史地期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学报”。前者如《史地丛刊》、《史地学报》、《史学与地学》、《史学杂志》、《史学年报》、《成大史学杂志》,后者有《国学季刊》、《清华学报》、《燕京学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1]。这些学术期刊的出现,对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起了卓越的贡献。齐思和说:“民国以来的史学大师如王国维、陈寅恪、顾颉刚、郭沫若等先生,他们的研绩俱是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发表出来的,除了他们的作品之外,无数的专题论文,在学术杂志中发表,成了我们现代史学的基础。这种风气经几位大

    武陵学刊 2013年3期2013-03-19

  • 从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写作年代看其西北史地学研究
    41) 研究西北史地的佳作,文中的若干片段常被论者引用。学术界在关注龚自珍西北史地思想时,也大都得出了几近一致的结论:即《西域置行省议》成文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①《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载罗耀九文章《张格尔之乱与龚自珍的安边策》、《史学集刊》1997年第4期载梁绍杰文章《龚自珍新疆建省计划析论》等文均持此观点。然而,笔者在爬梳龚自珍边疆史地著述时,却对该文的写作年代产生了一些疑问,觉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廓清。写作年代的考订,有助于揭示文章的写作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2013-02-15

  • 汉魏六朝纪行赋考论
    史事来抒发感情的史地类纪行赋外,还有一类是以壮声威为目的的军征赋。宋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九云:“征”有二义,有征行,有征伐。文字中有以《东征》、《西征》为名者,不可不审。如曹植《东征赋》,崔骃、徐干《西征赋》,班固、傅毅《北征颂》,此皆述征伐之征,非征行之谓也。如袁宏、班昭《东征赋》,潘安仁《西征赋》、张缵《南征赋》、班彪《北征赋》,此正述征行之征,非征伐之征也。今人或不契勘,总以为一义,失矣。〔2〕(P276-277)由此可见,虽同名为征,但两类赋作在性

    中国文学研究 2012年3期2012-12-18

  • 由鸦片战争看传统民族关系的转变
    十年时间里,边疆史地研究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当时,有关西北史地的著作多达120多种。到1861年,有关世界地理的著作已有22部。而从清军入关到19世纪初,中国的世界史著作也不过十多种而已。这种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从表面来看,这只是个学术问题,但是从历史背景、历史影响来看,它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范围。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反映出清廷腐败、边疆危机。鸦片战争激发了爱国人士的爱国热情,史地学者将中国边疆史地与外国史地等领域

    人民论坛 2012年5期2012-04-26

  • 试析柳诒徵的期刊编辑思想
    办或参与创办过《史地学报》、《学衡》、《史学与地学》、《史学杂志》、《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国风》等刊物,对于期刊编辑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重温柳诒徵的期刊编辑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位民国时期的史学大师的全貌,对于反思当前一些学术期刊日趋商业化也不失镜鉴价值。具体来说,柳诒徵的期刊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刊物的内容和特色定位柳诒徵在众多期刊创办过程中,一直强调刊物内容的公允、不媚外、不媚俗,这最典型地反映在他为《学衡》撰写的发刊辞

    中国出版 2012年9期2012-01-28

  • 西北史地学文献概述
    学者开始关注西北史地的研究,许多西北研究著作相继问世,“西北史地学”随之产生,并且涌现出一批大师级的学者及著作,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等是本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此后在老一辈学者的启发和带领下,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加入到该研究领域,而且进行了可喜的学术尝试。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北史地学各时期的主要文献的介绍,厘清西北史地学各时期的研究成果,为西北史地学研究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1 西北史地学兴起前的文献西北地区地域偏远,自然、人文环境十分复杂,对西北边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5期2010-03-22

  •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结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中普遍存在的“史地分离”现状,尝试分析了分离的根源,并从历史学、心理学以及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等几方面分析了培养学生“史地结合”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键词] 史地结合 高中历史 现状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结合现状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接触到了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不少学生反映说学历史兴趣很大,就是进步很小。还有的说学到一定阶段便停滞不前了。经过分析,我认为地图和自然环境知识的缺失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像木桶缺了半块木板,水总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2009-06-17

  • 以学科管理推进学科建设
     进近年来,我市史地学科的高考成绩在江苏省一直名列前茅。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市推行的“以学科管理推进学科建设”的策略是分不开的。从2003年开始,我市加强了史地学科的管理,形成了“学科中心——学科基地——大备课组——小备课组”的学科管理体系。学科中心2003年9月,我市组建了历史学科中心和地理学科中心,挂靠在教育局教研室下。学科中心主要负责全市史地学科建设的统筹工作,主要包括:1.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在详细分析各校史地学科的师资队伍、学科教学、学科教研等基本情况

    中小学管理 2009年1期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