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增

  • CO2对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模型的优选及建立
    物质的主要来源。单增李斯特菌因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对苛刻环境的耐受力强的特性,对肉及肉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单增李斯特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迫在眉睫[1-2]。气调包装是猪肉常用的包装方式之一,包装材料的存在可避免猪肉被二次污染[3]。另外,包装内的CO2气体溶解于食品后,进入细菌内部,通过降低细菌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年24期2023-12-29

  • 持久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抗逆表型及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摄入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李斯特菌病,致死率高达20%~30%[1]。全球化食品生产的改变和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倾向于最低限度加工、即食、冷藏或冷冻食品,增加了李斯特菌病的发病率[2]。在2018—2021年间,我国北京丰台区确诊了多例单增李斯特菌病患者,但食品和环境溯源调查成功率较低[3]。2018年,欧洲报道了2 549例侵袭性李斯特菌病确诊病例,其中死亡病例229例[4]。对李斯特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年21期2023-11-26

  • 大豆球蛋白抗菌多肽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机制研究
    30000)1 单增李斯特菌研究现状1.1 微生物学特征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成孔、兼性厌氧菌,其适宜的生长温度通常在-0.4 ~50.0 ℃。该生物体因具有丰富的鞭毛,使其具有翻滚、蠕动的特征,但这一特征仅在较小的温度区间内方可进行。当温度在20 ~25 ℃时,其细胞膜表面产生鞭毛,当温度达到37 ℃时,鞭毛数量明显减少[1]。单增李斯特菌对营养条件要求不高,通常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实现良好的生长,能适应高pH 值、高盐的环境,能在冷库、冰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28期2023-11-23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营养胁迫表型特征及调控机制
    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在空气、农场、食品生产环境中,可在0℃以下繁殖,最适生长pH 值范围为4.6~9.5,可生长水分活度低至0.92[1]。单增李斯特菌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可导致侵袭性李斯特菌病,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脑膜炎、流产,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致死率高达20%~30%,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食源性致病菌[2-3]。据报道,我国多类食品及其供应环境中均发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问题,如肉及肉制品[4]、即食食品[5

    中国食品学报 2023年2期2023-03-23

  • 单增李斯特菌对小鼠机体机能的影响
    观察,进一步阐述单增李斯特菌亲本株和LIPI4缺失株对机体造成的病例反应和临床表现,为深入研究载体致病发生机制和特种疫苗应用载体研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一、试验动物与菌种5周龄昆明系小白鼠20只、单增李斯特菌、缺失LIPI-4的李斯特菌(来源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二、试验方法1.细菌培养。将李斯特菌在增菌固体琼脂上37℃,培养24小时,挑取单个菌落,37℃、200转/分钟,培养24小时。反复挑菌增菌培养,直到固体培养基长出大小均匀,形状相同的菌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期2023-02-06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交叉污染评估进展
    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是“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类[1]。2020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李斯特菌病患者的死亡率为21%[2]。2018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和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欧洲各国李斯特菌病患者死亡率为15.6%[3]。中国大陆2011—2017年间报告的562 例散发型李斯特菌病患者中非围产期患者死亡率为23.78%,围产期患者流产或新生儿死亡率为32.68%

    食品科学 2022年23期2022-12-30

  • 冰箱囤货要警惕这个“捣蛋分子”
    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生存能力很强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其生存能力很强,在高盐、冷冻和干燥等各种极端的环境下都能够很好地存活下来。由于单增李斯特菌在冰箱4℃冷藏室内能较长时间生长繁殖,因而李斯特菌病又被称为“冰箱病”。单增李斯特菌广泛污染各种食品单增李斯特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造成食品的污染,并且由于其生存能力极强,目前在多种食物中都能检测出该病菌,例如肉类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水产品、蔬菜、水

    生命与灾害 2022年8期2022-11-10

  • 群体感应系统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210095)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在许多食品供应链中普遍存在,能够在低水分活度、高渗透环境和低温等条件下生存。单增李斯特菌能够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的李斯特菌病,给食品工业造成经济损失,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细菌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被膜是病原体的持久来源,它使细菌对消毒剂等耐受性变强,能够耐受高渗环境和冷冻环境等,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食品工业中,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防止其污染的重要环节。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复杂

    食品科学 2022年18期2022-10-09

  • 阿拉尔市部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可引起人兽共患病。单增李斯特氏菌对生存环境要求较低,可在低温、高渗透压环境存活,能够在食品加工、运输、冷藏等多个环节中繁殖。误食被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孕妇可引起流产[1-2]。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其列为仅次于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第四大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由单增李斯特氏菌引发的食物中毒时有报道[3],单增李斯特氏菌感染病死率较高[4-5]。低温冷藏即食食

    动物医学进展 2022年9期2022-09-06

  • 2019—2021年南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主要通过污染的食品感染人类。其中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和免疫功能障碍者是易感人群,且在感染后容易出现肠胃炎、败血症、脑膜炎、孕妇流产、死胎等,病死率高达 20%~30%[1-2],危险性极强。近年来欧美国家单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如2020年美国金针菇污染事件、2019年法国奶酪污染事件、2017年加拿大黄油污染事件[3]等。我国也屡有关于围生期母婴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导致新生儿败血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4期2022-08-04

  • 冰箱里的“杀手”
    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它具有极强的存活能力,可以发生在厨房中从水源到食物的任何一个环节,同单增李斯特菌有关的食品主要有四类:牛奶和奶制品、牛肉制品、生蔬菜、海产品。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至42℃,嗜冷耐冻。因此,单增李斯特菌有个别名,叫作冰箱“杀手”。这是因为单增李斯特菌在4℃的低温环境中仍能生长繁殖,在-20℃的冷冻室里也能存活一年。而0℃至10℃恰好是一般家庭冰箱冷藏室的

    党员文摘 2022年1期2022-04-03

  • 单增李斯特菌双元调控系统hssS/hssR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胞李氏杆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M),是革兰阳性胞内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导致人兽共患病[1-2]。动物感染李斯特菌主要是由于食入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饲料,继而通过排泄物、分泌物排出细菌,污染肉制品、奶制品或水产品,并通过这类食物感染人,从而引起人的李斯特菌病。李斯特菌病患者通常为老年人、婴幼儿及孕妇等抵抗力低下者,主要引发败血症、脑膜炎、胃肠炎、流产等疾病[3-4]。LM能抵抗外界多种恶劣环境,如强酸、强碱、高盐、低温和强氧化环境,这一特性对食品安全构

    畜牧兽医学报 2022年3期2022-03-30

  •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
    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常见于乳制品、肉类、禽类等食品中,易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孕妇流产、成人败血症等疾病,多发于免疫缺陷患者、妊娠妇女、老人和新生儿[4]。其中孕妇感染比健康成年人高达20倍,2001年,美国将其列为法定上报疾病[5]。国内感染单增李斯特氏菌报告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以新生儿和孕妇为主[6]。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中不得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7],因此,单增李斯特氏菌

    福建轻纺 2021年12期2021-12-16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毒理特性及防控方法研究进展
    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属厚壁菌门。其大小约为0.5 μm×1.0 μm ~0.5 μm×2.0 μm,直或稍弯曲状,两端钝圆,呈杆状和球杆状。单增李斯特菌可以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形成荚膜,单增李斯特菌在22~25 ℃的环境中可形成4 根鞭毛,运动较活泼;而在32 ℃条件下仅形成一根鞭毛,运动较缓慢[1]。1.2 培养特性单增李斯特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单增李斯特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在60 ℃下30 min 或在80 ℃下1 min 即

    农产品加工 2021年7期2021-12-05

  • 食品加工环境胁迫因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e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0世纪90年代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1]。食物是单增李斯特菌传播的主要载体,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是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较高的食物[2]。摄入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使人患李斯特菌病,甚至引起疾病暴发,致死率高达20%~30%[3]。生物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分泌黏性胞外聚合物吸附于物质表面,并增殖而形成的具有

    食品科学 2021年21期2021-12-02

  • 单增李斯特菌在乳粉中的生存特性
    )李斯特菌病是由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危害更为严重,因此单增李斯特菌被列为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1]。单增李斯特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食品中[2]。现已证实乳制品、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蔬菜等都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该菌抵抗力很强,能够耐受低pH 和高盐环境,并且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宽。目前虽然不可能从食品中将该菌彻底清除,但可以通过有效的卫生防制措施降低其在食品中污染水平,从而降低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11期2021-11-11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食品加工中的胁迫响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e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其引起的死亡率高达20%~30%,在20世纪90年代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列为世界第四大食源性致病菌[1-2]。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通过与外界环境(水分、氧气、温度、酸碱性等)发生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如果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对微生物造成环境胁迫,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酸喷淋、加热、冷藏、腌制等加工处理方法均会对微生物形成环境胁迫[3-4]。单增李斯特菌

    食品科学 2021年17期2021-09-27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的建立及验证
    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4种致病菌的常规检测方法需进行增菌、分离、初筛及鉴定,耗时常达72 h以上[4],同时,现阶段的监测体系过于依赖仪器设备,操作复杂、耗时长,且设备价格昂贵,对于基层市场监管及食品流通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食源性病原菌而言,开发快速、高效、简便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不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的革兰阳性短杆菌,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致病原,在污水、土壤、动物粪便等介质中广泛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分为侵袭性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年8期2021-08-19

  • 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
    11300)1 单增李斯特菌概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和水源等环境[1]。单增李斯特菌可以穿过胃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起胃肠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病症,孕妇感染时,单增李斯特菌可以穿过胎盘屏障从而导致流产、早产以及胎儿畸形[2-3]。全世界范围内多次发生人感染单增李斯特菌而死亡的案例,该菌感染后死亡率可以达到30%[4]。近10年来,在我

    中国兽医学报 2021年6期2021-08-10

  • 行NA阵列随机和的弱收敛性
    )及an/nδ,单增,当p=2时,有从而式(2)得证。下面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与证明。定理1设{Xnk,n≥1,k≥1}是行NA阵列,{an,n≥1}为一正的常数列,且当时,满足an/nδ单增,若{Nn,n≥1}为一取正整数值的随机变量列,且存在某个单增趋于无穷的正整数列{kn,n≥1},满足因此只需证明Ii→0(i=1,2),n→∞。对于I2,根据式(3)(4)有下面证明I1→0,n→∞。令,根据式(4)可得因此只需证明P(Bn)=o(1),根据Marko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6-28

  • 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污染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以及即食食品等,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1]。当摄入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后,孕妇、婴幼儿及老人等免疫低下人群极易罹患李斯特菌病,其致死率高达23.6%[2]。2016年,欧盟报告了李斯特菌病的确诊病例约为2 500例[3]。自2013—2017年以来,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的相关感染病例为211例,呈散发状态[4]。生物膜(biofilm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年8期2021-05-10

  • 单增李斯特菌质粒研究进展
    毛 盼,叶长芸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 LM)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阳性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或动物的流产、败血症、脑膜炎、脑膜脑炎等严重疾病。免疫力缺陷或低下的人群易感,致死率高达20%~30%[1]。单增李斯特菌以胞内寄生的方式引起动物和人类患李斯特菌病,亦以腐生方式存在于环境中,广泛分布于土壤、农作物、污水、动物和食物环境。单增李斯特菌具有很强的抵抗多种不同应激压力的能力,包括广范围的pH条件、不同温度、高盐、消毒剂等[2]。单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年4期2021-05-06

  • 对形如“存在x0,使得f(f(x0))=x0成立”问题的研究
    0,因为f(x)单增,∴f(f(x0))>f(x0),与假设矛盾;故f(x0)=x0.反思1: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函数在给定区间上具有单调性,我们都可以如法炮制.结论不妨设f(x)在所给区间D上是增函数,若存在x0∈D,使得f((x0))=x0,则问题等价于方程f(x)=x在区间D上有解.证明:若f(x0)x0,因为f(x)单增,∴f(f(x0))>f(x0),与假设矛盾;故有f(x0)=x0.反思2:我们还可以将原题“存在x0”改为“存在2个x0”或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1年1期2021-01-27

  • 基于液相PNA-FISH 技术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研究
    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该菌在4 ℃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且对酸性、碱性条件都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单增李斯特菌同时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也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对人致病的病菌,与其他所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相比,李斯特菌病造成的致死率高达30%以上。单增李斯特菌病已被欧盟监测认定为最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有显著的增长趋势[1-2]。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年12期2021-01-22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属乳酸杆菌科,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临床上引起李氏特菌病,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热性肠胃炎、流产、肺炎、淋巴结肿大和单核细胞增多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而传播,致死率高达44%[1]。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胞内寄生菌,感染动物机体后主要依靠宿主的细胞免疫对其清除,该病主要见于幼畜和免疫力低下的动物群体。由于单增李斯特菌培养营养要求不高,在4 ℃~45 ℃中均能生长,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年7期2020-08-31

  •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存在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
    成了严重的危害,单增李斯特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病菌被列为20世纪以来四大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单增李斯特菌能够导致人畜共患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作为食源性病菌的时候,该病菌能够藏匿在多种食物当中,人类感染后出现肠胃病、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很多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成为了单增李斯特菌的重点入侵对象。所以对食物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析,考虑存在现状并不断寻找有效且渐变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1 单增李斯特菌简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属于李斯特菌属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1期2020-08-29

  • 一种快速检测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肠杆菌科李斯特菌菌属,是目前已知唯一引起人类疾病的李斯特菌属致病菌[1-2]。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强,可导致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孕妇流产和死胎,病死率可达到30%以上[3-6],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7]。目前,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传统检验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危害广大消费者安全。本文选择被公认为自然界营养最为均衡的全价食品[8-9]乳与乳制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富集分离研

    中国乳品工业 2019年10期2019-12-09

  • “冰箱杀手”李斯特菌,危害可不小
    关系的就是其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这种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粪便、污水中都常常能检出,也能污染食品,熟肉制品、凉拌菜、乳制品等都是容易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与沙门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相比,单增李斯特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相对少见,但问题是一旦被其感染,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单增李斯特菌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不怕冷。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冰箱,熟食、瓜果和吃不完的饭菜都习惯于放冰箱冷藏保存。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4℃左右,这个温度下多数细菌的生长会被抑制,而单增

    生命与灾害 2019年8期2019-10-14

  • 连续函数的单调性与一一对应性等价
    )在区间I上严格单增(减)且连续,则它的反函数x=f(f)也在相应的区间I={y:y=f(x),x∈I}上严格单增(减)且连续。首先我们要注意到,一方面,这两个定理主要是为了证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以及对初等函数求导,就这个目的而言,严格单调的要求并不高;另一方面,假设函数是严格单调的,会让证明过程简洁得多。正是出于这两个考虑,所以现行教材上大多采用这个版本。但是就理论的严谨性而言,我们也要知道,严格单调这个条件是多余的。下文我们将证明定义在单个区间上的连续函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24期2019-04-06

  • 四种单增李斯特菌常用核酸检测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纪顺师,叶长芸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兼性厌氧的食源性细菌[1]。该菌感染可引起李斯特菌病,主要症状为败血症、脑膜炎、孕妇流产等,病死率高达20%~30%[2]。传统的培养基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是进行细菌鉴定的“金标准”[3],标本中李斯特菌的检测均需通过2次增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和生化鉴定,整个过程需要5~7 d才能完成,耗时长[3]。虽然现有核酸检测方法能在数小时内完成目的基因的扩增和检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PCR方法需经过扩增、电泳以及凝胶成像等操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12期2019-02-28

  • 3种方法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型食源性致病菌之一[3]。人类感染后可导致肠胃炎、败血症、脑膜炎、流产等,尤其是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4]。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各类乳制品、蔬菜、肉类等食品中,对人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国食品安全国家致病菌限量标准中规定熟肉制品及即时生肉制品中不得检出单增李斯特菌[5],世界各国及地区也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和食品法规[6]。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技术则成为食源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8年6期2018-12-28

  • 这个“杀手”有点冷
    菌(以下简称为“单增李斯特菌”)就会隐藏在冰箱的食物中。冰箱并不是保险箱,食用冰镇食物容易引起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那么吃了含有单增李斯特菌的食物会出现哪些症状呢?这种细菌容易引起哪些人群的不适?哪些地方存在这种细菌?如何预防单增李斯特菌?这是我们本期想和父母一起聊一聊的话题。▲显微镜下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的症状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主要的传播媒介为食物。其潜伏期一般在3~21天左右,最长潜伏期可达3个月左右,相对于其他食源性致病

    家教世界 2018年26期2018-10-12

  • 餐饮厨房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分布特征及风险分析
    314006)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目前证据表明99%以上的李斯特菌病与食入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有关[1]。单增李斯特菌污染食品导致严重的食源性疫情暴发,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已有风险分级结果显示[2],散装熟肉制品可能是导致我国居民发生李斯特菌病风险最高的食品类别;烹调与制备环境可能是散装熟肉制品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最主要因素[3]。单增李斯特菌在食品加工环境中的

    生物加工过程 2018年4期2018-07-24

  • 这个“杀手”有点冷
    菌(以下简称为“单增李斯特菌”)就会隐藏在冰箱的食物中。冰箱并不是保险箱,食用冰镇食物容易引起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那么吃了含有单增李斯特菌的食物会出现哪些症状呢?这种细菌容易引起哪些人群的不适?哪些地方存在这种细菌?如何预防单增李斯特菌?这是我们本期想和父母一起聊一聊的话题。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的症状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主要的传播媒介为食物。其潜伏期一般在3~21天左右,最长潜伏期可达3个月左右,相对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潜伏期要长很多。被感

    家教世界·V家长 2018年9期2018-05-14

  •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e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阳性短杆菌,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该菌在4 ℃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通过污染奶及奶制品、蔬菜、水产品、肉制品等食物导致人群感染,是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该菌致病性强、致死率高达30%[2],能引起人和动物李斯特菌病,如人类的脑膜炎、败血症、肺炎、热性胃肠炎、流产等疾病[3],新生儿、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发病[4], 由于感染此菌的高致死率,我国对食源性单增李斯

    中国兽医杂志 2018年12期2018-04-25

  • 多交叉置换扩增技术在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中的应用及评价
    , , , ,,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阳性、兼性厌氧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见于生冷食品中[1]。它主要通过污染食品使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和免疫力低下等易感人群感染,并诱发败血症、脑膜炎、早产甚至死亡等严重病发症[2]。因此,简单、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对李斯特菌的监测尤为重要。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是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金标准,但其过程繁琐、耗时长[3]。随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多重PCR和荧光定量PC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年2期2018-04-04

  • 谨防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
    ,召回一款可能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黄油。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称,产品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后,通过外观很难辨别其是否变质。那么,单增李斯特菌是怎样的一种菌?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单增李斯特菌是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土壤、粪便、水体、蔬菜、青贮饲料以及多种食品中都存在,单增李斯特菌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可在低温下生长,在零下20℃的环境下仍能存活1年。在pH中性至弱碱性(pH9.6)条件下生长良好,pH 3.8~4.4

    食品与生活 2017年10期2017-12-05

  • 4种含七叶苷培养基对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含七叶苷培养基对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效果的比较研究胡 朋1王 磊1何艳玲1,2*(1.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3;2.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为了比较研究4种含七叶苷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PALCAM、OXA、OXA和LPM)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参考国标GB4789.28-2013的方法对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和非目标菌的抑制性进行比较;通过人工污染样品试验比较4种分离培养基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目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7年5期2017-11-16

  • 单增李斯特菌vip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与筛选
    200093)单增李斯特菌vip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与筛选李 森, 牟俊洁, 刘武康(上海理工大学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食物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作为胞内寄生菌,它可以引起强烈的细胞免疫,是潜在的优良疫苗载体。vip是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与其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构建vip基因敲除株可为单增李斯特菌疫苗载体的研发打下重要基础。从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中扩增

    微生物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11-08

  • 潜伏在身边的食源性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沙门氏菌是人们熟知的一种细菌,人们几乎都听过“吃生鸡蛋易感染沙门氏菌”的科学常识,但有所不知的是,除了蛋类,肉类、果蔬等也会感染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经常位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沙门氏菌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其他哺乳类,以及鸟类、鱼类等。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人体感染沙门氏菌后,会引起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该教授说:“美国曾发生过数百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9期2017-11-03

  • 速冻面点车间单增李斯特氏菌分布状况及污染来源
    公司速冻面点车间单增李斯特氏菌分布状况及污染来源□ 马红洋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本文通过排查和分析面点车间环境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情况,确定了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车间的分布状 况和污染来源,以便指导车间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预防产品污染。单增李斯特氏菌;面点车间;污染来源单增李斯特菌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属于重度危害菌。据估计,在美国,每年发生2500例食源性李斯特菌病。单增李斯特菌能在缺氧和低温的环境下长期存活,并能大量生长繁殖。对冷冻熟制食品来说,研究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24期2017-09-16

  • 风险解析
    因为该产品可能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截至目前,尚未出现消费者因食用这款问题产品而患病的报告。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称,产品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后,通过外观很难辨别其是否变质。目前加拿大食品检验署正对该起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调查,以后有可能扩大污染产品的召回规模。那么,单增李斯特菌是什么?黄油为何会被该菌污染?如果消费者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国内外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管理又有何相关法规和标准?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家庭用药 2017年9期2017-09-12

  • 单增李斯特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300402)单增李斯特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杨爱华1,2李秀梅2韩文瑜1(1.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2; 2.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研究针对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设计了4条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2期2017-03-24

  • 单增李斯特菌便捷检测试纸的制备及检测效果
    830000)单增李斯特菌便捷检测试纸的制备及检测效果郑晓风1,韩勇2,刘英玉1,张军涛1,张琦1,张晓红1,姚刚1,*(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乌鲁木齐市畜牧草原工作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目的:研究一种快速、便捷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拟对本实验室制备的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试纸(Listeria monocytogenes-fast test paper,LM-FTP)(专利受理号:2015

    食品科学 2016年20期2016-11-07

  • 单增李斯特菌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建立及其毒力基因在分离菌株中分布
    杜雅萍,林学勤单增李斯特菌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建立及其毒力基因在分离菌株中分布刘二龙1,袁慕云2,吕英姿1,陈颖3,王娉3,许龙岩2,李嘉琪1,郑高彬1,杜雅萍1,林学勤11.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510730;2.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510623;3.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5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溶血素基因hlyA、内化素基因inlA和磷脂酶C基因plcB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年5期2016-07-28

  • 罗马尼亚等国科学家研究新肉制品加工厂的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
    环境下,容易遭受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且业已证实食品加工厂会受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尤其是在切片和包装等环节。在肉制品加工业,低水平的单增李斯特菌来源于动物本身,或者屠宰工艺,这些低水平含量的微生物会在随后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传播给其他工序,并迅速繁殖。为了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进行剖析,罗马尼亚等国科学家运用传统的微生物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对一个新开的进行即食肉制品加工的工厂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动力学曲线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的对象,包括接触食品表面、非接触

    肉类研究 2016年2期2016-03-12

  • 食品中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宣晓婷,丁 甜*,刘东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是不容忽视的,在适宜的环境下,损伤菌会恢复至正常状态继续生长,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亚致死损伤菌的存在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探究亚致死损伤菌的检测、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综合相

    食品科学 2015年3期2015-10-18

  • 冰淇淋、香肠、火腿中这种菌会致病
    隐患也不少,例如单增李斯特菌(一种致病菌,在环境、食品中很常见)。过去这类菌较少在我国兴风作浪,可能与我国居民不喜生食、冷食有关。但近年来,生鱼片、寿司、奶酪、发酵肉制品、蔬菜沙拉、冰点心等低温流通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这些新的食品业态带来非常态的细菌污染风险,一定要重视和警惕。据报道,全球每年每百万人口单增李斯特菌病的发病率为0.1~11.3,欧洲为0.3~7.5,美国为4.4。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美国每年约有2 600人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其中

    食品与生活 2015年9期2015-09-12

  • 环境因子及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
    境因子及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周小红,李学英,杨宪时*,刘尊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单增李斯特菌在实验设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10倍梯度稀释将菌悬液分别稀释到101、103、105、107CFU/mL四个接种水平,然后接种到TSB-YE肉汤中,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肉眼观察培养基浊度并结合涂布TSA-YE平板对其生长/非生长情况进行判定,通过Logistics多项式回归模型对处理的数据建

    食品工业科技 2015年7期2015-05-08

  • 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些地区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马爱静1,王 艳1,王 毅1,李东迅2,许华青3,袁雪娇1,刘 凯1,叶长芸1目的 了解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北欧食品分析标准(NMKL)对北京市一些地区采集的340份牛、羊、猪、鸡和鸭生肉标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Ser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5期2015-01-25

  • 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期及生长界面的影响
    090)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期及生长界面的影响周小红,李学英,杨宪时*,迟 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为了初步了解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状况及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本实验对单增李斯特菌在0、4、10、25℃下通过培养菌液在600nm下的吸光光度值对其生长周期曲线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接种量的单增李斯特菌菌液在25℃下的生长周期状况,探讨了纯培养条件下不同盐度和pH下,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状况的影响。结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18期2014-02-27

  • 某屠宰场猪粪便中单增李斯特菌携带调查
    某屠宰场猪粪便中单增李斯特菌携带调查刘凯1,王艳1,王天姝2,贺春月3,代航1,于波1,袁雪娇1,叶正兴1,王毅1,许华青4,孟双1,叶长芸1(1.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2.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558000;3. 湖南省怀化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怀化 418000;4.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 550004)为了初步探索猪的李斯特菌携带情况以及屠宰加工环境中污染的可能性

    中国动物检疫 2014年6期2014-02-24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最新研究进展
    增生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人和动物粪便中,常伴随人类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脑膜炎、菌血症等。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常污染奶制品而引起食物中毒。致病物质主要是溶血素和菌体表面成分。机体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本菌。单增李斯特菌尚能引起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疾病。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以控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本文对单增李斯特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微生物学特性1.1 形态与染色单增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

    精准医学杂志 2013年5期2013-12-25

  • E R I C-P C R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溯源分析
    69-5735)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因感染后引起的李氏杆菌病死亡率约为20%~30%[2]。根据李斯特菌具有特定的表面蛋白,结合玻片凝集实验,单增李斯特菌至少有13种血清型[3]。目前,单增李斯特菌流行病学调查的传统方法多以血清分型、噬菌体分型等表型分析方法为主[4-6],这些传统的分型方法常常存在较高的误差。分子分型是一种新兴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仅克服了血清分型等传统方法的不足,还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8期2013-05-18

  •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
    1000)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易海华1,祝长青2,宋阳威1,孙慧宇1,房 超1,王云飞1,徐 波1,吴萍兰1,徐 政1,徐继承3,赵金伟1,*(1.徐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6;2.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 南京 210000;3.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地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环介导恒温基因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

    食品科学 2011年4期2011-10-28

  • 血啉甲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光动力灭活作用及机理*
    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近年来受到特别关注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在加拿大、美国和欧洲,肉类食品单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案例时有报道,感染后发病致死率高达 25%以上[12]。随着我国肉类消费大幅增加,尤其是对冷鲜肉食品的消费,呈迅速上升趋势,肉类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导致的潜在食物中毒将更加受到关注。本实验选用单增李斯特菌为实验菌株,研究血啉甲醚 (hematopor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作为光敏剂对单增李斯特菌的 APDT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年3期2011-01-13

  • 河北省2005年~2007年生肉源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属于李斯特菌属(Listeria),为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也是食品中常见的,公共卫生学上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1]。WHO和FDA于1986年设立了李斯特菌研究中心,专门协调该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等研究工作。该菌已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四大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之一[2]。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污水、饲料、动物、健康人携带者及各种生食和即食食品中包括生肉及熟肉制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年7期2010-01-13

  • 泰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了解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在泰州市零售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标方法,对泰州市出售的生畜禽肉、熟肉制品、蔬菜、水产品中4种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2006年-2008年共检测样品695份,检出致病菌91株,总检出率为13.09%。其中沙门氏菌检出28株,检出率为4.03%;单增李斯特菌检出44株,检出率6.3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9株,检出率2.73%;未检出空肠弯曲菌。结论 泰州市生畜禽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