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栓

  • 机器人腹腔镜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处理(“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肾肿瘤中合并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10%,未经治疗的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期仅5个月,1年生存率为29%[1]。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手段,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达40%~64%[2-4]。自1972年SKINNER首次报告开放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2011年ABAZA首次报道机器人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以来[5-6],多家中心陆续报道了机器人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并对手术方法不断优化和改进[7-10]。由于癌栓高度以及肿瘤侵犯程度不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3年5期2023-05-30

  • 脉管癌栓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向远处扩散,脉管癌栓是乳腺癌细胞侵犯淋巴管或血管的一种病理表现,即在光学显微镜下扁平的内皮细胞围绕层的间隙中看到至少一簇肿瘤细胞[4,5]。有研究表明,脉管癌栓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但鲜有文献报道脉管癌栓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复发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96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脉管癌栓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采取合适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新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乳腺外科2016 年1 月1日~2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11期2023-01-27

  • CT门静脉造影三维重建诊断门静脉癌栓的价值
    6600)门静脉癌栓是癌细胞侵犯门静脉系统形成的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对肝癌患者预后影响较大[1]。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更易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患者的肝内转移灶由门静脉癌栓发展而来[2]。因此,早期发现、诊断门静脉癌栓均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诊断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方法为超声、CT、血管造影术等,而CT门静脉造影(CT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是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经三维处理后可获取全面、清晰的门静脉系统血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2期2022-12-19

  •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为临床常见情况,但对其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为此,2022年第49 卷第15 期《中国肿瘤临床》专家论坛栏目刊发了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肿瘤外科罗庆丰教授撰写的《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一文。该文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门静脉癌栓的可见度分型以及肝内播散转移的原因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门静脉优先”理念,即术中先要分离、结扎或阻断肿瘤所在区域的门静脉,然后游离肝脏、切除肿瘤;同时提出“门静脉探查”理念,

    中国肿瘤临床 2022年16期2022-12-13

  •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I、II型门静脉癌栓初步研究
    1006)门静脉癌栓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发病率约为62.2%~90.2%[1-2],是导致肿瘤转移、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研究证明,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门静脉癌栓,可抑制癌栓生长,提高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整体疗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采用CT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0期2022-10-19

  •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为临床常见情况[1-2],目前人们对其认识尚存不足,现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门静脉癌栓的可见度分型以及肝内播散转移的原因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并提出“门静脉优先”“门静脉探查”等理念,旨在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新实践进行探讨。1 对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的认识1.1 文献对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的阐述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尚未明确,查阅现有文献可概括为3点:1)肝癌主要接受肝动脉血液供应,门静脉是回流血管,癌细胞在肝内脱

    中国肿瘤临床 2022年15期2022-08-19

  •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揭示肾癌和癌栓肿瘤微环境差异
    析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栓组织的肿瘤生态系统。该研究通过全景式地刻画肾透明细胞癌原发肿瘤和癌栓的肿瘤微环境差异,为进展期肾癌治疗和缩减癌栓提供潜在的治疗通路及靶点。该研究还发现组织驻留型CD8+T细胞可作为潜在肾癌免疫治疗标记物,进一步为肾癌和癌栓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Decoding the multicellular ecosystem of vena caval tumor thrombus in clear cell renal cell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9期2022-05-08

  •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6%患者伴发静脉癌栓[1],多累及肾静脉及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2],对此可采用RCC根治性切除术+静脉癌栓取出术加以治疗[3],但当癌栓侵及IVC壁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4]。本研究观察术前18F-FDG PET/CT预测RCC伴IVC癌栓侵及IVC壁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1年1月42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IVC癌栓取出术的RCC患者,男34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3期2022-03-18

  • 脉管癌栓对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往研究表明,脉管癌栓与恶性肿瘤预后有关[4]。随着肿瘤年轻化、无痛肠镜的开展及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肠镜检查逐渐被人们重视并接受,越来越多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CRC患者被发现。既往脉管癌栓相关研究大多是对Ⅰ~Ⅳ期CRC的综合研究[5],单纯针对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CRC伴脉管癌栓发生的研究较少,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综合治疗仍有争议。本文对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CRC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临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7期2021-08-10

  • ⅠB~ⅡA期宫颈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8%[2]。脉管癌栓浸润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在扁平的内皮细胞围绕层的间隙中看到至少一簇肿瘤细胞,并且瘤细胞附壁。目前宫颈癌患者脉管癌栓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虽然尚存在争议[3-4],但多数研究支持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6]。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已将是否存在脉管癌栓作为指导ⅠA1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决定因素[1],说明脉管癌栓已引起广泛关注

    浙江医学 2021年8期2021-05-13

  • 鸡尾酒双染CD31/D2-40和CKpan在脉管癌栓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庆云,石清芳脉管癌栓与肿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近年多采用免疫组化CD31/D2-40标记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然而仅使用单项的免疫组化标记,仍无法确定脉管内细胞团是否有癌细胞,免疫组化鸡尾酒双染法是一种可以在组织中同时标记两类不同抗原的方法,可同时双染脉管内皮细胞和其内癌细胞[1-2]。本实验联合检测CD31/D2-40和上皮细胞标志物(CKpan),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单染CD31/D2-40、鸡尾酒双染CD31/D2-40/CKpan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4-01

  • 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机器人手术策略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约占肾癌总数的4%~10%[3]。对于非转移性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病人,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4-5]。在开放手术时代,Mayo分级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系统,对指导手术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6]。自2003年起,本中心开展机器人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Mayo分级系统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机器人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手术,左肾静脉癌栓及肝后段癌栓分类缺乏明确的解剖学标志,导致大血管阻断和离断策略不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3-19

  • 十二指肠腺癌并肠系膜上静脉癌栓1例
    vein,PV)癌栓来源于肝癌、胰腺癌和肾癌,而原发于胃肠系统的癌栓相对少见[3]。有文献报道胃癌和结肠癌合并SMV或PV癌栓[4~6],但罕有十二指肠腺癌侵犯SMV并形成孤立癌栓的报道。术前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鉴别癌栓和血栓,而术中癌栓的处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癌并SMV癌栓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进食后恶心、呕吐半月”于2019年6月26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腹部未见胃型、肠型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2-22

  • 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小玲 陈路川脉管癌栓是胃癌患者的一项重要的病理学参数,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脉管癌栓包括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被认为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重要步骤[1-2]。当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较差,仍有40%~50%患者术后伴有原位复发或远处转移[3]。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脉管癌栓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4-5],但是脉管癌栓与残胃癌远期预后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由于20 世纪70年代胃切除术的盛行、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对残胃这种特殊癌

    中国肿瘤临床 2021年24期2021-02-12

  • 一例开放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后合并胃瘫的护理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胃瘫,护理【中图分类号】R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127-01肾癌又称肾细胞癌,为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其中4%-10%患者合并下腔静脉癌栓[1]。癌栓取出手术难度系数高,危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胃瘫是指胃动力紊乱导致的胃排空障碍,是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刘全达等人[2]研究发现术后胃瘫不仅发生于胃部手术术后,也可发生于腹部手术术后。我科于2017年1月12日收治一位肾癌合并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4-21

  •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
    1-5]。门静脉癌栓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与肝癌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门脉癌栓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佳、软组织分辨率高,在临床中运用广泛[6]。为此,本研究收集了5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经过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3期2020-03-27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手术治疗肝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
    CC)伴下腔静脉癌栓(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IVCTT)是 HCC晚期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多数患者于确诊后1~5个月内死亡[1]。手术切除IVCTT 可解除其所致肝静脉及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阻塞,防止发生肺动脉栓塞等[2]。本研究观察手术治疗IVCTT中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实时动态观察癌栓的可行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1期2020-03-24

  •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降期治疗
    其是易形成门静脉癌栓。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发生率高,且病情进展快,若不进行有效干预,生存时间很短,是导致近年来肝癌预后无实质性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5]。目前国际通行的分期标准,即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将肝癌分为极早期、早期、中期、进展期和晚期(0、A、B、C、D期)[6]。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属于进展期(BCLC C期),欧洲肝病学会和美国肝病学会均推荐索拉非尼为此类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案[7-8]。但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2期2020-02-28

  • 64排螺旋CT在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者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因门静脉癌栓会影响门脉血流,导致术后癌细胞复发、转移,致预后不佳。故需明确患者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探究其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旨在评价64排螺旋CT在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患者经临床表现、血清指标学、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综合检查,确诊为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其中男51例,女39例;

    医疗装备 2019年24期2020-01-17

  • 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RCC合并IVC癌栓的发病率在4%-36%之间,其中出血、肺栓塞、感染、急性肾衰竭是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2,3]。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率的首要任务[4]。本文中我们报道了1例手术治疗RCC合并IVC癌栓,并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无痛肉眼血尿1个半月”于2018年5月19日入院。既往无恶性肿瘤家族病史。专科查体:右侧腰部钝痛。全泌尿系平扫加增强(CTU)提示:右侧肾盂肾盏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期2020-01-09

  • 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肉眼可见的门静脉癌栓[2]。而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差,并且死亡率高[3]。随着近年来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并且患者中位生存期能够达到6.2~64.0个月[4,5]。本文研究探讨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经CT、核磁共振及彩色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2期2019-09-05

  • 下腔静脉延迟阻断法在Mayo 2级静脉癌栓取出术中的应用(附光盘)
    静脉甚至右心房的癌栓。初诊的肾癌中有4%~10%合并下腔静脉癌栓,静脉癌栓的形成与肿瘤大小、分期以及Fuhrman分级密切相关[2]。关于局部进展性肾癌的自然史研究显示,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患者如果不进行任何干预,其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1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仅为30%,极少有患者的生存时间能够超过2年[3]。关于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手术患者预后研究显示,下腔静脉癌栓的分级并不影响术后的淋巴结转移、肾窦脂肪侵犯及远处转移,因此对于非转移性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患者,无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5期2019-06-04

  • Ⅰ期肺腺癌伴脉管癌栓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较多。伴脉管癌栓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差[1]。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已将其列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需辅助治疗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脉管癌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对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表明,淋巴结转移与脉管癌栓有关[2],但目前关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肺腺癌伴脉管癌栓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收治的Ⅰ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天津医药 2019年1期2019-02-14

  • HBV相关HPC伴PVTT患者癌栓仅侵犯分支微创治疗的分析
    期,如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 tumor thrombus,PVTT),若不进行有效干预,预后极差。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易侵犯门静脉形成PVTT,文献报道PVTT发生率为44.0%~62.2%[1],PVTT促进了HCC肝内播散,导致治疗的失败,如不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仅为2.7~4.0个月[2-3],死亡率远高于无癌栓患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比较HBV相关HPC伴门脉PVTT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组与未发生死亡组患者的临床实验数据及癌栓部位得出微创治疗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期2019-01-25

  • 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中的应用
    0%合并下腔静脉癌栓[1]。对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能有效改善预后,其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40%~65%[2]。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目标是完全切除所有肿瘤负荷,下腔静脉壁受侵是疾病复发、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如癌栓侵犯下腔静脉壁,未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为26%,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57%[3]。因此,对有下腔静脉管壁侵犯者,有必要切除被侵犯的血管壁[4]。癌栓侵犯下腔静脉壁范围较广时,需要行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但根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9期2018-11-14

  • 完全后腹腔镜下治疗肾癌合并Mayo分级0级静脉癌栓18例报告
    0%合并下腔静脉癌栓(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 IVCTT)[2]。对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行肾根治性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能有效改善预后,5 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40%~65%[3]。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 根据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顶部的解剖位置将其分为5 类,Mayo 分级不同,手术复杂性、出血量、输血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均有所不同[2]。肾癌合并癌栓Mayo 0级指泌尿系CT 和(或)MR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3期2018-01-20

  • 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一直是泌尿肿瘤学中一个高难度的领域,对其手术治疗的方法也有很多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处理不同的癌栓,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术后存活率。本文旨在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 肾细胞癌;下腔静脉;肾切除术;癌栓;分型[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2-0164-05[Abstract] Renal cell carcinoma c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2期2017-09-09

  • 结直肠癌患者脉管癌栓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结直肠癌患者脉管癌栓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崔建明,李繁宏,程 腾(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245000)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18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果 结直肠癌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共45例,其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肝转移、神经浸润及术前CEA、CA199水平有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脉管癌栓降低患

    重庆医学 2017年20期2017-08-16

  •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
    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朱海涛,孙诚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贵州贵阳550001)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行根治术后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右支癌栓患者26例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已行肝切除术。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29~67岁;其中门静脉左支癌栓患者11例;门静脉右支癌栓患者15例。比较两组组患者肝切除术后至复发时间(TTR)及总生存期(OS)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02-10

  • 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肝右叶Ca伴门静脉右支癌栓诊断中的价值
    Ca伴门静脉右支癌栓诊断中的价值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盐城 224001)陈 望 卢定友目的探讨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肝Ca伴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 月-2016年5月期间接收诊治的31例肝Ca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31例肝右叶Ca伴门静脉右支癌栓患者中I型患者8例,II型患者7例,III性患者11例,IV型患者5例;癌栓在CT平扫中29例为等密度,2例呈稍低密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12期2017-01-17

  • 早期胃癌脉管癌栓相关因素分析
    叶华早期胃癌脉管癌栓相关因素分析郑成 陈平 戴文宇 郑祺 吴枫 叶华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的16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6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19例存在脉管癌栓,脉管癌栓阳性率为11.80%(19/161)。T1b早期患者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于T1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浙江医学 2016年5期2016-12-24

  • 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联合无水乙醇消融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的研究
    消融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的研究杜鲲1杨奎1尹君1罗军1靳雪广1唐启耀1邓邵雄1胡勇2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联合无水乙醇消融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6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联合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动态监测患者术后的癌栓处门静脉血流、Child-pugh、ECOG的变化。结果 2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联合治疗后3天彩超复查均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术后,患者肝功能、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超声引导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9期2016-08-19

  • Looking for positive viewpoints for Alzheimer’s caregivers: Case evaluation of a positive energy group
    M)合并下腔静脉癌栓(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IVCTT)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HCCAM伴IVCT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并提高诊疗认识。The study adopted purposive sampling. The research locations, where study data was collected, were the Alzheimer’s Disease Clinic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and Clinics 2016年1期2016-07-12

  • 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加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26例护理
    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26例护理应华杰,陈黎明,卞丽芳,徐鹭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摘要:总结26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加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护理。护理措施是治疗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进行屏气训练,治疗中做好疼痛护理和粒子核对,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辐射管理。26例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疗,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顺利出院。关键词:肝癌;癌栓;门静脉支架;粒

    护理与康复 2016年3期2016-03-08

  • 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手术方法探讨
    军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手术方法探讨吴辉 景治安 毛长青 王定占 刘彦军目的探讨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肾癌根治+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观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4例患者全部手术取出癌栓,且经病理证实。随访8~20个月,1例术后10个月后死于肺转移。13例随访2~20个月,无瘤生存12例,1例术后1年发现肝转移。结论肾癌伴Ⅰ型、Ⅱ型下腔静脉癌栓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伴Ⅲ型、Ⅳ型下腔静脉癌栓,采取体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2016-01-26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焦超声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纪岩磊,韩真,邵丽梅,李云凌,赵珑,赵月环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5例,TACE、PVE联合HIFU治疗47例为观察组,TACE、PVE治疗38例为对照组,TACE治疗后2周行PVE,PVE后10 d左右行HIFU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10-28

  •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黄文薮,蔡明岳,曾昭吝,黄敬君,黄明声,单鸿,朱康顺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癌栓(C型)。根据粒子是否植入到PVTT内,分为癌栓内直接植入法(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其粒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10-28

  • 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观察
    若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将显著提高病死率,对其身心造成一定伤害[1]。本文选取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12月20日期间在舞阳县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12月20日期间在舞阳县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14例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2期2015-10-09

  • 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对比研究
    华 李海月门静脉癌栓(pro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是中晚期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重要并发症,60% ~90%HCC合并PVTT。PVTT的准确分型对于HCC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三维动态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3-dimensionaldynamic-enhanced resonance portography,3D DCE-MRP)是一种新的磁共振血

    河北医药 2015年1期2015-04-02

  • 双导向技术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复发和转移概率增加,其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明显减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大多失去手术机会,传统的全身化疗、外放疗等方式治疗门静脉癌栓,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已应用于门静脉癌栓的治疗,并有一定疗效[2]。我中心自2011年始采用超声及DSA双导向技术联合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门静脉癌栓,取得一定经验[3],现将进一步资料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病例选择 2011年5月至2014年1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年9期2015-03-25

  • 经导管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门静脉癌栓1例
    ,考虑肝癌;门脉癌栓形成;肝硬化,脾肿大。其中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增粗,流空效应消失,增强后呈充盈缺损。(图1)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提示门静脉右支内可见低回声团充填,彩超显示其内无彩色血流。根据MR增强及彩超提供的信息,我们拟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门静脉癌栓。术前患者家属签署粒子植入知情同意书。术中首先行彩超定位受累门静脉,确定皮肤穿刺点,消毒、铺巾,并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嘱患者屏气,将18 G穿刺针引入门脉右支,送入导丝后,撤出穿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年4期2015-03-25

  • 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
    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胡建新 刘秀颀 李海月 马艳萍 董国华 李德民目的:探讨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P)对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10例手术或介入治疗确诊的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P检查。总结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表现和癌栓在在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分布情况。结果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表现为:MR增强扫描动脉期110例门静脉癌栓可见肝动脉供血,表现为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

    河北医药 2015年3期2015-03-20

  • 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肾细胞癌
    患者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病率为4%~10%,长期以来开放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其标准的治疗术式,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概率为50%~65%,但这种术式技术上复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多学科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Ⅰ级或Ⅱ级癌栓取出术也在世界上一些医学中心相继开展,初步研究发现该术式对某些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肾癌患者安全有效。2015年7月发表在Eur Urol的该篇论文(SHAO P,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年11期2015-02-21

  • “第二届上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医大学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治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门静脉癌栓创新团队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10月23~24日在上海市五角场华美达大酒店召开。届时,中国香港刘允怡教授、美国Roayaie S教授、日本Etsuro Hatano和Hiroshi Wada教授及国内多位本领域著名专家将出席并做学术演讲。门静脉癌栓是中晚期肝癌最主要的表现,是影响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有效治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年9期2015-01-24

  • “第二届上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会议通知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治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门静脉癌栓创新团队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10月23~24日在上海市五角场华美达大酒店召开。届时,中国香港刘允怡教授、美国Roayaie S教授、日本Etsuro Hatano和Hiroshi Wada教授及国内多位本领域著名专家将出席并做学术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年8期2015-01-23

  • “第二届上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会议通知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治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门静脉癌栓创新团队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肝癌门静脉癌栓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10月23~24日在上海市五角场华美达大酒店召开。届时,中国香港刘允怡教授、美国Roayaie S教授、日本Etsuro Hatano和Hiroshi Wada教授及国内多位本领域著名专家将出席并做学术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年7期2015-01-23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微创介入治疗现状与应用
    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微创介入治疗现状与应用李彬 李晓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是肝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癌细胞易于侵犯肝内脉管系统,尤其是门静脉,发生率为62.2%~90.2%[1],即使是小肝癌,在手术切除标本中PVTT仍可达12.5%~39.7%[2]。作为晚期肝癌的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3期2015-01-21

  •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癌栓15例
    频消融治疗门静脉癌栓15例葛乃建,杨业发,申淑群,于晓河,张一军,伍路,梁军,朱俊军,程树群,沈锋,吴孟超目的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W消融治疗2~10m 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年10期2014-06-09

  • 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9例
    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9例刘岩,刘瑞宝,王平,李世杰,沈海洋目的评估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透视下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粒子间距8mm,每例患者粒子植入数量8~30粒。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癌栓抑制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25I粒子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2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6-09

  • 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生存分析
    1)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生存分析李青楠,张恒,董喆,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沈阳110001)SurvivalAnalysisofPatientswith RenalCellCarcinoma Combined with Venous Tumor Thrombus Extension通过对60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9期2014-03-22

  • 淋巴管癌栓和血管癌栓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病理分期、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周期蛋白D1 等都是NSCLC 的独立的预后因子[2-3]。在本文中主要探讨脉管癌栓(vessel invasion,VI)对NSCLC 预后的影响。脉管癌栓在NSCLC 的发生率约为5% ~30%,是肿瘤侵犯脉管系统和淋巴结转移的先决条件。脉管癌栓分为血管癌栓(blood vessel invasio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3-02

  • 73例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癌栓临床分析
    术后病理回报脉管癌栓病例越来越多见。脉管癌栓是肿瘤侵犯脉管系统和淋巴结转移的的先决条件。脉管癌栓(vessel invasion,VI)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5%~30%[1]。为进一步了解脉管癌栓对NSCLC术后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NSCLC术后病理回报脉管癌栓病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资料和方法1 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行肺癌手术患者2 37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病理回报肿瘤中存在脉管癌栓且完整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27

  • 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李灵军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68例患者治疗情况,采取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果:治疗后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68例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介入;三维适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0期2013-03-03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高强度聚集超声介入治疗分析
    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病率为62%~90%[1]。目前的放疗、化疗虽然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肝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的患者,不能耐受上述治疗[2]。本文中,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高强度聚集超声介入技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01月至2012年08月期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35.6~64.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1期2012-12-05

  • 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78例疗效观察
    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78例疗效观察杨艳春 杨明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宁夏石嘴山 753000目的 观察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 方法 7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均在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的基础上加门静脉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TACE加门静脉癌栓PEI后3年生存率为29.5%;治疗后门静脉癌栓总有效率为71.8%(56/78)。治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33期2012-11-30

  •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进展
    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已属晚期,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39.7%[1],尸检证实率为44%[2]。门静脉小分支最常、最先受累,当广泛分支或(和)主干受侵时,门静脉高压将进一步增加。后期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广泛性转移多有发生,预后凶险,如不加以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3]。肝癌侵犯门静脉后, 大多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针对门脉癌栓采取积极主动的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当代医学 2011年30期2011-04-02

  •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现状
    丁 伟按摩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生物学行为,肝癌易侵犯肝内结构,尤其是门静脉,比率为62.2 %~90.2 %,即使是肝癌早期,仍然在12.5 %~39.7 %之间[1]。PVTT易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内播散,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2],同时也是肝癌治疗的难点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阐明其发生机制、提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1年5期2011-02-09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的预后取决于临床综合治疗的结果,目前对肝癌肿块应用手术和介入的方法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PVTT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影响了该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因此探索患者能耐受的有效治疗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2005年2月~2009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在原发病灶已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 intensity focused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11期2010-09-11

  • 体外循环下肾癌伴Ⅲ、Ⅳ级癌栓形成的手术治疗*
    至右心房扩散形成癌栓的特点,其癌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10%以上。对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肾癌伴癌栓形成患者,根治性肾切除及癌栓清除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静脉癌栓分类最常采用美国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5级分类法:0级,癌栓局限在肾静脉内;Ⅰ级,癌栓侵入下腔静脉内,癌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小于或等于2 cm;Ⅱ级,癌栓侵入肝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癌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大于2 cm;Ⅲ级,癌栓生长达肝内下腔静脉水平,膈肌以下;Ⅳ级,癌栓侵入膈

    重庆医学 2010年22期2010-08-14

  • 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初步临床研究
    位。伴发的门静脉癌栓(PVTT)既可成为转移扩散、术后复发的基础,又可引起或加剧门静脉高压、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据文献报道,尸检、影像学或肝癌病理学检查发现20%~70%的HCC患者合并有PVTT[1]。PVTT的出现是肝癌中晚期表现,预后差,自然生存期只有3个月左右[2]。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肝脾动脉双介入治疗结合PVTT放疗治疗肝癌合并PVTT的临床效果。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3月~2008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1期201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