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 卡夫卡养生
    ☉程卫平据卡夫卡留下的书信,他在1920 年去意大利梅拉诺入住一家疗养旅馆时,要求老板娘为他单独安排餐桌,为的是不受干扰地“彻底咀嚼”(至少32 下),以便完美吸收食物的营养。卡夫卡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在家里的餐桌边,“他顶着父亲鄙视的目光,从一大堆碗盘里专挑些酸奶、坚果、栗子、枣子、无花果、葡萄、扁桃仁、葡萄干、香蕉、橙子之类昂贵的点心和水果吃,再加点全麦面包就算一餐了”。1914 年复活节,卡夫卡与菲莉丝·鲍尔的订婚典礼在柏林举行,菲莉丝家人特地做了美

    读者 2023年18期2023-09-21

  • 卡夫卡的钟摆
    我们看封面,是卡夫卡的《审判》。我们俩当时很惊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联想到卡夫卡所描述的荒诞世界,再看到一个女孩读卡夫卡笑成那样,我确实感受到了荒诞。于是我又问她:“你觉得卡夫卡写得很好笑吗?”她说:“很好笑。你们读过吗?”我说:“读过,但是没觉得有多好笑。”她又确定地说:“很好笑的。”我问:“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好笑在什么地方?”因为我们都认为,《审判》是一本严肃的书。女孩说:“你看,开头就很好笑,K.这个人在家里正准备吃早饭,进来两个人跟他说:‘你

    读者 2023年8期2023-05-26

  • 卡夫卡的火
    众所周知, 卡夫卡差一点就焚毁了卡夫卡; 若不是马克思·勃罗德的忤逆, 卡夫卡就会得偿所愿地成为灰烬。作为技术哲学家的贝尔纳·施蒂格勒认为, 火开启了人类前所未有且不可挽回的命运。 火让不可见之物显现, 首先是黑暗, 其次是内心, 最后是命运; 毋宁说, 火直接规定了黑暗、 内心和命运。 那些原本处于燃点之下的可燃物被照耀、 被唤醒、 被灼烧, 直至存在本身成为燃烧的充要条件——可燃之物通过燃烧变成易燃之物, 燃烧由一种可能变为一种必然——存在即是燃烧。

    散文诗 2022年16期2022-11-11

  • 叶廷芳与卡夫卡
    芳去世”“译介卡夫卡‘第一人:叶廷芳”,“译介卡夫卡到中国的翻译家叶廷芳去世”,等等。在学术圈之外许多普通人也知道叶先生,他带头在两会上提出“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他提议保存圆明园“废墟之美”,他提议国家大剧院应该设计成如今这个样貌。然而,在我看来,叶廷芳先生最主要的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最大的贡献还是将卡夫卡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对卡夫卡的研究和推广,以及对现代审美意识的推崇和倡导,对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观念创新,乃至文艺创作和实践

    名作欣赏 2021年11期2021-11-22

  • 一个学徒眼中的卡夫卡
    艳兵当今世界,卡夫卡的名望如日中天。凡事似乎只要与卡夫卡有些关联,就具备了某种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一个人与卡夫卡有比较密切的接触,甚至有些交往,那就更会成为众多卡夫卡迷或研究者关注和追逐的对象了。这个时代,人们对有关卡夫卡的一切都感兴趣,对任何与卡夫卡有联系的人也都感兴趣。于是,卡夫卡周围的世界也以越来越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卡夫卡最亲密的人如何描述和评价卡夫卡?对此我们已经说了很多。然而,那些与卡夫卡不很亲密的人如何描绘和评说卡夫卡?他们所说的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1年4期2021-05-20

  • 我的画并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私人的图形文字
    大学的第一年,卡夫卡发现了自己的绘画天赋。可卡夫卡父母的梦破碎了,这个喜欢白日做梦的年轻人,不会接管他父亲的百货商场。深思熟虑过后,卡夫卡的父母提出了唯一的解决方法:不管喜不喜欢,他都要上大学学一个专业。卡夫卡的父母更喜欢既受人尊敬又赚钱的专业,但卡夫卡自己期望他的创新精神能在未来发挥作用。卡夫卡的父亲(一家之长赫尔曼)在卡夫卡的眼里,毫无疑问是个专制的家长。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控卡夫卡学习的专业,毕竟这个18岁的孩子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于父母。只是布拉格社会中

    散文诗世界 2020年1期2020-10-21

  • 《乡村医生》中卡夫卡孤独感的体现
    《乡村医生》是卡夫卡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从卡夫卡的情感状况和生活状况入手,分析《乡村医生》一文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孤独感的由来。文章中非理性的语言展现了卡夫卡被压抑的内心,他以隐晦的笔触揭露了自己与现代社会的疏离,并且展示了居于其中的现代人整体的孤独和无助。【关键字】 卡夫卡;乡村医生;孤独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16-02弗朗茨·卡夫卡

    今古文创 2020年30期2020-09-10

  • 卡夫卡的朋友
    李良旭布罗德是卡夫卡多年的老朋友,几十年了,无论生活如何改变,两人的友情一直没有中断,布罗德成为卡夫卡唯一值得信赖的朋友。卡夫卡热爱文学,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可是,这些文字一直得不到社会承认,一直无从发表。在极度孤独的创作中,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布罗德来看望卡夫卡。他敲了很长时间的门,里面也没有应声。布罗德從狭小的窗口向里望去,只见卡夫卡昏睡在床上,床下散落着许多书稿。布罗德用力撞开了门,他紧紧地握着卡夫卡的手,哽咽地说道:“您病成这样子,怎么不早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2期2020-06-08

  • 高贵的友情
    李良旭布罗德是卡夫卡多年的老朋友,几十年了,无论生活如何改变,俩人的友情一直没有中断,布罗德成为卡夫卡唯一值得信赖的朋友。卡夫卡热爱文学,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可是,这些文字一直得不到社会承认,一直无从发表。在极度孤独和恐惧的创作中,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写作,写作,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灯塔和精神支柱。夜幕下的维也纳克恩顿大街的街道上,行人已很稀少。布罗德又来看望卡夫卡。见到老朋友,卡夫卡虚弱地从桌上拿出一叠书稿,说道:“这是我最近

    杂文选刊 2020年5期2020-05-14

  • 卡夫卡给城市涂抹的颜色
    在布拉格,有关卡夫卡的遗迹有三十多处。这个有着漂亮大眼睛的美男子,曾是布拉格的骄傲。旅途匆忙,我只拜谒了其中三处,希望从目光所及的故事里,找寻某种灵感,或感动。在我的想象里,遍布卡夫卡遗迹的城市,是该涂满卡夫卡色彩的。卡夫卡当年常常光顾的咖啡馆,现在当然已经不是旧时的模样。只是吱吱作响的旧地板,提醒着我们时光的流逝。可没想到的是,言语不通的侍者在给我端上咖啡的时候,还递给了我一个点评网站的二维码。茫然间环顾四周,见多有端着咖啡杯的中国青年男女。恍然明白了,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0年2期2020-05-11

  •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12年的秋冬,卡夫卡曾经完成过另一个版本的《变形记》,但当时由于和出版商复杂的交涉,并恰逢一战期间,被迫搁置。1915年,我们如今看到的新版《变形记》得以出版,但是其实当这篇小说在1915年完成发表的时候,卡夫卡对于它的完成仍感到不满意和不认可。◎ “卡夫卡式的”这个词已经被所有人熟知,它所表现的是在一种世界里,一个人的习惯、思维和行为都突然遭到蒙羞、产生绝望。虽然卡夫卡对这个故事并不满意,但无疑这篇故事就是卡夫卡笔下所有故事的典型代表。◎纳博科夫曾在康奈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12期2020-01-14

  • 卡夫卡:我的孤独是隐形的
    义文学先驱——卡夫卡卡夫卡像林黛玉,有肺病,也爱焚稿,所以应该把他介绍给林黛玉。卡夫卡一生三次订婚、三次悔婚,离41岁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因肺病引起喉咙疼痛,无法吞咽食物而饿死。他笔下的主角总是孤零零的,要么一觉醒来变成被家人嫌弃的甲虫(《变形记》),要么刚起床就被逮捕(《审判》),要么莫名其妙地成了全村的敵人(《城堡》)……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相互交叉,人们似乎认定,卡夫卡就是那个为了文学而保持单身的孤独王子。其实,卡夫卡的孤独是隐形的。如果卡夫卡生活

    百家讲坛 2019年11期2019-11-27

  • 在哈尔施塔特遇见葬礼(外一首)
    成了某种和谐。卡夫卡故居这是流落民间的卡夫卡这是橱窗里的卡夫卡这是明信片上的卡夫卡这是众人流连膜拜的卡夫卡卡夫卡已经离开, 留下一堆卡夫卡纪念品卡夫卡没有离开蛰伏在房子的每个角落。以一只蟑螂一只甲虫, 甚至以书桌旁的一枝植物, 卡夫卡存在于这个世界——这比文字的虚妄, 现实的苦闷和反讽当然要卡夫卡得多。

    中国诗歌 2019年2期2019-11-15

  • 两次阅读和讲授卡夫卡作品的体会
    卡夫卡从来不说假话。卡夫卡像记日记那样写小说,为了解救自己,有一天他曾写道:我不会让我自己累着,我会跳进我的小说里,即使这会划破我的脸孔。①他就那样做了,像人们说的那样:卡夫卡从不撒谎,他的全部作品都是真實的,至少,有据可查。他曾试图拯救犹太人,就像他的同时代人、伟大的先行者希欧尔多·赫兹尔那样。我的老师夏先生对此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卡夫卡在中国道家思想中找到弥赛亚——那是弥赛亚的自然化,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存之道。通读卡夫卡薄薄的小说全集,你会发现这种解读

    扬子江 2019年3期2019-05-24

  • 学术卡夫卡
    今天,弗兰茨·卡夫卡卡夫卡式的作品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影响也最大的作品。换句话说,卡夫卡是一个被人们广泛阅读,同时又经常被人误读、误解、误释的作家,有关卡夫卡的话题层出不穷、经久不衰。卡夫卡生前几乎默默无名,但是,在欧洲和全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的灾变之后,卡夫卡一夜成名。套用卡夫卡在《变形记》中的那个著名的开头,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表述:“一天早晨,弗兰茨·卡夫卡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然而,事实上,卡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2期2019-03-12

  • 他的孤独是隐形的
    义文学先驱——卡夫卡卡夫卡像林黛玉,有肺病,也爱焚稿,所以应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卡夫卡一生3次订婚、3次悔婚,离41岁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因肺病引起喉咙疼痛,无法吞咽食物而饿死。他笔下的主角总是孤零零的,要么一觉醒来变成了被家人嫌弃的甲虫(《变形记》),要么刚起床就被逮捕(《审判》),要么莫名其妙地成了全村的敌人(《城堡》)……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相互交叉,人们似乎认定,卡夫卡就是那个为了文学而保持单身的孤独王子。其实,卡夫卡的孤独是隐形的。1如果卡

    读者 2019年1期2019-01-13

  • 城堡里的卡夫卡
    子里的稻草上,卡夫卡他静静地躺在奥地利的地图上,注视着头顶上飘逝的一片乌云卡夫卡站在黑暗中歌颂爱情用一只坚强的手书写荒诞的梦魇布拉格的冬天下了一场雪有一只小鸟寂寞地飞出了自己的巢卡夫卡在他那迷人的城堡里變形他得重新站起来,摇摇晃晃悲剧在继续,卡夫卡式的悲剧黑色的幽默告别了最后的爱情天空里飘着一朵忧伤的玫瑰云多么孤单,多么凄凉,弗朗兹·卡夫卡维也纳用苍老的目光为他送行所有的人,包括欧洲的那场大雾束手无策地看着他死去让他孤零零地躺在黑暗之中多年后的一个晴朗的下

    草原 2018年10期2018-12-21

  • 卡夫卡:现代主义大师有颗孤独的心(下)
    匠前文我们说到卡夫卡29岁才遇到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朋友——菲利斯。可是菲利斯不支持卡夫卡写作,卡夫卡只好通过写信的方式,对她进行引导。他们交往了五年,卡夫卡一共给菲利斯写了500封信。这些信都是他在深夜里写的,每一封都写得缠绵悱恻,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但菲利斯就是理解不了写作之于卡夫卡的重要性。还有,卡夫卡与菲利斯的第一次见面与第二次见面,之间竟隔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尽管菲利斯当时住在柏林,但从布拉格到柏林,坐火车只需要8个小时,如果换作其他恋人,这

    北广人物 2018年44期2018-11-21

  • 卡夫卡式婚约
    关于“卡夫卡式”(Kafkaesque),我们已经有了许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卡夫卡式写作、卡夫卡式风格、卡夫卡式审判、卡夫卡式遗嘱、卡夫卡式世界等等。“总的说来,Kafkaesque除了在文学意义上理解为卡夫卡的写作风格外,一般的理解是指人受到自己无法理解、无法左右力量的控制和摆布,发现自己处在一种不能以理性和逻辑去解释的荒诞神秘的景况中,内心充满恐惧、焦虑、迷惑、困扰和愤怒,但又无可奈何,找不到出路;那任意摆布人的力量是出自那样庞大复杂的机制,它又是那样的

    南方文坛 2018年4期2018-08-27

  • 卡夫卡散步
    卡夫卡散步的足迹,遍布布拉格的大街小巷。有一回,古斯塔夫·亚努赫约他一起散步,走着走着,经过一家大商店,卡夫卡说那是他父母的商店和房屋。亚努赫对他说:“你们可是有钱人家。”卡夫卡说:“什么才叫富有?有的人只要有一件旧衬衫便觉得富有了,有的人纵使有千万家产也是贫穷的。财富暗示着对于被拥有物(财富)的依赖,而为了避免失去这份财富,又得获取新的財富,于是依赖愈来愈深。那不过是一种物质化的不安全感罢了。话再说回来,这一切都是我父母的,不是我的。”等他们走了一圈又转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36期2018-07-13

  • 卡夫卡学术百年:困惑与反思*
    )周刊首次提及卡夫卡算起,卡夫卡学术如今已经110年了;从1924年布罗德在《世界舞台》(DieWeltbühne)周刊首次公开卡夫卡的“焚稿遗嘱”并加以解释算起,卡夫卡学术也快100年了;①从世界第一个专业学会“美国卡夫卡学会”在1975年成立与其会刊《美国卡夫卡学会通讯》(1982年起更名为《美国卡夫卡学会会刊》)在1977年创刊算起,半个世纪也已过去了。卡夫卡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早已无可争议,但令人困惑的是,无论在普通读者那里还是在卡夫卡学者那里,“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2-11

  • lnfluence of drought hardening on the resistance physiology of potato seedlings under drought stress
    (2014).卡夫卡与父亲站在了对立的两方面,这种对立和反抗甚至于从未从卡夫卡的人生中消失。尽管卡夫卡本身很清楚这场抗战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却忍不住还是像孩子一般地把这种反抗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2.3.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ranspiration rate (Tr) and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8年2期2018-02-05

  • 父母的富有
    陆灏卡夫卡散步的足迹遍布布拉格的大街小巷。有一回,古斯塔夫·亚努赫约他一起散步,走着走着,经过一家大商店,卡夫卡说那是他父母的商店和房屋。亚努赫对他说:“你们可是有钱人家。”卡夫卡说:“什么才叫富有?有的人只要有一件旧衬衫便觉得富有了,有的人纵使有千万家产也是贫穷的。财富暗示着对于被拥有物(财富)的依赖,而为了避免失去这份财富,又得获取新的财富,于是依赖愈来愈深。那不过是一种物质化的不安全感罢了。话再说回来,这一切都是我父母的,不是我的。”等他們走了一圈又

    意林原创版 2017年12期2018-01-02

  • 卡夫卡的爱人和罪人
    □麦家卡夫卡的爱人和罪人□麦家她有一双纤细的手。她有一头乌密的黑发。她的笑容天真善良。她的嗓音“有表演的天赋”。她的名字叫多拉·迪阿曼特。1923年7月,卡夫卡来到地处波罗的海的米里茨里镇,住进了一个犹太人的度假村。有一天,卡夫卡经过厨房,看到一位姑娘正忙着杀鱼,似乎有所触动,他不满地说道:“多么纤细的一双手啊,可干的活又是这么残忍!”他们就这样相识了。她就是多拉·迪阿曼特。当时,多拉是这家度假村里的一个厨房佣工,之前她还在柏林一个犹太人孤儿院当过裁缝。这

    北广人物 2017年46期2017-12-04

  • 卡夫卡的孤独
    □ 陈玉慧卡夫卡的孤独□ 陈玉慧卡夫卡出生于捷克布拉格一个犹太富商之家,从小与主导性很强的父亲无法相处,最亲爱的三个妹妹后来都死于集中营,他就读布拉格德文学校,被迫学习法律,二十四岁后花了人生大部分的时光在保险公司上班,他性向不明,分别曾与两位女士订婚,又随即毁婚,到死前都想结婚但都遭人反对。卡夫卡和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一样敏感多才,但身体欠佳,普鲁斯特患气喘,写作生活常在哮喘中度过,卡夫卡三十岁起经常头痛失眠,三十四岁后证实患结核病,抱病写作,作品在他的时

    中外文摘 2017年16期2017-11-13

  • 卡夫卡的“爱人”和“罪人”
    ,为疾病所扰的卡夫卡来到地处波罗的海的米里茨里镇,住进一个犹太人度假村。有一天,卡夫卡經过厨房,看见一个姑娘正忙着杀鱼,他似乎有所触动,不满地说:“多么纤细的一双手,可干的活又是多么残忍!”他们就这样相识了。当时多拉是这个度假村里的厨房佣工,之前她还在柏林一所犹太人孤儿院当过小裁缝。这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多拉是一个为生计所迫的难民。其实,她出身于一个有名望的犹太人家庭,只是因为年轻和对父母保守观念的不满,才离家出走,浪迹四方。与此同时,卡夫卡却因为日益严重的

    读者 2017年23期2017-11-11

  • 卡夫卡向父亲示弱
    君燕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生在布拉格,父亲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刚强的父亲,对待卡夫卡简单粗暴,作风专横,要求卡夫卡对他言听计从。受过父亲无数次打骂的卡夫卡扬言:“等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狠狠地打他一顿。”1908,卡夫卡在布拉格一家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保险公司供职。因为生活上的事情,卡夫卡和其他人发生冲突,被告上了法庭。卡夫卡的父亲得知消息后立即赶了过来,此时,他已经腰身佝偻、两鬓斑白,他本是关心卡夫卡的,可由于父子长期的疏离和僵持,他的话出口就变了味道:“谁让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7年6期2017-07-04

  • 卡夫卡散步
    陆灏卡夫卡散步的足迹,遍布布拉格的大街小巷。有一回,斯塔夫·亚努赫约他一起散步。走着走着,经过一家大商店,卡夫卡说那是他父母的商店和房屋。亚努赫对他说:“你们可是有钱人家。”卡夫卡抽紧嘴巴,說:“什么才叫富有?有的人只要一件旧衬衫便觉富有了,有的人纵使有千万家产也是贫穷。财富暗示着对于被拥有物的依赖;而为了避免让这份财富丧失,又得获取新的财富,于是依赖愈来愈深。那不过是一种物质化的不安全罢了。话说回来,这一切都是我父母的,不是我的。” 等他们走了一圈又转回

    公务员文萃 2017年5期2017-05-18

  • 歌声的诱惑与诱惑的歌声
    说出自弗兰兹·卡夫卡的笔记本及散页中的断简残篇,既是残篇,原文是没有题目的,我国著名卡夫卡研究专家、《卡夫卡全集》的编者叶廷芳先生将其命名为《歌声的诱惑》,可以说十分接近卡夫卡本人的风格。歌声到底能有多大的诱惑?如果卡夫卡的这篇微小说表现得还不够有力的话,我们只需联想一下塞壬的歌声就知道了。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返乡途中经过塞壬海岛,岛上的女妖们善用迷人的歌声诱惑航海者,然后将他们吞吃。奥德修斯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并吩咐他们将自己绑在桅杆上,才得

    世界文化 2016年10期2016-10-19

  • 刀尖上的爱情
    中搅动。”这是卡夫卡写给密伦娜的情书,它包含了一种绝望、自虐、质疑与诚恳。在卡夫卡的所有情人中,女作家密伦娜是最理解他的一个。密伦娜的外在气质与卡夫卡不同,她热情洋溢,聪颖果断,是卡夫卡最羡慕的那类人。认识卡夫卡的时候,她已结婚。这段感情的媒介是密伦娜写给卡夫卡的一封信,她表达了对卡夫卡的欣赏,并准备把卡夫卡的作品翻译成捷克文,推荐给更多的读者。卡夫卡惊喜不已,他反复地翻阅密伦娜的来信。这位读者比他小13岁,但如此成熟、自信、有深度,他很快就对密伦娜着了迷

    爱你 2016年24期2016-04-11

  • 卡夫卡,布拉格的代言人
    版社首次出版让卡夫卡扬名世界的着作《变形记》时,他的故乡布拉格对此一无所知。一直到东欧剧变,这位用德语创作的大作家才逐渐被家乡人熟知。如今,卡夫卡的足迹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历史的核心。 曾住在黄金巷22号 卡夫卡于1883年7月3日出生于布拉格老城广场圣尼古拉教堂附近的一个犹太家庭。如今,他出生时的巴洛克多层公寓仍矗立在原地。《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公寓的侧墙上还挂有一个卡夫卡头像雕像的标牌,写着:弗朗茨卡夫卡于1883年7月3日在这里出生。他家当时在3

    环球时报 2016-03-282016-03-28

  • 我的朋友卡夫卡
    处。他让我想到卡夫卡以及他小说中的人物,我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卡夫卡卡夫卡是封闭的,缺少朋友。我们成为朋友,多少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卡夫卡经常一个人默默从单位走回住处,又从住处走向单位。别的同事,几乎也不太乐意和沉默寡言的他打交道。我们那样走路。走在都市中,人群里,那种存在如同在被谁默读的诗歌。我写诗,总想发现诗性的东西。有一天,不知受到什么事物的触动,我竟莫名地对卡夫卡说:“如果我们将来分开了,或会邂逅于北京的某个街角。”卡夫卡惊诧于我能说出那样的话,沉

    当代小说 2015年6期2016-01-22

  • 卡夫卡的布拉格
    曾艳兵卡夫卡属于布拉格,布拉格同样也属于卡夫卡;当然,卡夫卡不仅仅属于布拉格,卡夫卡属于全世界;布拉格更不只属于卡夫卡,它属于当下生活在布拉格的每一个人。卡夫卡甚至不属于布拉格,布拉格更不属于卡夫卡,从归属感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总之,卡夫卡与布拉格的关系,前人已经说了很多,但布拉格的神秘一如卡夫卡的诡秘,二者结合在一起将永远有话可说。卡夫卡生命短促,活了不足四十一岁,但在这不多的岁月里,卡夫卡绝大多数日子都生活在布拉格。他出生于斯,最后葬于斯。除

    读书 2016年1期2016-01-16

  • 布罗德的“背叛”
    欢喜地喊道:“卡夫卡,我的好兄弟,您还在写作呀?”卡夫卡也紧紧地拥抱着布罗德,说道:“我的好兄弟,见到您真高兴啊!”两个人进了屋,布罗德问道:“好兄弟,最近又在写什么大作?快说给我听听。”卡夫卡从桌上拿出一沓书稿,对布罗德说:“好兄弟,这是我最近才写的作品,名叫《审判》。”布罗德是卡夫卡多年的老朋友。这么多年来唯一的朋友。突然,卡夫卡剧烈地咳嗽起来。卡夫卡喝了一口水,大口地喘着气说道:“最近总感到胸口堵得慌,《审判》这部小说很快就要写完了,等写完后,我就去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7期2015-08-27

  • 卡夫卡 ——无限的可能性——以《在法的门前》为例
    437000)卡夫卡 ——无限的可能性——以《在法的门前》为例余紫微1,李毓红2(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2.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卡夫卡几乎所有的文本都似乎呈现出一个无限开放的结构,受众也因此能读出万千意蕴,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在法的门前》所展现出来的图景很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品味。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他的小说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做了最好的注脚。卡夫卡;开放;可能性一目前学界对于卡夫卡的关注应该说很充分了,他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3-17

  • 卡夫卡荒诞小说的多维解读
    ◎方颖超对卡夫卡荒诞小说的多维解读◎方颖超作为第一个将“荒诞”的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全面带入艺术之中的卡夫卡,他的作品中的反美学创作,以繁琐、无稽、夸张等手法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荒诞世界。而在被掩盖的主题下,又处处透露出卡夫卡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外在世界的哲理性思考。卡夫卡与“荒诞”便再也无法分割。卡夫卡 荒诞 象征 死亡把外部世界描绘成一个线团,将内心世界揉搓成一团乱麻,把自己完全写进书里,写出主人公,亦即他本人的全部焦虑和烦躁,最终导致作品的结构模

    参花(上) 2014年5期2014-12-12

  • 最伟大的“背叛”
    里欢喜地喊道,卡夫卡,我的好兄弟,您还在写作呀!门外一阵风吹来,卡夫卡接连咳嗽了几声。随后,卡夫卡也紧紧地拥抱着布罗德,热情地说道,我的好兄弟,见到您真高兴啊!俩人进了屋,布罗德问道,好兄弟,最近又在写什么大作,快说给我听听。卡夫卡从桌上拿出一叠书稿,对布罗德说,好兄弟,这是我最近才写的作品,名叫《審判》。布罗德高兴地问道,太好了,快读给我听听。说罢,他搬过一条凳子,坐在卡夫卡身边。卡夫卡又咳嗽了几声,开始朗读他的新作《审判》。随着卡夫卡抑扬顿挫的朗读,布

    青年博览 2014年19期2014-10-21

  • 布罗德的“背叛”
    李良旭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写作,生活穷困潦倒,中学同学马克斯·布罗德是他唯一的朋友。布罗德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一直认为卡夫卡的作品写得非常好。尽管当时卡夫卡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字,但布罗德认为那是出版社不能慧眼识珠。布罗德虽然收入很低,却仍时常想方设法接济他一下。卡夫卡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最终因肺病住进了医院。当布罗德赶往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时,卡夫卡拉着布罗德的手说一定要把他的书稿全部烧掉。直到布罗德泪流满面地答应,卡夫卡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布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4年18期2014-09-22

  • 布罗德的“背叛”
    欢喜地喊道:“卡夫卡,我的好兄弟,你还在写作呀!”门外一阵风吹来,卡夫卡接连咳嗽了几声。随后,卡夫卡也紧紧地拥抱着布罗德,热情地说道:“我的好兄弟,见到你真高兴啊!”两人进了屋,布罗德问道:“好兄弟,最近又在写什么大作,快说给我听听。”卡夫卡从桌上拿出一叠书稿,对布罗德说:“好兄弟,这是我最近才写的作品,名叫《审判》。”布罗德高兴地说道:“太好了,快读给我听听。”说罢,他搬过来一条凳子,坐在卡夫卡身边。卡夫卡又咳嗽了几声,开始朗读他的新作《审判》。随着卡夫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4年6期2014-08-15

  • 布罗德的“背叛”
    里欢喜地喊道,卡夫卡,我的好兄弟,您还在写作呀?卡夫卡也紧紧地拥抱着布罗德,说道,我的好兄弟,见到您真高兴啊!两个人进了屋,布罗德问道,好兄弟,最近又在写什么大作?快说给我听听。卡夫卡从桌上拿出一沓书稿,对布罗德说,好兄弟,这是我最近才写的作品,名叫《审判》。布罗德是卡夫卡多年的老朋友。这么多年来唯一的朋友。突然,卡夫卡剧烈地咳嗽起来。卡夫卡喝了一口水,大口地喘着气说道,最近总感到胸口堵得慌,《审判》这部小说很快就要写完了,等写完后,我就去找医生看看。布罗

    意林 2013年10期2013-05-14

  • 1966年版的《审判及其他》
    家出版社曾出版卡夫卡的《审判及其他》,“供内部参考”,因为封面为黄色,也称“黄皮书”。2011年春天,我从网上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于是通过“馆际互借”,三天内不出校门就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借到了此书。从图书馆取了书,拿在手里一看,果然黄色封面上只有三行字:“审判及其他、弗朗兹·卡夫卡、供内部参考”,没有其他任何装饰或图案。封底右下角也印有“供内部参考”字样,定价:1.95。版权页上印着作家出版社上海编辑所,1966年1月上海第1版。出版社地址为上海

    博览群书 2012年1期2012-07-18

  • 探寻一种理解卡夫卡的恰当方式*——兼评曾艳兵《卡夫卡研究》
    评探寻一种理解卡夫卡的恰当方式* ——兼评曾艳兵《卡夫卡研究》赵山奎一对于作家与他(她)的书,卡夫卡有一个“理论”:“活着的作家同他们的书有一种活的关系,他们本身的存在就是捍卫它们,或者反对它们的斗争。一本书真正独立的生命要在作者死后才表现出来,说得更正确些,要在作者死去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血性的人在他们死后还会为他们的书斗争一番。然后书就慢慢地孤单下来,只能依赖自己的心脏的搏动了。”①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10),第433页,石家庄:河北

    东吴学术 2012年3期2012-04-01

  • 卡夫卡研究》的三重品格
    卡夫卡研究》的三重品格宋 德 发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讲到了三种观察历史的方式,即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不妨借用这种说法,将文学研究的方法划分为三种:“考证”、“论证”和“悟证”。一般而言,勤奋型学者偏爱“考证”,因此行文时“论证”得很严谨,但可能会显得无趣,让读者不忍卒读;才情型学者偏爱“悟证”,因此行文时“论证”得很有趣,但容易信口开河,漏洞百出,处处给人留下驳斥的把柄;功力型学者则努力将三种研究方法融会贯通,写出既“严谨”又“灵气”、

    东方论坛 2012年2期2012-04-01

  • 海边的卡夫卡与布拉格的卡夫卡
    说,叫《海边的卡夫卡》。半年之后,我国著名的村上春树翻译家林少华就将该书译成了中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发行,开印就是十二万册。海边出了个卡夫卡?这个卡夫卡与那个1883年出生在布拉格、1924年悄然离世的卡夫卡有什么关联?不仅我这样自问,我的一些学生和朋友也这样问我。于是,赶紧买来《海边的卡夫卡》,搁置于书架上,待有闲暇便认真翻阅。2009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份闲暇和兴致,住在青岛的海边,一开窗便能吹拂到些微海风,而小说的译者林少华的住处仅隔

    名作欣赏 2010年9期2010-08-15

  • 以爱的名义
    时间就能走完。卡夫卡生前就居住在这个城市的黄金小巷22号。卡夫卡每天都要到位于西贝斯卡大街的雅可咖啡馆里进行思考和写作,维持生命的是老板送的几片面包,他从来不问世事。卡夫卡的特立独行引起了一个女人的注意。她坐到卡夫卡对面,从桌子上拿起他写好的稿纸阅读,卡夫卡写一页,她便读一页——那是《变形记》手稿,在当时没有谁能读懂,但这个女人是个例外。在离开之前,她通过酒侍留下一张便笺,上面写着:“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上了你和你的作品。”这个女人就是俄罗斯著名记者密列娜

    人民周刊 2009年4期2009-06-29

  • 爱的道德
    让它闻名于世。卡夫卡生前就居住在这个城市的黄金小巷22号。卡夫卡每天都要到西贝斯卡大街的雅可咖啡馆里进行思考和写作,维持生命的就是老板送的几片面包,他从来不问世事。卡夫卡的特立独行引起了一个女人的注意。她坐到卡夫卡对面,从桌子上拿起他写好的稿纸阅读,卡夫卡写一页,她便读一篇——那是《变形计》手稿,在当时没有谁能读懂,但这个女人是个例外。在离开之前,她通过酒侍留下一张便笺,上面写着:“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上了你和你的作品。”这个女人是俄罗斯著名记者密列娜·杰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09年1期2009-03-05

  • 爱的道德
    让它闻名于世。卡夫卡生前就居住在这个城市的黄金小巷22号。卡夫卡每天都要到位于希贝斯卡大街的雅可咖啡馆里进行思考和写作,维持生命的是老板送的几片面包,他从来不问世事。卡夫卡的特立独行引起了一个女人的注意。她坐到卡夫卡对面,从桌子上拿起他写好的稿纸阅读,卡夫卡写一页,她便读一页——那是《变形记》手稿,在当时没有谁能读懂,但这个女人是个例外。在离开之前,她通过酒侍留下一张便笺,上面写着:“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上了你和你的作品。”这个女人就是俄罗斯著名记者密列娜

    意林 2008年9期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