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

  • 篆刻的学习与创作
    篆刻成绩主要是对古玺、秦汉印重视的结果,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对秦汉印的直接描摹并非一种最佳取法。对于具体的篆刻作品,从科学审美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更细化一些,类似于《诗品》《画品》,根据风格进行划分。这样分,它的丰富性就远远超越了所谓大写意、小写意或者一般的兼工带写。篆刻作品在风格上可以是冲淡的、高古的,也可以是雄浑的……从而使篆刻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汉印学习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简单的模仿,第二个层面是能够用模仿得来的技巧进行一定意义的表达。在这个基

    老年教育 2023年7期2023-08-23

  • 分析晚清时期的古玺式创作 ——以吴昌硕、黄牧甫为例
    学院)晚清时期“古玺”之名的释出,以及文人将其置于秦汉印之前的做法,使得仿古玺印式的篆刻实践变得“合法化”。晚清文人仿古玺印的篆刻实践不再局限于“形”的层面,而是参以个人的理解,凸显文人篆刻家对古玺审美的不同认识和追求。本文试以吴昌硕、黄牧甫为例,对晚清时期的古玺式创作做简单的剖析。时至晚明,文字学研究渐渐兴盛,以及朱简具有前瞻性的推断,使得“三代无印,非也”的定论得以确立。但是这种观念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仍旧有部分时人遵从着“印始于秦”的思想。这种思想一

    艺术品鉴 2022年33期2023-01-10

  • 民国印学研究概述
    研究方向。(三)古玺考辨的多视角创获古玺是对先秦印章的称谓。元代金石篆刻研究大家吾丘衍曾说“三代无印”,是指在元、明和清朝前期,史学界和金石篆刻界对古玺所知甚少,更遑论普通人士了。但进入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大量古玺的陆续出土,古玺鉴藏才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民国时期新史学方法论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古玺身份科学鉴定工作的推展。其中,在古玺身份鉴定方面,王国维是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名家,其采用二重证据法将先秦古玺与石经古文、战国文物上的铭文、货币文字以

    书画世界 2022年8期2022-10-17

  • 说齐文字中“密”的一种异体
    古籍整理研究所《古玺汇编》(以下简称“《玺汇》”)0174、0176号著录了两方齐官玺,均为白文:(1)《玺汇》中的这两方玺在其他印谱或专著中亦有著录,本文选取其钤印图片质量较高者。0174号玺选自庄新兴、茅子良主编: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玺印上》,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8页。0176号玺选自韩天衡、孙慰祖编订: 《古玉印精萃》,上海: 上海书店,1989年,第15页。01740176△,二玺形体近同,文例相同,显为一字,《玺汇》即并释为“

    出土文献 2022年3期2022-09-28

  • 沙孟海先生《印学史》手稿(节选)
    不引据它。朱白文古玺,诸家收藏实物和印谱著录,数量不少,并且还有编成专谱的(如吴大澂“千玺斋古玺选”),这些可珍贵的大量古玺,可惜不是经过科学发掘而获得,不知道原来存在的地层,也看不到其他遗物的共存关系,无从确定其时代。解放十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考古发掘工作中所发现的古玺,我们知道有不少处。已经看到报告的,如长沙伍家岭第260号墓(注3),巴县冬笋坝冬2、冬49、冬50、宝6等船棺墓(注4),都发现过或多或少的小型铜玺(附图)。汲县山彪镇第一号墓中发现过石

    中国篆刻 2022年7期2022-07-29

  • “师古”与“创新” ——易大厂古玺印创作观念之变
    学院)易大厂初涉古玺之时多取法细腻工稳的三晋小玺,其前期印风细腻工整,在晋系古玺的基础上,此时大部分的印作摒弃了传统古玺由于年代久远所产生的斑驳腐蚀之感,线质更为光洁完整,字法上更具有书写性,甚至出现小篆化的特点,具有简静流美之风。而后风格大变,多制大印,传统古玺材质为金、银、玉等,多以铸和凿两种方法完成。而易大厂多用单刀直冲,使印石随机崩裂,其印作的线质与传统古玺相比更为苍劲斑驳,使之具有更浓厚的写意意味,增添了萧散自然的意趣。赵之谦作为“印外求印”创作

    艺术品鉴 2022年9期2022-05-17

  • 纵横排叠 巧拙相生 ——邓散木仿古玺印作品赏析
    惠孚》一印是取法古玺的典型作品,其边款曰:“惠孚先生属,粪翁仿古玺。”该印采用有框白文玺形式,印面空间打破了汉印匀称平正的布局形式,采用三面环绕式这一古玺印常用的空间样式;上密下疏,对比明确,点画劲直挺拔,方折较多;“孚”字采用左右结构处理,且三个横向笔画并列排布,形态几乎一致,排叠的秩序感十分强烈。蜀橐梁惠孚易之玺吾离之胤众志成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邓散木晚年的篆刻创作,已逐渐与赵古泥印作有显著的不同。从其晚年印存《一足印稿》中所辑印章可见,这一时期邓散木的

    老年教育 2022年2期2022-02-27

  • “仿古玺式篆刻实践” ——分析元明文人对于古玺印式的探索性尝试
    术与设计学院)“古玺”之“名”至清代才被时人所释出。而从篆刻艺术的实践来看,却并非如此,早在元明时期就有部分文人不满足于秦汉印章的单一印式,对于入印文字以及印章的边框有了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了探索性尝试。文章试探析在古玺印式尚未被广泛认识的情况下,时人对于此种印式仿学的方式。元代初期,吾丘衍在《学古编》中提出了“三代无印”的观念,而这一理论又恰与赵孟頫在此时期的“全名复古”相合。赵孟頫在书、画、文、乐等方面大力提倡复古,出于相同的审美观念,他将印章艺术亦纳入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2022-02-11

  • 试论古玺临摹的“似”与“不似”
    陈 维学习古玺,从入门的角度来讲,临摹是不二法门;而对于已经经历初步的技法训练,掌握一定技法的篆刻爱好者,临摹依旧是寻求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已经在篆刻上取得成绩,甚至已经成名的篆刻家来说,临摹古印更多的则是探索古印作者的个人面目,开拓自身的艺术风格、丰富个性化艺术语言的重要途径。可见在不同的阶段,临习古玺有不同的目标,临习的策略也不一样,而“似”与“不似”是临摹古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对矛盾。一、古玺实临之“似”孙过庭在《书谱》中云:“察之者尚

    江苏教育 2021年65期2021-12-02

  • 战国秦汉玺印封泥文字零释
    印”等。关键词:古玺;封泥;战国文字;叚近出《诸子徙信 燕赵玺印—吴振文 胡立鹏藏战国玺印选》(以下简称《印选》)一书,①收录126枚戰国古玺,照片精美,印面清晰。刘瑞编著的《秦封泥集存》②(以下简称《集存》),收罗翔实,内容完备,拓本较清晰。两书释文基本可信,但仍有一些释文值得商榷,笔者读后有一些看法,特记于此,敬祈方家指正。1 叚阴《印选》第94页有印作,整理者释“陰”,第二字拓本不甚清晰,但照片较为清楚,字形可摹写作。第二字《印选》盖依原篆严格隶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2021-11-18

  • 战国秦汉玺印封泥文字零释
    印”等。关键词:古玺;封泥;战国文字;叚近出《诸子徙信 燕赵玺印—吴振文 胡立鹏藏战国玺印选》(以下简称《印选》)一书,①收录126枚戰国古玺,照片精美,印面清晰。刘瑞编著的《秦封泥集存》②(以下简称《集存》),收罗翔实,内容完备,拓本较清晰。两书释文基本可信,但仍有一些释文值得商榷,笔者读后有一些看法,特记于此,敬祈方家指正。1 叚阴《印选》第94页有印作,整理者释“陰”,第二字拓本不甚清晰,但照片较为清楚,字形可摹写作。第二字《印选》盖依原篆严格隶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2021-11-18

  • 先秦古玺赏析
    □ 杨 勇此印章法布局险峻奇肆,看似歪歪斜斜、杂乱无章,然细看却斜中有正、乱中寓工,极尽巧思,并于险绝欹侧中寓大平稳。另外,此印文字简洁抽象,给人一种空灵之感。敬事正司敬此方《敬事》朱文玺,纵18.5毫米,横16.5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敬事”二字明显是按照三个字来布局的:把“敬”字分成两个部分来处理,三个部分平均分配空间,各占印面的三分之一。“敬”字左侧“苟”将印面左右两边平分,形成一种对称关系,尤其是下部与左右两边的部件形成呼应关系。由于印面上大下小

    老年教育 2021年10期2021-11-10

  • 三晋古玺章法探析
    的分布朱白是三晋古玺营造平均的和谐美的常用方式,在相对稳定的方形印面内,印文通过笔画的均匀排布和增损笔画的长短来将印面的空间均匀分割,以达到平衡,在此将这种平衡称为初级平衡。因为其字势平稳没有做大幅度的欹侧和聚散,因此边框内被印文线条分割的空间也相对均匀,留白和留红都没有强烈的对比,边框也没有大幅度的粗细变化。如“巡”一印,各线条之间的距离相似,整个印面的留白和留红相对均匀,没有明显的聚散关系,至于边框的粗细变化是锈蚀的结果,并非当时的制作者有意为之。如图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2021-06-18

  • 如何学习古玺
    印式。相对而言,古玺在章法上更加活泼自由,在字法上更加多变,其刀法具有更多待探索的空间,创作过程也更能抒发情感。通过一方方姿态万千又奇谲恣肆的古玺,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感受战国时期那种百家争鸣的自由气氛,感受秦人的豪爽、楚人的浪漫……准备挑战一种难度更高的印式,或许是我们开始学习古玺的起点。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印式来学习什么呢?以下几点,与初学古玺的朋友们分享。《古道边》陈 维《君子怀德》陈 维一、打破田字格章法。将四个字作四等分并均匀排布在正方形印面,是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2021-05-25

  • 黟山派的古玺
    京100029)古玺是指秦以前的官私玺印①,古玺是中国篆刻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对于古玺这门古老的学问,人们认识它却很晚,直到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这一时间阶段才初步形成体系。当时地下出土文物繁多,有殷墟甲骨文、青铜重器、先秦古玺印,以及浩如烟海的封泥、陶文。文物考古学者和古文字学家纷纷投入到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与战国古玺文的研究中。在此背景下古玺印文的考证突飞猛进,识别古文、书写古字、篆刻古印成为他们的日课,他们不约而同的将古文字研究成果运用到书法与篆刻中。民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2021-05-25

  • 古文字研究与书法艺术结合的又一力作
    相同的玺印,以《古玺汇编》的编号由小到大排列。《古玺汇编》《战国玺印分域编》两书皆侧重于古玺资料的整理,不便于读者检索使用。本书在正文之后附有笔画检字表和拼音检字表,便于读者查阅与检索。作为一本旨在帮助篆刻者研究之用的专业参考书,它介绍了古玺的起源、用途、形制、文字、艺术风格等基本知识,以及古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吸收了文字考释的最新成果,将各家之说汇于一编,极便于读者使用。纵观全书,我认为胡长春教授所著《战国玺印》(分域音序)一书特色有三:(1)古文字学、

    书画世界 2021年2期2021-05-08

  • 来楚生对近代篆刻的贡献
    其篆刻取法广泛,古玺和汉印是大宗,此外对于赵之谦、黄牧甫、吴让之、吴昌硕等大家篆刻亦有涉猎。一、印从书出“印从书出”通常指篆刻家以独特的篆书风格入印。在研究来楚生作品时需要将书体扩展到隶书,因为他不仅精通篆、隶书法,而且以篆、隶入印的作品也屡见不鲜。这也是来楚生有别于其他篆刻家的重要方面。(一)以篆书入印以篆书入印是篆刻艺术的常态。他在著作《然犀室印学心印》中说:前人论篆印,谓:“秦汉印之能为万世法则,亦字法耳,故制印者,必先习篆。不然尺幅之中尚难平稳,况

    大学书法 2021年1期2021-01-28

  • 董洪涛篆刻集评
    印作,大多是取法古玺中的阔边细文样式。而洪涛君则另辟蹊径,采用元朱文的细边细文和细边粗文范式;二、巧妙借边。“长安乐”和“超以象外”印中“安”“超”“外”的字法处理就是一个明显例证。不仅规避了印面的臃塞,而且也增添了情趣与巧思。——苏金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江苏甲骨印社社长)印章取法古玺。作者用篆范围广泛,但能相融相谐,由此可见作者基于深厚书法功底带来的高超通变能力。刀下之线熔挺健、清秀、隽美、敦实、凝厚于一炉,用

    中国篆刻 2021年1期2021-01-21

  • 《战国玺印(分域音序)》等
    的玺印(常见于《古玺汇编》中的私玺部分),以《古玺汇编》的编号由小到大排序。《古玺汇编》《战国玺印分域编》两书都是侧重于古玺资料整理,没有照顾读者的检索使用。本书在正文之后将附以检字表,并且按照部首笔画、音序两种方法来制作,便于读者的查阅与检索。作为一本旨在帮助篆刻学习研究的专业参考书,本书介绍了古玺的起源、用途、形制、文字、艺术风格等基本知识,以及古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采用释文考证的新成果,汇集各家之说。古玺文字属于战国文字的一种,以往的古玺字释存在不少

    大学书法 2020年6期2021-01-19

  • 刀笔千年 金石万象
    墟出土了三枚铜质古玺,被北京古董商黄浚收藏并在其《邺中片羽》中予以著录,引起史学家的关注。这三枚古玺为方形,扁而薄,上面有小鼻钮,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印章实物。因其并非为官方发掘,而是出自古董商之手,三枚古玺的真实性和年代界定引发不少争议。一些学者通过将三枚古玺与同时期的陶模、铜器等实物或图像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一些技术共性和相同的艺术表征,从而认定它们是殷商时期的遗物。史学家郭沫若、王国维、王献唐等人均支持此观点,并把这三枚古玺收入著作进行专门论述。古

    中华瑰宝 2020年10期2020-10-26

  • 融古通“金”
    、生动奇肆,兼与古玺融合。长春兄对古玺与古文字下功夫颇深,从他最近几年的作品可以看出。篆刻,最难在篆法、字法、字理、字时(字时即文字时代)上,刀法、章法相对于篆法、字法、字理、字时简单得多,而长春兄苦工用在刀刃上,在理解恩师刀法之后,主要专注于篆法、字法、字理、字时。对不同时代古文字的研究是篆刻人终生必修之课,这就是篆刻之难,很多人望而生畏,止步恐前,导致真正的篆刻人越来越少,要么就是跟风展览。而长春兄不随时俗,在这条道路上有自己独到见解,不偏不倚,越战越

    名家名作 2020年5期2020-07-09

  • 据战国竹书文字考释战国楚玺四则
    求教于方家。一《古玺汇编》3759载有下揭战国楚官玺:又见诸《十钟山房印举》等著录,何琳仪先生隶定为“司职之玺”〔1〕,施谢捷先生将此印释读为“后戠(职)(胾-载)鉨(玺)”〔2〕,皆不可取。我们以为其印文当释为“司戠(职)(岁)鉨(玺)”更为恰当。楚文字中习见“司”和“后”字,字形分别作:若简单地依据字形判定,则首字似当为“后”。然“后职”一词未见诸传世文献,故首字颇需商榷。我们以为,首字当依何琳仪先生隶定为“司”。何琳仪先生进一步指出“古玺‘司’也有反

    中国书画 2020年3期2020-06-08

  • 邂逅篆刻
    ,发散到了秦印、古玺、肖形印的学习。这种系统性的学习,让我对汉印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微信时代给我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微信平台,除了报班学习,买章料、工具书、刻刀等,也认识了很多“臭味相投”的朋友。2016年暑假,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拜西泠印社社员、上饶市书协主席杨剑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寒暑假的时候,便回江西老家学习。学习上有疑惑,也经常通过微信向杨老师请教。杨老师每次都会回复三四分钟的语音,为我释疑解惑;而我,也时常被先生忙里偷闲的“远程教学”感动。研究

    书画世界 2020年3期2020-05-29

  • 篆刻艺术杂谈
    清流派印是建立在古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玺起源于战国时期,古玺的特点是以浑厚朴拙的艺术风格为主,这为篆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明清流派印是篆刻大家在继承古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发展起来的。所以,篆刻史的发展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相生相辅,没有书法就没有篆刻,没有篆刻就没有书法,二者都是经历了由实用性到艺术性发展的历史过程。依据印学史的发展来看,战国时期产生古玺古玺分官、私两种,一种是官方用印,一种是民间用印。官方

    长江丛刊 2020年2期2020-03-13

  • 试论民国时期印人仿古玺的学术性
    成果丰硕。但是对古玺艺术的“学术性”研究却“微不足道”,至于对历代印人仿古玺的学术性专论更是凤毛麟角。令人欣慰的是庄新兴先生在《战国古玺》中单列“历代仿效战国玺印的情况”,迈开此项研究可贵的一步[1]。诚然,古玺研究的“微不足道”也是与战国文字研究发轫较晚有直接关系[2]。古文字学在古玺文释读与分国研究方面硕果累累,目前《古玺汇考》已汇辑战国时期东方诸国古玺资料总计10000 余件,并对所录古玺逐一释文并标注国别,力求反映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3],比号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2-31

  • 此心安处
    终形成了以汉印与古玺为其主要面目的创作特点,他深知,过于四平八稳,循规蹈矩,只知传承,不知出新,纵然奏刀千遍,最终也会流于僵化刻板的境地;当然也不能刻意去追求一种支离破碎的所谓“写意效果”。对这两种倾向,他都有所警觉并有着清醒的认识。综观黄敬东的篆刻创作,总体追求上是属于纯正、雅致的古玺汉印模式,情有独钟的还是相对平稳古雅一路。虽受明清文彭和丁敬一脉文人印风的影响,但其整体印风受乡贤黄士陵的影响最大。黄牧甫在创作观念上认同前人的“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主

    书画世界 2019年10期2019-12-02

  • 读维豪兄的印
    ,与在篆刻中取法古玺、汉印风格一样,其点画的苍浑与结构的饱满都在诠释“厚”的内涵。最后一点是“古”,“入古”或者说“有古意”都是从作品气息上、格调上讲的。相比较前三点而言,要求也更高。说到维豪兄作品的“古”,便是他的好古之心、学古之能。他的很多作品似乎让人感觉很熟悉却又有点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取法于古代经典,这也是我们学习篆刻的必经之路,但要学好用好,却并非易事。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古玺、汉印还是流派印风格,都能做到对经典的化用,尤其是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2019-07-17

  • 从吾所好
    篆刻家中,对战国古玺印的取法者为数众多。古玺印中的自由烂漫、不泥成法、恣肆生动的特征和其广阔的发展空间,都与今人多元、开放的思维和对形式感的审美追求不谋而合。伴随着当代社会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的文化形态,篆刻创作主体的心态和思维也要相应地转换。怎样才能既不丢弃传统的影子,又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创出时代的新风?这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去发现、解读、阐释、改造古代篆刻艺术,因此当代篆刻家也要具备历史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维方式、敏感的艺术感知等。晋系古玺在战国

    书画世界 2019年9期2019-05-29

  • 战国燕系题铭书迹探赜
    。近年出土的燕系古玺、钟鼎、货币、陶文、兵器等铭文的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制作良莠不齐,款式变化多样,是研究当时文字地域差异与书写水平等问题的珍贵资料。(图1、图2)图2 燕系石刻拓片一燕国是周王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三时期,于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被灭,立国长达800余年。《史记·燕世家》记载历史悠久的燕国曰:“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燕桓侯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建都于易(临易)。《史记·燕召公世家》裴集解引《世本》说

    书画世界 2018年10期2018-11-30

  • 从黄牧甫到李尹桑 ——论李尹桑印风形成、发展及其印学审美、创作观
    为尚,自己又擅长古玺,甚得结字布局之妙,故厥艺甚精。易中蓚在论岭南印学时特别提到李尹桑:“……壶父 (李尹桑)尤亲炙师门,饷余刻最夥,相与阐扬宗风,往往一石之成,十数易稿。”[1]足见李氏在篆刻方面的严谨与用心。李尹桑应黄少牧之托,为老师黄牧甫的印谱写序。在序跋中,李尹桑难掩激动之情: “其生平治印未尝辑谱,仅存印稿十余册,都二千余印,置之箧衍,亦未示人,故朋旧多未之见……桑闻之惊喜欲狂,盖海内渴望先师印集已久,今竟印成,宁非一大快事?”[2]黄牧甫生前是

    书法赏评 2018年4期2018-09-04

  • 自然率性的先秦古玺
    印章,人们习惯叫古玺(x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在战国时期最繁盛。古玺印中的文字为古老的大篆字体,这些字风格奇诡而又变化万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如图3)。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数是战国古玺,从文字形式上,可分阴文(也叫白文,字在印章里是凹下去的,盖在纸上字是白色的)和阳文(也叫朱文,字在印章里是凸出来的,盖在纸上字是红色的)。朱文古玺(如图4)大多都配有边框,多是铸造而成,印出来的文字细如毫发;白文古玺(如图5)大多都加边栏,或在

    阅读(高年级) 2018年9期2018-05-14

  • 以刀为笔—甲骨文如何入印
    而先秦战国期间的古玺印更是移植甲骨文最适合的土壤,二者年代接近,文字也相近。时下,甲骨文所缺失之字大都可用彼时之字借假。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我们还未发现甲骨文印,那么怎样才能将天真烂漫的甲骨文印化呢?做旧不是办法,我以为边和框是很重要的方面。甲骨文每字都有其独立的个性,把他们揉在一起,又不使之突兀孤立,就得用好边和框,让它们像战士出操一样,步调一致。这时再加上其它的辅助手段,一方堪称成功的甲骨文印才算完成。先前,我刻甲骨文印也像刻古玺那样,后来经过实验,尤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2018-03-31

  • 黄牧甫金文入印之检讨
    之谦已经开始师法古玺与金文入印的篆刻创作,但是在宗汉的整体氛围之下,以汉为格局是时代印风的基本特征,而黄牧甫的篆刻实践却更有意识地拓展篆刻印文的取法范围与相应的印风形态。人们在论述黄牧甫的印章成就时都会引用其弟子李尹桑的话:“悲庵(赵之谦)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黄牧甫一生治印颇丰,其中以金文入印的作品有着很大的比例,李刚田举例说:“金石文字是黄士陵篆刻创作赖以存在的基石,可以说他的每一方印都是‘下笔有由’,都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2期2018-03-01

  • “印外求印”之拓展—20世纪古文字的发掘与整理对现当代篆刻艺术创新的推进
    从而为篆刻艺术在古玺文字、金文、缪篆、小篆之后又添加一种字体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二、楚简文印风楚简文字是中国最早的书法墨迹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起,楚简不断出土问世。在已发掘的战国文献中,楚简是最为丰富的。50年代开始,整理楚简文字的著录和研究、考释等文章不断问世,罗福颐、史树青、饶宗颐、陈直等文章荜路蓝缕;70年代以后,楚简发表更多,代表的有商承祚《战国楚竹简汇编》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也在此期间出版,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能一睹这地下沉睡二千多年

    大观(书画家) 2017年4期2018-01-05

  • 众名家评戴文
    90年代以来,以古玺为创作形式已成为篆刻的时尚风潮。回眸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戴文堪称这一古玺创作风潮中的中坚力量。他之所以能在时代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则得力于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自家面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成一方之艺。戴文生长于巴渝之地、天府之国,疏逸之风深深滋养了他的篆刻意趣。观其所刻古玺,与常人所逐古玺之朴厚、苍劲有着明显不凡的差异,实显出其独特的艺术思考。在作品的表现方面更别具匠心。线质与结字自然而轻松,毫无造作之感,在风格上与

    艺品 2017年6期2017-12-21

  • 方圆并济 淡中求味 ——战国吉语玺“敬事”临摹谈
    亦变化多端,加之古玺文字不规则的外貌,其写意性比缪篆更为有趣。这类印篆法基本上以圆弧为主,不论何种边栏形制,其文字的合理性、协调性无与伦比。“敬事”一印上方下圆,呈马蹄形。印文虽两字却以三行布局,“敬”字左右结构,虽“反文”旁画少,但占地不让;全印下部随弧线的收合与布局欹斜,其势向印心聚拢,相互依存、相互照应,真可谓随行就势、因地生形,别有逸趣。“敬”字下部与“事”字下部向中宫紧收,这一正一反呼应有致,左唱右和,致使左、右、中三个单元的形态浑然相融。进而,

    老年教育 2017年10期2017-11-07

  • 艺峻期国手 心平似野翁 ——印象逯国平
    尤以大写意风格的古玺印名世。古玺文字结字的深邃、古奥、浪漫、奇崛,为古玺章法构成的欹侧错落、空灵变幻、恣肆开张提供了便利。比如著名的“日庚都萃车马”一印,出奇造险,虚实相映,开合有势,一气圆转,天真烂漫,观之有鬼斧神工之叹。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先人在制作这方实用的烙马印时,或许有那么一丝潜意识的审美观,但绝非着意安排运营所能构设此等逯国平,别署嵎堂、小铁山房、逯平。1978年生,河南焦作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

    艺品 2017年5期2017-11-01

  • 印缘
    路数,介于秦汉、古玺之间,但很稚嫩。2006年夏,我被选派新加坡,担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8年4月24日,在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我惊喜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刘一闻先生。我拿出习作请教时,竟得到了先生不少鼓励。后来,蒙先生厚爱,有幸忝列门墙,我将刻《心经》的想法道出,老师告知我《心经》难刻,进而又鼓励我大胆尝试。当我将初步构思的《心经》印稿呈示时,老师一一仔细审视,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并语重心长地说:“你的优点我就不谈了,来一次上海不容易,我就只说问题,这样

    艺品 2017年3期2017-06-21

  • 陈寰篆刻创作摭议
    篆刻展中,陈寰以古玺印创作技惊四座,获得优秀奖,一举成名,成为印坛关注的新锐印人。在当代写意印风弥漫印坛三十余年的当下,如何将写意印风的主体风格意识与传统篆刻加以进一步融合,并使青年印人更深入地精深把握古玺、汉印,包括明清流派印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写意印风的个性化一味膨胀与形式化的过分倡导,从篆刻本体与古典內质上加以回归,可视作近十余年印坛追寻从写意到古意转换的整体发展趋势。陈寰作为当代青年印人,他的篆刻创作受到当代写意印风与古典印风回归的双重影响,这使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4期2017-05-11

  • 陈寰篆刻创作摭议
    篆刻展中,陈寰以古玺印创作技惊四座,获得优秀奖,一举成名,成为印坛关注的新锐印人。在当代写意印风弥漫印坛三十余年的当下,如何将写意印风的主体风格意识与传统篆刻加以进一步融合,并使青年印人更深入地精深把握古玺、汉印,包括明清流派印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写意印风的个性化一味膨胀与形式化的过分倡导,从篆刻本体与古典内质上加以回归,可视作近十余年印坛追寻从写意到古意转换的整体发展趋势。陈寰作为当代青年印人,他的篆刻创作受到当代写意印风与古典印风回归的双重影响,这使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2017-05-05

  • 创作手记
    入手,近年沉浸于古玺、瓦当、铜镜、简牍、唐宋官印……,以期开阔眼界、广采博撷,得其文字高古、章法空灵、气韵之生动……近期作品基本上以古玺形式出之,用字间或玺文、金文等,力求字随印化,和谐统一,通过文字的变化、运用追寻章法上奇异生动、空灵自然的表现力,同时在刀法上表现线条劲健朴厚、见刀见笔的艺术效果。篆刻创作中技法的锤炼与艺术情感的释放始终融为一体,技法通过字法(通究古篆、临池善用)、章法(领悟于心、融会贯通)、刀法(日积月累、熟练可成)的运用得以在作品中展

    中国篆刻 2017年1期2017-02-09

  • 战国私玺释文“當”之误
    的常见姓氏,仅《古玺汇编》③一书,即著录肖姓玺190枚。该字笔划、结构相对简单,并非诡异难辨,只要参考相关的玺印研究成果,释文不应失误。该字右偏旁从“皮”,甲骨文和金文相类似,作此形(图三)。图三 皮《说文》曰:“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声。”《古文字常用字字典》④引林义光《文源》解读:口下缀一竖笔,象兽头角尾之状,头右侧隆起部分似其皮,下部若人的剥取之手。图三皮字结构,上从非“艹”,而是由“口”演变而来的“廿”,“廿”即“口”,古文“言”、“口”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4期2016-12-01

  • 对“知白守黑”的现代阐释 ——以汉铸印为例
    在对比了汉铸印和古玺的区别的基础上,对汉铸印布白作深入的讨论。汉铸印中的点在几何学中,点是二维上无限小的面积,是在时间上最简短的形,是一种复杂的(大小比例和形状),一种轮廓鲜明的外切体。[1]作为汉铸印中的点,和几何学中的点不同,有着一定的面积,比如一个直径1cm大小的点,出现在10cm大小的章中,我们自然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点,但在一2cm大小的章中,则只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块面。此外,在印章中可视为“点”的形状结构式很多,无论圆形、方形、星形乃至三角形的“点”

    书法赏评 2016年4期2016-11-21

  • 名印欣赏之战国印
    谶碑》这类的战国古玺中可以找到源头。但在出锋处又形成尖笔,显得十分率意。在章法上,采取了穿插的布局方式,尤其是“都”“司”“马”三个字,安排十分紧密;“司”“马”所占空间都很小,“都”字的“阝”如果不仔细辨认,则会认为是和“马”组成了一个字。这种布局方式,在战国古玺中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简介:印文:司马之玺。材料:铜。尺寸:纵19毫米,横18.5毫米。朵云轩藏。作品欣赏:“司马之玺”是一方燕国的玺印。战国时的“司马之玺”有很多方,但此方印是“司马之玺”中的

    老年教育 2016年6期2016-07-22

  • 内蒙古大堡山墓地战国玺印考
    言玺。这两枚战国古玺印的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该地区玺印殉葬习俗及当时的社会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堡山墓地 战国 玺印 考释大堡山墓地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十一号村东南约500米处。2011年夏,为配合呼杀段(呼和浩特至杀虎口)高速公路的建设,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2010级师生等对大堡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战国时期墓葬51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共出土陶、铜、铁、玉、骨器等80余件,其中包括铜玺印二枚①。墓葬发掘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2015-12-03

  • 错字别字何其多!
    7“長宜君”朱文古玺(图5-17)。“君”字“口”旁作一实心点(丁),宜读作“长宜尹丁”。图5-18“蜀千”朱文古玺(图5-18),自注:“蜀人”。甲骨文“千”字,从“人”,加一横分化为“千”。印文的“人”字因“蜀”字的一笔延长到“人”字上,为“人”增添了一横,印文的“人”字应释为“千”。黄子高 《续三十五举》云:“字为心画,当先知此字从某从某,于六书之义云何?下笔自然有意。”刘绍藜 《印文辑略》云:“近来坊本多谬,作者果悉心研稽,一遵古法,义自不失,苟徒

    广州文艺 2015年12期2015-08-29

  • 合堂意象 元气氤氲
    淋漓尽致。合堂的古玺,正是自觉地反抗明清汉印那种拖沓冗长而又单薄的线条、机械生硬的气势、乖巧恶俗的结构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流弊。古玺,须有文脉滋润浸淫,而春秋战国以上的文脉久远,艺者须以一颗赤子之心,匍匐亲吻,寂默成化。不仅如此,若论泱泱五千多年文脉,是绝不离天地阴阳、诗书礼易、卦爻术数等等,可见这该是一条如此艰难险途,说是浩荡迷宫也并不过分。而合堂勇敢地挺进这些疆域,婆娑体悟,辨伪祛魅,广博造化,知时合势,把“挺”字诀用到极致。这两年来,合堂的印语,高古铿锵

    投资与理财 2015年8期2015-04-22

  • 基于草书意识的当代古玺印的创作与前瞻
    于草书意识的当代古玺印的创作与前瞻刘垚(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近些年,古玺印创作在当代篆刻领域悄然走红,其以极具时代特征的审美理念构筑着富有写意气息的艺术图式。当代古玺印的创作不仅要求印人有深厚的书法根基,较强的变通能力和文字探索能力,还需要具备先行的观念和意识,下面笔者就对基于草书意识的当代古玺印的创作进行简要分析,并做出前瞻。草书;古玺印;创作;草意入印一、基于草书意识的当代古玺印创作(一)草书与古玺的审美一致性追根溯源,草书与古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0期2014-10-21

  • 当代古玺创作的现状及前瞻
    一特定的时段中,古玺的创作就相对显得低落。大凡艺术创作都是这样:前人对其研究得越透彻,揭示得越深刻,继承得越全面,留给后来者发掘的领地就越来越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以古玺为对象的篆刻创作在当代印坛形成一股潮流,古玺越来越受到当代印人的关注,可以说,当代盛行的古玺热潮,是文人篆刻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新事。那么,当代古玺创作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是怎样的呢,将在篆刻史上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一 前人古玺创作的发展古玺即秦统一以前的官私玺印,主要指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所使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3-12

  • 大连书家之万瑞杰
    术成果主要有:《古玺书法研究》入选《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第二卷),《古玺研究状况及其对印学界的启示》载《书法研究》1998年第3期;《古玺文书法饰笔初探》载《中国书法》2004年第5期,并获2006年度大连市科学论文一等奖等。本栏协办: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万瑞杰 篆刻黄河之水天上来(附边款)万瑞杰 篆刻它山之石(附边款)万瑞杰 篆书淡泊宁静横幅万瑞杰 西周金文王昌龄诗条幅万瑞杰 篆书四朝龙马七言联

    海燕 2013年7期2013-12-16

  • 和敬清寂印存(一)
    四类:图1~3为古玺类,图4~7为汉印类,图8为魏碑入印,图9为行草入印。中国古代艺术中,以“金石书画”为最辉煌。印人自古有“金石家”之美称,所以“金石”也可以代表印章,近代则称篆刻艺术。三者之中,画最易入门,因有色彩与形象故也;书法仅此墨色,有线条而无形象,自是较难。印章之天地最小,仅方寸之间,而其学则最广,故反列书画之前。同一印文,能手刻上几十方形神各异之印原非难事。图1为长方形朱文古玺,所用文字为古玺文,既周朝所用之古文字中之一类,颇有古奥玄谲之韵味

    茶叶 2012年1期2012-12-13

  • 战国官印文字考释二则
    有一方是著录于《古玺汇编》59页·0338号的“建阳职自”印,“建阳”,地名,故城在今山东峄县。西汉时为侯国,属东海郡,战国时正属齐地。[8]86玺文之“职自”疑即“职”,“自”字系“”之省体。[7]126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文字表现出被剧烈地简化的现象,尤其在玺印文字中更是屡见不鲜。《说文》分析“籩”字从竹邉声,按一般文字的省简规律,“籩”字应省作“邉”以保留完整的声符,但在战国官印中却省作“”。也就是说,“籩”字的声符由“邉”简化为“自”,写作“”,甚至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1-25

  • 安处养元气 燃犀熔古今
    篆刻不囿一家,以古玺汉印为本,吸取明清诸家之长,融会人间万物之象,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关键词: 来楚生 来氏三绝 汉碑 古玺 向线刀法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192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移居上海,组织东南书画社,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调上海文史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来先生性情耿直,沉默寡言,平时不喜应酬,一心钻研艺事,熔铸古今,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书、

    大家 2009年11期2009-09-29

  • 历代篆刻风格流变
    是必要的。1先秦古玺的形式特征先秦的古玺在形制上是争奇斗艳,标新立异的。当时王侯贵族的饰佩物便是玺印,为了显示其身份和审美的趣尚,大多在形式上力求不同众人,在制作上则精巧绝伦。印面的形态,就有矩形、方形、圆形、菱形、六角形、扇形、心形、蝶形等等多种;印体则有三角连珠、四方连珠、矩形两面玺、方矩五面玺等等。这种贵族佩带的玺印,大多是金属质地或玉石等印材,尤其是各种玛瑙、水晶等玉石,本身就是质地精美的材料,再加上精美的刻制,自然显得精美巧致。王公贵族的玺印,因

    书画艺术 2009年3期2009-08-07

  • 楚默谈印章
    三枚铜玺为“商代古玺”。过去一般印学家都把古玺印的时间上限划在战国,经李学勤先生的考证,古玺印的时间上限提前到了商代。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玺印,确实源远流长。现在这三枚古玺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过一本《古玺汇编》,收录5708钮古玺印。先秦古玺一般都是战国时期的,其印面文字可以识读。但这三枚商代古玺,印面并不是可以识的字。虽然,李学勤先生将一枚“亚”字形玺印释为“亚罗方”,但许多学者则认为是一种氏族图腾或族微。那么,这枚古玺印是作什么用的呢?有

    书画艺术 2009年1期200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