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再议
    035)凡研习《春秋》者,必熟知《孟子·离娄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1]2727-2728此段文字虽寥寥数语,却包含重要信息,交待了“孔子成《春秋》”的社会成因与学术背景。由此可知,“诗亡”是“《春秋》作”的前提;而“《春秋》作”又是“诗亡”的延续。但从中引出一个问题:明明东周诗学盛行,大量诗文仍流传至今,那么“诗亡”该

    南都学坛 2023年5期2023-12-18

  • “《春秋》者礼义之大宗”命题的多维度考察
    丁 鼎一、“《春秋》者礼义之大宗”命题的提出《春秋》初为史书之泛称,也可谓国史之通名,后为鲁国史书之专名。从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应有史官和史记之书。虽然各国史书的名称有所差异,如《孟子·离娄下》中有“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的说法,但“《春秋》”应该是比较通行的称谓,如《墨子·明鬼下》中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的说法,而据《隋书·李德林传》记载,墨子还曾说过:“史者,编年也。鲁

    中州学刊 2023年10期2023-12-03

  • “ 《春秋》谨严 , 《左氏》浮夸 ” 的学术考察
    解》中曾提出“《春秋》谨严,《左氏》浮夸”的说法,后世学者众说纷纭。从《春秋》尊崇礼法、书法不隐以及遣词用字等方面来看,确实具有“谨严”的特点。《左传》迷信鬼神与梦境、重视怪异和卜筮,不可否认它的“浮夸”之处。但作者意图并不是现象本身,而是为了借助鬼神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所以,“谨严”和“浮夸”并非韩愈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具有客观合理性的特殊总结。【关键词】《春秋》;谨严;《左传》;浮夸【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43期2023-11-20

  • “文学扮演”与《春秋》斧钺 ——杨维桢《史义拾遗》补拟创作表微
    不能离开儒家以《春秋》决狱的传统。身处历史现场,要如齐太史、晋董狐秉笔直书,作大公之论,不免因现实掣肘而难以成行,后世论者脱离敏感的舆论环境,显然更便于发出褒贬分明的论断。只是与事件相关文献随时间推移不断流逝,使得后来人的审判方式不得不作出相应调整:后人的关注点更多放在罪责的归属,而非事实的还原,有时甚至不惜越过事实进行褒贬。此乃《春秋》经、传中常见的议论模式,亦为《史义拾遗》所袭用。杨维桢精通《春秋》之学(宋濂 829—830),通过扮演古人,重审历史旧

    文艺理论研究 2023年3期2023-10-23

  • 皮锡瑞《春秋》“借事明义”的根基与限度
    键词 皮锡瑞 《春秋》 借事明义 王鲁 郑玄〔中图分类号〕B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6-0054-09皮锡瑞以“借事明义”四字总括春秋公羊学的基本义法,认为“借事明义,谓借当时之事,做一样子。如鲁隐公非真能让国也,《春秋》借隐公之事,以明让国之义。”①春秋实际历史中的鲁隐公不一定有让国之心,但孔子赋予《春秋》中的鲁隐公让国之德,以垂训后世。所谓“做一样子”即指孔子“不得不借当时之事,以明褒贬之义,即褒贬之义,以为

    人文杂志 2023年6期2023-07-05

  • 春秋》不赞许宋华椒伐陈
    经书“人”,依《春秋》书法,是贬诸大夫。杜《注》:“晋、卫背盟,故大夫称‘人。”背盟何谓?原来邲之战后,晋、宋、卫、曹同盟,盟誓曰:“恤病,讨贰。”诸侯同盟,以抗楚也。时陈贰于楚,宋乃伐之。《传》曰:“宋为盟故,伐陈。”陈非同盟,但陈为中国诸侯贰于楚,故宋以同盟之义伐陳。宋伐陈,楚未动,而卫却救陈,显然背叛清丘之盟。其后楚人设计伐宋、围宋,晋为清丘盟主,且为伯主,畏楚不救,卫、曹亦不救,是皆背盟“恤病”之约。于此见清丘之盟,诸国皆非出于诚心,故是伪盟。十三

    读书 2023年6期2023-06-12

  • 理学视域中程颐的历史观与《春秋》观
    ,其中就包含了《春秋》这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儒家典籍。但是作为一名重要的理学家,程颐对于《春秋》的解读绝大部分都不能离开其理学思想进行理解,本文接续从“理不离气”“生生”等几个方面来对程颐的《春秋》观、历史观与史学观进行简要分析,并且进一步从程颐之心性论的角度指出《春秋》与历史是如何在个人德性修养中发挥作用,同时还可以明确《春秋》作为心体培养的进路地位。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程颐地思想和宋代义理史学的发展脉络。【关键词】程颐;《春秋》;心性;体用;史学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2023-05-31

  • 春秋》三传
    朱自清“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却

    月读 2023年3期2023-05-30

  • 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出土的玉虎鉴赏
    要: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一批玉虎不但纹饰优美、制作精良,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这一时期玉器的最高水准,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葬玉用玉制度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关键词:春秋;墓葬;玉虎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02我国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虎乃百兽之王,凶猛异常,古人对虎怀有敬畏之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以虎为题材的玉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较多虎的形象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2023-05-26

  • 春秋”舔词
    言曰:“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 所谓富于春秋,是说你的未来还有许许多多岁月,让你听了感到舒服。你看那个“富”字用得多妙,而“春秋”又让你联想到春花秋月之美。其实说穿了一钱不值,任何一个少年人,哪怕是小乞丐,都可以说他“富于春秋”嘛。 秦朝的赵高创造的舔词,汉代的枚乘拿去舔太子。其所作的《七发》云:“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唐代李善注曰:“凡人之幼者,将来之岁尚多,故曰富也。” 少年皇帝将来老了,又怎样舔?总不能说他“贫于春秋

    杂文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2

  • 春秋”舔词
    言曰:“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 所谓富于春秋,是说你的未来还有许许多多岁月,让你听了感到舒服。你看那个“富”字用得多妙,而“春秋”又让你联想到春花秋月之美。其实说穿了一钱不值,任何一个少年人,哪怕是小乞丐,都可以说他“富于春秋”嘛。 秦朝的赵高创造的舔词,汉代的枚乘拿去舔太子。其所作的《七发》云:“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唐代李善注曰:“凡人之幼者,将来之岁尚多,故曰富也。” 少年皇帝将来老了,又怎样舔?总不能说他“贫于春秋

    杂文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2

  • 春秋”舔词
    言曰:“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 所谓富于春秋,是说你的未来还有许许多多岁月,让你听了感到舒服。你看那个“富”字用得多妙,而“春秋”又让你联想到春花秋月之美。其实说穿了一钱不值,任何一个少年人,哪怕是小乞丐,都可以说他“富于春秋”嘛。 秦朝的赵高创造的舔词,汉代的枚乘拿去舔太子。其所作的《七发》云:“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唐代李善注曰:“凡人之幼者,将来之岁尚多,故曰富也。” 少年皇帝将来老了,又怎样舔?总不能说他“贫于春秋

    杂文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2

  • “文学扮演”与《春秋》斧钺 ——杨维桢《史义拾遗》补拟创作表微
    不能离开儒家以《春秋》决狱的传统。身处历史现场,要如齐太史、晋董狐秉笔直书,作大公之论,不免因现实掣肘而难以成行,后世论者脱离敏感的舆论环境,显然更便于发出褒贬分明的论断。只是与事件相关文献随时间推移不断流逝,使得后来人的审判方式不得不作出相应调整:后人的关注点更多放在罪责的归属,而非事实的还原,有时甚至不惜越过事实进行褒贬。此乃《春秋》经、传中常见的议论模式,亦为《史义拾遗》所袭用。杨维桢精通《春秋》之学(宋濂829—830),通过扮演古人,重审历史旧案

    文艺理论研究 2023年2期2023-04-23

  • 春秋》与《孝经》相表里 ——曹元弼《孝经》学管窥
    约之以礼,达之《春秋》,合之《论语》,考之《易》《诗》《书》,疏文有所不尽,则师黄氏之意而扩充之,兼采史传孝行足裨补经义者,别为《孝经证》”。(5)曹元弼:《吴刻孝经郑氏注序》,载《复礼堂文集》卷六,国家图书馆藏1917年刻本。此《孝经证》即是他在《礼经纂疏序》中所说的《孝经纂疏》。(6)曹元弼:《礼经纂疏序》,载《复礼堂文集》卷四,国家图书馆藏1917年刻本。此二书很可能并未真正完成,但必须辨明的是,未成之因并非他没有撰述的动力,而是因为时事的刺激,他无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4-07

  •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春秋》“夷夏之变”中“进夷狄”的限度
    不一而足”——《春秋》“夷夏之变”中“进夷狄”的限度余治平(上海交通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240)公羊家的“夷夏之辨”并不以地缘和人种差异为标准,而以文明教化为本位。《春秋》“进夷狄”,称呼夷狄有州、国、氏、人、名、字、子七等。夷狄能行中国之礼,可朝聘、称王、设大夫、纪元、遣使,但还只是起步。夷狄之君楚穆王即便再贤,最高也只能称子。夷狄虽有屈完、子玉得臣之类贤大夫,《春秋》却不称氏。对夷狄贤臣季札,称名而贬。中国夷狄化没有底线,当贬则贬,当绝则绝。夷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2023-01-08

  • 春秋
    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有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2期2022-12-27

  • 明代“读《春秋》”故事与关羽形象的文化塑造
    07)关羽“读《春秋》”是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关羽好读《春秋》的最早记载来自《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引用的《江表传》(1)《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见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卷五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942,1276页。,而“秉烛达旦”的说法最早见于元代(2)元代史书有“明烛以达旦,乃云长之大节”的记述,但见于明万历十九年周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2-08

  • 春秋》的“大义”与“微言”①**
    势所趋。六经中《春秋》一经,作为记载周王朝由盛转衰,诸侯争相称霸的历史,虽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1]3297的祸乱败亡之政,也有齐晋称霸、诸侯约盟以治的经国方略,其承载的治乱兴衰之道,是孔子借历史昭示治平之道的重要载体。然而,“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2]1968,孟子以“春秋无义战”[3]2773评价春秋,并以“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3]2772将春秋与战国等同评价,以致后儒误判春秋史的价值。事实上,五霸之国,其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5

  • 董仲舒的《春秋》书法正变
    252000)《春秋》书法是《春秋》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所谓《春秋》书法,就是孔子在修《春秋》时所作的“笔”、“削”,其中蕴含着孔子的褒贬予夺和微言大义①参见赵伯雄先生的《春秋学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因此,考察《春秋》书法也就成了《春秋》学中非常重要的阐释方式。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包括《谷梁传》)就主要是通过揭示《春秋》书法来探讨《春秋》的微言大义的;嗣后,经历代公羊学者的补充阐发,《春秋》的书法不断扩充、完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3

  • 公羊“《春秋》新王”说辨正
    政治哲学中,“《春秋》新王”说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统摄性地位。然而,对于此说及其重要性,学者论公羊学时常常有意无意地予以忽略。一方面,“《春秋》新王”说与“王鲁”说等因嫌于荒诞不经,学者遂有讳言之意;(1)如陈柱述公羊学思想时释义甚精,拟目亦广(多达十五条),然绝口不提“新王”与“王鲁”二说。参见陈柱著,李静校注:《公羊家哲学(外一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另一方面,公羊学的“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等说因其鲜明的伦理政治性和深刻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3

  • 春秋》笔削见义与传统叙事学 ——兼论《三国志》《三国志注》之笔削书法
    张高评一、《春秋》笔削与叙事传统《左传》是经学、史学,《东周列国志》为小说、文学。《三国志》是历史,《三国志演义》属文学。历史之编纂,文学之创作,写作之心路历程虽相似而实不同。就事件本身之表述来说,前者是历史叙事,后者为文学叙事。何谓叙事?有西方学者将之单纯化,说成“讲故事”。虽不周延尽致,却也易懂易知。(一)《春秋》《左传》《史记》与叙事传统孔子成《春秋》,子夏之徒所以“不能赞一辞”者,缘“拨乱之志”,孔子“窃取之义”,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故《春

    文史哲 2022年1期2022-11-08

  • 春秋》的“大义”与“微言”
    秦行国[摘要]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霸”即“伯”,即争当“诸侯长”。历史上,虽有孟子等儒者对春秋史事评价过低,但孔子作《春秋》记载春秋大事,对齐桓公、晋文公主盟之事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并从这段历史中发现政治智慧与思想之光,以“大义”和“微言”形式总结其中的经验。“大义”主要有:“尊王”“尊周”,反分裂;“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天下治理,“会盟”共商;倡仁道,鄙诈力等。“微言”主要有:“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新“夷夏”观等。《春秋》“大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6-20

  • 以“春秋”书目治曲艺“春秋
    过木板大鼓《吴越春秋》,西河大鼓《薛刚反唐》《三侠五义》,京东大鼓《大破孟州》,竹板书《刘公案》,评书《福寿图》等,我们能看到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竹板书等多个曲种的原始风貌,遥想老艺人们当年的风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批手抄本的文献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假以时日,如果能再现于舞台之上、荧幕之中,则定会成为当今曲艺艺术活态发展的强大助力,甚至会重新点燃某些曲种已经濒临熄灭的“星星之火”。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汇编整理成册的手抄本并未正

    曲艺 2022年5期2022-05-16

  • 关羽为什么要读《春秋
    勃 关羽喜欢读《春秋》这件事,《三国志·关羽传》里没提。但裴松之的注释里,已经引用《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江表传》是西晋的作品,写成的年代,比《三国志》也晚不了多少,这条史料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另外,《张飞传》里说,关羽的脾性是对士大夫特别地傲慢,这倒也像是个爱读书的武将的做派。就好像现在,文科成绩好的理科生,鄙视起文科来,也格外理直气壮一些。 那么问题来了,儒家典籍那么多,关羽为什么偏偏喜欢读《左传》? 儒家最重要的典籍

    视野 2022年8期2022-05-12

  • 秦代《春秋》经传之学存续考略*
    阜)对于秦代的《春秋》经传之学,学者往往语焉不详,在已出版的《春秋》学史著作中也罕有论述。沈玉成、刘宁所撰《春秋左传学史稿》为国内同类著作中较早系统研究者,然其所述始于西汉刘歆,没有提及秦代《春秋》学。[1]赵伯雄先生在《春秋学史》中说:“秦始皇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几乎禁止了一切学术活动……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竞相讲学论道的风气不复存在。 ……假如秦的统治照这样再维持个五六十年,包括儒学在内的先秦文化传统就将大部灭绝。”[2]其书阐述《春秋》学史也从先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04-16

  • 关公崇拜与《春秋》大义
    关公与《左传》《春秋》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1]2514元杂剧中塑造的关公,变成了兼通《春秋》《左传》的文武全才。如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鲁肃对关公说:“想君侯文武全材,通练兵书,习《春秋》《左传》”。[2]69但到了明清时期,在各种诗文、小说作品中,关公与《春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对关公说:“将军深明《春秋》。”[3]487清顾梦麟《重修双凤镇关王庙序》:“王志在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4-07

  • 春秋》的“大事因缘”
    已经很少有人读《春秋》了,即使有少数读者,大概也只是把它看作一部“历史书”,“当作一个客观的历史文本”来阅读。而由于《春秋》文本的独特性并不符合史书的一般特点,实难激发普通历史爱好者们的读书兴趣,故即使作为“历史书”,《春秋》的境况似乎也是惨淡之极。即使对于当代新儒家来说,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似乎亦不具有“思想价值”,除了以《公羊学引论》成名的蒋庆先生以外,少有以《春秋》及“春秋学”为其思想资源者。在当代哲学家之中,对“《春秋》的深远寓意”有真切之体

    团结 2022年1期2022-04-02

  • 论《春秋》“为尊者讳”的文化认知价值
    230053)《春秋公羊传》云:“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1]2244后世多称《春秋》“三讳”,也常以“为尊者讳”代之[2]65-70。此即中国古代避讳文化的核心内容。按照认知科学的理解,文化不仅是人的创造,是一种知识积淀,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最高层级的认知。一、“讳名”与“讳耻”:“为尊者讳”的基本价值中国古代避讳文化的初始内容是“讳名”,此即“为尊者讳”的初始价值。作为礼俗,避讳大致起源于周初。《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23

  • 从《春秋》看孔子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为起点,借助《春秋》及历代释义,具体探讨孔子的忧患意识。以下将从时间、空间与境界三个层面分述。一、时间层面从时间层面辨析“无远虑”与“有近忧”的因果关系,把“远、近”训释为长远、切近,“虑”训为预防,“忧”训为患,这在历代释义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释义。杨伯峻释此章:“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1]《春秋》的编年体例体现了孔子对时间的重视,反映了他对未来深切的忧患意识。如《春秋》首句即为:“元年,春,王正月。”对此,《公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7

  • 依托经义发新智,赅通情理话《春秋》 ——2022年“春秋学工作坊”会议综述
    ,首先就需了解《春秋公羊传》。作为治公羊大家,董子上承先师,发“天人三策”之论,成自家学说,被视为“儒者宗”“群儒首”。据《汉书·艺文志》载录,传《春秋》者原有“公羊、谷梁、邹、夹”四家,后刘歆立《左传》于官学,邹、夹不传,仅存《公羊》《谷梁》与《左传》。三传各有侧重,尤以《公羊》最重微言大义,可谓舍《春秋》则不知孔子,去《公羊》无以明《春秋》。遗憾的是,今日儒学之研究,多以哲学范式为主流,以西方概念理论讨论宇宙论、本体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面向,缺少强烈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17

  • 编年与叙事 ——从《春秋》《左传》看中国早期史学的发展演变
    的便是《尚书》《春秋》与《左传》三部经典。这其中,《尚书》是作为记言的代表,而《春秋》与《左传》分别是作为记事和编年的代表①(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通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可《春秋》虽然是记事的,但也是纯正的编年史;而《左传》同样以叙事见长,且更发展出“言事相兼”的特点。由此可见,刘知几这样的分类标准并不严密,但他的确是抓住了史书早期形成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的类型和特点。《汉书·艺文志》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春秋时代为什么叫“春秋”?
    两个时期,前段是春秋,后段是战国。战国时代很好理解,那是很直接的描述,那个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几个仅存的封建大国无止息地彼此争战。与敌对的国竞争,持续的战争,是之谓战国。 日本史上也有战国时期。从1467年到1603年,近一个半世纪政局纷乱,群雄并起,各拥武力互相争战,一直到德川家康统一局面,才终结了仿佛没完没了的战争局面。但日本史却绝对不会有春秋时期。因为春秋的命名来源,和战国大不相同。 作为时代名称的“春秋”是怎么来的?它来自一本书的名字,那本书是

    视野 2022年4期2022-03-10

  • 仁义之道与《春秋》精神 ——从孔孟到董仲舒
    孟的仁义之道与《春秋》精神的关系,以及董仲舒《仁义法》对于早期儒学发展的贡献。一、孔子为什么作《春秋》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是儒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诗》《书》《礼》《乐》《春秋》《周易》是孔子整理的。这样说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从历史维度来分析,这种说法容易遮蔽孔子与春秋贵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孔子与儒学思想的来源。笔者以为,“六经”可分为三组,第一组,《诗》《书》《礼》《乐》;第二组,《春秋》;第三组,《周易》。关于孔子与《周易》,另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2

  • 春秋》“大一统”与国家秩序建构 ——以西汉国家治理为中心
    治理为中心,考察春秋公羊学视域中的“大一统”思想(以董仲舒为主)与国家秩序建构的关系,探讨其如何以“大一统”回应周秦之变后汉代国家秩序建构的巨大变革,以及这种回应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启示。通过考察《春秋》“大一统”思想与西汉国家秩序建构之间的互动,本文旨在对中华政治文明创造性转化的内生性动力作进一步探讨。一、春秋公羊学视域中的“大一统”思想要旨作为汉代儒宗与春秋公羊学集大成者,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对西汉的国家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

    东南学术 2022年6期2022-02-16

  •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艺术特征论
    作的大型协奏曲《春秋》完成于1994年9月,是应国际儒联的委托,为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而创作的。[1]该曲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古朴典雅的旋律,复杂高超的演奏技巧,庞大而辉煌的结构等特点,成为近现代大型琵琶作品中演出最为频繁、最重要的作品之一,2003年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之一。这是一首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乐曲由引子和四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均无文字标题,而只用速度标记:引子:慢速-渐快-中速-散板;第一部分:中速抒情-稍激动-稍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2-01-27

  • 公羊学与汉代政治 ——由海昏侯墓所出《春秋》类简牍引发
    新出简牍中,有《春秋》类竹简205枚。这批简保存情况差,残断严重。北京大学简牍整理小组对其进行了整理及释读,发现简文与《公羊传》关系密切:“目前能查到出处的简文,都见于今本《公羊传》僖公部分。……据此判断,‘春秋’类简册不是完整的《公羊传》,只是其中的僖公卷。”①《海昏简牍初论》第八章《海昏竹书〈春秋〉初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147页。笔者赞同这一推断。海昏侯墓所出《春秋》类简牍,虽文字与今本《公羊传》稍异,但内容相差不大。海昏侯墓所出

    东方论坛 2022年1期2022-01-24

  • 孔子复礼梦碎后的《春秋》抒写
    。孔子所处时代为春秋晚期,周王朝早已江河日下,诸侯国弱肉强食,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趋势下,孔子推行礼治,试图复礼治国的理想,并不合乎当时的社会实际。说到底,春秋战国之际是一个极其功利的社会形态,各诸侯国都渴求快速富国强兵,并且强兵用武是必然。反对使用武力,甚至不主张运用刑罚,首先就与那个时代相龃龉,况且礼治的推行更宜在一个相对安定统一的国度,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一点孔子也非常清楚。如《论语·子路》载:子曰: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29

  • 春秋》之孔子“春秋笔法”简析(下)
    李冠龙摘要:《春秋》所作之时,世衰道微,诸侯混战,周天子地位与日俱下。“政自天子出”逐渐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甚至出现“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等种种乱象,孔子作《春秋》以正社会风气,以明伦理纲常。“春秋笔法”,讲究曲笔,隐恶扬善。关键词:“春秋笔法”;曲笔;隐恶扬善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9-0035-02《春秋》在记事方面简约精当,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二百四十二年的史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9期2021-12-28

  • 董仲舒《春秋》学之“异外内”——以何休为参照系
    郭晓东董仲舒《春秋》学之“异外内”——以何休为参照系郭晓东(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异外内”之说,是两汉公羊学最为核心的义旨之一。由于两汉公羊师说大多失传,董仲舒之说相对零散,唯有何休留下系统性的公羊“异外内”说。何休的“异外内”说,在董仲舒那里大体已具。董仲舒的论说虽然语焉不详,但通过以何休为参照系,则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大体上说,董、何对“异外内”的理解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在对一些《春秋》经传具体文本的理解上,董、何虽然均以“外内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2-17

  • 新见郜公戈考
    这件有铭铜戈实为春秋早期楚地铸造的一件“公之用戈”。关键词:春秋;兵器,楚国;青铜戈笔者在检索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件有六字铭文的青铜戈,著录资料命名为“郜公戈”,从名称看应该是一件郜国铸造的兵器。郜国是西周时鲁西南地区的姬姓小国,目前发现的相关器物特别少,若此戈为郜国之器,则是十分稀见的资料。此戈是私人收藏的器物,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之前亦未见流传信息,今著录于吴镇烽先生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编号为1423[1]。这件“郜公戈”通长19.4厘米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1期2021-12-09

  • 论《春秋》的礼学思想建构
    556000)《春秋》对古代史事的取舍明显违反了特殊“措辞”现象,这对于深知史官书法的孔子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春秋》应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绳之以礼以弘扬周代礼制的礼学经典。它或以谨严的笔法,或选择恰当而又简洁的字词暗寓褒贬之意,或用“笔则笔,削则削”以表现其惩戒的精神,旨在恢复周代的礼义制度,建构完备的礼学体系。深入解读《春秋》所设置的这种独特的密码,即后人所称的“春秋笔法”,对领悟作者的深刻含义及鲜明的倾向性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一、《春秋》乃“礼”之载体春秋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2021-12-07

  • 论《春秋》经传二案如何“别嫌疑”
    《谷》二传认为《春秋》乃微言大义,为了阐发“大义”,就不能不辨析“微言”,是以孜孜堵塞各种文辞歧义,从而导向各自师传的解经正道。例如,《公羊·桓公十二年》“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辟嫌也。恶乎嫌?嫌与郑人战也”[3];《谷梁·昭公二三年》“尹氏立王子朝。立者,不宜立者也。朝之不名何也?别嫌乎尹氏之朝也”[4]。(三)罪恶对于法礼、伦常、道德中负面的人事物,儒家尤其注重要主动防避。例如,《荀子·礼论》:“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3

  • 春秋》学与明末清初虞山诗学的演进
    了绵延百余年的《春秋》学传统。一方面,他们从《春秋》的研阅实践出发,构建通经汲古的经学传统,造就了虞山诗学的“学人气象”;另一方面,基于《春秋》兼具经、史的特性,他们重视史书修撰,倡导诗以存史,构建杜甫的“诗史”典范。同时,“隐而微”的《春秋》笔法,本就带有“存史”“写心”双重意蕴,他们借径李商隐以学杜甫,将心灵感悟包裹在重重典故、意象之下,“隐迷”诗风的背后透示出高超的“写心艺术”。经学、史学、诗学圆融的《春秋》学体系,不仅为虞山诗学提供了活水源头,也助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5期2021-11-29

  • 朱熹《春秋》学价值发微
    先生在论述朱熹《春秋》学时,认为“朱熹之于《春秋》,固尝有志而末逮焉。故以经学论,朱熹之在《春秋》学史上,实无地位之可言。然朱熹怀疑之见,为治《春秋》者去一障蔽,亦自有其相当之价值。”[1]周予同先生指出朱熹没有直接的《春秋》注疏著作的历史事实,当代的春秋学史如赵伯雄《春秋学史》、戴维《春秋学史》等也都未提及朱熹《春秋》学价值,似乎仅认同了其“实无地位”之说。在朱熹经学研究中,相对于朱熹《诗经》学、《礼》学、《易》学、《四书》学等经学的研究而言,朱熹的《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29

  • 欧阳修《春秋》学指瑕
    山人物,在宋代《春秋》学研究方面可谓开风气之先,他的代表作有《春秋论》3篇、《春秋或问》2篇、《石鹢论》、《辨左氏》等。另外,他的部分散文和《新五代史》中也有论及《春秋》的内容。欧阳修重要的《春秋》学观点,如对众多所谓春秋“书法”的批驳、理论上既不信传又不废传的治经理念等,都深远地泽溉后世学者,前贤时彦对这些方面的论述可谓详备,此不赘言。这里要补充论述的是欧阳修在治《春秋》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瑕疵,而对这些瑕疵的关注在《春秋》学史上,甚至是在中国学术发展史

    殷都学刊 2021年3期2021-11-26

  • 春秋》之孔子“春秋笔法”简析(上)
    李冠龙摘要:《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当世之时,世衰道微,孔子作《春秋》以正社会风气,以明伦理纲常。“春秋笔法”,古有“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的美誉,讲究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关键词:“春秋笔法”;秉笔直书;微言大义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2177(2021)18-0029-0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鲁国十二公的历史。当世之时,世衰道微,诸侯混战,周天子地位与日俱下。由于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8期2021-11-25

  • 原情以见义 ——叶梦得的《春秋》诠释
    一、引言在两宋《春秋》学史上,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1077—1148)有卓著影响。其著有《春秋谳》三十卷、《春秋考》三十卷、《春秋传》二十卷、《石林春秋》八卷、《春秋指要总例》二卷。后二书已佚,《春秋传》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陈振孙认为叶氏《春秋》学著作“辨订考究,无不精详”,[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63页。纳兰性德承继此说而予以更高评价,所谓“辩定考究,最称精详”,“其学视诸

    哲学评论 2021年1期2021-11-25

  • 论“主文谲谏”到“秉笔直书”
    而随着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的到来,同样作为朝廷命书的《春秋》,创作观念已经变为了“秉笔直书”,从“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到爱憎分明,“书法不隐”,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探求。深入挖掘这种创作观念上的转变后可以发现,《诗经》与《春秋》是“异体同质”的关系,两者虽然不属于同一体裁,但是这种转变本质上系出于“大一统”思想之下逐渐深化的尊礼崇德观念。关键词:主文谲谏 秉笔直书 《诗经》 《春秋》 创作观念一、时代内涵(一)周王朝时期的“主文谲谏” “主文谲谏”是《诗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书》与国史《春秋》的生成
    ,《书》与国史《春秋》皆是撰述之作,既继承了史官实时记录的特征,又有其独创性。周代史官至少创造了两种记事文体,即策书体与简书体。《鲁春秋》继承了史官记事之体,孕育了经传二体。《书》体源自史官记言之体,保留了其实时记录的特征。周代统治者的执政传统是《书》与国史《春秋》从众多类型的文献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尚书》与《春秋》分别脱胎于《书》与《鲁春秋》,其文体既继承了旧史之体又超越了旧史之体,兼具实时记录与反思性叙事的特征,以言事二分为标准裁判《尚书》与《春秋

    文史哲 2021年5期2021-10-27

  • 闲话“整本书阅读”
    读;孔子;五经;春秋央视热播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其实不妨看做“整本书阅读”的演绎,它将我们带入《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等阅读的现场。这一“整本书阅读”,是将自有它开始,至于当下,“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勾连,把典籍的故事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其尤可彰者,为典型现场,如典籍产生、流布、传承等,时空转换、古今对话,呈现出活脱脱“中国风”。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也讲“整本书阅读”,实话说,难于到此一层次。但是,其对于某一“整本书”的把握,理念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8期2021-09-23

  • 春秋至汉代錞于研究
    :文章以考古所见春秋至两汉时期的于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学排比,认为于发源于周代齐、莒文化区域,并在此地保持着长期的延续和发展。其后于沿着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的路线传播和发展,其形制经历了由无盘到有盘、从简单半环形纽到复杂动物形纽的大致演变过程,不同型式于的受敲击位置也因形体构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关键词:于;型式;发展源流;敲击位置;春秋;战国;汉代0 引言于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青铜打击乐器,作为一种军旅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在战争中指揮进退。迄今所见最早的于出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2期2021-08-09

  • 春秋》“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
    摘 要:《春秋》“大一统”观在秦汉时期的再度彰显,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心向背和历史发展大势。文章从四个方面就此一问题展开论述:一是追溯《春秋》“大一统”观的思想渊源,二是考察《春秋》“大一统”观的历史内涵,三是分析《春秋》“大一统”观的政治诉求,四是纵论《春秋》“大一统”观的文化呈现。文章的结论是,在《春秋》“大一统”观的统领下,秦汉思想家和文学家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有为,凝魂聚魄,强化了我们共有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关键词:《

    文史哲 2021年3期2021-07-28

  • 春秋》比事属辞与《左传·骊姬乱晋》之叙事义法(上)
    以历史叙事解释《春秋》,所以能发微阐幽者,主要在运化属辞比事之《春秋》教,排比其史事,连属其辞文,因而可以破译《春秋》“都不说破”之“言外之意”,而体现《左氏》著史之指义。或原始要终,张本继末以叙事;或经由类叙对叙提叙陪叙,比事以见义;或凭借属辞约文,叙事尚简而用晦。《左传》叙骊姬乱晋,如何以记言为记事?骊姬狐媚谗邪,《左傳》如何传写其心曲?“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春秋》书法如此书,有何大义微言?上述种种,皆攸关《左传》叙事之义法,要皆本文着眼之所在。另外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2期2021-04-27

  • 朱熹《春秋》学与清前期《左传》文章评点
    郭 丹朱熹的《春秋》学因没有专门集注之作,一直未能如其《诗经》学、《礼》学、《易》学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自宋、元以降,治《春秋》者,或宗《胡传》,或宗朱子”①。宋元以降的《春秋》学事实上或宗胡安国《春秋》学,或宗朱熹《春秋》学;特别是到清前期的康熙时期,康熙帝更是舍弃胡传而独尊朱熹《春秋》学思想:“迨宋胡安国进《春秋解义》,明代立于学官,用以贡举取士,于是四传并行。宗其说者,率多穿凿附会,去经义逾远。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②正是在尊崇朱熹《春

    文艺评论 2021年6期2021-04-16

  • 春秋”何以成大业
    训费起价,创办了春秋旅行社。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国内旅游市场上的大多数旅行社都是国有体制,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条件下,很少有个人自费旅游,团体游成为旅行社的主要客源。而国营旅行社相较于春秋旅行社,它们在招揽机关团体业务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接下来的一年,春秋旅行社的业务越来越惨淡,连租金都快交不起了。作为一家民营旅行社,如何与国营旅行社竞争?如何获得客户?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春秋旅行社深刻地意识到,唯有另辟蹊径,才能解决当下困

    国企管理 2021年3期2021-04-16

  • 北宋《春秋》学“尊王”思潮下的程颐经权思想探析*
    权问题大多认同《春秋公羊传》“祭仲知权”的论断,并以“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作为经权关系的经典表述。北宋儒者在“尊王”思想指导下,对《公羊传》“祭仲知权”的判定大力批驳,否定《公羊传》的经典地位,动摇了自汉以降儒家探讨经权问题的经典依据。 程颐顺应此潮流,明确反对“反经合道为权”这种观点,主张回归《论语》《孟子》,重新诠释经权理论,提出“权亦是经也”的观点。 他的经权思想,是政治立场先于理论论争,改变了《论语》《孟子》以及汉儒探讨经权问题豫设的语境,回避了

    浙江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