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

  • 蓝舌病的诊断技术
    心 028417蓝舌病(Blue tongue,BT)是由库蠓和蚊等吸血性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家养和野生反刍动物,其病原为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BTV 在绵羊中引起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在其他的一些家养和野生反刍动物中这种感染常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BTV 基因组由10 个双链 RNA 片段组成,编码7 种结构(VP1~7)和4 种非结构(NS1~4)蛋白。根据中和蛋白VP2 的遗传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2023-01-05

  • 牛高热症状疫病诊治分析
    能出现的疾病包括蓝舌病、流行性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具体诊断要点如下所示:第一,蓝舌病。呈现出40℃左右的发热;食欲不振,鼻腔、鼻镜和口腔充血,且逐步转为瘀血;一段时间后,相应瘀血位置组织坏死、结痂、形成溃疡面;眼结膜充血、肿胀、流泪等。第二,流行性热。多发于6~9 月蚊蝇活动频繁的季节,病牛突然出现40℃以上的高热,且维持时间2~3d;流泪,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呼吸急促,食欲废绝等[1]。第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感染的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3期2023-01-05

  • 蓝舌病的防治
    业的科学发展。羊蓝舌病是羊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实际生产中又称为羊瘟。羊蓝舌病是由于感染了蓝舌病毒所致,这种病毒大多数情况下会通过昆虫进行传播,其中库蜢是病原传播中最常见的昆虫媒介。羊蓝舌病在各种羊养殖品种均有可能出现,同时对于不同性别、各日龄阶段的羊养殖中均会出现感染患病的情况。通常羊蓝舌病在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较为多见,主要与这种疾病的传染媒介的存活有一定的关系[1]。1 病原学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感染引起,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

    养殖与饲料 2022年2期2022-12-18

  • 牛羊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控
    合行政执法大队)蓝舌病最早报道于1876年的南非,一头细毛羊出现了蓝舌病。1933年在牛中发现该病,由于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因此被命名为伪口蹄疫。1906年证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并因其可导致患病动物舌头发蓝因此命名为蓝舌病。蓝舌病在1940年前仅发生于南非地区,1943年首次在非洲大陆外发现该病,1949年后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陆续发生蓝舌病,但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东和南亚最为严重。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师宗首次发现该病并分离到蓝舌病病毒。目前,全国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1期2022-12-01

  • 蓝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276600)羊蓝舌病作为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性疾病,病羊发病后出现精神、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口腔和胃肠黏膜多处溃疡,病羊消瘦,体质变差,口腔内积有许多血红色唾液,舌头呈蓝紫色,故称“羊蓝舌病”。由于羊蓝舌病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仅通过疫苗接种无法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还需要强化管理,做好消毒和驱虫工作,这样才能真正降低羊蓝舌病的发病率,促进我国养羊业的稳定、健康发展。1 病原特征羊蓝舌病病原体为蓝舌病毒,体外培养需在血液或7 日龄鸡胚卵黄囊内培养,培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2022-11-22

  • 蓝舌病的流行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
    537514)蓝舌病首次于1876 年在南非报道,随后遍布非洲、欧洲、美洲、亚洲及大洋洲而等部分国家。其主要病原是蓝舌病病毒。通常将羊舌病称为“羊瘟”,是一种虫媒病,主要危害绵羊,尤其是细毛绵羊。本病被OIE 列为A 类传染病,对养羊业的危害非常巨大,甚至能造成大面积发病。1 蓝舌病的病原简介蓝舌病病毒是具有结构模糊的外衣壳和32 个壳粒组成的环状结构的内衣壳,无囊膜,直径在65~80nm 之间,呈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病毒粒子,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2022-11-22

  • 新疆地区蓝舌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编码VP5外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分析
    830002)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经媒介昆虫如库蠓、伊蚊等传播的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1]。绵羊对该病最为易感,病死率通常为2%~30%,有时高达70%~100%[1]。蓝舌病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对国际贸易也造成较大影响。蓝舌病病毒血清型众多且变异快,目前全球有29个血清型的BTV,亚洲至

    草食家畜 2022年4期2022-07-20

  • 蓝舌病的诊断和防治
    来了新的契机。牛蓝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在反刍动物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期间会出现口鼻腔、眼部充血、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牛群大量感染,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探讨了牛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治。一、病原简介牛蓝舌病的发病是由于感染牛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牛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含有10个双链RNA片段病毒基因,病毒呈20面体状,相互对称,外边无囊膜,由一层细绒毛结构包裹。病毒核衣壳直径在53~60纳米。此病毒不具有耐热性,一般在60

    中国畜牧业 2022年7期2022-05-19

  • 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治
    262200)牛蓝舌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牛蓝舌病列为A 类动物疫病,可不需直接接触,仅借助伊蚊、库蠓叮咬就能扩散病毒,交配、授精、胎盘也可传播病毒,世界多国均有BTV 病毒感染报道。为保障牛群健康,需要对牛蓝舌病综合防治引起重视。1 病原特点牛蓝舌病的病原微生物(Blue Tongue Virus,BTV)为环状病毒,目前已知血清型有24 种,不同分型之间不存在交互免疫作用。BTV 病毒在pH6.5~8.0 环境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2022-05-14

  • 蓝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细菌等侵蚀。牛蓝舌病为放牧型肉牛养殖中一种危害较大、较为常见的疾病,由蓝舌病病毒引起,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该病为牛茨城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肿胀、消瘦、食欲不振、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红肿、溃疡和糜烂等,会造成大范围传播,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蓝舌病通过库蠓、伊蚊等昆虫叮咬传播,在低洼、积水,草甸水塘及沼泽地等地区放牧容易患病,且具有一定周期性。蓝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病毒畜和患病畜,消毒不严格、带毒的精液通过人工

    新农业 2022年7期2022-05-03

  • 蓝舌病的危害、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
    心 415700蓝舌病 (Bluetongue,BT) 是一种有节肢动物传播的家养和野生反刍动物病毒性传染病疾病,由属于环状病毒属和呼肠孤病毒科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 引起。BTV 是一种无包膜病毒,具有 10个不同的分段双链 RNA (dsRNA) 基因组,周围环绕着三层二十面体衣壳。BTV 基因组编码 7 个结构 (VP1~VP7)和 5 个非结构 (NS1-NS5) 蛋白。由于其经济影响,蓝舌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兽医导刊 2022年5期2022-03-16

  • 广西钦州口岸地区库蠓的调查
    虫活动频繁,传播蓝舌病等动物疫病风险极高。花群义[2]等报道,目前发现了1247种库蠓,有17种库蠓被证实能传播动物虫媒病病毒,它们是琉球库蠓、短跗库蠓、原野库蠓或同体库蠓、残肢库蠓、标翅库蠓、不显库蠓、南非淡翅库蠓或仓翅库蠓、尖喙库蠓或薛采库蠓、美国变翅库蠓或杂斑库蠓或杂翅库蠓、土罗库蠓、梅尔库蠓、和田库蠓、东方库蠓、云斑库蠓。这17种库蠓中,前14种可传播蓝舌病病毒。张怡轩[3]等报道尖喙库蠓、荒川库蠓、异域库蠓为已知的蓝舌病病毒传播媒介。当前,我国与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1期2022-02-24

  • 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鉴别与防治
    鉴别方法2.1 蓝舌病牛蓝舌病的主要病因是感染了蓝舌病病毒,此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虽然牛蓝舌病的发病机率不高,然而患病牛的死亡数量却比较多,病亡比率甚至高达九成,且该病病情具有不稳定性。患有蓝舌病的病牛的体温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温,甚至达到41.5℃,与此同时,病牛会出现嘴唇水肿、口腔以及鼻腔流出粘液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病牛的舌头会发绀,发生溃疡、糜烂的问题,导致牛进食困难。一般情况下,成年牛感染此病是隐性的。蓝舌病的病程往往在6d至2周之间,病情发展到末

    畜牧业环境 2021年6期2021-12-04

  • 蓝舌病的流行、临床表现及综合防治措施
    273300)羊蓝舌病又被称为“羊瘟”,主要通过库蠓进行传播,对羊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不同羊品种中,又以细毛羊对蓝舌病最为敏感。羊蓝舌病潜伏期为2~7d,发病率高达40%,死亡率在20%~30%,严重时高达90%。该病对反刍动物危害巨大,在临床上很多患蓝舌病的羊只表现为隐性感染,不发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能快速传染整个羊场,从而导致羊场出现大面积发病死亡,严重降低经济效益和畜牧生产效率。1 流行病学1.1 易感动物蓝舌病在羊生长上的危害巨大,在不同生长阶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7期2021-12-03

  • 牛高热症的诊治
    染性鼻气管炎、牛蓝舌病、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等。2.1 牛蓝舌病 该病是由蓝舌病毒所引发,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死亡率相对较高,严重时甚至会达到90%。牛一旦感染该病,体温会上升到40~42℃,口鼻等部位会出现水肿现象,并伴随大量分泌物。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病牛的口、唇、舌会出现溃烂现象,直到死亡。2.2 牛流行热 该病通常发生于夏季,主要通过血液或呼吸道传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在50-80次。而正常情况下,成年牛呼吸15~35次/m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7期2021-03-29

  • 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鉴别与防治策略
    状的疾病2.1 蓝舌病感染蓝舌病病毒的具体表现就是体温升高至40℃以上,蓝舌病经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生,除了体温升高以外,仔细观察牛的面部,会发现牛的嘴唇和鼻腔上有褪色,或者是水肿,呼吸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口鼻伴随血液或黏稠物的分泌,行动变得僵硬,这会致使牛的吞咽困难,使牛的食欲不佳,蓝舌病病毒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因此预防该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1]。2.2 牛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腹泻和蓝舌病出现的季节是不同的,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在冬末和春季发生,发病后体温会升高至4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9期2021-03-28

  • 羊常见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病,包括口蹄疫、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羊痘、羊口疮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为兽医工作人员相关疾病的检疫和防疫提供参考。一、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可危害猪、牛、羊等多种动物的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该病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1.流行病学。口蹄疫在世界范围内的羊群中广泛存在。羊群中的口蹄疫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如与患口蹄疫的羊直接接触、采食被口蹄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通过精液或胚胎进行传播、通过动物贸易传播、通过与患病野生动物接触

    中国畜牧业 2021年23期2021-03-28

  • 蓝舌病预防及治疗
    811599)羊蓝舌病虽然较为少见,一旦爆发传染速度很快,且传染性很强。被蓝舌病毒感染的病羊常常出现发育迟缓、瘦小体弱、突然死亡、羊毛质量低下、胚胎畸形等症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发病症状以口腔黏膜病损、蹄部严重炎性病变、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等为主。1 流行特点羊蓝舌病主要在绵羊中互相传染,其中高危易感品种为纯种美利奴羊。此外,牛、山羊、羚羊及野生鹿等反刍动物均能被感染。但在各类能被感染的反刍动物中羊最敏感,其临床表现最迅速,因此,羊蓝舌病最有研究价值。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2期2020-12-16

  • 表达BTV-16 VP2蛋白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与筛选
    530001)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其传播主要借助节肢动物如库蠓、沙蝇等[1]。蓝舌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报的动物传染性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的重大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绵羊和山羊的致死率高,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至2019年,BTV已有27种血清型,中国至少有7种BTV血清型,但主要流行血清型为BTV-1型和16型[2]。本实验室已经应用痘苗病毒载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6期2020-10-22

  • 动物们舌头上的超能力
    中的虫子勾出来。蓝舌蜥的舌头紫外线反射器蓝舌蜥蜥如其名,舌头是蓝色的,像染了蓝颜料一样,这缘于舌头含有黑色素。蓝舌蜥的舌头可以起到扰乱捕食者攻击的作用,因为它能反射紫外线,并且越靠近根部,其反射能力越强,而蓝舌蜥的天敌比如鸟类、蛇类等都能看到紫外线。当它们向蓝舌蜥靠近时,蓝舌蜥会快速张大嘴巴弹出舌头,反射紫外线来干扰敌人的视线,从而扰乱它们的捕猎。真鳄龟的舌头钓鱼诱饵真鳄龟因外形酷似鳄鱼而得名。它头呈三角状,嘴巴呈“V”字型,背上长有像小山一样的盾片,且体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20年11期2020-02-08

  • 牛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730600)蓝舌病是以昆虫为传染媒介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患病牛羊会长时间发育不良、胎儿畸形死亡,同时致使羊毛质量下降,对牛羊养殖户经济利益造成较大危害。1 症状牛羊蓝舌病潜伏期在72h 以上,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患蓝舌病牛羊会出现体温上升至41.5℃左右,精神萎顿、食欲下降,上唇水肿、口腔充血发绀呈青紫色。一段时间后,患蓝舌病牛羊会出现口腔、唇、脸颊、舌头黏膜糜烂,最终致使空气流通渠道堵塞、呼吸困难、消瘦无力。部分患蓝舌病羊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3

  • 浅析牛高热症状疫病的发病特征、原因及防治措施
    疫病的病毒主要有蓝舌病病毒、牛瘟病毒、牛流感病毒以及圆环病毒[2]。以下对引起牛感染高热症状疫病的几种常见病毒性因素进行分析。2.1 由蓝舌病引起的牛高热症状疫病蓝舌病是牛感染蓝舍病毒之后引起的疾病,是引起牛高热症状疫病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由蓝舌病引起的牛高热症状疫病的几率并不高,患病概率约为20%~30%[3]。然而这种情况却极易引起牛的死亡,据统计,由蓝舌病引起的牛高热症状疫病的平均致死率在35%左右,疫情严重的甚至能高达90%。感染了蓝舌病的病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5期2020-01-12

  • 蓝舌病16型病毒核心样颗粒的获取与鉴定
    510642)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主要是由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为是影响反刍动物最重要的疾病之一[1]。蓝舌病早在19世纪发现于南非,并蔓延到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个地区[2]。1979年我国首次在云南省确定蓝舌病的发生后,相继又在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山西省暴发过此病。现已确认有29种血清型,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3期2019-07-20

  • 基于牛高热症状疫病的诊断及防治分析
    这种情况,比如牛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恶性卡他热、牛流行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都与高热症状有关,下面就牛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和牛流行热分析。2.1 牛蓝舌病牛蓝舌病的发病率偏低,大约只有 2~3%,然而该病的病死率可以达到 30~40%,部分养殖场的病死率可达 90%。主要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5~41.5℃,可见口鼻苍白水肿,并且伴有大量分泌物,部分有血液残留,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牛只的口腔以及唇、齿龈、舌都会出现糜烂情况,最终影响进食而死亡[2]。2.2

    兽医导刊 2019年16期2019-02-12

  • 牛高热症状疫病的鉴别和防治
    疫病鉴别2.1 蓝舌病 通常情况下,引起牛患高热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蓝舌病分析过程中,要考虑到蓝舌病的发病特点,它的发病率较低,然而,牛的死亡率较高。一般来说,牛发病之后病情极不稳定,死亡率高达90%以上,如果牛一旦感染蓝舌病,它的温度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与此同时,牛的口鼻中含有大量的分泌物,出现水肿现象。2.2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牛发生该疾病的概率在5%左右。病毒性腹泻主要出现高烧、腹泻等情况,在发病期间,牛的眼睛和鼻子会出现大量的液体,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2019-01-06

  • 浅谈牛高热症状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以下原因:其一,蓝舌病病毒。蓝舌病病毒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牛群的身体健康,而由于蓝舌病病毒原因所导致的牛群高热症状的发病率低,但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病牛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升高,当病牛体温升高至41℃左右时,病牛可能出现口鼻出血或出现口鼻流涎等问题,甚而出现病牛水肿问题;其二,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高热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病毒性腹泻所导致的高热症状通常在高热症状疾病牛群中占5%左右。病毒性腹泻所引起的高热症状疾病,通常会出现病牛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5期2019-01-06

  • 云南省师宗县牛羊蓝舌病病毒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监测
    , ,,,华春蓝舌病(Bluetongue,BT)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引起的,通过昆虫库蠓(Culicoides)传播的非接触性反刍动物传染病[1-2],动物感染BTV的平均死亡率为30%,绵羊高达80%[3]。OIE将其列为须通报疾病,我国归为一类动物疫病。BT流行广泛,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4],当BTV的不同血清型毒株在同一区域同时流行时,容易发生基因重组,全球共有27种不同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年6期2018-06-21

  • 2017年云南西双版纳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纳州职业技术学院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 BT)是由蓝舌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牛,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和胃肠道黏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我国自1979年首次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后,湖北、安徽、四川、广西、新疆、广东等29个省(市、地区)也先后报道该病 ,由于该病危害严重,防制困难,被OIE列为A类疫病,我国《动物检疫》列为一类传染病。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的南端,因距离海洋较近,受印度洋

    兽医导刊 2018年5期2018-05-25

  • 2016年新疆尉犁县羊蓝舌病的诊断
    841000)蓝舌病(bluetongue,BT)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经由吸血昆虫库蠓、伊蚊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的、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性虫媒病[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蓝舌病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传染病。蓝舌病不仅可以通过昆虫传播,还可以通过精液和胎盘屏障垂直传播。该病主要侵害绵羊,表现为体温升高、口鼻腔黏膜水肿及舌发绀,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为5%~35%,亦可感染山

    草食家畜 2018年2期2018-05-24

  • 血清15与21型蓝舌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的虫媒病毒病包括蓝舌病(Bluetongue, BT)、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 BEF)、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EHD)、阿卡斑(Akabane, AKA)。蓝舌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传染病,OIE将其列为必需报告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1-2]。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国际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3期2018-04-19

  • 蓝舌病的综合防制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绵羊,牛、山羊、鹿、非洲羚羊、骆驼等也可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营养不良,口腔、鼻腔和胃粘膜呈现溃疡性炎症变化为主。发病的羔羊生长发育受阻、死亡、胎儿畸形、羊毛质量下降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A类疫病之一,为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列为一类疫病。该病最早发现在南非的绵羊,1979年我国云南首次确诊绵羊蓝舌病病例,1990年在甘肃省黄牛体内分离出蓝舌

    兽医导刊 2018年3期2018-03-19

  • 2014~2016年江苏省部分地区及监控点山羊的蓝舌病血清学调查
    李华春,江杰元*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一种通过媒介昆虫(如库蠓、伊蚊等)传播的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1]。BTV属于呼肠弧病毒环状病毒属病毒,目前已确认存在至少27种血清型[2-3],主要感染绵羊、山羊和牛等,反刍动物亦能呈现隐性感染。其以库蠓为媒介进行传播,能传播该病的库蠓在我国有4种,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的大部分省区,云南、广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2

  • 蓝舌病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50030)蓝舌病(Bluetongue,BT)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家养或野生反刍动物的一种典型的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这一疾病是 OIE划定的 A类疫病之一,我国已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自1905年被科学家Theiler确认以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感染动物的死亡率高,疾病若不能被尽早发现将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选择并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是控制本病的关键。1 蓝舌病的流行特点BTV是一种严重危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4期2018-02-17

  • 牛高热症的鉴别与诊断
    其中最常见的有:蓝舌病毒病导致的牛蓝舌病,高热为该病症的常见症状;这种疫病发病率略低,但是死亡率极高,甚至超过90%,对养殖业有巨大的威胁。二是病毒性腹泻导致高热症状,病毒性腹泻引发的死亡率也较高,其最显著的症状是牛体温超过40℃,并且持续时间长,一般在一周左右,同时牛会表现出严重腹泻症状。另外,牛流行热病,也是引发高热症状疫病的重要疾病之一。2 牛高热症的防治2.1 牛蓝舌病引发高热症的防治确定牛的高热症是由牛蓝舌病所引发后,应当迅速用磺胺、抗生素等药物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0期2018-02-16

  • 10项动物卫生国家标准发布
    部兽医局推荐的《蓝舌病诊断技术》等10项动物卫生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具体动物卫生国家标准为以下10项:蓝舌病诊断技术(国家标准编号为GB/T18636-2017);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技术(GB/T18640-2017);山羊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GB/T34720-2017);无乳支原体PCR检测方法(GB/T34728-2017);猪瘟病毒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GB/T 34729-2017);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

    农业知识 2018年19期2018-01-17

  • 渝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
    0)渝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袁 媛 , 李前勇 , 张德志 , 吴润标 , 邵 彬 , 刘茂秋 , 邓华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 , 重庆 荣昌 402460)蓝舌病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是OIE划定为A类,我国列为一类的动物重要疫病。本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正式命名为蓝舌病,1934年发现于牛[1],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省确定了绵羊蓝舌病的存在[2]。目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9期2017-11-09

  • 应用qRT-PCR方法快速定量蓝舌病抗原的研究
    CR方法快速定量蓝舌病抗原的研究廖德芳,苗海生,李华春,高 林,寇美玲,李 乐(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在疫苗生产中需要对培养病毒的有效抗原数量进行定量,对其一般采用TCID50测定或噬斑滴定的方法。这些传统方法的缺点是耗时、重复性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q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含量,并用准确滴定噬斑单位的蓝舌病病毒作为对照,比较待检样品和对照的Ct值,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待检样品的病毒含量。对7个独

    中国动物检疫 2017年10期2017-10-12

  • 关于澳大利亚蓝舌病流行情况和重庆市从澳大利亚进口活牛屠宰的看法
    庆)关于澳大利亚蓝舌病流行情况和重庆市从澳大利亚进口活牛屠宰的看法李 泰①凌洪权①†杨继琼②祁国徽③谢建华①杨泽林①(①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01120 ②重庆市农业学校 ③黔江区畜牧兽医局 重庆)蓝舌病(Bluetongue, BT)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传播疫病,患病动物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绵羊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山羊、牛、水牛、羚羊、骆驼及野生反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4期2017-04-21

  • 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控
    642450)羊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控吴礼祥(四川省威远县畜牧站,四川威远 642450)羊蓝舌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在反刍动物中出现,其传播媒介为昆虫,一旦患病会对羊只生长产生影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做好诊断和防控工作。羊蓝舌病;诊断;防控羊蓝舌病是因羊只感染蓝舌病病毒所引起,绵羊为多发羊群,消瘦、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还会出现胃黏膜以及口鼻溃疡性炎症变化,因此应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本文对羊蓝舌病的流行情况与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其诊断和防控

    兽医导刊 2017年12期2017-04-04

  • 新疆地区羊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00)新疆地区羊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舒 展1,刘 帅2,加帕尔·哈斯木3,宋迎春4,薛新梅4,叶 锋5,马晓菁5,钟 旗5,马俊杰5,谷文喜5*(1.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阿勒泰 835600;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3.新疆尉犁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尉犁 841500;4.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库尔勒 841000;5.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草食家畜 2017年1期2017-03-28

  • 反刍动物蓝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02)反刍动物蓝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林淑娟(青海省大通县新庄镇新庄乡畜牧兽医站青海西宁810102)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 tongue vires,BTV)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病畜口鼻、胃肠道黏膜出现溃疡性炎症变化。该病可导致胎儿畸形、幼畜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给反刍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反刍动物蓝舌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1 病原学本病的病原为蓝舌病病毒(BTV),BTV属于呼肠孤病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3期2017-01-25

  • 山西省牛羊蓝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1)山西省牛羊蓝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陈建闪,申杜娟,于叶平,王俊东,马海利(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山西省的感染及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对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的5—6月份采自山西省11个市的1 090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分析BTV阳性分布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BTV抗体阳性样品127份,总阳性率为11.65%。其中,羊阳性血清96份,阳性率为19.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9期2016-11-02

  • 牛羊蓝舌病的综合防制
    01138)牛羊蓝舌病的综合防制杨忠继1晏雪松2(1.重庆市渝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2.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畜牧兽医站 重庆市渝北区 401138)牛羊蓝舌病是经常发生在反刍动物身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它是由蓝舌病毒引起的,牛羊蓝舌病也因此得名。这种病对反刍动物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威胁,因此如何防制这种传染病是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本文从牛羊蓝舌病的病原出发,探究了它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描述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得出了实验室诊断结果

    大科技 2016年21期2016-07-17

  • 一块“蓝舌石龙子”橡皮
    皮哦!我是一块“蓝舌石龙子”橡皮。请不要小看我哟,我的作用可多啦!有一次,铅笔大哥一不留神写错了一个字,我见了连忙上来帮忙。嘿!还真行,我把错字给赶跑了。还有一次,老师让画小动物,小主人抓耳挠腮,思来想去都不知道该画什么,急得直拍桌子。他一不小心,一巴掌打到我身上。我疼得差点儿没叫出声来。小主人看到我,眼睛一亮,立刻画出了我的样子。一条蓝舌石龙子就这样出现在小主人的眼前了。怎么样,我的作用多不多?(450000)河南省郑州市昆丽河小学指导老师 江 河蓝舌

    小学生作文选刊·低年级版 2016年2期2016-02-23

  • 绵羊蓝舌病的诊断及防控
    57600)绵羊蓝舌病的诊断及防控王国平(黑龙江省林口县林口镇畜牧综合服务站,黑龙江 林口 157600)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 病原和发病机理本病病原蓝舌病毒(BT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为双股R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其核衣壳的直径为53~60nm,由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4期2016-02-23

  • 规模化养殖场蓝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规模化养殖场蓝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牛水才(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通海 652700)[摘 要]蓝舌病(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以通过库朦在反刍动物间传播。反刍类动物感染蓝舌病后的平均病死率约为 30%,其中绵羊的病死率则可高达 80%。蓝舌病是 OIE 规定的上报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及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蓝舌病临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4期2016-02-03

  • 毕节市牛、羊血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肺炎、布病、牛羊蓝舌病等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为牛支原体肺炎阳性率为25.45%;牛蓝舌病阳性率为37.77%;羊蓝舌病阳性率为36.67%;布病未检查出阳性。为毕节市对这几种疫病的预警预报和防控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牛;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病;酶联免疫吸附;虎红平板凝集;毕节市为提高毕节市动物疫病防控水平,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全市8个县区开展了各种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本文所述的几种动物的流行病学研究为毕节市动物疫病流行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5期2015-12-02

  • 国际牛羊疫情汇总
    亚县发生4起4型蓝舌病疫情,10只山羊和不确定数量的绵羊感染。2014年10月至今,克罗地亚已发生70起4型蓝舌病疫情。3月8日,科威特杰赫拉市(Al Jahrah) 3家农场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124头牛感染。自2015年1月以来,该地区已发生4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3月9日,博茨瓦纳西北部的恩加米兰省(Ngamiland)发生1起口蹄疫疫情,20头牛感染。3月10日,阿尔及利亚巴亚兹省(El Bayadh)和瓦迪省(El Oued)发生3起O型口蹄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4期2015-10-21

  • 蓝舌病的流行症状与诊断
    流行情况绵羊是蓝舌病的易感动物,更敏感的是纯种美利奴羊。患病羊和患病以后带毒的羊只是本病的传染源,但是牛、山羊和其他的反刍动物,包括鹿和羚羊等野生反刍动物也都能患病,只是发病轻缓或者观察不到明显的患病表现,成为隐性的带毒者。蓝舌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的叮咬进行,还会通过胎盘进行垂直感染,所以,媒介昆虫大量孳生的季节和区域,也就是湿热的晚春和夏季以及早秋和池塘与河流分布较广的潮湿低洼地区发生蓝舌病的情况很多,一般在每年的5~10月份发病较多。2 临床症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1期2015-10-21

  • 家畜蓝舌病的流行、诊断与防制
    家畜蓝舌病的流行、诊断与防制郭勇勇(陕西省高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046700)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传染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他反刍类家畜也可能被感染。该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定名为蓝舌病。1949年后,该病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发生。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首次发现蓝舌病,并分离出蓝舌病病毒,从而确定了蓝舌病的存在。随后湖北、四川、安徽、山西也相继报导了该病。该病分布于全球大多数地区,成为世界性危害的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4期2015-03-02

  • 蓝舌病病毒蛋白结构与疫苗研究进展
    蓝舌病病毒蛋白结构与疫苗研究进展张 玲1,2,王 玉1.2,谷文喜1,石保新1,易新萍1,姚 刚2,叶 锋1,马小菁1,钟 旗1* (1.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蓝舌病(Bluetongue, B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规为的多种动物共患疫病,严重危害着全球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预防该病。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属于

    草食家畜 2015年3期2015-02-21

  • 蓝舌病病毒基因和蛋白的特点及利用
    滨150069)蓝舌病病毒基因和蛋白的特点及利用李辰龙1,王洪斌1*,宋新刚2,孙心2(1.东北农业大动物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9)蓝舌病病毒是引起绵羊、牛蓝舌病的病原。该病毒是一种结构复杂的RNA病毒,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阐明其致病机制和遗传学规律,有助于蓝舌病预防治疗的研究。国内对该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简述了蓝舌病病毒基因结构和蛋白特点及对其的利用,为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蓝舌病病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5期2015-02-06

  • 疫情
    与罗马尼亚发生牛蓝舌病疫情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消息,9月初加拿大与罗马尼亚卫生部门分别通知OIE,两国发生牛蓝舌病疫情。目前两国的感染来源尚不清楚。2015年9月5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向OIE紧急报告称,8月7日,安大略省(Ontario)的1家肉牛饲养场发生13型蓝舌病。疫情属亚临床感染,有42头牛受到影响,其中3头染病,没有死亡病例,屠宰1头。诊断性质为实验室检验。这是该省首次发生蓝舌病。2015年9月7日,罗马尼亚国家兽医卫生与食品安全局向

    中国饲料 2015年18期2015-01-25

  • 蓝舌蜥蜴的救命草
    刺角魔蜥的古怪,蓝舌蜥蜴无疑是为数不多的一种较为耐看温顺而且萌态十足的蜥蜴了,后者甚至成为人们乐于家养的一种宠物。蓝舌蜥蜴又名蓝舌石龙子,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等地,成年蓝舌蜥蜴四肢短小,体宽胜过体高,身长可至六十厘米,因为吐出的长舌头是独具特色的纯蓝色而得名。蓝舌蜥蜴主要生存在气候干燥的草原、沙漠以及林区等地带,营地栖式生活,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地面上的植物如花草、水果,小动物如蜗牛、蟋蟀、面包虫、小老鼠都在它的食谱之上,甚至就连有毒的梅花草也在蓝舌

    知识窗 2014年7期2014-08-01

  • 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文·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肖 雷,孟锦昕,李 楠,高 林,何于雯,杨 恒,胡 骑,李华春,朱建波(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24)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4年4期2014-04-13

  • 欧盟蓝舌病区域化管理与实践
    300457)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烈性虫媒传染病。迄今已报道的BTV有24个血清型。早在19世纪50年代,蓝舌病就开始在欧洲南部出现,2006年欧洲北部发生了由新的血清型BTV-8引起的蓝舌病,2007—2008年进入暴发高峰并席卷欧洲北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了防控蓝舌病,促进欧盟反刍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欧盟委员会通过发布条例、指令等法规,实施了按照区域化原则制定的蓝舌病防控策略,将蓝舌

    中国动物检疫 2013年8期2013-09-11

  • 蓝舌病的防治技术
    125000)羊蓝舌病的防治技术付鹏升(辽宁省葫芦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葫芦岛 125000)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传染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他反刍类牲畜也可能被感染。该病以发热、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病羊乳房和蹄部常出现病变,且常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由于病羊,特别是羔羊长期发育不良、死亡、胎儿畸形、羊毛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1 流行特点主要的易感动物为绵羊,纯种美利奴羊更为敏感。病羊和病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2013-01-25

  • 国内外蓝舌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00044)1 蓝舌病的病原及特点蓝舌病(Bl uet ongue,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经媒介昆虫(如库蠓、伊蚊等)传播的动物传染病。染病牲畜主要为反刍动物,病畜会出现高烧、黏膜水肿和糜烂等症状。该病致死率为20%至3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迄今尚未发现蓝舌病病毒对人类有传染性。蓝舌病原来属于OIE A类疫病,2005年OIE新动物疾病名录将蓝舌病归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在我国蓝舌病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2 近年来疫情流行情况

    中国动物检疫 2010年1期20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