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

  • 孟子、荀子人生观之对比探析
    生观;性善论;性恶论【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6-0058-03孟子和荀子二人同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且都继承了以孔子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但二人对所继承的儒家思想各自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发展,相较于荀子,孟子基本继承了以“仁”为核心的传统思想,并将自己的思想内涵融入其中。而荀子除了继承儒家传统思想之外,还把道家、法家等诸多不同学派的思想进行融合,在此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此处,此时,开出恶之花
    》第一次接触“性恶论”一说,是刚上初中时历史课本上的一角,篇幅不大。在介绍完孟子的“人性本善”观点后,提到了荀子和他的观点—“人性本恶”。那会儿实在是幼稚且懵懂,只觉得这“恶”放在孟子的“善”后面实在是突兀,颇有点儿反社会、反道德的意味。天下一片祥和,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正茁壮成长呢,哪那么多恶不恶呢!人家孟子前脚刚说完性善论,怎么这边就来个唱反调的?反正也是应试教育,我这人也没什么深入研究的自觉,不是重点,记住荀子和他的“性恶论”就够了。没想到,虽然我到目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3期2022-02-13

  •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以及对人性本质的揭示既有不同之处,又包含内在联系,对其进行研究时需要相互对比,以便去芜存菁。一、“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内涵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拥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但同时他也指出人会受到周围不良事物的影响,导致善的失去,因此要注重维持“善”,方法就是“养吾浩然之气”,即主张人们要存心养性,浩然之气的保持需要人们日积月累的实践,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人一旦发现自己有了不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2021-11-26

  • 《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
    论”针对传统“性恶论”的理解,为荀子“性论”赋予新的内容,并由此为荀子作为儒家正统正名。然而“性朴论”的相关论证始终建立在对《性恶》文本质疑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性恶》与《荀子》在文本整体性上的内在紧张感。实际上,通过对《性恶》文本展开结构的划分,认真分疏其对“性善”的诘辩方式,可以发现荀、孟“性论”内涵并不一致。荀子的“性论”在“涂人成圣”的理论框架下,并不具备孟子“性论”的价值根据内涵,而是分别对应着“材性资朴”的“知仁义法正之质”,与“情之所欲”的“

    文史哲 2021年4期2021-09-05

  • 浅析荀子与马基雅维利性恶论观点异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成者。他们都以性恶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论证基础。但荀子强调化性起伪,隆礼重法,崇尚“礼治”,马基雅维利强调发展军队,重视法律的作用,提出“原罪”思想,认为君主用“爱”不如用“威”去实施统治。二人的性恶论思想对各自时代的思想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性恶论;政体;“礼治”;“原罪”思想【中图分类号】B2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063-0

    今古文创 2021年30期2021-08-28

  • 教化与法治
    摘 要:性恶论是荀子整个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与孟子性善论的鲜明对立以及与韩非子思想的相对契合都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在儒家与法家之间所形成的过渡作用。通过深度剖析荀子性恶论与韩非子性恶论的区别以及二人通过教化与法治来处理性恶的不同方式,从而清晰感知从儒家到法家的嬗变过程。关键词:性恶论 教化与法治 荀子 韩非子 嬗变引 言历代对于荀子是否属于儒家一直存在着争议,总有部分学者认为他与两位法家高徒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儒家的身份并不纯粹。但他作为最后一代大儒,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对于荀子的“性恶论”,人们往往以消极的角度去看待它,但就“性恶论”的本义来说,荀子并非是强调人的本性就是恶,而是说人要经过一定的教育才能使其行为符合礼的规范。由此看来,荀子的“性恶论”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荀子“性恶论”的主要内容关于“性”和“伪”。在荀子看来,天然生成的、无法经过后天改变的称之为“性”,可以通过教化学习而获得的就是“伪”。荀子《性恶》中说道:“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者,所事而成者。不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2020-12-08

  • 荀子“性恶论”视阈下的礼法关系
    :荀子基于 “性恶论”以“心有征知”作为“化性起伪”的关键条件,打通个体道德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理论逻辑,创造性地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明分使群”的概念,突破了孔、孟对“禮”的阐释,首次将“礼”的产生归因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人能超禽兽役牛马是由于人能“群”,“群”而不能“明分”则有争乱,“礼”是先王为“明分”以平息争乱所设,“法”由“礼”所衍生,目的是以强制性手段维护“礼”的存在并弥补“礼”不能涉及的领域。“礼”教化于前以培养君子,“法”规诫于后以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中国古代性善与性恶之辨析
    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辨别,探讨其中的哲学意义。关键词: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对立统一1 “善”“恶”的本质界定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义、美同意。善,吉祥的言辞。由言、羊会意。这与义字、美字从羊的意思相同。义与美均从羊。羊,祥也。” 在《现代汉语辞海》中,“善”有九种解释:“①言行、品质好,心地好,没有恶意;②美好,良好;③有好,和好;④擅长;⑤容易,多;⑥办好,弄好;⑦熟悉;⑧好,好好地;⑨姓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2020-06-30

  • 《荀子》的生活德育思想探析
    摘要:荀子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活德育的德目和方法。他将“礼”“义”作为两个核心德目,将“乐”作为一个鲜明德目,具体的德育方法则是终身学习、诚心慎独、专一坚持、理性节欲以及榜样学习。这种德育模式对当代德育工作的启示是:德育主体要善于进行持久的道德学习和实践,更加重视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的作用,更加注重生活德育实践,改变道德习俗。关键词:生活德育;性恶论;化性起伪;积善成德;《荀子》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

    西部学刊 2020年5期2020-06-27

  • 政治视阈下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趋同性分析
    键词 性善论 性恶论 政治趋同作者简介:郑广信,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51一种伟大思想的产生必然与其所在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孟子和荀子都处在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5期2020-06-23

  • 荀氏性情论再解析
    要】 荀子的性恶论并不能理解为绝对的性恶,而是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时产生的一种针对性的说法。荀子讲“性”也讲“情”。这两个范畴在荀子的思想中常常一起出现,有着密切的关联却又不完全相等。他强调人情的不可免性,“情”本身并不具备道德属性,它是“欲”产生的根源,但它也是“善”产生的根源。荀子的性恶论应当分层次来看待,不能笼统地认为“性”就是恶:一是性伪之分,即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性”本身不具备恶,“伪”本身也不具备善;二是性情关系,“性”包含“情”,“情”是“性

    大经贸 2019年9期2019-11-27

  • 荀子“性恶论”思想初探
    之精华,其中“性恶论”是荀子整个哲学体系得以建构的根基,也是荀子在儒家人性论史上的独特之处,他指出人生来就有贪利、嫉妒和耳目声色之欲望,如果放纵人的性情要求而不加以节制和教化引导,就会引起社会混乱,为了制止混乱、争夺,就要靠师法、圣王教化,靠“伪”来改变人性之恶,要化性而起伪。荀子的“性恶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关键词:荀子;性恶;化性起伪一、“性恶论“思想产生的背景从时代背景来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大转型时期,无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2019-09-10

  • 荀子“性恶”篇之己见
    见智。通过对“性恶论”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并细致分析原篇中荀子论证之逻辑,最后对其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评析,以表达自己对于性恶论之看法:“人之性恶”亦本应无法辨善恶、人性之自然需求不应为恶、礼仪法度为标准本不合理、“偏险悖乱”并非即等于恶。关键词:性恶论;荀子;人性论;礼仪法度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继承人,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他著名的“性恶论”思想为世人所知。尽管有学者质疑这一思想并不是荀子本人亲自提出并书写的,而是由其弟子书写并整理;[1]还有学者认为该篇由西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6期2019-09-10

  • 人性本质中的“善”与“恶”
    键词:性善论;性恶论人性“善”,还是人性“恶”?这样的辩论,也不是第一次提及,它就像一个逻辑的黑洞,永远都有理论可以支持其中的一方。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荀子则反之,提出了“人性本恶”的理论,荀子说“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性善论,性恶论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2019-09-10

  • 荀子“性恶论”是对儒家人性观的发展
    的观点。于是将性恶论作为荀子人性思想的基本论说也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近些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荀子政治思想的基础并非性恶说,《性恶》一篇论述不仅独立于荀子的其他学说之外,其他论述政治思想的学说也极少提及、强调性恶的基本观点”。在笔者看来,荀子性恶论并不等同于荀子基本的人性观,荀子建立性恶论的目的是为了确立一个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的学说从而批驳孟子过于理想化的政治诉求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笔者认为,荀子性恶论的提出,恰恰是对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期2019-04-23

  • 为什么性善论是唯一的人性论
    荀子是不是标举性恶论与孟子相对抗,却并非学界共识。周炽成在《荀子乃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一文中,林桂榛在《荀子性朴论的理论结构及思想价值》一文中,都认为荀子并非性恶论者,而是性朴论者[1](P44-68);有的学者认为,荀子乃性恶、心善论者[2];还有的学者认为,人性只是天然生就,荀子并不欲对这样一天然事实作好还是不好的讨论[3]。此类说法不一而足,表明这些学者对于荀子的性恶论未能深刻地理解,由此,对于孟子的性善论未能有同情的理解,而且主要是因为未能同情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11

  • 《荀子》节制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的借鉴意义
    想,包括他的“性恶论”、“礼论”、“心论”等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节制;性恶论;心论;礼论;领导干部;借鉴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104-02一、节制思想的内涵节制,本意为限制、控制,它的含义来源于竹节和剪裁的意向,有约束、克制使行为适度的意思。既是指个人以理智约束情欲和言行的道德规范,也是指社会或集体以风俗或法律对其成员进行强制性规约的制度精神。节制可分为自制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2019-01-25

  • 论人性
    本恶,提出了“性恶论”。二、荀子人性论的内容告子曾经说过,人性就是一种生理本能,人要吃饭,人要喝水这就是一种本性,比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生之谓性”。他认为人的善恶完全是后天的人为加工过的结果,人性就像没有被加工过的枝条一样。孟子反驳告子认为,人性如果是和吃饭喝水一样的生理本能的话,那么狗猪等动物也是一样吃饭喝水,那么这样以来人性和狗性猪性就没有差别。荀子则批评孟子将本性和人为混为一谈,认为孟子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圣人与君子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人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2019-01-13

  • 荀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发展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和“隆礼重法”的礼法学说构成了荀子内圣外王思想的基本内涵。荀子的内圣外王思想将儒家的内圣之学和外王之道有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的弟子韩非子又将其“法”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化性起伪;隆礼重法;性恶论荀子是先秦诸子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内容涉及政治、法治、经济、伦理、教育和自然科学。荀子认为,人性是自然之性,是朴素无华的,道德伦理则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是圣人将自然之性和道德之性结合起来,结合的

    大东方 2018年9期2018-10-21

  • 《告白》:人性之恶
    注。用荀子的“性恶论”来说,以人性之恶来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关键词:《告白》;人性之恶;性恶论一、人性之恶(一)神职者:樱宫正义作为父亲,他为女儿的未来放弃了婚姻,甚至在爱美死后,他才第一次抱着女儿。当他知道森口老师准备抽自己的血去复仇时,他主张要以德报怨,相信学生会重新做人。影片中“正义”的存在很短暂,由于艾滋病并发症的出现,他早早离开人世。(二)殉教者:北原美月她的不幸来源于自身的迷茫,美月没有因为修哉是杀人凶手而害怕他,反而想要了解他。美月知道,修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07-06

  • 西方关于性恶的逻辑理路
    关键词:性恶;性恶论;伦理学;西方哲学;逻辑一、引言“恶”作为“善”相对应的范畴,和“善”一起构成伦理学的第一概念和问题。在不同语境中恶有不同的蕴涵。从语辞上看,希腊语、拉丁语和英语的“恶”大致包含违反道德的恶、不健全的恶和有令人不适的恶等,是一种广义的恶。从学科上看,社会学认为恶主要是指越轨;法学将恶理解为罪恶;宗教的恶成了对某种信仰的背叛及内心忏悔;西方哲学关于恶的理解随着变迁有着异质的认识。研究视角上,伦理学是研究恶的主流语言,恶是善的对立面,是德行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年8期2018-05-30

  • 荀子与天台宗“性恶论”之比较
    与天台宗同倡“性恶论”,不少学者往往将二者并提。不过遗憾的是,历来诸家对二者的比较,较少进行深入分析。据笔者所见,对二者比较作详实探讨的有:周德良《天台宗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1]5-11,不过此文大量文字用以探讨荀子与天台宗“性恶”的内涵,对两者的比较则稍显不足;俞汉群《从“性恶”到“性具”——荀子与传灯大师性论思想辨义》[2],主要比较荀子与传灯大师思想的异同,重点并不在对二者“性恶论”本身的比较。荀子的“性恶”论作为儒家心性论,历来被视为异端;而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9期2018-03-19

  • 浅谈法家的法、术、势思想
    ;法;术;势;性恶论;政治统治[中图分类号]:B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法、术、势思想是韩非法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一思想也是对前期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韩非重法,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在于不相信有圣贤政治,即所谓“上法而不上贤”。而不相信圣贤。因为圣贤不可求,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君主都是中人,比较可行的办法便是把法制定好,让中人之君依法行事。韩非所提的法治思想并无法很好地约束君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2018-02-07

  • 人性本善与本恶的思考与辨析
    键词:性善论;性恶论;孟子;荀子;进化一、告子:自然就是人性若要谈人性善恶,则要先弄清楚,我们所说之人性,究竟是自然天性,还是社会属性?这个问题,告子第一个给出答案。在他看来,人的天性就是自然属性,即饮食男女,“食,色,性也。”[1],既然人性就是自然所生,其也就无善恶之分。这个说法,孟子从根本上予以否认。他认为,谈人之善恶就不要谈什么“自然天性”,论天性,人与动物并无区别。吃喝拉撒睡,动物也会,有的还做的很好。如果把这些看作人性,岂非“犬之性犹牛之性,牛

    北方文学 2018年2期2018-01-27

  • 关于荀子人性观的探究
    0000)一、性恶论关于荀子的人性论,坚持“性恶论”的学者们主张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的反面思考。荀子明确以自然禀赋的材质为“性”,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好利”、“嫉恶”都属于“人之性恶”,因为顺任它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杀戮,导致社会的混乱。再者,荀子把后天养成的品行叫做“伪”,即经过“心”的思考,人们按照这种思考去做的行为,“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事在人者,谓之伪”,“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2018-01-25

  • 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研究综述
    思想;性善论;性恶论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人性理论的思想家,但对于孔子人性理论的记述仅有两处。尽管孔子并未明确涉及人性之探讨,但其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这一命题,却推动了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两个方向的发展。孟子之性善论突出人之先天因素,荀子之性恶论强调人之后天作为,虽然孟子和荀子所持观点不同,但是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丰富和充实了中国传统的人性理论。1 孔子的人性论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2018-01-03

  • 荀子教育思想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
    人性的看法。以性恶论来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会严重地误解它。在性朴论视野下,荀子的教育论则可得到恰当解读。事实上,国人在教育观上受性朴论影响更大。荀子 教育 性朴论 性恶论 性善论将荀子的名字与性恶论联系起来,早已成为一种悠久而强大的历史惯性。讨论荀子教育思想的人,无不受此惯性影响。本文试图挑战这种惯性,以荀子为朴论者,并以之为指引重新论说他的教育思想。事实上,国人教育观接受的是性朴论,而不是性善论或性恶论。性朴论这一概念不仅对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有意义,而且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2-23

  • 性恶论是近代西方法治的逻辑起点?
    的发展,而非“性恶论”。“性恶论”对法治的产生只在工具层面上存在意义,关键在于其使用的主体与对象。【关键词】法治;性恶论;文化;经济一、性恶论、性善论与法治建设的关系讨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有利于我国当代法治建设的讨论,随着对政策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注,成为了近些年学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支持性恶论的学者一般从西方的性恶文化出发,认为防恶是西方法治的逻辑起点,以保障个体权利为归宿。而对“性善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性善论导致了我国长久以来对权利的崇拜,使得以防

    智富时代 2017年9期2017-11-04

  • “互联网+”对人性假设的影响
    需要层次理论和性恶论两方面出发,研究“互联网+”对人性假设产生的影响,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关键词:“互联网+”;人性假设;马斯洛需要理论;性恶论“互联网+”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更是一个智能时代,它的迅速发展实际上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而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今天科技社会的人性,必将与“互联网+”擦出不小的火花。关于人性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我国古代学者荀子的性恶论。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研究人性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7期2017-09-21

  • 孟荀人性论比较研究及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人性、判断人性、剖析人性,二者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在我国道德心理学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将观点进行整合,对目前高校道德教育建设有重要启示。关键词:性善论;性恶论;自律;他律;道德心理1 引言对人性善恶的争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更对我国道德心理学的发展有启蒙作用。有学者认为,最早对人性问题的讨论可追溯到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阐述,认为人的原始天性互相接近,后天环境的差异导致人性的差距。战

    卷宗 2017年24期2017-09-06

  • 荀子的“化性起伪”与“礼乐教化”思想
    用。荀子坚持“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化性起伪”的方式来逐渐地使人变善。他的“性恶论”实际上是为“外在超越论”作依据的,外在超越论有三种,文章主要阐述他的礼乐教化论以及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德育工作的启示。关键词: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礼教;乐教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不拘泥于儒家,而是积极吸收各派有益的思想,由此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性恶论为出发点的。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恶的。这体

    大观 2017年7期2017-08-02

  • 以荀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性恶论之浅析
    们认为中国古代性恶论和西方宣扬的“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看到了人性不完美的一面。本文选出荀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旨在通过二人关于人性论观点的对比来分析二者差异,探索性恶论对当下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性恶论;荀子;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西方主要推崇“性恶论”,而中国主要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之分,在“性恶论”上中西方无疑具有相通之处,但其间巨大差异更不容忽视,它们对人性概念的内涵做出了各自的规定,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文明在传承演变与发展上走进了不同的路径。一、荀子的性恶

    青年时代 2017年16期2017-07-03

  • 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启示
    之一。荀子提倡性恶论,重视礼仪道德教育,注重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他强调的“化性起伪”、道德教育、教师为主、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中学思想政治课应以 “四有”为教育目的、以“五观”为教育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以师为导,以生为体”的教学课堂。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教育思想 思想政治课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

    科教导刊 2017年6期2017-03-27

  • 性恶论看犯罪之源
    30073)从性恶论看犯罪之源张铧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刑事司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性善论与性恶论倾向的犯罪归因比较在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犯罪原因得不到确认,犯罪预防自然无从谈起。为此,本文就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犯罪归因进行比较,结合青少年犯罪和暴力犯罪等不法行为,得出观点——性恶乃犯罪元凶,并基于此探讨犯罪防控及机制构建。在宏观层面,加强人与社会的联系;在微观层面,从犯罪原因着手,对症防控,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性恶论;犯罪归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10

  • 性恶论到人情论
    种看法,分别是性恶论、自然人性论与人情论。探究哪种看法更接近于韩非子本人对人性的看法对我们理解其思想,梳理中国人性论史颇有益处。关键词:韩非子;人性论[中图分类号]:B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清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富国强兵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这时作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子又一次成为了研究焦点。现今,对韩非子的研究已经从研究方法、思想探究、理论认识、疑难辩杂等等方面广泛而深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2016-12-23

  • 荀子人性论:性恶论,还是性朴论
    摘要:以荀子为性恶论者是一种强大的历史惯性。刘念亲、金谷治和兒玉六郎等早已挑战此惯性。刘念亲以“性者本体材朴”来作为荀子本人对人性看法的关键。兒玉六郎则明确说荀子是性朴论者,但是,他以性朴论来解释《性恶》,则大有问题。《性恶》事实上不出自荀子本人而出自其后学。刘向在编《荀子》时把《性恶》夹在《子道》和《法行》之间,而这两篇以及《宥坐》、《哀公》、《尧问》等都被公认为不出自荀子之手。《性恶》不是一篇完整的、前后一致的论说文,而是荀子学派对人性不同看法的汇集。

    江淮论坛 2016年5期2016-10-31

  • 荀子的人性论及其现代启示
    键词】人性论 性恶论 启示【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03-02人性论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基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人性趋恶”理论,他的人性论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一 荀子的人性论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了儒家思想并有所发展,他提倡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不同。孟子认为人们因“性善”而学习,而荀子认为人们因学习而“善”

    学园 2016年3期2016-07-04

  • 综合视角下的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研究
    马基雅维利既从性恶论出发,主张统治者应兼具狐狸和狮子双重特性,也从现实主义出发赞扬人民的作用,主张自由和共和,还巧妙地借戏剧形式表达了为实现政治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看似相互矛盾,实则融合统一。关键词:综合视角;马基雅维利;性恶论;政治现实主义马基雅维利秉承政治现实主义的观点,将欧洲历史上所有的阴谋诡计一一揭穿,毫不留情地告诉人们道貌岸然之下,人们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指导人们该如何应对。但是,对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03

  • 儒家与自由主义:人性论分野及其历史文化后果
    事实如此者。而性恶论预设虽然符合多数人的实际行为偏好这一经验事实,但它所体现的却是一种描述性的视野。这种经验论立场对人性的揭示,与经验论自由主义沦为对人的任性的辩护方案,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儒家人性论在总体上是性善论的,它以孟子的学说为典型代表。西方的经验论自由主义往往离不开性恶论预设,因为经验论视野所能发现的人只能是作为肉体存在物的人。不同的人性论预设,会导致不同的历史文化后果。从历史上看,性善论的人性论塑造的是道德主义的文化传统,性恶论的人性论塑造的则

    文史哲 2016年1期2016-04-01

  • 荀子的人性论辨正 ——“性”“伪”“化性起伪”逻辑关系的解读
    简单地定义为“性恶论”,就会出现众多学者所批判的荀子人性论的逻辑矛盾,不认为“性恶论”是荀子人性论的全部,文章从“性”、“伪”、“化性起伪”三个命题的深刻内涵及内在逻辑关系,探寻荀子的人性论。关键词:性恶论;化性起伪;人性论荀子是战国后期赵国人,是继孔孟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性恶》是《荀子》颇具特色的一篇,在某种意义上为荀子的人性论打上了“性恶论”的标识。翻阅《荀子》通书,发现荀子在《性恶》之前多有谈及“性”,但在《性恶》之后避而不谈“性”。且在《性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7

  • 人性与制度的法理分析
    同。文章从分析性恶论和性善论两种人性观下的制度构建入手,演绎出人治制度类型和法治制度类型,对于由人治向法治转型的中国而言,以性恶论为逻辑基础的法治制度类型是未来中国必然的制度模式。人性观;性善论;性恶论;法治;人治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腐高压态势持续,徐才厚、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等人相继落马。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党和国家领导人会沦落为毒瘤巨贪?为何“有病”的官员却一步步高升?是这些腐败分子本身的人之恶,还是钻了制度的空子?本文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03-16

  • 论法律的道德性
    律的理论根据是性恶论,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强制手段。法律与道德也存在着差异,道德是人们内在的约束,而法律则是强制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律的道德性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关键词:法律;道德;性恶论;强制手段;差异法律由国家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是最低限度的法律,它是一种社会规则。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初级阶段,丰富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于联系,对于正确理解法治的内涵、完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

    法制博览 2016年15期2016-02-03

  • 从荀子性恶论谈我国官员腐败问题
    文通过引入荀子性恶论,分析了我国官员腐败的成因,并基于性恶论提出“化性起伪”等治理方法,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关键词]性恶论;人性;廉政建设[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61-02近些年,我国官员腐败问题就像蛀虫一样,不断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侵蚀着国家的粮仓。“莲,因沽而尊;官,因廉而正”。这样的观点已经被物欲横流的社会贬值的一文不值,被金钱权利滋生的腐败问题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社会主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20期2016-01-06

  • 荀子对先秦政治秩序转型与建构的学术回应
    天行有常”创“性恶论”,在学术批判中吐故纳新,深化乃至改写了儒学的“礼论”。荀子高举“法后王”的旗帜,隆礼尊贤,德法并举,求内圣外王之治,促先秦儒家浴火新生。关键词:政治秩序; 先秦; 性恶论; 荀子从孔子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这300年,既是中国社会转型由分向合最激烈而深刻的时期,也是伟人辈出的时代。作为春秋战国最后一位学术大师的荀子,其崇高人品、渊博学识、超拔才智及创新精神,在回应先秦社会转型政治秩序建构和追求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设想等等方面,都在先秦树起了最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7

  • 浅谈荀子性恶论
    理学院浅谈荀子性恶论李萌萌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性”在战国时期是一大热点话题,孟子主张性善论,而荀子则提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望,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顺应欲望的发展,就会出现争夺,结果为恶。唯有化性起伪,定礼义,制法度,通过后天的教化、规范,方能使人弃恶向善,达到内外兼修,成为和圣人一样的人。荀子;性恶论;“伪”;孟子荀子汲取诸家思想,包括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从而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关于人性的学说很有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7期2015-01-28

  •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比较及影响
    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虽然在人性的观点上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人与社会。可见,这两种人性论的最终落脚点仍然是“人皆向善”。性善论的观点与性恶论的观点各自产生了“仁治”与“法治”这两种对社会改造的不同方法。在社会发展建设的方面殊途而同归。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应该加强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建设,也就是大力提倡儒家人性论。关键词:性恶论;性善论;法治;仁治儒家人性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也可以说儒家人性论的发展有三种基本形态。从时间上来讲是三个阶段,从形态上

    卷宗 2014年10期2014-11-19

  • 中西方人性观初探 ——以《西游记》和《神曲》为例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分析比较,展现出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点的侧重点,并对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的融合点进行阐述。同时,从作品的比较研究中说明中西方感性与理性的不同的文化理念,进而指导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意志战胜先天的“恶”,寻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西游记》 《神曲》 人性 性善论 性恶论一、引言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人物的历程属于“乐感文化,反映了对富足自由极乐世界的向往,注重感性信仰”。(王敏32)《神曲》属于“罪感文化,强调理性判断与忏悔的力量”。(

    文教资料 2014年19期2014-11-18

  • 人性论与小学德育教育
    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本性为善,则弘扬内在的善性,修身养性。本性为恶,则修己之恶以向善。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导向不同的德育教育,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孟子讲人性本善,故小学德育教育要坚持学生本位,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小学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下形成的人的本性。在

    文教资料 2014年7期2014-06-13

  • 浅论“性恶论”与“性善论”之比较
    034)浅论“性恶论”与“性善论”之比较张子申 潘多英(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0034)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有恶的道德价值,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加以证明。两种学说出发点和形式不同,但最终的目标一致,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对后世的学说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性恶论;性善论;道德建设一、“性恶论”与“性善论”的区别而师出同门的孟子与荀子对人性论的主张截然相反。总结起来,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17

  • 浅析中国古代三种人性学说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
    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正确理解这几种人性学说对于批判 “人性自私论”的观点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都有重要作用。关键词:性善论性恶论性私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在现实中我们碰到一些道德滑坡现象总有人就会用“人性自私论”来解释。笔者认为光用教材讲述的几点来否定“人性自私论”并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特别是当今的中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方式十分多样,接触渠道十分广泛,也不可

    卷宗 2014年2期2014-03-31

  • 潜意识的人性善恶论对解读诸葛亮的影响——兼论性恶论下的历史研究对民族精神的消解
    问题。中国古代性恶论的始祖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以及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人生而性恶,故而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仁爱信义等。性恶论承认人的极端自私性,而否定人与人之间存在共同的高尚的价值追求,否定了人格的高尚性,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利益关系。一直以来,研究诸葛亮的学者甚众,研究成果颇丰。湖北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张海营先生,“筛选出1911年至2011年百年间,国内外学术界公开发表的诸葛亮主题研究的相关论文篇,总计有2140篇。”[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中西性恶论文化比较及影响探究
    代表;有人主张性恶论,以西方的奥古斯丁为代表。儒家的性善与西方的性恶文化比较已成为中西思想界学者研究的焦点,而本文想要以中西方的性恶论比较为立足点来探讨它们对各自文化的影响。一、“情欲之性”与“原罪说”对性恶论的定义比较在儒家文化里性善论成为了主流,而性恶论在中国古代人性论史上也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先秦开始性恶论就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阶段:一是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二是汉唐时期人性三品论者的等级性恶论;三是宋明时期的气质性恶论。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荀子的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11

  • 从荀子“性恶论”通往“人格美”
    物,其提出的“性恶论”也被总结为人性本恶。事实上,荀子并非宣扬人性本恶,这一点从他的另一命题“化性起伪”就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荀子看出了人性的美,所以才提出在性恶的基础上通过礼乐教化而达到人格美,从这一点上来说,性恶和人格美其实是内在统一的,并不是矛盾的。关键词:荀子;性恶论;人格美;化性起伪[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77-02一、 荀子及其“性恶论”1、“性恶论”的提出荀子曾说:“好恶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2012-08-30

  • 论荀子的性恶论及其对当代个人修养的启示
    孙金荣论荀子的性恶论及其对当代个人修养的启示□纪春景 孙金荣荀子思想博大精深,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其最独特之处在于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绝不讳言人的丑陋。性恶论是荀子全部学说的基础,他从天人相分的角度循序渐进地阐述了人性中存在着自然本能、情与欲,若这些不加以节制化育便会因个人私欲造成社会的混乱,这便是性“恶”之处。荀子的性恶论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服务于他的礼制政治理论。荀子;性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荀子性恶论的逻辑难题与理论预设
    0234)荀子性恶论的逻辑难题与理论预设杨 少 涵(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234)性本非恶,荀子却说“人之性恶”,性恶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是荀子性恶论逻辑上的难题。对于这一难题,历来没有善解。其实,荀子为论证性恶准备了五个理论预设,即情性、同欲、欲多、物寡、群居。五者的必然结合是人的本性。五者本非恶,其结合却必然会产生一种恶果。性恶的根源就在五者的必然关系中。这是理解和破解荀子性恶论之逻辑难题的钥匙。荀子;性恶论 ;逻辑难题;理论预设一、引言

    东方论坛 2010年2期2010-04-05

  •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论
    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本文对“性善论”和“性恶论”进行分析比较,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有效措施。[关键词]先秦儒家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4-0074-02在中国古代人性论研究中,先秦儒家人性论占据重要地位。孔子曾经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教育才拉开了差距,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在先秦儒家人性论中,孟子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4期2009-12-31

  • 中国古代“人性”观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管理 性善论 性恶论 以人为本人力资源一词最早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德鲁克认为,除人力资源外,其余资源均要受机械法则制约,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损耗,只有人力资源具有嬗变性,可以增大,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成长和发展。据此,德鲁克提出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用人之长,注重培养”,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在实践中获得成熟和发展,并为众多企业所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4期2009-09-30

  • 性与天道 可得与闻
    别并由此发挥出性恶论。孟、荀的理论分歧体现了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于“性与天道”的不同理解和阐发,而透过《性自命出》,这一分歧得以发生的内在理路清晰可见。关键词性;天道;性善论;性恶论;《性自命出》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3-0146-07《性自命出》无疑是郭店楚简中受到学者关注最多的文献之一。学界对其思想脉络和它与其他先秦思想文献的关系已有较多讨论,也取得了一些可贵的共识,如它是早期儒家第一个相对完整的心性论体

    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3期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