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本

  • 创新微议/
    象根源#,已发预印本论文】一篇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的最新发表在arXiv网站的预印本论文可能为“LK-99是室温超导体”画上了句号。近日,因为LK-99材料被韩国研究团队宣称能够室温超导,研究LK-99的预印本论文“涌入”arXiv网站。但可能马上就要告一段落:最新发表在arXiv网站的一篇预印本论文不仅表示LK-99能室温超导是假象,还找到产生这一假象的原因——硫化亚铜杂质。此外,来自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的科研团队也分别提交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8期2023-12-16

  • 印本与期刊:互补合作到优势融合*
    ]。今天的网络预印本是贝尔纳科学文献收发中心设想的一种具体实现[2]。预印本(Pre-print)指研究成果未经同行评议、尚未在正式出版物(最常见即期刊)上公开发表,出于交流和证明优先权目的而先行向同行公开和传播的论文[3]。预印本可以通过纸张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方式实现。1991 年全球第一个网络预印本平台 arXiv 诞生,2016年前后全球范围涌现一批不同学科领域的网络预印本平台。预印本相对于期刊至少具有以下6点优势[4]: a.迅速公布科研

    情报杂志 2023年11期2023-11-23

  • 含预印本发布的期刊全流程出版体系建设研究
    的迅猛发展,以预印本(preprint)发布为代表和基于预印本平台的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得到学界高度关注,这种以学界自治为基础的交流模式正在不断冲击传统的以期刊为主导的单一学术交流模式。[1]预印本基于全周期公开透明的发布方式,可以快速广泛地传播研究成果,避免传统出版过程中因同行评议中可能存在的审稿偏见和审稿周期过长造成的论文发表时滞等问题,帮助科研人员及时确立个人成果首发权;可以促进学术自由交流,更大范围获取论文反馈意见,帮助作者有效优化论文质量;可以实现论

    出版与印刷 2023年4期2023-10-13

  • 开放科学背景下对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和运营的思考
    速变化,近几年预印本平台大爆发,传统商业出版商、学术组织、知识服务团队等都在积极开展合作,抢先占领预印本平台的建设先机。预印本大大缩短了论文面世的周期,也为作者节省了高昂的出版费用,相比OA出版,预印本使学术交流更开放化、全球化、扁平化,其价值逐渐被认可和重视。本文综合调研了国内外预印本平台建设实践,分析了预印本平台对社会各界的影响,以及关于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的思考。1.预印本平台正成为科研战争的主战场科研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存在哪里至关重要。因此,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期2023-04-15

  • 2021年版ICMJE推荐规范的更新内容
    本。Ⅲ.D.3预印本将研究工作作为预印本发表将影响期刊对该稿件的兴趣及同行评议和出版的优先级。期刊应在其作者投稿须知中明确表述与预印本发表及引用相关的政策。作者应在将稿件发布到预印平台前,了解其期望投稿期刊的相关政策。Ⅲ.D.3.a选择预印平台生物医学领域的预印平台越来越多。在同行评议之前传播科学发现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为了最大化潜在的优势并最小化潜在的危害,作者意将未经同行评议的工作在预印平台公开,应选择满足以下特征的预印平台:(1)明确说明预印本是未经同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年1期2023-01-13

  • 印本论文版本问题对学术文献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MedRxiv和BioRxiv预印本平台“COVID-19”专题为例
    曦临0 引言预印本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1],以满足学校交流需求。预印本(Preprint)包括“无同行评议发表”“提前获取”“开放获取”和“作者自存档”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可实现出版的“零等待”和“即时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出版模式,预印本能够确认首发权,且其透明、多元的评审机制,不仅为数字网络时代的研究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表研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10期2022-12-06

  • 生物医学预印本平台的出版历史与现状的多维评价*
    发至今,在各大预印本平台在线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已多达上万篇,发表内容包括从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到诊断测试、个人防护设备和流行病学建模等方面。本文梳理了预印本出版模式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辩证地探讨了在COVID-19 疫情下国内外几个重要生物医学预印本平台的文章发表情况和发挥的作用,并从多维度分析了预印本出版的优缺点,最后基于中国预印本平台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1 国内外预印本平台的出版历史和发展现状1991 年,量子物理学家Paul Ginsparg 创

    医学与哲学 2022年14期2022-12-06

  • 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参与主体权益调研与启示
    出现以来,基于预印本平台的预印本学术交流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开放获取、开放科学的兴起,特别是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预印本学术交流因其交流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的特点,备受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认可和加入。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COVID-19相关的英文预印本数量占所有COVID-19相关英文论文数量的近40%[1];国际上最大的预印本平台——arXiv的预印本累积量早在2022年初就突破200万篇[2]。我国科研论文和科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0期2022-11-21

  • 印本学术交流生态中的参与主体及作用
    起着重要作用。预印本是由科学界主导的学术交流系统。为实现预印本学术交流系统可持续发展,构建适宜的、合理的预印本学术交流生态是十分关键的。“生态”一词起源于生物学,原意是生物群落与其所栖息的环境之间能量交换所形成的完整系统。本文提出的“预印本学术交流生态”是对“生态”原有含义的引申,意指预印本学术交流过程中,参与者之间通过相互关联、彼此作用而产生的统一整体。传统的学术交流生态围绕着学术团体和期刊出版产业运转,由作者、出版机构、期刊编辑、评议人等角色参与,涉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0期2022-11-21

  • 当前国际预印本平台主要创新功能研究
    100190预印本平台是指为科研人员提供预印本出版传播渠道并促进论文交流的学术平台。自1991年保罗·金斯帕(Paul Ginsparg)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第一个预印本平台arXiv以来,预印本平台主要围绕论文的提交、发布、检索、浏览等功能展开服务,并不断改进与更新稿件内容筛选、稿件评议、稿件版本管理等功能机制,旨在提升处理效率,加速论文的发布与交流。近年来,随着开放获取、开放科学的兴起,基于预印本的学术交流在科研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0期2022-11-21

  • 印本服务平台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度思考与探讨。预印本服务作为开放科学的一部分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2000年,朱天慧[1]、张志洁[2]、许淳熙[3]都对预印本的发展及引用等进行了思考与探讨。随着“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的成立[4],更多的图情研究人员加入到对预印本研究的行列[5-7]。周阳[8]通过调查国内外的预印本在运营管理方式、资金支持、数据内容、存储政策等给出建议。王智琦等[9]重点从活跃国家和机构、作者学术年龄、预印本影响力及作者选择偏好4个维度对arXiv和non-arXiv论文

    学报编辑论丛 2022年1期2022-11-10

  • 2019—2021年ICMJE推荐规范的更新及医学期刊发展趋势 *
    “Ⅲ.D.3.预印本”项等三个方面。1.新增财务和非财务关系与活动(2019版)2019版ICMJE推荐规范的“Ⅱ.B.财务和非财务关系与活动以及利益冲突的申报”在2018版“利益冲突”的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财务和非财务关系与活动”,并重点突出该内容,如将2018版中的“报告利益冲突”改为“报告关系与活动”。该项内容提出[1—2]:对于作者的关系或活动是否代表利益冲突,每个人可能持不同意见;虽然作者的关系或活动并不一定会对论文的内容造成影响,但是潜在的利益

    出版与印刷 2022年4期2022-10-16

  • bioRxiv自存档的期刊论文多维度影响力优势实证研究
    共同体内传播。预印本服务器是作者先于同行评审之前,将研究结果以预印本论文的形式通过相应服务器发布的学术交流媒介。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推出了bioRxiv、medRxiv、ChemRxiv等多个预印本服务器,吸引了该领域内科学家对预印本论文的大量使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COVID-19预印本论文的激增,引发了全球关于预印本对信息传播的影响[1]、控制预印本论文质量[2]、提高预印本论文发布标准[3-5]的争论与反思。在疫情刚刚爆发不久的2019年年末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年4期2022-09-24

  • 开放获取背景和疫情形势下预印本发表模式的扩散研究 ——以bioRxiv 为例
    不断推陈出新。预印本便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成果交流形式,研究人员为进行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将科研成果通过网络发布到预印本平台。相较于正式出版的论文,预印本具有传播和交流速度快、交流更广泛更开放的特点。研究人员通过预印本向同行和公众及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成果的传播和交流。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COVID-19)对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家们为阻止病毒的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投入到相关研究中。作为传统以期刊为核心的学术交流模式的替代或补充,

    图书情报知识 2022年3期2022-08-10

  • 落空的设想与隐现的契机 ——对RoRI 报告《危机时代的学术交流》的解读与探讨
    发表前,应通过预印本服务器实现开放获取;或者在同行评议前通过其他平台实现开放获取,并明确声明基础数据的可用性。(4)科研人员应尽快将与新冠相关的中期与最终研究数据以及用来收集数据的协议与标准,共享给公共卫生机构、学界和世界卫生组织。(5)作者应知悉在投稿期刊之前分享稿件的数据和预印本并不会阻碍稿件在期刊上发表。《惠康基金会声明》发布后,已收到160余家大学、学会、出版商、基金机构等组织的签名响应。其中,30余家头部学术出版商已明确承诺通过PubMed Ce

    图书情报知识 2022年3期2022-08-10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预印本政策声明
    g)合作,推出预印本政策,致力于将未在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原稿,通过预印本平台(ChinaXiv)进行存缴、快速传播和网络首发,为读者和学术界提供检索、免费下载和开放共享的新型的、学者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传播模式。有关政策如下:(1) 本刊是ChinaXiv的合作期刊,将与ChinaXiv建立“预印本平台发布—学术期刊发表”的业务协同关系,共同致力于研究成果的网络首发与快速传播,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2) 本刊拟将经过同行评议,并完成返修后录

    水土保持通报 2022年2期2022-06-16

  • 印本服务的发展态势、困境与变革思路
    215104)预印本为研究者提供可以比同行评审期刊快速传播的研究成果,促进更多研究者反馈和互动的平台交流。尽管多年来预印本平台共享手稿在某些学科(例如物理和数学)中很常见,但人文学科一直很少采用,这可能与研究文化差异和一些期刊出版单位的强烈反对有明显关系。近几年,在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传播的时效性和同行交流与反馈的迫切需要的背景下,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者对预印本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且诸多期刊出版单位也逐渐改变了观念,接纳了预印本的形式,预印本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5-05

  • 清康熙本《御制耕织图》原刻初印本、后印本与覆刻本
    耕织图》原刻本初印本、原刻后印本、覆刻本的判定不清晰,存在把覆刻本当原刻本的现象。本文借助新公开的版本资源,对上图下文版式的《御制耕织图》版画版本进一步厘清,以推测其刻印过程,并分析原刻初印本、原刻后印本及覆刻本的特征与关系。关键词:《御制耕织图》原刻初印本原刻后印本覆刻本版本研究清康熙本《御制耕织图》版画的版本众多,就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私人所藏的版本情况来看,版本质量参差不齐,但多标榜为“清康熙三十五年本”,其中不乏模糊不清的后印本与刻印精良的覆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2022-04-23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预印本平台的发展思考*
    式的变迁。一批预印本平台利用高效的运营机制与快速的出版流程,加快了学术界的知识传播与对话。例如,bioRxiv的快速发表机制打破了传统期刊审稿模式,以更迅速的知识传递方式建立话语体系,占据重要的出版与发行阵地[1]。可以说,预印本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传播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2]。长期以来,有关预印本对科学传播生态的负面影响,包括缺乏严格的同行评议[3]、存在学术诚信问题[4]等一直是预印本发展至今备受诟病之处。新冠肺炎疫情下国内外医学期刊广泛采纳数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2年9期2022-02-17

  • 促进科研论文在中国首发
    展,我国在国际预印本平台发布的论文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我国高质量论文不断外流的同时,也都首发在国外期刊或预印本平台上,把相当部分版权让渡给了国外,国内期刊或平台却无法最先反映我国的科研进展,无法完整展现我国的科研成就。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有多种诉求。首先,在课题申报时需要作为前期研究基础展现,在课题实施中或验收时需要作为阶段成果或考核指标呈现;其次,在科研单位年度考核、职称晋级、奖励评估时需要作为评价要素,论文发表载体也通常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最后,科研人员需要借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2年3期2022-02-08

  • 开放融合环境下预印本发展态势分析*
    。在此情形下,预印本的出现开辟了科学出版的开放获取新模式[2],开放获取中一种新的学术交流形式开始出现。预印本是作者未向期刊投稿之前,未经同行评议的文章手稿[3-4]。自1991年第一个预印本平台arXiv发布以来,预印本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出现了60多个可用的预印本平台,几乎覆盖各个学科领域[5]。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和公共卫生危机的出现,快速发布、可免费获取的预印本对于了解和评估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年8期2021-10-14

  • 知识创新加速器“预印本2.0”:概念、设计与实现路径*
    照此操作。现有预印本(预印本1.0)是随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论文发表系统。预印本(Pre-print)指研究成果未经同行评议,出于交流目的先在学术社区中公开发布、自由传播的手稿[3]。1991年Ginsparg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发xxx.lanl.gov(即今天全球最大预印本数据库arXiv),1994年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预印本SSRN(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成立。2016-2017年全球

    情报杂志 2021年6期2021-06-22

  • 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开放科学正向我们走来
    ss,OA)和预印本进行说明。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在题为《开放获取期刊及出版平台建设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OA出版的发展现状。根据openaccess数据库数据显示,从OA论文占比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OA论文总量为22.48万篇,占全年发文量的34.2%,而全球OA文章发文量的占比为41.7%,其中,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OA论文比例都在50%以上,中国与这些国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1年8期2021-04-23

  • 宋刻宋印本《国语补音》及其文献价值考述
    语》韦昭注的最早印本,所附《补音》在文字上明显优于其他明清刊(抄)本。不过宋元递修本《补音》由于元代补版过多,存在不少瑕疵,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沈仲涛捐赠的《国语补音》一部(统一编号:赠善003123-003125),全书“未经后代修补版”[2]26,为宋刻宋印本,版本上胜于宋元递修本。该本原庋藏秘阁,难于获见,幸得台北故宫博物院“善本古籍资料库”公布了全书书影,兹据以考述其版本情况和文献价值。清陈树华《国语补音订误》、王煦《国语补补音》、钱保塘《国语补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1年5期2021-03-10

  • 开放科学视域下预印本认可政策研究*
    100038)预印本指科研人员在完整的学术成果出版前预先发布、共享其研究成果,通常表现为学术论文预印本、研究报告预印本,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预印本传播速度大幅提升,交流范围持续扩展。国际上高度重视预印本发展。预印本交流平台已发展成为争夺科学话语权的重要阵地。众多学术交流平台均将预印本视作重要的资源。调研发现,大约70%的粒子物理论文首先将预印本发布在arXiv平台上[1],该平台已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一种生活方式”[2]。在新型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年6期2021-02-01

  • 国内外预印本系统比较研究与展望*
    引言1.1 预印本概念及作用随着开放获取、开放研究、开放数据、开放创新不断发展,重要科技大国陆续推出国家开放科技政策,以预印本交流为代表的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正不断冲击传统学术出版模式。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尚未正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出于和同行交流的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1]。基于开放获取和开放透明评议的预印本交流不仅可以快速、广泛地传播研究成果,避免正式出版中论文发表时滞问题,帮助科研人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0年11期2021-01-18

  • 元本资治通鉴的刊印与流传
    之音注。本文基于印本调查,分析胡注版本源流,简述元刻初印本之文字优胜。一本书前身之胡三省自序(署旃蒙作噩,即乙酉年)云,他致力于《通鉴》一书,先有《广注》97卷,有《论》10篇,有《雠校通鉴凡例》,兵难中旧稿三失。乱定反室,复购得他本而为之注,始以《考异》及所注者散入《通鉴》各文之下,历法、天文则随《目录》而附注焉。至乙酉(至元二十二年,1285)冬乃克彻编。若史照《释文》之舛谬,改而正之,著《通鉴释文辩误》12卷附入。乙酉年后,胡三省续有改定增注。元刻初

    收藏家 2020年5期2020-07-13

  • COVID-19预印本的影响力分析及其发展启示*
    300071)预印本是一份研究论文的完整草稿,在进行同行评审之前与公众分享,通常会被分配一个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以便其他研究论文对其进行引用。这一科学交流形式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效率,预印本颠覆了研究人员对科学发现和协作分享的方式[1],适应了开放、免费、共享的学术交流基本要求,推动学术出版进入开放科学的时代。自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科学界积极参与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0年12期2020-03-03

  • 重视预印本及其系统生态建设
    ,非正式交流的预印本平台快速发展,并与正式出版的国际顶级期刊相互配合,正在开辟科学出版的开放获取新模式。以往一篇科研论文从投稿到正式发表,时间周期往往长达数月或一年之久。新冠疫情期间,国际重要医学期刊,包括中华医学系列期刊都纷纷加快出版进程,采用网络优先发表方式,显著缩短了传统论文的发表周期。以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年1月29日刊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一文为例,通过采用超常快速流程,仅用48小时便实现在线发表。除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0年10期2020-02-24

  • 自媒体与文集自印本
    个文人出版的“自印本”黄金时代?这样一想,就陆续有一些相关概念自动跳出来,譬如与“正史”相对应的“野史”,又譬如与官府刻书藏书相对应的私人刻书藏书……即是说,自媒体并不自今日始,乃是从来就有的传播方式,至少作为平面媒体的历史与文学书籍是这样的。我又想到六七十年代的“手抄本”文学和七八十年代大量作为“内部资料”交流的报刊图书,无论是出自私人之手还是“单位”自印,似乎也都与所谓正规出版机构“正式”出版的书籍不同,而它们却也与“正式”出版物发挥了同样、有时甚至是

    爱尚书香 2019年6期2019-12-20

  • 印本平台bioRxiv影响力实证研究及建议
    据的迅速发展。预印本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数字学术交流系统、学术出版平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术成果的开放交流、开放评论、开放获取、开放存缴、开放利用,在新知识环境中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1991年物理学家保罗·金斯帕(Paul Ginsparg)建立了第一个电子化的预印本平台arXiv,成为开放获取运动的里程碑[1]。自2013年,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推出了免费、开源的预印本集成平台OSF(Open Scie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11期2019-12-18

  • 谈汲古阁所刻书中的两种稀见本
    陆续有所增补,初印本和后印本内容往往有所不同。现在能见到的印本大多是后印本,内容既有所更动,版面也有很多漫漶不清之处。中华书局整理本《列朝诗集》前言中写道:“此次整理原拟以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为底本,但获见诸本漫漶甚多,遂换用清宣统二年神州国光社铅印本为工作底本”。我藏书中恰有一部初印本,又陆续得后印本十余册,略作对勘,介绍如下:从印工看,两本差别一目了然。初印本墨色更深,栏线也比较完整。这里仅举一例:闰集第五卷二十七页,“题宣和画石榴”和“题松雪画马”

    新阅读 2019年4期2019-09-10

  • 中国语音乐律预印本平台正式发布
    ,中国语音乐律预印本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项目组、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等30余人参加会议,并围绕预印本如何推动我国语音乐律研究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

    科学中国人 2019年14期2019-09-09

  • 覆宋本与赝宋本之辨
    据别本剜改而与初印本大有异同,集后虽有考异一卷,初印后印固从来未有也。此本却是初印,吾家印濂丈得之吴门市中,持以示余,审其为初印后印。余据所见书之提要,又云坊间印本皆削去曰芑序以赝宋本,遂并考异而削之。然则当时初印果附考异,与但坊间以之赝宋,则其校刻之工,信可珍矣。岁在屠维协恰展上巳,叶德辉记。原来,1919年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与叶德辉同宗的叶振宗,在苏州书市中淘得一部缪刻《李太白集》,让其鉴别此书版本优劣。据叶德辉的判定,虽然此书算不得特别珍罕

    东方收藏 2019年1期2019-05-14

  • 小样:中国古籍刻印中的局部印刷
    刻成后,则印制试印本,再次进行校读,若有须改正处,则由校订人在试印本上标注,交刻工剜改版片。刻工完成剜改后,不再整页印刷,而是有针对性地将剜改部分用小纸条印出,以夹签方式粘贴在试印本上,交还校订人,表明业已改正,供其核查。对于上述流程,业师陈正宏先生已在《从写样到红印——〈豫恕堂丛书〉中所见的晚清书籍初刻试印程序及相关史料》(《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1期)一文中,以清光绪间沈善登编刻的《豫恕堂丛书》为实物例证,加以详细考述。因该丛书的试印本系红印,所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2期2019-04-04

  • 学术论文网络优先传播主要途径辨析及整合建议
    出版方式主要有预印本和网络首发两种,国际上预印本平台主要由专业学会依托研究机构建立,学术研究人员可以自行主导信息的传播,与出版集团和传统期刊关联不是十分密切,从编辑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4-5];对于网络首发,目前国内的文献主要围绕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优先出版,结合CNKI相关说明及工作实践加以分析[6-7]。以上两种途径的共性在于都是先于纸质期刊出版,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11期2018-11-28

  • 郑振铎的罕见题跋
    述,与清末以来之印本胥尽于一炬,而所藏他书,以别庋北平,获色于难。收书之兴,亦未少衰。五年来所获滋多于前焉。前夏举室南迁,藏书亦捆载而南。以所寓湫狭,将非所日需之图籍万数千册移储东区。不意今乃复丁浩劫,其存其亡,渺不可知。连日烟焰冲天,炮声动地,前方将士正出生入死,为国捐躯,区区万册图籍之存亡,复何足萦念虑,而歌词、戏曲、小说诸书,以藏于蜗居独得幸免。抗战方始,此区区之幸免者,又安能测其前途运命之何若耶。唯中不乏孤本稿本,历劫仅存者。先民精神所寄,必不忍听

    书屋 2018年5期2018-06-02

  • 机构知识库保存作品版权之合法性辨析
    R内容版权风险与印本文献和电子文献版权风险的比较版权风险是指对版权带来侵害和不利的可能性。风险通常与经济利益相挂钩。版权风险一方面涉及财产权,另一方面涉及人身权,即非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通过侵犯他人著作权,获得非法收益;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为个人赚取名誉资本,为个人职务晋升做积累,提高自己在业内的名望和地位。2.1 印本文献和电子文献的版权风险分析印本文献的侵权重点主要是期刊论文,侵权风险主要来自第三方使用者,侵权目的主要是牟取非财产利益。因为大批量盗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3期2018-04-18

  • 传播视角下印本对抄本的媒介取代问题
    长的时间?其次,印本书在中国什么时候、如何取代手抄本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再次,印本书的采用给帝国晚期书籍的流通、消费和利用带来了什么变化?复次,中国学者什么时候、如何解决了书籍获取的问题,因而形成今天我们所说的一个大的‘知识共同体’?最后,中华帝国晚期识字者和文盲如何理解对识字能力和书籍的利用,他们是如何跨越社会分野的?”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传播视角下提出问题的,并且在传播学领域尝试寻找答案。与传统的书籍史研究思路相比,这本书的研究思路可谓是在比较全面的传播

    传播与版权 2018年9期2018-03-27

  • 十大科学突破预示科学发展三大趋势
    不治之症;三是预印本网站兴起,改变科研成果的传播模式。目标明确的大科学工程在2017年十大突破中,有两项来自物理学领域,分别是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和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当选为头号突破的“看到”引力波是典型的大科学工程项目,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为此累计投入11亿美元,2017年的论文仅署名作者就有3674人,他们来自全球953个机构。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的背后,也有着来自4个国家20多个机构的80余名科学家。事实上,没有大科学工程,过去20年里物理学领域的另两大

    发明与创新 2018年1期2018-01-24

  • 十大科学突破预示科学发展三大趋势
    不治之症;三是预印本网站兴起,改变科研成果的传播模式。在2017年十大突破中,有两项来自物理学领域,分别是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和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当选为头号突破的“看到”引力波是典型的大科学工程项目,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为此累计投入11亿美元,2017年的论文仅署名作者就有3674人,他们来自全球953个机构。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的背后,也有着来自4个国家20多个机构的80余名科学家。事实上,没有大科学工程,过去20年里物理学领域的另两大突破也难以实现。2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1期2018-01-22

  • 国际学术出版机构预印本政策分析*
    际学术出版机构预印本政策分析*陈雪飞1,张智雄1,2,黄金霞1(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武汉 430071)预印本指尚未在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手稿。近年来,随着开放获取运动发展,预印本平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学术机构的预印本政策成为预印本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国际学术出版机构预印本政策划分为预印本投稿政策和预印本存档政策,梳理当前学术出版机构预印本政策的5种模式,并以Web of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年10期2017-11-22

  • 印本服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00049)预印本服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刘静羽1,张智雄1,2,黄金霞1,彭媛媛1,3(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武汉 430071;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质量控制是预印本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国际通行的预印本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上传者和作者的研究身份审核”“论文格式完整性审核”和“论文内容学术性和真实性审核”三方面,审核方式以人工审核为主、机器审核为辅。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年10期2017-11-22

  • 发展学界自治的预印本交流模式
    发展学界自治的预印本交流模式预印本(preprint)是尚未在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的,由作者上传到公共数字仓储服务系统供学术团体和学者间开放交流的科研论文手稿。接收预印本存缴并提供开放交流服务的数字仓储服务系统称为预印本平台。预印本虽然不经同行评议,且未经正式排版,但通常包含完整的研究过程,有齐备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特别是预印本没有同行评议和论文修改反馈的过程,在作者上传到预印本平台后,一般只需经过短暂的质量检查,在确保论文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后,论文手稿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年10期2017-04-12

  • 国际预印本平台的主要发展态势研究*
    071 )国际预印本平台的主要发展态势研究*张智雄1,2,黄金霞1,王颖1,刘静羽1,陈雪飞1(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武汉 430071 )在开放获取、开放科研等大潮的影响下,预印本和基于预印本平台的学术交流得到科学界高度关注。本文对2013年以来国际上预印本平台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梳理,研究提出当前国际预印本发展的7个主要态势。研究表明,以arXiv、SSRN为代表的传统预印本平台,通过可持续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年10期2017-04-12

  • 王国维《人间词甲稿·诗附》自印本
    词甲稿·诗附》自印本考朱子南王国维书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萧艾先生的《王国维诗词笺校》一书。萧艾先生是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在研究王国维诗词上是卓有成就的。这《王国维诗词笺校》也是现时所能见到的对静安先生诗词校订笺注最详的一种。在《笺校》的“前记”中有云:“人间词共一一五首,王氏早年次第印行《甲稿》及《乙稿》。然原书极难到手。吾人所得见者,仅刊布《教育世界》杂志之初稿。可资互勘者,惟《观堂集林》乌程本,与《遗集》中之《观堂集外集》及《苕华词》而已。

    苏州杂志 2016年1期2016-11-18

  • 清省园活字印本《帝学》鉴定记
    刘向东清省园活字印本《帝学》鉴定记刘向东一《帝学》八卷,宋华阳范祖禹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清省园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等6家收藏。此书的实际存世数量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据调查,上海图书馆卡片显示藏有此书2部,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1部(版本项著录为“清乾隆间覆宋刊本”),另中国书店、上海书店、私人藏家都有收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刘蔷女士曾相告,《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此书3部,她目验过其中藏于某私家的1部。因此,海内收藏省园刻本应该多达10部以上。

    天一阁文丛 2016年0期2016-03-16

  • 学科存储库及相关概念辨析
    :机构存储库、预印本、e印本、数据存储库)之间的异同进行辨析,以明确学科存储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关键词〕学科存储库机构存储库预印本e印本数据存储库〔分类号〕G255.76〔引用本文格式〕胡芳.学科存储库及相关概念辨析[J].图书馆, 2016(1):49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学术界对开放获取的关注逐步升温,对机构存储库的研究比较集中,而对同样也属于开放存储库的学科存储库的研究相对少。与学科存储库相关的概念有很多,包括:机构存储库(Institution

    图书馆 2016年1期2016-02-13

  • 信息资源采访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成效探析——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施质量控制。1 印本资源采访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成效1.1 印本资源采访质量控制的策略印本资源的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和龙头性工作,采访人员在采访印本资源时应以读者的需要为导向,确保采购的印本资源是对读者最有用和最有价值的,并满足读者对信息新颖性、时效性的要求;同时还要缩短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对印本资源的采访实施质量控制。1.1.1 实施“组合采访”模式其主要思路是:印本资源的采访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单独工作,而是成立专门的

    图书馆 2013年1期2013-08-21

  • 《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对领头字词的几种处理方式——语文词典编纂技术问题琐议
    960年出版“试印本”到2012年出版第6版,前后历时50余载,词典编者换了几代,编纂理念自然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实,《现汉》编纂技术上的这种进步,在“试印本”出版仅仅5年后,于1965年出版的“试用本”中即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对待领头字词的处理方式上,“试用本”比之先其5年出版的“试印本”有较大的不同,“试用本”与其后出版的各个版本相比则没有根本的区别。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使我们对《现汉》人编辑理念的进步和《现汉》编纂技术的更新略窥一豹。一、

    辞书研究 2013年4期2013-04-02

  • 基于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的期刊版权政策重构
    受制性1.1 预印本资源建设的受制性“预印本”是指以数字介质为载体存在的尚未正式发表出版的文献。虽然有相当部分的期刊社出版商允许作者将其作品在通过期刊正式发表前已经完成的评审前或者评审后的预印本自行向IR缴存,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出版商不同意作者将预印本向IR提交,已经提交的预印本被要求在作品正式出版后立即从IR中删除[5]。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基于保障期刊对文章的“首发权”;二是弱化和防止存储预印本对期刊市场价值的负面效应。不支持作者向IR自存储其预印本

    图书馆学刊 2013年3期2013-02-15

  • 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会,电子期刊将与印本期刊一起构建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的期刊资源体系,发挥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完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印本期刊;电子期刊期刊是高校图书馆众多文献类型中内容最广、受众最多、利用率最高的一种信息资源,期刊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现代网络和信息社会,电子期刊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印本期刊将与电子期刊一起构建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的信息资源体系,完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2-15

  • 国际电子预印本发展现状实证研究*
    1116)1 预印本、电子预印本、预印本文库的概念1.1 预印本的概念所谓“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交流或征询意见的目的自愿先在同行中传播的手稿。根据1996年David的定义,预印本是具有以下一条或一条以上条目的手稿:①经过复审准予出版的手稿;②以出版为目的的、已交出版社送审的手稿,是否予以出版尚未确定;③打算出版,但在送审前,为征求意见而在同行专家间进行传播的手稿[1]。为了以最快的速度交流最

    图书馆建设 2010年10期2010-09-11

  •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整合
    因此,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关注的热点问题[2-4]。如何整合图书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如何合理调配馆藏资源结构,将是图书馆人面临的核心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影响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协调发展的多种因素,提出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整合原则及配置方法,为科学建设多载体下的馆藏资源提供参考依据。1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特点1.1 电子资源的特点电子资源的兴起革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虽然电子资源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1期2010-03-22

  • 印本和红、蓝印本
    本子就被称作“初印本”而为人们看重。之所以为人们看重,得从中国古书的刻印方法说起。古代刻书的方法是,用梨木或枣木为原料,根据书的大小和尺寸锯成板片,打磨光后备用。然后等人写稿,稿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工拿到原稿后,用糨糊之类的东西把它贴在木板上。稿纸正面与木板相接,字便成为反体。以后再把这张纸揭去,但墨书的字迹以反体的形式仍留在板上。刻工便用锋利的刻刀,把版面上没有字迹的部分全部削去,使字迹突出。刷印时先印样张,一般用红印居多,也用蓝色,称红印本或蓝印本

    文物天地 2009年9期2009-12-15

  • 五色分印本
    萧文立古书印本,最常见者当然是墨印,还有蓝印本印本朱墨套印本多色套印本等,但恕区区寡闻,似乎未见有五色分印本的记载,连这一名目也是自我作古。罗雪堂最尊崇明清之际遗民万年少,先后多次为他全集补遗,版本比较多,后人都未能分清楚,包括鲠翁师在内。编《罗雪堂合集》时,区区发现民国二十二年铜山董士恩校勘足本《隰西草堂集》,其卷十《拾遗》,董氏跋中明言雪堂所编,乃亟编入《合集》。翻检董氏所刊《隰西草堂集》,赫然发现,此本一册一种颜色印成,有一册还是二色。当时区区就请

    收藏·拍卖 2009年2期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