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联

  • 随物赋形,即物言情
    亮。16. 诗歌尾联和白居易《问刘十九》中“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相比,用意有相同之处,但表达更含蓄,意蕴也更丰富,请作简要分析。(6 分)诗题的“雪中”明确了全诗的内容范围,“寄李知诲判官”则指明了本诗的抒情指向。15 题和16 题分别就这两方面设置。15 题A 项从总体上把握了本诗:“虽然全诗并无一个‘雪’字,但各联都从不同角度紧扣‘雪’来行文。”B、C、D 三项则具体解说了首、颔、颈联中的雪。首联“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上句描绘雪的纷飞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2023-03-20

  •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忆重庆谈判》的尾联。每读这首抒叙当年心志诗章,诚令人感慨万千,尤为表达其“初心”之心而感动不已。首联即楔入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正处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社会,是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家大权在握,而劳而少获、民不聊生的劳苦大众,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官逼民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采取“无法无天”的斗争形式,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颔联则生动形象地表现新旧社会两重天:重庆是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而延安则是寸土寸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颈联则进而抒敘,重庆谈

    东坡赤壁诗词 2021年5期2021-10-28

  • 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尽显沉郁悲凉。尾联中七、八句,分别上承五、六句,气势由雄浑转为淡隐。“常作客”的艰难羁旅生涯中,由于多病而难以借酒浇愁,从而愁绪郁积心中,难以纾解。思其身,则老病困苦;念其国,则藩镇割据、战乱连绵,“艰难苦恨”,是也。全诗押韵严密,对仗工整。“哀”“回”“来”“台”“杯”均属于平声灰韵。我们都知道格律诗只要求颔、颈二联对仗,若全诗对仗则容易显得板滞,但本诗不但没有这一弊端,反而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既工整而又富于变化。“悲秋”“多病”从词性上来说并非严格对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10期2021-10-28

  •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题选析
    雄劲无前”。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大不同。2.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从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答:[赏析]此诗从赵都督出征写起,写到他为求胜利而不惜牺牲。首联写启程。首句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次句交代出征时节,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颔联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修饰,更显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5期2020-06-30

  • 讽古咏今 情真意远
    凄凉黯淡的色彩。尾联是说,诗人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尾联回应诗题,却不是直吐胸中块垒,而是以景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紧扣讽刺晚唐当世之旨。“行人”,诗人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想起这些广陵(扬州)旧事——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南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此诗之妙,在于诗人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自己“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的内容,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22期2020-06-21

  • 2020年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题模拟演练
    的中心思想。2.尾联一语双关,请你赏析。【参考答案】1.本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2.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點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落得个怆然涕下、泪沾衣襟的结果。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舟次彭泽◎李中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1.请你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18期2020-06-19

  • 何处是“乡关”?
    其所享盛誉。诗的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历来被人们推为抒写乡愁的名句。因此,句中的“乡关”一词一般译为“故乡”,比如在《唐诗三百首》《唐诗经典》《唐诗鉴赏辞典》等现行唐诗鉴赏书籍以及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是如此。唐诗中的“乡关”确实多有“故乡”之意,如诗人张说的诗句:“相逢皆得意,何处是乡关”,感慨好久不回故鄉了。而面对这首诗,如果仅仅将“乡关”作这样的理解,不但显得有些突兀,而且也不能完全诠释本诗的深意。首先,从《黄鹤楼》这首诗的内容上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2020-05-13

  • 离情别意 愤懑感怀
    诗的首联、颈联、尾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首联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兄弟二人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诗人处境险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9期2020-04-10

  • 名家名诗话春节
    应和的笛音歌声。尾联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本诗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除夕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冷清的旅馆,面对一盏孤灯,想念家中的亲人。后两句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正是“千里

    课外语文·中 2020年2期2020-03-24

  • 名家名诗话春节
    应和的笛音歌声。尾联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本诗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除夕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冷清的旅馆,面对一盏孤灯,想念家中的亲人。后两句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正是“千里

    课外语文 2020年5期2020-01-10

  • 立足诗歌缘词明情
    了一层忧伤之感。尾联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扬雄的草玄堂也在成都,名字与杜甫的草堂接近,于是有人把草堂比拟扬雄宅,但作者表示这是“错比”。扬雄写《解嘲》是发泄仕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而诗人把这草堂作为避乱偷生之所,自然没有如扬雄那种郁郁不得志的情感。梳理过后可知,答题时只要抓住融情于景和用典这两种手法,逐句细读整首诗,结合注解,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揣摩,就能完整体会“诗人较为复杂的情感”。参考答案(1)诗歌前两联通过草堂的环境背景和周围自然景物描写,写出了草堂景物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12期2019-12-27

  • 送友人
    关切和不舍。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第二组】1.这首诗是五言 ,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B.“孤蓬”這里指远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C.“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D.“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第三组】1.“班马”在这里是指 。(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用动静结合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13期2019-09-10

  • 山居秋暝
    边洗衣去了。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第二组】1.尾联中“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分)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空”渲染出宁静淡远的氛围。B.颔联上句是俯视:月照林间;下句是仰观:泉流石上。C.颈联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D.尾联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隐居山林的意愿。【第三组】1.王维是____________朝诗人。 (2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14期2019-09-10

  • 黄鹤楼
    ,令人伤感。D.尾联表露了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第三组】1.“萋萋”的意思是________。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B.颔联写远眺所见阔大的画面。C.颈联采用叠词来写江上美景。D.《黄鹤楼》是一首七言绝句。2011届黄浦二模卷: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空”字表现了鹤去楼空,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B.“黄鹤”两句表达了白云悠悠,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C.叠音词“历历”“萋萋”细腻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9期2019-09-10

  • 金陵怀古(2)
    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英雄一去豪华尽”照应首联和颔联,“惟有青山似洛中”则点出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繁华易逝,世事多变的感慨寓于其中,可谓卒章显志。写作进阶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描述,颈联借助比兴收到暗示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中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8期2019-04-17

  • 立足诗歌 缘词明情
    了一层忧伤之感。尾联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扬雄的草玄堂也在成都,名字与杜甫的草堂接近,于是有人把草堂比拟扬雄宅,但作者表示这是“错比”。扬雄写《解嘲》是发泄仕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而诗人把这草堂作为避乱偷生之所,自然没有如扬雄那种郁郁不得志的情感。梳理过后可知,答题时只要抓住融情于景和用典这两种手法,逐句细读整首诗,结合注解,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揣摩,就能完整体会“诗人较为复杂的情感”。参考答案(1)诗歌前两联通过草堂的环境背景和周围自然景物描写,写出了草堂景物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12期2019-01-22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展了孔子的学说;尾联主要介绍了先秦时期,儒家的三位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均主张重“民本”的理论。【知识点2】先秦时期的道家、法家和墨家【诗联巧记】道家老庄倡无为,墨家为民汉代没。法家大成是韩非,以法治国立君威。【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ei”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主要介绍了老子和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颔联主要介绍了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最符合下层民众的利益,但至汉代墨家学派逐渐湮没;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战国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2期2019-01-10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古今中国的科技、文艺与教育
    始于秦代;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知识点3】京剧的出现【诗联巧记】徽汉合流道光年,走向成熟同光间。民国把世界跑遍,中国戏曲精华现。【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主要介绍了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颔联主要介绍了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3期2019-01-10

  •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诗的诗题、颈联和尾联所反映出的写作程式,进而延伸到针对相同类型的非经典文本的分析。二、分割诗题与线性逻辑毫无疑问,沈德潜对于《送谢武选》的解读是非常准确的,即这首诗的写作方式就是“将题意逐层安放”在四联之内——我们可以先将诗题中所有的动词提炼出来,即“送”“犒”“还”“会”,并以每一个动词所从属的短语为单位,将诗题分割为四部分。与之相对应的,这首诗的每一联分别阐述了诗题中的一部分(一个动词短语):首联写谢榛“送”谢东山(字少安,号高泉子,1541年进士,当

    求是学刊 2018年4期2018-11-28

  • 岭南道中风物殊,正是肠断思乡处
    不同啊!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做铺垫。尾联是在诗人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土,何况有情之人!如今自己迁谪远方,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也深深地蕴含着被排擠打击、非罪贬谪的愤懑。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晚唐的抒情名篇。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28期2018-09-26

  • 登览组诗
    发诗人怀古幽情。尾联“从来多古意”紧承上联而来,“古意”不仅是诗人登览所见之陈迹而引发的感慨,也有诗人在人生跋涉中产生的种种悲慨。结尾“临眺独踌躇”与首联“纵目”相互照应,展现出诗人凭高怀古后踌躇沉思的情态。《长安秋夕》首联描绘长安全景,写出了清秋拂晓的壮阔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的氛围,而“流”“动”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动感。颔联亦写诗人望中所见,寥落的几点残星挂在广阔的天际,南归的飞雁也度越边塞。此时突然传来悠扬的长笛声,循声望去,远处楼头有人倚在栏杆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7期2018-07-13

  • 虚实相生别样情
    路,炬火驿前迎。尾联通过回忆昔日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着能重返战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一个爱国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2. 今为实,后为虚眼前之景之境为实,未来之景之境为虚。它的好处是能使情感的表达一以贯之,绵延不绝,使乐或哀之情倍增。如2017年全国卷Ⅱ的《送子由使契丹》: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單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它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4期2018-05-23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七零丧”;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知识点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诗联巧记】基金组织和世行,股份决定谁称王。【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g”字韵的“楹联”。主要介绍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会员国的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知识点3】欧洲联盟【诗联巧记】一九五一煤钢成,法比德意荷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5期2018-01-27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实行实物配给制;尾联主要介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成年人义务劳动制的史实。【知识点2】新经济政策【诗联巧记】农业固定粮食税,余粮农民可支配。公有制主体地位,私企外企满天飞。自由贸易不是罪,实物配给制度废。工资上按劳分配,经济政治危机没。【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ei” “ui”字韵的七言“律诗”。第一、二句话主要介绍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第三、四句话主要介绍了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4期2018-01-25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发现美洲新大陆;尾联主要介绍了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知识点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诗联巧记】商品种类日渐多,贸易中心逐渐挪。价格革命地主挫,各地文明始交错。【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uo”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主要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成为可能,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颔联主要介绍了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颈联主要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1期2018-01-25

  • 表达孤独的四种方法
    更显孤独的程度。尾联巧用典故,表达内心的孤独感。尾联承接颈联,“我”与那些归家的人们相遇,但“相顾无相识”,没有知己,没有知音!既然现实中没有知音,就去追思古代的隐士吧,像伯夷、叔齐一样,“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要知道,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是商亡后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啊!那么,诗人的隐居,是不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呢?否则,他的内心,哪来的孤独和寂寞呢?王绩想做一个隐士,但他又不能像陶渊明一样,在田园中找到精神的慰藉,逃离现实的羁绊。所以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34期2018-01-02

  • 《唐诗五首》随堂练习
    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2.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1)《黄鹤楼》中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是: 。(2)《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3)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黄鹤楼》,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特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34期2018-01-02

  • 从几个关键词的解读再谈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
    再谈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高天霞[河西学院文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复旦—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433]杜甫《登高》尾联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情感意蕴,诸家解读多有分歧,原因在于对其中个别词语意义的理解不同。结合“苦恨”“潦倒”“新停”等词意义的考证可见:句式上,此联对仗工整,“艰难”对“潦倒”,前者说时局艰难,后者说身已衰老;“苦恨”对“新停”,前者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后者反映了重阳登高的孤独和冷清;“繁霜鬓”对“浊酒杯”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2017-07-12

  • 阅读训练
    为尊称。如何理解尾联中的“如”“犹”二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减字木兰花□吕本中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请简要分析词上阕最后一句中两个“暗”字的表达效果。答: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鹦鹉曲·农夫渴雨□馮子振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8期2017-04-13

  • 《登高》尾联新得
    学界对于《登高》尾联的理解与翻译存在分歧。既然尾联对仗,上句“艰难苦恨繁霜鬓”应是动宾结构,译为:眼见国家多难、民生多艰,理应为国效力,自己却白发横生,不禁产生无限遗憾与悔恨。下句杜甫“停杯”的原因应是贫病交加,侧重在生活贫困,无钱买酒。关键词:《登高》;尾联;新得杜甫的《登高》被明代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薮》),历来都是诗歌研究与教学的重点。几届学生教下来,我发现他们默写此诗最易出错的是尾联,将“繁霜鬓”写成“烦双鬓”,或将“新停”写成“新亭”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3期2017-03-28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即“官袍”盛行;尾联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港台、欧美等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服饰的要求日渐时尚化和个性化,即“追新潮”。【知识点2】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迁【诗联巧记】清末民初婚姻主,一九四九将之普。中华民国新政府,剪辫易服废缠足。【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u”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主要介绍了清末民初,一些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颔联主要介绍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6期2017-02-17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义的史实;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以及1825年在美国创办“新和谐公社”的英国人欧文的史实。【知识点2】《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诗联巧记】一八四八宣言诞,马克思主义出栏。推翻私有建共产,国际工人抱成团。【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和颔联主要介绍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史实;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即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1期2017-02-17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体化道路的史实;尾联主要介绍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史实。【知识点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诗联巧记】中共八大开好头,公社跃进是逆流。八字方针来解忧,恢复发展亦再有。【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ou”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主要介绍了1956年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成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史实;颔联主要介绍了开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造成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5期2017-02-17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献的史实;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的史实。【知识点2】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诗联巧记】官营民营与家庭,技艺最高数官营。产品专供不流通,比重最大数家庭。产品自给余流行,民营手工产商品。明朝中后超官营,江南纺织出新因。【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ing”字韵的七言“律诗”。第一句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三种主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3期2017-02-17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洲共同体的史实;尾联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的史实。【知识点3】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诗联巧记】民主改革限天皇,韩战越战订货忙。外交低调把美傍,教育为本兴国邦。【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g”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的史实,即“限天皇”;颔联主要介绍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2期2017-02-17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资创办近代企业;尾联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初创时期的典型代表: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和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知识点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诗联巧记】甲午战后为筹钱,政府放宽办厂限。实业救国浪潮前,张謇纺织荣氏面。【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和颔联主要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的史实;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4期2017-02-17

  • 读与悟:诗歌有效教学之路
    体会作者在颈联和尾联中抒发的苦痛和忧思。有很多学生下意识地翻出了笔记本,翻到了以前给他们总结的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开始对着“条条杠杠”找答案。不少学生比较顺利地回答出了“视觉、听觉相结合”“色彩渲染”“叠词运用”等手法,踩到了考试的得分点。在鉴赏颈联和尾联的过程中,学生结合文下的注释,扣住关键词,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艰难苦恨”等,也挖掘出了杜甫因长年漂泊、疾病缠身、忧国忧民而产生的“苦恨”之情。一堂课结束后,看似两个问题都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2期2016-05-30

  •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和节奏。2.赏析尾联(1)哪一联最能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师生齐读尾联。)(2)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誓死报国的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3)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激昂,高亢。(生再次齐读尾联。)(4)仿写(课件展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听到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唤起国人革命的意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看到陆游在风吹雨打的深夜仍然想着驰骋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4期2016-05-19

  •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颔联、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三大制度建立的先后时间: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即“(最)早”,1949年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即“随后跑”,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即“五四造”。【知识点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年真题】2011年浙江卷第19题、江苏卷第9题;2013年北京卷第20题、江苏卷第9题、上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2016-04-09

  • 《游山西村》的千古误解
    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语序被变换,原本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意谓诗人进村后循箫鼓之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结构上以倒叙手法调整了四联的顺序,诗人的游踪按先后顺序依次是:颔联写初见到村,颈联写初进入村,首联写村民劝吃,尾联写临别预约。《游山西村》 误解 “又一村”“追随箫鼓近春社” 语序变换 倒叙陆游的七律《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

    文学教育 2016年35期2016-04-03

  • 归燕诗
    种和谐感很快便被尾联打破了。诗人在尾联还用燕子的口吻发话:我无心与他物争夺什么,鹰呀,雕呀,你们这些猛禽可不要猜疑我啊!好端端地在华堂绣户筑巢出入,为什么要提到鹰、雕这样的猛禽呢?看来,读懂此诗,必须借助诗人的经历了。这位唐玄宗时期的名相,遭当时的奸相李林甫所嫉,被其在皇帝面前毁谤,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被罢相,不久又因所荐举之官员被弹劾,触帝王之怒而被贬。刘禹锡在文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自退相守荆门,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有骚人风”。

    作文·初中版 2016年1期2016-01-18

  • 都门秋思(其二)
    向度的无限辽远。尾联的“驺卒”指小商贩和隶役,泛指身份低贱的人。诗人苦闷难遣,想要放声高歌,但又强自压抑,只好去寻那些市井驺卒,诉说平生的遭际。尾联将气势压向低沉,以顿挫收笔,余韵无穷。在这首七律中,诗人将个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与燕地的历史文化冶为一炉,沉郁顿挫,章法井然,有不尽悲凉之慨。据说当年《都门秋思》组诗写成之后,一时间传诵甚广。陕西巡抚毕沅读到此诗,激赏不已,立即给黄景仁寄去五百金之资,以济其柴米之需,并促其西游入陕,传为一段佳话。——辜学超endp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10期2015-10-26

  • 都门秋思(其二)
    向度的无限辽远。尾联的“驺卒”指小商贩和隶役,泛指身份低贱的人。诗人苦闷难遣,想要放声高歌,但又强自压抑,只好去寻那些市井驺卒,诉说平生的遭际。尾联将气势压向低沉,以顿挫收笔,余韵无穷。在这首七律中,诗人将个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与燕地的历史文化冶为一炉,沉郁顿挫,章法井然,有不尽悲凉之慨。据说当年《都门秋思》组诗写成之后,一时间传诵甚广。陕西巡抚毕沅读到此诗,激赏不已,立即给黄景仁寄去五百金之资,以济其柴米之需,并促其西游入陕,传为一段佳话。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30期2015-08-15

  • 儋 耳
    示对海南的不舍。尾联,平淡朴质,但非枯槁无味。或可说是诗中最艺术的两句。苏轼在《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中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此诗的尾联最能体现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看似质朴,实则有内在之华贵;看似枯槁,然自有丰腴在内。尾句用典,然而诗句完全是活的,自然浑成。苏轼从惠州开始就“细和渊明诗”,在儋州依旧作和陶诗,可以说陶诗的风神即便没有被苏轼直接地有意识地借用,但对苏轼有着潜移默化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从苏轼晚年在海南的诗歌以及北返之后的诗歌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4期2015-08-15

  • 春山夜月
    “欲去”二字又为尾联埋下伏笔。正当诗人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尾联由近及远,视听结合,而且内容上与“春山”“夜”“月”遥相呼应,结构圆融巧妙,韵味悠长。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乃诗之精髓所在,这两句在诗中,如石中宝玉,水中珍珠,璀璨亮丽。同时,其它几联也是精雕细琢又浑然天成的佳句,值得品鉴。——王晨曦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6期2015-05-31

  •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尾联的设题角度
    笔者对常考结句或尾联题型中作一管中窥豹分析。 一、描述结句内容及好处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西归绝句[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设题: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答案】(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4期2015-05-26

  •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尾联的设题角度
    笔者对常考结句或尾联题型中作一管中窥豹分析。一、描述结句内容及好处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西归绝句[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设题: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答案】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4期2015-05-14

  • 律诗及其对仗的认知探究
    上,不赘述。如果尾联用了对仗,如: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又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则不但和首联用了对仗一样,也局部打破了全诗的整齐对称中又有错落参差的认知心理格局,而且使全诗有似无归宿之感。如果一首律诗,四联全用对仗,如:杜甫《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4-15

  • “坼”与“浮”
    果联想。再谈其与尾联的关联。其与尾联也是因果联想,戎马未息,四海分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人为此泪满衣襟。“乾坤日夜浮”,注释译为“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这个注释既照应了上句的“坼”,又照应了下联中的“老病有孤舟”。因为日月星辰和大地“漂浮”才使人联想到“孤舟”的“漂浮”,属相似联想。从两个“照应”来看,此处翻译最精彩,同类的注释中,没有超过它的。但是,就本句而言,笔者认为将“浮”译为“漂浮”和“浮动”可能更好。如果译为“漂浮”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11期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