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

  • 正气之歌
    文/王充闾书端州郡斋壁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作者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直臣。《宋史》 本传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本诗就体现了这一点,格调高昂,气正言宜,倡直道而惩贪欲,读来有大义凛然、刚风掠面、酣畅淋漓之感。首联讲正心修身。说,涤除私欲,净化心灵,是立身做人的根本;奉行直道,公正廉明,是为政处事的良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24期2024-01-28

  • 公共图书馆助力地方文化传承
    献资源优势肇庆市端州图书馆是一个独立的文献情报部门,专门从事本地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工作。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历来对本地文献资源十分重视,积极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收集回来的地方文献由专人负责分编、加工、入库;同时还建立了地方文献专架和古籍室,有利于馆藏地方文献的长期妥善保存和充分有效利用。目前,肇庆市端州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8340册、古籍9848册、图片489册(份),地方期刊合订本1311册,地方光盘275张,建成了具有肇庆特色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职能

    文化产业 2023年32期2023-11-29

  • 星湖自语(外一章)
    ,只是一个荡漾着端州风情的湖。在成为湖之前,我不过是七星岩的一片烟雨。像面纱罩着岩前村的脸,只让她露出害羞的眼神。在成为湖之后,我有了六个子女,名字分别是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仙女湖,组成了七千多亩浩荡的风光,波澜壮阔,养活一尾尾鱼。我的每一滴,都是柔软的水性,在裂开的风中扬起花朵;每一朵,都有沧桑的历程;每个历程,都在一面镜面突现曲折的皱纹。在春天的故事里,每一阵风都为我刷新几片涟漪;每一次下雨,都为我冲净尘埃,澄清一下水中的倒影;每一天,

    星星·散文诗 2023年24期2023-11-08

  • 包拯不持一砚归
    著名的端砚出产地端州做地方官。包拯到任不久,就听说之前历任端州的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于是,他就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进了村,他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边工作一边埋怨官府要砚多,却付钱少。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上司的欢心。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块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要送给包拯。本来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3年32期2023-08-18

  • 黄亦的诗
    像一棵菩提,长于端州的梅庵路边高不过对面的建筑物却让我膜拜一世,仰望一生世相分属不同阶层的小人,从不多看君子一眼靠暗藏的玄机,摘取果实在关系学里,露出最得意的笑而君子隔着是非,反复擦拭着忍耐力与小人同乘一班地铁抵达不同的目的地一出站口,小人走得像个巨人昂首挺胸。但遇到一个盲女,躲闪一下矮下来在另一个出站口,君子走在比纸还薄的世道上没有终止慈善的思想,以温暖的目光扶起跌倒的老大爷在天与地之间,突出来的山很高很美但遮不住的世相留在生活里:卑鄙携崇高同行,小人与

    作品 2023年7期2023-07-18

  • 识不尽端砚之美
    之力”。肇庆古称端州,曾为宋徽宗赵佶封端王时的封地,他最爱不释手砚台,也是端砚。癸卯(兔)年春,我参加《环境》杂志组织的作家采风团,登上鼎湖山,没想到竟惊喜邂逅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星湖烟雨”,这方获国际旅游节特别奖的端砚巨制,高2.78米、宽3.98米,厚0.27米,重达4吨,石材源自烂柯山老坑,历时半载,经七位制砚名匠雕成。我细观这款端砚,雕工细腻,墨池四围,榕树烟柳葱郁,堤路岩山嶙峋,浩瀚碧澈湖中,龙舟竞渡,亭廊牌坊,相与呼应,石纹细密,圆润饱满,如

    环境 2023年5期2023-06-30

  • 漫步包河话包公
    包青天”之名始于端州任上。宋仁宗康定元年,包拯从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天长县令转任端州知军州事,这是包拯仕途中第一次担任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那时的端州是一个“土旷民惰,不力于耕,夷僚杂居”的蛮荒之地,且又远离中原,经济落后,语言不通。很多官员把到端州做官看作畏途,避恐不及,想法设法走门子,找关系,另谋升迁之道。然而,包拯接到任命后,却没有犹豫,没有抱怨,没有请托,义无反顾赶赴端州履职。当时有人好心劝他不要去端州,他说,朝廷既然委派我到端州任职,肯定有朝廷

    现代艺术 2023年4期2023-04-24

  • 包河侧畔话包公
    包公祠(在肇庆市端州区)在我故乡省会(合肥)旧城的东南面,有一条东西长约5公里的河,河面宽绰,亭台水榭,曲桥径渡。它就是包河。漫步在它浓荫如带的岸边,望着香花墩上那白墙青瓦的包公祠,不由得会对那位近千年前在民间被亲切称呼为“包青天”的包拯生出崇敬之情。那一湾清流的包河,相传是当年宋仁宗赐予包家的,以示嘉奖包拯的丰功伟绩。起初宋仁宗是想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包拯的,没想到包拯坚辞不受。他对仁宗皇帝说:“臣做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能要。”宋仁

    文史杂志 2023年1期2023-02-08

  • 肇庆市包公形象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
    涵宋名臣包拯曾在端州(今肇庆)任知州,民间也存在许多其人其事的典故。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示肇庆民众对宋朝名臣包拯在肇庆活动事迹的认识程度,发现目前肇庆包公文化的现状与潜在的不足。辅以正史中包拯在肇庆其人其事的史料发掘整理,以期丰满包拯的历史人物形象,使其更具历史厚重感,加深民众对肇庆包公形象的了解,更好地传播肇庆包公文化。一、正史中的包拯包拯,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卒于公元1062年,为宋朝名臣,从政26年,64岁辞世,谥“孝肃”。

    海风 2022年3期2022-06-09

  • 包拯 “不持一砚归”
    郑辰玉宋朝时,端州的特产端砚是皇家贡品。按理说有此特产,老百姓的生活应该丰衣足食。可包拯初到端州任知州的时候,百姓却过得苦不堪言。原来,是因为历任地方官趁着进贡的机会,额外索取数十倍的端砚中饱私囊。包拯到任后,一改陋习,严格规定老百姓只须按照进贡所需数目缴纳端砚,除此之外绝不多收,包拯也以身垂范不持一砚。在这样的制度下,端州百姓很快过上了好日子。三年任期满后,包拯临走时,成千上万的百姓泪洒码头。在百姓眼里,包拯不仅是端州的知州,更是所有人的恩人。为了表达对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1期2022-05-30

  • 在岭南“遇见”包公
    了见识。 古代的端州就在今天的肇庆市。端砚是端州特产,于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而四大名砚中,以端砚最为称著。行家说,端砚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所以有“呵气研墨”的说法。优良的石质和天然的花纹让历代文人陶醉以至痴迷。 而今在肇庆,端砚已经成为一种规模产业,各种形制的端砚争奇斗艳

    小品文选刊 2022年5期2022-05-13

  • 在岭南“遇见”包公
    长了见识。古代的端州就在今天的肇庆市。端砚是端州特产,于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而四大名砚中,以端砚最为称著。行家说,端砚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所以有“呵气研墨”的说法。优良的石质和天然的花纹让历代文人陶醉以至痴迷。而今在肇庆,端砚已经成为一种规模产业,各种形制的端砚争奇斗艳

    小品文选刊 2022年9期2022-05-10

  • 包拯造福岭南
    徽天长)县令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位于西江干流的中下游,也是岭南地区最早建制的州县之一。然而,当时的端州仍然相对落后,加上路途遥远,官员都不愿意到端州任职,不少地方官都由当地人临时代理,有些地方甚至长期缺官。但包拯接到任命通知后没有犹豫和抱怨,义无反顾地前往端州赴任。虽然经济落后,但端州有一样东西却很值钱,那就是砚台。端州的石砚质量上乘,堪称名贵,早在唐代,端砚便已闻名遐迩,并被列为朝廷贡品。一个地方有名优特产本是好事,但端州的历任大小官员中,却

    清风 2022年5期2022-04-15

  • 包拯造福岭南
    徽天长)县令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位于西江干流的中下游,也是岭南地区最早建制的州县之一。然而,当时的端州仍然相对落后,加上路途遥远,官员都不愿意到端州任职,不少地方官都由当地人临时代理,有些地方甚至长期缺官。但包拯接到任命通知后没有犹豫和抱怨,义无反顾地前往端州赴任。虽然经济落后,但端州有一样东西却很值钱,那就是砚台。端州的石砚质量上乘,堪称名贵,早在唐代,端砚便已闻名遐迩,并被列为朝廷贡品。一个地方有名优特产本是好事,但端州的历任大小官员中,却

    清风 2022年3期2022-03-19

  • 包青天的端州岁月
    徽天长)知县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位于西江中下游,也是岭南地区最早建制的州县之一。然而,相对于丰饶的中原和江南,当时的端州仍然相对落后,加上路途遥远,官员都不愿意到此任职,由朝廷委任的端州官员多是被贬谪过来的。但是,包拯接到任命通知后没有犹豫和抱怨,服从朝廷安排前往端州任职。虽然经济落后,但端州有一样东西却很值钱,那就是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自古就受到了文人墨客们的青睐,而端州产的端砚石质优良、质量上乘,入选“四大名砚”,十分名贵。早在唐代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1年10期2021-12-03

  • 包公肇庆形象的文化学演绎
    化名城,是包拯知端州留下不朽声誉的地方。包拯的历史文化形象因肇庆而更加具体生动,肇庆亦因特有包公文化遗迹而斐然国内。包拯作为肇庆文化名人,其文化形象近千年来累积了太多的文化演绎与再演绎,以黑脸包公的脸谱形象为例,人们似乎集体无意识地忽略了包拯的本真面目。肇庆本地传说的包拯政绩及其人神共存现象,同样证实了这种文化心态的一致性。对于一个历史积淀中活跃成长的文化事象,有必要对其历史与现实的交错进行清理,从而为肇庆的文化创意提供正本清源的前提条件。无论知端州的古人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7

  • 砚台与清官
    42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盛产端砚,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之际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却命令制造的端砚仅仅满足贡数即可,不得借机层层盘剥。他在任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段佳话千百年来被代代相传,还被衍变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包拯离任归朝时,男女老幼不约而同地来到码头,为这位“青天”送行。一些士绅官员发自内心地相赠礼物,但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依依不舍声中沿江而下。当来到羚羊峡时,本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狂

    领导文萃 2021年20期2021-11-05

  • 话说端砚
    为它出产于古代的端州(广东肇庆市),所以我們称呼它为“端砚”。端砚之所以出名,和它选择石料时特别严格分不开。端州地带开采出的砚石石质坚实幼嫩且温润如玉。它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纹饰让人为之陶醉痴迷,再加上制作砚石的师傅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广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用端石制作出的端砚石质非常细腻,有着“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的美称。要注意的是,只有用端州的端石制作出的砚才是端砚。端砚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初年刚开始生产的时候,它作为文人墨客书写的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29期2021-10-31

  • 砚台与清官
    42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盛产端砚,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之际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卻命令制造的端砚仅仅满足贡数即可,不得借机层层盘剥。他在任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段佳话千百年来被代代相传,还被衍变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包拯离任归朝时,男女老幼不约而同地来到码头,为这位“青天”送行。一些士绅官员发自内心地相赠礼物,但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依依不舍声中沿江而下。当来到羚羊峡时,本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狂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8期2021-08-06

  • 砚台与清官
    42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盛产端砚,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之际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却命令制造的端砚仅仅满足贡数即可,不得借机层层盘剥。他在任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段佳话千百年来被代代相传,还被衍变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包拯离任归朝时,男女老幼不约而同地来到码头,为这位“青天”送行。一些士绅官员发自内心地相赠礼物,但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依依不舍声中沿江而下。当来到羚羊峡时,本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狂

    思维与智慧 2021年22期2021-08-02

  • 端砚传奇
    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历朝历代曾出现过许多歌颂、赞美和论述端砚的诗文,而且在民间还广泛流传不少传说,更给端砚增加了神秘感。1 唐貞观年间,广东端州有一个穷秀才叫阿端,上山砍柴、进城卖柴,手不离书。人们叫他书痴。一天,阿端上山砍柴,一只团扇大的蝴蝶,总围着他盘旋。在砍柴回家的路上,他不慎一脚踩空,跌下山洞。2 不知过了多久,他从昏迷中醒来时,发现山洞中的藤萝和百只联首衔尾的彩蝶结成门帘堵

    连环画报 2021年2期2021-07-08

  • 本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融合
    改革的主要方向。端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无论从人文风采还是自然景观中都能提取出大量的文化素材,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素材。自古以来端州曾存在过无数文人墨客,这些先贤名流通过自己的文化行为将端州文化传承下来,在语文课外阅读中引进端州名人能够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可以调动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文化自信心。一、利用名人故事丰富课外阅读内容端州自古以来拥有较多的名人,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端州名人传记或者经典事迹,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类型,让学生能够在了解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2021-06-06

  • 本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融合
    改革的主要方向。端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无论从人文风采还是自然景观中都能提取出大量的文化素材,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素材。自古以来端州曾存在过无数文人墨客,这些先贤名流通过自己的文化行为将端州文化传承下来,在语文课外阅读中引进端州名人能够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可以调动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文化自信心。一、 利用名人故事丰富课外阅读内容端州自古以来拥有较多的名人,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端州名人传记或者经典事迹,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类型,让学生能够在了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2021-01-31

  • 砚台与清官
    42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盛产端砚,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之际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却命令制造的端砚仅仅满足贡数即可,不得借机层层盘剥。他在任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段佳话千百年来被代代相传,还被演变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包拯离任归朝时,男女老幼不约而同地来到码头,为这位“青天”送行。一些士绅官员发自内心地相赠礼物,但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依依不舍声中沿江而下。当来到羚羊峡时,本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狂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9期2021-01-01

  • 砚台与清官
    42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盛产端砚,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之机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却命令制造的端砚仅仅满足贡数即可,不得借机层层盘剥。他在任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段佳话千百年来被代代相传,还被衍变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包拯离任归朝时,男女老幼不约而同地来到码头,为这位“青天”送行。一些士绅官员发自内心地赠送礼物,但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依依不舍声中沿江而下,当来到羚羊峡时,本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狂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8期2021-01-01

  • 双向提升的城乡联动发展路
    交流的学校反馈,端州教师到达怀集学校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第二课堂等方面也能积极、主动、认真地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到怀集县实验小学交流任教教师张静负责指导该校青年教师黄水妹,她们共同辅导的2名学生参加2019年怀集县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中荣获小学组荣获二等奖,辅导2名学生参加梧州宝石节粤剧人物黏土作品比赛获得晋级资格,黄水妹以美术组优质课评比第一名代表参加怀集县实验小学优质课比赛。“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5期2020-05-28

  • 为黄赌毒撑“伞”的 公安局长
    录为肇庆市公安局端州分局民警。经过在刑警二中队副队长,派出所教导员、所长岗位上的历练,李少锋于2008年起担任端州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后升任副局长、局长等职务。李少锋的蜕变正是从当上治安大队大队长开始的。其辖区内有不少娱乐场所,公安机关要进行定期治安执法检查或者突击检查。因此,李少锋成了这些老板“围猎”的目标。仲豪在端州区有3家规模较大的游艺中心,每个游艺中心有上百台带有赌博性质的老虎机、水果机,游艺中心实行会员卡消费制,人流量很大,日进斗金。2008

    检察风云 2020年24期2020-03-15

  • 沈宝善“不带一砚归”
    ”要求很高。听说端州当地官员加大端砚贡额数十倍,从中谋取私利,决意革除陋弊,特命沈宝善到端州督造“老坑砚”。端砚,贵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自古以来,便是朝廷贡品,当地人将最早开采的端砚坑口,称为“老坑”。产自老坑的砚石,制成砚台,即是俗称的“老坑砚”,为砚中极品。端州地处边陲,虽然沈宝善之前一直在广东任职,但对端州的情况并不了解。身负重任的沈宝善赴任端州后,马不停蹄赶往当地。“老坑”位于端州市郊羚羊峡南岸端溪以东,邻近溪水江处。当地官府派出重兵把守,一向

    闽南风 2020年1期2020-03-02

  • 珠三角门户城市惠州和端州“山—湖—城—江”格局的形成机制
    发展较晚。惠州与端州(现肇庆)作为古代珠江地区的重要府城,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东江和西江进入珠江三角洲的门户城市,具有分领广东东西二翼的重要战略位置。两座城市在古代开展城市建设的时间相对较早,并持续千年在相同城址进行城市建设,均形成了“山—湖—城—江”的山水结构,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风景城市,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图1)。以往的研究往往从单一城市造景手法、审美意趣、水利和园林建设等角度出发,忽视了城市以及湖泊能够得以留存的原因和规律。通过分析研究历史上惠州与端

    风景园林 2019年9期2019-12-02

  • 像树一样站直(组章)
    白炳安我植根端州,树一样活着,不再年轻。修复心灵被钉过的伤口,看清自己的成长,才有了眺望的高度。可惜我挺直得像树一样,不会顺着风向弯腰,成了风打击的目标,留下内心的疼痛。树在雨水的滚烫里,脱了层皮,依然铁一样坚硬。尽管钉在身上的钉子,强制着树沉默,但疼痛是有声音的。我渴望以树的形态自由生长,在阳光下变得更安静;但风在端州的每一次吹刮,如狼嚎一样对着我,使我产生不安的情绪。一棵树在端州活了几十年,怎么会在风的打击下直不起腰?怎么会甘愿被风剃光了头,挪到新的地

    核桃源 2019年3期2019-11-14

  • 包拯与端砚
    清官叫包拯,曾在端州那个地方做知州。端州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用这种石头做出来的砚台就是端砚。自古以来,天下砚台首推端砚,端砚贵比黄金。以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给皇上进贡的名目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廷里有势力的人,以使自己做更大的官。包拯在端州任上时,仍然用自己破旧的普通砚台。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包拯,送来了上好的砚台,被他随手推开,并且杖责行贿官员,让贿赂者胆战心惊。当包拯在端州的任期满了,要坐船回去的时候,送行的百姓要送给他砚台,也被包拯谢绝

    启蒙(3-7岁) 2019年9期2019-10-11

  • 古诗词中的廉政文化
    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当时端州以产端砚著名,历任端州地方官趁以端砚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钱财以中饱私囊。端砚一事触发了作者的感慨,于是创作了《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首诗字字沥血,抒发其刚直坚贞、憎恶如仇的心绪。元曲包含人生感怀、世事悟道,既有塞北骏马西风,又有江南杏花春雨,其实元曲也有表现清正廉洁的优秀作品。元代宋方壶《山坡羊·道情》:“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

    党员生活·下 2019年7期2019-09-10

  • 论童声合唱基地对肇庆合唱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视,通过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合唱协会的不懈努力,中国合唱协会第二个童声合唱基地落户在美丽的端州。一、概述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基地落户端州2018年7月30日晚中国合唱协会(肇庆端州)童声合唱基地(下简称基地)揭牌仪式在肇庆学院艺术中心隆重举办,这是中国合唱协会在全国建立的第二个童声合唱基地。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小祥,肇庆市副市长陈宣群,肇庆学院党委副书记叶峥嵘,端州区领导谢少迪、黎沛荣等,及夏令营特邀合唱老师孟大鹏等七位专家出席了活动。李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2019-07-12

  • 蝶痴
    马晓红端州城外,有一画家,姓甚名谁,原籍何处,无人知晓。因其工于丹青,尤喜画蝶,人戏称其为“蝶痴”。“蝶痴”妻子早逝,膝下并无子嗣,独自隐居顶湖山中。此山绵延数十里,山势高峻,幽谷深远,四季树木茂密,早晚云绕雾障。山中居民甚少,垦地种黍,砍柴打猎,自给自足,乐在其中。“蝶痴”来此数载,平日不露其踪。唯有初一十五,布衣短褐,披蓑戴笠,至顶湖山庆云寺。于寺外寻一古柏虬枝,挂画三幅,待价而沽。偶有所获,尽数买酒,与人同醉,自得其乐。顶湖山庆云寺,建造年代甚久,声

    小小说月刊 2019年6期2019-06-25

  • 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博物馆展陈个性 ——以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包公文化陈列”为例
    —1042年)知端州(今肇庆)军州事3年,留下10余处遗迹、遗址和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及包公诞、包公巡游、包公戏等文化遗产,其时间跨度长、分布范围广、内容丰富、类型众多,无论是历史性还是文学艺术性,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主题陈列“德昭古今 行铸官范——包公文化陈列”在展陈的内容、形式和实物展品诸方面都紧扣肇庆地方文化特色,使展览个性非常鲜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详细剖析了包公文化陈列在内容确定、形式设计、展品选取等环节对地域文化的处理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展览效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6-24

  • 端砚(外二首)
    所有的石头我最爱端州端州所有的石头我最爱鼎湖梅花坑的喝过湖水的石头哟除了坚实的骨架还有润滑娇嫩的肌肤手指轻轻一按不仅有湛蓝碧绿沁出还有朵朵祥云祥云下新绽的梅花花枝上晨雨般的鹊鸣梅庐绮窗,有人呵气研墨颜筋柳骨,纵然过了一千三百年依然不虚不损,入木三分黄柚它们坐在落尽叶子的枝上怀念春天怀念一树花朵如今,满树的橙黄是它们说不出的忧伤而我是另一种果实也已步入深秋坐在人生之路的树梢听半生年华如叶片从耳旁纷纷落去暮色里我们都是微弱的灯盏用痛苦的橙黄映照对方,怀念彼此

    诗选刊 2019年3期2019-03-18

  • 肇庆 砚自端州取 泼墨舞西江
    西江第一州之称的端州,“肇庆”。她像一个美丽的少女,提一篮七星湖光,立在万顷碧波之上,看西江神韵风流千古,两岸叠翠,旭日东升……西江,作为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自西向东覆盖了滇黔桂粤四大省区,而它进入广东的第一站便是肇庆市的封开县,在这里,西江还与北边而来的贺江相汇。贺江,古称封水,是西江支流之一,一直是沟通岭南与中原主要交通线的一部分,串联南方海陆丝绸之路,中原的经济文化也由此向东南亚等海外国家传播。顺江入粤去一梦到端州端州,是现今肇庆市的古称。西江,给了

    珠江水运 2019年2期2019-02-18

  • 肇庆端州古城墙价值分析与当代保护规划
    10641)1 端州古城墙概况1.1 现状概况区位:端州古城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南临西江,北靠星湖与北岭,自古形成“山—湖—城—江”的山水城市格局。现状:端州古城墙始建于北宋仁宗皇祐年间,经历了千年的沧桑,现城墙主体基本保持完整,周长、位置仍跟始建时保持基本一致。现存古城墙周长2 801 m,东段403 m,西段长376 m,南段992 m、北段1 028 m,整体呈东西长,南北窄长方形。根据历史记载,城墙开四门,城门之上有门楼,城墙四角均有望楼,各城门外

    山西建筑 2019年3期2019-02-16

  • 像树一样站直(外二章)
    安(广东)我植根端州,树一样活着,不再年轻。修复心灵被钉过的伤口,看清自己的成长,才有了眺望的高度。可惜我挺直得像树一样,不会顺着风向弯腰,成了风打击的目标,留下内心的疼痛。树在雨水的滚烫里,脱了层皮,依然铁一样坚硬。尽管钉在身上的钉子,强制着树沉默,但疼痛是有声音的。我渴望以树的形态自由生长,在阳光下变得更安静;但风在端州的每一次吹刮,如狼嚎一样对着我,使我产生不安的情绪。一棵树在端州活了几十年,怎么会在风的打击下直不起腰?怎么会甘愿被风剃光了头,挪到新

    星星·散文诗 2018年36期2018-12-30

  • 温润如玉红丝砚
    青州红丝砚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宋代唐询(彦猷)《砚录》:“……自红丝石以下,可為砚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二,歙州鹜源石第三,归州大沱石四……”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唐彦猷作红丝砚,自号为天下第一。”清代王奇龄《西河集》赞曰:“《博物志》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青州红丝砚真可谓“大唐遗韵,千载文章”。本期“东方焦点”,让我们聚焦红丝砚,探析它的历史渊源、工艺特征和艺术市场,以便推

    东方收藏 2018年10期2018-05-14

  • 肇庆古城墙的选址与始建年代
    材料,隋唐时期,端州(高要)州(县)治即位于现古城及附近位置;宋皇祐五年(1053年)始筑土城,崇宁元年(1102年)开始包砖,历代都有或多或少的修缮。古城墙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肇庆古城墙;选址;包砖肇庆古城墙位于今天的肇庆市端州区,周长约2 800米,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宋崇宁元年(1102年)开始包砖,经历代不断修缮,几经兴废,至今城周保存基本完整,是国内为数不多、广东省内仅存的宋代包砖城墙。目前肇庆古城墙正在参与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8-01-02

  • 工程能否落地全在人心
    的。潘文郁到肇庆端州(今属广东肇庆)走马上任后,看到当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于是决定微服私访,了解情况。走访了当地几个长者后,潘文郁才知道这都是西江水惹的祸。原来肇庆位于广东省西江干流中下游,每年西江汛期,洪水都会蔓延到田地,咆哮的洪水冲毁了老百姓辛辛苦苦播种的农作物,还冲毁不少民房。当地由于长期受洪水的祸害,民不聊生,村民走的走,搬的搬,端州就越来越贫困。了解民情后,潘文郁命手下贴出告示,说要在端州一带修筑河道来防洪排涝。告示一贴出,百姓纷纷抱怨说:“这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4期2017-09-11

  • 肇庆市千年星岩书院考 ——包拯在肇庆兴建的首个公办学校
    在宝月台。包拯任端州知州的时间为1040-1042,屈指一算,星岩书院竟有千年历史。但星岩书院这个名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元丰年间(1078-1085)知州王洎就将其改为西石头痷,以区别于城东的石头痷(今天的阅江楼)。即使名称不同,星岩书院仍然是一座学校----肇庆市第一中学,所起到的作用和当年包拯建院是一样的,教化与培养人才。二、星岩书院建立的时代背景岭南的封建教育发展较晚,真正兴盛在唐代。为了加强对岭南的“文治教化”,在大部分州都设立了官办学校,私立学校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2017-07-13

  • 肇庆宝月湖区域环境设计初探
    荷香”为旧时的“端州八景”之一[1],已有300多年历史。宝月指宝月台,荷香指宝月湖中的荷花.宝月台位于端州文化馆位置,相传北宋年间,古端州建土城墙,在北门的池塘中筑起的土台,形如圆月称宝月台.包公任端州知郡事期间,选址宝月台,创立星岩书院[2].宝月公园位于宝月湖北侧,有东、南、北3个出入口,南门设在宝月路上,北门紧邻皇朝酒店连通端州路,东门通往天宁北路,东门南可通儿童公园.在儿童公园门口有2对石狮,相传是原宝月台观音庙遗物[3].宝月公园内有“宝月曲艺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6-24

  • 工程能否落地全在人心
    的。潘文郁到肇庆端州(今属广东肇庆)走马上任后,看到当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于是决定微服私访,了解情况。走访了当地几个长者后,潘文郁才知道这都是西江水惹的祸。原来肇庆位于广东省西江干流中下游,每年西江汛期,洪水都会蔓延到田地,咆哮的洪水冲毁了老百姓辛辛苦苦播种的农作物,还冲毁不少民房。当地由于长期受洪水的祸害,民不聊生,村民走的走,搬的搬,端州就越来越贫困。了解民情后,潘文郁命手下贴出告示,说要在端州一带修筑河道来防洪排涝。告示一贴出,百姓纷纷抱怨说:“这

    百家讲坛 2017年7期2017-04-27

  • 普惠金融视阈下地方性银行社区化经营的实证分析 ——以肇庆端州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
    伦肇亮(1、肇庆端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肇庆 526040 2、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40)普惠金融视阈下地方性银行社区化经营的实证分析 ——以肇庆端州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梁荣权1,伦肇亮2(1、肇庆端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肇庆 526040 2、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40)国务院普惠金融规划文件的印发,使社区银行的关注度再次升温,其发展成为现阶段热点之一。本文以肇庆端州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

    当代经济 2016年24期2016-12-28

  •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实践与思考 ——以肇庆市端州图书馆为例
    郑湘虹(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广东肇庆 526000)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实践与思考 ——以肇庆市端州图书馆为例郑湘虹(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广东肇庆 526000)少儿阅读推广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近年来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实践,从打造少儿文化服务品牌、创新服务手段、优秀图书推介、拓展服务领域、整合社会力量等方面,对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加强馆员阅读推广技能培训、建立和健全服务活动评估机制、倡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4期2016-12-01

  • 北宋周敦颐治端砚之贪
    庆广东肇庆,古称端州,此地所产砚台便称“端砚”。端砚创兴于唐初,唐中期风行全国,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作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因“发墨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而闻名天下,最为文人珍爱,因此历代文人墨客以拥有一块端砚为荣。北宋时,曾有一桩关于端砚的反贪之事。反贪主角是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开山鼻祖。他写的《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脍炙人口,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座右铭。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

    看历史 2016年5期2016-06-03

  • 现代化领航,端州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刚不久前,肇庆市端州区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称号。这标志着,端州成为肇庆市首个“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端州教育现代化实践,历经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强区建设、推进现代化先进区建设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端州教育从数量规模发展到硬件基础全面夯实、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内涵质量不断增强、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历程;这是一个端州教育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历程。目前,端州已基本建成规模发展、结构优化、层次清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8期2015-09-05

  • 苏轼岭南行迹考补
    还途中曾两次途经端州,时间分别在绍圣四年(1097年)五月初和元符三年(1100年)九、十月间,且至少有一次来游端州石室(七星岩)。苏轼;岭南;路径;端州;石室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大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闻名,世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苏轼虽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并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任礼部尚书,却一生仕途坎坷,几经沉浮。他晚年宦谪岭南,于绍圣元年(1094年)

    肇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1-31

  • 直道是身谋
    42岁的包拯出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产砚,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尤以石质优良、雕刻精美居首,被朝廷钦定为贡品。那些附庸风雅的权贵,均以能得到端砚为荣。因此,在端州任职的官员,似乎找到了一条升官的捷径,纷纷打着纳贡的幌子,以多出数十倍的数目征收,假公营私,拿着公家的东西去结交打点,跑官买官。包拯到端州任职后,首先想到的却不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官场陋规,而是减轻农民负担,自断这条升官捷径,悉数减去多余的征敛,只征收进贡的数目,领导也好,故交也好,批条

    清风 2014年9期2014-10-17

  • 包拯沉砚拒贿
    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当地盛产一种极为珍贵的特产——端砚,被列为朝廷贡品。当时许多官吏额外加征,或中饱私囊,或贿赂权贵。包拯不但一尘不染,还严格按贡额征收,余者由百姓自由买卖,砚工深为感激。包拯任职期满要离开端州,有一百姓精制一砚,悄悄塞到包拯船上。船行驶到采砚石的羚羊峡时,包公让书僮看行李中有无端州百姓财物,书僮如实禀报。包公一面向端州百姓鞠躬致谢,一面果断地将砚石掷入江中。后人为了表彰包公清廉,特意在其掷砚处修了一座纪念亭,名为“掷砚

    文史月刊 2014年5期2014-09-24

  • 端州公安的“街面行动队”
    晨,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的街道上已经少有行人和车辆。34岁的警察陈锐卿和同事将车停在一家小旅馆的对面,悄悄地蹲守起来。不远处,同一个小组的其他同事也把车分散停开。陈锐卿眼睛紧盯着对面的小旅馆,这一次,他们埋伏守候的是3名涉嫌盗销摩托车的嫌疑人,隶属于一个16人的作案团伙。就着车窗外并不明朗的月光,他从一排对讲机中挑出一个,向特别行动队总指挥李少锋汇报案情。与许多刑事案件的跟踪、抓捕现场不同,陈锐卿一人随身携带四部黑色砖头式对讲机。其中三部固定在不同频段,对应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7期2014-03-03

  • 正是今年风景好 千红万紫报春光
    何患前路尚修远,端州一论响神州!【注】 1.七星岩、鼎湖山、东城(宋城)、西江,皆肇庆名胜,隋置端州,宋升为肇庆府。2.“端州一论”,指此次业界人物在此地形成的有价值观点。五律三首(一)瑞雪送龙飞,春风迎蛇舞。癸巳改革年,处处是热土。(二)产权二十载,艰辛磨难多。笑踏千层浪,扬帆平安过。(三)金融创新潮,滨海逞英豪。代代产权军,年年传捷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主任 高峦《浪淘沙》迎春(中华新韵)辰巳岁轮更,回首征程,产权交易聚群雄。规范创新搏市场,甘苦豪情

    产权导刊 2013年2期2013-03-08

  • 汤显祖与利玛窦相会韶州考 ——重读《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
    州考 ——重读《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宋黎明(南京大学 思想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徐朔方教授首次指出,根据汤显祖《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诗人于1592年春在端州(肇庆)所遇为利玛窦和石方西。然而,这一观点近来遭到挑战,比如龚重谟教授争辩说,1592年春利玛窦不在端州而在韶州,而且利玛窦当时的称谓是“天竺僧”,并非汤诗中的“子”、“生”之类。本文证明汤显祖所见确为利玛窦和石方西,但见面地点不是端州而是韶州,而利玛窦当时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1-29

  • 包拯治理肇庆与中原文化的南传
    痛的事情。包拯的端州前任刘起陈、范雍、任旦、贾守文等成事不足。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三月甲寅,广州地界三百余人反宋。端州属南蛮百越之地,州官上任,首先是“备峒寇”,即准备对付从山谷走出来不服朝廷管治的土著俚僚族群。包拯上任后,察看民间疾苦,设法使俚僚落后的移动式山谷经济变为定居式农耕经济,让俚僚融合到汉人之中,曾经响彻山谷田峒的俚僚铜鼓被埋进地下,大量俚僚融合到汉人中去,促进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7期2010-08-15

  • 古朴简雅、自然圆润 ——简析钟道宇端砚系列小说的语言艺术
    类修辞手法及吸收端州地方语言的质朴与灵活,增强了表现力。古雅;自然;圆润;语言钟道宇的端砚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题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西江、端州、坑洞、砚村、端砚、制砚人,在一个个或悲或喜的故事中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作者对美丽的故乡端州以及千年端砚文化的缕缕深情。同时,钟道宇认为小说“怎么说”更重要[1]。端砚系列小说的语言风格恰如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的端州与端砚,古朴简雅、自然圆润。“大道至简”,简朴的语言是洗却铅华后的清爽宜人,是赤子之心的真情流露。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2-16

  • 包公写诗和诗写包公
    什么?原来包拯在端州作官时,曾在他的办公室写了一首诗,题名《书郡斋壁》。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身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读了这“郡斋句”,想到了包公的为人,清心治本,直道谋身,这“清规为我留”之涵意,也就不问可知了。“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这是宋衡“游香花墩谒包孝肃祠”的诗句。香花墩在古之庐州今之合肥,传说是包公读书处,后来建包孝肃祠于此。“绕祠四面尽芙蕖”,因称香花墩。后人多以咏荷花出淤泥

    读书 1982年12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