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

  • 沈德潜诗论中的读者意识及批评向度
    710127)沈德潜论诗重视继承和发挥“诗教”精神,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1]4的风教作用。文学作品就其最终目的而言是为了读者的接受而创作,作品中所承载的以“温柔敦厚”为核心的诗教精神亦需要被读者接受,这样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沈德潜尽管没有提出系统的阅读接受理论,但其诗论中已经包含了明显的读者意识。本文拟从读者身份的感知、涵泳的阅读方式以及读者角度对诗歌创作提出要求三个向度,分析沈德潜诗论中的读者意识。一、对读者阅读体验的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3-12-17

  • 沈德潜集外序文辑补
    231201)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康、雍、乾三朝著名诗人、诗论家、诗选家。众多诗人服膺其诗学,钦佩其人格,友朋弟子遍天下,所谓“乾、嘉以来之诗家,师传之广,未有如德潜者。”[1]3900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四册《沈德潜诗文集》,潘务正、李言点校,是迄今收录沈德潜诗文最完备的版本,为推进沈德潜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不过,由于沈德潜主盟诗坛数十年,又性情和善,喜与人交,为人题赠的诗文难免有未收入全集者。近年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3-01-05

  • 沈德潜序跋与古文观
    祝 福沈德潜序跋与古文观祝 福(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沈德潜作为乾隆时期的文坛“盟主”,其诗学创作及思想深受学界关注,而学界对其古文创作与古文观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沈德潜的古文中,二百余篇序跋占据了重要地位,数量多、质量高,呈现理、事、情三者兼备的创作风貌。其在宗旨论、源流论、创作论等古文理论方面,亦有丰富论述,反映出颇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沈德潜;序跋;古文;古文观沈德潜(1673年-1769年)是清前、中期重要的学者和文士,其坎坷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4

  • 沈德潜评选韩愈古文发微
    《读本》)中,沈德潜以韩愈文章为首,选录韩文数量最多、范围最广,对韩文的评点也深刻展现了评选家的笔力。从《读本》选录八家文数量来看,全书共30卷,380篇;韩文入选6卷,94篇,占据近1/4的总体篇幅,大幅领先其他七家文章。从《读本》的选录范围来看,涉及韩文文体的范围最广,包括论说、表状、书序、传记、碑文、墓志铭等,基本涵盖了韩文的创作文类。《读本》对韩文“优中选优”,做到了数量适中而质量又上乘;同时还在选录文章数量和文体范围上对八家文章做了隐形的横向比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8期2022-11-24

  • 沈德潜的“遇”与袁枚的“不遇”
    庶吉士。一个是沈德潜,“格调说”的代表人物,会试第65名,殿试后赐二甲第8名进士;另一位是袁枚,“性灵说”的主要倡导者,在诗歌创作上又是“乾隆三大家”之一,殿试二甲第5名进士。是年沈德潜67岁,而袁枚24岁,二人年辈几乎差了两代,但科举后则成为同年。在以科名为重的时代,考中进士是进入仕途的最佳入场券,无论是大器晚成的沈德潜,还是少年得志的袁枚,这一年对他们来说都是幸运年。对于沈德潜来说,更是他的转运年,因为截至乾隆三年他已经参加了17次乡试。当他长期蹭蹬于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4期2022-11-08

  • 《四库全书总目》清别集提要中沈德潜诗论探赜
    期的文学特点。沈德潜作为一位重要的清初文学家,因其特殊的生平经历,沈氏诗论以隐秘的方式散见于《总目》之中,如《总目》在《睫巢集》中评论道:“锴卜居盘山,优游泉石以终。故其诗意思萧散,挺然拔俗,大都有古松奇石之态。而刻意求高,务思摆脱,亦往往有劖削骨立,斧凿留痕。”[1]2595这段对李锴的评论文字实际上脱胎于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其原文为:“豸青系勋臣之后,当得大官,乃偕其配隐于盘山。有武攸绪风。既老,岁至京师,然一二日即归,人罕见其面。诗古奥峭削,自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0-21

  • 试析李梦阳、沈德潜二人的诗学观
    摘要:李梦阳、沈德潜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诗论家,二人均以唐代诗歌为宗,推崇“格调”。本文首先分析二人诗学主张的历史语境,窥其诗学观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阐述二人诗论中“格调”的内涵及实质,指出“格调”的差异所在;最后试图从诗之根本、诗格与人格之关系、新变方式这三个方面辨析二人的格调诗学观。关键词:李梦阳;沈德潜;诗学观;复古;格调一、诗学主张的历史语境弘治年间,孝宗皇帝施行了一系列积极明智的措施,如罢斥奸邪、任用贤能、广开言路等,使得士大夫士气高涨,积极进谏。在

    雨露风 2022年5期2022-06-19

  • “变调”与“正声” ——沈德潜的灾害诗与诗教思想
    格调诗学领袖的沈德潜,创作了一批数量众多、记述翔实、讽刺深刻的灾害诗,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一、沈德潜的灾害诗创作沈德潜一生长寿,自十余岁开始练笔,至九十六岁去世,其间近八十年时间写作了大量的诗歌及诗学著作。灾害诗在沈德潜诗集中不仅数量多,而且颇具特色,呈现出其生活时代的历史面貌和诗学思想。沈氏灾害诗主要收录于《一一斋诗》《竹啸轩诗钞》《归愚诗钞》《归愚诗钞馀集》等诗集之中,经过笔者统计,诗中描述的灾害类型及频次如表1。表1 沈德潜“灾害诗”中涉及的自然灾害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0

  • 沈德潜早年诗名传播问题考辨
    241000)沈德潜晚年受乾隆恩遇,从下层寒士一跃为诗坛领袖,成一时佳话。清人多认为两人交际已早,沈德潜至迟于雍正年间已被皇四子弘历所赏识。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中记载:“高宗尝于《南邦黎献集》中见公诗,赏之,谕大学士张文和公曰:‘沈德潜系老名士,有诗名。’命和《消夏十咏》及《落叶》诸诗,俱称旨,以后赓和遂不可胜纪。”[1]此事多书均曾记载,引起了学界关于沈德潜与乾隆恩遇离合的种种推测。有学者据此认为沈德潜早年藉藉无名,而鄂尔泰于雍正三年编纂的《南邦黎献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2-20

  • 沈德潜:人生七十才开始
    可能。也因此,沈德潜的人生,才会几百年来,一直为人品谈和嗟叹。困厄四十年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浙江吴兴。到沈德潜父亲一辈,沈家居住在苏州府长洲县葑门外竹墩村(今苏州姑苏区杨枝塘),沈德潜就出生在那里。沈德潜少年聪慧,兼读书勤奋用功,16岁前已经通读四书五经及《左传》《韩非子》《尉缭子》等书。此外,他又师从叶燮学诗。叶燮世称横山先生,是著名的诗人、诗论家,著有诗论专著《原诗》,这本书常被人与《文心雕龙》相提并

    苏州杂志 2021年3期2021-12-02

  • 浅谈乾嘉“江南名老士”沈德潜的诗歌创作
    名诗人、苏州人沈德潜一生致力于科举,但屡屡受挫,晚年被乾隆帝赏识,得“江南名老士”之赞誉。诗歌创作贯穿其一生,他主张“主盛唐,倡格调”和“温柔敦厚”诗论,不仅诗歌创作丰硕,而且在诗论方面亦有很高成就。研究其诗歌创作,对了解清代诗坛的风向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沈德潜 归愚诗钞集 温柔敦厚清代乾嘉时期苏州著名诗人、诗论家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谥号文悫。主张“主盛唐,倡格调”和“温柔敦厚”诗论,如王豫在《群雅集》中所论及:“论诗上溯《三百》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沈德潜游杭考
    241001)沈德潜享年九十七岁,其晚年编纂的《沈归愚自订年谱》于生平重要经历多有记载,然因年老回忆及记录简略,很多事件或误记或失载,因此虽为其亲自编订,却并不十分可靠。本文围绕其游杭之事,考察年谱记载的准确性及全面性。沈德潜一生数度游杭,除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高宗三次南巡随驾至西湖外,尚有多次游览或因事赴杭的经历。西湖、钱塘江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在他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形之于诗歌吟咏,然年谱中的记载疏漏甚多。兹结合沈氏及其友人的相关文献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14

  • 《论语》还价
    副宰相的高官。沈德潜的“著作权”沈德潜是乾隆时期有名的诗人,深受乾隆的宠信。乾隆有时会让沈德潜代笔写诗,然后收入自己的御制诗集里。作为回报,乾隆给了沈德潜很多赏赐,在他九十岁那年,还封他为“太子太傅”。但沈德潜并不甘心,退休后又悄悄地把代笔的作品编回了自己的诗集,跟皇帝抢起了“著作权”。这下惹恼了乾隆,在沈德潜死后,他下令追夺沈德潜官衔,毁墓戮尸。宋孝宗吃素宋孝宗性格仁孝,对禅位给自己的太上皇宋高宗十分关心。宋高宗在八十一岁时去世了,宋孝宗决定戴孝三年,坚

    故事会 2020年23期2020-12-04

  • 晚年的妥协:沈德潜《宋金三家诗选》编撰时期研究
    闻学院一、前言沈德潜在清代论诗主“格调”。现阶段,学界对沈德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一是探讨了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二研究其“格调”说与“温柔敦厚”说之关系;三是有关沈德潜诗歌创作的研究;四是探究关于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成就;五是关注沈德潜的诗歌选本,其中,对沈氏诗选中体现其诗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等选本上,而对《宋金三家诗选》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将关注点集中在此选本与沈氏诗论以及此选本所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2020-11-18

  • 一场被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双重误读的“诗学论争” ——袁枚、沈德潜诗学之争新探
    论叠兴,其中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三大诗学理论相继兴起而蔚然成风,应者云集,几乎笼罩了整个乾嘉诗坛。三大诗说的理论基础本有互相兼容之处,但更多的却是各家间的互相批评和责难,甚至是攻讦。尤其是“格调说”与“性灵说”之间,袁枚曾公开致书二通问难沈德潜,并在多处表达对沈德潜诗论的批评意见;而沈德潜的弟子王昶亦对袁枚的诗学有过批评(1)可参看武云清《论王昶与袁枚之争》(《文艺评论》2014年第4期)、龙野《论王昶对袁枚诗学的批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2期2020-11-17

  • 从“诗教”走向“忠孝”
    房等文学侍臣及沈德潜面前分别发表了一场极为严厉的文艺训话,明确标举“诗者,何忠孝而已耳?离忠孝而言诗,吾不知其为诗也!”(《沈德潜选国朝诗别裁集序》)其后,乾隆帝又将这篇训话收入《御制文集》,并刊刻以示天下。乾隆帝的这番训谕可谓是当时最高层对文艺的最高指示,即诗当以“忠孝”论,诗文写作应该服从于“忠孝”原则,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温柔敦厚”诗教观,一扫以往传统士大夫所认为的“歌诗合为事而作”,更不可能是“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或“信口信腕”“我手写我口”等

    古典文学知识 2020年4期2020-07-30

  • 沈德潜与乾隆诗坛
    吴兆路摘要:沈德潜是清代乾隆年间早期著名的一代诗文大家,向来被视为“格调说”的倡导者,其实它更具有深刻的丰富性和兼容性。他重視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但其早年的作品更接近社会民生,多反映老百姓的疾苦和社会凋敝,与所谓的“乾隆盛世”很不和谐;沈德潜论诗虽然在很多场合下有些道貌岸然,恐失“温柔敦厚”之旨,但他在具体论述和评价过程中,对这个尺度的把握却又特别宽泛。沈氏的诗学独树一帜,其特点不是能仅用“格调”一词就能概括的。其文学地位的稳定确立,与其独特的人生

    江淮论坛 2020年1期2020-04-10

  • 《明诗别裁集》删诗改诗例说
    1]2此句可见沈德潜对于删改诗的一个基本认知,即删改诗句是对于原作的润色,只有改动不合理之处,其诗才近于完美。排除编者个人的删改习惯,我们能够看出,《明诗别裁集》不仅仅是一个诗歌选本,更是沈德潜想以此来宣扬自己诗学主张的著作。此选本是用来辅翼诗教的,是用来拯救清初诗坛的弊端,改变时人对明诗的偏激评价,以使诗歌朝着雅正、复古方向发展的指路牌,所以凡是不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诗句都要加以改正,以达到典范作用。本文对于删改诗句的判断,是以诗人较早的原始文集为依据,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5

  • 沈德潜佚文辑补
    231201)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享年98岁。沈德潜的一生,历经康乾盛世,其论诗主张温柔敦厚诗教说,注重格法和才情,是清代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沈德潜诗文集》,共四册,潘务正、李言点校,是迄今收录沈德潜诗文最完备的版本。但是,由于沈德潜高寿,主盟诗坛长达数十年,又性情和厚,喜与人交,为人题赠的诗文多有未收入全集者。今辑得沈德潜集外佚文六篇,整理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0年2期2020-02-11

  • 沈德潜八次编修地方志
    06)提 要:沈德潜是清朝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诗论家,一生从事诗选、诗学,成果著卓。他同时也是一位方志专家,一生8次参加方志编修,6次担任总裁(或称总纂),为优秀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亦留下了不少有关方志编修的真知灼见。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生最大的追求能做两件事:第一件是科举功名,考取科举,获得功名,可以升官发财,可以光宗耀祖。第二件是编史修志,编史是“隔代编史”,一般不大可能遇到,因而最大的希望是能编修一部地方志,亦可以清史留名。清代沈德潜是个幸运者,一生

    江苏地方志 2019年6期2020-01-16

  • 论《说诗晬语》对《诗经》的接受
    发展历史,是对沈德潜早期《唐诗别裁集》《古诗源》《明诗别裁集》等诗歌选集中所体现的诗学思想较为集中的反映。沈德潜《说诗晬语》自序云:“每钟残镫灺候,有触即书。或准古贤,或抽心绪,时日既积,纸墨遂多。命曰‘晬语’。”[1]“晬语”即零碎之语,“有触即书”式的感悟性随笔,由此可以看出沈德潜对于《说诗晬语》的定位类似于中国传统诗话。《说诗晬语》有大量关于《诗经》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上卷一则至三十六则,散见于下卷六十一则至八十八则,这些评语虽相对零散,未形成完整的体

    文化学刊 2019年7期2019-12-26

  • 论《古诗源》对汉诗的独特定位
    )《古诗源》是沈德潜系列诗歌选本中较有影响的选本之一,承载着他的诗学理想、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是历来的研究焦点和热点。学界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选本整体、沈氏诗学理念、古诗诗学观念等方面,如冯善保的《沈德潜与〈古诗源〉》(《江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张晓彭的《沈德潜〈古诗源〉的价值》(《南都学坛》2008年第3期)、周军《沈德潜格调说的范本—— 〈古诗源〉》(《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等。与沈德潜的唐诗观、宋诗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相比,沈德潜汉代诗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3期2019-09-11

  •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对韦应物的独特定位
    475001)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影响力较大的唐诗经典选本,其选诗的选录标准跳出唐人选唐诗不收李杜诗的窠臼,明确表明以李白、杜甫为宗。沈德潜将唐诗体裁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长律、五绝、七绝三体七类,并有选择的收入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其中,从选诗数量上看,《唐诗别裁集》选入唐代诗人作品的前五名分别是杜甫(255首)、李白(140首)、王维(104首)、韦应物(63首)、白居易(61首)。由选诗数量体现出沈德潜对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王维三

    阴山学刊 2019年3期2019-06-17

  • 《湖海诗传》关涉沈德潜“格调”说资料的被误引
    朱则杰关于沈德潜倡导“格调”说,学术界长期以来盛传着一条据说出自王昶所辑《湖海诗传》的资料,由繁到简大致有如下三种版本:第一种版本:其时(,)叶燮门人苏州沈德潜独持格调说,崇奉盛唐而排斥宋诗,与杭州厉鹗对峙……以汉魏盛唐倡于吴下。第二种版本:苏州沈德潜独持格调说,崇奉盛唐而排斥宋诗(,)……以汉魏盛唐倡于吴下。第三种版本:苏州沈德潜独持格调说,崇奉盛唐而排斥宋诗,以汉魏盛唐倡于吴下。引用到这条资料的论著,笔者所见至少有几十处之多(因涉及面太广,具体从略)。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2期2019-04-04

  • “谁道鲇鱼上竹竿?老年恩遇海天宽”
    陆平沈德潜是清中叶享有盛誉的诗人、诗选家和诗论家,他的诗歌作品数量可观,也颇见艺术功力。尤其在绝句一体上,他不仅提出了独具只眼的论见,在创作上也付诸了相应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堪称清中叶的一位绝句大家。在绝句一体中,沈德潜有奉和应制绝句26首,均为七绝,集中收录在清乾隆三年(1738)序刊本《沈归愚诗文全集》之《归愚诗钞》卷八和《恭颂南巡诗》卷十八中。(1)对于奉和应制诗历来都有批评之声,如清代诗论家吴乔曾对奉和应制诗千人一面的恶俗现象提出尖锐批评:况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2019-01-10

  • 沈德潜格调说及其儒家诗学立场
    系的中心地位。沈德潜以格调作为论诗的标准,所以他被视为格调派的代表。同时他的格调论与明人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阐述沈德潜的格调说和他的儒家史学立场,探讨他的诗学观念。关键词:沈德潜;格调说;儒家;诗学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詩学发展的高潮,众多诗学大家对诗歌风貌的构建、诗歌名篇的筛选以及历代诗人的褒贬评价是通过选本而直接体现的,沈德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人。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他们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沈德潜对汉代诗歌的接受
    100089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清代著名诗人、诗学批评家。沈德潜一直被视为清中叶尊唐诗学的健将和格调诗学的倡领者,而他对古代诗歌也做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与构建工作,显示出难得的系统性。沈德潜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说诗晬语》,又编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从中可见他构建诗学理论体系的努力。沈德潜对汉代诗歌的接受,是其诗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和评价汉代诗歌时,沈德潜秉持儒家传统诗学观念,力主温柔敦厚,从整体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4-03

  • 试论《说诗啐语》杜甫研究
    帮助。关键词:沈德潜《说诗晬语》 杜甫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清代诗人、诗评家。其著作《说诗啐语》。以松散的笔记体行文,论诗开宗明义,标举诗教,仰溯《风》《骚》,乃至汉魏六朝、唐宋而下。清代是杜甫研究的高峰时代。而作者沈德潜自身论诗,一方面高举“格调”论,主张诗歌“温柔敦厚”准则,另一方面尊崇唐诗诗歌,“诗圣”杜甫自然成为其标榜的对象。此外,其师叶燮论诗也极推杜甫,《原诗》曾论:“杜甫之诗独贯古今”。故而,沈德潜对于杜甫之论,可初窥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9期2018-02-03

  • 《明诗别裁集》与沈德潜的复古诗学
    明诗别裁集》与沈德潜的复古诗学李 程(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明诗别裁集》是明诗批评史上极具理论特色的一部总集。沈德潜通过编选《明诗别裁集》,构建起其复古诗学整体性的历史脉络,体现出“仰溯风雅”,向儒家诗教传统回归的思想。《明诗别裁集》旨在通过“别裁伪体”以“亲风雅”,树立其诗学思想的明诗批评旗帜。沈德潜对于明诗的定位是“陵宋跞元”。《明诗别裁集》以风雅之“正”来观照整个明代诗歌史,试图确立自《诗经》以来的儒家诗教传统,“明诗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1-02

  • 沈德潜的哀悼诗
    10630]论沈德潜的哀悼诗⊙程丹青[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510630]沈德潜现存九十余首哀悼诗,其独到之处是在述哀之余还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之叹、人生如梦之感,哀伤、悲愤之中也透露出一种看透生死的坦然。艺术上多以朴实平易的语言,通过细腻幽微的手法来表达对亡者的哀悼之情,叠词的大量运用以及今昔对比的描写也增加了诗人的情感密度。其中以哀悼亡妻之诗尤为感人,也展现了诗人的至真、至性、至情。缺点则是诗歌的用典用词和叙述结构比较单一,缺少新意。沈德潜 哀悼诗 以情

    名作欣赏 2017年32期2017-11-28

  • 王昶“宗唐显宋”的诗学思想
    ,王昶虽然师从沈德潜,但是并没有因此忽略宋诗,表明了他客观的态度。【关键词】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沈德潜;宗唐显宋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223-02王昶师从“格调派”创始人沈德潜沈德潜十分尊崇唐代的诗歌,并且十分反对宋代的学问之诗。王昶由于受到沈德潜的影响,诗歌亦尊崇“宗唐”的理念。但是王昶对宋诗却不持否定的态度,表现了他“宗唐显宋”的诗学思想。一、“宗唐”思想诗歌发展到清代,是继唐朝之

    戏剧之家 2017年18期2017-10-25

  • 沈德潜的生前名与身后事
    1739),是沈德潜的转运年——或许在头年八月他第17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时,事情已在悄悄地起变化——会试中第65名,殿试后,67岁的他终于高中二甲第8名进士。俗话说“人生七十始开始”,70岁的他在乾隆七年(1742)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此后更是际遇非凡,官运直线上升,数年间仕至礼部侍郎(正二品)。致仕后,一度加衔为礼部尚书(从一品)、太子太傅(从一品),食正一品俸。倘若此生不遇乾隆帝,他恐怕只能以一老名士而终老乡间泉林,其官位不能至清要,亦不会被

    粤海风 2017年4期2017-08-17

  • 从《说诗晬语》看沈德潜的诗学思想
    摘 要:沈德潜以《说诗晬语》为中心,提出了不少新的诗学理论。《说诗晬语》以体制嬗变为脉络,以源流相继为特征,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主张恢复温柔敦厚的儒家詩教观,同时又注重诗歌的审美作用,丰富了我国诗歌批评的经验,对后世的诗歌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过分注重诗教的诗学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客观的评价。关键词:沈德潜;《说诗晬语》;诗教观;诗学价值意义作者简介:李芳(1990.3-),女,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人,辽宁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明诗别裁集》诗学审美论
    很深入地研究,沈德潜在吸收前代诗学评论家思想的基础上独成派别,提出格调说,其诗学理论在《明诗别裁集》中得以充分展现。沈德潜在评论明诗创作的同时系统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学审美标准,涉及的内容既有对诗歌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也有对他人诗歌创作观的批判继承,更有对诗歌格调论新观点的全面表述。[关键词]《明诗别裁集》;雅;格;淡;化[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7)03—0044—05清代中叶诗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发

    北方论丛 2017年3期2017-05-30

  • “朝野离立”背景下的诗学论争:沈德潜与厉鹗关系辨
    下的诗学论争:沈德潜与厉鹗关系辨吴华峰(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17)沈德潜与厉鹗是雍乾时期在朝诗人与在野诗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清代诗史中“朝野离立”诗学特点的典型。沈德潜与厉鹗于雍正九年共入《西湖志》志局时相识,彼时二人诗学观虽有分歧,但相处融洽。随着乾隆年间沈德潜地位的不断提高,他开始公开指责厉鹗偏于宋调的创作方式,并最终通过《国朝诗别裁集》的评选,将厉鹗诗歌纳入自己宗唐的诗学体系。朝野离立;厉鹗;沈德潜;诗学论争严迪昌先生认为,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2-24

  • 最高枪手的下场
    张建中江南名士沈德潜作得一手好诗,入翰林后,乾隆十分喜爱他的诗,被安排到南书房,挂上了“上行走”的头衔。沈德潜善于迎合圣意,深得乾隆的恩宠,乾隆每有诗作都会交由沈德潜来润色。乾隆不仅在官职上对沈德潜恩宠有加,更是把这种君臣关系提升到朋友的关系,乾隆有一句诗如此形容他们的关系:“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这句诗里,乾隆把沈德潜比作故人。而沈德潜知道乾隆对自己恩宠有加,不但不把替皇帝修改诗作的事情保密反而是四处炫耀,他常对一些文人说起乾隆哪首诗是经过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8期2016-10-22

  • 沈德潜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范庆茹摘 要:沈德潜的诗学观围绕着其诗学核心格调说和审美原则“温柔敦厚”而展开,他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上溯诗歌之源,从儒家经典《诗经》中汲取写诗的规范,坚持含蓄委婉之道,立意要正,重言外之意。沈德潜既重视诗的教化作用,但是也重视诗歌的艺术价值。“仰溯风雅,诗道始尊”,沈德潜认为理想的文学是像《诗经》一样,既具有“善”的内涵,又具有“美”的表达。沈德潜借用对诗的评论,来诠释《诗经》的美学风格。关键词:沈德潜;格调说;温柔敦厚;《诗经》正式对沈德潜的诗论有较为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2016-06-30

  • 《唐诗三百首》不收李贺诗原因新探
    ;唐诗三百首;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目前,关于李贺诗未入选《唐诗三百首》原因探析方面的论文有李德辉的《为什么未选李贺的诗》(以下简称“李文”)和邹爽的《李贺诗未入选原因探析》(以下简称“邹文”)。这两篇文章均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但仍有缺失和有待商榷的地方。孙洙在序中提到自己的选诗标准:“世俗儿童就学,即受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期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3-29

  • 沈德潜格调说研究述评
    411105)沈德潜格调说研究述评阳 晓(湘潭大学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从沈德潜格调说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形成背景与渊源、格调说与其他主要诗学体系的互动及格调说的影响与文化意义等四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学人们关于沈德潜格调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启发。沈德潜;格调说;研究综述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谥文悫,江南长洲(今苏州市)人。他大器晚成,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第,时年已六十七,以“江南老名士”得到乾隆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25

  • 勿忘推恩施惠
    小刀清朝诗人沈德潜生前极得乾隆皇帝的恩宠,乾隆皇帝每有诗作,都会交由沈德潜来润色,这在历朝历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见的。乾隆皇帝不仅在官职上对沈德潜恩宠有加,更是把这种君臣关系提升到朋友的关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诗如此形容他们的关系: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这句诗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潜比作故人。在历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门生就已经是最高的荣耀了,而乾隆皇帝却把沈德潜比为“故人”,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沈德潜的宠爱。而沈德潜知道乾隆皇帝对自己恩宠有加,不但不把替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10期2015-10-22

  • 御用枪手不好做
    名的一个,名叫沈德潜。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岁,而且位极人臣,官拜太子太傅,虽说是个名誉衔,但有清一朝,能有这个头衔的人像白乌鸦一样稀少。此公到八十多岁退休之前,一直没有离开皇帝的身边。如此好运的沈德潜,唯一的凭借,就是一手好诗,以及低调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因此,有人认为,沈德潜其实是乾隆的枪手,乾隆的诗,实际上是沈的手笔。老名士兼老大臣的沈德潜,十几年伴君伴虎,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没有透露半点“给皇帝改文章”的得意,由此

    凤凰资讯报 2015年8期2015-06-10

  • 勿忘推恩施惠
    小刀清朝诗人沈德潜生前极得乾隆皇帝的恩宠,乾隆皇帝每有诗作,都会交由沈德潜来润色,这在历朝历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见的。乾隆皇帝不仅在官职上对沈德潜恩宠有加,更是把这种君臣关系提升到朋友的关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诗如此形容他们的关系: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这句诗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潜比作故人。在历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门生就已经是最高的荣耀了,而乾隆皇帝却把沈德潜比为故人,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沈德潜的宠爱。而沈德潜知道乾隆皇帝对自己恩宠有加,不但不把替皇帝

    杂文选刊 2015年3期2015-05-14

  • 《唐宋八家文读本》与沈德潜的古文理论 ——兼及沈德潜古文理论与诗歌理论的互通与互补
    215500)沈德潜是清代著名诗人,所著《说诗晬语》是集中阐释其诗论主张的诗话名作。中国古代文人多诗文兼工,沈德潜的古文也有其自身面目,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说:“归愚积学工文,古文词跌宕夷犹。”[1]415作为著名文人,沈德潜热衷于诗文评选,他编选的《唐诗别裁集》等多种诗歌选本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而他评选的古文选本《唐宋八家文读本》*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流传较广,在清代有多种刻本,还传到日本。据《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10

  • 清人批评沈德潜辨析
    241000)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历经康、雍、乾三世,是乾隆时期执掌诗坛的盟主,在清代中期占有重要地位。纵观德潜一生,其诗歌上的贡献主要在创作和批评两个方面:创作有《归愚诗钞》五十八卷和《归愚诗钞餘集》二十卷;批评主要是其诗学专著《说诗晬语》和诗歌选本如《唐诗别裁集》《古诗源》《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宋金三家诗选》等,归愚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并取得成就,受到时人好评。如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竹啸轩诗钞小传》:“归愚积学工文,古文辞跌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07

  • 沈德潜《宋金三家诗选》探析
    组成部分。作为沈德潜最后一个诗歌选本,他先选定陆游、元好问的诗,并写好了例言和评语,继而选定苏轼诗,未及加评而卒。《宋金三家诗选》规模较小,评点简略,侧重于诗意的阐发,较少对诗歌体制风格方面的分析。一 《宋金三家诗选》的成书依据和编选原因王宏林《沈德潜诗学思想研究》一书统计显示,《宋金三家诗选》和乾隆《御选唐宋诗醇》一样,于宋只选苏轼和陆游两人。并且,苏轼入选的185首诗有142首重出,比例达77%。另外,沈氏所选的134首元好问诗有80首见于康熙《御选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3-31

  • 清乾嘉间三大诗说并论
    诗学十分发达,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与翁方纲的肌理说三足鼎立。沈德潜的“格调说”实质就是温柔敦厚的风雅说的外现,强调诗歌应“理性情”、“善伦物”,同时“亦须论法”。袁枚的“性灵说”也讲“性情”,但他所说的“性情”恰恰是与“人伦”相对的童心、个人、自然、生命,是生命与情感的感动与兴会,尤其是灵机的一动,尽管从根本上说这些与孔门诗学并不相违。针对格调、性灵等说,翁方纲提出了大不相同的“肌理说”,主张诗歌应该义理、肌理、文理三者皆备。其中,“义理”是其最深

    西部学刊 2014年1期2014-02-14

  • 一“抢”一“推”两重天
    郭龙清朝的诗人沈德潜生前极得皇帝乾隆的恩宠。乾隆皇帝每有一些诗作都会交由沈德潜来润色,这在历朝历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见的,而沈德潜的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就是他80多岁退休以后还升为太子太傅。乾隆皇帝不仅在官职上对沈德潜恩宠有加,更是把这种君臣关系提升到朋友的关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诗就是形容他们的关系: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这句诗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潜比做故人。在历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门生就已经是最高的荣耀了,而乾隆皇帝却把沈德潜比做故人,由此可见乾隆

    领导文萃 2013年16期2013-11-15

  • 试论沈德潜和王士禛诗学主张之异同——以《古诗源》和《古诗笺》为例
    00)王士禛和沈德潜是清代两大诗学派别的代表人物,两人的诗学主张都注重诗的意境,不过“渔洋欣赏隐居于山水田园的‘清远’之作,故归之于有味无味的‘神韵’;德潜主张有益‘诗教’、有补世道人心的‘中正平和’之作,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标准的‘格调’”[1]。今以二人的两个古诗选本《古诗源》和《古诗笺》为例,具体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一、《古诗源》注重诗的源头,《古诗笺》强调诗的发展沈德潜在《古诗源》序言开篇中说:“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祭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9-30

  • “城南诗社”考论
    1—1772)沈德潜参加过的一个诗歌社团。与杭州西湖地区相似,苏州也是清代结社的一个中心,而“城南诗社”可谓太湖地区诗社的代表。该诗社影响广泛,这与其创始人沈德潜的显著诗名也有一定关系。沈德潜(1671—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目前,学界对这个诗社的研究不多,通常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1

  • 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关系初探
    256400)沈德潜是继王士禛之后,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论诗主格调说,与王士禛神韵说、袁枚性灵说和翁方纲肌理说并称清代四大诗说,影响巨大。在康熙诗坛的六大家中,赵执信与王士禛论诗不合,赵执信著《谈龙录》攻讦王士禛,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深深影响了乾嘉诗坛。沈德潜与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在对王、赵诗学之争的评判上,沈德潜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对赵执信《谈龙录》不以为然。但这并不妨碍沈德潜在构建其诗学理论时,吸收赵执信论诗的有益成分,以矫正王士禛的神韵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和皇帝抢著作权的下场
    友。乾隆年间的沈德潜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这份殊荣。沈德潛早年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屡战屡败。但他比有着同样经历的蒲松龄要幸运得多,在坚持考了50多年后,他终于在67岁高龄被乾隆钦点为“天子门生”。其实沈德潜这次高中,不只是因为试题答得好,还因为运气好,考试时刚好碰上乾隆来“视察”,皇帝在考生名单里看到了沈的名字,便有意无意地对考官说了一句:“听说这个人很会写诗啊!”考官都是职场里的老狐狸,哪能听不出领导的弦外之音,于是连试卷都没看,就把老沈提拔为殿试二甲。乾隆见

    百家讲坛 2012年17期2012-02-11

  • 沈德潜对“温柔敦厚”诗教的再阐释
    )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论诗特别重视“格调”和“诗教”,对儒家传统诗教中“温柔敦厚”的观点进行了重新阐释。过去一些研究者对沈德潜“温柔敦厚”的诗论多持批判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是有失偏颇的。假若对沈氏的诗论进行整体把握,就会发现其并不完全拘泥于儒家传统诗教观点,他多次引用“情至”和“至情”等概念来品评诗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一、“温柔敦厚”诗教的艺术原则所谓“诗教”,最初见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的三个层次
    215123)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的三个层次王玉媛(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并加以具体化。“温柔敦厚”说涉及人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方式三个层次:主张人格为先,这是“温柔敦厚”说的前提与基础;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道人心;在诗歌表现方式上,主张含蓄蕴籍、渊涵婉曲。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说,是清初以来诗坛重倡诗教、重整儒家诗学传统的必然结果。此种学说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局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7期2010-04-04

  • 皇帝的衬衣不好洗
    有名的一个,叫沈德潜。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岁,在今天也算长寿公了。此公不仅活的长,而且位极人臣,官拜太子太傅,虽说是个名誉衔,但有清一朝,能有这个头衔的人像白乌鸦一样稀少。沈德潜活得长,但发迹却很晚,考上进士,点翰林那年,已经是六十七岁皤然一老了。不过,科场蹭蹬的沈德潜,却是一个名满江南的老名士,诗做得好。据说入翰林后,沈德潜例行考试并没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仅没有给发下去做知县,反而走进皇帝的南书房,挂上了“上行走”的头衔,从此一路

    国学 2009年6期2009-09-27

  • 沈德潜的宋诗观
    格调说”的盟主沈德潜表现出兼容并蓄的态度。他自言“未尝贬斥宋诗”,编选了《宋金三家诗选》,对苏轼、陆游等宋代诗人大加赞赏。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也选了不少有宋诗风格的作品。但同时,沈德潜又坚定地保持着以唐诗为尊的立场。面对宋诗,沈德潜的根本态度是:宋诗可以存在,但只是在以盛唐为尊的基础上对诗坛的一种补充;宋诗也不是不可以学,但必须做出一定的限制,绝不能让学习宋诗成为诗坛的主流。总体来看,沈德潜之所以能成为清代“格调说”的盟主,原因之一正在于,他以较为合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3-09

  • 皇帝的衬衣不好洗
    名的一个,名叫沈德潜。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岁,在今天也算长寿。不仅活得长,而且位极人臣,官拜太子太傅,清一朝,能有这个头衔的人像白乌鸦一样稀少。沈德潜活得长,但发迹却很晚,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那年,已经六十七岁了。不过,科场蹭蹬的沈德潜,却是一个名满江南的老名士。此公到八十多岁退休(致仕)之前,一直没有离开皇帝的身边。如此好运的沈德潜,惟一的凭借,就是自家的一手好诗,以及低调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因此,有人认为,沈德潜其实是乾隆的枪手

    意林 2009年4期2009-02-11

  • 皇帝的衬衣不好洗
    名的一个,名叫沈德潜。他发迹很晚。考上进士,点翰林那年,已经六十七岁皤然一老了。不过,科场蹭蹬的沈德潜,却是一个名满江南的老名士,诗做得好。据说入翰林后,沈德潜例行考试并没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仅没有给发下去做知县。反而走进皇帝的南书房,挂上了“上行走”的头衔,从此一路畅通,翻着跟头升了上去。但是有一点,就是此公到八十多岁退休(致仕)之前,一直没有离开皇帝的身边。如此好运的沈德潜,惟一的凭借,就是自家的一手好诗,以及低调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皇帝

    杂文选刊 2009年1期2009-02-11

  • 皇帝的衬衣不好洗
    较有名的一个叫沈德潜,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97岁,在今天也算长寿公了。此公不仅活得长,而且位极人臣,官拜太子太傅,虽说是个名誉衔,但有清一朝,能有这个头衔的人像白乌鸦一样稀少。沈德潜活得长,但发迹却很晚,考中进士点翰林那年,已经是67岁皤然一老了。不过,科场蹭蹬的沈德潜,却是一个名满江南的老名士,诗作得好。据说入翰林后,沈德潜例行考试并没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仅没有被发下去做知县,反而走进皇帝的南书房,挂上了“上行走”的头衔,从此一路畅通,

    百家讲坛 2008年22期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