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霉

  • 20 种卵菌杀菌剂对海南万宁胡椒瘟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
    形态被认为是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2],后来发现,马来西亚胡椒瘟病菌游动孢子囊形态更接近于当地的辣椒疫霉P.capsici[3]。在国内,张开明等[4]根据孢子囊特征认为中国华南地区胡椒瘟病的病原菌有2 种,辣椒疫霉和寄生疫霉P.parasitica;桑利伟等[5]调研海南省胡椒病害时发现,胡椒瘟病菌孢子囊形态特征与辣椒疫霉一致,且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与辣椒疫霉

    农药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10-19

  • 根部内生真菌—寄生疫霉—拟南芥互作模式体系的构建与鉴定
    尚不甚明了。寄生疫霉(P.parasitica)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侵染包括马铃薯、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L.)、烟草(NicotianatabacumL.)和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等多种植物[20]。同时,寄生疫霉具有较为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寄生疫霉转化子,可观察病菌侵染植物细胞的整个过程[21]。因此,寄生疫霉被作为一种重要模式卵菌进行植物与病原卵菌的互作机制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业学报 2023年10期2023-10-17

  • 马铃薯与致病疫霉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ght)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侵染马铃薯造成的毁灭性病害,也是目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其历史上直接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馑而备受关注,100多年来,科学家持续不断地与迅速变异的晚疫病菌作斗争。目前,我国大量栽培中感、高感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达50%,受晚疫病威胁大[9-12]。近年来,我国晚疫病发生范围广、危害大,年平均发病面积近200万hm2,可达马铃薯平均种植面积的40%;2012

    植物保护 2023年5期2023-10-16

  • 马铃薯StCYP83基因家族鉴定及其抗晚疫病的功能分析
    ,分析其响应致病疫霉()侵染的表达模式,挖掘具有抗晚疫病功能的并解析其免疫机制,为马铃薯抗晚疫病分子育种提供新型抗性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双向BLAST法鉴定基因家族成员,通过ExPASy Prot Param、Cell-Ploc 2.0、ESPript等软件分析StCYP83蛋白序列基本信息、亚细胞定位情况、保守基序;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响应致病疫霉侵染的表达模式;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本氏烟瞬时表达体系和马铃薯过表达(OE)稳定转化植株分析候选基因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3年16期2023-09-27

  • 气候因子影响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研究进展
    息息相关。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范围内制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马铃薯遭受致病疫霉侵染时,病斑首先发生在叶片和块茎部位,其次是茎部。叶片发病时,叶尖或者叶缘大多先出现病斑,受害初期为水浸状褪绿斑,而后在气候适宜时病斑扩展迅速,数小时内即可扩展到叶片一半或全部,最后叶片边缘长出一圈白霉,通常在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片背面的霉层最明显,湿度大时在叶片正面也能观察到霉层。遇到干旱天气,病斑干枯成褐色,质脆并

    中国蔬菜 2023年9期2023-09-26

  • 扬州大学在疫霉菌致病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前期鉴定出辣椒疫霉中一个响应侵染的富含半胱氨酸小蛋白基因(编码一个长度为82个氨基酸残基的外泌小蛋白)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揭示出疫霉菌PcF/SCR型质外体效应蛋白SCR82是疫霉属中一个保守的效应蛋白,在辣椒疫霉侵染植物的过程中破坏植物细胞,应对植物活性氧压力,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同时其破坏植物细胞的毒性过程也触发了植物的防卫反应。综合结果表明,SCR82具备独特的双重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不仅明确了富含半胱氨酸小蛋白参与致病的作用机制,而且对于制定作

    蔬菜 2022年1期2022-11-11

  • 大豆疫霉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JDF3 的鉴定
    46003)大豆疫霉可引起大豆根和茎秆腐烂,给大豆种植业造成巨大风险。在我国多个省份,如福建、黑龙江和安徽等地均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和茎腐病的报道[1-2]。目前,大豆疫霉菌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3],但较长时间且不当使用药剂致使大豆疫霉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为解决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生物防治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一些芽孢杆菌[4]和假单胞菌[5-6]等被用来抑制大豆疫霉且效果良好,生物防治制剂在市场上也有销售。韩祥东[5]和Wagner[6]等发现假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0-27

  • 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
    1000)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 引起的马铃薯及番茄晚疫病为多循环气传病害,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短期内可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和番茄的生产[1]。化学防治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防效高,见效快,已成为晚疫病的主要防治手段,被广泛应用。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苯基酰胺类杀菌剂 (甲霜灵、精甲霜灵、霜灵) 、羧酸酰胺类杀菌剂 (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氟吗啉、缬霉威等) 、QoI类杀菌剂

    农药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6-14

  • 11种杀菌剂对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的室内毒力
    桔在栽培中常遭受疫霉菌侵害,引发脚腐病、褐腐病等病害。在不同地区,寄生柑桔的疫霉种类有所不同,造成的损害不同。有研究表明,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thora分布广,寄主范围较宽,检出率高,是海南、广东湛江柑桔脚腐病的主要致病菌[1],在四川该菌可引致柑桔脚腐病和根腐病[2-3],在广东该菌是为害柑桔的主要疫霉种群[4],也可造成贮藏柑桔果实腐烂[5],可侵染幼苗导致柑桔苗疫病[6],可侵染脐橙[7]、夏橙[8]、不知火杂柑[9]、

    中国南方果树 2022年2期2022-04-15

  • BGF生物有机肥对辣椒疫霉和茄病镰孢菌的抑菌效果
    该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原卵菌,能够侵染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多种重要经济作物[3]。该病原菌主要为害辣椒的茎、叶和果实,侵染后可造成植株萎蔫、落叶和果实腐烂,在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最重。一般可造成辣椒减产30%~4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4]。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是一种典型的辣椒根腐病菌,可在病残体和土壤中存活多年,也是近年来影响辣椒生产的土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1期2022-04-09

  • 树莓疫霉根腐病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
    大面积推广。树莓疫霉根腐病(raspberry rost rot)的病原为树莓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rubi(W.F.Wilcox et J.M.Duncan) Man in′t Veld,属藻菌界Chromista卵菌门Oomycota霜霉纲Peronosporea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霉科Peronosporaceae(严进和吴品珊,2015)。树莓疫霉根腐病已在世界大部分树莓种植区发生,是美国、智利、加拿大等世界树莓主产区

    生物安全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2

  • 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药剂的筛选与复配研究
    0036)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引致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上具有毁灭性的一种土传病害,其严重制约大豆生产[1-3]。目前对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主要采用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方法,药剂防治仍是控制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4-5]。虽然生产上已有一些有效药剂,但有些地区由于高频次施用化学农药,导致田间致病菌抗药性群体逐年上升而导致防治效果下降[6-8]。因此,寻求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新型有效杀菌剂对于有效控制大豆疫霉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4期2022-02-06

  • 河南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
    素, 其中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破坏性的大豆病害之一, 广泛发生于世界各主要大豆产区, 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2]。在中国, 大豆疫霉根腐病首先于1989年在东北被发现[3], 随后该病害的发病区域不断扩大, 成为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4-5]。大豆疫霉是一种土传性病原菌, 通过土壤、水流等进行传播和蔓延, 其卵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 在高湿度条件下卵孢子萌发形成孢子囊,遇水释放游动孢子侵染植

    作物学报 2021年2期2021-12-24

  • 芋疫病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键词 芋;疫病;疫霉;侵染;特征;灾变规律;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 S 43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1-0001-02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1.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ataclysm Rule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Taro BlightWANG Jiao-yang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1期2021-11-26

  • 拮抗菌HT-6对致病疫霉的竞争及诱导性抑制
    72%.关于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拮抗细菌的抑制机理,当前主要集中于拮抗菌自身产生的抑菌物质及诱导植物抗性与促进植物生长方面.林睿[9]研究表明供试的8株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均可以产生吲哚乙酸(IAA),且具有解磷能力、产脲酶能力,可以分解土壤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马强[10]发现弱小珊瑚球菌E10(Corallococcusexiguous)和珊瑚状珊瑚球菌E10(C.coralloides)的次级代谢产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22

  • 安徽省辣椒疫霉对辣椒苗致病力的遗传研究
    30036)辣椒疫霉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茄科作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辣椒疫霉还可侵染青豆、四季豆和香脂冷杉等[1-3];另外,还可能会侵染杂草[4]。辣椒疫霉的致病力已有报道,研究认为不同辣椒疫霉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并有生理小种分化现象[5-6]。通常疫霉菌的致病力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可以稳定遗传,例如致病疫霉、掘氏疫霉和苎麻疫霉[7]。而Caten[8]报道致病疫霉的致病力在游动孢子后代发生连续性变异。多数研究认为疫霉菌致病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9-24

  • 圆齿野鸦椿枝条抗辣椒疫霉病菌活性成分
    50002)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是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真菌[1].该菌可严重侵染辣椒的根茎、果实等,且传播速度快,造成植物根茎腐烂霉变;该菌还可侵染黄瓜、南瓜等,严重威胁蔬菜瓜果的产量[2].目前,防治辣椒疫霉病菌最有效的手段依旧是化学防治,以甲霜灵为主的苯基酰胺类杀菌剂[3]是防治辣椒疫霉病菌的常用药剂.而甲霜灵的长期使用使土壤中的腐霉菌群体结构发生改变,耐药菌株数量增多,形成抗药性菌体,致使甲霜灵的防治效果下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14

  • 五株大豆疫霉鉴定及其致病力差异机制初步研究
    6)0 引言大豆疫霉是大豆上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害为土传病害较难防治;目前由大豆疫霉引起的大豆疫病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报道,如黑龙江省、安徽省和福建省[1].大豆疫霉的侵染导致大豆大幅减产,给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并成为研究热点[2].研究人员在大豆疫霉与大豆互作及其有效防治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工作[3-6].南京农业大学团队在大豆疫霉与大豆的互作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以转录组和蛋白组等组学技术挖掘了大量的可能参与大豆疫霉侵染的致病基因以及可能抑制大豆防卫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5-28

  • 本氏烟NbHSP90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
    271018辣椒疫霉菌()通过与植物互作调节植物的免疫反应,进而引起植物感病。前期实验证明辣椒疫霉效应分子RxLR19781与本氏烟()热激蛋白90(NbHSP90)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利用RT-PCR技术从本氏烟中克隆得到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验证在辣椒疫霉侵染本氏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005 bp,编码含33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不含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具有典型的HATPase保守结构域和C端基序MEEVD。瞬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5-28

  • 马铃薯致病疫霉拮抗细菌研究进展
    引言马铃薯致病疫霉是马铃薯种植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曾经给马铃薯种植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1]。1845年爱尔兰因马铃薯致病疫霉导致马铃薯绝产,造成了100万人死亡,马铃薯致病疫霉的防控成为了科学家和种植者的一个挑战[2-3]。传统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防治措施是以大量喷施化学杀菌剂为主[4],而化学药物的滥用乱用易导致环境污染并产生药物残留,且随时间的推移,杀菌剂会在病原体中建立抗药性,使马铃薯致病疫霉极易产生抗药性和变异[5-6]。此外,杀菌剂对有益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14期2021-04-18

  • 致病疫霉游动孢子制备方法研究
    ]。然而,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范围内导致马铃薯产量降低,甚至引起马铃薯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7]。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暴发并造成饥荒,致使数百万人死亡[8]。当前,晚疫病仍是现代马铃薯生产上的巨大问题[9]。致病疫霉属于藻界(Chromista)卵菌门(Oomycota)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卵菌纲(Om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

    河南农业科学 2021年3期2021-04-08

  • 3种马铃薯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的病原菌是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其能造成马铃薯茎叶死亡以及块茎腐烂,从而导致马铃薯毁灭性减产。目前,晚疫病仍然是对马铃薯生产威胁最大的病害,全球每年因晚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6]。早疫病是仅次于晚疫病的第二大病害,主要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引起,病情较轻时可导致马铃薯减产5%~1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7-8]。黑痣病也是一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世界性病害[9]。该病

    激光生物学报 2020年6期2021-01-09

  • 拮抗菌HT-6引起致病疫霉菌体的生理变化
    4000)由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大作物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病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1].近年来,病菌基因型不断发生改变,新的毒性更强的生理小种类型不断出现,抗药性逐渐增强,马铃薯品种的原有抗性正在丧失,致使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难度逐年加大[2].因此,更加有效地抑制致病疫霉并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8

  • 高温胁迫对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致病疫霉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重要作用。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1],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2]。病原菌、寄主以及环境三个因素构成了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条件,其中温度是环境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温度对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病原菌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同一种病原菌不同个体对温度的反应也不相同。Peduto等[3]指出白粉病在21~

    中国马铃薯 2020年5期2020-11-09

  • 5种南药植物提取物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
    71000)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晚疫病是番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1],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由于致病疫霉对现用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霜灵等产生抗性使药效降低[2],化学杀菌剂超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3],所以利用植物中丰富多样的天然抗性成分及对天然产物模拟开发新型杀菌剂已成为农药创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4]。据报道,五倍子、菊科植物旋覆花、知母等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致病疫霉有较好的抑菌活性[5-

    现代农药 2020年4期2020-09-11

  • 短小芽孢杆菌W-7 与甲霜灵锰锌对致病疫霉的 协同抑制作用
    00)由卵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主要的病害,当前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主要有抗病育种、农业栽培及化学防治,其中化学防治见效最快,以双炔酰菌胺和甲霜灵等制剂的应用较为普遍。但随着农药长期过量使用,致病疫霉抗药性不断增强[1],高抗菌株出现频率逐年增加,甚至在部分马铃薯产区高抗菌株已达到了100%,同时甲霜灵及其衍生制剂对环境、甚至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2]。 因此,如何既能减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7-29

  • 马铃薯致病疫霉及其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疫病是一种由致病疫霉引起的,能够导致马铃薯块茎腐烂和茎叶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1]。该病在各地普遍发生,尤其是多雨时危害更甚,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直至整株死亡[2]。全球每年因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我国约10亿美元,占马铃薯总产值的15%[3]。另外,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品质也会构成严重影响。马铃薯晚疫病的传统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4]。近年来,由于传统的农业防治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治效果不稳定;而化学农药长

    浙江农业学报 2020年5期2020-05-29

  • 大豆种子分泌物中蛋白质鉴定及其对大豆疫霉的趋化作用
    50030)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Kauf.&Gerd.)是大豆(Glycine maxL.)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植物病原生物之一,引起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限制大豆产业发展并产生巨大损失[1]。大豆疫霉是土传病原卵菌,寄主范围窄,自然条件下仅侵染大豆,其他条件下也侵染羽扇豆(Lupinus micranthusGuss)[2]。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因此了解大豆抗病机制尤为重要。种子分泌物在种子际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4-24

  • 对放线菌Sy11有诱导作用的致病疫霉信号分子研究
    71002)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属于藻界、卵菌门、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疫霉属(Phytophthora)[1],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它所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作物病害,全世界每年由该病造成的损失为60亿~70亿美元[2].由于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和高效的巨大潜力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当前,针对致病疫霉及其所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已有许多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1-15

  • 致病疫霉保守效应子的初步鉴定和分析*
    育过程中,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Late blight)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结薯.19世纪中期,由于欧洲地区晚疫病的大面积爆发,导致了爱尔兰大饥荒,至少100万人死亡[2].2009年,这种毁灭性的疾病导致了马铃薯全球产量降低了16%,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3].因此研究马铃薯响应致病疫霉侵染的分子机制对于防治晚疫病、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演化过程中,植物与病原菌进行着长期且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1-30

  • 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及毒性结构时空动态分析
    4007)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 & Gerdemann)侵染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root and stem rot,PRR)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发生普遍,个别年份发生严重[1]。大豆疫霉是典型的土传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卵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染大豆[2]。自然条件下,大豆是大豆疫霉的唯一栽培寄主,二者的关系符合基因对基因学说。目前,已鉴定出2

    华北农学报 2019年5期2019-11-05

  • 生物质炭介导生防微生物抑制辣椒疫霉的作用*
    防微生物抑制辣椒疫霉的作用*王光飞1, 马 艳1**, 郭德杰1, 罗 佳1, 梁永红2, 仇美华2(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 2. 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 南京 210036)生物质炭可有效防控土传病害, 筛选并鉴定出生物质炭介导下的生防微生物, 可为研究生物质炭防病机理和强化生物质炭防病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进行秸秆生物质炭防控辣椒疫病盆栽试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年7期2019-07-06

  • 地衣芽孢杆菌YC10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试验初报
    10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率、菌丝的生长及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YC10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8.67%;可导致病原菌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及原生质浓缩;对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36.91%和57.14%,与对照相比明显抑制了游动孢子的释放和萌发。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辣椒疫霉;抑制作用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9期2019-01-09

  • 大豆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发育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品种抗病性关系
    50030)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是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and Gerdemann)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生育期大豆均可被大豆疫霉侵染,出苗前侵染种子引起烂种,出苗后侵染根部和茎基部导致地上部枯萎。大豆疫霉以卵孢子形式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并作为初侵染源[2],当土壤温湿度适宜时,卵孢子萌发形成孢子囊,孢子囊由顶口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是大豆疫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2018-11-06

  • 17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豆疫霉的抑制作用
    00715)大豆疫霉根腐病于1989年首次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并于1991年被公开报道[1],该病害对大豆生产具有毁灭性损害[2]。目前,该病已经上升为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对产量为害最大的病害。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可侵染大豆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尤其是种子和幼苗阶段,会导致种子腐烂,幼苗根、茎基部腐烂或出现水浸状或立枯并变红褐色,最终引起植株萎蔫、死亡[3-4]。植物源农药是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其有效成分通常不是单一化合物,

    现代食品 2018年11期2018-08-03

  •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时空动态
    4007)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侵染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and stem rot,PRR)于1948年在美国首次发现[1],随后日本、巴西、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国相继出现[2-3]。苏彦纯等在我国东北地区分离到大豆疫霉[4]。近年来,PRR在黑龙江省普遍发生[5]。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及重复性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7期2018-07-16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疫霉菌抗甲霜灵研究进展
    内外广泛用于包括疫霉菌在内的卵菌所致植物病害的防治[1]。由于甲霜灵属于单作用位点内吸杀菌剂,病菌容易对其产生抗性突变[2-3]。目前相关报道显示已有10多种疫霉对甲霜灵产生了抗药性,疫霉菌对甲霜灵抗药性越来越严重和普遍,常导致植物病害防治效果下降甚至失败,使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4-6]。针对疫霉抗甲霜灵研究热点和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快速增加,近几年对该方面的研究态势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定量分析还未见相关报道,我们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6-26

  • 大豆疫霉与大豆互作中的识别与反识别
    病害[1]。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发的大豆疫病,又称大豆疫霉根茎腐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生产中控制大豆疫病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植物抗性进行抗病品种选育。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分子层面对大豆疫霉与大豆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目前对于大豆疫霉与大豆互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效应分子毒性作用、寄主抗性及两者之间的分子互作机制方面[4],本文重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2期2018-04-01

  • 大豆疫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的生物信息分析
    霉菌(霜霉病)和疫霉菌(疫病)潜伏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常暴发流行而导致损失严重[2]。卵菌在进化上与真菌相差很远,进化上的差异使得疫霉菌拥有一套与其他真菌不同的致病机制,多数杀菌剂对植物疫病无效。大豆疫霉属(Phytophthorasojae)属于卵菌门的疫霉菌属,是大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能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使大豆染病,包括大豆的种子发育期。尽管包括大豆疫霉在内已有多个疫霉菌完成了基因组测序,但疫霉菌遗传转化困难,对疫霉菌与植物互作以及致病机理、基因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4期2018-03-27

  • 大豆疫霉对根分泌物中异黄酮、氨基酸和糖的响应
    50030)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典型土传病害[1],其病原菌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and Gerdemann)在自然界只侵染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2]。该菌于1948年首次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发现,我国1989年在东北大豆产区分离获得[3]。大豆疫霉是卵菌,其接种体游动孢子通过鞭毛与寄主根分泌的化合物互作定位寄主,侵染种子和根系[4]。Zentmyer报道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卵菌游动孢子具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3-22

  • 危害中国花卉的疫霉菌及其防控措施综述
    。关键词:花卉;疫霉;防治措施;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24+4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6-0012-08收稿日期:2017-02-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71971);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18);江苏省扬州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YZ2016121)。作者简介:盛桂林(1992—),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疫霉病害防控。E-mail:18252715514@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6期2017-10-27

  • 丁香疫霉热处理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00457)丁香疫霉热处理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刘娟,楼阁,王娓辰,程瑜,杨茜,姜涛,王伟,魏亚东*(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300457)对丁香疫霉不同热处理的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对丁香疫霉分别使用热水、干热和蒸热3种不同的热处理方式,每种处理方式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处理时间进行处理,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其菌丝体的生长情况。试验表明热水处理条件下50℃以上,超过2 min离体丁香疫霉菌丝体没有生长。干热处理条件下50℃处理15 min离体丁香疫霉菌丝体没有生长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19期2017-10-11

  • 致病疫霉ATP6基因单倍型与地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詹家绥摘要: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对世界马铃薯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ATP6编码ATP合酶α亚基的第6个亚单位,对ATP合酶的功能及生物的生存生殖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来自我国7个群体140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ATP6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及其遗传结构和地理因素(海拔、经度和年平均气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中只有2种单倍型Hapl-1和Hapl-2,其中Hapl-1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与当地的海拔呈显著正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8期2017-06-30

  •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疫霉群体结构及其时空动态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疫霉群体结构及其时空动态文景芝1,揭岩1,田苗1,陈宇飞1,张斌1,丁俊杰2,顾鑫2,武文旭1,吴迪1,赵钰琦1,高新颖1(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为明确大豆疫霉群体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连续3年对黑龙江省东部4个具有代表性地块桦南县土龙山镇生产田Ht、桦南县曙光一队生产田Hs、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大豆品种试验田Jn和农垦科学院大豆品种试验田Nk土样,采用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06-22

  • 洛阳市烟草黑胫病与根腐病概述
    病;烟草根腐病;疫霉;镰刀菌;致病机理;河南洛阳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18-02Abstract Tobacco black shank and root rot are serious root and stem diseases in Luoyang City.The symptoms,pathogens and pathogeny of them were described i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5期2017-04-19

  • 致病疫霉组蛋白H2A变异体序列与表达
    农业生物技术致病疫霉组蛋白H2A变异体序列与表达汪晓雯,国立耘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汪晓雯, 国立耘. 致病疫霉组蛋白H2A变异体序列与表达. 生物工程学报, 2016, 32(11): 1564-1575.Wang XW, Guo LY. Sequence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histone H2A variants in Phytophth

    生物工程学报 2016年11期2016-12-12

  • 半夏防御酶系对Fusariumoxysporum和Phytophthoraparasitica侵染的动态反应
    echt)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Dastur)分别为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和疫病的病原,为探索半夏在受到这2种病原侵染时的生理生化反应,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5种寄主防御酶活性在块茎腐烂病和疫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半夏在接种2种病原菌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3天出现发病症状,第5天病情指数分别高达70.3

    植物保护 2016年2期2016-09-14

  • 疫霉葡聚糖激发子Gep1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研究
    430030)疫霉葡聚糖激发子Gep1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研究霍 瑞1,薛守聪1,任加庆1,许汝冰2,李锡宏2,赵秀云1* (1.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武汉 430070;2.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30)摘 要:烟草花叶病毒病是危害烟草的重要病害,可通过激发子诱导烟草产生抗病性。利用乙醇沉淀、DEAE-52、SephadexG-100柱层析的方法,从疫霉菌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葡聚糖类激发子Gep1。Gep1诱导后,烟草叶片产生和

    中国烟草科学 2016年2期2016-07-15

  • 如何防治番茄疫霉根腐病
    如何防治番茄疫霉根腐病手机尾号为0194的用户问:番茄上部叶片一侧出现萎蔫,傍晚恢复,反复几天后全株死亡;地下根部出现水渍状褐色腐烂,这是什么病,应如何防治?专家解答:这是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症状。该病在温度低、湿度大,阴天持续时间长,棚内通风不良时迅速蔓延。可采取以下方法防治:①种植前做好苗床土壤消毒,借7~8月高温天气,采取石灰氮、棉隆等高温闷棚。②合理轮作。连续几年发病的棚区,应与非茄果类、瓜类蔬菜进行3年轮作。③合理浇水,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适量灌水,浇

    农业知识 2016年42期2016-03-28

  • 老天一直不开晴,番茄疫霉根腐病多地偏重发生
    一直不开晴,番茄疫霉根腐病多地偏重发生文/ 张立宁张立宁,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专家顾问团首席植保专家,长期从事作物病虫害防治与研究,先后被各媒体评为优秀农业专家、全国百名农化专家。近期,山东、河北等地一直是低温寡照,受气候影响,大棚番茄疫霉根腐病发生猖獗,张立宁教授针对此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前段时期,山东、河北等地天气一直都是低温寡照。受气候影响,大棚内的番茄疫霉根腐病又开始猖獗起来,这可愁坏了农户。该病发病与天气有直接关系,温度低、湿

    营销界 2015年35期2015-06-01

  • 基于CLIMEX的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
    MEX的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马 菲1, 龚国祥2, 何友元1, 邱国强2, 王振华2*(1.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029;2.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汉 430050)柑橘冬生疫霉(PhytophthorahibernalisCarne)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柑橘类作物,在我国尚未有分布报道。本研究在柑橘冬生疫霉的生物学数据和中国748个站点的气象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CLIMEX 2.0和ArcG

    植物保护 2014年5期2014-08-10

  • ST-1菌株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71000)致病疫霉是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卵菌,生理分化明显,可引起番茄和马铃薯的晚疫病,是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植物病原微生物[1]。目前在生产中除利用有限的抗病品种外,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来防治晚疫病,但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已导致致病疫霉抗药性逐渐增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利用拮抗微生物控制该病具有无污染、不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使许多学者对拮抗微生物的研究有更多的注意。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放线菌广泛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7-23

  • 致病疫霉拮抗菌LH-03的抗菌物质分析及其防病作用
    71002)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全球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防治难度以及对全社会的影响已超过了水稻稻瘟病和小麦锈病,被视为国际第一大作物病害[1].生产中除利用有限的抗病品种和适宜于局部地区的农业栽培措施外,化学农药仍是主要的防治措施.但随着病菌A2交配型相继在世界各地出现,病菌生理分化和遗传变异更加迅速且复杂,由此导致的品种抗病性丧失、病菌抗药性、农药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7-24

  • 致病疫霉拮抗真菌研究进展
    2)学科综述致病疫霉拮抗真菌研究进展蒋继志,郭俊亭,李丽艳(河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致病疫霉主要引起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是严重制约马铃薯和番茄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生产中可利用的措施主要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栽培措施和化学农药,但因病菌生理分化明显、遗传变异迅速,现有措施难以完全有效控制该病,发掘致病疫霉拮抗微生物并研发安全高效的微生物农药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对于致病疫霉拮抗真菌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在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4-08

  •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30070)百合疫霉(Phytophthor a nicotianae Bredeet de Haan)是危害百合茎基部的主要病原菌,引起百合疫病。近年来在百合种植区发生普遍,大棚种植区发病率为11.8%,而露地种植区发病率为19.1%,严重影响百合产业的经济效益[1]。目前,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同时还引起农药残留、农药污染及抗药性菌株出现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大力开展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研究。木霉 (Trichoder ma spp.)是一类较理想的生

    植物保护 2011年6期2011-11-30

  • 海南省胡椒瘟病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季时发生。它是由疫霉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力很强的土传性病害[1],自引种种植以来,胡椒瘟病就一直是危害我国胡椒生产的首要病害。叶片上的病斑是鉴定瘟病很重要的标志。植株下层的叶片最先感病,开始为浅褐色或灰黑色水渍状斑点,斑点迅速扩大成黑褐色、圆形或菱形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扩展。病情严重的胡椒园能导致全园毁灭。Muller于1936年首次记载并鉴定出胡椒瘟病的病原为棕榈疫霉胡椒变种(Phytophthor a pal mivora var.piperis)。其

    植物保护 2011年6期2011-11-30

  •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55800)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M.J.Kaufmann&J.W.Gerdemann)引起的,是危害严重的毁灭性大豆病害之一,在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可导致大豆绝产。自1948年首次在美国东北部的印第安那州发现该病以来,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阿根廷、前苏联、意大利和新西兰等国都发现了该病[1]。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大约800万公顷大豆受到该病危害。1991年沈崇尧等首次报道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豆科技 2011年1期2011-08-15

  • 清镇市延晚番茄疫霉根腐病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治
    的不断扩大,番茄疫霉根腐病逐年上升,特别是2009年,大部分乡(镇)番茄疫霉根腐病严重发生,在我市卫城、百花、红枫湖、站街等6个乡(镇)10个点晚番茄基地共调查15块栽培田中,每块田采取五点取样调查200株,调查总株数3 000株,发病945株,平均发病率为31.5%,其中以海拔1 100 m左右的卫城镇关坝村和百花湖乡下麦城村田块发病较为严重,平均发病率为45.6%和52.2%。海拔1 250 m左右田块发病率在15.4%~20.5%,现将调查的发病原因

    长江蔬菜 2010年7期201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