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

  • 渐变色是这样变出来的
    □中科院物理所新媒体中心见证奇迹的时刻将三个小烧杯放在一起,对比强烈。静待两天,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之前漂浮的黄色色素扩散至整个烧杯中,但烧杯底部的颜色较上方偏浅,而红色色素也遍布整个烧杯,并出现了美丽的渐变色。玩,我们是正经的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什么会在烧杯中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原来,盐水的密度比色素大,色素漂在上层,就像水面上漂着油一样。静置一段时间,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色素扩散进了盐水,不断向下移动,渐变色就产生了。而热盐水里的色素扩散比凉盐水快,因

    小读者 2022年21期2022-12-17

  • 新研究提高电子俘获致核激发测量精度
    (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超重核与核结构室研究员周小红、郭松及合作者利用同核异能态束流研究了电子俘获致同核异能态激发现象。该实验工作大幅提升了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首次提供了与理论预期相符的测量结果。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长寿命的同核异能态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同核异能态具有MeV量级的激发能,是潜在的理想储能材料。如果能人工大量生产并控制其退激发释放能量,同核异能态可被用于新一代高能量密度核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理论预言,同核异能态有可能被电子俘

    科学导报 2022年39期2022-07-04

  • 把科普做“出圈”
    快乐”。中科院物理所M楼的一间大实验室里,剪刀、护目镜、磁铁、灯泡、胶水等应有尽有,平时泡在实验室的研究生,随手抄起几件物品,就能设计出一个小实验,和网友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这里是物理所科普节目的录制现场。在年輕人活跃的B站,一群由20多岁的硕士、博士组成的科普团队,化身成深受网友追捧的UP主——“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他们用一个个小实验,把科普做“出圈”,让大家了解到,科学也可以很可爱。在今年3月的一场直播中,两名物理所研究生利用小电机、空易拉罐、齿轮

    科学大观园 2021年12期2021-06-28

  • 中科院物理所:爱上物理,改变世界
    就是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在科学家的视角里,有趣的科学知识潜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只要你对生活保持兴趣,就一定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本次中天会客室,我们邀请了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可爱的“知识分享官”,看看他们如何将科学的乐趣传递给每一个人。科普是一种社会责任记:“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为什么会开始尝试科普?成: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些研究所开设的公众号以发布新闻为主。等到“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建立后,我们决定围绕平台的特点做一些不同的尝试。除了发布所里的大事小

    中学生天地(B版) 2021年12期2021-03-14

  • “算力+数据”双剑合璧加速新材料创新
    要一环。中科院物理所材料数据研究平台的三大诉求中科院物理所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材料科学研究与应用机构,致力于运用高通量计算方法开展新材料研究。“一村三湖” 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提出的长期计划,其中在北京怀柔雁栖湖的“两平台一装置”,其平台之一就是材料基因平台。中科院物理所一期材料数据研究平台的建设包括两部分:高通量材料基因计算平台和基因数据处理平台。针对这一平台的建设,中科院物理所具有以下三大诉求。1.高算力:在材料基因研究过程中,高通量材料基因计算平台是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年10期2020-12-30

  • “学二代”“富二代”做科研更好吗
    了。”从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毕业转而做科研管理的吳宝俊,在读理论物理的10年里,几乎每个人听到他的专业名称后都必问三个问题:1.理论物理有用吗?2.选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吗?3.你读理论物理,你的爹妈谁来养?对这三个问题,他的答案只能是:1.没用。2.不好找。3.没法养。“做科研就怕后院起火。”吴宝俊说。在他的同学和圈内好友中,能坚持科研的大多是“富二代”“学二代”,或者既是“富二代”,又是“学二代”。吴宝俊说,有很多教授,不理解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总是谈钱,觉得自己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8期2020-10-20

  • 我们能用水浇灭太阳吗
    中科院物理所我们常见的燃烧现象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光和热的,很多情况下使用水可以将其浇灭。因为水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隔绝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燃烧物没了,氧气就会停止燃烧。那么,我们能用这个方法澆灭太阳吗?太阳燃烧的过程跟上述过程是不一样的。太阳主要是在自身引力所创造的极端环境中进行核聚变而燃烧放出光和热的。这个时候我们往里边加水就不能隔绝它的燃烧了,同时由于太阳表面温度特别高(5497℃),水在到达太阳之前就汽化成水蒸气了,并且电离产生的质子还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4期2020-07-16

  • 俄德科研人员协作进行激子行为研究可用于研发5G技术
    数学、数学地质物理所、半导体物理所会同德国保罗—德鲁德固态电子学研究所(柏林)的联合科研团队计算了激子(一种准粒子)行为并构建了数学模型,此项研究可用于下一代微电子技术,其中包括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此项研究是数学家与物理学家的合作,所研究的标的为氮化镓(半导体材料)中的激子行为,科学兴趣点为电子与纳米晶格缺陷,如位错的相互作用机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纳米半导体中围绕位错可形成电场,其强度足以与激子发生相互作用,为此构建了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其相互作用机理,计算出

    中国计算机报 2020年15期2020-05-13

  • 中国科学家首次用新方法预测出大批拓扑材料
    要问题。此前,物理所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在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半金属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团队的通信作者之一、中科院物理所的方辰研究员介绍,在实验中直接测量拓扑性质是困难的,因此首先用计算的方法预测材料的拓扑性质,就成为了寻找拓扑材料的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由于不变量的表达式十分繁难,这一计算往往需要深耕于该领域的专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手动搜索”的局限性,使人们难以预测绝大部分材料的拓扑性质。物理所团队开发出了通过计算

    技术与市场 2020年5期2020-03-02

  • “中二所”博士团 成为网红的科学办法
    一生。在中科院物理所,有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却觉得,科学不仅是那些高大上的前沿技术,也藏在每一个奇思妙想里,“如果不能让更多人看到,科普就失去了意义”。从微信公众号写起,他们进驻了很多新媒体平台,做实验、剪视频、开直播,把公众请进自己每天埋首的实验室……他们用上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试图把人们从固有思维中敲醒。当代《十万个为什么》一年前,他们在B站开起了直播。在这个以二次元文化著称、75%的用户低于24岁的平台上,他们做实验、讲段子,和弹幕互动、在线答

    高中时代 2019年10期2019-12-20

  • 追梦电子“高速公路”: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薛其坤团队
    4年,薛其坤在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加盟物理所,直到2005年调入清华大学。基于团队在拓扑物态领域积累的经验,薛其坤踏上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征途。“千里挑一”和“步步为营”2009年,科学家从理论上预言了碲化铋(Bi2Te3)能够实现“量子反霍尔效应”。随后,中科院物理所研究人员从理论上提出Cr或Fe磁性离子掺杂的碲化铋等拓扑绝缘体薄膜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预言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材料中

    科技传播 2019年3期2019-11-29

  • 成蒙,从中科院“出圈”的二次元网红
    ,成蒙在中科院物理所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在中科院物理所一层的研究室,《环球人物》记者当了回“直播助手”。物理所博士生刘广秀打算演示“三种光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颜色”的实验。记者把一张A4纸卷成筒状,让她将光通过纸筒投在桌上,以便观察光的融合。每周三晚8点,中科院物理所的几名博士生会在这里做直播实验。室内有面大黑板,旁边摆了块写字板,中间有张大桌子,四周摆着七零八落的实验器具。中科院物理所是国内首家做新媒体科普的科研机构,今年3月注

    环球人物 2019年20期2019-10-31

  • 我们在物理所等你!
    岁。在“中科院物理所”这个微信公众号平台,这些幕后的科研工作者第一次站到台前,将科普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从2016年4月起,三年中,他们收到78万粉丝的25957个问题,累计解答了1200个与物理相关的疑惑。问答专栏只是传播科学的渠道之一,做实验、讲段子、开直播……他们尝试用所有最流行的新媒体解释科学,向大众传递“科学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的理念。“科研工作者平时都在干什么呢?泡实验室,还是45度仰望天空?”这是一个网友在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后台的留言。虽然

    家教世界 2019年25期2019-10-08

  • 当物理博士遇到“二次元”
    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这个bilibili(又称B站)用户名,你可能会想,这是假账号吧?而现在去海淀区保福寺桥南的物理所,提到“中二所”,指路学生会默契地告诉你,“大师兄的实验室也在M楼”。“90后”物理博士李治林,在B站视频直播中,常被弹幕唤作“大师兄”。物理这根金箍棒,在大师兄手里指哪打哪,从初中生都懂的力热声光电,自由迁移到前沿科学和顶尖装备。不过,能回答各式问题的李治林没想通,“我们做了这么久科普,这次怎么突然这么火?”同样以科普为主的微信公众号“

    意林原创版 2019年9期2019-10-07

  • 20世纪40年代政府对 中央研究院的行政考核
    院  考核  物理所中图分类号   N092文献标识码   A一   引言在炮火连天的20世纪40年代,内外交困之下,蒋介石政府曾经在方针、政策、制度等方面,采取过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即是蒋介石力主于1940年成立并一度寄予厚望的一个单位。对于该机构,目前学界虽有一定的研究,但或停留在解读法令条文的层面,或见于对行政三联制的整体分析评价中,对于考核的标准、具体实施过程、考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并没有太多的论述[1—

    科学文化评论 2019年5期2019-09-10

  • 《1分钟物理》
    年4月,中科院物理所几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物理所微信公众号上创办了“问答”专栏。专栏一经创办,就引起粉丝们的强烈反响。专栏收到很多非常有趣的问题,而参与答题的人也从物理所的几位师生,扩展到兄弟院所和其他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   《1分钟物理》这本书的内容取自该专栏的精华,读者们的问题分别归纳为生活篇、脑洞篇、學习篇、宇宙篇和量子篇五个部分。有的问题很简单,但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物理知识;有的问题角度新奇,阅读答案的过程就像坐上了一辆科学的趣味列车。有些问题

    科教新报 2019年26期2019-09-10

  • 赵忠贤多次实现高温超导领域突破
    ,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从1976年起,开始高臨界温度超导体研究。50多年前,年轻的赵忠贤进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时,我国的超导研究才刚起步,寻找高温超导更是天方夜谭。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青丝为霜,而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也赶超到世界前列,古稀之年的赵忠贤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领先全球的中国高温超导研究优秀人才。赵忠贤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铜氧化合物超导体重要意义的少数科学家之一。1986年底到1987年初,赵忠贤带领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在钇钡铜氧中发现了93K的超导转

    科学大观园 2019年9期2019-09-10

  • 为物理脑洞芝麻开门的人
    活跃在“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上的科普年轻人就是芝麻开门的人。答题者大都是在中科院物理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其中有在物理所举办的科普展品创意大赛中获得大奖的李治林、程嵩、周璋、容晓辉等人。三年间,他们收到78万粉丝的25957个问题,解答了有价值的1200个与物理相关的疑惑。关于科研工作者的日常,他们这样回复:“做实验,写代码,推公式,买仪器,上课,讨论,辅导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访问交流,申请基金,看文章,写文章……”但他们更多时候是在玩科普

    知识窗 2019年8期2019-09-03

  • 科学家科普,不妨再俏皮些
    报道,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某网络社区开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网红,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高大上”的板正国家科研机构,与轻松娱乐的网络文化场域相遇,不僅没有出现文化上的巨大冲突、碰撞,反倒形成了一种亦庄亦谐、寓教于乐的可爱画风,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这种意外看似有很大的偶然性,实则是一种科普方式的积极探索创新,预示了穿凿乃至打通两个文化场域的可能性。现代社会,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

    科学导报 2019年39期2019-09-03

  • 在中科院物理所玩科普的年轻人
    年轻人,中科院物理所的科研人员以年轻人的方式去解释科学问题,公众号、做直播……这更符合受众的口味,也更紧跟时代。科学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前提,科学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只有符合人性的方法才能长存。【适用话题】物理学 科研工作者 大众求知欲 科学科普(特约教师 贡雪)“手机爆炸和什么有关?”“小飞象的耳朵要多大才能飞起来?”“方便面为什么是弯的而不是直的?”……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一群年轻人把这堆看似无聊的问题一个个捡回来,以科学之名寻找答案。他们是在中国科学院物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4期2019-08-12

  • 在中科院物理所玩科普的年轻人
    岁。在“中科院物理所”这个微信公号平台,这些幕后的科研工作者第一次站到台前,将科普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从2016年4月起,3年中,他们收到78万粉丝的25957个问题,累计解答了1200个与物理相关的疑惑。问答专栏只是传播科学的渠道之一,做实验、讲段子、开直播……他们尝试用所有最流行的新媒体解释科学,向大众传递“科学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的理念。他们称之为一场科普“革命”。“我们要培养中国物理的未来”“科研工作者平时都在干什么呢?泡实验室?还是45度仰望天

    东西南北 2019年12期2019-08-08

  • 从一个好问题开始
    物理》,中科院物理所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3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问题,很可能在科学发展史上引发重大的进步,比如,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飞上去?本书以生活篇、脑洞篇、学习篇、宇宙篇和量子篇五个部分将许多有趣问答编辑起来,比如下雪天为什么会很安静、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光为什么会走最短的路線,等等,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指向着重要的物理学知识。“好的问题是一次探索的起点,但好的解答往往并不是探索的终点。”1分钟左右就能读完的简短回答,未必能够面面俱到,更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6期2019-06-25

  • 从一个好问题开始
    物理》,中科院物理所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3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问题,很可能在科学发展史上引发重大的进步,比如,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飞上去?本书以生活篇、脑洞篇、学习篇、宇宙篇和量子篇五个部分将许多有趣问答编辑起来,比如下雪天为什么会很安静、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光为什么会走最短的路线,等等,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指向着重要的物理学知识。“好的问题是一次探索的起点,但好的解答往往并不是探索的终点。”1分钟左右就能读完的简短回答,未必能够面面俱到,更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5期2019-05-28

  • 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全链条式创新的模式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锂离子电池研究为例
    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是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本文主要结合物理所几十年来锂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进化历程,对新时期科研机构探索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1 基础研究是革命性技术的重要源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5],具备扎实的基础研究积累才能衍生出革命性新技术,锂离子电池研究同样如此。关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诺贝尔奖委员会第一句话就如此评价:“轻量化、可充电和大功率的电池,现在被用在从移动电话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年12期2019-01-29

  • 当物理遇到“二次元”
    們就是“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幕后团队。最近,这个专治“不明白”的公号突然火了,那些高冷的物理学知识,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格外平易近人。团队创始人成蒙,从中科院物理所毕业后留校,创建了“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曾经有个同事去偏远山区,遇到了一个高中生,问他将来想上什么大学。本以为他会说北大清华这些学校,没想到他说想考中科院物理所。因为他看过我们的公众号。”这个故事让成蒙和团队成员确认了这件事的价值,“如果说教育是在树人,那么科学传播就是在播种。我

    润·文摘 2019年12期2019-01-17

  • 如何当一个有学问的井盖
    吗?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就有一批有学问的井盖。它们是怎么当上有学问的井盖的呢?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华丽丽地迎来了成立90周年的庆典和公众科学日,调皮的专家们从上千个物理学知识点中,海选出24个物理公式,比如重力公式、质能公式、浮力公式、量子力学公式等,邀请专人进行艺术设计,再征集志愿者涂鸦在井盖上。带你计算垂力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不用多说,一看图就能知道被苹果砸中的人是谁了。不管这个来历故事是否真实,但是牛顿提出了大名鼎鼎的万有引力定律,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走近量子力

    智慧少年 2018年10期2018-12-24

  • 最有学问的井盖
    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内出现了很多画着图案的井盖,引来众多路人围观、拍照。这些井盖上大多被人手绘了一些经典的物理公式,包括著名的质能公式、浮力公式等。此外,搭配这些物理公式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漫画,比如前半截还完整、后半截却只剩下骨头的猫;比如猫咪盯着鱼缸中的小鱼,但猫咪眼睛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等等。中科院物理所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迎接中科院物理所90周年所庆以及一年一度的大型公众科学日,物理所特别组织策划的井盖涂鸦活动。图案中的公式都是经过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29期2018-11-12

  • 最有学问的井盖
    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内出现了很多画着图案的井盖,引来众多路人围观、拍照。这些井盖上大多被人手绘了一些经典的物理公式,包括著名的质能公式、浮力公式等。此外,搭配这些物理公式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漫画,比如前半截还完整、后半截却只剩下骨头的猫;比如猫咪盯着鱼缸中的小鱼,但猫咪眼睛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等等。中科院物理所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迎接中科院物理所90周年所庆以及一年一度的大型公众科学日,物理所特别组织策划的井盖涂鸦活動。图案中的公式都是经过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8年29期2018-10-12

  • “最有学问的井盖”带来的科普启示
    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中科院物理所为了迎接成立90周年所庆和公众科学日的活动,特意策划了井盖涂鸦活动,物理所的专家还从上千个物理学知识点中精选了物理公式让学生画在井盖上。不少人特意来到中科院物理所围观这些“最有学问的井盖”。城市中的“彩绘井盖”,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既可以作为人们表达心情、展示艺术的一种方式,也有着“以创新举措传播文明寓意,让创城理念深入民心”的深层寓意。近些年,各地的类似新闻并不少见。2017年8月初,山东省济南市中区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35期2018-09-30

  • 趣味井盖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为了迎接成立90周年所庆和公众科学日的活动,特意策划了井盖涂鸦活动。这些井盖被人手绘了一些经典的物理公式,包括著名的质能公式、浮力公式等。此外,搭配這些物理公式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漫画。这些“最有学问的井盖”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拍照,还有人专门向路过的物理所师生询问井盖背后的物理学故事。一位游人说:“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物理学故事。”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23期2018-09-10

  • 我的老师等
    井盖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为了迎接成立90周年所庆和公众科学日的活动,特意策划了井盖涂鸦活动。这些井盖被人手绘了一些经典的物理公式,包括著名的质能公式、浮力公式等。此外,搭配这些物理公式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漫画。这些“最有学问的井盖”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拍照,还有人专门向路过的物理所师生询问井盖背后的物理学故事。一位游人说:“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物理学故事。”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8年23期2018-09-10

  • 超导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合作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郑东宁、吕力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及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先后制备出长退相干时间的5量子比特、6量子比特、9量子比特和10量子比特的Xmon型多比特样品。课题组分别在超导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合作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利用6比特超导器件中的4个量子比特,演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HHL量子算法;利用10比特超导器件首次实现了10量子比特GHZ全局纠缠,创造了超导量子比特全局纠缠量子比特数世界纪录,纠缠保真度达到约66.8%。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11期2018-07-16

  • 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分析
    论研究,试图对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进行普及性的分析,以期与各位同行及相关爱好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关键词:物理所 氧化亚铜 新能源材料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9(a)-0230-0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化石能源的应用使得自然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的行动刻不容缓,人们保护环境的努力也越来越多样化。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已经不符合绿色社会的理念。此外,由于

    科技资讯 2018年25期2018-03-11

  • “最有学问的井盖”带来科普启示
    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中科院物理所为了迎接成立90周年的所庆和公众科学日的活动,特意策划了井盖涂鸦活动。物理所的专家们从上千个物理学核心知识点中反复斟酌,精选出24个公式,邀请专人进行艺术设计,在物理所内征集志愿者参与涂鸦工作。画成之后,不少人特意來到中科院物理所围观这些“最有学问的井盖”。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大众认知范围的。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高高在上的神秘意味。中科院物理所“最有学问的井盖”,使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34期2018-03-05

  • 学校需要类似的“井盖创意”
    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内出现了很多画着图案的井盖,引来众多路人围观、拍照。这些井盖上被人手绘了一些经典的物理公式,包括著名的质能公式、浮力公式等。此外,搭配这些物理公式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漫画,比如前半截还完整、后半截却只剩下骨头的猫;比如猫咪盯着鱼缸中的小鱼,但猫咪眼睛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等等。中科院物理所设计的井盖绘图活动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路过的游人不仅兴趣盎然地围观拍照,而且询问物理所师生井盖背后的物理学故事。原本很普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2018-01-26

  • 赴一场甜蜜的物理约会物理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成功举办
    甜蜜的物理约会物理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成功举办文/本刊记者 王瑞平此次活动包括八大精彩内容:科学史喜剧《真理的名义》、哈佛公开课《科学与烹饪》、朗读会《大家读科学》、大型科学秀《加油向未来》、科学图书展、开放实验室、科学一起嗨和招生全知道。图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门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图2:参观指引图精彩活动,逐一盘点《真理的名义》是一台精心排练的科学史喜剧,融合了科学内容和舞台喜剧的形式,将牛顿力学等基础理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在场观众,讲述

    实验与分析 2017年2期2017-12-14

  • “高深”费米子背后的“简单”科学
    成果出自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的科学家。翁红明、钱天、石友国是这个团队的骨干成员,他们来自不同的省市,学着不同的专业。但是,他们又有着同样的经历,比如都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大学,在21世纪初留学日本并迅速回国。在科研一线默默耕耘十几年后,他们或许进入了“爆发期”。理论、样品、实验,一个都不能少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翁红明专攻量子材料的计算和设计。2015年,他和方辰、戴希、方忠等一起,先理论预言再与实验团队合作,首次证实了外尔半金属砷化钽家族材料的存在。2016

    创新时代 2017年11期2017-12-11

  • 中科院物理所基于忆耦器实现非易失性多态存储
    中科院物理所基于忆耦器实现非易失性多态存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忆耦器(memtranstor),并在单个忆耦器上分别实现了两态存储、多态存储和布尔逻辑运算。据悉,忆耦器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磁电耦合效应的记忆元件,源于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电耦器(transtor)。该电子元件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非线性电荷-磁通回滞曲线。与忆阻器采用电阻(R=dV/ dI)的状态存储信息不同,忆耦器采用电耦(T=dq/dφ,或者等效于磁电耦合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3期2017-03-31

  • 高效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创新及其在绿色化工中的工业应用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完成单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主要合作单位: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康宇化工有限公司 凯凌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煤化公司 江苏索普集团公司成果简介本项目聚焦国家和行业关键技术需求,针对我国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乙撑胺系列产品和聚酯新材料单体)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的空白,重大化工原料乙醇和异丙醇的质量和技术升级以及合成气(CO 和 H2的混合气)高值转化利用的迫切需要,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高效纳米金属催化剂,应用于乙醇胺临氢氨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年3期2017-03-27

  •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与华东师大合作构建高效DNA行走机器人
    对此,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樊春海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昊等合作,构建了一种核酸外切酶驱动的高效DNA行走机器人。研究发现通过调控DNA分子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上的构象、密度和取向,可显著改变酶分子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通过调控纳米界面上DNA分子的空间排布,设计出一种可实现DNA分子在金纳米粒子表面自发运动行走的分子机器。这种分子机器的运行机制还可应用于发展信号放大策略,实现对DNA杂交过程的高灵敏检测。

    生物学教学 2017年8期2017-02-18

  • 中科院物理所单根悬空单壁碳纳米管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单根悬空单壁碳纳米管研究获进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可逆、持久且无损的单根悬空单壁碳纳米管光学可见化与本征光学、热学等物理性质探测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基于部分悬空的超长碳纳米管,研究人员通过使材料形成冰-碳纳米管微米级直径异质壳芯结构,实现了纳米级直径碳纳米管构型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可见化。采用不同的偏振激光照射该异质壳芯结构,根据不同的表面冰层消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3期2016-03-26

  • 中科院两项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
    列榜首。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的“外尔费米子研究”也入选其中。2015年2月26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大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这一研究成果。此项工作打破了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量子光学专家Wolfgang Tittel在同期《自然》杂志撰文评论:“该实验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

    创新时代 2015年12期2016-01-06

  • 引领国际凝聚态物理学科发展
    理研究所(简称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物理所现有超导、磁学、表面物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学物理、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纳米物理与器件、极端条件物理、软物质物理、清洁能源前沿研究、凝聚态理论与计算7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微加工实验室2个所级实验室,它们与国际量子结构中心、量子模拟科

    神州学人 2014年5期2015-04-28

  •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加压滴管炉研制取得进展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加压滴管炉研制取得进展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加压滴管炉,并开展了高温(~1400℃)、高压(~3.0MPa)和高升温速率(~105℃/s)条件下的煤热解、燃烧、气化实验研究,深化了对煤反应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探索提高煤转化效率、优化反应器设计的途径,为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反应器的设计、性能预报提供理论和基础数据支持。研究人员研制了常压微量给料器,获得了满足项目要求的给料速率、精度及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3期2015-01-03

  • 2013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姓名丁汉方岱宁成会明刘维民李应红邱勇何满潮金红光高德利年龄495549505048575655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润滑材料与技术航空推进技术有机光电材料矿山工程岩体力学工程热物理油气钻探与开采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学部(10人)姓名王成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年1期2014-10-12

  • 中科院物理所:创新“沃土”是怎样造就的
    )(以下简称“物理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因为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前,这一奖项已经连续3年空缺。这是物理所荣誉皇冠上的又一颗明珠。据不完全统计,物理所及其前身应用物理所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千余项;1978~2012年,物理所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360余项。“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些成果的产生,得益于国家对基础科研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长期持续稳定支持,更离不开物理所这块科

    求知导刊 2014年2期2014-04-11

  • 王恩哥:黑土地上走出的北大校长
    一封来自中科院物理所人事处的信。信的大概内容是中科院即将启动“百人计划”,而之前在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的出色表现使王恩哥成为他们推荐的首要人选,物理所非常希望他能回去。王恩哥为人真诚热情,总是希望能够尽量帮助别人。所以,当收到国内来信后,科研任务繁重的他还是认真回复了来自物理所的每一封邮件。经过多次交流,物理所诚意邀请王恩哥回来看一看。1995年1月,王恩哥回国访问。回来的路上,他第一站停在日本,第二站停在香港,第三站回到北京。飞机上的王恩哥凝视窗外,思绪万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9期2013-06-07

  • 团结协作 攻坚克难——专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
    者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一间办公室里如约见到了李泓研究员。李泓研究员一直致力于锂电池材料及其相关的固体离子学的研究。采访中,他不断表示,非常庆幸能够跟随陈立泉、黄学杰两位老师领衔的物理所团队一起在这一基础与应用并重的领域长期工作,攻坚克难。电池材料 前景广阔“电池的应用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广泛的用武之地。”李泓向记者这样介绍储能材料的应用前景。清洁高效的电池技术一直是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电动交通工具、基于太阳能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2期2012-07-17

  • 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通知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黄岩谊(北京大学)郝京诚(山东大学)黄建国(浙江大学)刘长林(华中师范大学)梁 毅(武汉大学)刘海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 义(武汉大学)童朋尔(香港科技大学)刘志荣(北京大学)王任小(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阎锡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文科(吉林大学)来鲁华(北京大学)李峻柏(中科院化学所)刘冬生(清华大学)曲晓刚(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王 树(中科院化学所)翁羽翔(中科院物理所)尉志武(清华大学)会议筹备组:赵新生(北京大学,组长),来鲁华

    物理化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03-21